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医(沐轶)-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你觉得不好吗?”

“不不,挺好的,我只是觉得,要修这么大一个园子,那得花多少钱啊。”

高滔滔瞧着他,眼中满是爱意:“钱你别管,这园子是专门修给咱们两的,与现在的御花后苑是隔开的。你只告诉我,你喜不喜欢?”

“当然喜欢!”

“真的?”

“真的!”

高滔滔望着他的眼睛,从中看到了真诚,脸上顿时绽开了笑颜,灿若夏花:“昨晚上你走了之后,我睡不着,就到这小山丘上,想看看听雨轩修在什么地方好。我瞧了好一会,也没合适的地方。雨停了,远眺京城,万家灯火,夜色怡人,就是这小山丘太矮了,看得不得劲。我就想,要是能修一座高台,虽不奢望盖过铜雀台,只要能登高远眺,又能听雨静心,那就好,当时只是想另修一座高台……”

杜文浩道:“这主意好!高台之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的感觉真的很好,我读书的时候经常去登山,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是笔墨无法形容的!”

高滔滔听杜文浩赞同她的构思,更是欢喜,续道:“我原本想把那高台就修在这小山丘上,下面就是荷塘,周围种上芭蕉树,这样,又能听荷塘蛙声,雨打芭蕉,还有雨点落在池塘里的声音,那一准惬意,只是,这御花后苑地方太小,下面池塘也太过寒酸,特别不中我意的,是没有一种空旷孤寂的感觉。——听雨就要这种感觉,最好是泛舟湖面,停泊湖心,四周都只有雨声,那才有意境,想到这,我突发奇想,修一个人工湖,很大很大的人工湖,湖心只留一座孤岛,把咱们的听雨轩修在孤岛上……”

“原来是这样啊,嘿嘿,所以你就连夜把工部尚书叫来商量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你知道人家心急嘛!”高滔滔面泛桃花,略含羞意,浅笑道:“上次咱们商量好了的,等事情忙过了,咱们去一处僻静处好好休养一段时间的,可现在垂帘听政,万事待新,只怕无暇出京闲游,便想若身边有这样一处闹中取静之所,既可以方便处理政务,又能圆了我两携手游戏山水的梦想。所以,才下此决心,不仅修一座听雨轩,更要修一座称心如意的大园林,我两可以忙里偷闲,过那闲云野鹤的清净日子。”

杜文浩心下真的感动了,高滔滔竟然为了自己,大兴土木,专门修建一座这么大规模的皇家园林,看来,高滔滔已经深深陷入了情网。被爱也会滋生爱恋的,杜文浩觉得这话一点都不假。若不是有人在旁,杜文浩正想搂着她亲亲,告诉她自己心里的感受。

尽管如此,高滔滔兰心慧质,已经看出了杜文浩眼中真诚的眷爱,心中更是如浇了蜜糖一般,道:“钱的事情你别担心,我昨晚在找工部尚书来之前,先叫来了户部尚书,问国库究竟有多少存银。量体裁衣,再决定修多大的院子。——你猜猜,咱们到底有多少存银?”

“猜不出来。”杜文浩摇头道:“不过,下午的时候听王珪宰相大人说,一年国库入财六千万缗,其中大部分用于军费开支,应该没什么结余吧?”

“是,户部尚书说,国库目前收支基本平衡,存银很少,才不到三百万缗(相当于三亿元人民币)。”

“就是嘛,这么点钱,只怕修不了这园林的。”

“我当时也很失望,小焦子提醒我说,让我查查皇宫银库,或许那有银子。我立即将皇宫银库总管叫来查问,这一问之下,当真让我又惊又喜,——再猜猜,咱们皇宫银库里有多少钱?”

古代国库分两部分,一个是整个国家的,也就是国库,另一个是皇宫银库,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当然,皇宫小金库的钱的来源,除了国内外各地的贡品之外,绝大部分是国库结余的钱。将结余的钱留一部分做第二天增资之外,剩余的转到皇宫小金库里。

杜文浩道:“国库空虚,皇宫银库也不会有太多结余吧?”

“我原也这么想来着,可总管翻开账本一查,嘻嘻,咱们皇宫银库存银竟然有一亿七千万缗!”

一亿七千万缗,相当于人民币一千七百亿元!这在宋朝,绝对是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天文数字。

杜文浩又惊又喜:“不可能吧?怎么会有这么多存银?”

“我也怀疑啊,让总管领我去了银库,开门一看才知道,才知说的是真的,咱们皇宫银库里的银钱,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了,穿铜钱的绳子都霉烂了,小山堆似的铜钱散落在地上。这还只是银钱的数,还不算各种奇珍异宝的折价呢!”

第416章 改良变法

杜文浩奇道:“哪来的这么多钱啊?”

高滔滔道:“是啊,我也这么问总管来着。听他一解释我才明白,先帝任用王安石变法,役钱、青苗钱、坊场钱等等,国库入财剧增,其中青苗法一项,便达五千万缗!十数年来,每年都有结余,且逐年增多,先帝将每年国库的结余大部分都转到皇宫银库里来了,所以累积下来,存银便有这么多了。”

杜文浩恍然大悟,道:“想不到,王安石变法口碑这么差,但他敛财的本事还真是不小呢。”

“是啊,仁宗帝和英宗帝的时候我知道很清楚,那是经常入不敷出,国库几乎没有存银,皇宫银库存银也很少,想不到先帝十数年,竟然存银如此之巨,当真令人惊叹。”

杜文浩陡闻还有这么多钱,心中大喜,问道:“那咱们修这园子,大概要花多少钱?”

“咱们这院子主要是挖掘人工湖要费些银钱,我要山水风光,不要高楼大厦,所以,花钱不算太多,工部算出了概算,大概要花四千三百万缗。”

四千三百万缗铜钱,相当于人民币四百三十亿元!几乎占了北宋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大半。

杜文浩咋舌道:“这么多啊?滔滔,你刚垂帘听政,就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花这么多的钱修这么大的园子,只怕大臣们会有异议。”

“没关系!钱嘛,就是用来花的,这是咱们皇家银库,不是国库的钱,皇宫银库的钱朝中大臣都不知道具体数字的,这些钱都是额外之资,花了他们也不知道。再说了,这些钱堆放在银库里都十几年了,绳子都腐烂了,放着也是浪费,不如用了,咱们库银存银一亿七千万缗,四成只用了不到一成,花费应该不算大吧,花完了再挣嘛。”

杜文浩苦笑道:“王安石罢相之后,只怕象他那么有本事敛财的人不好找啊。”

高滔滔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是,他很会理财,这是朝中上下都公认的,咱们银库这一亿七千万缗的存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不,我还是用他当户部尚书理财吧,只是,他的变法再不能续了。”

宋朝前期,设三司使掌天下财政收支,后来权力过于膨胀,侵占了朝廷六部衙门的很多职权,甚至还侵犯监察的职权,机构几位臃肿,而且对分权不利,宋神宗元丰改制,撤销了三司使,将侵夺各部门的职权重新归还各部,其中财政权还给了户部。户部掌管全国钱谷、税赋以及户口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加民政部。

高滔滔对变法的深恶痛绝杜文浩是知道的,这个结果其实也已经想到了,但还是问了句:“你要全面废止变法?”

“对!”高滔滔背着双手,道:“变法祸国殃民,若是不废,长此以往,必生民变!”

“若要废止,那只怕王安石不会同意来帮咱们理财的,就算来了,他理财的手段就是变法,也就是与民争利。若全面废止,他恐怕也会跟其他人一人,不会有大的作为。”

“没有就没有好了……”说了这话,高滔滔又觉得太过蛮横,低头想了想,叹道:“可惜,要是变法能不害及百姓,而又能使国库充盈,那就好了。”

“有啊!”杜文浩道,“前次我随先帝微服私访,调查变法效果,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措施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推进太快了,没有做到循序渐进,使整个社会没有一个适应变法的阶段,没有让百姓看到变法的好处,也就是缺乏一个标杆一个示范,一下子全面推开,各地情况不一,自然会出现偏差的了。他的变法有的地方可以适用,而有的地方难以适用。加之贯彻执行变法的官吏滥用权力,鱼肉百姓,使变法更是变了味。”

说到变法,高滔滔本能的有抵触情绪,换做别人,她早打断了,只是,现在是情人说的话,她又想听,不在乎话的本身,而是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她没有打断杜文浩的话,仰着脸微笑瞧着他。

杜文浩见状,决定趁热打铁,说说变法的事,道:“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措施其实目的很好,利国惠民,兼顾双方利益,只要我们运用得法,还是能实现这个目的的。”

“是吗?”高滔滔随口说了一句。

杜文浩听得出她是在敷衍,心里压根不赞同,但话说到这份上了,便还得继续说下去,续道:“比如反对最厉害的青苗法。最初的目的是让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从国家这里借支赊账,度过难关,国家也从中获利。这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只是,让官府衙门直接做生意,这思路绝对错误!官家有公权,而官员们已经习惯用权力推行制度,这样,在实行中就必然会出现滥用公权的事情。导致变法走样。我在成都府路雅州实行变革,将这项本来应该惠民的制度进行了调整,实行股份制改造。效果还不错。”

高滔滔知道,心上人不会欺骗自己,他说了效果不错,那就一定是效果不错的。皇家小金库里一千七百亿缗的存银给她印象很深,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她对变法的极度反感。

以前高滔滔只是知道变法祸害百姓,有些人云亦云打抱不平的意思,对变法带来的巨额收入丝毫不知,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她垂帘听政,就要为整个国家着想了,为国库如何充盈起来而发愁了。

这次高滔滔准备为自己和杜文浩的小日子而扩建御花后苑,竟然要投资六千万缗(六百亿元人民币),幸亏先帝留下了变法十数年的国库结余供她挥霍,要不然,只能望园兴叹了,这不由得她不重视能使国库充盈的办法起来。

所以高滔滔饶有兴趣地问道:“你是怎么对青苗法进行调整的?”

杜文浩便把自己的对青苗法的整改措施说了一遍,末了道:“在我离开之前,改良之后的青苗法没有出现以往青苗法实行的种种弊端,百姓反映良好。我走的时候,移交给了苏轼继续实施,就不知道后面这一年来情况怎么样。”

高滔滔沉吟道:“苏轼文采不错,体惜百姓,若这法子当真惠民利国,他会好好实施的,要不这样吧,我下旨命他回京,说说那边变法的事情,若真的有效,到可以考虑保留这青苗法,不,应该说是保留你改良过的青苗法。”

杜文浩大喜:“太好了,这样吧,成都府路距离太远,效果如何不好及时考察,要不,等苏轼来了之后,你听了汇报,如果决定保留我这改良的青苗法的话,咱们在京城周边选一两个府县进行试点,积累经验,观察效果。你觉得怎么样?”

高滔滔低声浅笑道:“你的提议,我什么时候反对过啊?”

“嘿嘿,我的滔滔最听话最乖的!”杜文浩柔声道。

高滔滔欣喜地瞧了他一眼:“但愿你改良之后的青苗法,能真正利国惠民。这样有出有入,咱们动用先帝留下来的存银,心里也踏实一些了。”

“是啊!王安石别的变法,有一些也很不错的,要不要也斟酌改良,予以保留?”

“贪多嚼不烂!你刚刚才说的,变法要一步步来,循序渐进。”

“对对!嘿嘿”杜文浩忙应道。他知道,高滔滔心里还是不能完全改变对变法的厌恶,若不是看在这改良变法是心上人的成绩的份上,她绝不考虑保留,就算别人说这变法可以利国惠民,她也不会考虑的。保留这一项青苗法,已经是她能接受的底线,再要保留,她便难以承受了。只能一步步来,再则说了,高滔滔说的也很对,自己不能想着慢慢来,循序渐进地改革,可实施上却又犯冒进的错误。能保留青苗法作为变法的试验田,就已经很不错了。

“咱们还是回到园林修建上来吧。”高滔滔手臂伸出,指着前方一大块拟定扩建的地方,道:“我只想到了湖心岛听雨,别的要修些什么,心里还没底,你也出出主意啊。”

“可是,我真的对建筑不在行啊。”

“我没要你想如何修,你只要告诉我,你喜欢什么样的景色就行,自然有工部的人根据你的需要考量设计的。”

“这样啊,让我想想啊。”杜文浩望着远处,慢慢说道:“我希望高台能更高一点,最好能高过京城所有的建筑,那样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才强烈呢。”

“这我也想到了,本来我想修高一些,至少比相国寺的塔还要高就好了。可是,工部的人说了,太高的话,会遭天猜忌,就会打雷闪电,雷击高台。相国寺的高塔本来是七级的,刚建成的那一年,便被雷电劈掉了半层。扫塔的僧侣还被劈死了一个呢。后来相国寺算了一卦,说塔太高,遭天猜忌了,赶紧将塔改成了五层,那以后,塔就再没被雷击过。”

第417章 主帅的选择

杜文浩笑道:“那是迷信……,咳咳,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不理解产生的一声错误认识,不存在塔太高了遭天猜忌的问题,山不比塔高多了,老天爷怎么不猜忌山把天捅破?把山也劈下一块去?”

高滔滔抿嘴笑道:“是啊,我也觉得这理由有些牵强,可大相国寺的塔真的被雷劈去半截的,那是我还小,还专门跑去看过呢。”

“我有办法防止雷击。你放心好了,绝对没问题。这样吧,为了防止万一,这高塔咱们只在不下雨的时候观赏风景,而且不要修在湖心岛,另外找高的地方修。有雨的时候,咱们还是不上去为妙。就在听雨轩。听雨轩建三层足够了,太高了就听不到雨水落在湖面的声音,反而不美了。”

“你这主意好,既然你有办法防雷击,那就让他们另外修一座观景高塔,高多少你觉得合适?”

“当然越高越好,可太高了又不安全,也难得爬楼,就九层吧。九是极限数,登高望远也差不多了。”

高滔滔想了想,道:“反正咱们要挖湖的,挖起来的泥土,就堆成一座小山,一准比现在咱们脚下这山高,然后,在堆起的土山之上再修九层高塔,不就更高了吗?”

“这主意好,这样还可免掉将挖出来的土运走倒掉的工程量。减少开支。”

“是啊,你再接着说,还想修什么?”

“太湖石作景色装点最好不过的了……”

“这个我已经想到了,会安排他们运来的。还有呢?”

杜文浩想了想,又道:“从图上看,这湖非常大,而且是近似长方形的,除了咱们的湖心听雨轩之外,其他湖面便空荡荡的,我在想,若是任凭这样空旷,看久了未免单调,可以在湖心岛的另一侧,横贯两岸,修一座蜿蜒的多孔长桥,这样,咱们从湖心听雨轩远远望去,就象一串珍珠浮在水面一样。”

高滔滔鼓掌道:“这主意好!我记下来,还有什么?”

“还有嘛……,这么大的园子就咱们两,有些空寂了,何不在假山花园里养上一些梅花鹿啊,鸳鸯啊,仙鹤啊之类的温顺动物,可以陪咱们作伴。”

“对对!这样整个园子便生机盎然了。还有吗?”

“嗯……,咱们挖的是人工湖,湖底肯定是泥巴,一旦灌水,肯定会成为烂泥塘,要未雨绸缪,最好再湖底铺上粗细不等的鹅卵石,用来过滤水里的杂质。”

“好,我会提醒工部的人的,不过,他们挖掘人工湖很有经验了,咱们脚下这人工湖就是工部组织挖掘的,水质非常不错吧?当初也在下面铺设了细沙和大小不等的鹅卵石,他们还有一些可以清洁水质的名堂,我也说不上来,反正这交给他们办好了,你只需想要什么景色就行了。”

“你这一时半会的我也想不到,以后想到了再慢慢修吧,反正开挖这么大工程量的人工湖,没有一年半载估计是完工不了的,多听听工部有经验的工匠的意见,他们常搞这些,应该比我的意见专业。”

“他们的意见要听,更主要是的我们自己的意见。因为修出来的园子是咱们两住的,自然要住得咱们舒适,合咱们的意。”

“这倒也是。你定就行了,你满意的我也会满意的。”

“嗯,那好吧,我先按照你刚才说的,和我想的先让他们做着。你实施抽空来看看,有什么好点子或者不满意的就及时说,平素你还是忙整治冗兵的事情好了。便让这些消遣的事分了心。”

既然高滔滔提到冗兵之事,杜文浩正好顺杆爬,说道:“今天宰执议政,还说到了这冗兵之事。对了,西夏屡次兴兵犯我边境,宰执们已经商议决定出兵西夏,可能还没报到你这来……”

“报来了,中午的时候便报来了。我已经看过了,西夏如此猖狂,欺我大宋无人,必须给他们个教训。你的建议很好,步步为营,稳步推进,打持久战,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我完全赞同。他们推举你为兵马大元帅,让你在京城坐镇指挥,另命前敌总指挥在环庆迎敌,这提议甚和我意……”

杜文浩很紧张,急声问道:“那你批阅下旨了吗?”

“还没能,急也急不到这一时半刻吧?说是下午还有个增编厢军的奏报要一同批阅,所以先压下来了。现在既然你们都散会了,那我回去马上就批……”

“不不。”杜文浩忙道,“我来找你,就是要跟你商量这前敌指挥官人选的事情!这里说话不方便,要不,咱们到屋里再谈?”

高滔滔瞧了杜文浩一眼,脸颊微微泛红,低声道:“嗯,走吧。”

高滔滔交代工部尚书继续勘查设计园子之后,带着杜文浩下了小山,出花圃来到寝宫里。挥手让焦公公带人退下。并把门掩上。

门刚一关上,两人便跟磁铁一般紧紧吸在一起,倒在了软榻之上。干菜烈火之下,衣衫都剥了大半,两人激情澎湃,直到高滔滔娇喘吁吁几乎不能自抑之时,因为有孝期的制约,两人这才强忍住停了下来,相拥着躺在软榻上说话。

高滔滔用纤纤素指在杜文浩结实的胸脯上划着圈,低声道:“若是你不喜欢吕公著担任前敌总指挥,那就换人吧,你想让谁去,我都同意。”

“真的?”杜文浩大喜,他早已经想好担任前敌总指挥的人选,马上道:“就让曲诊担任此职,如何?”

“曲诊?是什么人啊?”高滔滔以前从不问军政之事,所以大名鼎鼎的北宋大将曲珍她也不知道。

杜文浩研究大宋与西夏的历次战争,平素没少听李浦等人说起往事,所以对曲珍耳熟能详。便道:“曲珍乃我朝大将,原为墉延路副总管,在十数年的对夏征战中,在大小战役里率兵多次击败夏军,是一员虎将。可惜在永乐城一战中,我军主帅决策失误,兵败永乐城,曲珍率残部血战杀出重围,逃得一条性命,后来却被参了一本,说他败阵逃亡,因而被贬为皇城使。现如今就在京城里。但那一战那身负重伤,所以一直告病在家养伤,所以你不曾见过。”

“他是武将?”

“是啊。”

高滔滔歉意一笑:“太祖皇帝遗训,我朝文官带兵,这是定制,万年不改。就算我答应你了,满朝大臣都不会答应的,那时候谏书会象雪片一样飞来的。咱们可遭架不住。”

“不理他们不就行了!”刚说完这话,杜文浩自己也觉得不妥,毕竟,高滔滔刚刚垂帘听政,这时候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引起众位大臣的不满和反对。那会降低威信的。

杜文浩见高滔滔脸上一副十分为难的神情,知道她不忍心驳自己面子,可又真的没办法答应,便搂住她亲了亲,说道:“既然这是祖训,那就只能遵循了,要不,还让吕公著当主帅,让他当个副帅,这可以吗?”

高滔滔轻舒一口气,微笑着点点头,回吻了他一下:“这个倒没问题,我朝出兵,武将为副帅的多了。本来他是败将,不该如此重用,但既然是你推荐的,以前他又立有诸多战功,那就让他担任前敌副总指挥吧。”

“太好了,我替他谢谢你,给他这个重新为国立功的机会,也替前敌将士谢谢你!”

高滔滔奇道:“前敌将士为何要谢我?”

“跟着一个好帅可以打胜仗,要是跟了一个平庸主帅,说不定就把命赔上了。你同意把曲珍这样的优秀将领派到前线,即使只是副帅,也至少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打败仗丢了性命,自然要谢你了!”

高滔滔怅然道:“文臣作主帅,真的这么差劲吗?”

“当然不是全部都差劲,比如范仲淹,他率兵就打了不少胜仗,但总体上讲,还是很差劲的。从历史上讲,文官带兵,恐怕也只有我朝才会用文臣带军打仗这样不可理喻的事情了吧。”

高滔滔幽怨地瞪了他一眼:“什么不可理喻,可别乱说!这是太祖皇帝定的规矩!”

杜文浩嘻嘻一笑,抓着她的酥胸揉了一把:“就咱们两一起我才说的,别人面前我才不会说这些心里话呢。”

高滔滔长长地眼睫毛抖动了一下,轻叹一声:“是啊,打胜仗保命,打败仗丧命,将士自然喜欢跟着打胜仗的将领。该怎么才能打胜仗呢?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