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医(沐轶)-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憨头和那十几个大夫过来和杜文浩见礼,简单介绍之后,杜文浩道:“师祖!这些是城里自愿前来救治病人的大夫们,他们以前都治疗过瘟疫,各自有一些秘方,是否让他们临诊辨证自行下药?”
杜文浩喜道:“好好!这样最好!请大家各展绝技,共同救人吧。”
众位大夫不及寒暄,立即投入救治之中。
先前雷捕头派人进城把城外很多人要购买隔离服和防毒面具的消息告诉了林青黛。林青黛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把剩下的几十套装备跟五味堂捐赠的防疫药材一起装运上牛车运出城来了。牛车出城时,先是运送病人的和柴火、药材的牛车,然后才是林掌柜他们运装备的牛车。
“林掌柜出来了!”有人眼见,一下认出了,大叫了一声。整个人群顿时都沸腾了,生病的在隔离区出不来,没生病的全都围拢过来,争着挤着喊:
“林掌柜,我要订购隔离服和防毒面具!雷捕头他们穿的这种!”
“先卖给我,我出五两银子!”
“我出十两!”
“我出二十两!”
“我出五十两!”
“我出八十!”
……
林青黛见此情景,好在先前已经商量了怎么办,傻胖按照计划忙跳上牛车,大声喊道:“大家不要着急!不过现在装备数量有限,只有几十套,没办法分给每一个人,所以,只能价高者得之!非常抱歉,不过大家不用着急,我们正在加紧赶制,每个人都会有的!——现在开始叫价!现钱交易!”
立即,出价声此起彼伏,都想早点拿到装备早点好抵御疠疫。人类最基本的安全需要这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逃难的人中,也不乏一些农村的地主、富农,还有城镇有钱的生意人,最后,第一套隔离服和防毒面具以一百二十五两的高价卖出。傻胖负责卖,英子负责收钱,吴聪负责教购得设备的人怎么使用装备和注意事项。
几十套隔离服和防毒面具很快销售一空,竟然卖得两千多两白银!林青黛很高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杜文浩。杜文浩听说第一批隔离服和防毒面具竟然卖出这么高的价格,也很高兴,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万不得已,可以动用这笔钱用于防疫救灾。
憨头把杜文浩拉到一边,低声道:“师祖,这次疠疫来势凶猛,病人人数众多,据徒孙初步估计,城里城外已经染病的不下千人,陆续还有人赶来,这药材需求量很大,师祖的五味堂和我们济世堂的存药都不多,全部耗光了也不够零头的。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城里有药材批发商行吗?”
“没有,药材批发只有府城才有。城里所有药铺的药材全部用上,也还远远不够。因为这病集中在其中的二十多味药上。必须紧急从府城或者别的地方购买。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咱们倾家荡产也无力承担。”
杜文浩点点头:“我明白了,这件事我来办,你先去诊病吧。”
杜文浩找到汤助教,他正带着两个医官和衙门民壮,把牛车运来的几十顶帐篷搭建起来,给病情最重的病人住,病情较轻的,只能在篝火边或躺或坐。
汤助教听了杜文浩说的药材问题之后,有些尴尬,低声道:“杜医官,你刚来,衙门好多情况不知道。上面拨给衙门里的银两很少,绝大部分用来开支三班衙役和书吏们的薪水了,哪有钱买药材?就这些帐篷,还是庄知县、庞县尉和衙门衙役书吏们捐的钱订购的呢。”
“衙门没别的钱了吗?比如捐税?”
汤助教吓了一大跳,凑到他耳边低声:“这主意绝对不行,收缴上来的捐税银两是绝对不能动的,不管什么理由,挪用的话那就是死罪!”
杜文浩点点头:“那,朝廷防疫款物拨下来,大概要多久?”
汤助教苦笑道:“你就别指望这钱了!”
第119章 借钱给衙门
杜文浩问:“为什么”
汤助教左右看了看,声音更低了:“我在各地当医官三十多年了,参加防疫救治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哪一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管是多严重的疫情,都要层层报送朝廷,因为府州县都没有这笔开销,必须报请朝廷单独下拨防疫银两。从疫情上报,到朝廷拨下防疫银物,最快也得四个月以上!半年才到的也不罕见!而且,这些财物层层克扣,最后发到疫区用于防疫的,十不到一二!”
杜文浩很是意外,尽管他也明白古代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交通也不发达,但四个月才拨下防疫银两,这样太慢了点。而且,层层克扣自古有之,但克扣掉百分之八九十,这未免也太黑了。
杜文浩急道:“那可怎么办?没药材就治不了病啊!”
汤助教两手一摊:“我也没办法。”
“你以往参与防疫救灾有经验,你算算,光咱们县,这次防疫救灾,最少得多少银子?”
汤助教掰着手指头仰着脑袋数了一会,道:“现在所有病人都集中在城外,住的、吃的、盖的加上药材,还有挨村挨户掩埋尸体等等,少说也得白银一万两!”
“一万两?”杜文浩吓了一跳。
“这还只是最低限度的开销了。只按一千病人来算,因为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病人,如果病人增加,这数字肯定也会相应增加!”
杜文浩点点头,一万两白银,那可就是人民币一千万元。这么巨大一笔银钱,上哪弄去呢?总不能劫富济贫吧?看来只能依靠朝廷了,杜文浩一咬牙,说道:“走!咱们去找庄知县商量去!”
“商量什么?”
“废话,当然是从哪里出这笔钱了!快走!时间不等人!”
两人翻身上马,往城里奔去。
林青黛他们卖完设备返回城里后,沿街见到负责戒严巡查的捕快和白衣社的信众,也纷纷告诉他们说,不少富商在家里窗户对着街上巡逻的人叫喊帮忙买五味堂的隔离服和防毒面具,而且出价比外面的还要高。
林青黛很奇怪这些人怎么知道五味堂有装备出手,一打听才知道,是这些人从家里看见巡逻、运送病人的捕头和信众们穿戴这种奇怪的装备之后,打听得知的。所以托他们帮忙购买。
林青黛他们回到五味堂,赶紧赶制装备,由于各个部件都是从全城订购的,他们只需要配制药水浸泡滤材,然后进行组装就行了。所以制作速度很快。委托巡逻的捕快帮忙统计各家出价之后,价高者得之,连夜制作销售。
五味堂所有的病人全部转移到城外统一医治去了,而药铺里所有需要的二十几种药材也都捐献送到了城外,林青黛领着五味堂伙计也就得空全力以赴通宵不睡制造设备出售了。
……
杜文浩和汤助教来到衙门,大堂里灯火通明,庄知县正穿着隔离服带着防毒面具,在大堂里亲自处理防疫事务,见到杜文浩他们来了,庄知县忙招呼他过去,第一句先问道:“杜大夫,你说本县这衣服和这什么防毒面具,能防住这疠疫吗?”
杜文浩点点头:“虽然不敢说完全能防住,但能很大程度上减小患病的可能。”
“哦,那就好,”庄知县顿时大大松了口气,“杜先生,你判断的很准,果然是疠疫,本县已经根据你们核实的情况,派出八百里加急,向府城报告疫情,请求调拨救灾物质。”
“封锁疫区了吗?”
“这不太清楚,我们是没这能力了,只能报上去看府城知府大人如何调度了。咱们县的疠疫是你首先发现的,因而得以及时采取了措施,立功甚伟,将来本县一定好好提拔你!”
“多谢大人!不过,现在我们防疫遇到了很多问题啊。”
“有什么问题?不是都按照你的计划开始防疫工作了吗?本县已经下令全城戒严,并让捕快、民壮还有白衣社的信众组成巡逻队全城巡查,不准任何人任意走动,并四处搜索患病人员,一旦发现立即装上封闭的牛车,转移到城外隔离。这都是你的主意啊?”
杜文浩心想,后面这可不是我的主意,不过或许这是个好主意,至少能保证城里百姓的安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点头道:“这些都没问题,可是大人,城里所有病人转移到城外之后,现在城外病人已经近千人,加上没患病的,有好几千人了,防疫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防寒帐篷、棉被还有食品和饮用水;第二、药材奇缺!”
庄知县苦笑,瞧了一眼旁边的侯师爷。
侯师爷道:“杜大夫,这些知县大人早就想到了,已经在上报府城的急报里都写了,等朝廷救灾防疫物质一下拨,就能解决了。”
“那要等多久?”
“这个……,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吧。”
“那现在怎么办?外面下这么大的雪,天寒地冻的,光烧篝火也不是办法啊。而且,烧篝火很费柴火的,运去的那些柴火,最多能坚持两天的。而防疫工作,恐怕会持续好几个月。一旦没有住的和吃的,尤其是没有医药,这些病人能走的肯定都会四散逃命,那样会将疫情扩散开去的!”
侯师爷叹了口气,低声道:“杜先生,不瞒你说,今天下午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调查了解,这才得知附近州县早几天就发现疫情了,但是我们没有收到上头的通报,想必那些州县都还不知道发生了疠疫,这种病扩散太快了。从发病时间推算来看,咱们县的疠疫,应该是从别的州县传播过来的!所以,这些病人逃不逃散,关系都不大了。”
杜文浩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他没想到的。忙道:“就算不担心他们外逃,可也不能见死不救啊!”
侯师爷折扇哗的一收,冷声道:“杜先生言重了,谁也没见死不救!衙门官吏从知县大人到衙役、更夫,个个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凑钱捐资订购帐篷,送到城外给病人们御寒,咱们知县大人爱民若子,亲自捐资白银五十两!如何能说见死不救呢?”
杜文浩忙深深一礼:“对不起,大人,我说错了,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捐资救灾,只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啊。汤助教已经估算了,这次我们县防疫救灾,至少要一万两银子。这笔钱怎么出?”
庄知县双手一摊:“衙门现在能拿出一百两都不错了,别说一万两,只能等朝廷下拨救灾款物再说了。这之前,只能自己想办法。”
杜文浩沉吟片刻,想到先前林青黛告诉自己的,卖隔离服和防毒面具第一笔就赚了两千多两银子,实在不行,只能先动用这笔钱救急了。说道:“大人,这笔钱我们五味堂可以暂借给县衙用于防疫,不过需要回去跟两位掌柜的商量一下。而且,大人必须给我一个保证,等救灾款物拨下来,第一个补偿给我。”
这对庄知县来说可谓天大喜讯,防疫及时有力,将来这个政绩可算是奇功啊,不由大喜过望,连声道:“没问题!真是太好了!本县给你出具借条,算衙门借支的,朝廷防疫救灾款一到,立即全额退还!而且还可以按当铺利息给你算利息!”
侯师爷也很高兴,连连称赞杜文浩仗义疏财,真是及时雨。
先前汤助教的话让杜文浩已经充分了解了衙门的黑暗,这笔钱是救命的钱,可不能被挪用了,便道:“大人,我还有个条件,这笔钱如何开销,得由我决定,当然,知县大人可以派会计记账,所有账目保证清清楚楚,全部用于防疫。”
庄知县和侯师爷相互看了一眼,杜文浩的担心他们自然能理解,对于庄知县来说,只要搞好防疫工作,与其他疫区想必能少死一些人,老百姓不乱,这就是最大的功绩,说不定还靠这个政绩能有所作为呢。钱财倒还是其次的了。
所以庄知县连连点头:“这没问题,这样吧,老邱这家伙嫌医官局是个清水衙门,早就跟本县说了想告老还乡,这次防疫也贪生怕死躲在家里不出来,他这医博士也就到头了,本县免掉他医博士之职,任命杜先生你为本县医官局医博士!”
下午刚提了医官,半夜就当了医官局的一把手,杜文浩心想自己这官运还是不错的嘛,可惜就算是医官局的一把手,也还只是个未入流的芝麻官。急忙躬身谢过。
庄知县道:“医官局负责防疫,今后全县的防疫就由你一力承担,本县现在授权你使用你们堂预借给衙门的资金组织防疫治疗!这记账嘛,就让衙门押司负责吧。”
押司是宋朝地方官府负责税收、诉讼之类的书吏,通俗地说是县衙的账房先生。也就是《水浒传》里宋江当过的官。
不一会,这押司被传到大堂,听庄知县说让自己协助新任医官局局长杜文浩医博士管理防疫救灾款物,急忙上前参见。
第120章 疠疫之争
杜文浩带着押司找到林青黛和庞雨琴,说了预借资金给衙门用于防御救灾的事情之后,既然是杜文浩的主意,这些钱又是杜文浩设计的隔离服和防毒面具赚的,两人当然欣然同意。
杜文浩去找庄知县这期间,又卖掉了一些装备,总共算下来,目前已经赚了三千六百两。庄知县亲笔给杜文浩开了一张借据,并加盖了县衙大印。曹押司跟着杜文浩记账。
庄知县关于任命杜文浩为医官局医博士并全权负责防疫事务的任命,立即上报了府城并下发到衙门各部门和城外隔离区,并通知了邱博士。邱博士也不在乎这职位,现在只要保住命就好。
杜文浩立即召集医官局汤助教和王祥、洪国良三人开会,经过简单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城里药铺捐赠的治病药材暂时还够用,所以,第一笔救灾款应该用于购置治病用的救灾帐篷、御寒棉被和粮食。大家算出目前病人需要的帐篷之后,还剩余一部分钱,杜文浩决定派汤助教带民壮连夜前往府城订购需要的药材。
这一切安排好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下了整整一夜的大雪,也终于停了,但是下雪不冷化雪冷,好在有数十堆篝火取暖,所以这一夜没有人被冻死。但是,病死的人已经好几百。
经过十多名大夫一夜的救治,城外千名病患已经全部诊察过一遍,都用药了,可是,这十几个大夫医术参差不齐,所治病人明显好转的只是少部分,相当病患的病情只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没有好转,而少部分却没有任何效果,病情继续进一步恶化。随着重症病例的增多,估计死亡人数会继续增加。
杜文浩的防疫一线指挥部设在隔离区的一顶帐篷里,他现在全权负责全县的防疫和救治工作,得知治疗效果不太明显的消息之后很着急,先巡视诊察了一遍病人,听了负责主治的大夫的介绍,然后将憨头等十几个大夫还有雷捕头和医官局的医官都叫到指挥部帐篷,开会商议防疫治病的对策。
在座的大夫中,数保元堂坐堂大夫黄立达年龄最老,已经八十岁了。大家推他先发言。
黄立达也不谦让,捋了捋雪花般的白胡须,摇头晃脑道:“仲景医圣《伤寒论》云:冬时严寒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而寒毒藏于肌肤,更感温气、时气等异气而变为瘟疫,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初病解表,所以,老朽此次治病,以桂枝汤主之,随证加减。诸位以为如何?”
他带着防毒面具,说话瓮声瓮气的还摇头晃脑,样子颇有些滑稽,不过,他的观点得到了几乎所有的医者的点头赞同。
聚仁堂坐堂大夫朱建荣点头道:“老朽以为,此热毒不比一般热毒,汤药泻下不如直接放血泻毒。老朽所治多人,均用刺法,以锋针放血,于百会穴出血六七滴,大椎穴放血二十滴,委中穴、尺泽穴放血七八滴,手足十穴各出血四五滴。患病之处,头痛,以锋针刺印堂穴,出血四五滴,再刺太阳穴,出血四五滴,再以破淤清血汤服之,内外并施,其速神效也!”
惠泽堂坐堂大夫是个老妇,名叫辛艾娘,说道:“老身用方,乃源自祖传治疗热证之方,方用红蛤屎、叶一裹、散血丹叶,外加一个偷油婆,一个臊甲虫,臊甲虫需去头足、肠翼,杵烂,用赤小豆煎滚水冲入,去渣澄清饮之,轻者三四时即泻青绿屎,便可痊愈,重者对时乃泻,也可痊愈。”
黄立达笑道:“辛大夫这方倒也新奇。老朽也用来试试。”
惠泽堂另一个坐堂大夫道:“老朽以为,疠疫为阴燥,阴燥体阴用阳,纯是一派热象。兼外感,故不可用辛温发表,且热虽甚,亦不可用苦寒荡涤。盖肺位最高,燥先伤肺,肺主气,当治气分。老朽用方为太素清燥救肺汤,此方治燥气怫郁之在气分。”
接着,其他大夫也各自说了自己的用方经验。
听完,杜文浩心里苦笑,这些大夫用方都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这部医典当然是最伟大的中医著作之一,但是,在瘟疫研究方面,受历史局限,没能揭露瘟疫的真正病因病机,而实际上,肺鼠疫是鼠疫杆菌感染,是明清时期医者主张的“疠气”,而不是伤寒论所说的寒邪。关于瘟疫等温热病的研究,明清的医典论述要科学详细深入得多,必须纠正他们的思路,否则,辨证就会遇到问题。
杜文浩正要说,却看见憨头低着脑袋并没有赞同黄立达的观点,忽然想起憨头刚才还没发言,见他这神情,不由心中一动,问道:“憨头,说说你的看法。”
“是!师祖。”钱不收拱拱手,想了想,道:“若是此前,徒孙的观点与黄大夫是一样的,但昨日刚发现疠疫病例时,师祖曾说过,疠疫不同于一般的伤寒热证,尽管当时时间紧迫,没能细说,但师祖绝对有依据的,目前为止,大家一夜的临阵医治,都下方用药了,总的看来,还是师祖按热毒闭肺证的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疗效最好。除了危重病例之外,多数病患服用后病情都不同程度改善。”
这是事实,众大夫纷纷点头。
憨头续道:“现在疫情紧急,陆续还有大量新病患送来,咱们没更多时间慢慢讨论,所以,还是请师祖指点一下用方之道,大家一起参详会诊,指导临阵。大家以为如何?”
黄立达捋着白胡须点头道:“嗯,老朽耳闻杜先生擅长神医华佗剖腹疗伤神技,而且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这瘟疫确不多见,当属疑难杂症,老朽也想听听杜先生高见。”
众位大夫都频频点头,望向杜文浩。
杜文浩也觉得防疫紧急,没时间慢慢研究用药,现在这些大夫对瘟疫的临证依旧局限在《伤寒论》范围内,按照一般治疗热病的办法医治,显然不妥,这是疗效欠佳的最大原因。必须先更新大家对瘟疫的辨证思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眼前的治疗效果不佳的不利局面。
杜文浩有过以前和钱不收切磋医术的经历,知道跟古代医者交流,不能用太现代的医学知识去说服对方,这样对方不仅不能接受,还会怀疑自己是信口胡说,必须用他们能听得懂的医学理论去解释,让他们先慢慢接受比较先进的医学理论再说。
所以,杜文浩没有直接用病菌去解释,而是选择了明清时期医者关于瘟疫的一些观点,扫了一眼场中大夫们,说道:“瘟疫的确不同于伤寒热证,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此言一出,顿时议论纷纷,黄立达摇摇头,道:“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舍于脏腑,为外所因,何来疠气之说?”
关于病因,憨头与师父钱不收在治疗肚子受伤而伤口感染的王捕快时,曾经与杜文浩争论过这个问题,那时候憨头他们都不相信杜文浩这个观点,但后来的一系列病例证明,杜文浩的奇谈怪论指导的用方竟然医效显著,这才不由得钱不收和憨头等人不服。
现在听到杜文浩再次说起这个观点,其他大夫跟自己和师父当初的反应是一样的,憨头有些好笑,朗声道:“诸位,这六淫之说,也是新近出现的,仲景医圣《金匮要略》就没提到,可我等还不都接受这观点了吗?”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聚仁堂坐堂大夫朱建荣道:“没错,憨大夫此言有理,既然能有六淫外感,多一淫疠气,又有何妨?我们医者的确不该墨守成规,且听听杜大夫这疠气之说是否妥当,再议论不迟嘛。”
黄立达倒也不是固执己见之人,点头道:“没错,是老朽太着急了,杜大夫请接着说。”
杜文浩道:“瘟疫系感受天地间疠气所致,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常夹毒雾、瘴气等阴浊之邪侵犯人体,与六淫相比,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发病者多出现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呕吐等危重症状。瘟疫由于疠气的不同,造成的疠疫也不相同。从我诊察情况来看,目前的病例主要有三种症候。分别是热毒闭肺证、热入营血证和阴竭阳脱证三种。”
这些大夫们缺乏治疗肺鼠疫的经验,更没有现代传染病学相关知识,不过,杜文浩不讲西医理论,而单纯从中医角度解释肺鼠疫的三种常见征候,这些大夫立即便明白了。
杜文浩分别介绍了三种征候的典型特征之后,说道:“热毒闭肺证疠疫,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银花,清肺解毒;阴竭阳脱证疠疫,是疠疫危重时期,方用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固阴回阳。此外,还有热入营血证疠疫,方用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或鼻饲安宫牛黄丸以清营凉血,——这安宫牛黄丸我们五味堂有,我等一会回去加紧配制送来。”
龚铭道:“杜老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