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1592-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聊了没几句,梅国桢再次斟了一杯酒,端在手中,眼力价十分不错的亢氏主家立刻就意识到了梅国桢有话要说,这大概就是他今天的来意,于是亢氏主家立刻喊道:“安静!安静!抚台有话要说!”
  别的不说,就这眼力价就是一等一的。
  梅国桢一站起来,整个大堂便鸦雀无声,歌舞也停了下来。
  梅国桢满意的点了点头,举起了酒杯。
  “诸位,诸位也该知道,近几年,天象突变,天气越发寒冷,天气冷,地里的粮食就不容易长出来,还没长成,就被冻死了,因此去年和今年,关中晋中粮食大面积绝收,流民遍地,饿殍遍野,本抚实心有不忍。然本抚之职责,乃为国戍边,大同镇乃大明九边之一,自立国开始就是防备北虏南下之要道,有大同镇和雁门关,便能保晋中不失,前些年,故总督王崇古又结好土默特部,使其首领三娘子率部为我大明主动戍边,保数十年安稳,有功于国家百姓。然去岁和今年,土默特部也和我大明一样,遭了灾,粮食绝收,牛马冻死,难以过冬,我大明好歹还有江南接济,士兵百姓都有一口粮食吃,可是他们却没得吃,没得吃就要饿死,快要饿死的人会干出什么事情,大家也都清楚。昨日,三娘子到大同来向本抚求救,诸位想必已经清楚,本抚实在是有心无力,不忍看到边关战火起,王总督数十年谋划毁于一旦,因此特来向诸位借粮,还望诸位慷慨解囊,借给本抚足够的粮食,有了粮食,本抚便能保晋中不失,大同不失。”
  语毕,梅国桢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将酒杯展示给所有人看。
  “本抚先干为敬!”
  而后梅国桢坐下,环视了一圈周围乡绅富贾们的面色表情,心猛地往下一沉。


第四百八十五章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做官做到梅国桢这个地步,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眼力都绝对不差。
  自古以来,做贪官难,做清官比作贪官更难,梅国桢这种能吏夹在二者中间,更是难上加难,而国家要办事,主要就是靠梅国桢这样的官员。
  太清廉了就像是海瑞,官场独狼,人人都怕,扳不倒砸不烂,清廉光环护体,打遍天下无敌手,动动嘴就让贪官污吏汗流浃背,但是这样的官办不成事情,不收官场规矩的官是办不成事情的。
  太贪了也不行,根本没心思办事情,一门心思都在如何捞钱上,捞钱捞到走火入魔的人也有不少。
  唯有游走在二者之中,用低程度的贪——圆滑来武装保护自己,用自己的口才和思维在千难万难中办成一件事情,这些能吏是尤为可贵的实干人才,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才还有,大明朝才没有崩塌。
  梅国桢便是其中一员,若要维持一个比较尴尬的尺度,还能做官做到巡抚的位置上,还能手握一定的权力,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原则和人品,还有人情练达,这一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
  因此,那些乡绅豪强富商的嘴脸,落在梅国桢的眼里,就不要太讽刺了。
  果不其然,坐在亢氏旁边的杜氏首先开口了。
  “抚台,为国家出力办事,那是从咱们的祖宗开始就一直在做的,咱们深沐国恩,得以在此经商,心里是一直都在牢记自己的身份,牢记自己的职责,不敢有一日怠慢的。但是抚台也清楚,这天象变冷,受灾的可不仅仅是平民百姓,咱们这些人也受灾啊!粮食也冻死在地里面长不出来,咱们的土地是多,但是佃户也多,吃饭的嘴巴也更多。看起来是富甲一方,实际上个中的苦楚咱们自己知道,从不往外说,打落了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吞,谁也不说一个不好,但是咱们这些人每天一睁眼,几百人的吃喝拉撒都要咱们去伺候,咱们收入是多一点,可是开销也大啊!”
  杜氏边上的刘氏也开口了。
  “是啊抚台,杜当家的说的很有道理啊,咱们这些人都是表面看上去风光,其实日子过得一点儿也不比其他人好,平民百姓是穷,但是也不需要什么孝敬,咱们就不同了。做这门生意,吃这碗饭,那地方上朝廷里各种打点孝敬总是不能少,这家几十两,那边几百两,大头主家出,小头我们也得分着出,更别说那些佃户,那些长工短工,家里的下人和丫鬟。正如杜当家的所说,这就算是丰收之年,每天一睁眼几百张嘴等着咱们伺候,家也越大,开销越大,真正落在我们嘴里的又能有几口呢?您说是不是?这个中的苦楚,只能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杜氏和刘氏的话说完,大家都各自点头,纷纷称是,一个接一个的大吐苦水。
  亢氏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梅国桢的面色越来越不好了,忙说道:“好了,别再说了,抚台平日里已经够忙够烦心的了,你们这些东西还要拿这种事情来烦扰抚台?还嫌抚台的政务不够繁忙是吗?”
  一群人立刻闭嘴,连连道歉。
  亢氏趁机对梅国桢说道:“抚台啊,虽然这些人不识好歹,乱说话,但是不得不说,这里头也有些事情是真的,就说我亢氏在大同的产业,佃户一百多家,家里下人和丫鬟加在一起也有三五十人。这每天一睁眼,几百人的吃喝拉撒就等着亢氏去出钱伺候着,还没收入呢,就先支出了,这几年年景极差,每亩地的收成比之前几年下降了七八成,咱们也是亏的连家底子都要往上弥补亏空了,实在是度日艰难啊!”
  见亢氏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梅国桢知道如果不下一剂猛药,是没的说了,今日是一粒粮食也拿不走。
  于是梅国桢端起一杯酒饮下,缓缓开口道:“诸位可知,这关外的土默特部落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吗?”
  众人连忙摇头。
  “天气严寒,收成差,有些时日没有去和他们交易了,不清楚具体情况。”
  亢氏代表大家一起回答。
  “三娘子都被逼的来大同求粮,这土默特部的情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若是有粮食就能安稳人心,让他们继续戍边,以抵挡更北边可能到来的蒙古铁骑,而若是没有粮食,人都快要饿死了,谁还管盟约呢?诸位,本官可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一旦断粮,为了求取生存,土默特人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南下大同寇边,到时候王总督二十年的心血不报,大同战火再起,生灵涂炭,百姓遭殃,诸位的日子怕也是不好过吧?”
  梅国桢看了看周围的乡绅富豪们,见他们面有犹豫之色,心里略有些激动。
  “本官是大同巡抚,朝廷命官,自然讲道理,讲律法,但是大明律只对大明人有用,那些蒙古人可不管你什么大明律不大明律的,他们只要吃饭,只要金钱和女人,本官也不瞒着你们,大同军兵已经缺粮。朝廷的粮食却不知道何时才能抵达,情况万分危急,若是再也没有粮食支援,情况将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蒙古人南下寇边,士卒饥饿无力抵抗,大同若被攻破,山西则不保,山西不保,则中原危矣。古话说的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大同若是完了,诸位手中这些田亩,这些存粮,这些金银财宝,这些歌姬舞女,包括诸位自己的性命,怕都是要孝敬了蒙古人吧?那些蛮夷可不会讲道理,他们只认钢刀。”
  一番话说的是刚柔并济,梅国桢自认自己已经把该说的话和不该说的话都给说出来了,接下来的,就要看这些乡绅自己的觉悟了。
  他觉得,这些乡绅还是有一点最基础的大局观和良知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个道理怕是一个平头百姓都明白,大同镇一旦被破了,就不止是生灵涂炭那么简单了,山西多少百姓都要为此遭殃,蓟镇和太原镇也要被牵扯进来,那事情就闹大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莫大的讽刺
  听了这番刚柔并济,多多少少带着些威胁意味的警告之语,桌上的诸位心里面也多多少少打点鼓。
  亢氏看了看走得最近的杜氏和刘氏,还有范式王氏等等,心中有了点底。
  “抚台这话说的实在是非常正确,咱们世受国恩,这眼下也靠着朝廷的大军保持安全,万一给蒙古鞑子打了进来,这情况可就糟糕了,不管你们怎么说,我亢氏今天是出定这个粮食了!”
  亢氏带头表态,这一点让梅国桢没想到,非常高兴的他连忙夸奖亢氏主家:“亢氏如此深明大义,待此事之后,我定然上奏朝廷,嘉奖亢氏!”
  亢氏主家连忙站起身子,开口道:“为国分忧乃分内之事,我等都该如此做,来啊!拿粮票来!”
  立刻就有家丁端着一个盘子来到了亢氏面前,亢氏主家那那张墨绿色的粮票拿了起来。
  “抚台,咱们这些商人都知道要把粮食放在安全一点的地方,好拿,也好管,所以就弄了这么一个粮票,凭票取粮,咱们这个城内城外,只要是有亢氏粮食铺子的地方,都能取,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亢氏笑眯眯笑着,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将粮票递给了梅国桢身后文侍。
  “五十石新米粮,小小心意,还请抚台收下,全是捐赠,无需归还。”
  亢氏说完就坐回了座位上,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而梅国桢的面色则忽地急剧变化,拿过粮票一看,果然是五十石!
  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听错了!
  “这亢大当家的既然出手了,那咱们这些人也不能落后不是?抚台,我杜氏也捐赠粮食四十石!”
  “为国出力,我刘氏也不能甘居其后,抚台,我刘氏也捐赠四十石米粮,小小心意,还请抚台不要嫌少。”
  “那我张氏捐赠三十石米粮!”
  “我王氏也捐赠三十石米粮!”
  “我李氏捐赠二十石米粮!”
  ……
  满屋子的豪绅富商一共捐赠了五百四十石米粮,合计米粮十万斤。
  梅国桢气的手都在发抖。
  大同镇驻军在明面上是有八万五千四百余人,但这是明面上,军镇败坏是从永乐晚期就开始的,守屯结合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败坏的。
  屯兵制名存实亡,卫所兵大量逃窜,好一些的卫所还有七成兵力,差一点的卫所只有两成三成,甚至还有一些一个人都没有。
  大同镇是边关重镇,历来受关注,所以军官不敢作假太甚,饶是如此,兵力总数只有六万多,可用之兵也就只剩下不到五万,就这样还算是好的,其余一些军镇情况更差。
  大同镇有名将麻贵坐镇,有麻贵的家丁部队苍头军做主力,情况好一点,饶是如此,麻贵也只能保证自己的主力部队吃饱,剩下来大多数士兵还是吃不饱。
  一个士兵一天大约需要两斤左右的粮食,这些富户豪绅捐赠的十万斤米粮看起来多,但是实际上,只够大同军兵吃一天的,就算是之前,梅国桢给三娘子的也就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五百石粮食。
  这些富户豪绅居然只拿五百石粮食出来丢人现眼?
  梅国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从未想到过,国难临头,这些人的生命也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只拔一毛!
  麻贵在一旁看得也是面色铁青,虽然一字不说一言不发,可桌布下他的两只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已经捏得紧紧的了。
  一叠粮票摆在梅国桢的面前,他就这样看着,这样看着。
  看着看着,忽然觉得这是莫大的讽刺,对于他而言的莫大的讽刺。
  他明知道这是一些吃人不吐骨头的饿鬼,可为什么还对他们抱有一丝希望呢?明知道这些吃进去就不会吐出来的人渣败类是宁死也不会拿出一分钱的,为什么还对他们抱有幻想呢?
  此时此刻,他们送给自己的私人礼品和赠给大明朝的军粮两相对比,显得无比的讽刺,讽刺的梅国桢都想笑。
  于是他大笑了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着梅国桢忽然大笑出来,一屋子的乡绅富户们十分不解。
  “抚台为何发笑啊?”
  亢氏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以为这梅抚台气的神志不清了。
  “哈哈哈哈,亢大当家的不必惊慌,大家都不必惊慌,本官只是想到了好笑的地方,哈哈哈哈哈!”
  “不知抚台,有何好笑之处啊?”
  梅国桢停止了大笑,神色怪异的看着亢氏主家,把他看的浑身不舒坦。
  “十万石米粮,本官一个人要吃五千日才能吃完,大约是十多年,可这东西不是本官一个人吃啊,这是要给大同驻军六万余人一起吃的,还要给关外的那些土默特人吃的,这半天就能吃完了。再看看这好几箱子的珍贵书法字画文物古玩,这价格怕是高得离谱吧?本官若是将这些东西卖了,折合成银两,怕是能买下足够六万军兵和塞外土默特部一个冬天所需的所有粮食吧?”
  梅国桢褪去笑容,站了起来,站在了那一堆礼品旁边,一手指向了那一堆礼品。
  “这些是你们孝敬给我梅国桢一个人的,价值不菲,堪称天价,我梅国桢若收了,卖了,所得银两,就算是坐吃山空不事生产,连孙子辈都花不完。”
  然后梅国桢又举起了那总计五百四十石的粮票。
  “这些,这五百四十石粮食,是你们这些深受国恩的大明子民孝敬给大明朝的!只够六万驻军吃一天,每个人还不一定能吃饱!”
  梅国桢又伸手指了指北方。
  “就在北边,就在关外几十里的地方,给咱们大明挡灾挡了十多年,不知省去多少兵戈之祸的土默特部就在那边忍饥挨饿受冻,关内,就在你们面前,守护你们和整个山西之地安全的六万军兵也在忍饥挨饿受冻。而你们,小酒喝着,小曲儿听着,小娘子玩着,小肉吃着,日子爽快的很,爽快的很呐!你们倒也不想想,要是大同被攻破了,雁门关丢了,你们还能不能在这里过舒服的小日子。”
  说罢,梅国桢狠狠一把将那些粮票扔在了地上。
  “大同若有失,我梅国桢必将在城破之际自刎以谢天下!你们给我梅国桢这三辈子花不完的银子,又有什么用!麻总兵!走!”
  梅国桢愤怒的扫视了这一圈“深受国恩”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家们”,快步离去,毫无一丝眷恋。


第四百八十七章 密谋
  梅国桢走的相当彻底,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说走就走,连带着麻贵也是立刻站起,恶狠狠的瞪着这些衣冠禽兽,哼了一声,紧随梅国桢离去。
  “这……这……”
  杜氏看着说走就走的梅国桢,颇有些诧异。
  他觉得这人怎么不按照官场上的规矩和套路来办事呢?
  “这也太过分了吧?二话不说就走人……他……他姓梅的怎么敢?”
  刘氏主家望着梅国桢远去的背影,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就是一阵怒喝。
  “就是!这也太失礼数了!我们好心好意给他钱粮,他居然……真是枉为读书人!枉为官员!”
  其余的老老少少们也在不停的谴责梅国桢。
  亢氏主家看了看散落在地上的粮票,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好了,都别说了,要说的话刚才他在的时候你们怎么就不说?”
  一群人自知理亏,也不敢多说。
  亢氏扫了一遍这里的人们。
  “行了!该干嘛干嘛去,姓梅的没办法拿我们怎么办,全都回去过安生日子去,把家里的粮食都藏好了,别露出马脚,姓梅的万一要对咱们报复,我可不管你们!”
  一番话说的这里人人紧张自危,连忙向亢氏主家告辞,回家拾掇自己家里的那些财产去了。
  等这里的人走的差不多了,亢氏主家看着这里还剩下的半桌子人,缓缓开口道:“杜家的,和那些蒙古人的和议没有问题吧?他们会信守承诺吧?”
  杜氏小心翼翼的点了点头。
  “蒙古人说不希望失去我们这些合作伙伴,所以愿意和咱们联手,他们保证不会骚扰我们这些人家名下的产业,只抢那些泥腿子和不愿意和咱们合作的那些人家,抢到的钱财带回去,继续和咱们做生意。”
  亢氏主家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点得意的笑容。
  “他姓梅的就是想不通啊,蒙古人哪里来的那么多铁器打造兵器?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铁锅铁掌?要是没有咱们供给,那一片荒原上能有铁矿吗?就算有,蒙古人还会冶铁吗?愚蠢!蒙古人要是敢对咱们下手,咱们立马就能封了他们的活路,让他们和那些臭丘八拼死拼活去!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亲手掐断他们的活路?哼哼哼!这一回,马家的和张家的就要完蛋了,至于咱们,也要准备好把他们手里的份额给接手过来的事情了。”
  这话一说完,半桌子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马家的马掌生意和张家的弓矢生意咱们可都瞧上好久了,这两家不识抬举,也是时候该铲除了,就是不知亢大主家打算怎么分润呢?”
  杜氏满脸谄媚的笑容看着亢氏。
  亢氏得意的笑了笑。
  “自然有你们的份,但是我跟你们说,刚才人多我不好讲,但是你们要小心姓梅的,他虽然糊涂,但是有点胆量,咱们是惹怒他了,他虽然不敢对咱们做的太狠,但是要是给他抓到了什么把柄往上一捅,那可就不好了。上面可是来人放话了,赵志皋那个老家伙是没什么心思了,但是张位还在上蹿下跳,似乎瞪着首辅的位置,想要干出点什么事情。这老家伙对咱们不满已经很久了,背后是江南那边,和江南那边的联系也不少,正铆着劲儿打算对咱们下手,可得小心姓梅的跟张位搭上关系。”
  杜氏刘氏李氏范氏这几家互相看了看,彼此都点了点头。
  “咱们心里有数。”
  “有数就好,估摸着这个情况也差不多了,蒙古人那边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只要那个女人一完蛋,大事成矣!这几天叫外地的子弟不要过来,出去的人赶快回来,到时候关上府门闭门不出,蒙古人自然不会来找麻烦。”
  亢氏吩咐了一下。
  其余几家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梅国桢怒气冲冲的带着麻贵往回走,上了马就纵马奔驰回府,大约也是一肚子的火气没地儿释放,马骑得飞快,麻贵都差点儿没有跟上,等到了府上,梅国桢气喘吁吁的下马的时候,麻贵连忙上前扶了一把。
  “抚台,别气着身子了,跟那群衣冠禽兽没什么好生气的,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咱们也不是不知道。”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冷漠至此!五百四十石!五百四十石!他们怎么就拿得出手!这是借啊!这不是要他们捐赠啊!”
  梅国桢死死捏着自己的拳头。
  “估计他们就没想着给咱们粮食让咱们渡过难关,抚台,有些话之前末将不敢说,但是现在也不得不说了,这几年不打仗了,末将手下有些家奴平素里和关外的土默特部的一些人也做做小生意卖卖酒,关系也还可以,之前就经常听到一些风声,末将很是在意。”
  “说!”
  “是,这风声着实奇怪,说什么两三个月之前,经常有人看到土默特的首领,就是那个顺义王扯力克,经常和这些富商大贾饮酒作乐,喝的醉醺醺的,本来末将觉得也无所谓。但是末将手下有一个家奴和顺义王身边的一群亲兵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在边关外面喝酒,一个月之前,这个家奴跑来对末将说,喝酒的时候,那个亲兵讲,他听到顺义王和几个汉人商户喝的醉醺醺的时候,出来说什么‘保证不抢你们’。”
  麻贵说完,就看着梅国桢的脸,梅国桢皱着眉头看了看麻贵。
  “你确定这是真的?”
  “末将手下的家奴里面有些人会说蒙古话,因为经常和蒙古人干仗,打探消息很重要,这些家奴和土默特部的一些人很熟悉,有假的可能性极低,末将当时听的就觉得不对劲,但是也没往深处想,还以为是他们求顺义王保护他们去更北边做生意。”
  “这话听起来味道不太对劲,土默特部给大明戍边十几年了,经常和北边几个部落打仗,关系绝对不好,三娘子对北边的部落素来是很不满意的,汉人去北边做生意就是走私,危险极大,而且是非法,他们再缺钱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梅国桢略思考了一下,觉得不对劲。


第四百八十八章 可怕的猜测
  麻贵很认同梅国桢的疑惑。
  “末将觉得也是,这应该不至于,但是这话就是不对劲,末将一个多月翻来覆去的就是想不出一个结果,再派人去打探消息,就发现什么也打探不出来了。而且抚台,今天您是否注意到,您说到蒙古人可能南下寇边的时候,那几个人可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照理说蒙古人南下寇边,要是咱们守不住,边关被破,这些人如何能独善其身?难道说他们都疯了,宁可看着咱们丢了边关城池也不愿意把粮食拿出来?贪财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你说的很有道理!”梅国桢对麻贵的话似乎有些感触:“虽然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真的遇到生命危险,要钱还是要命那是很好决断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是被气坏了,没注意到……”
  说着,梅国桢看向了麻贵:“麻总兵,你觉得,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就是……那些富商大贾已经和关外的蒙古人达成协议,蒙古人就算攻入关卡,也绝对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