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1592-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祯在下面遇见了他们,也不知道是何种心情。”
说着,萧如薰缓缓离开了这里。
麻贵紧随其后。
死掉的人再怎么怀念也没有意义,就让他们一直停留在他们所怀念的时代好了,那是他们的悲哀,也是他们的幸福。
萧如薰要做的是不断前进,不断不断地向前进,直到筋疲力尽再也使不出一丁点儿力气为止。
那大概就是生命的终结了,萧如薰很清楚。
隆武七年二月十五日,各部军队基本到达了指定作战位置,辽东兵团派人来报,军队已经全线做好准备,只待三月初一,就可以直接出击向察哈尔,联合科尔沁部将察哈尔部主力歼灭。
然后,辽东兵团主力将会和科尔沁组成联军,配合萧如薰的十万主力一起讨伐喀尔喀。
将喀尔喀讨灭之后,北方大草原的北虏势力基本上就没有有威胁的了,剩下来有威胁的敌人全部都在西侧,右翼蒙古的势力,靠近中亚地区的蒙古势力,以及现在还看不到踪迹的沙俄。
将内蒙外蒙一起控制在手,以最北边的北海——贝尔加湖作为大秦帝国的北境,以最东边的库页岛和日本作为大秦的东境,以帕米尔高原最西端作为大秦的西境,以南海最南端作为大秦的南境。
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即将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性怪物帝国即将诞生。
他的壮大和成长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因为这个帝国不吃自己人,喜欢吃外人。
隆武七年二月二十七,萧如薰下令接下来三天给军队准备大量肉食和豆类,让军队饱食肉类和豆类,肉食还以为肥膘为主,充分积累脂肪和蛋白质,为即将到来的出征做好最后的准备。
萧如薰要求每一名士兵都敞开肚子吃,满嘴流油的吃,耗尽全力的练,增强自己的力量,增长自己的精神气。
他们即将要去做的,对于华夏而言,是最为伟大的事业。
打穿游牧势力范围,剑指北海,成不世之功业!
粮草齐备,大饼和肉干还有酱块带在身上,骡马车队组织好,倭人运送大队准备好,民夫们也跃跃欲试。
他们将跟随大军一路前进,为大军服务,为大军准备后勤,他们当中相当的一部分半个月前已经出动了,在预定的行军路线上已经为大军准备好了数个安全的宿营地。
他们将在轻骑兵队的保护之下为大秦主力军队建设好足够的宿营地,让军队行军之后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热饭热菜。
说实话,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二十万大军的出动和更多的民夫倭人运输大队的出动给国库带来了极大的考验,萧如薰甚至贡献出了自己内帑的百分之三十交给国库运作。
如此,国库才支撑住了这惊人的消耗。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烧钱,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每一分钟都是经费在燃烧。
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得到回报的,预期之中,大秦将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大量的人口和牲畜还有足够的牧场,这些人口和牲畜还有牧场将在未来数十年内给大秦的国库带来十数倍的回报。
萧如薰将大秦举国上下埋头苦干数年的财富全部投入这场战争,为的就是这样庞大的利益。
战争可以获利,也必将获利,不获利的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战争。
这是萧如薰在参谋总部决策会议上提出来的新的观点,不能从战争中获利,就是指挥官的罪,一场没有利益的战争,是没有必要去打的。
所以之前反对北伐的人不少,但是现在,支持北伐的人很多。
多少年了,都是草原抢掠中原,这一次,中原蓄力出击,将这轮回打破,必将让草原将千百年来的抢掠全部吐出来。
时间终于来到了隆武七年三月初一,春暖花开的时节,大同依旧寒风瑟瑟,但是聚集在此的大秦北伐军主力却心头火热,满满的都是激动,难以言表的激动。
他们即将创造历史,创造未来。
大秦皇帝萧如薰将亲自带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走向千百年来汉家军队都没有涉足过的地方,去完成皇帝描述中的伟大功业。
他们每个人都会得利,他们是第一批也是最直接享受到战争红利的人,他们立功大可以为家庭得到免税土地,可以为家庭得到更多的福利,朝廷会给家里送去油米面肉,送去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当兵征战为国出力可以得到这样的好处,这在往常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现在,确实是真的,他们已经享受到这种福利待遇六七年了。
军属在地方上有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方面是有优惠的,立什么功给什么优惠政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免税。
对于一个军属家庭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而且现在当兵也要读书识字,比一般人还要有学问,人们再也不能喊他们叫臭丘八了,他们的地位已经提高了很多了。
所以,作为这个王朝的守护者,他们必将为这个王朝,为这位皇帝奉献全部的力量。
皇帝站在他们身前,是那么的高大魁梧,那么的英气勃发。
他们为他们有这样一位皇帝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皇帝拔出了天子剑,剑指北海。
出征!
第七卷 从此以后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隆武二十年(上)
隆武二十年冬,十二月二十七日,乾清宫内。
朝廷各部尚书及内阁辅臣联席会议正在召开。
内阁首辅徐光启主持这场会议。
眼下是现任工部尚书黄远进行年度工作汇报。
“自隆武十三年大驰道修建完毕之后,各地连接大驰道的官道也在不断的进行休整,如今整个东南地区、辽东地区、北直隶地区、山东地区和关中地区的官道也全部修缮完毕。预计在明年年中,四川到江西部分的官道也能大体修缮完毕,北直隶到西北的官道也能大体完成,接下来就是进一步深入西域地区和草原地区,在大驰道的基础之上,以官道连接各州县,按照陛下先东后西的方针,这一计划正在顺利展开。滇缅大驰道的修缮工作进展顺利,如今已经完工一半,预计在隆武二十二年可以彻底竣工,此后,从云南到缅甸就有了一条可堪一用的大型驰道。以后川蜀货物若要出海,不必再绕一大圈,完全可以顺着大驰道直下缅甸,走仰光港口直抵热那亚和法兰西,省下一个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四川的商贸也可以由此得到更大的促进和发展。”
黄远说完之后自行坐下,徐光启点了点头,开口道:“接下来是财政部。”
“是。”
财政部尚书许劲光站起身子,打开了自己的述职文件。
“隆武二十年全年四个季度财政收入总额达六千三百七十一万两有余,其中农税所占比例已经降低至二成一,工厂税收较之隆武十九年提高半成,达一成五,各地羊毛和棉纺织工厂建设速度很快。
商税之中,远洋海上贸易收入所占比例达到三成三,国内商业贸易占比达到二成三,大秦对外商贸收入所占比例极大,主要外销地点在南洋诸国和欧罗巴诸国,还有西北的俄罗斯国。
年度支出总额达五千一百七十六万两,最高支出分别为教育补贴,医药补贴,道路修缮,军队支出和城池建设方面,年度总余额达一千一百九十五万两,财政盈余较大,达到了陛下的预期要求。
另外,按照陛下的要求,明年开始,对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蒙学堂增加教育专项补贴,用于购置书桌椅和文房四宝,还有给困难家庭进行教育补助,保证供给一个孩子入学读书识字。
陛下要求加大建设量的中学堂目前已经在东南地区和北直隶地区铺开,为达到一县一所中学堂的目标,后续计划投入专项支出三百万两,后续计划还有一百一十六所蒙学堂和三百七十二所中学堂正在规划之中。
大学堂自隆武十一年开始,已经在南京,北京,开封,宁波,上海,广州,仰光,沈阳,西安,成都,武昌,昆明十二个城市内正式开学,还有六所大学堂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徐光启又点了点头:“好。”
许劲光刚刚坐下,吏部尚书陈渊忽然站了起来,看向了坐在最上首位置上的皇帝萧如薰。
“陛下,关于大学堂的建设,因为大学堂的毕业学生较少,各地官府部门对大学堂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各地基层官员的缺口量也在增多,尤其是西北地区和乌斯藏区。这些归属大秦统辖还不满五年的地区尤其缺乏基层官员,考虑到陛下的基层政策的推行问题,陛下可否考虑多建设一些大学堂?否则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今年乌斯藏去的官员缺口达到了一百三十七人,明年就要达到二百余人,后年就会产生三百人以上的缺额。”
陈渊的话刚刚说完,萧如薰还没有给出反应,许劲光就反驳道:“陈部堂,你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大学堂是说建设就能建设起来的吗?”
“你财政部一年盈余超过一千万两,连着数年年年增长,眼下国库里的银两怕是堆的都放不下来吧?你留着那些银子干什么?大银子生小银子吗?”
陈渊反怼了许劲光一句。
“财政部的银两支出是有规划的!一口气大量的支出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循序渐进的支出才是道理,国库总要留一些战备银子,一些灾荒预备银子,看着多,花起来就和流水一样,是个无底洞!”
“那我缺乏的官员怎么办?乌斯藏都护一个月一封奏表要吏部往乌斯藏派人过去,说藏民不好驯化,需要大量官员投入指导,可我手上哪里还有更多的官员?你让我如何是好?”
陈渊面色不善的看着许劲光。
许劲光一伸手指向了教育部尚书蔡康。
“那你要问教育部为什么不能多培养一些优秀的学生出来,问我财政部干什么?我财政部的经费支出是完全到位的,没有卡你们的脖子。”
这招祸水东引搞得蔡康猝不及防,躺着也中箭。
“教育乃国之大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一个人成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我教育部也不是吃干饭的部门,隆武元年全国才四十万读书人,现在全国入学蒙童已达一千零六十四万,中学堂学生也达到一百七十万!”
蔡康连忙反驳。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就有那么多官员缺额,我可不是一两次听说你们教育部组织的中学升大学的考试难度太高,九成中学堂毕业学生都无法通过考试,每年就那么些人,银子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陈渊怒怼蔡康:“教育支出比军费支出都要高,你别跟我说你缺钱!”
“夏虫不可语冰!”
蔡康被气的胸口剧烈起伏,想痛骂他却觉与其和他痛骂不如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委屈。
于是他站起身子向萧如薰诉苦。
“陛下,臣自从担任教育部尚书以来,战战兢兢,任劳任怨,不敢有一丝懈怠,唯恐辜负了陛下的重托,可是大学堂的建设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仅仅只是建筑,那反而容易多了。”
群臣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上首一直不曾说话的皇帝萧如薰。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隆武二十年(下)
坐在上首,四十八岁的皇帝萧如薰深吸了一口气。
“你们都坐下。”
站起来的几个人老老实实的坐下。
“太子,你是怎么看的?”
萧如薰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扭头看向了坐在侧后方的萧振邦。
萧振邦年已二十五,已经长大成人,从他十八岁开始,萧如薰就带着他一起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让他熟悉政务的操作方法和群臣惯用的推诿手段。
萧振邦站起身子。
“儿臣以为,此事并非是某个人的过错,也不是考试的过错,而是新式学堂教育体系确立时间尚短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蔡部堂说的对,教育乃国之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竿见影在教育上是不正常的。大学堂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很多东西,后续的支出远远超过建设的支出,合格的老师,合格的祭酒,合格的地方环境,还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东西需要支出,所以这也是财政部力所不及的地方。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立刻做些什么,只需要按照眼下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不用十年,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那个时候再回想现在,也许会产生很好笑的感觉。”
萧振邦说完之后便坐下。
萧如薰看了看群臣。
“都听到太子是怎么说的了?”
“是。”
群臣回复。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加大财政支出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朝廷规划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多提及那些有的没的,也不要多做争吵,那没有意义。”
“臣惶恐。”
“臣失言。”
许劲光和陈渊站起身子认错。
萧如薰让他们坐下。
“教育是百年大计,官员选拔也不急于一时,缺乏官员,那就尽量多安排一些官员去这些苦寒之地多多历练,所有新选拔的官员都要去苦寒之地多做历练,去的越远,越是荒芜苦寒,以后升迁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顾。这是朕一早就安排妥当的,边远地区基层官员优先提拔,隆武八年以后选拔的官员全部都要前往边远苦寒之地历练三年以上才能往回调,有这些政策打底,缺官员不是最大的问题,陈部堂,你不要太忧心。”
“臣遵旨。”
陈渊表示明白。
“但是教育问题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按部就班固然重要,但是让更多的人读书,让更多的人识字,这是朕一早就定下的目标,如今大秦的人口数目大量增长,未来对教育的需求会更大,谢部堂。”
萧如薰点了谢禾的名,自从土改任务结束之后,萧如薰就把在全国各地都历练过的谢禾调回中央担任了民政部尚书,一干就是八年。
听到萧如薰点名,谢禾立刻站了起来。
“陛下。”
“大秦今年的人口普查做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今年的人口普查已经结束,大秦今年新增人口三百七十八万六千七百三十九人,较去年多了二十七万人,如今大秦已有人口一亿六千一百零五万余。”
萧如薰点了点头。
“从隆武三年四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今,十六年了,大秦人口增长了三千多万,朕很是开心,人口增长如此之多,也证明诸位臣工的工作不曾懈怠,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是会载入史册的,诸位臣工不可妄自菲薄。”
“臣遵旨。”
群臣齐声道。
“当然,这也不是结束,治理国家,没有结束可说,那么多人需要吃饭,那么多人要看病要读书,都是支出,都是国家的任务,他们若是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那就是国家的无能,你们的无能!”
萧如薰伸手指了一圈全大秦的高级官员们,群臣低下头,并不敢言语。
“二十年了,朕登基称帝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朕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了万民谋福祉,没有一件不是为了大秦的强盛。”
这样说着,萧如薰站了起来,一边踱步,一边如数家珍般的将自己的功绩一一说出。
“隆武元年末二年初,朕讨灭女真,平定杨应龙叛乱,讨伐倭国,开国三大征,让大秦稳定下来,隆武六年中,朕派兵攻取河套,讨平青海。
隆武七年,朕北伐喀尔喀,剿灭察哈尔,收服科尔沁,将左翼蒙古讨平,将喀尔喀消灭,进军北海,将北虏消灭得干干净净,武功远迈汉唐。
隆武十三年,朕统兵西征,讨伐瓦剌四部,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杜尔伯特,朕与之大战,将之讨灭,将大秦军队带到只有唐军才到过的地方。
隆武十四年,察合台国杀我商旅百姓,朕一怒兴兵,统兵讨伐察合台,叶尔羌国黑白不分,妄想联合察合台一并抵抗我大秦天兵,朕一并将之讨灭,重收西域于囊中,重设西域都护府。
隆武十五年,乌斯藏区部落头人杀我商旅,朕派兵讨伐之,大秦天兵如摧枯拉朽一般将之讨灭,朕下令增设乌斯藏都护府,施行土改,从那时开始至今,已经五年了,大秦已经扫平周边一切恶邻,古往今来,谁能做到?”
萧如薰走到每一个臣子背后,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缓缓坐下。
“朕说这些,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绩,真的功绩无需夸耀,万民自会传唱,朕这样说,是要让你们知道,你们正在治理的,是一个何等庞大的国家,是一个何等伟大的国家。”
萧如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水。
“陛下所言,尔等都听到了?”
徐光启接下了话茬。
“是。”
群臣回复。
“既然听到了,就要明白陛下对尔等的期许,大秦之庞大,前所未有,我等所能掌控治理的地区,还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那么大的国土,若要消化掉,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政策到位,就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是。”
群臣再次回复。
“好了,说了这么些,是要让你们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大秦的国土前所未有的大,但是咱们的州县还没有完成规划,更遑论建设,大军远在边疆戍守,虽然驱使俘虏放牧,补给也并不容易。打下来并不意味着就属于咱们,属于咱们也并不一定要移民过去治理,选择要害的地方就好,但是该掌握的一定要掌握,这对于我们,对于后人,意义非凡,望诸位臣工多多努力。”
“臣遵旨。”
群臣起身,向皇帝表达自己的遵从。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秦皇立马碑
会议结束之后,萧如薰带着萧振邦回到书房之内,群臣则三三两两结对离开,继续去做那根本做不完的繁重工作。
对于群臣来说,这的确是想都不要想的相当繁重的工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稍微轻松一点,就眼下的活计,他们感觉自己一辈子都别想轻松了。
别的王朝都是政治斗争一轮高过一轮,但是在本朝,除了皇帝陛下搞的整风运动之外,还真没几个臣子有闲情逸致敢搞政治斗争的,除非不想要命,或者是得到皇帝的授意了。
而且有时间吗?
北边大草原,西域,乌斯藏,辽东奴儿干,日本,缅甸,一桩桩一件件,要不是大驰道修缮完毕,海运畅通无阻,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想要就此撂挑子不敢了。
别的王朝做官是来享尊荣来了,而大秦可不一样,大秦做官那是真的要做事情,不做事情的官大秦根本不需要,而且你不做事情,根本活不下去。
大秦皇帝之强前所未有,大秦国土之大前所未有,大秦还是千百年来唯一一个扫平北方边患,将北虏南下的祸患彻底解除的王朝,光这一条,就足以让大秦皇帝萧如薰得一个堂堂正正的“武”字谥号。
后来的臣子们每每提起那场荡气回肠的扫北战役的时候,每每都会露出极为感慨的神情。
自先秦以来,华夏还从来没有一位皇帝亲自带兵扫平北方蛮夷,还亲自带兵抵达传说中只有苏武才去过的极北之地的北海,还在那里立碑做传,宣布将北海纳入大秦的统治。
纪念苏武的同时,这位皇帝也不忘炫耀一把自己的武功空前绝后,远迈汉唐,豪情万丈的留下了这座“秦皇立马碑”。
比起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此二者一样荡气回肠,但是没有大秦皇帝亲自带兵北伐来的那么响亮。
大秦皇帝亲自率领军队追击喀尔喀余孽到了那么远的地方,硬生生在北海亲手将喀尔喀汗的脑袋砍下来作为自己立碑做传的证明。
证明自己自汉武帝以来开天辟地头一回将北虏一扫而空,将北方大草原彻底征服,纳入华夏治下,成为华夏儿女永远的牧场,为中原提供肉、奶和毛衣,终结了中原草原之间数千年的恩恩怨怨。
为此,大秦付出了三年的时间,付出了整个关中地区甘肃地区和辽东地区自隆武二年以来积攒的全部的仓库库存。
付出了合计六百八十一万两军费,付出了五十万倭人和四万汉民民夫的性命。
还有五万七千六百七十三名大秦士兵永远离开了这个人世,数万家庭痛失亲人,还有一万五千三百七十一人终生致残,不得不含泪离开军队。
十九名团以上军官阵亡,一百八十七名团以下军官阵亡,军校毕业生五百三十九人阵亡。
伤亡最大的一个军全军三万人只有一万两千一百三十一人活着回到原驻地,很多基层班排连只剩下一两个人还活着,见面之后抱头痛哭。
骡马大量死伤,损失共计六万余。
伤亡之大,让皇帝萧如薰在战后也向天下人下达了第二道告天下人诏,抚慰英灵,在京师正北面设立国家级忠魂祠,将战死英灵牌位引入其中。
以皇帝亲手斩下喀尔喀汗头颅之日的九月二十七日为英灵纪念日,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纪念仪式,让战死英灵永受天下香火。
战死士兵的军属家庭不论军功一律享受三年免税五年半税共计八年的优惠政策,士兵根据战功得到相对应的免税时限和免税土地的奖励,除此之外,还有朝廷发放给军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