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员外,你以为呢?”

苏威苦笑道:“苏某站得直,行得正,绝无异议。

事实上,闹出这种事情何止是杨评事奇怪,就连苏某也好奇,这普会寺究竟是什么状况?”

杨守文的手,从剑柄上移开。

杜子腾连忙上前奉酒,“杨评事,说实话我家员外也在为这件事困惑。

若不能查明真相,杨评事不会善罢甘休,我家员外也难得清静。其实,今日一早,我家员外就接到了吴县苏娘子的书信,命他即刻返回吴县,如实禀明情况。”

“哦?那苏员外何时前往吴县?”

苏威忙道:“苏某计划,明日一早动身。”

杨守文沉吟片刻,道:“这样吧,为免除本官怀疑,我会命人与苏员外同行,你看如何?”

“这个……”苏威想了想,旋即回答道:“杨评事所虑也有道理,苏某自无异议。”

“如果是我错了,到时候我会邀请苏州缙绅,当面向苏员外赔罪。”

杨守文说着,站起身来拱手道:“可如果……呵呵,到时候苏员外可别怪我无情。”

“这是自然,自然!”

苏威脸色发白,声音颤抖。

“杨评事,请酒,请酒。”

杜子腾再次上前说话,捧着一杯酒到杨守文面前。

杨守文接过酒,却敏锐觉察到,杜子腾,也就是明秀塞了一张纸条到他手里。他心里一动,抬手掩着嘴,而后把那杯酒一饮而尽,顺势把纸条塞进了袖子里。

“苏员外,如今事情尚未有分晓,我无心饮酒,想必你心中也感到惶恐。

这样吧,待事情有了分晓后,我到时候在登门叨扰。那时,咱们可在这秋风亭里凭栏而亡,用这湖光山色下酒。想必到了那个时候,你我这心里才不会有芥蒂。”

杨守文说完,拱了拱手。

“就这样吧,我还有公务,要返回县城。

今日有得罪之处,还望苏员外海涵。等到一切水落石出的时候,咱们再把酒言欢。

告辞!”

杨守文说完,甩袖便走出了秋风亭。

苏威一脸惶恐之色,急忙跟在杨守文身后,陪着他来到庄门口。

此时,夕阳斜照,把个太湖照映波光粼粼。

几个家丁正在修整大门,见杨守文走来,连忙退到了旁边。

有仆从牵来大金,杨守文搬鞍认镫,跨坐马上。

他召回了大玉,而后在马上沉声道:“明日卯时,我会派人前来与苏员外汇合……此乃公务,若有得罪,请苏员外见谅。天色已经不早,恕杨某还要赶回长洲。”

“不送,不送!”

苏威一脸阿谀笑容,又送了杨守文几步,才停了下来。

杨守文打马扬鞭而去,很快消失在官道的尽头。

苏威慢慢直起了腰身,脸上的笑容也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浓浓的阴霾。

“三郎,你怎看?”

杜子腾朝他看了一眼,轻声道:“这位杨评事,倒是个心高气傲的人。

他今日来,与其说是赴宴,倒不如说是寻东翁的麻烦。不过他很聪明,把话说到了明处,只怕东翁很难阻止他继续追查。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在暗,他在明处,也就有了回旋余地。只是这样一来,长老那边恐怕会有麻烦,还要早作打算。”

苏威眯着眼睛,想了想,忍不住笑了。

他看了‘杜子腾’一眼,轻声道:“曲览莽夫,无识人之明,竟使先生明珠蒙尘。不过也幸亏他没有眼光,否则我又如何能得先生之助?明日我前往吴县,家中事情还要拜托先生。神慧长老那边不必担心,以他聪慧,自然知晓应对之策。

先生也不必与他联系,若有需要,他自会与先生联系,先生只管为我坐镇庄内。”

曲览?

杜子腾眸光一闪,旋即躬身道:“小生明白!”

……

杨守文离开苏家园林后,沿官道一路飞奔。

大约跑出去三里地,他才放慢了速度。从衣袖中取出那张纸条,慢慢展开。只见那纸条上写着一行楷书:非我族类,稍安勿躁。寺人与延之助我,勿念。且提防三郎。

杨守文看罢,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非我族类?

杨守文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有些吃惊。

寺人是杨思勖,延之是裴旻。明秀是告诉他,这两个人如今都留在他身边帮忙。

最让他感到惊讶的,还是那句‘提防三郎’。

三郎是谁?

杨守文甚至不用思索。

如今在他身边,名叫三郎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隆基。难不成,相王府也卷入其中?

这让杨守文暗自心惊,同时一条脉络,在他脑海中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揣测

斜阳,夕照!

官道上戒备森严,巡逻的民壮更是往来频繁。

杨守文在抵达遭遇伏击的地方时,发现那些武僧的尸体已经被人拉走,但仍有官军守在道路中央。负责巡查的官军军官,杨守文也不陌生,正是那个王海宾。

不过,看到王海宾在,杨守文却蹙起眉头。

他策马上前,“十七郎,你怎在这里设立关卡?”

此前,他叮嘱杨茉莉,让他到了长洲后,找王海宾围困普会寺。可现在王海宾出现在这里,也就是说那包围普会寺的官军另有指派,也可能是根本没有行动。

王海宾连忙躬身行礼,“征事郎,我是奉刺史之命,在此守卫。”

“那崔刺史派何人包围普会寺?”

王海宾一愣,摇摇头道:“这个末将就不清楚了……末将只知道,刺史传令命我率本部兵马在这条路上警戒。其余事情,非末将所能知晓,还请征事郎勿怪罪。”

杨守文下了马,站在路中央。

他向周围看了两眼,沉声道:“崔刺史还有别的吩咐吗?”

“那倒是没有,只说若见到征事郎,务必要保护征事郎安全返回长洲县。”

原来,这支兵马候在这里,是等杨守文前来。

杨守文点点头,“那刺客的尸体呢?”

“已经被送往县衙。”

“如此,立刻召集兵马,随我回县城。”

“喏!”

王海宾忙领命而去,杨守文则再次上马。

一行人很快来到长洲县城外,不等他们进城,就见薛崇简纵马飞驰而来,在杨守文面前勒住了战马,而后在马上微微欠身道:“征事郎,崔刺史、高舍人以及狄县令命我在此等候,言征事郎若回来时,请你立刻前去县衙,他们在县衙等候。”

狄县令?

杨守文愣了一下,轻声道:“二郎,哪个狄县令?”

薛崇简笑道:“当然是狄国老二公子,崔刺史早已得到密旨,在狄县令抵达之后便传旨与他。圣人有旨,命狄县令行长洲县令之职,并且敕令他就地组建武骑团,拜苏州团练使一职。”

“哦?”

杨守文感到有些吃惊,不过很快的,他就想通了这其中的玄机。

狄仁杰有三个儿子,长子狄光嗣在年初以户部员外郎行淄州刺史,也是狄仁杰诸子之中,能力最为出众的一人。不过,除了狄光嗣之外,他另外两个儿子……

杨守文在洛阳的时候,就听说狄仁杰的小儿子狄光昭在魏州惹得天怒人怨,当地人甚至因为他,把当年为狄仁杰建立的生祠都给毁掉,可见狄光昭惹下了何等麻烦。据说,奉宸卫大将军李元芳奉旨亲自前往魏州,把那狄光昭给捉拿归案。

狄仁杰入上阳宫,苦苦恳求,武则天才赦免了狄光昭的死罪。

可如此一来,狄家只剩下一个狄光嗣,难免实力单薄。此次赴苏州寻找皇泰宝藏,又恰逢王元楷被害,狄仁杰就想要趁机把狄光远推上去,以增强狄家的实力。

谁都知道,这皇泰宝藏一旦起出,就是大功一件。

再加上其他人的协助,万一狄光远能够侦破王元楷被杀的案子,也就是锦上添花。

只要狄光远能够安分守己,保证长洲不出乱子。

杨守文预计,用不得一年,狄仁杰就会设法让狄光远返回神都,入三省六部就职。

那样的话,他日狄仁杰就算归西,狄家内有狄光远,外有狄光嗣,也能够撑起一片天空。

想到这里,杨守文忍不住笑了。

他没有见过狄仁杰,可是从这件事情上,他还是能够感受到,狄仁杰身上的烟火气息。终究是逃不过家人亲情……狄仁杰身体不好,所以才会如此为狄光远谋划。

他当下点头,“既然如此,二郎前面带路。”

薛崇简答应一声,领着杨守文直奔县衙。

来到县衙后,两人在门外下马,自有仆从把两人的马匹牵走。杨守文跟随薛崇简直奔前衙大堂,还没等他走进大堂,就听到那大堂之上,一阵喧哗和吵闹声。

在大堂上,跪着一排僧人。

为首两个,对杨守文而言倒也不陌生,正是昨日在普会寺山门外和他打过交道的普会寺知客僧法言。法言身边,是戒律僧法慧。而两人身后,还有十余名武僧跪在堂上。

“县尊明鉴,我等确实不知神慧长老的去向啊,贫僧冤枉。”

“是啊,贫僧不过是戒律僧,怎可能管得住法师去向?他走的时候,更没有与贫僧知晓。”

“请县尊明鉴!”

大堂上,灯火通明。

狄光远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在他的上首,则端坐高戬、崔玄暐和李隆基三人。

而在狄光远的下首,则坐着周利贞和裴光庭。三班衙役站在两边,手持水火棍肃穆而立。

狄光远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道:“都与本官闭嘴,乱乱哄哄,吵吵闹闹,休怪本官治尔等咆哮公堂的罪名。全都不许说话,本官问你们,你们再一一与本官回答。”

杨守文眸光一凝,旋即看了薛崇简一眼。

就见薛崇简朝他点点头,迈步走进了大堂。

“县尊,杨评事回来了!”

“啊,青之回来了?”

大堂上,狄光远等人纷纷起身,杨守文则迈步走进堂内。

他朝那些僧人扫了一眼,而后上前躬身一揖,“县尊今日抵达长洲,下官因故未能前去迎接,反而给县尊惹来麻烦,还请县尊恕罪。”

狄光远道:“征事郎哪里话,本官也是才得了圣人旨意。

未曾想这长洲竟混乱如斯,光天化日之下,有人胆敢袭击朝廷命官,真是罪不容恕。青之,你可还好?方才本官听闻你遭遇袭击,也着实是被吓了一跳呢。”

狄光远显得很热情,倒是让杨守文感到有些吃惊。

他连忙道谢,又向其他人行礼问好,之后才在狄光远的安排下,在裴光庭身边坐好。

“青之,本官得到你遇袭的消息后,立刻请崔刺史派遣兵马,包围了普会寺。

不过,那普会寺住持神慧却闻讯逃走,本官只得将这些僧人拿下。”

杨守文再次向狄光远道谢,目光旋即落在了法言和法慧两人身上。

“不知这些妖僧,可曾问出口供?”

“杨评事,冤枉!”

法慧大声喊道:“贫僧等人不过是寺中挂职,那管得长老去向?长老去了何处,我等确实不知,还请杨评事明鉴。”

“大胆!”

杨守文厉声喝道:“今在公堂之上,县尊未曾让你开口,尔何以敢大声喊叫?”

说着话,他起身向狄光远一揖,“此等妖僧,不知朝廷律法,胆大包天。为正公堂威严,还请县尊予以责罚,当掌嘴二十。”

狄光远闻听,立刻道:“正当如此,来人,掌嘴。”

两个差役上前,其中一人把那法慧死死抱住,另一个差役则手持竹板,上前啪啪啪一阵抽打,打得那法慧满脸是血,惨不忍睹。行刑之后,差役退下,法慧倒在地上发出痛苦呻吟。而在他身边,知客僧法言则面色如纸,身体瑟瑟发抖。

不仅是法言,还有其他的僧人也都面无人色。

杨守文这才坐下,朝狄光远拱了拱手,便不再言语。

李隆基眉头微微一蹙,看了杨守文一眼;高戬和崔玄暐则保持沉默,面色如常。

狄光远道:“法言,你刚才说你不知道神慧的去向。

那本官问你,今天可曾见到过神慧?”

“日间早课时,曾见长老。

后来长老在禅堂念经,大约在申时左右,长老突然叫了几个人,驾船离去,并未与小僧交代。以前,长老也常驾舟访友,故而小僧也没去询问,所以不知他去向。”

神慧,跑了?

杨守文此刻也听清楚了情况,眉头不由得微微一蹙。

申时,那应该是在他遇伏前后的事情,当时他还没有到达苏家园林。按道理说,伏击的刺客全都死在那里,不可能有人逃走。毕竟,杨守文手里还有一只海东青在空中警戒。如果有漏网之鱼的话,大玉一定会觉察,怎可能任他逃走?

没有漏网之鱼,那神慧又怎知伏击失败,及时逃走呢?

想到这里,杨守文在不经意间,扫了一眼李隆基。

应该不会是他……李隆基若想害他的性命,有许多手段,半途伏击绝不是明智之举。

但联想到那纸条上的‘提防三郎’,杨守文心里就有些发堵。

他想到了白水塘伏击,想到了在洛阳时得到的那张示警的纸条,对李隆基随即就增添了许多警惕。

狄光远反复询问法言等僧人,可这些僧人却是一口咬定,不知道神慧的下落。

杨守文突然道:“法言,本官问你。

昨日神慧说,前天晚上普会寺遭遇贼人袭击,抢走了佛骨舍利,可当真吗?”

“啊?”

不等法言回答,周利贞蹙眉道:“征事郎,这似乎是两件事。”

“呵呵,只怕未必。”

“哦?”

“前天夜里,是我潜入普会寺,莫非周司直以为,是本官偷走了佛骨舍利吗?”

“这个……”

杨守文冷冷看了周利贞一眼,对高戬等人道:“下官在离开洛阳之前,姑姑曾告诉我,当日自广化寺逃走的无畏禅师,应该就是逃往江南东道……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长洲县。下官秘密抵达长洲之后,自然会怀疑那无畏禅师会躲在普会寺中。

当天夜里,我亲眼看到有人在普会寺被杀。

原本我以为是苏威被害,故而才急忙返回吴县,调动兵马前来抓捕神慧……可惜,苏威没有死。我方才见苏威的时候,也与他言明此事。我不知道那个被杀的人是否是苏威,但我却相信,这普会寺绝不是什么佛门净地。另外,昨天晚上义庄被人纵火焚烧,守护义庄的老人也被杀害……下官以为,怕与神慧也有牵连。”

周利贞闻听,立刻道:“何以见得?”

“前日,我抵达长洲后,曾听本地人说,普会寺外曾发现了几个丐儿的尸体……呵呵,那天我亲自前往义庄查探,结果却发现,那几个丐儿都是死于尸毒。”

狄光远听到这里,眼睛不由得一亮!

“我昨日包围普会寺,本想拿下神慧,严刑逼供,却不想被苏威苏员外的事情乱了方寸。想来,那神慧也有些害怕,所以才会在今天做出这等露出马脚的举措。

三郎,你以为如何?”

“啊?”

李隆基没想到,杨守文会突然对他发问,以至于当场就愣住了。

不过,他反应很快,旋即笑道:“昨日征事郎也与我说起此事,当时我就想在今日去查看义庄。不想那时候,义庄着火……如今想来,征事郎的猜测不无道理。”

第三百七十三章李瘸子

李隆基侃侃而谈,言语间更流露出为杨守文开脱之意。

本来,昨日众人已认定杨守文是莽撞行事,听信谣言才包围了普会寺。结果苏威没死,使得官府颜面尽失,更令得杨守文在众人里的威信,一下子消失殆尽。

可现在……

杨守文直言他亲眼看到有人被杀,并且明言那苏威真假难辨。

再加上他途中遇袭,神慧法师消失无踪,一下子令杨守文把局面扳了回来。

李隆基更坚定表示站在杨守文的一边,高戬等人则沉默不语,看着杨守文表情复杂。

可是,杨守文的心里却更增添了几分警惕。

明秀传讯:提防三郎!

李隆基在这件事里究竟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亦或者说,相王府在充当什么角色?

杨守文有些拿捏不太清楚,也无法辨别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总之,从现在开始,他必须要更加小心。莫看长洲如今已经重归朝廷掌控之中,狄光远更走马上任,使得长洲重又有了县令。可是,杨守文却觉得,局面似乎变得更加复杂。

……

法言和法慧最终是什么也没招认,连带着其他僧人,也都表示不知道神慧的去向。

这些僧人嘴很硬,而且狄光远初来乍到,并不清楚状况,也无法拿定主意。

无奈之下,狄光远和崔玄暐等人商议之后,决定暂时将法言法慧等僧人关押在大牢之中。同时,他又向崔玄暐借调了一支兵马,继续驻扎在那普会寺之中。

待一切都安排妥当,已经快到半夜。

崔玄暐本打算为狄光远接风洗尘,可是看天色已晚,只好作罢。

杨守文告辞回到自己的住处,就见吕程志和杨茉莉等人都在屋中等候。见杨守文进来,吕程志才算是松了口气。他上前向杨守文躬身一揖,轻声道:“阿郎,辛苦了。”

“八郎莫客气,坐吧。”

杨守文走进屋中,把鸦九剑放在书桌上。

“富贵,去找些吃食来,我今日奔波,到现在只吃了些酒水和果子,也着实饿了。”

费富贵领命而去,杨丑儿和杨茉莉则在屋外警戒。

“没想到,这贼人自己跳出来,倒是解了阿郎的困局。”

吕程志给杨守文到了一碗水,笑着说道:“我接到茉莉的传信,还真吓了一跳呢。”

杨守文笑了,接过水,喝了一口。

“是啊,我也没想到对方会出此下招。

不过,那神慧绝非那种无脑之人,从昨日他在普会寺山门外的表现来看,此人极为稳重。这样一个稳重之人,却做出如此无脑之事,恐怕里面还有一些蹊跷。

另外,我不是让你找王海宾去包围普会寺,他为何会跑去官道上设卡戒严呢?”

“这个……”

吕程志回答道:“我得到消息,就立刻禀报了崔刺史。

崔刺史本来也是准备听从我的主意,但却被世子所阻拦,说是要先去接应阿郎。他让王海宾率部前往官道设卡,而后才又调拨兵马,前去普会寺捉拿那神慧。

这一耽搁,差不多有小半个时辰……等周司直和裴连城赶到普会寺的时候,神慧已经逃走。”

吕程志虽然没说什么,但话里话外,都流露出了对李隆基的怀疑。

乍一看,李隆基把王海宾派去接应杨守文,是对杨守文的关心。可是,当时的情况,杨守文已经安全,又何必那么着急?让王海宾包围普会寺,而后再调拨兵马前去接应杨守文也来得及。可是李隆基这么一阻拦,却耽搁了小半个时辰。

小半个时辰,就是快一个小时。

杨守文点点头,并没有接吕程志的话。

这时候费富贵从伙房取来了一笸箩用糯米做成的糕饼,还有一大盆肉羹。

杨守文拿起糕饼咬了一口,香软酥糯。

他示意费富贵把糕饼给杨茉莉他们拿去一些,然后又吃了一口肉羹。

这肉羹,用猪肉作料调制,很清淡,颇有苏州本地的特点。

不过,对于习惯了北方口味的杨守文而言,肉羹虽然鲜美,却比不得婶娘做得可口。

“我今天见了苏威。”

“哦?”

“这个人……”

杨守文咬了一口糕饼,想了想道:“很沉着,也非常精明。

我不知道他的真假,但是那天晚上在普会寺被杀的人,和他一模一样。而且,他在我面前表现的很正常……你知道我说的正常是什么意思?就是那种他是真苏威,而非假冒的苏威。我现在也有些困惑了,如果他是真苏威,那前天晚上被杀的,又是什么人?”

说到这里,杨守文摇了摇头,似乎想要把脑海中的困惑甩出去。

“竟然有这种事?”

吕程志倒吸一口凉气,半晌后道:“如果他是假苏威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是早有预谋。”

“是,我也这么想。”

“那阿郎可见到了明老四?”

杨守文看了吕程志一眼,犹豫一下,没有回答。

吕程志是他的人,但是面对如今的局势,他还是决定不做回答。

吕程志也很聪明,见杨守文不说话,便知道了杨守文的心意,于是没有再追问下去。

“明日一早,苏威要前往吴县,说是苏娘子相召。

我已经和他说过了,会派人和他同行。八郎,我想请你辛苦一趟,带上富贵和茉莉一起去吴县。你的心思比我细腻,眼睛也比我毒。和他走一遭,说不定能看出破绽。”

吕程志二话不说,躬身领命。

和杨守文又说了一阵子话,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子时。

由于吕程志有任务,所以就告辞离去,先回房休息了。

杨守文又把杨茉莉和费富贵找来,叮嘱费富贵保护好吕程志,更让杨茉莉寸步不离。

把一切都安排好,他这才躺下。

从榻桌上顺手拿起了那本《吴中杂俎》,杨守文心不在焉的翻阅,眼皮子越来越重。

……

“兕子哥哥,兕子哥哥!”

一阵轻柔的呼唤声,在耳边响起。

杨守文睁开眼,就看到眼前站着一个俏生生的小姑娘,正娇憨的看着他笑。

“兕子哥哥,你为什么不来找幼娘呢?幼娘,好想你啊!”

“幼娘!”

那熟悉的笑容,令杨守文激灵灵一个寒蝉,呼的坐起身。

在他面前站着的,赫然正是幼娘。

她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一如当年在昌平时一般,粉雕玉琢,如同洋瓷娃娃般可爱。

杨守文连忙伸出手,想要去抱住幼娘。

哪知道,幼娘脸上的笑容却突然不见,手中出现了一口长剑,紧跟着剑光飞起,朝着杨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