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春秋-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绍宗本来脚步很慢,进到偏殿内,四下里看了看,脚步忽然快了起来,绕过一道大屏风,见到皇帝正站在一张桌前,那桌上摆着瓜果点心,皇帝嘴里嚼着点心,一只手却还在点心盒里扒拉着,听到萧绍宗脚步声,扭头看过来,脸色微变,瞳孔竟然显出畏惧之色,立时收回手,一时找不到擦手的东西,背手到后面,在龙袍上擦拭了两下。
  萧绍宗距离皇帝六七步远,背负双手,却没有靠近过去行礼,只是冷冷盯着皇帝。
  皇帝反倒是快步迎过来,到得萧绍宗面前,低声道:“世子,方才小人都按您的意思做了,没有说错一个字。”
  萧绍宗只是冷冷盯着皇帝的眼睛,他背负在身后的指尖微微挑动,皇帝竟是不敢与他对视,低下了头,片刻之后,才听萧绍宗轻叹道:“你该说‘平身吧’,而不是‘快平身’,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皇帝一愣,似乎想辩解,但萧绍宗声音虽然平和,双眸确实冷厉至极,皇帝一时不敢多言,只能道:“是!”
  萧绍宗也不多言,走过去在一张椅子上坐下,皇帝跟了过去,边上有一张椅子,皇帝却不敢落座。
  萧绍宗使了个眼色,皇帝才有些忐忑不安地坐了下去。
  萧绍宗微闭着眼睛,似乎是在养神,皇帝却显得异常拘束,眸中满是不安之色,忽听得轻微的脚步声响,皇帝抬头看过去,只见到一名太监正缓步走过来,那太监挺直着身板,完全不似宫中其他太监见到皇帝卑躬屈膝的样子,瞧那样子,倒像是在自家的屋子里走动一般。
  萧绍宗依然闭着眼睛,那太监走到萧绍宗面前站住脚步。
  太监看上去大概四十多岁的模样,身材瘦弱,就是那脸庞也显得十分瘦削,颧骨突起,样容可说是颇有些丑陋,但一双眼睛却是异常有神,凌厉非常。
  “我是不是该祝贺你?”那太监忽然开口道:“素来不在人前出现的世子爷,今日第一次出场,便震惊朝堂,略施小计,淮南王的罪名就能被洗刷干净,满朝文武到时候谁也说不出话来,若是你们楚国的先皇帝知道自己死后还要被你所利用,不知在九泉之下,会有何感想?”
  萧绍宗这才睁开眼睛,微抬眼看向太监,淡淡道:“你本不该经常出现在我身边。”
  “有时候我出现在你身边,并不是坏事。”太监泛起一丝笑意:“至少能让你们明白,在你身边一直有一位朋友,这世间真正的朋友并不多,能像我这样为你尽心办事的朋友,那更是少之又少。”
  萧绍宗摇摇头:“我们不是朋友,从来都不是。”
  “哦?”太监叹道:“我一直以为我们是朋友,想不到在你眼里,我们竟然连朋友也算不上。”
  “我不和朋友做买卖。”萧绍宗气定神闲:“我既然和你有君子协定,也就注定不能成为朋友。”
  太监却也是摇摇头:“你也错了,我们不是朋友,达成的也不是君子协定,而是血盟,君子协定和血盟是两个意思,换句话说,我答应你的事情,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为你做到,同样,你答应我的事情,就算是魂飞魄散,那也必然要履行。”淡淡一笑,道:“否则,我们都会死的很难看!”


第1343章 清白在人间
  奉天殿上,倒是有太监送来几张椅子,让袁老尚书等几位年事已高的朝中重臣坐着等候。
  虽然并没有大声喧哗,但群臣还是低声私语,窦馗身边簇拥着七八名官员,脸上都显出兴奋之色,更多人却是若有所思,并不言语。
  等了大半个时辰,终是见到皇帝重新回来,萧绍宗也是恭敬跟在皇帝后面回到了大殿之上,执礼太监手中拿着一份蜡封的卷轴,待殿内安静下来,执礼太监贵和才举起手中的卷轴尖着嗓子道:“这是奉旨从御内档调出来的存档,封印上注明是先帝龙御归天前八天存档入库,此外查证过,那天夜里,先帝召见淮南王入宫,单独相谈了大概半炷香的时间,这份密旨存档,是淮南王离宫之后派人存档。”
  群臣见到密旨存档找出来,心想看来萧绍宗呈上来的那道密旨竟然是真的,这淮南王的谋反之罪,今日便要被洗清。
  “卢……卢爱卿,这道密旨存档,你念一下。”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吩咐道。
  卢霄一怔,贵和已经将那道密旨存档送过来,卢霄接过之后,打了开来,看了两眼,犹豫一下,终是念道:“朕密令:淮南王与朕通脉血亲,忠君报国,他日司马氏但有谋逆之心,着淮南王护国保君,诛杀司马氏,钦此!”
  群臣听到旨意内容与萧绍宗呈上的那道一字不差,便都认定淮南王果真是受了先帝的遗命。
  萧绍宗却已经跪倒在地,恭敬道:“启奏圣上,御内档有此存档,想来父王确实是受了先帝遗命,臣斗胆求皇上赦免父王谋反之罪,还他清白!”
  窦馗等十多名大臣纷纷站出来跪倒在地,齐声道:“求皇上为淮南王洗刷清白!”
  惊动天下的淮南王谋反一案,却是因为萧绍宗今日呈上的一道密旨,眼见得便要大翻转,淮南王从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瞬间就要变成维护朝廷纲纪铲除奸佞的大忠臣,许多大臣只觉得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可是御内档有这道密旨的存档,没有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人能够擅自进入御内档,那么这道存档自然是千真万确。
  大殿一阵沉寂之后,皇帝终于嘶哑着嗓子道:“诸位爱卿,朕一直不知道先帝给淮南王留有这道密旨,今世子呈上了密旨,御内档也确认无误,淮南王既然是受了先帝的遗命,那么皇陵之变,淮南王自然不是为了谋朝篡政。”咳嗽一声,向卢霄问道:“卢爱卿,你是怎么想的?”
  卢霄恭敬道:“回禀圣上,臣以为既然是先帝留有遗命,淮南王按照先帝遗命锄奸,自然不是什么谋反之臣。”
  “卢大人所言极是。”窦馗高声道:“圣上,淮南王为国蒙冤,实乃古往今来大忠大义之臣,臣请圣上为淮南王做主。”他身后众人顿时纷纷跟随求告。
  皇帝想了一下,才道:“淮南王大忠大义,朕心甚慰。”叹道:“传朕旨意,淮南王忠君报国,蒙冤受屈,朕心不安,淮南王所负之罪,一应免除,其遗体移葬至皇陵,此外由淮南王世子承袭淮南王爵位。”
  有些大臣心下顿觉皇帝这般下旨有些不妥。
  毕竟当初定下淮南王谋反之罪,是皇帝亲自下了旨意,今日虽然是为淮南王洗清了冤屈,但这道旨意传下去,就等若是皇帝此前错怪了淮南王。
  皇帝是天子,天子即使有错那也是无错。
  恢复淮南王的清白,传昭天下,定然会引起朝野的议论,其后果自然是对皇帝的英明和威仪大有损伤。
  只是萧绍宗当众拿出了先帝的密旨,若是不还给淮南王清白,便等若是亵渎了先皇帝的旨意,这本就是左右为难的事情,如果此事知道的人极少,或许还有另外的处理方法,但现在是满朝文武俱知,也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卢霄等不少大臣心里知道其中的关窍,可这时候却又不能说什么。
  萧绍宗已经跪地谢恩,皇帝又道:“淮南……淮南王,你身体不好,暂且就留在宫中几日……!”顿了一下,又道:“宫中有太医随时可以为你诊治,此外……如今正处战事,朕……朕知道你平日里喜读兵书,你就暂且留在宫中,为朕出谋划策……!”
  群臣顿时又是一惊,心想外臣留宿内宫,这是极其罕见的事情,皇帝此时下这道旨意,可说是对萧绍宗器重无比,难道是因为淮南王蒙冤受屈而死,皇帝心存愧疚,所以才对萧绍宗如此厚爱。
  萧绍宗此前一直都是被禁足在淮南王府,莫说参与国事,便是连出门都不容易,今日皇帝要留萧绍宗在宫内议事,也便是说给了淮南王参知政事的权利。
  许多重臣不由皱起眉头,心想皇帝还是太过意气用事。
  许多大臣都知道萧绍宗年幼的时候在宫里待过,与皇帝朝夕相处,算是幼时玩伴,二人的感情自然也是不差,如今恢复了淮南王的清白,还让萧绍宗承袭王爵,这都已经是隆恩浩荡,可是将其留在宫中议事,还真是不太妥当。
  谁都知道萧绍宗毕竟是太祖皇帝的嫡长孙,此人的存在,就如同先皇帝时期淮南王的存在一般,都是对皇权有着威胁。
  先皇帝待淮南王虽然十分宽厚,赐予了大量的食邑,平常也是经常赏赐,但先皇帝一朝却从未让淮南王萧璋真正地参知政事,即使派给淮南王一些差事,也都是一些无关轻重的事情,淮南王从未进入过大楚政事核心。
  一直到先皇帝驾崩,淮南王手中也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利,帝国的兵马,淮南王也是无权调动一兵一卒,正因为如此,群臣得知先帝遗留密旨让淮南王锄奸,心下都是大感诧异,毕竟司马岚作为托孤大臣,权势滔天,淮南王除了拥有皇族血脉这一优势,实在没有什么本钱能与司马氏相抗衡,如果先帝真的要以淮南王去对付司马岚,总该在驾崩之前给予淮南王一些实际权力,否则淮南王拿什么去铲除司马氏?
  先皇帝没有让淮南王萧璋掌握过实权,朝中文武都知道原因,也都明白这是维护皇权的最佳选择。
  按理来说,当今圣上自然应该延续先皇帝对待淮南王的策略,固然可以对萧绍宗大加赏赐,但绝不可给予此人参知政事的实权,而小皇帝似乎忘记了先皇帝所做的一切,不但让萧绍宗参知政事,甚至还要将他留在身边。
  但皇帝既然都已经亲口下旨,谁又能提出反对意见?
  小皇帝和萧绍宗毕竟都是皇家血脉,两人算是同宗兄弟,这时候若是当朝反对小皇帝在萧绍宗留在宫中,小皇帝一怒之下,如果扣上一个挑拨皇族兄弟之亲的帽子,那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
  亦有人想这萧绍宗病入膏肓,也活不了多久,或许因为这个缘故,皇帝对这位同宗兄弟便放松了防备之心,毕竟一个将死之人,又能对皇位形成什么样的威胁?
  更有人想小皇帝下旨将萧绍宗留在宫中,是否就是想以此将萧绍宗软禁在宫内。
  萧绍宗活不了多久,在他离世之前,直接将他置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盯住,自然不用担心萧绍宗会有什么小动作。
  群臣心思各异,萧绍宗谢恩之后,却见礼部袁老尚书出来道:“启奏圣上,老臣有事请奏!”
  皇帝一愣,随即“嗯”了一声,袁老尚书这才道:“圣上,老臣年过七旬,耳聋眼花,也时常糊涂,老臣自思已经担不起身上的担子,求皇上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你……你要告老还乡?”皇帝似乎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朕……!”瞧了殿上萧绍宗一眼,萧绍宗却是站在大殿上,微低着头,显得异常恭敬,无奈道:“朕想一想,等……等过几天……!”
  “圣上,袁老尚书掌理礼部几十年,父王在时,说先帝对老尚书也是十分敬重。”萧绍宗忽然道:“臣以为如今战事未止,朝中重臣应该各守其位,此时老尚书若是走了,礼部群龙无首,反倒不妥。”
  “哦,袁老尚书……嗯,淮南王所言极是,老……老尚书,你就辛苦,暂且不要告老还乡,等到我大军凯旋之后,再……再议此事如何?”皇帝向袁老尚书道:“礼部还离不开你。”
  袁老尚书眸中划过一丝异色,抬头盯着龙座上的皇帝,但他年事已高,视力不好,金銮殿高高在上,皇帝面门前垂着玉旒,老尚书眼前模糊看不清楚,拱手道:“老臣愿再为国效力,等到大军凯旋,再向圣上请求辞官。”也不多说,退回臣列。
  皇帝起身道:“诸位爱卿,朕……朕有些疲倦了,先退朝吧,有事起奏的,将折子递上来,朕回头细看。”就像是不愿意在这金銮殿多呆一刻,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匆匆退朝。
  窦馗等到皇帝离开,第一个向萧绍宗走过来,面带微笑,拱手道:“恭喜王爷,老王爷沉冤得雪,此乃天道,下官……下官心中着实欢喜。”抬袖拭眼,却是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来。
  淮南王恢复清白,再不是谋反之臣,窦馗知道以后便无人可以拿自己曾经与淮南王有牵连当作罪名来对付自己,虽然淮南王死后,他投奔到齐家门下,但头顶上悬着的这把剑一直让他惴惴不安,今日可算是一身轻松。
  他却似乎忘记,当初查抄淮南王府,他身先士卒,出力不少,淮南王府珍藏的大批珍宝,正是因为他的缘故才被齐宁一扫而空。


第1344章 布局
  萧绍宗被一群人簇拥,那执礼太监贵和却已经过来道:“王爷,皇上请王爷前去用膳。”
  萧绍宗向四周拱拱手,也不多言,随着执礼太监径自离去。
  袁老尚书望着萧绍宗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兵部尚书卢霄却是走过来,意味深长道:“老大人,淮南王泉下有知被洗刷了冤屈,应该可以瞑目了。”
  老尚书微笑道:“天道永存,这忠臣就算是被冤枉,也总有一日能够恢复清白,奸臣就算是机关算尽,到头来也终会原形毕露。”
  “圣上的身体……!”卢霄欲言又止,终是道:“最近圣上太过操劳,龙体有恙,今日上朝,气色不是很好,太医院也该用心照顾圣上才是。”
  “皇上乃是上天之子,上天护佑,很快就能恢复过来。”老尚书叹道:“老夫本想告老还乡,现在看来,又要等上一阵子了。”
  “这是朝廷之福。”卢霄搀扶着袁老尚书向殿外走去,轻笑道:“老尚书掌理礼部几十年,我大楚礼乐昌盛,老尚书更是为我大楚选拔了多少能臣干吏,您在位一日,我大楚便不会纲常败坏。”
  “过誉了,过誉了。”老尚书摆摆手:“年轻时候,倒也懂得是是非非,如今年老体衰,耳聋目花,好多的事儿也就看不明白……!”摇头叹了口气:“赶在完全糊涂之前告老还乡,那才是我大楚的幸事啊。”
  两人说话之间,出了大殿,卢霄四下里看了看,老尚书脚步慢,所以出殿晚,大部分官员都已经走到前面去,卢霄看到附近没人,才压低声音道:“老大人,我听闻半年前这位世子身体就已经是每况愈下十分糟糕,皇上那时候就派了太医时常去淮南王府探视,据传当时的情势,只怕连半年也撑不下去。”
  “老夫也略有耳闻。”老尚书道:“不过今日看这位世子,虽然气色不好,但说话声音颇有气力,这身体似乎已经有所好转。”
  “我在太医院有位朋友,他说世子患的是绝症,就算是大罗金仙在世,那也是回天无力。”卢霄低声道:“淮南王在世的时候,也是满天下找寻名医为世子诊治,却都是一筹莫展,莫非世子这半年找到了什么绝世名医?”
  老尚书轻声道:“老夫听闻世子被禁足在王府,没有任何人能够踏入王府之中半步,这绝世名医又从何而来?”
  卢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道:“这就乖怪了,没有名医相救,世子怎能撑到这个时候?”
  “或许是与体质有关。”老尚书道:“也许被那绝症折腾了这么多年,身体反倒能够抵挡一时。”咳嗽两声,笑道:“罢了,这等事儿,也不是我们能够过问的。”
  卢霄笑道:“老大人说的是。”又道:“今晚恰好没什么事,听说老大人喜欢自己种菜,今晚想过去吃几口老大人亲自种的青菜,不知老大人可否垂爱?”
  老尚书哈哈笑道:“求之不得,就只怕卢大人嫌弃。卢大人今晚尽管过去,老夫派人设宴等候。”
  两人相携出宫之时,萧绍宗已经径自到了宫中御书房,皇帝已经先萧绍宗一步在御书房内,等到萧绍宗进来,立刻忐忑站在一旁,萧绍宗看也不看他,过去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坐下,靠在椅子上,扫视了御书房一遍,脸色平静异常。
  “你先下去吧。”萧绍宗的目光终于落在皇帝身上,淡淡道:“不用担心你的前途,我自问是个很看重诺言的人。”抬手挥了挥,皇帝竟然向萧绍宗行了一礼,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缓步退出门外,门外竟然有两名身着黑衣头戴黑帽腰佩长剑的剑手在等候,一左一右就如同押着犯人一样将皇帝带了下去。
  等到两人带着皇帝离开之后,门外那条小径出现一道人影,径自走到御书房门前,咳嗽了一声,不等萧绍宗说话,便抬步进入御书房内,一抬手,劲风忽起,身后的门立时关上。
  萧绍宗只是抬眼瞅了一下,神色淡定,似乎对进来的这人十分熟悉。
  这人竟是穿着一身宫中老太监的衣衫,身材高大健壮,一张脸看上去大概五十岁上下,样貌十分普通,没有任何惹人注意的地方,走到御书桌前,拱手笑道:“世子如今可以正大光明出现在皇宫之内了,而且王位夺了回来,真是可喜可贺。”
  萧绍宗显然和此人十分熟悉,示意这人在一旁的椅子坐下,这才道:“王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王可以恢复清白之身,如此我也就不必担着罪臣之子的身份。”
  “王爷所言极是。”老太监道:“若是无法洗白老王爷,你就始终受到牵累,后面的事情也就不好办。这朝堂之上,终究还是会有些顽固之人,到时候传位昭书如果颁布下去,定会惹来极大的风波,没有了之前的谋反大罪,王爷身为太祖皇帝的嫡长孙,要继承皇位,自然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事情。”
  “没有什么天经地义。”萧绍宗道:“这世间所谓的天经地义,只是因为拥有实力而已。”
  老太监颔首道:“一针见血。”
  “那位剑客,是否还没有消息?”萧绍宗微一沉吟,才轻声问道。
  “也许已经死了。”老太监道:“他受伤很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不希望有任何的隐患。”萧绍宗叹道:“该死的人都没有死,这就是隐患。那位剑客……还有齐宁……!”
  “他是宫里的剑客,一直都像影子一样潜伏在宫里。”老太监肃然道:“世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存在,宫廷之中的那支队伍,我已经掌控在手中,他们相信我是皇帝委派的内卫总管,他们也相信那位剑客已经背弃了楚国,全因为那一道圣旨。”忽然笑道:“我忽然发现,有时候那块玉玺果然很有用处,许多很麻烦的事情,它都能轻松解决。”
  “太顺利就能解决的问题,往往都存在隐患。”萧绍宗道:“剑客不死,就会存在变数,而我最喜欢的是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并不希望出现在我掌控之外的变数,你是否明白?”
  “王爷放心,京城已经洒下了网。”老太监道:“如果他现在还没死,只要他留在京城,终究也只是一个死字。”
  萧绍宗若有所思,沉吟着,片刻之后才道:“东齐人在宫里,他似乎已经忘记自己的身份,甚至觉得我应该是他的朋友。”抬手扶额,叹道:“我没有朋友,一个朋友也没有,他到现在还以为拥有和我交易的资格,却忘记他所要获得的,只能是我的赏赐。”目光冷峻下来:“我给他,他可以要,我不给他,他不能抢!”
  老太监眸中显出冷厉之色,低声道:“诛杀齐宁的计划,我们设计的天衣无缝,可是他还是失手,这本不该发生。”
  “哦?”萧绍宗嘴角泛起一抹轻笑:“你觉得他另有图谋?”
  老太监道:“王爷曾经说过,如果在我们计划之中存有最大的隐患,就是锦衣齐家,只有齐宁还拥有破坏我们计划的实力,所以此人必须死,如此才不会出现王爷厌恶的变数。”
  “从一开始,齐家就是棋盘上必须要吃掉的棋子。”萧绍宗轻叹道:“但如何吃掉这颗棋子,却让人很伤脑筋。”淡淡一笑:“东齐人暗中找上东海,一开始只是想利用东海祸乱楚国,削弱楚国的力量,对东齐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他当年找上江漫天,我终于想明白,这棋局上最缺失的一颗棋子,终于摆上了台面。”
  “王爷多年前就已经想到利用东齐白云岛的人出手诛杀齐家柱梁,布局深远。”老太监笑道:“只是没想到齐景那么中年离世,目标变成了齐宁。”
  “实际上齐宁比齐景还要难以对付。”萧绍宗叹道:“楚国的四根柱子,就是四大世袭候,从一开始,苏家就不足为虑,真正要对付的,就是司马氏和齐家,至若金刀……!”微仰着头,微一沉吟,嘴角才浮起轻蔑笑容道:“金刀澹台只是一根草,他的立场,就在于谁的实力更强,在局势没有清楚之前,金刀只会坐山观虎,只要我出手在瞬间占据优势,金刀就是我们的人,否则……!”
  “即使是一根随风倒的草,我们当然也不允许他们有选择的机会。”老太监冷冷道:“有了选择,就是有了变数,既然存在变数,直接拔掉这根草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萧绍宗叹道:“如果不是因为齐宁的出现,这棵草拔的干脆利落,东海也就直接变成了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刃。”微微一顿,才道:“苏家不足为虑,金刀自身难保,只要扳倒了司马氏和齐家,棋局也就赫然开朗。”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擅长等待,但上天没有让我等待太久,齐景和先帝先后过世,这对我来说当然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计划也就顺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