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1592-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百一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八月二十日,蓟镇总兵柴国柱接到了朝廷诏令。
诏令内容很简单。
一,宣布新帝建元的消息,新帝建元泰昌,万历二十六年九月开始使用新帝年号泰昌,万历二十六年即泰昌元年。
二,江南有匪寇袭击重镇图谋不轨,着蓟镇总兵柴国柱率精兵两万南下京师会合京营准备讨伐不臣。
柴国柱看到这份诏令之后,愣了一会儿,然后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属下一起商议。
“朝廷宣布新帝建元泰昌,又说江南有匪寇作乱,要调我率兵南下征讨,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一名亲信部将开口道:“总兵,新帝继位建元不该是到明年吗?为什么要现在就建元?”
柴国柱摇了摇头。
“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之前京师大乱,萧……萧如薰被宣布为叛贼,被杀,太上皇退位,今上登基,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下朝廷又要调我南下剿匪……这会不会是?”
几名亲信互相看了看。
“会不会是沈一贯知道总兵与萧如薰有旧,不放心总兵继续在蓟镇领兵,所以才?”
一名亲信把话说得很委婉,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这该不会是沈一贯的阴谋吧?
柴国柱面带忧虑之色。
此时,另一名亲信开口道:“话虽如此,但是这是朝廷诏令,有兵部公文,有印玺,是正式的调兵令,如果我们不出兵的话,可就等于抗旨不尊,情况会非常严重。”
柴国柱一听,面色更加忧虑。
“可是江南闹匪患自然是江南平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的任务是镇守蓟镇,而不是江南平叛。”
“难不成江南出了大事?”
“除非倭寇又来了,否则怎么才算大事?”
“倭寇早就被打败了,怎么可能再出现?这不可能。”
“那算怎么回事?”
亲信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将柴国柱说的头疼。
“行了,既然是朝廷正式的调兵令,我觉得还是要去的。”
柴国柱犹豫着开口了。
亲信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总兵,眼下情况十分诡异,是不是再看看?”
“可这是朝廷的诏令,而且不是让总兵一人去京师述职,而是带两万精兵,朝廷若要问罪总兵,何必让总兵带精兵南下?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末将觉得,可能朝廷真的需要兵马平叛?”
又一名亲信开口道:“这命令也太奇怪,也不说是什么地方需要平叛,也不说叛贼是谁,只说江南,这未免太奇怪了一些不是吗?”
“这话到也有道理。”
亲信们的意见始终无法统一,柴国柱感觉江南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朝廷才会用这样奇怪的命令宣调自己南下,他本能地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不太想去,可是这是朝廷的正规命令,他若不去,就是抗旨。
这是一个武将无法承受的罪名。
若是眼下沈一贯暂时没有理由动他,但他若是不去,就等于给了沈一贯借口。
所以必须要去,还要带精兵去,以免遇到什么不测。
“京师那边就没有其他的什么消息传过来?咱们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没有回应吗?”
柴国柱询问道。
“暂时没什么特别的回应,也就是之前京师大乱的事情,三天前来的消息就是这样,其他的,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若是朝廷需要调兵平叛的话,这个消息应该是会很快传过来的。”
一名亲信如此回复。
“好吧,我知道了。”
柴国柱站起了身子:“先整兵,准备南下,若是还没有消息,那我就带兵南下亲自打探一下,我有精兵在手,朝廷应该不会动我,总之,我不能抗旨不尊。”
亲信们互相看了看,也没什么更好的主意,只好抱拳应诺。
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辽东,李如松比柴国柱晚几天接到朝廷的调兵令,让他带两万骑兵南下剿匪,李如松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心里就直突突,总觉得不太对劲。
稍微应付了一下信使之后,李如松就带着诏令去找李成梁了。
这种事情还得李成梁出马为他分析才好。
果不其然,李成梁看到诏令之后,面色大变。
“大郎啊,这个命令,你不能应承啊!”
李成梁很严肃的看着李如松。
李如松眉头紧皱。
“爹,为什么?这是朝廷正规的调令,有兵部大印,我若不遵守,就是抗旨不尊,那可等同于造反啊!”
李成梁连连摇头。
“榆木脑袋,你也不想想,什么朝廷调令,分明是沈一贯的命令,小皇帝刚刚登基懂得什么,沈一贯那就是政变,此时此刻的沈一贯一定是军政一把抓,这命令绝对是沈一贯发出的。”
李如松诧异道:“沈一贯要调我南下做什么?爹,你一直怀疑政变是另有隐情,我问你,你却不告诉我,现在你还要继续隐瞒我吗?”
李成梁深吸一口气,沉吟片刻,无奈的开口道:“之前不告诉你,是你这孩子心眼太直,做事容易冲动,可眼下,不告诉你也不成了。为父怀疑,这政变根本就是沈一贯蓄意发动的,为了对付萧季馨,为了对付太上皇,沈一贯蓄意发动政变,将太上皇逼得退位,还说杀掉了萧季馨,老首辅赵志皋和宋应昌虽然说是病死,但那时间未免也太巧合了,估计他们的死和这政变不无关系。”
李如松倒吸一口冷气。
“沈一贯他还真的……不会吧爹,他可是文官,两榜进士出身,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
“当年也没人觉得王莽要篡位。”
李成梁冷冷的一句话把李如松的话堵了回去:“紫荆关的时候,为父告诉你不要和萧季馨走得太近,告诉你仗打完之后立刻回辽东,你照做了,所以你才能安全的做你的辽东总兵,你现在还不相信为父吗?”
李如松眨眨眼睛。
“不敢。”
李如松的确佩服自己的老爹,年纪越大,越聪明,按照他的话去做,李如松还真的避开了那种可怕的事情,现在也能安然在辽东做总兵。
“为父为什么要你那样做,为什么要你别靠萧季馨太近,就是因为萧季馨和太上皇走得太近了!你也说了,萧季馨和你彻夜深谈,说了他的抱负,那是一个武将该有的抱负吗?太上皇一定是在和萧季馨谋划什么事情,总督京营戎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秦国公,这是造势啊,为的是什么?京师兵权!拿了京师兵权做什么?兵变!”
李如松咽了一口唾沫。
第八百一十四章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在京城待了十多年的李成梁对这些文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沈一贯何许人也?宦海沉浮数十年,手腕何其老练毒辣,萧季馨二十多岁,太上皇三十多岁,两人加在一起还没有沈一贯一个人年纪大,他们哪里来的胆量在沈一贯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情?论打仗,一百个沈一贯捆在一起也不是萧季馨的对手,论弄权,一百个萧季馨捆在一起也不是沈一贯的对手!萧季馨那是在舍近求远,他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李成梁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
“可是照沈一贯的意思,萧季馨应该是已经死了,不可能活着逃出京师的,眼下唯一能成为沈一贯的眼中钉肉中刺的,也就是缅甸镇的三万精兵了,若我所料不差,应该是缅甸镇不愿坐以待毙,起兵了。”
“这……”
李如松懵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朝廷调我们去南边,是因为缅甸镇起兵,朝廷打不过?”
“应该就是如此,大概是云南那一带,若我所料不差,一定是云南巡抚打了个败仗,朝廷才不得不调派北地精兵南下,而且,沈一贯未必没有借刀杀人调虎离山的意思在里面。若是你此战战败,消耗你的精锐兵马,把你的实力消耗光,朝廷就安全了,若你战胜,朝廷也能在前线给你诸多掣肘,然后趁你远离辽东的时候将你调职,你无法反抗。”
李成梁眯着眼睛说道:“沈一贯玩弄权术的本事就和萧季馨在战场上打仗的本事一样,萧季馨舍其长用其短,指望用正常方式达到目的,那是不正常的,若要我说,干脆直接起兵控制京师,不要比拼权术,直接真刀真枪,沈一贯反而无所适从。”
李如松大惊失色。
“那不就是造反吗?反贼谁敢当?这可是要遗臭万年的事情。”
“造反造的不够好才是反贼,造反造的够好的叫皇帝,自古以来能当好皇帝的都是手里攥着军队的,有军队在手,大郎,你说是笔杆子结实还是刀子结实?”
李成梁翻了个白眼,对儿子的直脑袋很是无奈。
李如松被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萧季馨要是早一点舍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说不定还有一线成功的希望。”
李成梁叹了口气:“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我算是看透了,阴谋权术天下无双,一旦阴谋权术没法儿用了,也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
“待宰的……羔羊?”
李如松对于李成梁如此形容那些文官感到不可思议。
“几百年前,大宋的那批文官对武将可比大明文官对武将更狠,权术手腕更厉害,地位更高,但是不一样被金人给灭了吗?死到临头,一张嘴皮子能顶什么用?任何时候,刀把子攥在手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爹我千方百计要让你接替我的职位做辽东总兵,要让你接替我把咱们的铁骑管理好,目的就在这里!”
李成梁狠狠的盯着李如松:“你手里有兵,哪怕少一点,别人也会忌惮你一点,你要是还能掌握一点地方做根据地,别人就会害怕你,因为你可能造反。”
“我……”
李如松张张嘴巴:“我不会造反的。”
“谁让你造反了!你是要自保!在眼下这种情况下,你不要担心朝廷会敢于对你做什么,他们自己还有一大堆问题要处理,只要你能拿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你不出兵,沈一贯不敢把你怎样!”
李成梁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
“爹你的意思是,咱们不能出兵?”
“当然不能,这种时候,情况最是诡异,你还和萧如薰并肩作战过,瓜田李下的你说不清楚,出兵非但讨不到好处还要惹得一身腥,能不能回来还不一定,傻子才出兵!”
“那……朝廷诏令怎么办?”
“你这笨蛋!”
李成梁气急败坏的一巴掌拍在了李如松的脑袋上:“辽东别的不多就异族多!北面是蒙古东面是女真,随便说一下有边患,然后把精兵强将都拉走去边境警戒,你爹我直接在家里病倒,你觉得沈一贯能把你怎么样?能把咱们怎么样?”
“那万一沈一贯以后腾出手来要找咱们麻烦的话……”
李如松还是犹豫。
李成梁叹了口气。
“处在咱们这个位置上,你要是担心麻烦,就没完没了,自古以来就没有不忌惮统兵大将的朝廷,大郎,爹老了,爹不能总是护着你,你要自己想办法,自己想出自保的办法,让朝廷不敢动你。”
李成梁伸手指了指北边,又指了指东边。
李如松琢磨了一下,顿时明白了李成梁的意思。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大郎,记住这句话,弄懂了这句话,以后就能让你受用无穷,谁都动不了你,这个,可是咱们李家在辽东的立身之本。”
李成梁低声说道。
李如松忽然感觉自己明白了一些什么。
沈一贯派来让李如松出兵南下的信使等来等去也没等到李如松奉旨调兵,却等来了东面海西女真部落擅自挑起边衅的消息。
“实在是对不住天使了,这帮蛮子就是记吃不记打!居然敢起兵三万犯边,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他们!还请天使给我两个月的时间,等我两个月内平定女真叛乱就调兵南下!”
李如松丢下一句话,直接带着浩浩荡荡的辽东铁骑奔赴了东方的女真“战场”平定“边患”去了。
信使愣是没能拦住李如松。
两个月?
那我回去会被沈一贯煮熟吃掉吧?
信使这样一想,脑门上立刻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李如松不行的话,那……那……
辽东一定还有其他军队,让李成梁带兵不就行了吗?
信使急中生智,想到了代替的方案。
他为自己的机智感到无比的骄傲。
然后他又得到了李成梁已经卧病在床两个月的消息。
辽东军的当家人带主力“平叛”去了,上一代的当家人又躺在床上起不来,你说我……
信使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应付眼前的局面了。
左思右想不能傻等着坐以待毙,信使只好连夜灰溜溜的赶回京师去了。
第八百一十五章 土地情节
柴国柱奉诏表示会带兵南下的消息传到朝廷是八月二十日。
也就在这一天,沈一贯再次接到了扬州府的报告,扬州府报告说,镇江府方面的贼军自从侵占了南京之后就没有继续往北打,而是固守镇江、南京,同时将大运河河道堵塞,扬州府表示,如果不能将这支水师歼灭,将难以收复镇江和南京。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沈一贯则召开了内阁会议,会议的主要商讨内容是南下讨贼的主帅人选。
武将是不用想了,这次不可能出现武将当主帅的情况,一定还是选择能信任的文将统兵南下,沈一贯的要求是能力强资格老忠诚度高,能震慑住京营和蓟镇辽东的兵马。
群臣一个接一个的推荐,沈一贯都表示不满意,接着甚至有人推荐萧大亨和刘黄裳,沈一贯也不答应。
萧大亨要留在身边帮他处理军务,刘黄裳要为他参赞军机,这两人不能离开他。
所以要选一个文武双全的能人出任此次的讨逆总帅。
当所有人都在为人选感到头疼的时候,赵世卿突然提出了一个名字。
“不若,将李化龙重新启用如何?”
沈一贯看向了赵世卿。
“就是前任辽东巡抚的李化龙?”
赵世卿点头。
“李化龙历任地方督抚,带兵多年,用兵能力极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是河南人,万历二十三年因病离任在家疗养,现在已经三年了,是不错的人选。”
萧大亨也觉得李化龙是个不错的人选。
“李化龙在辽东能压制辽东悍将,驭下之能极强,此番既然要调用辽东军,显然李化龙是最好的人选。”
沈一贯寻摸了一下。
“那就下一道诏书给他,问问他的意思,他要是愿意来,就让他来京师,我要见见他。”
萧大亨立刻去安排了。
主帅人选有了着落,那么军将也要加快选拔,柴国柱的蓟镇兵,李如松的辽东兵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更西边一点的山西和大同,因为刚刚遭了兵灾,地方上都还不稳定,抽调兵马是不可能的,更远一点的榆林也不做他想,时间上来不及。
京杭大运河被堵塞了,漕粮到不了北边,这让刚刚经历北伐北虏之战的北方各地都十分缺少粮食。
虽然收拾晋商可以得到一批数量庞大的粮食,但是这批粮食大部分都被用来安置当地灾民,让他们好度过这个难过的年,能用在军队身上就太少了。
粗略的算了算,要凑齐十万人马南下讨伐叛逆,沈一贯手上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半年还是个问题,越快将萧如薰的余孽除掉,越能解除危机。
至于萧如薰是不是真的还活着,沈一贯已经责成骆思恭带锦衣卫去解决这件事情,让他半个月,必须要给个准确的答复,否则,他就要骆思恭好看。
骆思恭已经完全被沈一贯绑在了身上,一切行动都以沈一贯的意志为最先。
沈一贯利用骆思恭的锦衣卫进行堪比朱元璋和朱棣的白色手段,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安全,他让锦衣卫的触角伸到了几乎每一个大臣的家里,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关注。
他现在开始有点明白朱元璋当初为什么要设置锦衣卫了,也知道朱元璋是怎么知道大臣吃饭吃的是啥穿衣穿的是啥了。
特务,真的很好用,也很棒,用来巩固自己震慑大臣增强权力和威信实在是太棒了!
不过相对的,把太多的力量用来监视京师维持治安,锦衣卫能用来放到外面的人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了,比如此番对南方的行动还是骆思恭想方设法挤出来的人手去办理的。
沈一贯这边紧张的筹备着南下的战事,而萧如薰这边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
当沈一贯得知辽东再起“边患”,李如松率领大军出去平叛的消息的同时,也就是八月二十七日,萧如薰攻克了桂林,占据了桂林府,然后定下了东进和北上的战略。
自此,南方士绅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区已经被萧如薰基本拿下,他开始要率领主力进入南方士绅力量强大的地区了,江西,湖广,福建,浙江,南直。
至于贵州,萧如薰并不打算进取。
四大土司分治贵州的情况下,明政府力量在贵州其实很有限,萧如薰安排一支人马进驻怀远,警惕贵州方向的动向,同时在岑大禄的建议下派黑水的人带钱进入贵州各大土司的辖区联络这些土司们,让他们尽量保持中立即可。
毕竟明廷在贵州还是有驯服的,还是有点人马的,只是这些人马并不在萧如薰的眼中。
为了不浪费时间,萧如薰直接不去管贵州,直接都兵北上进入湖广,目标长沙。
陈璘和李文远带兵从广东向福建进军,首先面对的就是商业发达的漳州府,这里有大量大海商,是基本上都背靠士绅,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官面力量弱小,但是这些海商并不好对付。
萧如薰给陈璘和李文远的指示就是敢于抵抗着满门抄灭,将钱财拿走,土地房屋分给当地失地农民。
目前,萧如薰不想把问题搞得太复杂,也不愿意一下就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但事实上这样行动,在某些地方做一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萧如薰是这样认为的,而事实也是如此,不过萧如薰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的将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归属感搞清楚,并不太理解土地对这个时代的农民意味着什么。
他体会过饥饿,经历过残酷的生存竞争,但是对于古代农民的艰难度日,他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看过的程度,知道“易子相食”这四个字背后的尸山血海和斑斑血泪。
在缅甸他见过饥民,但是缅甸荒地多,并不缺乏土地,后来的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引入土豆和玉米之后更是不再有人饿肚子,所以他并不能真正体会大明朝老百姓们的心理活动。
因此,他依然没有真正理解普通老百姓传承千百年的土地情节。
严格意义上来说,明并不是为满清所灭,而是被李自成所灭,大明朝就是在“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欢呼声中土崩瓦解的啊……
有些时候,一天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的开端就是在一些些的不经意间开始的。
而此时此刻的萧如薰并不知道。
第八百一十六章 巾帼女将与白杆兵
镇南军北伐的路途一帆风顺,湖广战场和福建战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大军走到哪儿就攻克到哪儿,卫所官军不堪一击,不战而逃的是大部分。
少部分敢于一战的也会迅速被镇南军击败,剩下来的就是被打破胆之后投降加入镇南军的。
人数越打越多,地盘越打越打,镇南军的兵峰越来越锐利。
而在浙江战场上,占据了鄞县的郑鹰所部也在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势力,大半个宁波府都被这五千人打了下来,而随着胜利的增加和宣传的到位,这五千人也开始入滚雪球一般扩大起来了。
等八月末郑鹰占据整个宁波府,将五家当地大地主给抄家分田地之后,整个队伍已经扩充到了一万一千人,宁波府已经不成问题,是时候向浙江的其他地方开始进攻了。
说起来,这些大地主也正是丧心病狂,郑鹰真正的看到他们的财产之后才知道这些人过分到了什么地步。
一整个县百分之九十的良田都在他们名下,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良田在一些小地主和富农手上,其余的普通农民只有一些贫瘠的土地,更多的都是佃户和失地农民。
而再一查,这些家伙的土地都是不交税的,因为他们不是大官宦家族所以有不交税的特权,就是通过关系挂靠在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避税,一整个县交农税的居然只是那些耕种贫瘠土地的自耕农。
因为萧如薰的命令,动用私兵抵抗袭击镇南军的大户人家一概扣上“逆贼沈一贯同党”的名义直接干掉,不管他们背后谁是靠山,都不顶用。
敢反抗就杀,然后就抄家,钱货拿走,将土地平分给佃户,若是实在太多有剩余,那就寻找能找到的土地原主人发还给他。
几次下来,整个宁波府的大户都老实了,原本还骂骂咧咧的说是贼匪,现在喘气都不敢大声,自家子弟也根本不敢放出家门。
毕竟他们手上根本没有能和镇南军叫板的力量,读书人的文章对镇南军不管用。
所以说面对嘴炮,还是火枪火炮最管用。
好在镇南军军纪好不杀人,只是在维持原有的秩序,让一些小生意人还能上街做生意。
那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