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崛起_庚新-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槌呼呼作响,那蜂拥而上的刺客在杨茉莉面前,几乎无一合之将。那对铁槌,挨着就死,碰着就亡。眨眼间,杨茉莉就冲到了杨守文的身边。他刚要去搀扶杨守文起来,却被杨守文劈手从他手中夺过一只铁槌,照准了潘道子狠狠砸去。
那潘道子已经砍了几刀,墓碑上更出现了一道道刀痕。
只是当他再举起铁槌的时候,就听耳边传来一股风,紧跟着有人喊道:“潘道子,躲开。”
他忙回身看去,铁槌已经到了跟前。
啪的一声,铁槌狠狠砸在了他的脸上,只砸的潘道子满脸是血,噗通便倒在地上。
“杨茉莉,一个都不要放过!”
杨守文说话间,便甩开了杨茉莉,咬着牙腾身而起,身体在空中化作一个弓形,双手探出。
“鹞子双抱爪。”
他任由对方手中的刀砍在肩膀上,可是一双手却掐住了对方的脖子,身体顺势向后一仰,不但卸去了对方刀上的力量,更把那刺客一下子帅飞出去。落地的时候,刺客已没了声息。杨守文在把他甩出去的一刹那,生生将他的脖子扭断……
杨茉莉的手中,只剩下一只铁槌,但战斗力却丝毫不见减弱。
听闻杨守文那一声喝令,他大吼一声,从一个刺客手里抢过盾牌,左盾右鎚,如入无人之境。
刺客的人数,大约在五十多个。
可是这一眨眼的功夫,已有近四十个人倒在血泊里。
与此同时,杨承烈也冲出凉亭。
四只獒犬更跟随他身后,凶猛残暴。
相传,突厥獒的身体中流淌着狼的血脉……悟空四个虽然不大,却秉承了它们的母亲,菩提的凶狠和机智。它们就跟在杨承烈的身边,一旦杨承烈拦住一人,四只獒犬就配合着冲上去。一人四獒,倒是配合的天衣无缝,眨眼间便死了三人。
刺客显然是怕了,眼见杨守文他们这种近乎于疯狂的扑杀,忍不住齐声呐喊,掉头就跑。
宋平和杨瑞也冲出来了!
宋三郎也抄起一杆长枪冲出凉亭。
杨守文抢过一口刀,把一名刺客劈翻在地。只是他身上已经伤痕累累,身体的反应也变得有些迟钝。当一个刺客冲过来,举钢叉向他刺来的时候,杨守文竟无法闪躲。
眼见那刺客手中的钢叉就要落在他的身上,一声鹰唳从空中传来,海东青从雨中飞扑而下,一双玉爪扣在了刺客的头上,探头一啄,把刺客的眼珠子啄了出来。
杨守文紧跟着挥刀而上,一刀砍下了刺客的脑袋。
大脑中,一阵昏沉。
他快走两步,就看到母亲的墓碑在身前,忍不住弃刀冲上前,一把将墓碑抱住。
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母亲的墓碑受到伤害。
杨守文脑海中,只闪动这样的念头,身子却软软的,滑落在母亲的墓碑前。
“兕子!”
“阿郎……”
杨承烈的呼喊声,在他耳边回响。
还有杨茉莉那愤怒的咆哮声……娘亲别怕,孩儿在这里,绝不会再让你受半点伤害。
第二百一十六章小鸾台之怒(上)
荥阳的上空,笼罩着一个名叫‘恐惧’的幽灵。
寒食,原本是一个供人缅怀先人,追思亲友的日子,没想到却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杀戮。
往年这个时候,人们会放风筝,荡秋千,蹴鞠,三五好友结伴踏青。
可现在……
郑怀杰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带着人直奔荥阳州府衙门。紧跟着,郑家各房长者纷至沓来,令荥阳刺史焦头烂额。他也是在去年底才就任荥阳刺史,没想到隔年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其中更牵扯到了荥阳另一个豪门潘家,他更不敢掉以轻心。
在杨守文被送回石城村的当天夜里,阿布思吉达就不见了踪迹。
而第二天早上,荥阳就传来了潘家五房,也就是潘道子一房的长者陈尸花园里的消息。
“七郎,这件事潘家已闹上了州府,要咱们给一个交代。”
郑家祠堂里,围坐十几个老人,一个个面色凝重。
七郎,也就是郑怀杰听闻之后,却冷笑一声道:“大兄,他要交代便交代吗?我郑家又算得什么?”
“七郎,话不是这么说。”
“那要怎么说?”
郑怀杰口中的大兄名叫郑宏,父郑玄毅曾为安北都护司马,也是荥阳郑家如今掌权的一房。他听闻郑怀杰这么说,顿时大怒,拍案而起道:“七郎,我说的有错吗?那杨家与我们何干,何用我们如此维护?你知不知道,圣人虽有意重用贵胄子弟,可是对我郑家依旧存有提防。你这样做,等于是和潘家火并,若传到朝廷去,我郑家的前途又当如何?这不是小事情,这关系到我郑家的生死存亡。”
郑怀杰也怒了,呼的站起来。
“杨家父子怎么与我们无关?
杨承烈是杨家的女婿,之前若非杨大郎出面,我郑家的颜面也将荡然无存。
你和我说什么前途?我问你,我郑家现在可有前途?现在可好,杨家父子为我们出力之后,却被潘家人袭击。三娘的墓碑被砍得伤痕累累,你道那只是一块石碑吗?
那是我郑家的脸!
我郑家连一块墓碑都保护不得,我郑家连帮我族的朋友都保护不得,谁又肯归心?”
“可是……”
郑宏面红耳赤,懦懦竟说不出话来。
“不用可是,既然你二房害怕受到影响,便我六房出面就是。
潘家死了个长者便大呼小叫,惹得我郑家族长想要连亲友都要出卖?我告诉你,我郑老七还有一口气,杨家父子我保了,杨家的人我也保了!不就是死了个人嘛,我郑怀杰担了就是。想我郑家,当年以仁义礼智信传家,什么风浪没有经历。
想当年曾曾叔祖伟公闻天下百姓苦难,奋而起兵,尽出我郑家子弟,何等仁义。可现在……
哼,此次潘家先动手,我郑家占了理字。
我就不信,传到了圣人耳中,还不成是我郑家的错?就算是和潘家两败俱伤,我也绝不退让。”
“七郎,七郎你这是何必?”
郑怀杰这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郑氏族人纷纷点头。
而郑宏更哑口无言,看着郑怀杰,露出羞愧之色。
“七郎,你也一把年纪,怎地还这样冲动?”
有人上前把郑怀杰按坐下来,而后对郑宏道:“大兄,七郎刚才虽有些失态,可这话却说的在理。我等诗书传家,固然要把那礼义摆在第一位。可潘家有错在先,不但不思己过,反而派人袭击。从道理上讲,他潘家便不占道理,我们为何退让?
潘道子横尸广武山,整个荥阳都看在眼里。
他潘家死了个人,凭什么就说是我郑家的人动手?没有证据,就任由他们诬陷吗?”
郑宏沉吟良久,“三郎,你想怎样?”
“潘家如此张狂,说到底就是这些年来,我郑家太低调,太隐忍,以至于让他潘家以为我郑家好欺负。大兄问我要如何?我赞成七郎所言!这次我们只要退让半步,日后荥阳便无我郑家立足之地。他日我们有难,也绝不会有人前来相助。”
三郎,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
红彤彤的面膛,显示出他绝不是那种会息事宁人之辈。
他厉声道:“他潘家既然开启了战端,那郑家就只有迎头痛击!
才死了一个人就大呼小叫,我看他们是还没有感觉到痛,所以我们必须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痛彻肺腑。郑家老军,已沉寂了近百年,依我看是时候让他们出来了!我们不但不能交出杨家父子,更要保护他们妥当,而且还要给潘家颜色。”
这郑三郎绝对是一个疯狂的好战分子。
他这话说完,有五六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都站起来,厉声道:“三郎所言极是,正当如此。”
“没错,绝不能再退让半步。”
郑宏看着众人,突然间感到万分疲惫。
他站起身来,轻声道:“自建成太子以来,我郑家屡受打压,不得已自家父一代,便选择了隐忍一途,欲慢慢积蓄力量,意图他日能东山再起。也许是我想错了,总想着退让……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再退让,那就依七郎之言,与潘家开战。”
郑怀杰起身,躬身一揖。
“大兄肩负我郑家前途,难免会瞻前顾后,是我刚才莽撞了。”
郑宏摆摆手,脸色稍霁。
他沉声道:“七郎一如当年热血,是我郑家之福,此事怪不得你。
你说的不错,杨承烈是我郑家的女婿,他潘道子敢坏三娘的墓碑,就是砍我郑家的脸面。给我传命下去,自即日起,凡是我郑家产业,皆不得与潘家产生半分关系。我郑家的土地,不许潘家人踏足;我郑家的水源,更不许潘家动用半滴。
去告诉潘家人,若不把害我郑家儿郎的凶手交出来,从即日起我郑家与他潘家誓不两立。”
“谨遵族长吩咐。”
一众白发老人躬身应命。
郑宏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是时候让那些人知道,我郑家的声名绝不容他人践踏。”
……
圣历二年的清明,对于荥阳人而言,绝对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在杨守文遭遇袭击,昏迷的第三天,郑家和潘家在庙子坪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械斗。
第二百一十七章小鸾台之怒(下)
双方出动了上千人,死伤近百。
随后郑家堵死了所有在郑家田地上,通往潘家的水渠。
而在荥阳县城里,郑家的店铺打出了不与潘家交易的横幅。要知道,自六朝以来,郑家一直是在荥阳占居主导地位。而潘家虽然也是老牌的豪门世族,论底蕴却无法和郑氏相比。郑氏人才辈出,而潘家从潘岳之后,能拿得出手来的人屈指可数。
历经六朝百年光阴,郑氏垄断了荥阳无数基础产业。
这些年来,郑氏受朝廷打压,的确是元气大伤。
可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如今的荥阳郑氏无法和当年相提并论,可真要是发起狠来,依旧不是潘家能够比拟。仅几天的光景,潘家的损失就变得格外惨重。
两大豪门之间的冲突,令荥阳刺史感到万分头痛。
而在石城村里,杨守文终于从昏迷中醒来。
月光,透过窗子照进来,照在杨守文的脸上。
他睁开眼,只觉一阵剧痛袭来,让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呻·吟。
声音并不是很大,却惊醒了谁在床脚的杨承烈。他连忙站起来,扑上前去,“兕子,你醒了!”
“爹,我这是……”
杨守文觉察到,自己被包的好像木乃伊一样。
他忍不住开口询问,只是话才出口,就立刻醒悟过来。
他最后的记忆,是抱住了母亲的墓碑,耳听得杨承烈和杨茉莉的喊叫之声……
“兕子别怕,你现在是在家里,很安全。”
“阿娘的墓碑……”
“放心,你阿娘的墓碑很好。
你三舅已经赶回来了,他让人用汉白玉重新做了一块墓碑,还把你的那首请明诗也雕在石板上。你三舅说,可惜不是兕子你亲笔所书,要不然你阿娘日日夜夜都能欣赏到你的好字,说不得会更加开心。对了,你那三首柳枝词,被刻在了盼归亭里。呵呵,为父这次可是占了你的便宜,说不得以后也会被人拿来称赞。”
杨承烈咧开嘴笑了,可是杨守文却能看到,那双布满血丝的眼中,闪动着泪光。
“大家都好吧。”
“有我家兕子在,怎能不好?就是你这几天昏迷不醒,青奴和二郎很惦念,杨茉莉这几天吃饭都比以前少了一半呢。嘿嘿,这也挺好,一下子节省了很多粮食。”
杨守文噗嗤笑了,却扯动伤口,旋即咧开了嘴。
“没事吧?”
“没事!”
杨承烈这才起身,点亮了油灯。
“郑家小子这几天每天都来……他嘴巴上说是不服气,可是却追着你的《西游》看。
呵呵,你这几天昏迷着,家里可是冷清不少。
兕子,早点好起来,大家都等着你康复……对了,廿九郎介绍的那个酿酒人也来了,你阿娘这几天正商量着,说要在山脚下开一个酒窖,用不得多久就能自己酿酒了。”
“这可是一桩好事。”
“当然是好事……”
杨承烈说到这里,却没由来的眼圈一红,声音有些哽咽。
“兕子啊,赶快好起来吧。
昨晚你阿娘还托梦给我,骂我没用。她也惦念着你呢,等你好了,咱们再去广武山一趟,到时候给你阿娘看看,别让她担心。你这一躺下,家里人都有点慌张。”
那只布满老茧的大手,从杨守文的脸颊拂过。
杨承烈的手很粗糙,好像砂纸似地,但却让杨守文感到莫名的心安。
“我这一躺下,外面闹得厉害吗?”
“怎地不厉害?”杨承烈笑道:“那潘家就恨不得住在了州府衙门,整天的提心吊胆。”
“嗯?”
“还不是你那大兄!”
杨承烈轻声道:“想当初,你与那胡儿在昌平结义,说实话我是不太赞成。
不过我没想到,那胡儿竟义气如斯?你昏迷之后,他当晚就跑去了潘家,干掉了潘家的一个长者。最近几天,他也不见回来,就出没在潘家的周围,据说干掉了潘家好几个狠角色。你廿九叔说,潘家人现在如惊弓之鸟,甚至不敢孤身出门。”
杨守文笑了!
这的确是阿布思吉达的行事作风。
他不会说话,但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这次昏迷,想来吉达一定会很生气,很恼火吧。
“想办法让大兄回来吧,夜路走多了,总会遇险。”
“嗯,明天一早,我就让二郎找他回来。”
杨守文和杨承烈聊了这么一会儿,就感到一阵莫名的疲惫。
看他的样子,杨承烈也就了解了,于是给他盖好了被子,轻声道:“兕子,你先休息。
我就在边上陪着你,有什么需要,叫我便是。”
“辛苦爹了。”
“傻小子,你是我的儿,老子照顾儿子天经地义,说什么辛苦?”
杨承烈咧开嘴笑了,揉了揉杨守文的脑袋。
杨守文点点头,旋即闭上了眼睛。
杨承烈这才走过去,把油灯吹灭,房间里再一次陷入了寂静,只听得隐隐约约的呼吸声传来。
……
洛阳,宣仁门内。
宣仁门是隋唐洛阳城东城的东门,东通上东门,横穿洛北里坊区,洗脸东城里十数个衙属。
位于宣仁门内西天街西南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座不甚起眼的衙属。
这衙属名义上归属于门下省,也就是如今鸾台所属。
可实际上,即便是门下省的官员,也不清楚这个衙门的真正用途。衙门里以女官居多,直通朝内。外部守卫森严,普通人根本无法靠近。表面上看,这里的职官主要是把一些公文抄录下来,留作本份。那性质,更近似于后世的档案室一样。
夜,已经深了。
衙属的公房里,一个三旬美妇正伏案阅读。
片刻后,她突然把眉头一蹙,那张秀美的面容上,旋即笼罩了一层阴霾。
她把油灯挑亮,将手中的公文仔仔细细阅读了一遍之后,脸上的怒色也越来越浓。她的右耳下方,有一个并不是很显眼的刺青,随着怒色笼罩,刺青随之变得通红。
那是一个鸾凤形状的刺青,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来人!”
她突然发出一声厉喝,站在门口值事的女官,激灵灵一个寒蝉,连忙快步走进公房。
“这份荥阳的奏疏,为何没有呈报圣听。”
她说着,将手中的奏疏丢在地上。
那女官连忙上前,把奏疏拿起来扫了一眼,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此姚公以为,不过是荥阳两姓家事,无需理睬,所以命发还荥阳刺史,让他酌情处理。”
“两姓家事?”
美妇的眼中闪烁一抹戾色。
“依我看,是姚公不敢去招惹这些豪门贵胄吧。”
女官站在那里,噤若寒蝉。
美妇人可以说这种话,她一个小小的女官却不敢随意评判……
第二百一十八章上达天听(上)
姚公,名姚崇,表字元之,也是初唐名将,嶲州刺史姚懿之子。
他年轻时生性洒脱,很重气节,而且喜欢枪棒拳脚,武艺高强,以打猎自娱。不过到二十岁之后,他开始发奋读书,后来又以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考中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作乱。
时四十五岁的姚崇因处理军务得当,受到武则天赏识,迁夏官侍郎。
圣历元年,伴随着突厥人战败,武则天清理了一批朝中耆老,姚崇升任同风格鸾台平章事,同时还担任了相王府长史之职。
这是一个很有才华,同时运气极好的家伙。
不过,美妇人似乎并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只是冷哼一声,便把那奏疏丢在了旁边。
“杨承烈父子寒食日被刺,小鸾台可有呈报?”
“回上官舍人的话,小鸾台刚送来了消息。”
女官忙不迭上前,从一堆卷宗里取出了一封信,递给美妇人。
美妇人点点头,看了一眼封口处的火漆,而后撕开来从里面取出了信瓤。
“潘道子?”
“正是。”
女官连忙道:“前些时日,那个盗取国子四门博士贺知章诗词的人,就是潘道子的儿子。”
“是那个被潘家杖毙在宗祠前的潘华吗?”
“是!”
美妇人哼了一声,一目十行把那信里的内容看完。
不过,她旋即看出了一丝破绽,抬头道:“按照荥阳补阙所言,潘家对潘道子的行为并不知晓?”
“是。”
“可是潘道子家中并不富裕,又从何招徕五十七名亡命之徒?”
“这个……”
“给我继续查,我要知道那五十七个亡命之徒的确切来历!我不相信,一个在族中并不占主导地位的潘道子,能够在短短日子里招徕这么多帮手。如果他真有这等本事,又怎可能保不住他那儿子的性命?这件事,要么是潘家人在幕后支持,要么就是有人在暗中唆使。给我查,查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在帮助潘道子。”
“是!”
“另外,命小鸾台补阙出动,给我把潘家的底细挖出来。
我要让潘家声名狼藉,从今以后在荥阳休想再抬起头来……”
美妇人声色俱厉,女官不敢迟疑,连忙躬身应命,退出了公房。
“潘家?”
美妇人沉吟片刻,从桌上拿起了那份奏疏,便迈步走出了公房。
此时,宫中已经开始宫禁,到处可看到卫士巡逻。这美妇人一路倒是畅通无阻,直接穿过了宫城,并且叫开了上阳宫的宫门。
这上阳宫,位于右掖门以西,修建于上元中,是唐高宗晚年听政之所。
美妇人进了上阳宫之后,直奔甘汤院。
据说,这甘汤院内有温泉,是武则天最喜欢的一处地方。
今夜星辰灿烂,甘汤院门外站立宫女内侍,见美妇人过来,忙齐刷刷向她行礼。
“这不是婉儿姑娘吗?”
正当美妇人准备进甘汤院的时候,却见一个美男子拦住了去路。
“这么晚了,莫非是来见大家吗?”
大家,也是这个时代,对武则天的一种称呼。
美妇人正是上官婉儿,她见到那美男子,却不知为何眼中露出了一丝厌恶,闪身躲开了那美男子向她身来的手掌。
“六郎不在里面伺候大家,却在这里与我调笑?”
“哈,大家累了,我又怎敢打搅?”
上官婉儿闻听,却笑了笑,“大家日理万机,自然辛苦。六郎和五郎既然知道,还要多多体贴。
好了,我这边还有要事禀报大家,若六郎没什么事情的话,就先告辞了。”
说是在外面伺候,其实就是被武则天赶了出来。
上官婉儿无心和这六郎纠缠,便躲过了对方,往甘汤院中走去。
那六郎看着她的背影,脸上却闪过一抹阴狠之色。
上官婉儿近来一段时间对他和五郎颇有不敬,全不似以前那般曲意迎合。这也让六郎心生嫉恨,可偏偏又奈何不得上官婉儿。他兄弟之所以能横行朝内,说穿了就是得了武则天的宠爱。可眼前这位,武则天对她的信任,远胜过他兄弟二人。
一对豺狼弟兄,不过一时得志,便如此猖狂!
上官婉儿对这兄弟的厌烦,也是源自于前些日子的一件事情。
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想要觐见武则天,却被这兄弟二人阻挠。要知道,当年他兄弟可是太平公主推荐给武则天,如今却小人得志,全然不把太平放在眼中。
这等小人,早晚不得好死!
上官婉儿心中已经对这豺狼兄弟下了判定。
你道那太平是好相与的吗?想当初来俊臣何等权势熏天,最后还不是被太平公主一句话,令他失去了武则天的宠信?太平公主似乎对他兄弟惧怕,可实际上真要对付他二人,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时机未到,太平才任由他兄弟猖狂。
“是婉儿吗?”
甘汤院内,烟雾缭绕,弥漫着龙涎香的气息。
在庭院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汤池,呈圆形,四面共有十八个龙头,水从龙口中喷入池内。
武则天浸泡在汤池的中间,十八股水流在她周围落下,形成一个奇异的波环。
“事情都处理完了吗?”
“回禀大家,都处理完了。”
武则天慢慢睁开了眼睛,透过水雾,看着站在池边的上官婉儿。
“怎么,是不是有事情?”
上官婉儿倒是显得很从容,不紧不慢将身上宫衣褪下,只穿了一件小衫,露出娇嫩肌肤,而后赤足缓缓走进汤池。
“刚才在门外看到六郎,莫不是惹得大家生气?”
武则天微微一笑,“六郎不似五郎懂事,方才想要向朕讨要铜驼坊的一处宅子。若是普通的宅子,赐也就赐予他了。偏那处宅子是年初朕赐给怀英让他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