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医(沐轶)-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客栈掌柜听杜文浩说得有理,见弟弟又默认,顿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他叫道:“你!你个混账!真是你干的?”
掌柜老婆跺脚对掌柜的叫道:“都怪你!我说了不让他来店里干事,你偏不信,这下好了吧!偷客人的东西了!”抡着棍子又给了这伙计几棍。“你说!干嘛要偷人家客人的车轮?”
那伙计一边躲闪,一般叫道:“谁叫他们那么神气!还害我挨骂!”
“你……你个祸害!老子打死你!”掌柜老婆追打着伙计。
掌柜苦着脸跺脚道:“行了!先别打了!赶紧把车轮拿来,帮客人安上!”
那伙计揉着被打痛的地方,苦着脸走到草料堆前,扒开草料,露出了里面一个圆圆的车轮,扛了过来,在两个伙计的帮忙下,把车轮装好了。
喻鸽儿口口声声要报官,客栈掌柜一个劲给他们赔礼道歉,还免了他们的店钱和酒钱作为赔偿,喻鸽儿扯足了顺风旗,这才饶过他们。
出了晚霞镇,继续朝东明县进发。
京郊的农田水利建设不错,加上开封一带倒春寒下了几场暴雪,庄稼受灾的情况不严重。可越往东明县进发,这农田就越不成样子了。
待到下午,路边所见农田都龟裂跟龟壳似的了,偶尔能见到农民坐在田埂,瞧着倒伏枯死的庄稼,欲哭无泪。
宋神宗和王安石两人心情都十分的沉重,昨日还欢声笑语的车棚里死气沉沉的。皇上不开心,几个人都不敢露出笑脸了。
他们正望着车窗外旱情感叹的时候,马车突然停下了。探头望去,只见前面一棵歪脖子树下围着很多人,把去路都给堵上了。
宁公公回头说道:“五爷,我下去看看出了什么事情,围了这么多人我们的车过不去了。得让他们让出路来。”
喻鸽儿听说有热闹瞧,也下了车,跟着去看热闹。片刻,又跑回来了,对杜文浩道:“杜掌柜,路边有个人病了,口吐白沫,翻着白眼儿,好吓人啦!要不你给瞧瞧吧?”
杜文浩听见有人病了,看了看宋神宗,宋神宗点头道:“那你就下去看看,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是!”
杜文浩提了出诊箱,下了车走过去,只见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个个蓬头垢面神情萎靡,推着车子挑着担子,带的都是些破破烂烂的物件,似乎是逃荒要饭的一伙人。便道:“诸位请让让,我是大夫,我给瞧瞧看。”
众人立刻让开了一条路。他进人群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身体抽搐着,和喻鸽儿说的一样,口吐白沫翻了白眼了。问道:“怎么回事?”
“大夫,我儿子是饿了,他……他把要来的剩菜剩饭都给我这个老不死的吃了,他自己吃树皮草根,才这样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地上,垂首顿足,痛哭流涕道。
杜文浩摇头道:“不对!他这不是吃树皮草根所至,而是中毒了!得赶紧给他洗胃,——喻姑娘,麻烦你去把水袋拿来。”
“好的!”喻鸽儿扒开人群跑回车拿水袋去了。
那老头吃了一惊:“中毒?怎么会中毒呢?谁会下毒谋害我儿啊?”
“应该不是投毒,而是误食有毒食物导致中毒,因为他中毒的毒性一般,主要是肠胃反应,所以很可能是食物中毒了。”
刚说到这里,身后有人说道:“很好!原来杜掌柜不仅懂医,而且对中毒也很有研究嘛。”
杜文浩回头一瞧,正是宋神宗,急忙起身躬身道:“多谢五爷夸奖。”
“水拿来了,赶紧救人吧。”
喻鸽儿把水袋递给了杜文浩。
杜文浩拿了一点盐倒进水袋里,给那人洗胃。
病者的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听了杜文浩说儿子是食物中毒,顿时明白了,捶胸顿足:“是了!先前路过村子,一家好心的人送了一些剩菜剩饭,我儿把好的都给我了,馊的烂的他自己吃了,肯定是这样的了。”
杜文浩点头道:“馊坏食物有很多致病细菌……,很多邪毒,宁可饿也不能吃的,不然会生病的。”
旁边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叹气道:“这位小哥,我们又何尝不知道啊,可逃荒在外,能有口馊饭菜吃就已经很不错了。如何还能挑三拣四呢。”
那白发老者给杜文浩磕头道:“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儿啊!”
杜文浩急忙将他搀扶起来:“别担心,老人家,我会治好他的病的,他食物中毒程度不重,又发现及时,待我用水帮他冲洗胃之后,再开些药给他服用,不会有什么大碍的。”
这次杜文浩随宋神宗微服私访,负责宋神宗的身体健康,所以带了一箱子常用药材,以及全套急症所需器械。
王安石扫了一眼这些灾民,捋着胡须沉声问:“你们是哪里的人啊,为何不在家里耕田犁地,却拖家带口出来要饭?”
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人都嗡嗡抱怨:“要是能耕田犁地种庄稼,谁还出来受这份苦啊!”
“青黄不接,不是可以从官府借贷粮食,秋后偿还的吗?青苗法明确规定了的!”
众人更是议论纷纷,脸上表情竟然十分的愤慨。一个苦大仇深模样的中年人更是悲凉地长声笑道:“哈哈!青苗法?!就是这青苗法,害得我们家破人亡!”
“什么意思?”王安石脸色很不好看。
旁边一个老者赶紧扯了他一把:“闭嘴!别乱说!”
那中年人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闭嘴不说了。一时间场中都安静了下来。
宋神宗和颜悦色道:“诸位乡亲,你们都是哪里人氏啊?”
“东明县的。”白发老者垂泪道,“活不下去了,大伙准备去京城讨口饭吃。”
喻鸽儿道:“太巧了,我们也是去东明县的。那怎么样了?”
先前那中年人又忿忿道:“怎么样?要是好,我们还巴巴地背井离乡出来做什么?”
“叫你别多嘴!”那老汉又使劲扯了中年人一把。
宋神宗呵呵一笑:“来!坐下聊聊!我们是做生意的,本想去东明县做点药材生意,正好你们是那的人,咱们聊聊,了解一下情况。吃喝我车上都有,鸽儿,你们去拿来!”
宁公公、喻鸽儿和林青黛答应了,跑回去,拿来煮熟的牛肉,白面饼子,还有酒和水。宁公公还拿来一个蒲团给宋神宗垫着坐,却看见宋神宗和王安石已经在歪脖树下草地上席地而坐了,只得讪讪地把蒲团放回了大车上。
这些灾民一见到吃的,眼睛都亮了,却不好意思动手拿。宋神宗笑呵呵伸手招呼一个小孩过来坐在自己身边,拿起一块牛肉,递给他:“喏!吃吧,叔叔给的!”
那小孩咕咚咽了一声馋涎,回头看了一眼一位满脸皱纹的妇人。那妇人应该是孩子的娘,见到孩子有吃的,当然先把孩子肚子填饱要紧,赶紧点头让他吃。
那孩子这才接过牛肉,自己却不吃,起身跑到一架独轮车旁,递给车架子上坐着的一个瘦得皮包骨两眼无神的老者,送到他嘴边:“爷爷!您吃!”
“乖!”那老者接过,也咕咚咽了一声馋涎,吸了吸鼻子,却又牛肉送给孩子嘴边:“你先吃,爷爷再吃!”
宋神宗叹了口气,拿起牛肉递给身边的灾民:“都吃吧!坐下吃,不够车上还有!”
哪些灾民相互望了一眼,都躬身感谢,围着宋神宗席地而坐,拿起牛肉、饼子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林青黛忙道:“别着急,当心噎着,喝点水!”
这时候,洗胃的那中年人已经把一壶盐水都硬生生喝光了,吐了个唏哩哗啦的。冲洗了胃之后,杜文浩再次诊脉,微笑道:“行了,体内的毒已经清除十之七八了,再吃两付药,就没什么问题了。”
杜文浩开了药,车上就有煎药的砂罐火炉,拿了来,林青黛负责生火煎药。
白发老者见儿子神志已经清醒,虽然身体孱弱,但已经没有大碍了,很是感激,连声称谢。先拿了两块牛肉给儿子留着,这才拿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对宋神宗道:“这位大爷,你们想知道些啥?老汉我是东明县土生土长的,知道一些事。”
宋神宗道:“嗯,先说说东明县闹灾的事吧,灾情怎么样?”
白发老人使劲咽下一块肉,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道:“灾情算什么?天灾不如人祸啊!”
“哦?”宋神宗和王安石互看了一眼,“人祸?什么人祸?官府衙门吗?”
白发老者又瞧了宋神宗一眼,摇了摇头:“这个,老汉不好说啊,反正你们要去,到了就知道了。”
王安石哼了一声:“你这老汉,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怎么说话还是吞吞吐吐的一点都不痛快!难不成还怕我们告官抓你?”
先前那中年人抓过一瓶酒,咕咚咚一口气喝了几大口,忿忿插话道:“没错!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等苦日子我也活腻味了,我不怕死,我来告诉你们!——没错,人祸就是官府!就是吃饱没事干闹着变法的王安石那帮狗贼!”
“你!”王安石气得胡子一抖,就要发火。宋神宗一把将他拉住,轻轻摇头,对那中年人道:“看样子,你们对这变法不怎么中意啊。”
“岂止是不中意!简直是恨之入骨!上次他们去京城找王安石这老狗算账,我父亲病了我去不了,要不然,一定跟去,就算砸不死那狗贼,也得砸他房顶两个大窟窿!”
王安石气得差点当场昏厥,若不是宋神宗示意不准他说话,早就口沫横飞口诛笔伐了。
中年人的父亲看出王安石神情有异,这老头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但总觉不妥,又扯了扯中年人的衣袖:“儿啊!少说两句……”
“爹!他们只不过是做药材生意的行商,外乡人,说了有什么打紧!更何况人家对咱们这么好!”
宋神宗道:“是啊,随便聊聊嘛,想说就说,不想说我们也不勉强的,我们常年东跑西跑做生意,对农家的事也不了解,所以好奇问两句。呵呵。”
众人见他和颜悦色,看他这样,也是个富贾商人模样,那老者叹了口气,也就不阻止了。
中年人一边嚼着牛肉,一边道:“最早开始宣布实施青苗法的时候,大伙儿见着告示上说的办法,也都挺高兴。”
王安石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笑意:“是啊,以前青黄不接,百姓只能跟村里大户人家借贷钱粮度日,这自古皆有。现如今变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青黄不接的时候,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青苗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同样是借贷,跟大户人家借,怎比得上跟官府借有保障呢?百姓得实惠,朝廷得收益,两相其便,怎么不好啊?你们怎么不向官府借贷,反而弃田离家出来行乞呢?”
中年人哼了一声,道:“你以为我们想啊,你要知道官府这个法子可不是我们这些穷人可以借得起还得起哦。”
“为什么还不起?利息很低啊。”
“很低?你听谁说的?”
“官家公告的,两分利,不重啊!”
中年人酒劲有些上来了,两眼一瞪:“两分利还不重啊?这位爷,你开什么玩笑,借一百斤粮要还一百二十斤呢。再说了,真要两分利,饿急了倒也强撑着能贷,可是,想贷的贷不到,不想贷的硬逼着待。而且利息还翻倍涨!”
“翻倍?胡说!这是朝廷定的,谁敢乱改?”
“官府就敢改!”中年人咕咚喝了一口酒,“两分利不改,可还利的时间朝廷可没说,只用把还利息的时间改了就成!”
“什么意思?”王安石老眼瞪圆了。
“春夏借贷,按理应该秋收还二分利的,对吧?”
“是啊!怎么了?”
“咱们东明县衙门就规定,利息要还两次,每次都是两分利!也就是说,夏收交一次,秋收还得还一次,一次变两次,两分利成了四分利!”
王安石傻眼了,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他万万想不到下面官府会这样变通执行,那两分利就成了四分利,翻了一倍。
宋神宗也是阴着脸,恨恨说了一句:“岂有此理!这些狗官,罪该灭族!”
听宋神宗公然骂官老爷,肯定不是官府一路人了,众灾民心头顿时升起亲近之感,立即七嘴八舌都说了起来。
一个小伙子道:“东明县还不算狠的,前些日子听说一个逃荒的说,他们那才叫狠呢,一变三!六分利呢!——借贷的时候预先扣一次,夏收扣一次,秋收还要扣一次!”
杜文浩一直默默听着,心想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来自古就有啊,惠民的青苗法成了强行硬性摊派,加上这么高的利息,那不就是等于盘剥老百姓嘛。
宋神宗皱眉道:“那你们可以不贷啊,这本来就是惠民的变法嘛。”
“惠民?惠个屁!”刚才那中年人转身狠狠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朝廷这青苗法是有限数的!每个县得贷出多少,官府就强迫着我们五家互保后逐家派定数目,这称为‘散青苗’!你不想贷也得贷!”
那白发老头也忍不住开口道:“是啊,而且这些官老爷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限数散派的对象多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就是怕贫下户无力偿还。结果,真正想贷的贷不到,不想贷的硬逼着贷……”
一个稍显富态的中年人插话道:“没错!我家在村里本来算有点钱的,可官府保甲还把我们这些有点钱的农户和其他穷人绑在一起相互联保,结果,穷人还不起高额借贷,便让有钱的农户还,一来二去,我们这些有点钱的农户也赔光了,也成了穷人,钱都给官府衙门赚走了!”
一个年轻汉子也忿忿插话道:“我们这些穷苦人家,本来以前还可以向大户人家借贷的,青苗法一出,再不准了,在官衙贷不到钱粮,向跟大户人家贷又不准,青黄不接的时候,又遇上大旱大灾,不逃荒还怎么活?”
王安石脸色铁青:“怎么会是这样!”
“怎么不会这样!”白发老者道:“变法之后,年年天灾,别说穷人了,就算有点钱的农户人家,地里没了收成,也都还不起官衙的借贷!还不起怎么办?抓人呗!抓去了就往死里打,折磨得不成人形!逼着亲戚朋友砸锅卖铁拿钱还债才放人。要是没钱还怎么办?拿地冲抵!没有地?拆房子!把家里一根烂木头都抢了去抵债!什么都没有了,不逃荒还怎么办?——唉!官商一气,苦的只有咱们老百姓!”
杜文浩听了这老者的话,不由暗自点头,现代社会明文严禁政府经商,这是千百年的血泪教训的结果,就怕官商勾结鱼肉百姓,你王安石倒好,鼓励政府经商,拿国库粮食放贷赚钱,只要官衙跟商贾联系在一起,还不得变本加厉盘剥百姓啊?
其他灾民也忿忿道:“就是!本来我家每年辛苦到头还可以混个半饱儿,如今只有出来讨饭吃了。”
“可不是,我家被官府人逼死好几个,孩子他爹被抓走了,姥姥、姥爷,都给吓死了。我还算跑得快的,要不然,也铁定死在牢里了!”
“都是王安石这老狗,想着法把我们碗里最后的粮食都要抢走,他娘的!”
……
这一开骂,挑了头,后面的跟着七嘴八舌骂起王安石和变法来,这些都是些庄稼汉,大都没进过私塾学过什么孔孟礼教,骂的话自然难听得很。
王安石气得差点吐血,袖袍一拂,起身就往大车走,刚才盘膝坐着久了,突然站起快走,便觉头昏眼花,咕咚软到在地。
杜文浩等人急忙跑过去搀扶他起来,王安石稳了稳心神,感觉好些了,这才摆摆手:“我没事!”
杜文浩低声在他耳边道:“王大人,您别生气,等我们到了东明县看看情况再说,毕竟这只是几个老百姓的片面之词,不足为据的。”
王安石摇摇头,什么话都没说,踉跄着走到大车边上车躺着去了。
这时候,给那食物中毒的中年汉子煎熬的药已经好了,杜文浩倒了一碗给他服下,剩下的用罐子装了,下了医嘱让他再服两剂就行了。
杜文浩忙着喂药的时候,宋神宗继续跟这些灾民说着话。
第280章 凉棚救治
宋神宗脾气甚好,听这些人骂朝廷骂官府,也没怎么生气,想必是前面已经听了太多的反对的话,也看了太多的反对变法的人上的反映变法危害的奏折,心里有了一定的抵抗力,不比王安石这倔老头,心高气傲之下受不了。
不过,到底是难听的话,他又听了一会,终于听不下去了,苍白着脸站了起来,看了看围坐着的灾民,也叹了口气:“行了,我们还要赶路,你们慢慢吃吧,这些酒肉都给你们了。”
他举步正要往大车走,那中年人举着酒壶道:“这位老爷,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去东明县做药材生意,那是去对了!只要路子对,一准发财!”
宋神宗站住了,回过身来,好奇地问道:“路子对了?什么路子?”
中年人已经微有醉意,咧嘴一笑:“看在你给了我们酒肉的份上,就把这公开的秘密告诉你好了,——在东明县,做生意必须走官府的路子!市易司知道吧?找他们提举,只要你舍得花钱行贿,你的药材就不愁没销路,哪怕你药材再烂再差,哪怕是假药都没问题!只要肯花钱买骨头喂那帮贪得无厌的狗官!哈哈哈”
一众人也都哈哈大笑起来,望着他们的马车远去,一边喝着吃着肉,一边唾沫横飞地接着痛骂王安石和衙门狗官。
马车行出许远,车上还是闷沉沉的没人说话。
宋神宗刚才在下面和颜悦色的,可到了马车上,却办起了个脸,终于,还是他先说话了,问喻鸽儿道:“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青苗法这些情况?”
喻鸽儿抬起头来,咬着嘴唇,半响才低声说道:“奴婢知道五爷您变法是为天下百姓好。”
“好?变法哪一次不是良好初衷的?变不好就成坏事!刚才你们也听到了,百姓就指着咱们后脊梁骂娘!”宋神宗忿然道。
喻鸽儿不敢说话了,再次将头低下。
宋神宗凝视她片刻,脸色慢慢缓和了,叹了口气:“唉,你想出这么一个法子,让我亲眼见见百姓之苦,却是总比听别人口中话的好,我清楚。”
“五爷,奴婢不是不说,只怕说出来……”喻鸽儿畏惧地看了看宋神宗的眼睛,没有敢往下说了。
宋神宗沉重地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你若是之前说了,我非但不会相信,也许还有生气,如今听老百姓自己说,我这心里虽然不好受,却总也看到了另一面。”
王安石一直低着脑袋生闷气,听到这里,忽然闷声闷气说了句:“五爷,照我看,这只是个别官吏的个别行为,我始终不相信,难道天下乌鸦真的一般黑?总有严格执行朝廷政令的好官!而且,这样的好官应该是占绝大多数!乱七八糟乱搞的官,只是个别!”
杜文浩心想,这句话倒没错,若是肯定绝大部分官吏都是黑乌鸦,那等于否定整个朝廷了。不过事关政务,自己还是当闷嘴葫芦的好。
宋神宗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这只是东明县等少数州县的个别鱼肉百姓的昏官所为,不能代表变法本身,只要严查这些官吏,恢复变法本来面目,这变法必将能最终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的!”
“五爷圣明!”王安石拱手道:“我们就拿东明县开刀,换上好官,严格执法,一定能变法成功!”
两人都是这次变法的中流砥柱,缺了谁都不行,这番相互打气,重新恢复了一些自信,只是,这自信总不如以前那么满满了。
马车一路前行,不知过了多久,宁公公掀开车帘儿探头进来,轻声说道:“五爷,要不要下车来喝个茶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再走?前面打尖的地也不远了。”
宋神宗探头看了看,发现车子停在了一处路边的茶棚边儿上,车子里很闷热,宋神宗摸了摸肚子也觉有些饥渴,于是点了点头,在喻鸽儿搀扶下下了车。杜文浩他们也跟着下车了。
茶棚里的人不多,三两个看着都是过路的,背着简单的包袱,吃着茶棚里的包子悠闲地喝着茶,夕阳西下,这个点儿上赶路的人不多。
茶棚的掌柜趴在桌子上打着盹儿,只有一个看着精明的伙计肩膀上搭着一根汗巾,笑眯眯地将宋神宗一行人迎到一处阴凉的角落坐下,利索地抹了桌子上了茶,见宋神宗他们自己带了干粮,也不推销自己茶棚的包子,只放了一壶凉茶便知趣地退下了。
“五爷,我刚才做了一个梦。”喻鸽儿见宋神宗阴沉着脸儿,只顾低头喝茶,便打趣着说道。
“嗯,梦到什么了?”宋神宗闷声问道。
“我梦见我变成了一只没有长翅膀的喜鹊。”
杜文浩他们偷眼看宋神宗,观察他的表情,只见他放下茶碗,看着喻鸽儿,眼神有些复杂,宋神宗问道:“你还真会梦,梦什么不好,怎么就梦见自己变成了这种东西,既是鸟儿,总该长了翅膀,这才好飞啊。”宋神宗干笑两声。
喻鸽儿点了点头,双手拿着一块桃酥,小心用一张干净的帕子垫着递给宋神宗,然后说道:“我也想啊,怎么做这么一个梦?不过刚才我见路边有人推着独轮车经过,我想通了。”
宋神宗咬了一块桃酥然后喝了一口茶,喻鸽儿赶紧将茶添上,笑着说道:“您知道我为什么想通了吗?”
宋神宗看着喻鸽儿一脸神秘的样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正含着笑意地看着自己,嘴角还挂着一些桃酥的屑,让人见了不忍好笑:“那你倒是说说看,你为什么想通了。”
喻鸽儿得意地伸出自己的双手在空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