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医(沐轶)-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关于军事的各类知识随处可取,例如战争题材的各种书籍、电影电视和新闻报道,特别是反应一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的,能从中了解的军事知识太多了,想不知道都难,自然而然便接触到很多战例,了解很多用兵之道。所以,单纯从军事知识面上讲,杜文浩绝对比宋朝任何一位大将都宽广。

所以,杜文浩听了韩缜略带讥讽的话语,他并不自卑,淡淡道:“我没上过武学,也不懂兵法,不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吧?我身边参加过对西夏作战的将士十数人,经常听他们讲谈作战经验,倒也知道一些常识。在太皇太后提拔我当了三衙都指挥使之后,为了不辱使命,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研究了我军与大辽和西夏的历次战例,所以了解双方得失,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拙见。”

宰相王珪道:“杜将军过谦了,杜将军现在可是全国有名的大将,去年领兵以少胜多,全歼吐蕃两万番军,当时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呢。”他转头望向韩缜,捋着雪白的胡须淡淡笑道:“刚才听了韩大人的话,才知原来韩大人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但不知韩大人领兵打过什么胜仗?歼灭多少夏军啊?”

韩缜顿时老脸涨得通红,他可不敢对王宰相反唇相讥,只得讪讪作揖道:“惭愧,卑职没带过兵,卑职对杜将军的战绩一向是打心底赞叹的。听了刚才杜将军所言,更是敬佩不已。呵呵”

王珪已经与杜文浩定亲,要将国色天香号称京城第一美女的宝贝小女儿嫁给杜文浩为妻,这件事满城都知道了,眼看未来岳丈如此袒护杜文浩这准女婿,自然谁也不敢再对杜文浩出言不逊了。

王珪微微一笑,这才对杜文浩道:“杜将军,以你之见,此次出兵,该如何克敌制胜?”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何谓我军之长?敌军之短又是什么?”

“我军之长,在于军队数量比西夏军多数倍,兵多将广。相比西夏而言,我军粮草后勤保障充足。我军的这些优势,同时也就是西夏军的弱点,除了兵将数量远少于我军之外,据我身边参加对西夏作战的将士们说,西夏军的后勤保障几乎没有,他们骑兵也好步兵也罢,都几乎没有粮草供应,全靠军中专门负责打草谷的飞骑兵四处抢掠,来供应大军粮草。一旦遇到敌人采用坚壁清野战术,西夏军便无法持续作战。所以,他们一般都是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聚而歼之。而不会主动长驱直入。当然,取胜之后,会乘胜插入我境内,抢掠一番然后扬长而去。”

“嗯,分析很有道理,夏军侵入抢掠,一般会杀入我境内多远?”

“根据卑职对历次与西夏作战战例的分析,不会侵入纵深超过一百里。这是他们人马侵入的极限,因为超过这个极限,一旦找不到粮草,同时被敌军纠缠无法及时脱身的话,就有可能因为没有粮草而丧失战斗力。这是很危险的。”

众人都微微点头,其实,他们差不多的都不知道两军的这些特点。宰执们更多的是从战略层面考虑,很少关心在他们看来是小问题的问题。听杜文浩说了,觉得很新鲜。

杜文浩接着说道:“针对西夏军的这个特点,我军的战术基本原则应该有两条:第一、思想上,必须告诫全军将士,从上到下,都必须树立持久战思想,杜绝速战速决的冒险主义;第二、坚壁清野,把作战区域边境沿线一百里边民全部内迁!能吃能用的东西全部运走!让敌军抢不到粮草;第三、战术上,坚决贯彻堡垒战加蚕食战!逼敌不得不与我正面决战,那时候就跟下象棋一样,拼刺刀打消耗战,拼掉一个少一个,摆出一副拼光的架势,他们那点家底拼不过咱们的,最后只有投降的份!”

第410章 新战法

王珪等人自然没听过杜文浩这番话里堡垒战等新名词,有些疑惑地望着他。

蔡确道:“杜将军,如果战争打下来,咱们死伤太重,只怕……太皇太后不会同意。”

杜文浩道:“那当然,咱们不惧怕陷入战争,但咱们要尽可能避免陷入战争。因为现在咱们还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不宜将战争扩大,要以战逼和,也就是在作战的同时,如果他们提出和谈,可以让他们在边境上谈判,同时,用战场上的胜利逼他们让步,这叫以战逼和。”

杜文浩这招,自然是从朝鲜战争学来的。

众人听了缓缓点头。

韩缜捋着胡须道:“杜将军,你所说的前面两条,在以往与西夏、大辽作战中,我军也曾用过,只是,你研究过历次战例应该知道,效果差强人意啊。”

“那是因为没有第三条!”杜文浩微笑道,“咱们以前使用坚壁清野战术,思想上也强调了长期持久战,可是,一旦开战,领兵将帅出兵之前信心满满,分兵进剿时,各自贪功冒进,眼看敌军一触即溃,便耀武扬威,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率军长驱直入,不知道敌军是诱敌深入,结果,被敌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全歼!我这战术最关键的,就在第三条上!只有第三条贯彻好了,实行好了,坚壁清野才有作用。”

枢密院副使林希道:“杜将军,前面两点我们都好理解,就是最后一点,那什么蚕食……堡垒的,啥意思,你能否解释详细一点,该如何具体实施?”

持久战加堡垒蚕食战,是杜文浩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苏区的成功战术学来的。当年苏区前四次反围剿,就是采用了游击战加运动战,牵着敌人鼻子走,成功粉碎了国军四次围剿。而第五次围剿,蒋介石动用兵力五十万,几乎是苏军兵力的三倍。采用的战术就是在持久战思想的指导下,以守为攻,步步为营,每往前推进一步,便修碉堡建炮楼,对苏区进行蚕食合围。作战持续一年,红军也未能粉碎国军的围剿,最终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长征。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的成功,最主要的应该归功于战术的正确,其次,也因为博古三人团指挥失误,以阵地战对阵地战,以硬碰硬,便宜了国军。

杜文浩在研究历次对西夏作战经验教训时,就曾反复思考过如果自己指挥与西夏作战,该如何制定战略战术。现在终于进入宰执,有权决定了,自然不会谦让。决心用这个局部战争来试点自己的战略思想是否行得通,为下一步组织更大规模的战役做准备。

他接着说道:“在坚壁清野的同时,在边境修筑战寨,每个战寨驻扎一都人马(宋兵制每都一百人),用拒马枪等为篱笆将战寨围起来,四周挖掘拒马沟等防御工事,战寨里主要使用远程床子弩、神臂弓等强弩,并备有报讯狼烟烽火台,囤积足够的粮食饮用水。战寨之间要成品字形分布,互为依托,两座战寨之间相聚五百步,因为我们的神臂弓射程是大约二百五十步(约三百八十米)这样敌军进入射程,可用交叉火力歼敌……”

黄履问道:“这只怕不妥,敌军可以用投石机远距离攻击战寨,或者集中兵力攻击战寨呀?那时候怎么办?”

“别着急啊,我还没说完呢。我大部队就部署在距离一线战寨不远的地方,前面部署骑兵队,能快速策应攻击的,后面就是大部队。这样,战寨有敌情,烽火台点狼烟为号,后军立即增援,与敌决战。需要注意的是,我后军不能再分兵,一定要集中优势兵力于一处,再不能犯分兵冒进的错误。这种战术就是步步为营,以战寨为触角,既是攻击堡垒,又是前方探哨。同时,以数量占优的大兵团步兵做后盾,全线一点点进攻,一步步蚕食推进,逼敌不得不与我进行正面会战,发挥我军兵多将广的优势,以多打少。如果敌军逃走,绝对不能追击,因为我们是步步为营往前推进,对贪功冒进者,无论是否建功,一律以违抗军令处斩!”

这种战法他们是闻所未闻,林希问道:“那如何往前推进蚕食?”

杜文浩简直头大:“这简单啊,战寨不是城池,而是拒马枪等障碍物组成的临时性寨子,可以移动的,品字形的战线分三排,当最前面一排部署到位之后,最后面一排开始拆掉,移动到最前面双臂弓射程少于两倍处开始扎寨,同时,驻扎在后方的大部队营地要随着往前移动。如此交替往前逼进。这就是蚕食。”

蔡卞嘿嘿一笑:“一个战寨一都人马,也就是一百人,相距五百步设一个战寨,请问杜将军,我大宋与西夏边境绵延上数千里,将军准备投入多少兵力?只怕一百万都不够吧?”

“嘿嘿,秦始皇修长城,也没有把整个华夏都包围起来啊!只需要在关键部位关键地段设立就行了。这个地方最恰当的,就是环庆经略司一线!”

杜文浩这段时间都在研究与西夏历次作战情况,所以对边境敌我主要战略要冲已经比较熟悉了,吩咐亲兵调来宋夏边境地图,搬来一张桌子,在将地图摊开,指着环州一带道:“这里是我军与西夏交战的主战场,是距离西夏京城最近的地方。距离西夏京城兴庆府只有数百里之遥,策马扬鞭,两三天便可到兵临西夏京城城下!所以,以环州为后勤总基地,战备物资全部集中在这里,兵力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带,将这一带坚壁清野之后,开始从这里一沿线往前修建战寨,步步为营进行蚕食。”

韩缜问道:“若是推进到敌军城镇,该如何?”

“武力逼其弃城!”

众人面面相觑,林希问道:“如果逼?”

“先将三面包围,只留北面退路,用攻城大炮等武器轰击,但不强行攻城。其余地方继续往前推进。如果敌引兵来援,正好围点打援,敌若退却,切记不能追击,继续按我军部署推进。守城之地眼看即将陷入包围,多半会弃城逃走,若不逃,便将其四面围困即可,不强攻城池。到最后,敌军或被迫出城应战,或者投降。则城可破。”

韩缜思索片刻,点头道:“在稳步推进情况下,这方案我看使得。”

杜文浩又道:“我军战线步步为营往前推进,每往前推进一步,便距离敌军京城心脏进了一步,西夏就会紧张一步,迟早会逼其与我军决战,而大规模正面会战,就能发挥我军人数上的优势了。一旦歼灭敌军大部,或者夺取西夏京城,西夏将全线崩溃!”

蔡确道:“杜将军的作战计划听起来蛮诱人的嘛,嘿嘿,只是,这种战术我军从未实施过,就不知道效果如何。”

王珪道:“我倒觉得可行!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堡垒战加蚕食战,这可以慢慢来,一步步往前推进,至少比一下调集兵力十数万大举进攻来得踏实。我赞成这种战法!”

王珪身为首相,他都表态赞成了,其他的人心中也都开始掂量了。杜文浩提出的战法虽然他们都是第一次耳闻,但这个战法基本思想是以守为攻,步步为营,缓步推进,这与宋军传统的防御战思想是吻合的,也能充分发挥宋军防守的传统优势,自然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便都缓缓点头。

蔡确微笑道:“这战法如此新颖,只怕换做别人实施不得要领,本相举荐杜将军为此战兵马大元帅,统一指挥,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自然都是齐声附和。包括王珪,都点头道:“须得杜将军全权负责,才保这一战法不走样。”

杜文浩拱手道:“卑职多谢诸位大人信任,卑职就恭敬不如从命,担任这此战役的兵马大元帅了。只是,太皇太后已经说了,让卑职负责整顿军队,所以肯定不能到前线直接指挥作战,而且,卑职说实话对兵法并不熟悉,直接指挥作战,只怕取胜不易。还是另外委任一位前敌总指挥,具体负责前线指挥作战的。”

蔡确道:“这个……,只怕别人难以理解将军的作战思路,到时候出岔子就不好了。”

杜文浩笑道:“只要这位前敌总指挥完全按照我的安排部署作战就行,因为作战思路已经定型了——先在边境一百里范围内坚壁清野,然后在一线修筑战寨,以强弩拒敌,以烽烟示警;二线部署骑兵,迅速策应,三线部署优势兵力的步兵,以备与敌会战。就这些。前敌总指挥的工作就是部署在何处修建战寨,组织二线、三线兵力部署地点,敌军进攻时,如何应战。记住一条,那就是只能将战寨往前稳步推进,全线只能被动防守,不准主动出击。凡是冒进者,即使击败歼灭敌军,也要一律处斩!这是铁的纪律。这样作战,前敌总指挥的作战任务相对比较单纯,一般不会犯大的错误。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王珪已经跟杜文浩商定了婚期在下月初六,还等着嫁闺女呢,自然不会让杜文浩这时候跑到前线去指挥作战,当下点头道:“本相觉得杜将军所言极是,杜将军负责军队全面整顿,这是大事,是太皇太后最关心的。这套战法的特点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不涉及繁杂的战法,一般将帅也可胜任。但须监督将帅不可冒进,以免被敌军包围。”

蔡确道:“那这什么前敌总指挥……,该由谁来担任呢?”

王珪想了想,道:“就由资政大学士,御史中丞吕公著担任这个……,前敌总指挥吧,由宣庆使李宪任监军。”

杜文浩拱手问道:“宰相大人,敢问吕公著是文臣还是武将?”

“文臣。”

“这李宪呢?是否带过兵?”

“算带过吧,当初征战西夏时,曾经担任过监军。”

杜文浩想了想,尽量选择好措辞,躬身道:“卑职以为,对敌用兵,还是由武将领军的好。毕竟,领军作战,必须要熟悉军事,谙熟兵法,懂得带兵之道的人才能胜任。”

王珪和蔡确相互看了一眼,蔡确道:“杜将军,文官领兵,这是祖训,历来如此……”

杜文浩仔细研究过宋朝与大辽、西夏作战的得失,心里非常明白,宋军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战役都是由不懂军事的文官领兵。但是,如果直言这么说了,肯定会得罪这帮宰执们,他新进宰执,还不想得罪太多的人,毕竟宰执决定事情,是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的。刚才这些人已经退让,赞同了他的用兵建议,又赞同了他的作战方案,这顺风旗已经扯足了,不能在这件事上又把关系搞僵。而且这建议还是未来老丈人王珪提出来的,更不好辩驳,只能曲线解决这个问题,找太皇太后,让她来改变决定。

韩缜又道:“发兵多少为宜?”

尚书左丞蔡卞道:“杜将军说了,这个战法是要用优势兵力作为后盾的。所以兵少了只怕不行,卑职以为,发兵五万,各位以为如何?”

韩缜道:“抽掉何路兵将?”

蔡卞道:“战事源于环庆路,自然是抽掉环庆路兵力的了,似乎环庆兵力有九将之多。对吧杜将军?”

杜文浩身为三衙都点检,上任之后,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的兵力在全国是如何部署的,所以,一个月下来,他对各路兵力部署已经了然于胸了,当下点头道:“蔡大人说得没错,目前部署在环庆路的军队共有九将,七万余人。战马八千余匹。只不过,其中大约四成是厢军,另有一成左右为番兵、地方乡兵和地方衙门弓箭手。”

宋神宗元丰改制,对军事建制进行了更改,实行将兵法和结队法,其所谓“将”的兵制,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混编军团。主要以禁军为主,并把驻军当地厢军、番军、乡兵和地方衙门的弓箭兵等全部编入编制之内。因此,各地的每军人数不尽相同,差距很大,多的上万,少的数千。

韩缜问道:“那咱们禁军共有多少?”

“如果没记错的话,环庆禁军不到四万人。”

王珪皱眉道:“那还不够数啊。总不能把全环庆经略司的兵全都调上线前吧?”

杜文浩拱手道:“以卑职所见,这是一场持久战,所以不能指望只靠一路兵马便解决问题,这时候应该实行更戎法,将陕西六路安抚司统属的六路兵马全部纳入此次战役调兵范围。”

韩缜惊道:“这六路人马共有多少?”

这些数字杜文浩已经了熟于胸了,掰着指头道:“环庆经略司是我军与西夏军作战的最主要的正面战场,所以部署在这一带的兵力约占了全国兵力的三成到四成,人数大概在三十万至四十万之间,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不能作战只能运粮等辅助工作的厢军等兵种。真正能作战的禁军在二十万左右。”

韩缜道:“二十万?那也太多了吧?西夏军这段时间的侵扰,每次都不上一万人,只在四五千左右。我们以二十万兵力征讨,一来杀鸡用牛刀,二来,抽掉其他地方兵力,造成兵力空虚,会给敌军乘虚而入的。”

杜文浩微笑道:“我军部署在环州以北沿线,距离西夏京城最近的地方,每往前推进一步,就逼近敌军京城一步。敌军若在其他地方袭扰,不可分兵,只继续往前侵袭,敌军京城面临直接危险的情况下,绝不敢抽掉保护京城的人马去别处偷袭。必然部下重兵于我方前沿阻止。所以其他地方应该不会被西夏大规模入侵的,纵然有这种迹象,也只是围魏救赵,牵扯我军兵力而已。”

韩缜点头道:“这话倒也没错。”

杜文浩接着续道:“我先前所提,用陕西六路安抚司兵力投入这场战役,并不是将所有兵力全部集中在这一处,而是实行轮换作战的更戎制度。简单地说,就是这六路安抚司兵马,都要轮番上阵与敌作战。每次抽掉其中两路人马,直接作战的禁军不能少于五万人,负责辎重的厢军可以不在此限,更戎时限以半年为限。如此轮番上阵,一来可以持久战下避免将军太过疲劳,二来,我军各路将士都可使轮番上阵,磨练战力,考核将士,为以后大规模作战做准备。”

王珪赞道:“这主意好!轮番上阵,半年一轮,每轮五万人马上阵。好!”

众人听首相都赞同了,前面都领略了这老头袒护未来女婿的护短性格,而这又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主要是这种方法也比较符合持久战的需要,便都一致同意了杜文浩的提议。

第411章 两个皇上的老师

这时,远处传来云板响,王珪笑道:“正好午时散衙,上午就到这吧,剩下两个议题,下午继续。呵呵,本相觉得,今天咱们议政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很好,就要这样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据理力争。好!”

众人听他不点名地表扬杜文浩,都心领神会,脸上露出了笑容,一个个捋着胡须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宰执议政,有专门的宴席的,一起吃过午饭,中午还有一段时间休息,杜文浩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而且,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可没时间浪费在睡午觉上面。

杜文浩径直来到哲宗住的睿思宫。门口值守内侍忙点头哈腰将他往里迎,其他的正要入内通报,被杜文浩拦住了,问道:“皇上呢?上午在做什么?”

一个内侍陪着笑说道:“皇上早上一直在温习功课,准备下午的考试呢。”

“是吗,嘿嘿,赵彦若和傅尧俞两位老师来了吗?”

“来了,早上就来了,帮着皇上温习功课呢。”

“题目出好了吗?”

“两位老师说,临时命题就行了。”

“嗯,皇上在哪呢?”

“在御书房。”

杜文浩举步来到御书房,还没进院子,就听到里面一个孩童的声音咯咯咯笑得十分高兴,听声音正是年幼的宋哲宗。

杜文浩跨不进去,一见院子里的情景,简直哭笑不得,只见疏密直学士赵彦若在地上跪在地上,绕着圈爬行。宋哲宗骑在的他脖子上,手里拿着一根柳条,正把他当马骑,嘴里“驾!驾!”叫着,用柳条在打他的屁股。

旁边站着三个小孩,两男一女,捧着肚子咯咯笑着,有一个小胖子还拿着柳条帮着打赵彦若的屁股。

旁边侍御史兼侍读傅尧俞涨红着脸站在那里,膝盖上满都是灰尘,显然刚刚爬行过。

杜文浩知道宋哲宗以前就很淘,没想到现在当了皇帝,竟然拿老师当马骑,这已经不是有辱斯文的事情了,而是不把臣子当人看。顿时一股无名火直往头顶上冲,但他还是忍住了,毕竟宋哲宗是皇上,对他说话得礼貌一些。

杜文浩重重地咳了一声,阴着脸走了过去。

哲宗见他进来,笑嘻嘻道:“你来得正好,他们两不行,太老了,跑不快,你快跪下让我骑,肯定比他们爬得快!”

杜文浩拱手冷声道:“皇上,微臣是人,不是牲口!”

哲宗玩得正高兴,小手一摆:“我知道啊,中午休息,陪我玩一会有什么嘛。他们都陪我玩了的。”

“皇上,你胯下的这两位大臣,都是饱读诗书的堂堂大学士。所谓为国之道,持贤于民,皇上就是这样礼贤下士的吗?若是皇上这样对待臣子,把臣子不当人看当牲口,以纲常伦理,臣子自然不敢不从,只是,这会让臣子寒心的,又如何尽心竭力辅佐皇上治国呢?”

“只是玩玩罢了,不用这么说的吧,再说了,是他们自愿的,——你们俩是自愿给我当马骑的,对吧?”

“是是!臣自愿的。”两个老师灰头土脸答道。又羞又臊,连脖子都红了。

杜文浩道:“就算他们自愿,皇上也不该如此!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皇上的皇位只有大家捧着帮着,才能稳如泰山,你要不把他们当人看,他们都是有才学有脸面的人,谁受得了你这样对待?心灰意冷三心二意甚至找借口各自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