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1592-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如今的大秦帝国所控制的领土就是在明万历后期的基础上增加了辽东地区和缅甸、吕宋还有日本,海疆大大扩张,对东部地区的掌握远超前朝历代,但是对西部的掌控则相对较弱。
现在的内蒙、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基本上没有掌握,高原地区唯一的触角就是甘肃,河套没有收复,西域现在正在叶尔羌汗国的控制之下。
明前期势力强大的时候,和奴儿干都司一样,也在西藏设置了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代表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但是渐渐的,奴儿干都司在宣德年间就被放弃了,而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则名义上保留到万历末年,后被废除。
明秦鼎革之后,隆武二年年初,萧如薰以继承明正统的大秦帝国皇帝的名义对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发去了信函,要求他们回复,不过这份信函就和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于是萧如薰定下了拿下藏地的计划。
青海新疆藏地都是需要掌握的,掌握这些地区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经济上可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但是政治上和军事上意义就很大了,高原之地可以作为保护汉地的屏障,失去这些地区,汉地无险可守。
清朝后期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海防和疆防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左宗棠最终说服朝廷的理由就是这样子。
萧如薰十分认同左宗棠的理念,掌握某些地区看起来很花钱,后退回去看起来很省钱,但是敌人一旦进攻,军事意义上无险可守的时候,损失就不是那点军费可以弥补的了。
缓冲地带的意义就是这样。
比起北伐彻底消灭北虏的威胁,萧如薰更大的计划就是将整个西部高原地区纳入大秦的统治之中,隔绝中亚地区可能到来的威胁,将他们拦在高原之上,可能的话还要进一步进军中亚,将帕米尔高原完全掌握。
只有将整个西部地区完全掌握在手,让版图完整,防线完整,实现唐朝差一点点没有做到的战略目标。
这一次邀请他们过来,震慑一下他们,让他们老实一点,然后借此机会将黑水的密探撒过去,花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了解一下他们的内部情况,政治情况和民俗,然后制定相对应的作战计划,十年之内必然会展开战争,将这些地区全部纳入统治之中。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救火阁老李廷机
对于整个西部地区,萧如薰现在所采取的策略是虚与委蛇,佯装不在意,但其实他非常在意这些事情,并且暗中将其安排上了。
乌斯藏都指挥使司虽然形同虚设,但是至少还有个名头,对于取代大明统治中原的大秦帝国,他们居然不理不睬,把大秦当作空气,这是对大秦帝国和皇帝威望的严重挑衅。
萧如薰已经把他们安排上了,他决定在乌斯藏设立正式的统治,实实在在的统治一把这些高原上的家伙们。
历朝历代都因为高原上苦寒且没有利益并且难以开发而放弃实际统治,仅仅只需要名义上的统治甚至不要,而萧如薰和他们都不一样,看似毫无价值的土地,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乌斯藏是一定会被拿下的,萧如薰如此确信。
对于叶尔羌汗国,其实也是被安排上的,但是因为其历史上和明朝的关系还算可以,所以萧如薰没打算率先和他们翻脸。
没办法,谁让他们占据了大秦西陲重要的门户之路,这里如果不掌握,则大秦西陲不安稳,汉地也将受到威胁,这些地方必须要被牢牢掌握在手。
叶尔羌汗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和明朝的商贸往来,尽管内部黑山派和白山派矛盾重重,但是谁敢阻塞商路,就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有这份传统的关系在,他们对明朝也没有侵略的想法,只想做生意,但是现在不是大明的时代了,统治中原的换成了拥有强烈侵略性的大秦。
大秦立国之后,隆武元年二月初,萧如薰下令封锁嘉峪关,暂时断绝和叶尔羌汗国的往来。
叶尔羌汗国内部对此极其不安,大汗马黑麻送来不少书信询问内情,但是都没有得到萧如薰的回复,他们心急如焚。
这一回得到了萧如薰要求来参加生日宴会的消息,马黑麻汗大为惊喜,立刻遣使向大秦报备,并且在内部积极的准备起来。
这一次萧如薰打算和他们开始互市,陆上丝绸之路是别想了,但是这条道路还是要打通的。
唐朝之后就没有被中原王朝直接间接统治过的西域之地也是今非昔比,当年郁郁葱葱的绿洲,随着时间的流逝、气候的变迁和当地人不知节制的开发,已经渐渐具备了当今的样子。
尽管经济价值大为衰落,但是传统意义上,这是汉朝给后世王朝留下的财富,一定要继承。
南边的数十个藩属国,还有北边三大势力的头头脑脑们,这一回给大秦皇帝萧如薰祝贺生日的国家基本上可以被史官称之为万国来朝了。
这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是以往中国皇帝的重要行动准则之一,但是放在萧如薰这里,则要退居幕后了。
叫南边的藩属国来,是为了销售军火,加强控制。
叫北边的藩属国来,是为了宣扬国威,打探消息,顺便安插黑水的密探。
萧如薰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否则也不会大费周章的搞这么一出盛会。
这么一搞也要好几十万两银子的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
为了即将来到的大量外国使节,萧如薰还下令在各国使馆区修筑一些新的房屋给这些人居住。
这些房屋需要单独隔离开来,与使馆区相连接,但是不与民众居住区有接触,周边要派兵严格把守,不让他们随便进入居民聚居地,也不允许居民私下里接触这些人。
黑水的密探到处开始活动,严格防备有些藩属国的人心思不良,把念头打到了大秦掌握的重要技术上面。
各国使节也积极的和大秦外交部进行沟通,划定进京路线,是走海上直接到天津卫登陆,还是从长江口进入,走大运河直抵北京,这些都有标准路线,不准随便乱走,沿途各地政府都要动起来确保这些使节的安全。
朝鲜还是走老路子,李昖打算亲自来,但是据说他不喜欢坐船,于是决定从辽东走陆路来京师朝见萧如薰,据说已经在路上了。
萧如薰传令廖忠安排可靠的精兵保护李昖的安全,不得有失。
琉球国王尚宁也决定亲自来向大秦帝国皇帝祝贺生日,并且走海上路线,从琉球直接乘船到天津卫港口登陆,直抵京师。
萧如薰下令江大海所部水师派战舰五艘全程护送尚宁抵达和返回,不得有误。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了体现大秦帝国的威严和对周边藩属国的掌控,以及自身的信誉,萧如薰要保证这些人能来,能回去,国内安稳,没有变故。
大秦绝强的武力就是一切的保障基础。
其实没什么必要搞什么世界通用语言的,因为拳头就是通用世界的语言,谁的拳头硬,谁的话就有人听。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型盛会也让中央政府忙得天昏地暗,原本处理政务已经很累了,结果现在又要分出一大批人手去处理那些国王们使节们的住宿和安全问题,甚至还有翻译问题。
外交部的官员们各自认领一个国家的全部责任,派人和他们联络。
询问他们是否有懂汉话的随行使者,如果没有又该怎么交流之类的,反正就是要确保这些家伙能在萧如薰生日的当天,在觐见跪拜的时候不闹出笑话。
否则就真的是丢脸丢到国门之外了,那样的话也不知道萧如薰要何等的恼火。
李廷机已经一个月没回过家了,连带着叶向高也一个月没回家了,为了帮助精力不济的王锡爵,叶向高代替李廷机进驻了乾清宫办事出处理日常政务,让李廷机解放手脚全权负责皇帝过生日的事情。
忙碌的当然不只是他们,各个部门的人都要忙起来,没人是轻松的,管钱的管物资的管审批的管安全的都是连夜开会安排划分责任和演习。
每个部门都忙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彼此之间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交集,以及大量的矛盾冲突。
每当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候,最痛苦的往往都是李廷机这位救火阁老。
对,因为李廷机发挥的重大作用,宫里面各部门办事官员都给李廷机上了“救火阁老”的尊称。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救火阁老李廷机不仅要统筹规划全局,还要负责调节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比如审计司和工部之间就老是因为申请的款项下不来而争吵,审计司那边要严格审查,工部就等着钱用,两方面总是争吵不休。
最后逼得李廷机安排两个部门在一起联合办公,双方面对面公对公,把所有问题摊开来讲,你看到我的工作进程,我也能看到你的工作进程,彼此多一些谅解。
这个方法是有用的,李廷机得以喘息,当然仅仅只是喘息而已,休息是想都别想,根本不可能,萧如薰给他配备了二十多个助手都忙不过来。
没办法,这是第一次办理如此特殊的生日宴会,也是第一次招待那么多重量级外宾的生日宴会,安全,礼仪,大秦的门面等等,都很重要。
为此,北京城内外城墙和宫城城墙都被安排做了一次大规模整修,当然这都是军队负责的,直接走军费,不走正常流程,也不要李廷机负责,是萧如薰直接指派人手管理,减轻李廷机的负担。
生日当天军队入城走路的路线已经被完完全全摸清楚,当天路两边会有大量的民众观礼,除了阅兵部队之外,还要有更多的安全部队负责管理安全。
这个职责就落在了中央禁卫军身上,韩得功开始忙活起来了,当然,他乐得忙活,这样就不用在意那些吃饭打猎逛青楼的邀请了。
事情太多,要干的事情太多,李廷机就深深的感叹,这要是大明朝还在,就大明朝中央政府那种办事的效率和作风,别说三个月,三年都办不好。
别的不说,那么大的资金流水就要吵上好几个月也吵不出什么结果来,南北文官互相争吵,为了钱的事情甚至会大打出手,你拿多少我拿多少,皇帝亲自参与进来也没用。
因为皇帝没实际财权,国库空虚,要是直接走内帑的话,皇帝估计也不乐意不是?
大秦朝就不一样了,皇帝一声令下,没有任何阻碍,没有任何质疑,庞大的中央政府迅速动作起来。
大量官员开始行动,大量款项开始四处流动,办事人员和物资满地乱跑,这个部门那个部门全是在办公的,一刻不得停歇。
不止如此,那些审计司和调查司的黑白无常们整天在皇宫里飘来飘去的,震慑着整个皇宫的人们。
据说现在皇宫里面的官员最大的烦恼不是工作太忙,而是头发掉得太多了。
经常两个官员相互见面,就摘下官帽,露出自己的脑袋,互相看看谁的头发比较少,然后一起吟诵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每到这个时候,萧如薰就能感觉到人手不够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事效率,但是增加人手是需要十分慎重的。
萧如薰每次扩编中央官员数量都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
如果这个时候增加人手增加的太多,的确这个时候会很顺利,但是宫廷开支且不说,这个时期一过去,必将出现大量闲人。
朝廷养人不是白养的,朝廷不养废人闲人,人手就要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上,标准就是当朝廷需要全力运转的时候,官员们不会忙死,也闲不下来。
现在官员数量就是这个标准之上,维持得非常好。
在萧如薰看来,每个人都要有事情做,事情一做起来,就没有心思争权夺利了,事情一做起来,就没人勾心斗角了。
连内侍和宫女都忙的天昏地暗的到处搬运东西补缺补差打扫内廷,内外勾结也就没了,整个皇宫就清净过来了。
所以每当彩云和萧如薰说起要增加宫中内侍和宫女数量的时候,萧如薰算了算,都摇头拒绝。
“就要让他们忙,就要让他们累,就要让他们没有心思想这个想那个,忙不死,闲不了,这是最好的状态,现在的人数刚刚好,不多不少。”
萧如薰对此颇为得意。
彩云明白了萧如薰的意思,也就没再说起这个事情。
大秦的中央政府较之前明已经扩张了不止十倍了,还在不停的扩张之中,不仅京城里有中央编制官员,地方上也有很多中央编制的官员,从里到外联通在一起,办事很方便。
饶是如此,每天处理政务的时候萧如薰也能感觉到这些臣子们的急切和辛苦。
不过萧如薰并不打算给他们减负就是了。
当然本次祝寿除了萧如薰这个主角,萧氏皇族也是重要的配角,太子萧振邦和二皇子萧振武,还有太上皇萧文奎,皇后杨彩云。
以及萧氏三王,楚王萧如兰,赵王萧如蕙,魏王萧如芷,还有他们的后代们。
萧氏皇族现在人数是很少的,满打满算不过三十多人,大家的联系比较紧密,萧如薰也有时间亲自和他们见面,然后教导他们该怎么做,生日那天有什么安排之类的。
反正按照礼部官员的说法,皇族众人都是绝对的重要角色,要在群臣之前向皇帝表示祝贺并且献上贺礼。
本来萧如薰不打算让臣子们送礼,但是这样一来臣子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思虑再三,在群臣的要求之下,萧如薰还是允许了他们送礼的请求。
但是萧如薰还有其他的要求,即自家臣子的贺礼价值不准超过十两银子,否则就不收,于是这个贺礼的内容也被大大限制了。
于是皇族就决定让孩子们向皇帝表现才华技艺,比如书法,比如绘画,比如武艺。
皇家书院是萧如薰专门给皇家的孩子们准备的,请的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而皇族子弟们谁能继承王爵封号也要看成绩,最优秀的几个人才能继承封号,虽然现在竞争还不明显,但是未来竞争一定非常激烈。
更重要的是,谁来继承王爵封号,权力操控在皇帝手里而非三王手里。
萧如兰萧如蕙萧如芷百年之后,谁能继承他们的爵位,不是萧如薰说了算,就是萧振邦说了算,他们自己可以提建议可以恳求,但是最后下旨做决定的,是萧如薰,是皇帝。
这是萧如薰实现对皇族掌控最直接的手段。
安排好了自己家人,对外人才有更好的安排,反正对于外面来的藩属国的国王啊庆贺使节啊之类的萧如薰可没有限制他们的赠送礼品限额,他们爱怎么送就怎么送,送的越多越好。
小气的和大方的,萧如薰会给他们安排不一样的住所条件和水准,明里暗里的告诉他们——
礼物送的不错,朕很满意。
礼物送的不好,小气,朕生气了。
这样一来,某些心思活泛的人也就知道大秦皇帝对藩属国的要求很不一般了。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李昖抵京(上)
李昖是第一个抵达北京城朝拜萧如薰的藩属国君主。
一向自认为是中华第一藩属国的李昖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大秦的绝对忠臣,尤其是在女真之乱以后,朝鲜的行政基本上被破坏殆尽,各地官府被破坏的七七八八的,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统治。
有女真人破坏的,还有自己人破坏的,一些山贼和别有用心之人借着大乱的时机组织起来在地方称王称霸。
有些地方直接被他们占据,有些地方则在有名望的士绅的领头下开始自保,居然形成了割据之势。
眼看着中央政府就要崩溃,君臣仓皇出逃,身边军队基本瓦解没有战斗意志,李朝的统治就要完蛋了。
结果大秦军队及时赶到,消灭了所有入侵的女真人,还留下了一支军队帮助朝鲜军队重建训练,还担负起了平叛的工作。
隆武元年到隆武二年,秦军在朝鲜平定大小三十七个土匪山贼和别有用心之人的叛乱,帮助朝鲜官员重回地方建立统治,稳固李朝的统治。
这次秦军支援被朝鲜君臣评价为和明军入朝支援一样的再造之恩,因为大秦的支援使得李朝统治得以延续,朝鲜君臣上下都对大秦皇帝萧如薰感恩戴德,还要为大秦皇帝设立生祠以祈福。
很多朝鲜士人到这个时候为止才终于承认大秦取代了大明成为了朝鲜的爸爸,成为了朝鲜可靠的保护伞,老老实实的称臣纳贡,再也没有因为大秦还是大明的问题提出过争吵。
本来率军进入朝鲜打败日本的也就是萧如薰,至此,大秦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地位算是彻底被朝鲜人承认了。
后来朝鲜在大秦的帮助下开关通商,设立市舶司等增加财政收入,大秦商人大量进入朝鲜做生意购买物资,同时缴纳赋税给朝鲜政府使用。
还有一些官方皇商在萧如薰的授意下和朝鲜签订了大量购买物资的协议,让朝鲜用物资更换钱财和兵器。
还有济州岛的事情,萧如薰强行从朝鲜手里抢走了济州岛作为流放看管明皇室的监狱,为了多少照顾一下朝鲜君臣的心理,给了一笔银子作为赔偿。
以这样的方式,大秦为朝鲜政府提供了战后重建的资本,朝鲜政府依靠这些银两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渐渐地从战乱之中恢复过来。
各地官员劝课农桑,召集民众重建地方,慢慢恢复了秩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秦的驻军依然停留在朝鲜三京作为震慑,让宵小之辈不敢乱动。
朝鲜的巨济岛被大秦海军租借,每年给予一些银两,作为大秦海军的停靠地。
大秦陆海军一直驻扎在朝鲜国内,朝鲜人才觉得非常安全,不会再受到倭寇或者是山贼的袭击。
而随着倭国的覆灭,萧如薰计划从朝鲜撤军,仅仅保留巨济岛的海军基地,陆军三万全部撤回。
这个消息传到朝鲜国内,朝鲜还有大臣向李昖建议挽留大秦驻军,哪怕少一点,几千人的象征驻军也好。
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萧如薰对朝鲜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都了若指掌,不仅在政治上拥有了远超前明的影响力,经济渗透方面也做得尤为突出。
借着朝鲜战后的重建,他所直接控制的皇商和间接控制的民间商人基本上掌握了朝鲜的重要物资买卖渠道。
萧如薰还参考了自由灯塔国的做法,和朝鲜政府商议,让他们种植一些大秦非常缺乏的作物,大秦会负责全部收购。
比如花生,比如大豆,这是大秦紧缺的油料作物,萧如薰还建议朝鲜组织民众饲养禽类,大秦也会负责大量收购。
然后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和大秦购买粮食,大秦会以比较低的价格向朝鲜出口大量粮食,保证朝鲜的粮食供应。
萧如薰派人和朝鲜政府签订了相关的收购协议,得知有这样的好事,见钱眼开的李昖政府毫不犹豫的下令全国主要农业区纷纷改为种植花生和大豆,顺便饲养禽类,告诉农民们会有专人前来收购。
一开始人们还半信半疑,直到大秦的商人们真的来高价收购花生大豆和禽类的时候,他们才终于相信,并且追悔莫及没有尽快种植。
于是朝鲜国内主要的农业区开始兴起了种植花生和大豆的任务,从大秦国内被派来指导的花生大豆种植专家们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而最传统的粮食种植则没有太多的人在意了。
朝鲜正在大跨步朝着成为大秦专属经济殖民地的道路上前进。
对此,朝鲜王族和两班大臣之中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异议,说大家都去种植大豆和花生,没人种植粮食,那么当大秦国内也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咱们怎么办?把大豆和花生当饭吃?
对此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很多,提出异议的人是西人党的,于是敌对者们就抓住这个机会以“诽谤君父之国”“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罪名对这个家伙上纲上线。
结果针对这件事情本身的争论没有了,演变成党争了,朝鲜君臣新一轮的党争愉快的开始了。
李昖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在他看来,大秦帮他夺回王位坐稳江山,如果大秦想要朝鲜,直接坐视朝鲜灭亡然后打过来不就好了?
何须如此费尽周折?
纯属无稽之谈。
国家富庶无所不有的中华怎么会看上朝鲜这小小的一亩三分之地呢?
本次李昖作为第一个抵达的外藩君主,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因为不敢坐船,所以在陆地上奔驰了许久,为了赶在尚宁之前赶到成为第一名,李昖也是拼了老命,终于赶在琉球王尚宁抵达之前三天进入了京师。
抵达京师之后,李昖派人送上了朝鲜特产的人参等珍贵药材和一些珍奇古玩,而由于他第一个赶到,大秦皇帝龙颜大悦,亲自下旨表扬了李昖。
萧如薰称赞了李昖的忠义之心,盛赞他为“小中华之主”,赏赐钱赏赐物,还赐给了自己亲笔书写的“忠义之邦”的书法送给李昖。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李昖抵京(下)
得到皇帝亲笔墨宝的时候,李昖感动的直接掉眼泪了。
他在朝鲜使馆隔壁的别院内面朝皇宫方向跪地磕了三个响头,向大秦皇帝表示自己的感激之心,并且请求尽快朝见大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