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1592-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和平和希望,还是战乱与毁灭?
  一位战将出身的帝王,会把他们重新拉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吗?
  他们没有选择,甚至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意识。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觉悟。
  他们是最顺从的顺民,同时,也是最暴烈的造反者。
  他们造反的次数不多,可每一次都是惊天动地的大变革,足以让统治者战栗。
  而自己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为他们开启了智慧和思想之后,他们会推翻自己的王朝吗?
  他们会高喊着自由民主宪政法治推翻自己的大秦王朝吗?
  萧如薰不知道,但是萧如薰很清楚的是,如果整个国家都在高呼着口号要推翻大秦王朝,那么不管是大秦还是大明,都已经到了要灭亡的时候了,无可阻挡。
  而那,大概是自己所看不到的。
  普及教育开启明智,不仅是为了增加国家力量,同时,也是将未来的选择权交给历史和普罗大众。
  让他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第九百七十四章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
  在这座京城的中轴线上,萧如薰缓缓前进,穿越了无数宫门,越过了无数人群,走向了帝国权力的中心,而在那里,还有更多人在等待着萧如薰的到来。
  那些希望他成为皇帝的人,和痛恨他的人,或许还有想要杀了他的人。
  越过群臣,沐浴着那些炽热的视线,他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上了皇极殿,在皇极殿正殿门口,身着皇子服饰的朱常洛和衣冠华服的李太后正在等待着他。
  萧如薰不承认朱常洛的皇帝身份,但是承认他皇长子的身份,朱翊钧“死”后,由皇长子和皇太后作为皇家代表交出朱明皇权,便成为这个仪式上最重要的部分。
  王锡爵要代表他们宣读诏书,这曾经和李太后联手阻止了宫廷政变的老臣,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京城,回到了权力的中央。
  李太后对此熟视无睹,她似乎已经完全不在乎其他的事情了。
  而王锡爵也和根本没有看到李太后一样。
  王锡爵要宣读诏书了。
  这是他身为新朝首辅的职责。
  也是他正式成为贰臣的标志。
  王锡爵的声音洪亮,身姿也尽可能的挺拔,只是话语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住的颤抖。
  或许在内心深处,他不想经历这一切,不,是一定不想经历这一切。
  但是不行,不可能,他必须经历,必须直面经历。
  这样他才能得到活命的机会。
  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
  衰老的王锡爵决定舍弃自己的名节。
  朱常洛全程脸色发白,恐惧的看着萧如薰,拼命的靠着他的祖母,希望可以得到稍微一点点的安全感。
  为了活命,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不管是被太监脱下皇子服饰褪下冠冕还是被换上其他的衣服并且被要求当着无数人的面向萧如薰下跪,他都愿意去做。
  他愿意跪在地上向这个男人祈求活命的希望。
  他愿意高声呼喊吾皇万万岁万万岁。
  这就够了,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他们很配合,是很好的配角。
  萧如薰给了他活命的希望,并且封他为凤阳公,成为明宗室的继承人,准许在凤阳一地保留明正朔和服色,准许在凤阳保留明宗庙以祭祀先祖,接诏书不用下跪,上表不用称臣,享受最高级待遇,逢年过节另有赏赐。
  这是曹丕对待汉献帝的方式,虽然眼下有些过于早了,但是萧如薰并不介意画个大饼出来让他们看看过过眼瘾。
  萧如薰还上前将朱常洛还有李太后一并扶起。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事已至此,我无话可说,愿你们好自为之,等天下安定了,我就送你们去凤阳。”
  萧如薰如此承诺。
  对,等天下安定之时,等朱明皇族束手就擒全被送往海外孤岛之时,等天下没有人继续思念前明之时,他们这一家几口人就可以在凤阳了此余生了。
  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萧如薰忍不住朝玉熙宫的方向望了过去。
  少倾,他移开了视线。
  这个环节结束之后,朱常洛和李太后还不能离开,因为还有一个流程没有走完。
  萧如薰要进入皇极殿正式坐上皇帝位,宣布国号与年号,宣布正式称帝,朱常洛和李太后要和文武百官一起朝拜大秦皇帝,表示对他的臣服,然后,才能退场。
  所以,他们一起目送着萧如薰在内侍的搀扶下走入皇极殿,一步一步的迈向天下至尊的位置上。
  文武百官之中最有身份的一群人也跟着一起进入了皇极殿。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进去的,官位不够的人只能在外面吹冷风,等待着皇极殿内所发生的一切。
  或者说是在等待萧如薰完成这个流程。
  站在帝位面前,萧如薰迟迟未能坐下。
  一种奇妙的感觉包裹着他。
  只要坐下,一切就无法更改,一切都将成为定局,一切都将继续下去,走向自己也不知道的未来。
  这个皇位,这个位置,这个象征着绝对权力的位置,只要坐下,就有改变一切的可能了。
  而自己,终于也要走到这一步了吗?
  事到临头,这种五味杂陈的感觉,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的感觉,是何等的奇妙啊。
  今日开始,万历二十六年的纪元就结束了,大明朝也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从未出现过的大秦王朝,这个王朝会给这天下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没人知道。
  包括萧如薰在内,新朝会走向何方,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没人知道。
  新朝会强盛还是会衰落,是长治久安还是昙花一现,也没人知道。
  同样也包括萧如薰在内。
  他深吸了一口气。
  然后掀起龙袍下摆,一回身,望着满殿的文武百官,望着他们脸上不明的表情,望着他们那充满了欲望的眼神,感受着那渴望的情绪,他断然坐下。
  虽然垫上了软垫,但是坐上去还是硬硬的,不舒服。
  有内侍上前一步,按照礼法,宣布群臣三声山呼,向新帝致意。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三声山呼,群臣跪伏于地,萧如薰举目望去,看不到一个能和自己直视的眼神,从上望到下,全是向自己臣服,全是向自己交出了主导权的臣民们,他们的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来掌控。
  这就是皇帝。
  一言以决生死者,皇帝。
  朱常洛也跪在地上,李太后也跪在地上,象征着旧明廷和新生大秦的所有臣子们都跪在了地上,将权力完完整整的交出,将命运也完完整整的交出,交给了大秦皇帝萧如薰。
  定都京师,建国号秦,改元隆武,大赦天下,京师官员不论品级,每人可得米一百斤,肉二十斤,布十匹,银二十两,茶盐各一斤,其余赏赐按品级逐级递增;京师居民每户赐米五斤,肉二斤,布一匹。
  新朝延续明制,以王锡爵为内阁首辅,以李廷机为内阁次辅,总领朝政。
  徐弘基魏国公封爵不变,依旧领魏国公爵位,为勋爵之首,待遇一如从前,封中军都督府都督,为五军都督之首,总领京营兵权。
  万历纪年就此结束,再也不会有万历二十七年或者是泰昌二年出现了,隆武元年正月初一,朝阳初生之际,大秦隆武皇帝萧如薰君临天下。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


第六卷 君临天下


第九百七十五章 乐不思蜀的徐弘基
  隆武元年二月三日,天晴,寒风萧瑟,北京城内冷的锥心刺骨。
  内城魏国公府内,魏国公徐弘基正在招待新任成国公朱应槐的来访。
  朱应槐在萧如薰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一直都想取回成国公的封爵,但是在登基大典上,萧如薰并未将成国公的封爵赐给他,之后,朱应槐和家里人一合计,觉得可能是钱少了,于是又借着修缮皇宫的名义向萧如薰献上了三十万两银子。
  萧如薰龙颜大悦,当场将成国公的封爵还给了朱家,让朱应槐袭封成国公爵以为奖励。
  于是新晋成国公朱应槐闪亮登场,不仅如此,还得到了后军都督府都督的职位,成为京营的高级军官,也能执掌京营一部兵马,一时间风光无限,眼看着就要成为新朝宠臣成为传奇了。
  不过只是风光了几日之后,等朱应槐去后军都督府上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貌似并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与其说萧如薰延续明制重设五军都督府让五军都督府实权化,倒不如说这只是个摆设。
  里面只有十几个文员在整理资料,他这个堂堂大都督去上班的时候居然找不到几个下属,还要守门卫兵带着才能找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只有一个看守的杂役给他送茶水和茶点。
  就这样,就可以下班了,什么事情都没有,都督府内冷冷清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冷宫。
  以前五军都督府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好歹有个门面,各项职位也都有人,现在只有他这个大都督没有别的下属,这算什么?
  而且不仅没有下属,连兵马也没有见到几名,名义上整个京师周边的卫所都归他管理,但是实际上,到底京师周边还有没有卫所,京营兵在什么地方,他都不知道。
  难道新皇帝是在玩移花接木的游戏?
  带着这种疑惑,朱应槐前去拜访了徐弘基,徐弘基从南京开始就投靠了萧如薰,一路跟着北伐,关系上应该近一点。
  而且眼下京师内从前明延续到现在的公爵只有他两家,还有云南的黔国公,除此之外萧如薰没有封别的公爵,连那个军中资历最老的将军赵虎也才封了个平虏侯,他们这两家仅存的公爵理当亲近亲近。
  和朱应槐的焦躁比起来,徐弘基显然要冷静得多。
  他们一家安安稳稳的在京师过日子,徐弘基一边烤火一边吃糕点一边靠在一张像是椅子又不是椅子,像是床也不是床的东西上,显然的怡然自得。
  “哎呀,这京师的日子过得倒也舒坦,吃喝不愁,就是天儿太冷了,有点不习惯。”
  徐弘基笑呵呵的把糕点往嘴里送:“嗯,美味!成公啊,来尝尝,这可是陛下御赐的绿豆糕,说是在缅甸着人弄出来的新糕点,又甜又糯,配着茶来一口,嗯~赛过活神仙啊!哈哈哈哈哈!”
  朱应槐就有点郁闷了。
  “我说魏公啊,你怎么就那么……那么舒坦呢?这……这什么呀这是?椅子不是椅子床不是床的。”
  “这个?来来来,成公,一起躺下,这个叫做躺椅,也是陛下御赐的,可舒坦了,这午睡小憩可是最方便的,哈哈哈!”
  徐弘基一脸乐不思蜀的样子,看的朱应槐眉头直跳。
  “魏公啊,你怎么就……我说魏公,这新朝建立也一个月了,京城都安定下来了,很多人都开始办事儿了,我经常看着很多官忙得走路都跟跑步似的,陛下天天午朝晚朝不间断,可怎么落到咱们这儿就一点事情都没有了?我在都督府里待了好几天,从早到晚除了一个杂役给我端茶递水之外一个人都没有,连个京营兵的影子都看不到,这算什么?”
  徐弘基看着朱应槐:“成公,你是装傻还是真傻?陛下说让我总领京营,我就真的总领京营了?陛下说让你主管京师卫所,你就真的主管京师卫所手握兵权了?”
  “这……”
  朱应槐也不是傻子,他低声道:“陛下武将出身,不会看不明白这以文统武是个什么下场,难道他还要继续以文统武,不给五军都督府实权?”
  “就算给实权也不会给你我。”
  徐弘基摇了摇头:“咱们就是陛下拿来装点门面装装样子的,你还真当真了?还去点卯?别说五军都督府了,我估计连京营都要被遣散了,陛下有他自己的军队,还要什么京营?就那些废物养着也只是浪费粮食,还不如拿去当苦力。”
  “啊?还要当门面啊?”
  朱应槐脸色一苦:“咱们又没有和陛下作对,你从南京就跟着陛下,我们一家子差点给沈一贯干掉,怎么着也不能算投敌吧?继续当门面,这……王锡爵和李廷机那可是实权,天天上朝。”
  “那是人家,不是你我,人家有真本事,会治国,你我呢?当真带过兵打过仗?陛下手下一堆将军个个都能打,哪里还轮得到你我?能保住爵位就不错了,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吧!”
  徐弘基又拿了一块绿豆糕塞进了嘴巴里。
  朱应槐郁闷了一会儿。
  “五十万两银子啊,我还以为多少能弄点好东西,结果还是一样。”
  “还是那句话,能保住爵位就很好了,别想那些多余的,咱们到底是前朝勋贵,没有本朝的战功,凭什么让你带兵?老实一点,别想太多。”
  徐弘基也有点不耐烦了,摆摆手,不打算多说了。
  “可是我就想不通,赵世卿和蔡国珍,这两个可是沈一贯一党,怎么也被留用了?还是干户部和吏部,难道就因为他们一人捐了十几万两银子?这新朝授官也太随便了一点吧?”
  听了朱应槐的话,徐弘基的眼中闪过一丝担忧的情绪,但是到底也没有说出来。
  “别想太多了,整理一下吧,明日就是西北诸将回朝的日子,新一轮军职安排也要开始了,咱们说不定得出席。”
  朱应槐点点头:“听说李成梁也快要来了,这回李家可真是出血本了,举族迁移让出辽东,这可是自己把自己的根基废掉了,李成梁这回怎么那么有种?”
  “不然呢?他还想怎么样?陛下二十万大军就在京师,精锐无双,他李家但凡有一丁点不对劲的地方,二十万大军就能把他们给碾碎了,他们但凡有点脑袋就不该和陛下对着干,到京师来享受荣华富贵是最好的选择。这次可好,李成梁被封了毅勇侯,李如松也是侯爵,李如樟这一回也被封侯,李家一门三候,这可是比在大明还要荣耀,值了,真值了。”
  徐弘基似乎对李家还有点羡慕的样子。


第九百七十六章 他需要一支强大的骑兵
  听了徐弘基的话,朱应槐撇撇嘴,又小声道:“你说,这回传檄天下,会不会有人造反?那些地方上的藩王和宗室会不会造反?”
  徐弘基诧异的看了朱应槐一眼:“你想这些干什么?和咱们有关系吗?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闭门谢客不和任何人来往,陛下有命令咱们就去皇宫陛下没有命令咱们就呆在家里享福,其他的事情不要想。”
  “我就是担心有人要造反。”
  朱应槐小声说道:“毕竟地方上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被大军攻击过,真要造反了,不又要打仗了吗?”
  “好事那句话,和咱们没关系。”
  徐弘基连连摇头:“我只在乎这日子过得好不好,别的,我都不在乎,你要是在乎,自己进宫去问陛下。”
  朱应槐缩了缩脑袋:“这宫里面现在热火朝天的,我可不敢进去,进去耽误了谁的事儿还是我的过失。”
  朱应槐现在是绝对不愿意去皇宫里晃悠的,因为现在的皇宫里的确非常非常非常的忙碌,一边有人被安排到皇宫里开始对宫殿群进行修缮,一边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工作。
  基本上原先明廷的一些干事官员都被萧如薰重新启用了,自己带出来的那些文员安排过去当副手积累经验,主要还是靠原先的行政班子。
  当然,都察院的那些疯狗御史清流就被萧如薰全部扔在家里赋闲,不允许他们出来闹事,他实在是受够了这些疯狗们,并且开始思考让自己人来负责监察工作,建立一个针对官员犯罪的专业部门,类似于廉政公署这样的部门。
  通过道德和嘴炮来约束官员的方法已经证明是十分聒噪的了,萧如薰十分讨厌这种除了嘴炮什么不都不会的家伙,他们的存在只会拖累行政效率,新朝初建,效率第一,言官都去死吧!
  把言官排斥之后,不少前明旧臣都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行政效率也高了不少,办事的时候也没有拖拖拉拉和互相推诿,要办就办不办就拿出理由来,总而言之不会让人乱来。
  之前激烈的党争经过了沈一贯时期的高压和萧如薰时期的重新洗牌,已经偃旗息鼓,未来是否还会再起,主要看皇帝,党争其实往往都是有皇帝在做幕后推手的。
  这一点,萧如薰有了十分深刻的理解。
  一个月以来,带领群臣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工作,没日没夜的处理政务,京师地方政务军务等等一系列事宜忙得他是头昏脑涨,但是也的确是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看着一件一件的事情在不断的处理完并且付诸实施,的确很有意思。
  但是也有一点,看着经验丰富的王锡爵和李廷机所提出来的很有建设性意义的行政方略被不断通过和采纳的时候,萧如薰看着满朝不反对无异议的臣子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和谐。
  嗯,没有争吵很不和谐,没有争论很不和谐,没有吹胡子瞪眼睛很不和谐。
  也就是眼下,要是等天下平定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萧如薰一定会出手分裂群臣,因为对皇帝而言,如果群臣不斗,反而联合在了一起,那么皇帝就很没有安全感了。
  他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以前弄错了一个事实。
  朱翊钧搞国本之争,可能并不是要和群臣争夺天下至尊的权力,而是要利用朱常洛和朱常洵这两个人实现群臣的分裂。
  抛出两个诱饵,企图将群臣分裂成长子党和福王党,彼此对立,相互争执,达到嘉靖时代严徐党争的效果,从而实现浑水摸鱼掌握权力的目的。
  当初,嘉靖皇帝通过大礼议将群臣分裂,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数十年,而朱翊钧最是尊敬自己的皇爷爷,他极有可能学着朱厚璁的手段,也来一次山寨版的大礼议之争。
  但是那也就真的是山寨了,群臣学乖了,根本没有理睬朱翊钧抛出来的诱饵,坚定不移的站在皇长子那边,站着大义名分让朱翊钧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朱翊钧真的想那么快立太子吗?
  估计不见得,萧如薰觉得朱翊钧要真的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并非没有办法,朱翊钧根本没有出过什么力,没有为福王的上位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动作,只是对群臣一力坚持要立皇长子为太子而不分裂的事实感到恼火。
  怎么皇爷爷用的那么顺利的手段到我这里却不行了呢?
  朱翊钧可能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可能才是国本之争的真正目的,闹来闹去,是皇帝要分裂群臣不得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心灰意冷之下用消极怠工的方式报复群臣,也间接的害苦了大明朝。
  由此可见皇帝的安全感是多么的重要。
  “西北诸将回朝,可安排兵部尚书出城迎接,陛下在宫中设宴款待诸将,然后赐封,大赏军队,如此便可稳定军心,而九边是否要继续维持,这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王锡爵对西北诸将回朝的事情做出了自己的建议,然后请求萧如薰做出决断。
  封赏之类的当然不是问题,九边的过渡性维持也是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萧如薰需要打造出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以发动对北方草原的第二次全面进攻。
  一年前,他消灭了三十万北虏,在大同那一段长城沿线筑起了数十座京观,用如此残酷的方式威慑北虏,使得周边北虏要么东逃要么西窜,无不心惊胆战,这也给萧如薰如今的和平发展争取到了宝贵的外部条件。
  这个时间段,他在外部没有敌人,倭国被打成两半,南洋被他占领,东南亚诸国纷纷臣服,北虏又被打的丧胆,眼下这个时机,是发展自身的大好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埋头发展是萧如薰的基本国策。
  但是这不意味着就不打仗了。
  为了夺取草原作为养马地和拓宽京师的战略纵深,以及征伐辽东,他需要一支极其强大的骑兵。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曾经计划彻底消灭北元,将北元最后一个行省岭北行省拿下,为此让名将尽出,于洪武五年派徐达蓝玉冯胜等人带领十五万骑兵北伐岭北,与王保保决战,结果惨败。
  明军从汉地继承的蒙古战马损失殆尽,短时间内失去了战略进攻的能力,也失去了把岭北纳入的机会,朱元璋从此以后不得不采取相对的守势,而不能保持战略进攻了。
  而在眼下,对于萧如薰来说,战马依然是一个问题。
  这个时代,坦克之类的战车是想都别想,骑兵的重要性依然无可替代,若要在草原上争锋,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萧如薰眼下的确没有太多的骑兵,更关键的是,没有太多的战马。


第九百七十七章 辽东巡抚
  三年前,萧如薰在缅甸的时候,曾经通过阿拉伯商人购买了万匹战马,但是现在已经损失的差不多了。
  不仅是因为气候因素,也有战斗因素,现在军队里使用的战马已经大部分变为夺过来的蒙古马,只剩下不到两千匹阿拉伯马还在军中服役充门面。
  阿拉伯马虽然爆发力和速度都比较强,但是沙漠品种不耐寒不耐湿,往北进军的不断折损,让萧如薰十分心疼。
  只是当时萧如薰没有好的选择,他没有路子能从蒙古搞到战马,在缅甸的时候最方便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