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有天庭-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五二章 宫变

  话说李陵以摄魂神通,控制了汉少帝刘辩、何太后、何进,护住了人美节高的唐姬的同时,决定一劳永逸,顺着历史惯性,将董卓招来,布局天下。
  前文讲道,李陵保护唐姬进宫前后,何进与十常侍闹得不可开交,后何进听从袁绍等人的意见,招来董卓等人,逼得十常侍假诏骗何进进宫并杀死了他。
  然后他们也好不到哪去,张让等人以为摆平了何进就摆平了一切,可惜他们这些太监虽然位高权重,却是政治觉悟并不多高,完全是汉灵帝的抬举所致。
  何进在进宫前,袁绍、曹操等人早带兵防备,虽然外兵不能所以进入宫门,但是也在宫门外守候呢。此时,何进这位新晋大将军一死,可谓捅破了天。
  “十常侍竟然敢擅杀何大将军,罪不容诛,将士们随我诛灭十常侍,匡扶社稷,为大将军报仇!”西军校尉袁绍在宫外大喝道。
  外面这些士兵军官,那有不少都是跟在何进屁股后面等着升官发财的,十常侍这么干,岂不是断了他们的官路财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群人被袁绍这么一鼓动,立刻开始攻打宫门。
  十常侍张让他们也没有料到下面的人这么疯狂,敢带兵攻打宫门,这简直是造反啊!然而“造反”又如何?大汉朝已经早乱套了,汉灵帝一死,十常侍还想高枕无忧,简直是妄想。
  所以袁绍他们一直撺掇何进杀死十常侍!加上少帝刘辩“年幼无知”,根本镇不住下面的人,他们才如此疯狂,直接攻打宫门,袁绍的弟弟袁术,更是带着士兵第一个杀进了宫。
  何况他们还举着“清君侧”的大旗,匡扶社稷、为大将军保持的正统名义,更是一个个无所畏惧啊!
  随后身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曹操等人,也是冲进宫里,看见宦官就是一刀杀死,毫不啰嗦毫不客气。
  十常侍不知道,之前灵帝在位的时候,他们几个权倾朝野,想弄死谁就弄死谁,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此刻外戚何进与宦官两户相争,前者已死,此刻袁绍他们倘若再借着这个机会剿灭宦官集团,那么朝廷里剩下的,就只有士族一家了,一家独大。
  这些士族里,实力最强的,声望最高的,无疑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所以袁绍一直撺掇何进把宦官全灭,从始至终就没存什么好心思,也所以袁术第一个冲进宫门,胆大妄为之极。
  要不然这家伙也不会在后来敢当出头鸟率先称帝了!袁术当时得到玉玺后,只凭借手中区区淮南一地,就敢立即宣布称帝,可见这厮的“傻大胆”!
  史载:袁术据始皇帝玉玺,玺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江淮大地寿春称帝。袁术称帝于建安二年二月(公元197年二月),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以寿春为都,国号成国,年号仲家,即史称仲家皇帝。
  但袁术治理国家无方,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举大义平叛,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
  袁术这家伙“贼心不死”顽固的很,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郡坐吃山空,袁术的皇帝梦做不下去了,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
  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所阻拦。不得已撤回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回说十常侍见袁绍等人率领的士兵,只要看着宦官,不论老少一刀砍死,宫里明显呆不下去了,赶紧逃跑!
  其中十常侍之一的赵忠被袁绍老远就看着,暗骂一声:
  “灵帝他娘赵忠,地下陪你儿子去吧!”
  紧接着带人紧赶几步追了上去,一顿乱刀把赵忠等人给砍翻在地。
  话说另外一边的十常侍张让、段圭、曹节、侯览等人,发现汉灵帝他“娘”赵忠已经被杀,吓得差点肝胆俱裂。
  好在十常侍之首的张让,见惯了大风大浪,“临危不乱”,一边逃一边气喘吁吁说道:
  “这样乱跑下去肯定是不成的,在宫内迟早会被袁绍、曹操这些小崽子们给杀了的!”
  “那可如何是好?”段圭等人急忙问道,现在他们可是慌乱的很,张让算是主心骨了。
  “咱们还是赶紧偷摸走皇宫偏僻小门逃出宫外吧。”张让拿定注意道。
  “逃到宫外,我们的还能回来吗?”段圭等人急忙说道。
  这话说的太明白不过了,他们舍不得手中的权势啊,今天一出宫,远离政治核心,那不说失去了高高在上的权势地位,甚至可能如丧家之犬,被人追杀!
  “命都要没了,还留在皇宫干嘛?”张让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当然,他心下也是舍不得啊,“心痛如绞”啊,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不如,咱们把什么皇上、太后、陈留王,一股脑全带走,到时候立住跟脚后,回头下诏罢免这些逆贼的官职,然后再昭告天下勤王,把他们都杀了!”
  “这个好,这个好!”剩下的十常侍们纷纷拍手叫好,一个个在心里想得美滋滋。
  于是这些人趁乱兵分数路,分头去抓何太后、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等人。
  话说段圭一伙是去擒何太后的,不想撞见了卢植,当时吓得心肝俱颤啊。
  卢植这位东汉末年名臣,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
  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
  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

  ☆、第四五三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如果这还不算什么的话,后来崛起鼎鼎大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这样一个牛人,段圭等人见了能不害怕吗?果见:
  “好个阉人,竟敢劫持太后!”卢植大喝一声道。
  这一声喝,堪比张飞喝断当阳桥啊,吓得段圭一伙太监一蹦老高,何太后也不抓了,赶紧打开窗户跳出去逃了。
  另一边张让他们都是顺利,没有碰上袁绍、袁术、曹操这些杀人不眨眼的人,带着皇帝和陈留王逃出宫外!这便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乱了,后面董卓这位老戏骨也该上场了!
  与历史不同的是,此时的汉少帝刘辩可不是曾经的窝囊废了,而是被李陵时时刻刻“遥控”着的!这一出闹剧,更是他默认许可的。
  至于刘辩的安危?历史上刘辩虽然担惊受怕了一番,是没有什么性命之危的!何况为了以防万一,有什么“蝴蝶效应”之类的,李陵更是给了刘辩三张封神牌,随时可以召唤水浒猛将护驾。
  话说张让和段圭劫持着皇帝和陈留王,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外逃,他们都是身娇肉贵的主,哪遭过这个罪,跑了也不知多远,从白天跑到天黑,至邙山地界,实在是有点跑不动了,于是躲了起来。
  不想这时来不及喘口气呢,就看后面一片火光亮起,喊声大作:“逆贼休走,敢挟持皇帝陛下和陈留王,当诛九族!”
  “诛九族?”张让等人一听,吓得肝胆欲裂啊。
  有心想跑,却是早累得手软脚软,跑是跑不动了,就想挟持皇帝和陈留王为人质。
  “陛下,老奴等人今日冒犯天威,罪不容诛,只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奴等人一直都是忠于陛下,忠于皇家的,今日老奴甘愿以死谢罪,请免诛张家九族之罪!”张让恭恭敬敬的对皇帝跪拜道。
  “张常侍,你放心吧,朕知道你们的忠心,今日结果,袁绍等人胆大妄为攻打宫门的罪责更大,所以朕不会诛你们九族的!”李陵遥控指挥着汉少帝刘辩说道。
  “谢陛下!陛下圣明!”张让含着热泪拜服道。
  在他看来,眼前的皇帝和陈留王其实就是俩孩子,肯定不会欺骗他的,加上带着皇帝出宫,和要挟皇帝为人质,可是天差地别的罪责啊!
  此时,跑不动的张让,实在不敢再深陷下去了,干脆自己伏法吧。想到这里,一脑袋扎水里投河死了。三国演义记载:
  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
  剩下的十常侍中的其他几人见了,目瞪口呆啊!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他们的主心骨就这么投河自尽了啊!他们想不通啊,咱们不劫持少帝为人质就不劫持吧,也不想着回去了,官也不要了,只要逃走不就好了!
  汉灵帝时期,十常侍可是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更是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可谓个个富得流油。
  换句话说,家里有的是钱,只要逃出去,将来隐姓埋名,做个大富翁不也不错么?
  当然这是前提是没有再伤害甚至杀死皇帝,要不然,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也会被抓来凌迟处死的!这可是纯金大逆不道啊。
  于是他们哪里敢行凶,一个个匆匆向皇帝刘辩告罪一声,纷纷逃散而去!
  接下来,正如《三国演义》记载一般,少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
  “还是如历史上一样罢,免得其中出什么差错!”李陵暗道。
  本来,熟知三国历史的他,听了那些人寻找皇帝的呼喊声,知道是救他的人,但是为防止意外,还是如历史上一样装作弄不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与陈留王两人悄悄的趴在乱草之中,不出声答应。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李陵心神附着在少帝刘辩身上暗道。
  于是如历史上一样,等军马四散去,不知帝之所在。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挤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陈留王曰:“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
  于是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
  陈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冈边见一草堆,帝与王卧于草堆之畔。
  草堆前面是一所庄院。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
  庄主问曰:“二少年谁家之子?”帝不敢应。
  陈留王指帝曰:“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
  庄主大惊,再拜曰:“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
  遂扶帝入庄,跪进酒食。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那些军马没找到皇帝,又上别的地方找去了,皇帝和陈留王在草堆里一直趴到下半夜,是又冷又困又饿,俩人对着瞅了一会,心说咱俩一个皇帝一个王爷,咋混成这个德行?越想越郁闷,越想越憋屈,对着就哭上了。
  他俩又怕别人听着了,再来害他们,哭也不敢大声,哭了一会之后,陈留王刘协说了:“哥,咱不能一直在这呆着,这河边风还大,时间长了,咱俩不被冻死也得饿死。”
  皇帝刘辩说:“那咱俩上哪啊?”
  刘协说:“反正是不能继续在这呆着了,趁咱俩还能走的动,走到哪算哪吧,这也太冷了。”
  俩人从河边爬出来,这下半夜天是最黑的,那时候又没有路灯,这哥俩连点光都看不见,心说这可咋办,这往哪走啊?要是地上有个坑,咱俩都瞅不见。

  ☆、第四五四章 肥董卓来袭

  正在这会,忽然飞过来一群萤火虫,绕着他哥俩身边转悠,刘协一看大喜:“大哥,来亮了,这是神仙保佑啊,咱们快走。”
  虽然有亮了,可俩人匆忙之间被人劫持出来,鞋都没穿,就穿了双袜子,这荒郊野外的,地上净是些石头、树枝、荆棘,哥俩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没多远,脚就都被扎破了。
  这小哥俩哪遭过这个罪,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大堆干草,哥俩几步赶了过去,坐在了草堆上,哥俩瞅瞅自己的脚,上面全是水泡和小伤口,疼的实在走不动了,而且俩人也实在困的狠了,一看有个干爽地方,索性弄点干草往身上一盖,趴在草堆里睡起了觉。
  这草堆附近有个庄子,皇帝和陈留王一来,庄主就梦见两轮红日落在了庄子后面,一下给他吓醒了,他起来披了件衣服,到门口一看,就看见庄子后面的干草堆上,是一片红光冲天,耀眼无比。
  庄主寻思,这是着火了还是咋地?赶忙跑了过去,他到了草堆跟前一看,原来是俩小孩在这趴着睡觉呢。
  这萤火虫、红日、红光,封建迷信的都来了,您说,就刘辩和刘协后来混那个惨样,那还能附带这么强劲的兆头?红日?落日还差不多……
  反正这庄主是看见红光冲天了,赶忙把俩小孩叫醒:“你俩是谁家的孩子?咋跑这睡觉来了?”
  刘辩这胆子确实不咋地,怪不得当初他老爹刘宏总研究要废了他,就庄主问这么两句话,他都吓的没敢答应。
  刘协就说了:“那是我哥哥,是当今皇上,十常侍今天闹妖造反,我们被劫持到了这个地方,我是陈留王刘协。”
  庄主一听,怪不得又是红光又是红日的,这是来了大人物啊,连忙拜倒:“我是前朝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因为看十常侍整天穷作,得谁收拾谁,这才在这里隐居。陛下,你们快跟我进庄吧。”
  这崔毅也真是个忠臣,带着皇帝和陈留王进了庄子之后,赶忙给他们换了个套干净衣服,给他们安排宴席,弄了一大桌子好吃好喝的,
  李陵遥控着刘辩不提,只说按照李陵所知的《三国演义》中记载,在少帝刘辩在崔家庄被隆重招待的期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
  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
  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毅见首级,问之,贡说详细,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
  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崔毅庄上止有瘦马一匹,备与帝乘。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
  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
  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另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
  当然,熟读三国或者看过电视剧般三国的人,知道事情不可能顺利,让少帝刘辩就此回到洛阳都城,今天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刘辩等人还没走出多远,对面又浩浩荡荡的来了一大伙人。
  这伙人都穿着盔甲带着刀,老远一看遮天蔽日一大片,也不知道有多少部队,反正肯定比他们这几百人多了若干倍。
  皇帝和百官一看,吓的就是一个激灵,今天晚上这么一闹腾,现在谁都不知道这会能遇见谁,也不知道遇见的是敌是友了。
  袁绍多少还是有点胆气的,催马出列,大喊一声:“来者何人?!”
  对面一个胖子骑着马出来了,没搭理袁绍,反倒厉声反问了一句:“天子何在?!”
  “这是肥胖子董卓出场了?”李陵心神依附着刘辩暗道。
  以李陵所见,应当《三国演义》中:
  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
  袁绍骤马出问:“何人?”
  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
  帝战栗不能言。
  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
  卓曰:“西凉刺史董卓也。”
  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
  卓应曰:“特来保驾。”
  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
  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
  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是日还宫,见何太后,俱各痛哭。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这短短一段话里里面,可是隐藏了诸多大事件,比如这三件大事:
  首先是说了“帝战栗不能言。”李陵暗想这时候皇帝被吓得不敢吱声,他也不想出岔子,直接照着“演”就好!
  其实这时候刘辩本身还真是战战兢兢,你想啊先是被劫掠出宫,险死还生,这时候正要回宫了突然又杀出一大队人马,然后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出场了,不把他都吓瘫才怪。
  这时候陈留王出来表现了,那就是——“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
  这叱的便是董卓!然后两人“唇枪舌战”一番,“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让董卓想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正是“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二是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怎么丢了?当然是十常侍裹挟皇帝而出的时候,掌印太监顺便带着的,到时候好发号施令啊。可惜,到处都是乱兵,这太监不行被杀了,然后传国玉玺就稀里糊涂埋没在角落了。
  那传国玉玺到底哪去了呢?
  历史上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太监们裹挟着汉少帝仓皇出逃,机缘巧合之下没带走玉玺。等血腥镇压评定后,宫中查点宝物,发现玉玺不见了,直到十余年后才被再次发现。

  ☆、第四五五章 借董卓的手

  在救火的时候,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宫女颈下赫然悬挂着传国玉玺。
  《三国演义》第六回《匿玉玺孙坚背约》写道:
  诸侯联军打败董卓,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行时焚烧宫室民宅,发掘陵墓坟冢。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大火,设军帐于建章殿上。
  其军士在殿南一井中捞起一具女尸,项挂一锦囊,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匣一看,里面是一玉玺。这皇帝的印章,四寸见方,上镌五龙交纽,有篆文八字,刻了一句吉谶: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程普见之告诉孙坚,此乃传国玉玺,得之者必有“登九五之分”。
  九五之分,就是说有做皇帝的鸿运!
  《三国演义》的描述是根据《吴书》、《山阳公载记》等书的记载,尽管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认为孙坚于联军中最以忠烈著称,断不会私匿汉之神器,否定了孙坚匿玺背盟之说,然而他却并没有否定有传国玉玺这么件要紧东西。
  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这甄宫井是普通的井吗?这个宫女又是何人?为何她的脖子上挂着传国玉玺?
  这“甄宫井”要说它普通,那是普通之极,要说她不普通,它又确实特殊,“传国玉玺”埋入其中长达十余年之久。
  而这宫女是谁缺乏考证,而她脖子上挂着传国玉玺,众多的看法是“机缘巧合”,宫女在乱兵中被杀,掉入这口井中,然后带着玉玺的掌印太监混乱中跑到甄宫井附近,眼见情势危急,又不想把玉玺还回去,于是把玉玺丢入井中去了。
  也或者是他抱着玉玺正想逃,突然被赶上来的士兵杀死,然后玉玺跌落井中,当然当时混乱,除了死去的太监,无人知道掉进去的是玉玺。
  接着再次的机缘巧合之下,玉玺和这位宫女的脖子,在某个时间段里相遇了,缠挂在一起,直到被发掘!
  李陵当然没有早早想起这个事件,要不然他不说提前收起玉玺,用个假的代替,至少也会早早在玉玺上留下气运标记,以备随时找到。
  三是“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事件,有人认为董卓初到洛阳时,董卓部属的兵力不超过3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
  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言归正传,回到眼前,面对早有不臣之心的董卓,李陵遥控着少帝刘辩“装聋作哑”。
  这时候陈留王刘协果断出来表现了,先是大胆地催马上前,然后又问了一遍袁绍刚才问过的问题——叱曰:“来者何人?!”
  然后胖子一脸傲慢,说道:“我是西凉刺史董卓。”
  陈留王又问:“你是要造反么?”
  董卓虽然心里有这么个想法,但是他现在连京城还没进去呢,哪敢当众答应,连忙说道:“微臣不敢。”
  陈留王道:“那么,你是个忠臣了?不是来劫驾?而是来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