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下也就没事了。”

当初,杨守文一行人南下,是奉了太平公主的命令。

此次返回神都,他自然要去向太平公主汇报。按照杨守文的想法,见到太平公主之后,他可以旁敲侧击的询问一下李过的情况。外面的人不清楚李过的事情,可太平公主身为宗室,甚得武则天宠爱,可谓权势熏天,应该能知道内幕。

吕程志见状,也不好再劝说。

他伺候杨守文洗漱完毕,穿好衣服,便离开了客栈。

只是上得马,杨守文仍感到很不舒服。

那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令他很难受,但是又不好表露出来。

“青之,你脸色很难看,是不是受了风邪?”

明秀催马上前,关心的询问。

杨守文强笑一声道:“没事,咱们进城!”

……

一行人自长夏门进入洛阳,没有收到任何阻碍。

看着眼前宽敞的街道,以及那路上簇动的人流,杨守文不由得感到精神一振。

江南风景虽美,但还是有些冷清了。

洛阳虽拥挤,但总会给人一种昂扬的感受。

杨守文在洛阳生活的日子并不是很多,但不知为何,再次返回洛阳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踏上天津桥,远远地就看到了归义坊的坊墙,那种亲切感也就越发强烈。

“青之,咱们就在这里道别吧。”

明秀停下了脚步,笑着对杨守文道。

“我本打算去你那里凑热闹,可是族中的长者却要我整理一下老宅。

不过咱们隔得并不算太远,我家老宅在道德坊,和你那边不过一水之隔,等我安顿下来,就去找你。”

平时,杨守文觉得明秀神烦。

这家伙懒散,吊儿郎当,似乎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同时又有些唠叨、毒舌。

可真要分别,哪怕是在一座城市,相隔距离也不远,杨守文还是觉得不舍。

但既然是明家长者的要求,想来明秀也无法拒绝。

当下他拱手道:“四郎,安顿下来后,派人通个消息,免得我担心。”

“放心吧,我明家虽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但是在这洛阳城内,也还有些关系。

倒是你要多留心……记得我和你说的那些话:吉凶一念间,遇事莫要太强硬。”

两人在天津桥畔,拱手道别。

明秀去道德坊,而杨守文则带着人直奔归义坊。

进入归义坊之后,他让杨从义带着张九龄等人回铜马陌。

“阿郎,可要我陪你一起过去?”

吕程志知晓杨守文的身体状况,遇事低声询问。

杨守文摇摇头,沉声道:“太平禅院是太平公主的私人道观,你跟着我也进不去。

先回去看看吧,你那娘子和女儿也等你回去,莫让他们久侯。”

吕程志没有勉强,答应一声退下。

不过,他还是把费富贵留下来,让他陪同杨守文前往太平禅院。

只是,当杨守文到太平禅院的时候,却被禅院的人拦住。

“公主在静修,不见任何人。

征事郎的奏疏小人会转交公主,只是……如果公主有召,小人自会到府上通禀。”

居然吃了个闭门羹?

太平公主的反应,让杨守文感到有些意外。

按道理说,他是回来复命,身为这次开启游仙宫的主持人,太平公主怎么也该出面才对。

不对劲,真的很不对劲!

想到这里,杨守文便联想起了之前杨从义的话。

本来,杨承烈是要亲自来接杨守文的。可不知为什么,在临出发的时候,却接到命令,让他率刚组建成的团结兵开拔,前往三涂山剿匪。那三涂山位于洛阳西南,循伊水而上,距离陆浑不算远。昨天杨守文没多想,可现在他却发觉,那三涂山地处伊阳县和陆浑县之间,属于熊耳山支脉。熊耳山那边,似乎有一个折冲府……如果是剿匪,大可调动熊耳山的折冲府,为什么要让杨承烈前去?

练兵?

杨承烈才上任多久,那团结兵才训练多久?

用这么一支还没练出来的新兵去剿匪,是不是有些儿戏?

杨守文搔搔头,把高戬的奏疏交给了太平禅院的开门人,便带着费富贵离开了。

“阿郎,咱们回家?”

杨守文想了想,沉声道:“不急,咱们去拜会一下舅舅。”

他在洛阳,认识的人并不多。

薛楚玉虽然和他走的很近,但说实话,关系并不是很密切。

除了薛楚玉之外,就是张说贺知章这些人……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唯一能找到,似乎只有郑灵芝。但杨守文有一种预感,找郑灵芝恐怕也没什么用处。

“对了,你去打听一下,看李林甫什么时候有空暇。”

除了郑灵芝,能找的人似乎也只有李林甫了。

高力士已经返回东宫,就算他留在身边,估计也不会说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李过、八角山遇伏、孙思观……

杨守文突然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

太平禅院,静室。

太平公主身着一件鹅黄色的道袍,更衬托出几分婀娜妩媚之色。

她跪坐在蒲团上,身前摆放着一卷书册。

如果杨守文看到这卷书册,一定会大吃一惊。

那书册赫然是他所书写的《茶经》!杨守文在离开洛阳前,完成了《茶经》的创作,但是并没有流传出来。除了少数一些人看过之外,外面的人根本不清楚它的存在。

《茶经》的封面,是用狂草所书。

里面的内容,也是人工抄录,看字迹,依稀能看出是世袭许国公苏颋所书。

“兄长,裹儿胡闹,你怎么也跟着她胡闹起来?”

太平公主此刻,是一脸的无奈之色,似乎有些哭笑不得。

而在她旁边端坐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赫然是东宫太子,李显。

他一脸无奈道:“太平,非是孤要胡闹……你也知道裹儿那性子有多烈。她做出的决定,莫说孤,就算圣人也没办法。

她曾说过,她的夫婿要有状元之才!

母亲本想着把杨守文派去江左,而后举办武科。谁料想,那家伙居然这么快找到了皇泰宝藏,而且还跑了回来。事情到了这一步,就算母亲那边也没了主意。”

他说的是一脸无奈,可言语中却透着得意。

太平公主忍不住笑了,摇着头道:“但这件事若是被杨守文知道了,又该怎么办?

你就能保证,他会参加武科?”

“裹儿已经给他报过名了,而且也安排妥当。”

“兄长,看样子你是真的很中意这个女婿。”

李显笑了,轻声道:“难得裹儿如此中意一个人,而且又与她有婚约。分别十五载,却能够在神都相逢……太平,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桩上天赐予的姻缘吗?”

太平公主听罢,竟无言以对。

眼中,流露出一丝暖意,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事情。

良久之后,她轻声道:“事已至此,就随她们去吧……但愿得裹儿能心想事成。不过从现在开始,你我都要费心,万不可让杨青之再受伤害,耽误了裹儿的大事。”

说完,太平公主忍不住,咯咯笑出声来。

第四百三十三章病

从郑灵芝家中出来,已经是正午。

仲秋时节的日头有些强烈,杨守文站在郑府的门阶下,只感到一阵阵头晕目眩。

郑灵芝也没有太多有用的信息,说的最多的,还是即将开始的武科。

“这次武科,有不少人参加。

但由于圣人临时决意开科,所以举子们主要都是来自于河洛与京兆尹,以及一些官宦子弟。最近几日,这些举子闹腾的很厉害,把个洛阳搞得乌烟瘴气。前两天,还有一伙人在龙门山下聚众斗殴,惹得圣人大怒,抓了十几个,才算安生。”

杨守文听出了一些内涵。

也就是说,此次武科是一次恩科,并非常规的科举,更像是武则天临时起意……

搞不明白武则天在想什么,杨守文也没有追问。

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了一个有用的消息:郑灵芝好像并不清楚东宫有李过其人。

要说明秀不知道李过,杨守文可以理解。

毕竟明秀久居江南,而李显是去年才从庐陵返回洛阳,不清楚李显家事也说得过去。

可郑灵芝不了解可就奇怪了!

郑家是中原大族,是五姓豪门之一。

虽然这些年郑家已经衰落,但瘦死骆驼比马大,他们的消息相当灵通。而郑灵芝作为郑家在神都的耳目,又怎么可能不了解东宫,不清楚太子李显的家庭成员?

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可能。

根本没有李过其人,亦或者说,李过在东宫很卑微,所以没有人知道。

此前,长宁公主出面,化解了杨守文和观国公杨睿交的恩怨,并成功解救下郭十六,似乎已经说明了李过确实存在;可如果说李过卑微,杨守文还真没有看出来。

从他和李过的交集可以看出,李过在东宫的地位似乎不低。

否则,堂堂典直高力士又怎么会不惜千里迢迢跑去长洲,向杨守文发出求救呢?

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守文,真的是糊涂了!

……

“兕子回来了!”

当杨守文出现在铜马陌巷口的时候,就看到杨氏怀抱一月,身边跟着悟空四只小狗和一只猴子小金,等在门外。

“婶娘,你怎么在这里?”

杨氏看到杨守文的时候,兴奋的喊叫起来。

悟空等更是汪汪吠叫起来,立刻引来府中一阵喧嚣。

杨守文想要过去搀扶杨氏,可才走了几步,只觉天旋地转,腿一软险些栽倒在地。

杨氏连忙跑过来搀扶住他,紧张问道:“兕子,你怎么了?”

“哦,可能是路上染了风寒,所以有些眩晕。

婶娘不用担心,我休息一下就好。”

“生病了?”

杨氏顿时急了眼,气呼呼说道:“老杨简直是太不像话了,你生了病,他居然不把你带回来,还让你自己跑去忙碌。”

“不关老杨的事情,是我要去复命。”

杨守文半依着杨氏,心里变得平静不少。

他才走到门口,就见青奴好像一只快乐的灵雀从里面跑出来,一头便扑进杨守文怀中。

“大兄,你怎么出去那么久,现在才回来。”

“奴奴在家,听话吗?”

“当然听话了,奴奴已经开始学女红了呢……对了,奴奴给大兄做了一只袜子,待会儿大兄要试一试。”

哦,袜子是一只一只的吗?

杨守文笑了,轻轻揉了揉青奴的小脑袋。

回到家,真的是轻松许多,整个人都好像松弛下来。

可是,他这一放松下来,那种眩晕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杨氏发现了他脸色不太好,连忙道:“青奴,你大兄路上受了风寒,身子不太舒服,咱们先让他休息。”

“大兄生病了?”

青奴露出吃惊的表情。

在她的记忆中,杨守文很少生病。

特别是在他清醒过来之后,哪怕是在那天寒地冻的昌平,也没有见他脸色这么难看。

“大兄快去休息,阿娘还吩咐做了好多好吃的,等大兄醒来补一补。”

她和杨氏分左右搀扶着杨守文走进大门,四条獒犬则汪汪直叫,好像是在开路。

宋氏这时候也出来了,听说杨守文不舒服,哪敢怠慢,连忙让人搀扶他去休息。

算算日子,杨守文离开洛阳足足有三个月了!

自从杨承烈就任之后,这铜马陌的府邸已正式被赏赐给他父子,并改名作了‘杨府’。

八角楼,成为杨守文的住所。

而那个被杨守文改造为兵车园的园子,也被推倒重建,变成了杨承烈夫妻的住处。

杨氏,依旧跟着杨守文,住在八角楼里。

原来的那幢三层阁楼已经被推倒,如今变成了一片竹林。如果从八角楼的位置看过去,会看到一排排翠绿的竹林,让人顿时心情愉悦。最重要的是,从八角楼向东看去,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那皇宫的轮廓。合着旁边的瀍渠,正应了当初司马承祯所说的鱼跃龙门局……

只是,杨守文实在是顶不住了,也没有心情欣赏美景。

他被宋氏等人强行送到了床上休息,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医工前来为他诊治。

“征事郎这是过度劳神,以至于精气消耗太大。

再加上连日奔波,元气受损,体质虚弱,导致风邪侵体。不过,征事郎的体质很好,无甚大碍。只需开两服药将养几日便可以恢复,大娘子不用太过于担心。”

听郎中说杨守文无大碍,宋氏总算是放了心。

如今,这个家有两根主心骨。

一个是现在的主心骨,也就是杨承烈;另一个是未来的主心骨,便是杨守文。

这两个人勿论谁出事,对这个家都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宋氏很害怕……

送走了郎中,她立刻命人去抓药,准备为杨守文煎制。

只是杨守文太困了,躺在榻上就睡了过去。

这一觉,他真个是睡得很踏实,从正午时分,一下子睡到了夜幕降临。

醒来时,屋子里点着灯,枕边放着一只袜子。

杨氏就坐在一隅缝补衣衫,一月安静躺在她身边睡熟,鼻子里还不是冒出一个泡泡。

小金,蹲在一月身边。

而悟空四个,则匍匐在床尾的地上。

杨守文睁开眼,感觉精神好了很多,于是翻身坐起来。

“兕子,你怎么起来了?快躺下。”

“婶娘,我好多了。”

“好多了也不能起来……先生说了,你这病需要静养,不可以随便走动。”

说着,她把一月抱过来,放在杨守文身边。

“你等着,我去看药煎好了没有……待会儿你吃了药,再好好睡上一觉才可以。”

还真变成了病人!

杨守文无奈苦笑,却又不敢拒绝杨氏。

在这个家,宋氏是他的母亲。可是在杨守文心里,杨氏才是除了郑三娘之外,他最亲近的娘亲。

可惜这一次去江南,未能打听到幼娘的消息。

不过他拜托了不少人,包括明家,都会为他寻找梅娘子的下落。

找到了梅娘子,幼娘的下落自然明了……只是这梅娘子神出鬼没,有偌大的名气,却没有人知道她的踪迹。甚至包括她的同伴,那岁寒三友中的兰夫人和竹郎君更加神秘。明秀只知道那竹郎君是在巴蜀出没,梅娘子和兰夫人则音讯全无。

“那兰夫人,一定还有别的身份。”

明秀曾对杨守文说过:“岁寒三友只是他们江湖中的名号,现实里的身份非常隐秘。

不过你放心,我自会帮你留意。”

留意,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有消息。

幼娘如今是杨守文心里的牵挂,找不到幼娘,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

……

在杨氏的逼迫下,杨守文哭丧着脸,把那苦的好像黄连汤一样的药喝下去。

吃完了药,他很快就开始犯困,于是复又躺下,一觉睡到了天亮。

这一觉睡得很踏实,不过在第二天醒来,却发现自己的内衣,都被汗水给湿透。

“兕子,醒了吗?”

杨氏一直就守在屋内,被杨守文惊醒。

她红着眼,看上去非常疲惫。

不过,她还是很开心,看着杨守文道:“嗯,那陈先生的医术倒是不错,这一副药下来,你精神比昨天好多了……你昨天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病怏怏的,看着都让人心疼。

我让人准备了洗澡水,你先去洗一下,然后再吃一副药,今天就在家好好休息。”

一边说,杨氏一边把杨守文搀扶下床。

脚下还是软绵绵的,就好像踩在棉花里一样。

但精神头的确是要好过昨天,至少不似昨晚那样有气无力。

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杨守文的精神好了很多。

宋氏命人准备了一锅肉汤,杨守文就坐在八角楼外的门廊上,美美吃了两大碗。

四只獒犬,就匍匐在他的脚边。

青奴知道他身子还没有好利索,所以也没有吵闹,只安静坐在他的身旁。

一阵小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

杨守文靠在廊柱上,只觉心情格外轻松,整个人也变得愉悦许多。

没有阴谋算计,也没有勾心斗角……穿越唐朝的生活,如果都如此惬意,又该多么美好?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接踵而至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杨守文充分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晌午,他听从了杨氏的安排,老老实实在家中休养。

本以为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却没想到才过正午,明秀就带着明礼溜溜达达来串门。

“四郎,你不在家收拾宅子,跑来我这边做什么?”

看到明秀,杨守文心里很高兴,不过嘴巴上却是一派嫌弃口吻。

明秀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了门廊上,全无半点名门之后的做派。

“收拾宅子又不用我去费心,家里派来那么多人,自有人去操劳。我可耐不住那些琐事,与其在那边添乱,倒不如来你这边清闲……对了,把清平调和鹿门春快些拿来。”

看着他那痞赖的模样,杨守文哭笑不得。

“堂堂明家公子,难不成还少得你的酒吃吗?”

说完,两人相视,忍不住都笑了。

“这就是青奴吗?”

明秀看到了躲在杨守文身后的杨青奴,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是你兄长的朋友,这次来拜访,也没有带什么礼物。这镯子是真腊国的特产,便送与你吧。”

说着话,明秀从挎兜里掏出了一枚翡翠手镯。

只是,他那笑容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子猥琐气息。

杨守文眼明手快,一把夺过那翡翠,厉声道:“东西我收下,你别动我妹妹的心思。”

那种‘带你去看金鱼’的眼神,杨守文太熟悉了。

他果断的阻止了明秀,然后把镯子递给了青奴,轻声道:“奴奴以后离这家伙远一点。”

杨青奴躲在杨守文的身后,怯生生接过了镯子。

不过,杨守文不等明秀开口,就对她道:“奴奴,带着悟空它们去前面玩耍吧。”

杨青奴脆生生答应,便一溜烟的跑了。

明秀哭笑不得,怒视杨守文道:“杨青之,你用得着这样吗?”

“废话!”

这个时代,女孩子嫁人都比较早。

据说过了二十还没有嫁人,就可以算是老姑娘了。

而似明秀这种世家豪门子弟,更是荤腥不忌。杨守文才不相信明秀是什么善良之辈!这家伙在长洲不晓得祸害过多少女子,怎地也不能让他再跑来祸害青奴。

况且,青奴年纪那么小……

杨青奴离开后,明秀便收起嬉皮笑脸的样子。

“听说了吗?”

“什么?”

“圣人要开恩科。”

“废话,满大街都在传这个事情,我怎可能不知道?不过这次恩科非常古怪,给我感觉似乎是圣人临时起意。”

“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

明秀说着,停顿了一下,轻声道:“青之,你说圣人这次开恩科,会不会和你有关?”

“和我有关?”

杨守文一愣,旋即哈哈大笑,“四郎,你太高看我了……我一个从八品的司刑寺评事,只是个无名小卒,何劳圣人为我开恩科?呵呵,你想多了,真想的多了。”

“未必吧。”

“你什么意思?”

明秀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我听说,圣人是在五月末,六月初决意开恩科。

你算算时间,当时你正好离开洛阳……我的意思是,圣人就是不想你参加这次武科,所以才临时起意开设恩科。但估计是圣人没想到,你这么快找到了游仙宫。”

“明老四,这个笑话不好笑。”

杨守文连连摇头,一脸不屑之色。

只是,他的笑容慢慢隐去……明秀说的好像有道理,难道武则天真的是为我开了恩科?当然,她不是想要杨守文夺魁,而是不想杨守文参加,所以开设恩科!

可能吗?

杨守文有些不太相信。

但内心深处,似乎又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就是这么回事。

问题是,我从未想过要去参加武科啊!

杨守文突然坐直了身子,用力挠头,片刻后斩钉截铁道:“四郎这种话休得乱说,科举事关国祚,圣人怎可能儿戏之?不可能,绝不可能,圣人开设恩科,必有其他原因。”

“原因?”

明秀撇了撇嘴。

也许吧,但我还是觉得,这件事与你有关!

不过明秀也看得出来,杨守文似乎不想就这个问题讨论下去。

他笑道:“好吧,就当我是胡说八道……对了,我听说你回来后就病了?如今怎样?”

“休息了一晚,吃了药,感觉好多了。”

“你看,我没有说错吧。”

“什么没有说错?”

明秀正色道:“你这次回来,吉凶难测。

你看你,在长洲那么紧张,也未曾病倒;可是才一回来,就立刻发了病,岂不是凶兆?”

“你也太能扯了!”

杨守文摆手笑道:“我为何生病你应该清楚,主要是那天晚上在八角山……”

他说到这里,却突然停顿下来。

不知为什么,杨守文隐隐觉得,他这次回来就生病,也许真的应了明秀的那句‘吉凶难测’。

想到这里,他突然用力摇摇头。

“四郎就知道牵强附会,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按你的说法,吉凶难测,我已经好了,说明凶险已经过去。如今我已经复命,无事一身轻,何来难测之说呢?”

“哼,我都说了,这只是征兆。”

“好了好了,我看你就是见不得我好……莫再说这种无趣的话了。

可惜我现在身子骨还不舒服,先生交代,不能饮酒。否则就冲你刚才那一番话,定要把你灌倒。”

“哈,说的我好像怕你一样。”

两人再次扯开了话题,没有再谈武科,也没有争论那吉凶。

明秀陪着杨守文说了半晌的话,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