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春秋-第5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渡淮水,目下战况如何,尚不清楚,但很快应该有军报送过来。”
  韦书同是封疆大吏,帝国的战事进展虽然不会公布于天下,但却会通报这些封疆大吏。
  齐宁神情顿敛,心想楚国筹划已久,终于还是亮出了战刀。
  他知道战事一旦开启,就没有回头之箭,岳环山大军北伐,东齐人为了趁火打劫,也一定会出兵向汉国发起攻势,东齐人绝不可能想到,楚国最终的目标竟然会是东齐。
  岳环山当然会尽可能地向汉国腹地打进去,如此一来,方能让东齐人远离本土,进入汉国境内,两国联军,若是取胜,到时候自然是谁攻下的土地归谁所有,东齐地小人密,此番出兵,最大的目的是竭尽所能吞食更多的汉国土地,所以国内保留的兵力必然不会太多。
  齐宁相信东海水师很可能已经秘密开拔,向北方挺进,到时候会联合楚国的奇兵水陆同时对东齐发起攻势。
  东齐一旦进入汉国境内,到时候想撤回东齐也是异常的困难。
  齐宁知道岳环山那边既然已经发起攻势,那么各项计划一定已经做好了周密的安排,自己身在西川,倒也不必为东方的战事担心。
  楚军既然出阵,北堂欢得到消息之后,定然会从潼关出兵,那么自己这边也必须抓紧时间。
  齐宁声称知道地藏巢穴所在,更诈称有数千反贼准备造反,无非是以此为名聚集兵马,他知道奇袭咸阳实在是一着险棋,越少知道人越好,即使是西川刺史韦书同,齐宁也不想让他过早知道这项军事计划。
  其实齐宁如今倒是有些感谢地藏。
  地藏在西川连续出手,闹得鸡飞狗跳,而自己正好利用这个由头聚集兵马,如此所有只以为是要对付地藏那帮反贼,自然看不透齐宁的真正目的。
  “但愿天佑大楚,我大军所向披靡。”齐宁感叹道:“若是能够攻克北汉,天下一统,百姓便不会再遭受连年战祸之苦了。”
  韦书同道:“爵爷所言极是。下官也在西川筹募粮草,尽最大能力供应前方的将士。”
  “韦大人,我大军既然已经出兵,西川这边就更不能出现动荡。”齐宁正色道:“那伙反贼,你我必须精诚合作,尽早将之铲除,以免因为他们而给我大楚北伐带来麻烦。”
  韦书同也是肃然道:“爵爷说的是,只是……那伙反贼有数千之众,下官能够调动的兵马也只有两千刺史府直接指挥的精兵,区区两千人,兵力上不占优势,恐怕……!”
  齐宁却是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了韦书同,韦书同恭敬接过,小心翼翼打开,扫了两眼,吃惊道:“爵爷,这是……圣上的特旨?”
  “正是。”齐宁收回特旨,正色道:“圣上心知我大军北伐之时,西川绝不能乱,所以派我前来坐镇西川,配合韦大人稳定西川的局面,一旦有特殊情况,便可以凭借这道旨意调动西川的所有兵马,韦大人,这上面加盖有玉玺,是圣上亲手所授,你应该不会有疑虑吧?”
  “爵爷言重了。”韦书同笑道:“下官正担心一旦要调兵,还要派人奏报朝廷,等到兵部派人过来核实,来来回回就要耽搁不少时间,如今爵爷有这道特旨,那是再好不过,有了这道特旨,下官可以立刻调集西川的精兵强将,将那干反贼一网打尽。”脸上现出敬畏之色,道:“圣上对爵爷真是器重非凡!”
  齐宁知道韦书同这话的意思。
  这道特旨非同小可,给了齐宁在西川调动兵马之权,如今大楚北伐,朝廷的注意力自然都是放在北方,如果齐宁怀有异心,而且手上有兵权,一旦在西川有什么非分想法,对朝廷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是以在韦书同的眼中,隆泰能够给齐宁授予这样一道特旨,那当然是对齐宁毫无疑心,信任无比。


第1167章 宴客
  帝国对于地方上的兵马调动有着严格的律令,韦书同虽然是西川刺史,但所能调动的兵马也只是直属于他麾下的两千人,西川各地屯驻的兵马,若需要调动,必须手中有兵部的调令,否则在没有兵部调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兵,等同于谋反。
  但齐宁手中这道特旨,却比兵部的调令自然更有效用。
  韦书同不敢轻易调兵,就是担心朝廷追究责任,如今有皇帝的指令在,那自然是再无顾忌。
  “韦大人,西川目下能够调动的兵马有多少?”齐宁饮了一口茶才问道。
  韦书同立刻道:“回禀爵爷,下官直接调动的人手就是刺史府的卫队,有两千人的编制,除此之外,驻守在西川各地的兵马加起来不下三万之众。”
  “三万人……!”齐宁微一沉吟。
  韦书同又道:“这是隶属于兵部的兵卒,此外还有衙差乡勇,整个西川加起来,也能凑出两万人。”
  “那倒不用。”齐宁道:“各地衙差护好本地治安,韦大人,这三万人中,能否在十天之内聚集一万之众?”
  “一万人?”韦书同微一思索,才颔首道:“如果立刻发出调令,十天之内,可以将成都府周围的兵马全都调集起来,一万兵马并不困难。”
  齐宁道:“这些兵将的战斗力如何?”
  韦书同笑道:“爵爷放心,西川是帝国重地,朝廷对西川一直都是十分的重视,西川所有驻防的兵马从来都没有疏于训练,个个骁勇善战。”抚须道:“这川人本就悍勇,兵不畏死,莫看他们比不得北方人健壮,可是打起来,骁勇绝不下于北汉人。”
  齐宁笑道:“如此甚好,那你即刻发出调令,十天之内,务必调集一万兵马。”
  韦书同起身道:“卑职立刻去办。”便要起身,齐宁却道:“先不急,韦大人,还有一件事情,劳烦你去安排一下。”
  “爵爷请吩咐。”
  “明晚我想借贵府一用,你帮我准备一桌酒宴。”齐宁笑道:“不知麻不麻烦?”
  “爵爷,我现在就准备酒宴为爵爷接风。”韦书同忙道:“爵爷此番前来,时间急迫,前几日匆匆便去了黑岩洞,下官想要为爵爷接风也是不成,今晚……!”
  “韦大人误会了。”齐宁摇头道:“我让你准备一桌酒宴,是想做东请客。”
  “请客?”韦书同一怔,心想齐宁贵为帝国公爵,位高权重,要请客也只能是别人请他,又如何轮得到他来请别人?能让小国公做东请客,却也不知道那客人是何方神圣?
  齐宁道:“你再派人写一封请柬,安排人送到蜀王府,请蜀王明晚前来赴宴,便说我亲自做东,请蜀王吃酒。”
  韦书同更是诧异,压低声音道:“爵爷,您要请李弘信?”
  齐宁微微颔首,韦书同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拱手道:“下官这就去安排。”想了一下,才道:“只是李弘信自打他的儿子被刺之后,他便关闭蜀王府大门,据他府里的下人说,李弘信日夜都待在佛堂,诵经念佛,想是为他的儿子诵经超度,下官……只担心李弘信会推辞不来赴宴。”
  “你便让人说,明晚的酒宴,我会一直等着他,他若不来,我便等到天亮。”齐宁微笑道:“我好歹也是帝国公爵,蜀王不会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吧?”
  韦书同冷笑道:“爵爷给他这般大的面子,他要真是推三阻四,下官直接让人将他绑了来。”
  齐宁哈哈一笑,心知韦书同也不过是说说而已,李弘信虽然早已经么有了当年的风光,但好歹还是保留着蜀王的爵位,这王爵比之公爵还要高,韦书同不过西川刺史,让他去绑了蜀王,他还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当夜齐宁就在刺史府就寝,又让韦书同找了一份西川的地图过来,借着油灯细看地图。
  楚国并没有完整的天下地图,只是有个大概轮廓,特别是北汉疆域,在楚国的地图上只能勾勒出大致的线条,倒是汉国在北堂煜的主持下,有这比较完整的寰宇图。
  勘测地图当然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寰宇图历来也只是朝廷所拥有,属于机密文件,前朝时期自然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寰宇图,北堂天威起兵攻克洛阳之后,因为兵马在城中纵掠,兵火相交,虽然找到了寰宇图,却已经是残缺不全,好在寰宇图残缺的部分只在北方疆域,南方却是保存的颇为完整,北汉由北堂煜主持,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终是将寰宇图复原。
  楚国开国太祖却只是地方武将,自然不可能拥有完整的寰宇图,虽然建下大楚帝国,但至今为止,楚国朝廷也只有本国疆域地图,实际上西川地图还是在征服巴蜀之地后填补上去。
  韦书同身为西川刺史,自然有着比较详细的西川地图。
  西川地形复杂,山峦绵延,齐宁却是将目光投向了西川以北。
  巴江和嘉陵江两江在西川广汉郡蜿蜒流淌,横亘在西川与汉中之间是一条巍峨的巨龙,左为米仓山,右边就是大巴山,两山之间便是米仓道,是通往汉中的两条道路之一,而另一条道路位于米仓山以西,是为金牛道,剑门关便是扼守其间。
  如今汉中在楚国的控制之下,汉中南郑亦有兵马驻守,但是从汉中向北,便是八百里秦岭成了拦路之虎,而齐宁要进入西北袭取咸阳,就必定要穿过秦岭,齐宁瞧见地图上标明了几条穿过秦岭的要道,自左至右分别是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而子午道北上,出了秦岭,就已经是直逼咸阳,若是从故道和褒斜道出岭,则是要转而向东,途径西北疆域。
  齐宁心知若要奇袭咸阳,根本由不得楚军在西北长途跋涉,一旦被西北汉军发现了楚军的踪迹,再想攻克咸阳,就已经成不上奇袭,咸阳即使兵力薄弱,可一旦有了防备,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城。
  楚军进入西北,要求的就是速战速决,绝不能在西北迟滞。
  只要楚军在短时间攻克了咸阳,那么西北很快就能在楚军的控制之下,可是一旦迟迟拿不下咸阳,必然会导致西北各地组织兵马驰援咸阳,那时候楚军反倒成了西北人的盘中餐。
  而且拿不下咸阳,楚军的后勤定然会出现严重问题。
  齐宁知道这是一场极其冒险的军事赌博,一旦成功,自然是名震天下,可一旦失败,也必然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他心知这一次奇袭必定要斟酌再三,绝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
  此番他带来段沧海,本就是有深意在其中。
  他从无上过战场,领兵作战更是从无经历,即使是军事天才,初阵就要进行这样一场军事冒险,那也实在是强人所难,更何况齐宁从不觉得自己在军事上有什么过人的天赋。
  而段沧海是从战场上存留下来的老将,当年黑鳞营血战疆场,让北汉人闻风丧胆,段沧海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自然是一名素质过硬的悍将。
  齐宁对段沧海自然是极其信任,这样一位值得信任却又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老将,在这次奇袭之中,齐宁自然是要大为倚重,是以到了刺史府之后,齐宁又让韦书同派人前往黑岩洞,尽快让段沧海赶回成都。
  这一夜齐宁对着地图只看到深夜时分,思绪万千。
  次日韦书同派人将城内最大三家酒楼的大厨传到了刺史府,令三人就在刺史府内准备酒宴,到黄昏时分,三名大厨将各自的手艺都完全展现了出来,只等着蜀王李弘信前来。
  刺史府有专门的花厅,十分考究,韦书同是读书人,讲究雅道,所以这花厅讲究的是古朴清雅,一张六人圆桌是用梨花木制成,很是讲究。
  夕阳西下,齐宁便到了花厅等候,韦书同则是在刺史府正门等候,直待李弘信前来便迎进来。
  虽然一直没见李弘信的身影,齐宁却依然沉得住气,花厅内点起了灯火,齐宁除了邀请李弘信,并无邀请其他任何人,所以花厅内显得异常冷清。
  酉时刚过,齐宁终于见到李弘信姗姗来迟,与韦书同一前一后来到了花厅。
  几个月不见,李弘信却似乎老了好几岁,没有锦衣华服,只是一身十分朴素的青衣长袍,腰间系了一根在普通百姓身上都能见到的蓝色腰带,束着发髻,进屋之后,齐宁已经起身笑道:“王爷,前番来到西川,承蒙王爷设宴款待,今日我也在这里借花献佛,请王爷吃杯水酒。”
  李弘信不苟言笑,神情也是淡定自若,微微颔首,径自到桌边坐下,平静道:“齐爵爷荣升护国公,本王没有及时向爵爷道贺,爵爷不要见怪,今晚前来,就借这边的酒敬爵爷一杯。只是本王一心礼佛,只吃斋饭,所以临来的时候,用了些斋饭,姗姗来迟,爵爷不要见怪。”
  “能来就好。”齐宁在李弘信斜对面坐下,向韦书同使了个眼色,韦书同立刻出门令人上酒菜,这才回到厅内,在桌边坐下,三人呈三角之状,灯火闪动,映照在三人脸上,表情各是不同。


第1168章 罪证
  酒菜很快就上来,本来空空如也的梨花木桌上,很快就摆满了珍馐美味,而搬上来的酒,自然也是最上好的美酒。
  韦书同起身,亲自为齐宁和李弘信斟上酒,落座之后,李弘信看着酒盏,叹道:“本王已经数月不曾饮酒,都忘记味道。”
  “有些东西很容易忘记,但有些事情却永远都忘记不了。”齐宁道:“世子过世,王爷心中哀痛,终日礼佛,舔犊之情,让人感动。”
  李弘信脸色微变,皱眉道:“爵爷这话什么意思?”
  “王爷千万别误会。”齐宁正色道:“其实韦大人一直都在追查刺杀世子的真凶,我们都知道,凶手一日不落网,王爷心中那根刺就永远都拔不出来。”
  韦书同立刻道:“正是,王爷,下官一直都在追查,只是留下的线索实在太少,所以至今还没有掌握到底是何人胆敢对世子下手。不过王爷放心,只要下官在这刺史位置一天,就一天不会放弃追查凶手。”
  李弘信冷笑一声,道:“那可有劳韦大人了,我儿若是知道韦大人为了找寻凶手如此费心,自然也是心存感激。”
  “王爷,听说世子过世之后,王爷闭门不出,这……这可莫伤了身子。”韦书同道。
  李弘信赫然起身,冷笑道:“两位今日请本王过来,莫非就是说这些不着调的废话?”
  李弘信武人出身,性情也是颇有些火爆,而且毕竟还有王爵在身,倒也不必在意齐宁二人的身份。
  齐宁笑道:“王爷既然不想提这些,我们就不说了。其实今日请王爷过来,固然是想和王爷共饮几杯,此外还有一件小事,也想和王爷说一说。”
  “爵爷设下酒宴请我过来谈事,自然不会是什么小事。”李弘信缓缓坐下,道:“有什么事,你但说无妨,本王听着就是。”
  齐宁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函,递给了李弘信,李弘信和韦书同都是显出狐疑之色。
  李弘信接过信函,看了齐宁一眼,终是从里面取出信笺,扫了两眼,脸色骤变,骇然道:“爵爷,这……!”
  “这是大苗王丹都骨交给我的。”齐宁道:“不知王爷是否知道,苍溪苗寨几个月前发生一场内乱,老苗王被害过世,而凶手正是老苗王的次子朗察都鲁,朗察都鲁杀害老苗王的真相被揭穿之后,自然是活不下去,他死之后,老苗王的长子丹都骨被推举为大苗王。”
  韦书同点头道:“丹都骨承袭大苗王之位,派人过来向下官禀报过,下官也向朝廷奏明,吏部也批复了文书,确认丹都骨是新的大苗王。”
  李弘信此时却还是显得颇为镇定,问道:“这是丹都骨交给爵爷的信函?”
  “丹都骨一直在怀疑,以朗察都鲁的胆子,怎么敢对老苗王下如此死手,他又是哪来的底气敢篡夺大苗王之位?”齐宁叹道:“所以丹都骨搜找朗察都鲁的物件,终是在一个极为隐秘的地方找到了这封信函。”
  李弘信忽然笑道:“所以爵爷以为,朗察都鲁背后的靠山就是本王,是本王唆使他杀害老苗王继而意图篡位?”
  韦书同并不知道书信里写的到底是什么,但察言观色,将李弘信看过信之后的反应便知道信函内容非同小可,等得李弘信这句话说完,他便瞬间明白过来,猜到这封信竟然是李弘信勾结朗察都鲁的罪证。
  他心中自然也是大为吃惊,事先并无一点风声,却不想齐宁突然拿出这样一份信来,这时候终于明白,宴无好宴,齐宁请李弘信前来赴宴,竟是准备兴师问罪。
  李弘信今日前来赴宴,齐宁又拿了罪证出来,韦书同便觉得李弘信今晚是绝对走不出刺史府的大门,齐宁既然将罪证都亮出来,那已经是图穷匕见。
  齐宁却是站起身来,走到李弘信身边,从李弘信手里拿过那封信,李弘信眼角微微抽搐,却见齐宁拿着信函走到火烛边上,竟是将信函放在了火焰上方。
  韦书同大惊失色,叫道:“爵爷……!”心想这李弘信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之患,如今好不容易从苗家人手中拿到李弘信谋反的罪证,正是搞掉李弘信的绝佳机会,可齐宁竟然当着李弘信的面将这极其要紧的罪证烧毁,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李弘信也是一脸错愕,颇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已经烧起来的信函。
  齐宁眼看着火焰将那封信函吞噬,这才抖了抖手,将最后一点余烬丢开,缓步走回桌边,笑道:“如果连这样一封信都能作为王爷谋反的罪证,而且我们还要去相信,那实在是愚蠢透顶。”
  李弘信双眉展开,叹道:“爵爷,不瞒你说,当年本王治理西川之时,唯恐苗家七十二洞存有异心,对他们多有约束,而且勒令他们缴纳重税,为的就是削弱他们的实力。这些苗人对本王心存怨恨,伪造出这样一封信来,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
  “王爷说的是。”齐宁笑道:“据我所知,王爷这些年心境平和,诵念佛经,与世无争,又何曾有过谋反之心?这些苗人想要借我之手对付王爷,那也实在太小瞧我了。”
  “爵爷睿智非凡,本王佩服。”李弘信端起酒盏:“这一杯酒,本王恭贺爵爷荣升护国公!”
  齐宁也是端起酒杯,两人都是一饮而尽。
  “爵爷,这些苗人看似质朴,但是花花肠子极多,爵爷日后与他们打交道,还要多长些心眼。”李弘信肃然道:“神侯府率领八帮十六派攻打黑莲教,那黑莲教就是苗人所创,他们一定会对朝廷心生怨恨,今次污蔑本王意图谋反,那下一次却又不知他们会耍什么花样了。”
  齐宁颔首道:“王爷所言极是,对他们自然是要多加防范。是了,王爷,你对西川的情势很是了解,上一次朗察都鲁谋害老苗王,你觉得他背后是否有人支持?”
  “是否背后有人,本王还真是不敢擅言。”李弘信道:“不过对苗人而言,大苗王的位子很有诱惑力,苗家七十二洞对大苗王都是心存敬畏,成为大苗王,实际上就成了苗家人的皇帝,那朗察都鲁和丹都骨都是老苗王的子嗣,朗察都鲁眼看着大苗王的位子要传给丹都骨,心中不服,铤而走险意图篡位,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当然,也不能排除朗察都鲁私下里和别人有勾连,不过苗家人的事情,外人很难插手进去,朗察都鲁就算和外人有什么勾结,只怕对他也起不了多大的帮助。”
  齐宁若有所思,终是笑道:“他们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折腾就是。只是丹都骨竟然要利用我对付王爷,其心可诛。”
  “爵爷,当前我大楚北伐,为保障后顾无忧,这西川乱不得。”李弘信正色道:“丹都骨如今是苗家七十二洞之主,若是这时候动他,反倒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他污蔑本王不打紧,国事为重,本王不与他计较,等到北伐成功,天下大定,到时候再找他算账不迟。”
  齐宁笑道:“王爷老成谋国,晚辈钦佩,来,我敬王爷一杯!”
  两人又是互饮一杯,落杯之后,韦书同立刻为二人斟上酒,齐宁这才含笑道:“王爷当年治理西川,将西川治理的井井有条,实不相瞒,至今府里都有人说,我的祖父一生征战,所向披靡,但真正遇上的劲敌,却只有王爷。”
  李弘信“哦”了一声,叹道:“都是过去的事了,老侯爷武功赫赫,至今想起,本王依然心存敬畏。”
  “王爷文韬武略,其实是我大楚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齐宁道:“此番前来西川之前,皇上与我谈及北伐之事,便提及到了王爷,皇上的意思是说,如果有王爷出谋划策,那么北伐定然是马到功成。”
  李弘信一愣,眸中显出狐疑之色,显然是在猜想齐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对皇上的话,我也是深表赞同。”齐宁笑道:“所以皇上吩咐我来到西川之后,亲自请王爷进京,坐镇中枢,为北伐战事出谋划策。”
  李弘信微微变色,道:“皇上……让本王进京?”
  “正是。”齐宁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汉虽然内乱,但实力尚存,并非容易对付的敌手,家父过世,澹台老侯爷也故去,满朝武将能够称为一代名将的已经寥寥无几,而王爷正是我大楚硕果仅存的名将之一,如今正是我大楚倾全国之力北伐之时,此等时候若是再不启用王爷,无疑是自废武功,所以皇上才下了密旨,让王爷秘密进京,我已经做好了安排,这几日便派人护送王爷进京,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