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1592-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道理啊……
麻威作为镇南军步军四大营之一的主将,得到萧如薰的看重得以独自指挥一支人马负责一个方面战场,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肯定不差,否则萧如薰也不会这样看重他。
但是如果在攻下京师大封有功之将的时候他没有赶到,没能抢到头啖汤,说不定反而会被那些后来的人给挤下去。
这种事情他可不愿意遇到。
停下来?
麻威思考了一会儿,感觉不能停下来。
不仅自己不能停,军队也不能停,要让镇南军士兵继续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万一停下来转入守势,那么好的士气和战斗意志就白白浪费了。
于是两人直接给萧如薰写了一封信,就开始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进攻了。
然后两人就大眼瞪小眼了。
怎么打?
眼下从汉中进攻关中就五条路。
要么走祁山,要么走陈仓古道转连云栈道,要么走褒斜道,要么就作大死尝试走骆谷或者子午谷。
怎么都不容易。
嗯,的确,从汉中进攻陇右和关中一点都不容易。
自古以来在这一带发生的战争次数太多,该用的战略战术都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战例信手拈来,一点都不难预测,所以比起玩计谋,其实还是实力更加重要,君不见诸葛武侯死而后已也未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吗?
思来想去,刘綎和麻威觉得自己主动出击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他们预测接下来李汶可能会迅速进攻汉中收复四川,原因无他,为了粮食。
第八百六十章 麻威下定决心要在汉中和李汶决一死战
西北方面的军粮少部分是关中自给,但是关中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土地兼并严重,早已无法供给军用,所以军粮大部分由蜀中提供,现在汉中被占据,蜀中粮道断绝,李汶要是不来进攻的话迟早饿死。
李汶进兵的最好道路就是两条,一条是走连云栈道,从宝鸡南下进攻汉中,这条道路是洪武二十五年重修大修的,北段连接陈仓古道,整修相对较好,也相对利于大部队进兵,所以这条道路是一定的。
另一条道路应该就是祁山道了,从固原派兵抵达天水很近,当初诸葛亮北伐进兵天水的道路,这里有水路,利于运粮,利于运兵,也是可以选择的道路。
蜀道难行,十万大军很难同时走一条道路,兵分两路或三路的可能性极大,而李汶可能也会担心刘綎和麻威会重走诸葛亮出祁山的战略,主动出击,把天水当作突破点,越过秦岭走渭水东进关中平原,实现对宝鸡的猛攻。
所以李汶肯定会将自己手下的兵马分别派驻到宝鸡和天水,通过渭水河流将西安和宝鸡还有天水的兵马连成一线,形成一条稳固的防线,从而首先实现稳稳的不败的局面,然后准备进攻。
以汉中现在的态势来看,李汶只要这样做,那就没错。
只要西安、天水和宝鸡这三方面被李汶驻军死死压制住,那么在优势兵力的威胁之下,刘綎和麻威的进路其实也就是被阻断了,正面进攻的话,无论怎么走都不占优势。
相反,李汶要是进兵的话,却占据主动,完全可以兵分两路进攻汉中。
蜀道难行这一点一直到如今也没有什么改进,摆在刘綎和麻威眼前的道路和当初诸葛亮面对的情况没什么区别。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局势,天下大势在萧如薰,蜀中粮道也在萧如薰,李汶现在比刘綎和麻威要急切的多,因为他没有多少粮食可供挥霍了,而刘綎和麻威却有大量的粮食。
李汶必须进攻,不然的话就没有活路,而且他没有援军,这是最有利于刘綎和麻威的,刘綎和麻威不需要主动出击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思来想去,两人逐渐改变了看法。
“要不然,咱们就以逸待劳吧!先不要主动出击,反正李汶为了粮食肯定会打过来,他手上有优势兵力,没必要怕咱们,肯定会打过来,咱们就是守在汉中,以逸待劳,在汉中吃掉他!”
刘綎摸了摸脑袋,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麻威看了看刘綎。
“这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咱们主动出击的话难度太大了,在秦岭大山里,防守永远比进攻容易!”
“没错!”
刘綎点了点头:“粮道被咱们掐断了,朝廷那边运粮食也运不过来,大运河也被咱们切断了,李汶要是脑袋清醒的话,肯定会调集四镇兵马南下和咱们决一死战,咱们就以逸待劳!”
麻威看了看地图,开口道:“这样说来的话,咱们要防守汉中了,以免被李汶真的把汉中给抢走,那可就不好了,四镇边军的战斗力和川中守备军不可同日而语,咱们不能轻视他们。”
刘綎也点了点头。
“不过有一点。”
麻威笑了一下:“四镇边军是用来对付北虏的,擅长草原作战骑兵作战,但是面对秦岭川蜀如此艰难的山路,他们可就没那么擅长了,而对于这里,我麾下镇南军,你麾下川兵都十分擅长,这是我们的优势。”
刘綎一想也对,便笑了出来。
“哈哈哈,你这样一说倒也是,咱们还就是以逸待劳了,不过……”
刘綎伸手指向了地图上的另外两条道路:“他们会不会走骆谷道或者子午道来攻打我们?”
麻威看着刘綎问道:“你知不知道走子午谷或者骆谷的下场?”
刘綎摇了摇头。
“没听说过。”
“魏太和四年,曹真掌兵,决定从子午谷进兵汉中讨伐诸葛亮,结果碰上大雨,魏延说是要十天走完的路程,他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耗尽粮秣,军队士气低下,还没打仗就折损严重,最后不得不退兵。晋永和十年二月,桓温北伐,命司马勋从子午道出兵,一同攻秦,结果呢,秦丞相苻雄率领七千骑兵在子午道击败司马勋,逼他退兵。”
麻威完整的把这两个战例说给刘綎听:“谁不知道子午谷?道路难行,运量困难,大队人马南下尤其困难,要想在子午道打开局面,非轻装简从小股部队不可,但是这对咱们有什么威胁?至于骆谷,那就更别想了,李白的蜀道难写的就是骆谷,那是难于上青天,李白说它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猴欲度愁攀援,大部队根本不要想着通过,曹真的儿子曹爽就是栽在了骆谷道里。唯一对咱们有大威胁的大概就是褒斜道了,褒斜道出口距离汉中最近,也是入蜀大商驿,唐以来多次整修,不过只要咱们牢牢守住褒城,这也不是问题。”
“你知道的那么多?你还读过书?”
刘綎大字不识一箩筐,对麻威居然知道这些感到好奇。
“这是大帅的要求,镇南军的三万老底子个个都认字,最少的也能读写五百多个字,我们这些高级军将各个都被袁黄先生教导过读史书,尤其是一些经典战例,要我们熟记在心,这是基础!”
麻威顿时感受到了学识上对刘綎的压制,顿时明白文人面对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武将是什么样的心理了。
爽!
刘綎有点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出于对知识的敬畏,他有点犹豫的询问麻威:“那,老弟啊,你说,咱们该怎么守?又能守住汉中,又能把他们在汉中全部吃掉?”
麻威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
“当年蜀汉防守汉中,有两套战术,一套是魏延和诸葛亮的战术,一套是姜维的战术。”
刘綎忙说道:“那就用诸葛亮和魏延的战术,这个我还是知道的,姜维最后把汉中丢了,蜀汉就灭了,所以咱们就用诸葛亮和魏延的战术吧!怎么打?”
“看情况吧!当初王平是分兵据守阳平关和兴势山,以及汉、乐二城,将来犯之敌挡在汉中全境之外,使之不得入汉中,以我们擅长的山地作战抵消他们的人数优势,待到他们师老兵疲粮草匮乏的时候,他们就完了。”
麻威的脸上出现了自信的情绪。
“咱们可不能学姜维啊,真要把他们放进来,汉中周边可是一马平川,平地上决战咱们人数少,也不知道是咱们吃掉他们还是他们被咱们包饺子,长途跋涉,他们必然粮草紧张。只要我们坚守一个月,他们必然断粮,到那个时候,可就是咱们说了算了,我可不打算把他们放回去!好了,老哥,咱们可以开始把当年那些荒废的差不多的军事据点给修一修了!”
麻威下定决心要在汉中和李汶决一死战。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万无一失
当李汶从西安方面得知四川沦陷的消息的时候,他是极其震惊的。
作为关中和西北四镇的重要粮食来源,四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突然告诉他四川已经完蛋了,已经完全被萧如薰的叛军占据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萧如薰起兵造反的事情他也才知道不久,从京师传来的消息实在是有点慢,等他知道的时候,得知大运河已经被萧如薰占据封锁,朝廷需要他调遣一支人马去京城勤王,于是他就把甘肃的达云所部派去了。
其实李汶自己也觉得十分荒唐,这才刚刚打了一个打胜仗的萧如薰怎么就造反了呢?
刚刚在北边血屠三十万北虏,让北边得到了空前的和平,李汶刚刚松了口气打算颁布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政令的时候,突然就得知萧如薰造反了,朝廷要征调西北兵马前去平叛。
这简直荒唐!
但是既然是朝廷的命令,他也不会反抗,老老实实的派去了精锐军队,还准备调集更多军队以备不时之需,并且通知四川运送粮食备用。
结果粮食没来,四川巡抚谭希思自己带着蜀王一家子逃难来了,说四川已经被萧如薰的叛军占据了,失去控制了,紧接着又传来了汉中也被占据的消息,这让李汶大惊失色。
叛军这是打算北伐西安占据关中重现当初韩信的局面吗?
谭希思很惶恐地说叛军号称十万大军,但是在李汶看来,最多也就五万人,战兵可能还不到这个数目,主要都是运量的民夫,根本没什么好怕的,可恨谭希思无能,居然把四川丢了。
更可恨的是进攻四川的居然有四川总兵刘綎,他居然带着全军倒戈,还一路说服了很多军将让他们一起投靠萧如薰,一路顺畅进攻,没收到任何阻碍就把四川给拿下了,现在更进一步夺取了汉中,虎视关中西北,情况危急。
要打,必须要打,不打就没粮食吃,就要饿死了。
不止,军队不会老老实实饿肚子饿死,如果整个四镇军队都要饿肚子,他们都会造反的。
李汶立刻就下定了调动军队进攻汉中的决心,再也没有动摇。
既然决定要打,那么李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手上的存粮数目需要核实,于是连忙派人核实粮食仓库,得知自己手上的粮食大概是边军两个月的数量,现在没有战事,省着点吃的话,也许能再多撑半个月。
这显然不够,要是打响夺回四川的战斗,就算放宽到三个月,也就刚刚好够用,时间太紧了,甚至可能撑不到他打到汉中夺取粮草就会断粮,到时候军队怨声载道还要不要打仗了?
于是李汶在调集军队的同时,还派人到周边州府去搜集粮草,能搜集多少搜集多少,反正至少要保证再多出一个月的粮草来,否则,他还真没有把握能顺利支撑到夺回四川抢到粮草。
现在刚好过了秋收,虽然因为严寒和之前山西大同之役的影响,但是还是有一点粮食的……
大概。
李汶没什么把握,但是也不得不出战。
等固原总兵杜桐开始整理军队的时候,他就召集自己三边总督府的幕僚们召开战略会议了,商讨征伐汉中的战略战术,以及如何夺回四川等等。
兵马不缺,粮草很缺,必须要尽快解决战斗,越快越好。
幕僚们首先统一了观点。
连云栈道是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路况最好,能承载的兵马粮草最多,直接就能抵达汉中以北,威胁汉中,开始汉中攻略战。
骆谷道最不建议走,路况太差,很不顺利,当年曹爽就是从这里走,十八万大军损失殆尽,让魏灭蜀之战延后了二十年,可谓凄惨。
子午道经过唐玄宗整修之后,路况有所改善,可以尝试行军,但依然没有褒斜道好走,所以如果西安方面的榆林军抵达之后,可以从褒斜道进军直接威胁汉中。
自然,这要建立在叛军没有丧心病狂的烧毁栈道的基础之上。
然后幕僚们又提出了新的作战路线,可以从固原派一支人马去天水,从天水走祁山古道,这里是诸葛亮两次北伐的路线,路况也比较好,可以进攻阳平关策应连云栈道的军队,也能绕过阳平关威胁叛军退路。
至于邓艾的路线……
那就算了吧,那是要人命的,不说能不能办到,而且就眼下来说,意义不大,对方也未必就没有准备,没必要白白折损一支人马。
所以幕僚们给李汶的建议是率领固原镇和宁夏镇的主力走祁山古道和连云栈道,兵分两路进攻汉中,另外等榆林镇的军队抵达西安之后,可以让李如樟带领军队从褒斜道南下,算是策应主力进攻。
如此形成三路攻打汉中的局面。
他们认为李汶占据优势兵力,完全可以把战局扩大,压着汉中打,给汉中营造出一种巨大的压迫感,从而造成汉中萧如薰叛军的恐慌,继而实现他们占据汉中夺回四川的战略目标。
高参们参照了曹真曹爽的失败和钟会的成功,选择了看起来最合适的战术,准备一举夺回汉中。
李汶也觉得大概没什么问题,这样打的话,在兵力优势上是具备的,曹真曹爽的失败都是败在后勤和天气上,曹真最笨,碰到了大雨,硬生生在子午谷里面折腾,把粮食和士气都折腾完了,就完蛋了。
曹爽也笨,不去探路就直接选择了骆谷道这条被李白敬畏的难于上青天的道路,最后前方受挫后方不济,差点被费祎包了饺子。
而他们就不要,要走祁山和连云栈道,兼带褒斜道。
避免骆谷道,尽量不走子午谷,对这两条路线予以防守,而不予进攻。
如此一来,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重蹈曹真和曹爽这对笨蛋父子的覆辙了。
高参们洋洋得意。
李汶思考再三,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于是开始派人南下祁山古道和连云栈道探路,搜集情报,并且下令给杜桐,让杜桐派遣先锋军队南下宝鸡和天水占据有利地形,同时开始安排辅兵民夫运送粮草辎重,为大军南下做准备。
同时,李汶下令给西安方面,让刘光国安排军队把住子午谷口,以免万一有叛军丧心病狂的从子午谷进攻西安,同时也要兼顾周至县,防止叛军先行从骆谷道进军了。
如此一来,万无一失,李汶觉得自己可以从容调兵遣将了。
第八百六十二章 行动起来的李汶
李汶行动的同时,刘綎和麻威也早就开始行动了。
经过一阵热烈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李汶的主力会从连云栈道还有祁山古道进攻,褒斜道也是很有可能的路线之一,最不可能的就是骆谷道和子午谷。
骆谷地势实在是太险峻,走商旅还行,走大队人马纯粹是在自找不痛快,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子午谷也是一样,很不好走,而且万一被人堵住了,真的是逃都不知道怎么逃。
于是麻威派人着重整修褒城。
褒城是褒斜道和连云栈道的必经之处,褒城以北还有虎头关和鸡头关,这两座关卡都是重要的关卡,需要设防。
麻威派人把军中的火炮架设于其上,准备利用镇南军火力上的优势层层阻击李汶的军队。
而对于可能从祁山古道而来的敌军,则需要在略阳、阳平关和沔县设置防御,略阳是可以抵抗一阵就放弃的,目的是诱敌深入,而阳平关需要着重布防,至于沔县,则是万万不能失去的。
麻威和刘綎都赞成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不去过于深入的向汉中西北部驻防,而选择接近汉中的险要地势驻防。
如此一来减少兵力分散,避免本来就少的军队再度分散兵力,增加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二来减少粮食损耗,虽然他们手上粮食不少,但是也没有多到可以肆意浪费的地步。
三来可以拉长李汶的补给线,增加他的运输损耗和运输压力,使之有限的军粮加快消耗,人力物力也更快的消耗。
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乎最后的歼敌和决战,要在不断的防守和运动战当中充分发挥川军和镇南军在崎岖山地的战斗优势,抵消李汶所部的人数优势,最大限度的增加获胜几率。
而且在镇南军当中,火器的比率非常高,而现今的火器明显更适合进行防守作战而不是出城野战,那源源不断运送而来的大量火炮和鸟铳子弹都是非常适合用来防御的。
相比之下,李汶所部的火器数量就少了很多,主要是骑兵和野战步兵,在山地,显然刘綎和麻威所部的优势更大。
而就在麻威和刘綎热火朝天的给汉中周边的军事据点加强防御的时候,十月二十八日,邓子龙带着两万兵马来到了汉中,笑盈盈的加入了这场注定规模庞大的战役。
很显然,邓子龙不是来打酱油的,虽然他是打着送粮食的名号来的,但是谁家送粮食需要用两万精锐战兵来护送呢?
他就是闻着味儿来讨好处来了。
当然,好处还就真的给他讨到了。
要不是面对的敌人太强,刘綎和麻威还真的不愿意把功劳分给邓子龙,但是邓子龙来都来了,还带来两万精兵和萧如薰允许他北上的手令,而且他也擅长山地作战,两人一合计,算了,就让他加入吧!
正好缺兵马,邓子龙的两万兵加入之后,汉中的萧如薰所部军队就有足足六万人,六万战兵对上即将到来的李汶所部边军,显然底气要比四万人的时候更足一点。
邓子龙得知这里将有一场很大的战斗的时候,也是相当开心的,他可算是赶上末班车了。
“萧大帅那边进展十分顺利,已经快打到武昌府了,只要打下武昌府,军队顺着长江抵达南京和南京的水师会合,扬州是问题吗?扬州很快就会被拿下,沈一贯就离死不远了。”
邓子龙把自己知道的最新情报告诉了刘綎和麻威,刘綎和麻威互相看了看,也意识到自己的准备是赶上了末班车了,要不然,还真就分不到最肥的那块肉了。
三人一合计,立刻进入了狼狈为奸的状态,商量着怎么用更加专业手段把李汶给坑死。
而此时此刻,李汶还不知道汉中的具体情况,不知道汉中的防务再度增强。
他着急调遣宁夏卫的军队,限期五天赶到固原会合,于是在十一月初二日,宁夏军队终于在牛秉忠的带领下赶赴固原,和杜桐所部会合,共计主力战兵七万余。
主力军队成型,李汶松了口气。
李汶当即检阅军队,安排一些必要物资的发放,然后下令让杜桐和牛秉忠准备一下,让他们兵分两路,杜桐去天水,走祁山道路进攻汉中,牛秉忠则由他亲自率领南下宝鸡,走连云栈道直驱汉中,直面叛军。
同时他也再度下令给李如樟,让李如樟不要去西安了,直接带兵去眉县,走褒斜道进入汉中,让西安加快速度运送粮草到眉县给李如樟备用,同时尽快探明路径,不得有误。
十一月初五,李汶整顿好牛秉忠的兵马之后,下令全军出发,杜桐带领三万兵马前往天水,李汶直接带兵四万前往宝鸡,准备南下连云栈道。
同一时间,李如樟率军抵达了三水,派出探子之后,李如樟下令军队暂且不要前进,就地休整一日。
对此,副总兵杜松表示不解。
“总兵,总督让我们十一月八日之前抵达眉县准备伐蜀,现在我们可还有一段距离,若是停留不前进的话,可能会耽误路程,到时候总督问起来,我们如何应答?”
李如樟看了看外面飘起的小雨。
“下雨了,道路泥泞不堪行,咱们艰难行走,不得已而晚了一两日,这不就行了?”
杜松满脑袋的问号,看着外面那蒙蒙细雨,他觉得应该还没有到不能行军的地步。
“总兵,眼下还没有到不能行军的地步吧?万一总督问起来的话……”
“就说天气寒冷,不少士兵生病了,不得已,我们只好放慢速度,给那些士兵治疗病情,所以耽误了一点时间,这样可以了吧?”
李如樟没好气的看着杜松。
杜松这下明白了,李如樟不是因为天气冷或者下雨而不想行军,纯粹就是因为不想行军而不想行军?
怯战?
不会的,镇守榆林镇的时候,李如樟作战也很勇猛,上战场什么的并不虚,怎么会怯战?
那是为什么?
杜松忍不住的询问了李如樟。
“总兵,您为什么不进兵?”
李如樟看了看杜松这个满脑袋都是打仗战斗的纯粹的武将,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不能说自己收到萧如薰的密信所以动摇了,只能用点别的理由去骗过这个傻大胆了。
第八百六十三章 马千乘做出了决定
杜松是个只要有战斗就十分勇猛勇往直前的猛将,和他哥哥杜桐一样,两人都是边将中的勇将良将,屡次立功,不过限于资历和见识,杜松在很多问题上显然不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