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1592-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我都清楚,所以我决定重开海运,减少运河压力,将运河仅仅用来运送军用物资,而海运则负责民用物资,运河派军队和中央官员进行管理和疏通,不准地方插手,海运则允许民间商户参与进去。”
梁梦龙有些惊喜的看着萧如薰:“陛下当真决定开海运?”
“当真。”
萧如薰开口道:“现在我已经下令内阁进行研究,梁卿若有什么策略,也可写下来交给我,我会交给内阁去研究。”
梁梦龙心潮澎湃。
他渴望了数十年的事情,渴望为大明解决北方粮食问题和运河耗费过剧的事情,但是努力了很多年却依然败在了运河手上,而现在他所梦想的这一切却要在这个推翻了大明的新皇帝身上实现。
所以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十分复杂。
新王朝,难道真的大有可期?
第九百九十章 给褚英的礼物
三月底,本该是温暖的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时节,但是在小冰河时期,春天的来临显然比往常要晚一些。
南方可能还好,北方则更为严重,虽然已经是临近四月份的天,可是除了中午暖和,早晚依旧很凉。
内阁原先也是很担心的,担心这样寒冷的天气会误农时,会让北方粮食进一步减产,南粮北运的压力更大,可能会影响政局的稳定,这一点,内阁在二月底就提出来了。
萧如薰的反应也很快,他早就安排在缅甸熟练种植土豆玉米和番薯的农民乘船回归中原,给内阁里的大人们讲述在缅甸种植土豆玉米和番薯的盛况。
说这些东西可以当作粮食吃,可以吃饱肚子,比如什么玉米晒干磨成面做馒头,番薯和土豆或烤或蒸或者做菜吃,把内阁里的官员们听的一愣一愣的。
土豆这个玩意儿耐寒,能在已经不怎么适合小麦生长的北地进行种植,产量还很高,建议在北地,陕西山西北直隶山东这些地方大范围推广种植。
而甘薯和玉米需要比较好的温度条件,可以在江南和岭南进行推广种植,岭南温度很高的地方可以实现一年三熟,就千万不要浪费时机。
这三样新作物可以和当地的一些作物进行混合种植,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另外,萧如薰还下令将这些老农们和农作物的种子送到各地进行新作物的种植培训,要求尽快推广新作物的种植,同时命令已经稳定下来的地区的县令乡长们组织学习对粪便的集中管理。
同时计划在各乡村城镇中开始建设公共厕所,以便收集人粪尿,对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禽的粪便也要求全部收集,进行统一的发酵制作粪肥,用以增加土壤肥力。
东南三省和北直隶首先被要求进行这项运动,二月底下令,三月初这个命令就传达到了南方,各地县令和乡长立刻行动起来,在自己所辖区域内挨家挨户宣布大秦政府的新要求。
农村中各家对各家的粪肥自然不用政府提点,他们自己也知道粪尿的重要性。
但是城镇之中的居民却对此没什么太多的注意,经常随地大小便弄得城镇之中臭气熏天,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宝贵的粪肥。
得到萧如薰的指令之后,各地县官立刻下令即日起粪尿不得随地排泄,必须在家中用木桶之类的器具解决。
然后由县府安排专人去收集,将粪尿交给县府统一制作粪肥,然后发放到乡村之中弥补乡村粪肥的不足。
而且还要求在所辖城镇之中设立专门的巡逻队,见到有人随地大小便就狠狠的打板子。
一方面解决粪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还能对城镇环境进行改善。
这年头没有地下水道,没有公共厕所和专门的清理人员,大城市还好,小城镇和乡村随地大小便十分普通,里头简直就是臭气熏天难以忍受。
古时候人们喜欢熏香,喜欢香囊和香包,有钱人经常点着熏香,还用熏香让衣服也变得香香的,满清时期,鼻烟壶在北京十分流行,富家子弟人手一个,看起来十分潇洒。
但是这些都不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是装潇洒装逼格之类的,就是因为太臭了,空气中弥漫着尿臊味和臭味,富家子弟们不用熏香不用鼻烟壶实在是没办法去大街上闲逛。
萧如薰在缅甸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处理,缅甸城镇和乡村的空气质量都不错。
进驻京师之后,萧如薰按照缅甸的经验,也早就下令不允许京师居民随地大小便,修建专门的公共厕所引导宣传人们在家里或者去公共厕所解决三急问题,同样下令组成巡逻队,对随地大小便的人们进行打板子的惩罚。
仅仅二月间就有两千多人被打了板子,效果很好,三月只有一百多人被打了板子,这样下去,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京师的空气质量会大大提高。
将一些燃眉之急给解决掉之后,萧如薰也很重视军队建设,大军停留在京师周边的时候,绝对不会停止日常训练,训练的内容和强度一如缅甸时期,缅甸老兵对此很习惯,但是后来加入的就有些吃力了。
为此这些后来加入的军队没少被缅甸老兵嘲笑。
萧如薰对此乐见其成,也时不时的离开京城去军营当中和士兵们打成一片,让士兵知道自己的存在,维持自己的影响力,经常给军队一些赏赐,给肉给酒给钱,总而言之对军队一点不含糊。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政府,官员们的脑袋都正常,那就绝对不会去克扣军队的粮饷,但凡是克扣军队粮饷的政府那都是有病的政府,需要大治,军队是根基,没有军队你还搞什么统治?
这不,大明被萧如薰掀翻了,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反正萧如薰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士兵们。
这一次萧如薰选择的是去狂狮营视察。
狂狮营是两大骑兵军团之一,兵员配置和待遇与战狼营一样,而且这里还有一点特殊,萧如薰认的干儿子褚英就在狂狮营服役,眼下是一名千总,手下也有一千名骑兵。
听闻萧如薰来视察军队,褚英很高兴的跟着姜越还有薛伯禄一起去迎接萧如薰,萧如薰看到褚英之后,也笑着拍了拍褚英的肩膀,对他多加勉励。
褚英和大军待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已经非常习惯这种生活,同时,脑袋后面那根辫子越来越成为他心里的一根刺,看到自己的同伴们都是束发,只有他一个人顶着个秃瓢,还有一根小辫子,这让他十分别扭。
于是就在北伐开始的时候,一群人一起起哄,褚英也喝了点酒,酒劲上头,干脆就把辫子给剪了,清醒之后稍微有点后悔,但是也没有重新养起来,任由头发自由生长,现在头发已经到了披肩的程度了。
军中对他也终于干脆的称褚将军,根本也不管他的姓氏到底是不是褚,反正就是这样说,褚英自己也没觉得什么不好的,只觉得这样做可以更加融入这个集体,他很高兴。
“养着头发的样子比留个辫子好看多了。”
萧如薰看到褚英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褚英更加高兴,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天萧如薰回宫的时候,把褚英一起带了回去,叫御厨给他好好的做了一顿饭。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看着褚英狼吞虎咽大呼好吃的样子,萧如薰的嘴角微微勾起。
“嗯……好……”
褚英根本没有放慢点的趋势,还是一顿狼吞虎咽,满桌子大菜被吃得干干净净。
吃饱以后,萧如薰把褚英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里,说要给他一个礼物。
然后拿出了一只木簪子。
第九百九十一章 多俊俏的少年郎啊
看到了萧如薰手里的簪子,褚英明显有点疑惑。
“义父,这……”
“这个,叫做簪子,是专门束发用的,古时候没有簪子,汉人也和其他人一样,披头散发,后来有些哲人觉得这样做不好,于是为了表明文明昌盛,就出现了簪子,将头发束起,以示礼仪和教养。”
萧如薰把这簪子递给了褚英,褚英看了看没说话,只是看着萧如薰。
“既然是我的义子,你也该有点样子了,总不能继续这样出去,让别人觉得我没有教育好你,我可是大秦的皇帝,要是被臣民这样非议,那可如何是好?”
萧如薰给出的理由让褚英无法反驳。
当然褚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有点奇怪的感觉。
族人都是留着辫子剃掉其他的头发,而他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尊重父母和族里的传统?
留发,甚至还要束发。
“义父,我们族内都是这样做的,我把辫子去了,留了长发,其实已经觉得有点不妥了,若是继续束发,要是以后回到族内,族人们会怎么看我?”
看到褚英忧虑的样子,萧如薰笑了。
“你族人有多少?”
“数十万左右。”
褚英老老实实地回答。
“对啊,数十万人,可是大秦有多少国人呢?有一万万人,褚英,你想想,是数十万人拿你当外人看比较好,还是一万万人拿你当外人看比较好呢?”
听了萧如薰的话,褚英觉得两相对比,好像的确是这样,得到一万万人的认同,显然比得到数十万人的认同要好。
“但是,义父,我毕竟不是汉人。”
褚英还是有点忧虑,他毕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部落里的小王子,这点点常识他还是有的。
“褚英,你要记住,看一个人是不是汉人,不是看别人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认为,你周边的战友们都是汉人,但是你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吗?你穿的是大秦战袍,吃的是种植出来的米饭,说的是汉话,留的是汉发,我们的长相也没有什么区别,你还是我的义子,谁会不拿你当汉人看待呢?”
萧如薰拍了拍褚英的肩膀:“汉人没那么多讲究,只要你加入进来,和汉人过一样的生活,说一样的话,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大家都拿你当汉人看待了,不会再有人提起你的过去,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
“这样吗……”
褚英低着头,看着手上的簪子,似乎有些意动。
这簪子挺漂亮的。
而且,他已经渐渐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和一群爽朗的汉子待在一起,过着汉人的生活,他觉得已经很习惯了。
甚至比在部落里过得还要舒坦还要顺心,各方面的条件也都很好,不比在部落里过得要差。
战友们束发的样子看起来也挺好看的,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只有他一个人搞特殊,是不是有点格格不入的样子?
更关键的是,有一位中央帝国皇帝的义父,他觉得自己好幸运,这位父亲的身份地位比自己亲生父亲的身份和地位要高得多了,那可是大皇帝啊!
跟着大皇帝义父做汉人过尊荣的生活,比起跟着生父做塞外野人过着爬冰卧雪的生活,哪个好?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
萧如薰拉着褚英站了起来,到了自己的书房内,让内侍给褚英拿来了一套服装。
“这是义父专门让宫人为你制作的,换上吧!”
萧如薰指了指那套衣服,褚英似乎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在内侍的伺候下换上了这身衣服,然后对着书房内的玻璃镜子照了一下,露出了惊异的神情。
“这是……我?”
萧如薰走到了褚英身旁,看着镜子里的褚英,微微笑道:“还有一点不好的地方,来,坐下。”
萧如薰把褚英按在椅子上,然后亲自为他束发,在头顶将长发结成一个稍小的发髻,接着拿来了一个冠,将发髻至于冠内,再将发簪插于其中,接着,他命人将镜子抬到了褚英面前。
“这个叫做冠,是汉家男子在成年之后所能得到的家中长辈赐给的东西,戴上冠,就意味着男子成年了,可以成婚,可以做官,可以成家立业,好看吗?”
褚英看着玻璃镜子里穿着华美的服饰,头上戴冠的模样,身体都有些微微地颤抖。
“这……真的是我吗?”
“当然,你看,多俊俏的少年郎啊,是吗?”
萧如薰勾起嘴角,看着镜子里面色激动的褚英。
褚英嘴唇微动。
“是……”
他对自己现在的模样很是满意。
萧如薰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已经十八岁了,作为你的义父,我亲自为你行了冠礼,褚英,你成年了,可以成婚,可以做官,可以成家立业,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活在这世上,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同时,你再也不是外族人了,你已经是汉人了,褚英。”
“我……我是……汉人?”
“对啊,你已经是个汉人了,加冠,成年,哦对了,还要为你赐字,汉人有名有字,成年男子要由长辈来赐字。”
萧如薰微笑道:“归汉,就以归汉为表字,军中大家伙儿都喊你褚将军,就以褚为你的汉姓好了,从此以后,你便可以用褚归汉的名义行走于天地之间。”
“褚归汉……”
褚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只觉得心中快乐,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什么感受了。
褚英的确很快乐,等他回到了狂狮营的营地当中,当战友们看着他身上穿着的华美服饰,还有头上的冠,得知大秦皇帝陛下亲自为他行冠礼赐字的事情之后,战友们的眼睛都快羡慕绿了。
他们可没有这样的待遇,别说皇帝亲自行冠礼赐字,就连平常的行冠礼赐字也做不到,毕竟行冠礼赐字这种事情都是书香门第才有的特殊待遇,平民百姓连字都不认识,还谈什么加冠赐字呢?
行冠礼赐表字之后的褚英就和以前的褚英不一样了,现在,他似乎比大家更像是汉人。
别说战友们了,就连比他职位更高的将军也看着他一身的华美服饰羡慕不已。
姜越和薛伯禄明显对他更加客气了。
感受到这种超然的氛围,褚英只觉得自己仿佛处在云之巅,飘飘然的,舒服极了。
还有什么能比这种事情更快乐吗?
少年褚英是感受不到了。
第九百九十二章 注音(上)
四月初,萧如薰得到了一份来自于新设立的教育部献上的礼物。
教育部尚书由曲阜孔氏族长孔尚贤挂名,不过他只在曲阜遥领这个职位。
实际负责这个部门的是萧如薰的几名亲信官员,眼下这个部门也的确没什么大事情好做,也没补充什么学者大牛进入,因为他们正在负责的是印刷术的革新。
虽然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就已经发明出来了,但是这项技术在从宋朝到清朝这几百年间一直都没有发挥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
更多的时候使用做雕版印刷的补充,和英文那几十个字母不同,汉字太多,字体也太多,用活字印刷成本实在是很高。
还有一些很现实的原因,就是从宋朝以后,中国所大量需要的书籍就是四书五经那几种,雕版都保存的好好儿的,新增书籍实在是很少,在政府的教育指导思想的钳制之下,活字印刷术的确没有那么大的用武之地。
雕版印刷工作不需要识字,但是活字印刷的员工却需要有识字的人在其中做排版和挑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它的优势体现在刻印大量书籍的时候可以增加效率降低成本,但是若只是几十本几百本这样的印刷,实际上成本还高的多。
汉字太多,字体太多,应用范围不大,实际需求量小,泥活字和木活字容易损坏,铜活字又因为中国缺铜而不能大量使用。
满清曾经铸造了一套数万个铜活字,但是后来因为财政困难而溶掉做铜钱了。
种种原因之下,活字印刷术在古代的作用并没有现代人以为的那么大,倒是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之后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所带来的影响大。
萧如薰得知在常州一带其实有使用铜和铅一类的原料来制作活字的印刷商家,所以就派人去常州找人,找到之后带回京师,让他们在大秦政府的支持下改进铅活字技术。
让他们将手上所有的铜活字带来交给政府,萧如薰看过之后发现这就是铜活字,而并非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铜模,这种成本之高他也承受不起,于是下令制作新的铜模。
派来书法好的官员写出标准楷体做字标,以此为标准制作铜模,派来在军工厂有过制作模具经验的老工匠进行指导,将可以反复使用的铜字模制造出来。
这个时候教育部的官员才知道皇帝要做的不是单纯的活字,而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铜模,铜模一旦制成,是可以统一标准,并且制造出很多套完整的铅活字然后发放到地方使用的。
以大秦政府的财政支持做基础,大规模进行铜模的制作也不会担心由财政上的困难。
制作好一份铜模就可以反复利用很多次,制造大量铅活字,萧如薰所需要的书籍绝对不仅仅是四书五经那么几种,现有的雕版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他需要大量的活字为以后印刷各类书籍做准备。
与此同时萧如薰还下令工匠们对印刷使用的墨汁进行改善,以油墨为目标进行研究。
萧如薰告诉他们,在欧罗巴大陆,一百多年前,西夷已经制作出了可以大规模使用的铅活字乃至于铅活字印刷机。
他们使用铅合金作为原料,用灯黑和亚麻油做印刷的油墨,制作出来的书籍质量很不错。
这对于部下官员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他们难以相信在天朝上国之外,居然还有国家也掌握了如此先进的文化手段。
虽然没有相关的技术,但是还真不能小瞧人类的智慧。
萧如薰给出方向和要求之后,教育部官员全部运作,为了得到皇帝的嘉奖和欣赏,以及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他们不分昼夜努力的工作,终于在四月初将第一本用铅活字印刷的线装《三字经》送到了萧如薰的手上。
萧如薰翻看之后,发现这本书的确质量很好,很是精美,于是很高兴的前往教育部观看官员们的现场操作。
虽然眼下只有数百个制作好的铜模以及铅活字,还有一台看上去像是印刷机的东西。
萧如薰上去捣鼓了一下,感觉和手提箱差不多,将纸张固定在一边,铅活字涂上墨汁在另一边,两边一合上再一打开,就是很好的一张有字的纸。
墨汁方面萧如薰也看了,不再是单纯的墨汁,而是有了油墨的感觉,稍微有些粘稠度,至于里面弄了什么,萧如薰没问,只让他们继续这样做,需要什么直接把要求送到户部就好。
在这些事情之外,萧如薰还在北直隶和东南三省找了一批有过教育蒙童经验的儒生,询问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们识字的,得到的答案都很统一,就是两字相切法,比如“红,胡笼切”,用汉字为汉字注音。
这种办法比更早之前的直音法要好得多,但是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声母,就应该只表示辅音,但是实际上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
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韵母的,就应该只表示元音,但是同样的,以元音开头的汉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须借用带有辅音的汉字来作为反切用的下字。
当然更关键的是学习起来比较慢,难以大规模铺开,地方口音的相差也很大,相互之间的交流有点问题。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官话,但是萧如薰希望将官话推广到全国各地,全国人们都会说一种官话,可以用官话交流,而不用带来口音上的交流问题。
在意识到两字相切读音法的局限性之后,出于大规模普及教育的考虑,萧如薰想起了汉语拼音,想起了非常适合注音的西方字母,顺便也想起了至今还留在缅甸的利玛窦。
这家伙能以意大利人的身份学会汉语,萧如薰很想知道他的学习方法。
而且萧如薰依稀记得,利玛窦曾经和什么人一起搞了历史上第一份汉字的罗马字注音计划,似乎是专门用来帮助传教士学习汉语的。
萧如薰把利玛窦从缅甸召来了京师,向他询问他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学习方法,利玛窦感到非常惊喜和荣幸,立刻将自己学习汉语的方法和盘托出。
萧如薰大概观察了一下利玛窦的方法,发现他的确是用和现代26个英文字母差不多的方式来为汉字注音,不过没有zh,ch这种双字母,利玛窦介绍说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为汉字注音。
不过与现代拼音有少许的差别,差别不大,估计也就是口音的问题。
思虑一番,萧如薰把教育部的官员聚集在一起,向他们提出了这种注音识字法。
第九百九十三章 注音(下)
自从南洋事件发生,亚历山大枢机主教离开了缅甸之后,利玛窦变得沉寂了许多。
他不再像之前那般见到个人就要拉着他来传教,而是安静的留下来按照萧如薰的要求为他翻译一些西方的书籍。
利玛窦希望这样可以打动萧如薰,让他看到自己还是很有用处的,得到他的信任,然后再重启自己的传教计划。
结果没等他努力完成,萧如薰就走了,去了中原,后来短暂回来了一次,然后就动员整个缅甸凑了十万大军去打仗了。
利玛窦是一脑门儿的冷汗。
萧如薰是要造他的皇帝的反吗?
是要造反对吧?这就是在造反吧?
利玛窦觉得,用一块割据地盘对抗整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这似乎根本就不可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