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秦-郝赵-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当可大用。”蒙毅借着说道。

胡亥点头同意,当初萧何就是他送到蒙毅那边的。两个人都是强人,如今强强联合,果然是惺惺相惜。蒙毅竟然为萧何来皇帝跟前撞木钟。这是好事儿,不能不答应。

一切都就绪。

三日之后,蒙恬就带着护卫人员离开了咸阳,直接北上到了云中郡的九原城。

王离本就是蒙恬麾下将官,如今老帅归来,他自然没有异议,早早的就跑到了九原城拜见蒙恬。蒙恬自然是和王离等一干边关守将研究了一番匈奴现在的情况。虽然众人都一致的认为现在是进攻匈奴最好的时机,可大秦的确支持不起更大的战争消耗。稳稳的守住北方边关才是要紧之事。

匈奴的一些不部族本来有心南进,一方面躲避凶狠强大的冒顿,一方面可以到中原大秦捞些好处。可听说蒙恬再次回到大秦边关之后,那些曾经被蒙恬打的屁滚尿流的家伙放弃了南进的想法。乖乖的留在了北方大草原。

那些受到蒙恬震慑却又被冒顿逼迫的小部落,无处可逃,最终选择臣服冒顿。谁也没想到,蒙恬的到来竟然使得匈奴的各个部落提前结束了战乱,统一起来。

蒙毅先去找叔孙通商量借调太学馆博士的事儿。叔孙通是个明白人,如今皇帝很看重他,让他休整天下礼法,他可没有冲昏头脑。蒙毅的面子不能不给,主要是老伏完。这个老头儿如今已经有七十多,在大秦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之人,更是执拗之人,一旦他不同意,恐怕这事儿还得皇帝出面。

两个人结伴来到太学馆的时候,正是天将傍晚。蒙毅特意备了一些酒水,为的就是和伏完套套近乎,所谓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恐怕就是描写蒙毅现在的心态。

叔孙通算是半个身子在太学馆,半个个身子在朝堂,自然要和蒙毅站在一边。

此时的太学馆之中,一般的博士都已经离开。回家的回家,吃饭的吃饭。老伏完的屋中有几个三十岁左右的博士,正襟危坐,听伏完讲古书。

见蒙毅和叔孙通来到,再看看蒙毅手里提着的食盒,都纷纷起身告辞。

别的地方都换上了桌子椅子,只有伏完这里还是蒲团矮桌。曾经也有人劝伏完给太学馆换上桌椅。可老头儿说了,做学问,身段儿就得放低点儿。坐那么高,那是大老爷升堂断案的态势,太学馆不干。

所以,在伏完这里吃饭,需要跪坐。

蒙毅和叔孙通跪坐在伏完的桌案边上,把自己带来的酒菜一碟一碟的拿上来。

老伏完也不等蒙毅说话,更是没有理会叔孙通。直接拿起了竹筷,在看着顺眼的菜式上纷纷品尝一口,这才感叹道:“蒙毅不但国库管理的好,这厨艺也是了得呢。”

蒙毅抱了抱拳,笑道:“伏先生见笑了,这是府中厨子的手艺。”

老伏完点了点头,笑呵呵的说道:“你是个实在人。老夫就不和你绕圈子了。你这是说通了叔孙通,一起来做老夫的说客来了?”

看到老头儿明白,蒙毅干脆的点了点头,承认了。一边的叔孙通也拿起酒壶,给三人都倒满了酒,笑呵呵的劝酒。

“酒先不着急喝。话说明白了,这酒喝得才开心。”伏完按住了叔孙通的手说道:“陛下要普及耕种的知识,从吕氏春秋之中找了三本讲解农耕的书,想要推广,这是好事儿。蒙毅你和叔孙通整了这么一桌酒菜来陪老夫吃饭,还不就是为了从太学馆借调三十六个识字的博士么!其实你们大可不必这样,老夫我活了七十多岁,最能明白的就是一件事儿。什么学问、什么礼仪、什么诸子百家,都是扯淡。只有天下人吃饱了肚子,一切都才有着落。如果肚子都没吃饱,这些书啊本啊的,有啥用处?不要以为我老伏完是多么迂腐的儒生。这事儿莫说你好酒好菜来问,就是你当街指着老伏完骂一通,老夫也二话不说,给你博士。一个郡一个博士太少。廷尉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留下几个润色大秦法律条款的即可,多数的人都跟着蒙毅你到大秦各地区。初步给你准备了百十来人。你看够不够?”

这一番话说的蒙毅心里瞬间透亮起来,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道:“伏先生,蒙毅先干为敬。”

“你先别得意。这事儿还没完。你不可和皇帝说我答应你的事儿。老夫有点儿私心,明日想见见皇帝,借着调我太学馆学生的事儿,做点儿文章,求个恩旨。”伏完笑呵呵的说道。

第322章小事儿一桩

“什么事儿?伏先生若有什么需要陛下帮忙,大可直说。陛下不同于常人,合乎情理的应该都能答应。”蒙毅想知道伏完到底想要干什么。好早点儿去胡亥那里报告一下,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二世皇帝迁就一下伏完。毕竟太学馆的儒生儒生还是要用的。

伏完神秘一笑,没有和蒙毅多说。只是让蒙毅不要多问,他想看看皇帝自己的态度。叔孙通也大概知道伏完想要做的事儿,端起酒杯说道:“伏先生乃是我大秦文化一脉的贵人,此事叔孙通愿意陪同先生一道前往。”

蒙毅看着二人打哑谜,笑而不语。既然两个人对自己有所防范,那就不谈这事儿。他相信二世皇帝。

酒足饭饱之后,蒙毅打道回府。叔孙通则留在了伏完的住处。伏完因为献上书籍有功劳,加之年纪大了,胡亥特意让他居住于太学馆。和咸阳宫只有一墙之隔。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伏完就洗漱完毕,叔孙通则早早的侍立在一旁。两个人昨夜已经彻夜未眠。

朝鼓刚刚响起,伏完这没事儿从来不出太学馆的老博士就出现在了咸阳宫的正门前。

这些日子诸位大臣都因为项羽被灭,大秦重归安静而兴奋。今天更合往日不同。今日皇帝要封赏前线归来的将士。

除了李元还在武关之外,韩信所率领的人将在今日回到咸阳,接受天子的封赏。

诸位大臣看到伏完出现,以为这个老博士也是出来给元帅韩信庆贺的。毕竟现在的咸阳,韩信的名头很大。都说他是天上的武举星下凡,一出手就已经把六国连带着项羽的叛乱平定。不过诸位大臣说着说着就会把歌功颂德的话转到秦二世胡亥的身上。

说二世皇帝是真龙天子,一眼就看到韩信这员帅才。如果没有二世皇帝慧眼如炬,怎么会有韩信的兵锋建功?

听着众人的话,伏完的老脸纹丝不动。秦二世皇帝还是他当年进献典籍的时候见过一次。这两年大秦战乱,武功重于文化。皇帝也忙的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到太学馆来过。

“看,这些人都是迎接韩信的。如今武功正盛,不知道你我今日的提议会不会有用。我天下学士的面子或许不如这些武功之士。”伏完低声说道。

叔孙通看着那些歌功颂德的大臣,低声回道:“先生不用担心。皇帝不是一味穷兵黩武之人。咱们就等蒙毅的消息。”

二人昨天已经和蒙毅说了,今日要赶在诸位大臣之前见一见二世皇帝。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咸阳宫的侧门儿几就开了,一个老内侍从小门儿走了出来,张望一番,就看到了不远处的伏完和叔孙通。

他一路小跑的趋行过来,到了伏完跟前,一躬身先施礼然后才说道:“陛下在武信殿等着先生呢。请先生这边走。”

说着前面引路而去。

伏完和叔孙通跟着老内侍,从侧方小门儿一路走进咸阳宫。

武信殿上,胡亥早就听蒙毅说了,伏完今日找自己有事儿。本来今日的大喜庆,是要等到韩信等人来到咸阳,直接进宫的时候才会打开咸阳宫正中大门的。

外面的大臣都是为了迎接韩信等战将而提早前来,以示隆重。

今日是大喜庆的日子,胡亥也高兴,听了蒙毅的说辞,就让伏完和叔孙通先觐见,看烂两个人有什么说法。

不一会儿,就见老内侍领着老迈苍苍的伏完,后面跟着叔孙通就走进了武信殿。

不管胡亥如何阻止,伏完依旧按照大礼参拜了秦二世胡亥,这才起身,稳稳的站立在胡亥的对面。

武信殿正中是过道,两边就是两个巨大的圆桌,给大臣们早朝时候坐着的沙发椅极为舒服。可老伏完看都不看一眼,站在中央空处,向着胡亥一躬倒地说道:“老臣伏完参见陛下。”

“臣叔孙通参见陛下。”叔孙通也跟在后面说道。

“你二位都是老臣,此时不是上朝,不用如此客套。有什么事儿直接和朕说,蒙毅和朕简单的说过你们的情况。”胡亥看着老头儿,觉得内心好笑。他一个皇帝,想要用自己太学馆的博士本来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可胡亥不想那么做,他想要的是一个以制度为天的社会,而不是人治。

当然这种想法现在还是不现实的。不过在太学馆这样无伤大雅的地方,他还是愿意试验一番的。

伏完见小皇帝开门见山,也不再客套,一拱手说道:“臣当年献上书籍,蒙陛下垂爱,这才进入太学馆,做了一生之中最喜欢做的事儿,与群书为伴,看尽天下典籍。如今臣闻陛下有一种奇法,可以把天下的书籍都印制出来。臣想请求陛下,不要吝惜纸张,一定要把先前各家学说的精华都印制存留下来。这是我大秦的宝贝,丢弃不得。”

叔孙通见伏完说过,不等胡亥发话,直接上前一步,说道:“臣附议。各家学说虽然良莠不齐,但毕竟是前人留下的心血,请陛下准许太学馆的请求。”

叔孙通一句话就把伏完的请求变成了太学馆的请求,一切的一切从一个人的心思就变成了国家的事儿。这样一来,如果皇帝不同意,整个事情也是伏完为了国家进谏,和个人无关。

胡亥听了二人的话,忍不住笑了。

他在龙椅上挪了挪生硬的屁。股,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龙椅,竟然这样不舒服。皇帝也是傻了,竟然坐在这样的龙椅上数千年,竟不知道改变一下。

咳嗽一声,胡亥压住笑意问道:“伏先生和叔孙先生以为,朕把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拿出来,教给工匠,为的是什么?就是印制那一点点粗浅的传单文字么?这样的东西如果只是印制《任地》、《辨土》、《审时》,岂不是大材小用。”

伏完听了这话,一张老脸都激动的变成了紫色。他没想到在自己心目中天大的难事儿,到了年轻的皇帝这里,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老皇帝焚书坑儒,害的天下文集十去七八。如今以为这小皇帝怎么也会有些老皇帝的戾气,却没想到这小皇帝如此好说话,似乎这事儿不过是小事儿一桩。

一旁的叔孙通内心却是震撼。刚刚皇帝说话之中无意透露出的一个信息让他内心大震。皇帝说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是他拿出来教给工匠的。这‘拿出’两个字学问大了。这说明这种方法在他的心中早就存在,只是到了用的时候才拿出来。

现在天下的人们都被韩信平定全国的喜讯所围绕,没人注意到这活字印刷是多么奇巧的一个发明。这种东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能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速度。这种东西的意义恐怕要比一两场战争的胜利有用的多。

想到皇帝杀了赵高之后的种种作为,叔孙通内心震撼,眼前的皇帝虽然年轻,却让他渐渐的捉摸不透。

第323章太学馆的春天

既然答应了,胡亥索性就答应的爽快。

现在看来太学馆的意义不大,可将来这里或者会是皇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未可知。

“叔孙通,伏完先生年纪大了,这事儿还是着落在你的身上,朕给你一道旨意,今天你就去将作监,挑选几个懂的制造活字印刷的工匠,划归给太学馆。以后太学馆可以印制书籍。不过书籍必须署名,皇家太学馆。找个雕刻的高手,雕刻个属于皇家太学馆的徽章。也算是个招牌。”胡亥说道。

叔孙通听了,大喜过望。老伏完的脑袋已经断片儿了。

当年大秦统一天下,始皇帝一道诏书,天下书籍都集中到大秦皇家。民间一律不准私藏书籍。如果不是自己把那些竹简所刻的书藏在了墙壁之间,恐怕早就被烧光。虽然大秦皇家的藏书更加全面,但那毕竟是皇家藏书,一般人根本看不到。

如今听二世皇帝的一丝,是太学馆今后可以自由的印制书籍,这种权力简直太大。伏完从未跪拜过胡亥,此刻听到这个消息,颤抖着老迈的身子就要跪下,给英明神武的大秦皇帝磕头。

胡亥想要阻止,老伏完坚决跪下,用颤抖的语音说道:“陛下切莫阻止伏完。伏完这是替天下读书人跪的。以后只要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就可以来到我大秦的太学馆,观看各种书籍。这种恩惠,简直就是陛下的大德。”

听了老伏完说的话,胡亥忍不住笑了。听老伏的说辞,就知道老夫把他想的还是太小气了。

胡亥之所以把活字印刷拿出来,不是为了壮大什么太学院的藏书,而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天下人都有书读。

他是一个文科男,对理工的基础科学或许还懂得一点儿,但是对真正高深的后世科学知之甚少。如今在大秦,好多后世的东西根本没有发展的土壤。因为多数人都不识字。他之所以要把活字印刷拿出来,就是为了天下人都能识字。

只有整体的人民素质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才能够提高。到时候大秦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强国。国民之中出几个研究基础科学的人,也不是难事儿。到时候军用民用,都是好事儿。

让国民都识字的基础就是有足够的先生和足够的基础教学书。

胡亥搜肠刮肚,想到了自己后世曾经参加拓展训练背过的《弟子规》,这书是启蒙的好读物,可以作为幼教的书籍。一个堂堂的活字印刷,光是给太学馆印书,那不是大材小用。

“活字印刷的事儿,在太学馆先试用。如果可以,朕想印制的不只是太学馆的书。朕想让天下百姓都有书读。让孩子们从小就识字。这事儿朕一个人干不了。需要太学馆配合。今日不是多说这些的时候,等过几日,朕亲自到太学馆看看,那时候再详细的说。”咸阳宫门外面的大臣还在等候,估计韩信他们就要到了,老伏完这事儿答应了就好,至于办学的事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长计议。

叔孙通和伏完都是聪明人,显然都听出了胡亥的弦外之音。两个人大喜。如果真的是那样,今后太学馆将是一个孕育大秦英才的地方。他们两个别的不用干,就在太学馆好好的教书育人,到时候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物。

想一想,所有的风云人物,一时豪杰都是太学馆教育出来的,都是他伏完和叔孙通的故旧门生,瞬间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出了咸阳宫,刚刚升起的太阳照在了老伏完的脸上,仿佛他的皱纹都化开了。

“叔孙博士,你说我这身体,能不能再多活几年?”老伏完突然有些无限向往未来的日子。曾几何时,他一直想用性命保护的那些竹简书籍,就要被印制成纸张的书。

想到墨香合着新纸的味道,老伏完不禁闭上眼睛抽吸了一下鼻子。他早就看着蒙毅手中的那个记载着事物明细的账本眼红。

堂堂太学馆做学问的,竟然连个书写的本子都不如算账的账本,伏完心中不服。

看了看那喷薄而起的太阳,老头儿觉得似乎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个世界开始变得美好起来。叔孙通原本还是打算一边在太学馆修书,一边活动一下朝堂上的事情,到时候也打算走个仕途。

如今他把心收了来。叔孙通本就是绝顶聪明的人物,岂不知道仕途艰险。如果能在太学馆安逸的教书育人,还能教有所成,那才是天下最大的美事儿。

伏完是直接回到太学馆,召集了人手,立刻统计有多少人对耕种方面有经验,能够指导耕种。在老头儿的心中,太学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然是要取得最好的效果。否则岂不被天下人嗤笑大秦学馆之中尽是无用之人。

“出去了,代表的是学馆,也是天下为学之人的脸面。你们勿要把这三本务农的好好教导,不能堕了我皇家太学馆的名声。”老伏完仔细叮嘱了不知道多少遍,末了还加上了皇家太学馆的冠名。

叔孙通把挑选出来的人员名单整理下来,直接递给了蒙毅所在衙门之后,没有去参加几乎大半大臣都到场的迎接仪式,而是一转身带着几个随从绕过了咸阳宫正门,穿过了一条小巷子,就看到了将作监的大门。

老伏完告诉他,什么事儿都要趁热打铁。皇帝既然准许了去将作监要人,就要立刻行动。就算将来皇帝反悔,也没得办法。

本来叔孙通还说没有圣旨。伏完心急,硬是说自己偌大的年纪,活一天少一天。一定要尽快刻印出活字,把太学馆的书都印制出来。末了竟然说如果皇上怪罪,自己伊利承担之类的话。

叔孙通没办法,直接来到将作监,和这里的官员打了个招呼。

在咸阳城之中,叔孙通和所有官员的关系是最好的。上到朝廷大员,下到看门小吏,他都笑脸相迎。就是将作监的老徐,也是他早就厮混熟悉了的。

如今前来要人,老徐拍着胸脯给挑选了几个好手,还说先用着,到时候皇帝下旨就直接留在太学馆。若皇帝真的松动金口玉牙,反悔了,这几个人就是暂时借给太学馆的,也无伤大雅。

第324章大封赏

叔孙通跟着老伏完在太学馆就折腾开了。

咸阳城也终于打开了城门。远处,韩信带着李剑、卫霍、闫三儿等一干武将,身后仅仅跟随三百骑兵,向着咸阳城赶来。

他是把北方的军政都处理完毕之后,才回到咸阳复命的。

这群人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虽然胡亥早就有令,咸阳城内,韩信人等可纵马来到咸阳宫。但是到了咸阳城外,韩信还是第一个带头跳下了战马,他身后的众将官纷纷跳下了战马,走向了咸阳城。而身后那三百战骑则就地不动,等待皇帝的诏旨。

毕竟秦二世皇帝只说召韩信等将官入咸阳城,作为随从的骑兵,是不能随便就进入大秦国都咸阳的。、

韩信等人牵着战马走进了咸阳城,早有军兵接过战马,前方更是有车辆等待。道路两旁都站满了咸阳成的民众,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大败了恶魔霸王项羽的韩信是个什么样子。

皇家给准备的敞篷车已经等候在咸阳城内。韩信一人乘坐最前方的车架,余下将军纷纷上了后面的马车,这才向着咸阳宫进发。

四周的百姓纷纷欢呼着想看一看韩信是不是比项羽更加高大可怕。当他们看到韩信之后,顿时大失所望。原本以为韩信是个凶神恶煞般的人物,就算不是三头六臂,也应该是身如铁塔,目如铜铃,胡子都和铁丝儿一般。

可谁知道第一辆车上乘坐的竟然是个眉目俊朗的汉子,看上去不但没有那么凶恶,甚至还有一些邻家后生的感觉。

在众人的围观欢呼声中,韩信的车架来到了咸阳宫正门。

胡亥早就带着一众大臣站在了咸阳宫外,亲自迎接战胜归来的将士。

远远的看到了皇帝,韩信再也坐不住,从车上缓步走下。他身后的李剑等将官纷纷从车上跳下,倒是不失武将风度。

“臣韩信,幸不辱命,前来向皇帝陛下缴令。”韩信紧走几步,来到了胡亥的跟前,单膝下跪,行礼。

在他身后,李剑等人纷纷拜见秦二世皇帝。

胡亥微笑的点了点头,说道:“一切都好说。朕来接你们,是真的欢喜。如果知道你们见面就大礼参见,朕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待在武信殿,任由你们先回家罢了。”

一句话说笑了所有的大臣。

韩信他们也站立起来,没了先前的拘束。有相互熟识的就开始遥相呼应。就连活动的组织者刘墨都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到了李剑、卫霍和闫三儿三人面前,四个兄弟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见有刘墨开了头儿,所有熟识之人都开始走到一起,有的高谈阔论,有的相拥而泣。一时间这场迎接功臣的庄重场面变成了老兵归家、亲情融融的剧情。

这一切是胡亥有意让刘墨安排的。将军们在外征战,神经时刻绷紧,如果回到了家中还要循规蹈矩的亦步亦趋,恐怕他们就会去民间百姓的经营场所去放纵。那样难免有人会因为酒后失手,骚扰百姓。

所以胡亥和刘墨研究了一下,就给他们来一场像家一样的迎接方式。

当所有人都聊了个痛快之后,礼官才宣布下一环节。

众人进入武信殿之中,两个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上已经摆满了果蔬酒肉,胡亥早就让他们不比拘泥礼法,尽管放开了吃喝。

期间,胡亥亲自拿着自己盖下印章的圣旨宣读起来。

“重新册封韩信为栎阳侯,封地栎阳,食邑万户,……”胡亥抑扬顿挫的念道。他站在武信殿高高的皇台之上,找到了当年在讲台上教书的感觉。此刻武信殿那些大臣仿佛就是他曾经的学生。

“李剑,于平乱战争之中,立下汗马功劳,克敌无数,今封为蓝田候,食邑八千户……”

“卫霍,为人机敏,克敌无数,以战功封雍侯,封底雍镇守陇西郡,食邑八千户……”

“闫三宝,于战中多次出入危险境地,行人臣所不能为之功,封建军侯,封底于蓝田和栎阳之间,食邑五千……”

“司马欣,封……”

一个个封赏念出,大秦的侯爷顿时多了十几个。

众人在武信殿之中尽欢而散,这才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中。

胡亥早就把救过韩信的漂母接到了咸阳城,在咸阳的东城门给韩信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