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招得手,裴旻也察觉自己的剑术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因为经过实战的考验,变得更加的凌厉,深得快准狠之三味。
  裴旻的剑全无章法,他也就无章法的练,将自己偷师学来的大杂烩剑法都自我摸索练了一遍。后世人自小面对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巨匠的熏陶,谁又没有侠客情节,对于剑法功夫心怀憧憬?
  这“初次”接触,裴旻自是食而知味,正想多练几遍,却见远处一道人影从百米外的溪流方向往家这边走来。
  裴旻先是一怔,略作犹豫,随即坦然一笑,将剑收回了鞘,快步往黑影跑去,远远的便喊了一声:“娘,您回来了?”
  裴母周身微颤,竟然呆住了。
  直到裴旻跑到近前,从她手中接过盛满衣服的木盆,方才回神过来,眼眶瞬间红了,泪珠情不自禁的滚落下来。原来裴旻没病,也没有受到任何的伤,那日他一身血污全是惨死他剑下奚族兵士的。裴旻自身没有受到半点伤害。然而在歼灭奚兵之后,裴旻却如得了大病一般,昏迷不醒。
  裴母将县内大大小小的大夫郎中都请了个遍,都只有一个结论:心病,都表示裴旻的状况是因为第一次杀人第一次见血而受到了莫大的刺激造成的。心病只能心药医,只有裴旻自己才能救自己。
  相信就算是华佗在世,扁鹊复生也不可能诊治的出是因为灵魂互换的原因。
  裴母每日百忙之下,找裴旻漫无天际的瞎扯,正是想帮他早些解开心结,只是一直不见成效。为了不让裴旻担心,加重他的情况,也一直强颜欢笑。而今见裴旻走出阴影,多日的担心不安都放了下来,情感有了宣泄口,泪水怎么也止不住了。
  裴旻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安抚好裴母,两人一并往家中走去。
  见裴旻腰间长剑,裴母不悦道:“你病了那么多日,学业也不知拉下多少。这刚恢复不看书巩固学业,拿把剑糊弄什么劲。”
  裴旻忙点头笑道:“娘亲说的是,只是在床上躺的久了。身子有些僵硬,脑子也有些不太灵光,就先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回头这便好好看书,将拉下的课业通通补上。”
  裴母闻言,立刻展开笑颜,将裴旻手中的木盆夺过,道:“这些是我妇人家干的事情,我来便是。你好好入屋读书,将课业补上。灶台里有面饼,饿了拿几个吃,等忙完了手中这些事。娘给你做好吃的去……”
  裴旻很想留下来帮裴母干这些事情,但他更加清楚,母亲是坚决不让他插手的,她不在乎自己累,只在乎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出人头地。为了这个愿望,再苦再累,她也无怨无悔。
  踏着沉重的脚步,裴旻走进了屋子。
  裴母目送裴旻进屋,端着一脸盆子的衣服,盘算着能够收回多少余钱,念叨着是直接向张猎户家要铜子划算,还是直接换取野味划算。同时也想到一事,一拍脑袋道:“瞧我这记性,得给族里人说旻儿康复的事情。”


第五章 河东裴氏
  裴家!河东裴氏!
  在大唐,在重视门楣家族荣耀的封建社会里,裴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追溯其根源可至春秋战国时期。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去“邑”从“衣”,以“裴”为姓,也是天下裴姓的来源。裴姓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有一句话是如此形容裴氏的发展的“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此话丝毫不假,在秦汉至隋唐这些年间,裴氏中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尤其是当下,裴氏的地位更是非同一般。
  在早年有五姓七望一说,所谓五姓七望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五个姓氏七个望族在世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河东裴氏是远及不上。
  五姓七望在士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历朝历代的皇帝国家。也因如此,五姓七望受到了朝廷的压制。贞观时期,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曾命重臣修《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高宗时代,更是直接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禁婚诏,禁止世族大家内部通婚,但效果不甚明显,直至高宗之后出现了罕见的女帝武则天。
  武则天论及才干远逊太宗、高宗,但她胜在一个狠字。任用了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屠杀清洗士族在朝中力量,又通过改革科举扶持庶族等手段,直接间接的削弱了士族的影响力,五姓七望首当其冲……导致五姓七望元气大伤。相比之下,次于五姓七望的河东裴氏固然也受到一定影响,却远不及前者损失惨重。此消彼长,甚至有赶超的势头。
  维持门阀世家地位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越多,世家越是兴旺。
  因故对于族内人才的培养,不论是五姓七望还是河东裴氏甚至是三等、四等士族都不愧余力。
  此次幽州都督孙佺率兵十万意图远征奚族李大酺,却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自己都给生擒了,导致幽州防线一溃千里,奚族入侵,肆意掠夺渔阳、雍奴等重县,造成巨大的伤亡。这是轰动全国的军事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李唐方面唯一能够摆的上台面的竟然是裴家的一个人。
  一个族中人鄙夷几乎要给逐出裴氏的直袭裴家后人之子裴旻,一人一剑于数百人中斩杀奚王李大酺长子,领着县中百姓歼灭了千名奚族精锐,缴获了千余匹优良的军马。这几可算是近年来,对战奚族最好的战果。孙佺的无能与裴旻的表现成了鲜明对比。事迹名望也因此广为流传,大唐上下人人传颂。
  面对族中莫名出现如此人才,裴家上下极为重视。裴家当今家主亲自下令,让幽州裴氏总管亲自探查裴旻虚实,安排裴旻学业,以家族实力,全力培养。只是裴旻大病,不得不将时间暂缓。
  裴氏定著五房:其一西眷裴,其二洗马裴,其三南来吴裴,其四中眷裴,其五东眷裴,五房又分为三支分居河东、幽州、西凉三地,有一德高望重的族长以及三地管事。负责幽州一地的裴家管事名唤裴昱,属于洗马裴一脉,在幽州一代,甚有威望。
  此时此刻,裴昱面前摆放着多份裴旻的文件报告,都是这些天他动用人力物力详细调查出来的结果。
  “小家伙,不简单啊!竟是文武全才。”裴昱有些爱不释手的将报告,拿在手中反复细看,对着将资料整理好给他看的儿子裴元笑着说道。
  裴元颔首道:“孩儿日前整理下面送来的资料时,也为此吓了一跳。文采甲等,琴棋书画均有涉猎,皆有不菲水准。所谓明珠蒙尘,说得不过如此。”
  “明珠蒙尘不掩其芒!”裴昱抖了抖手上的资料道:“我相信就算没有此次奚族入侵,他也会有一番成就。只是会逊色些许而已……此子年纪轻轻武艺如此了得,文学课业皆是甲等,不论从文从武都能走出一方天地。如此人才,在蓟城学堂实在委屈他了,为父打算举荐他前往河东稷山书塾,你看如何?”
  裴元眼中有着一丝欣羡,稷山书塾是河东裴氏家族内部最优等的学府,在其中修学的裴氏子弟大多都是族中全力培养扶持的俊杰。而传授学业的先生都是身在官场的知名之辈,甚至是退休下来的宰辅,所学的都是官场上真正用得上的实学,而非书籍里的圣人学问。裴氏最出名的宰相裴寂、裴矩、裴行俭都曾当任稷山书塾的先生授学。只要从稷山书塾顺利毕业,家族将会以族中人脉,推荐他入朝为官,从而走上行政道路。走得远,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臣,将名垂青史,就算仕途暗淡,亦是一方县郡太守、长史,能够活得有滋有味。
  裴元早年卯足了劲儿想入稷山书塾,却一直不够资格。至今都怀有一定遗憾,为何自己当初不更努力一些。他颇为感慨的一叹,随即笑道:“孩儿也觉得可行!”
  ……
  幽州蓟城,驿馆。
  十万火急的敕书从遥远的国都长安传至此处!
  皇帝敕谕并州长史薛讷,即日继任幽州都督职位,安定民心,巩固边防,以抵御外寇,钦哉。特谕!延和元年八月二日!
  正式继任幽州都督的薛讷,春风满面的接过由新皇李隆基颁布的敕书,再一次执掌幽州兵马大权。
  面对旧部旧将的庆贺,薛讷志得意满之余,又有一筹莫展的感觉:幽州对于他来说,可谓第二个故乡,他早在武则天时期,已经负责幽州防线,镇守此地多年,但因与燕州刺史李进不睦,给太上皇李旦调到了并州,以孙佺接任幽州都督的职位。也因这番变动,唐军边军几乎全军覆没。他十数年累积训练下来的边军,给孙佺败的干净。现在他名为幽州都督,手上却是一穷二白,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只有一千余战马,还是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少年郎刚刚缴获的。


第六章 薛讷有请
  在家休养了六日,裴旻为了讨裴母高兴,彻底放下了剑术,认认真真的温习着课业。
  后世的裴静远自小擅长文科,报考的也是国语中文系,热衷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造诣。而身体的原主人裴旻自幼受严母督促管教,在文学一道,水准更是非同一般。在学堂里的成绩,向来名列前茅的甲等,从未得过乙等的评价,属于学霸中的学霸。
  如今两人的记忆融合一处,古人的思维与现代人的理解方式相互印证考究,对古籍的理解往往能够得到更深更全面的答案。这点发现让裴旻欣喜若狂,认真重新的翻阅起《礼记》、《春秋左传》等流传了千百年的古籍。六日下来,裴旻自觉在文学一道,如获新生,受益深远。
  裴母对儿子表现,更是满意,每天都给他做他最爱吃的美食。
  这日一早,裴旻在大铜镜面前整理好了衣着,将昨夜已经整理好的书篓背上,将多日未触碰的宝剑挂在腰间,向正在厨房忙活的裴母告别。
  古人求学不易,尤其想要拜入名师门下,更是千难万难,需要足够的经济来源。不过裴旻是裴家人,类似于裴家这样的名门望族,族中子弟入学,都得家族支持,只是象征性的收些费用。裴家在幽州开的学堂在治邑蓟城,徒步要走两日。裴旻一般每两月回家探望母亲一次。
  此次回家探母遇上了奚族入侵,裴旻受伤在家休养,早已拉下了许多课业。
  裴母见裴旻已无大碍,心中虽有万般不舍,还是催促他尽快回蓟城求学。
  裴旻在裴母的目送下,根据记忆一步步的顺着小路沿着河流离开了家。走进怀柔县中心,奚族入侵带来的创伤并未平复。尽管一地的尸骸血迹已经搬移洗去,可家家门口挂着的丧纸过往人群几乎人人披麻戴孝,让原本富庶活跃的县城,显得格外寂寥,有些死气沉沉。
  不过每当县里的百姓从裴旻身旁路过或者远远望见都会挤出一个友善的笑容,向他点头问好。
  彼此熟悉的,有过往来的,甚至会叫喊一声:“裴书生这是去蓟城求学了?路上慢走,好好学习,争取考个秀才状元,给我们县里争光。”
  尤其是卖烧饼的王大叔,以往裴旻每次去蓟城求学,都会在他摊子上买几个烧饼路上果腹。今日他还未走到摊上,王大叔就热情的上来硬塞给了他,怎么推都推不掉。至于收钱,那就更不可能了。
  王大叔一脸的恼怒,“要不是你,大叔我怕是早已成为奚族畜生的刀下鬼,收你几个烧饼钱,还不给我那死去的婆娘戳断脊梁骨?”说着眼睛却是一红。
  裴旻难挡盛情,收下了烧饼,忽然想到记忆里正是这位王大叔最先举着擀面杖冲出来了,也忙谢道:“说到这里,我还要谢过大叔才是,若不是大叔,我也未必能站在这里,同大叔聊天了。”
  现在流言传的飞起,可谓沸沸扬扬的,主角人物自是打退奚族的裴旻。只是流言不怕虚假,以讹传讹之下,将裴旻描绘成一个天神似地人物,好似霸王复生、吕布再世。就如李白诗句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单枪匹马就手刃千余人,将奚族精骑杀的片甲不留,哭爹喊娘,将功劳都归于裴旻一人身上。
  其实并非如此,裴旻只有十八岁,剑术固然超凡,可真要对上千人精锐军队,也是凶多吉少。
  当时真实的情况是裴旻出其不意,盛怒之下仗剑破开奚族的百人防线,将奚族兵的首领奚族少主李沫可斩于剑下,造成了奚兵的动荡混乱,有些不知所措。怀柔县是富县,人口过万,只是因为恐惧心理,百姓放弃抵抗,任由宰割。
  裴旻起了个反抗的头,还斩杀了奚兵首脑,激起了县里百姓的怒火血性,他们拿起一切能够抵抗的武器,发疯似地攻击者劫掠中的奚兵。要知道燕赵北地本就民风彪悍,普遍百姓都是人高马大。他们锄头棍棒擀面杖,菜刀砖头大铁锅甚至拳打脚踹嘴巴咬,一拥而上。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奚兵都抵挡不住,给打死毁尸泄愤不成人形,只余个别逃脱。
  说起此事王大叔惭愧一叹:“要是我早有那个勇气,婆娘也许就不会……”正好有人要买烧饼,他感慨万千的拍了拍裴旻的肩膀道:“不说了,我干活了。好好读书,为我们县里争光。”
  目送王大叔带着些许没落的背影,裴旻也知这战乱的创伤不是短时间可以医治的,打起精神,一路拜别乡里乡亲,出了怀柔县沿着官道走向蓟城。
  蓟城,照地理位置计算也就是日后的北京,是大唐通往东北的门户。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蓟城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贞观、永徽朝唐军出征高句丽也是以此地为后勤大本营。如今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唐庭更是驻重兵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不只是军事地位了得,蓟城还是连接东北的交通要道,经济地位也非同一般。
  裴旻运气不错,在行路的途中遇上了一只商队。古人热情,商队东家见裴旻徒步赶路辛苦,正好车上还有空位,邀请他上车达他一程,比预计早上半日抵达蓟城。
  蓟城经过多年修葺,薛讷又经营有道,多方修葺,宛如巨兽一般屹立大地。
  谢过商队东家,裴旻看着雄伟的蓟城,心中感慨:蓟城尚且如此,却不知更加雄伟的长安、洛阳是何妨景象。
  奚族方退不久,蓟城防务格外严谨,出入蓟城都需经城防兵士亲自确认过所,方才放行。
  过所也就是唐朝的通行证,只要有过所在手,照规定的路线,从西北边疆到东南沿海,迢迢万里,通行无阻。
  裴旻配合的取出过所交给城防兵,由他们检查真伪。
  城防兵见过所来至于怀柔县裴旻,顿时来了精神,确认真实之后,慎重的行了一礼道:“原来是裴英雄,薛都督有令:英雄再来蓟城时,务必至都督府一叙!”


第七章 会后悔的
  城防兵的邀请让裴旻一怔,他身处怀柔县消息不灵通,尚不知朝廷任命薛讷为幽州都督一事,一时半会儿不知“薛都督”到底是谁。
  所谓京官有名,边官有权。尤其是幽州这种战略要地的边关统帅,手中的权力更是极大。只因天高皇帝远,交通极其不便,遇到突发事件,根本来不及等上面的指示。皇帝特许这类边帅拥有便意行事的权力,幽州都督这个职位几乎等于幽州王的存在。
  裴旻琢磨着没必要莫名得罪这个幽州老大,指不定还能抱个大腿,早一些出人头地,达成裴母的心愿,欣然笑道:“待我回书院将行囊放下,立刻登门拜见都督大人。”
  城防兵笑着指示手下让路,由裴旻入城。
  裴旻寻着脑海中的记忆来到了城东的燕云书院,这个时候书院里的学生正在上课,除了隐隐约约传来先生解读课业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别的噪音。
  燕云书院是裴家开的,所有教学先生都由裴家人提供,在学院里就学的大多都是世族子弟,只有少部分因为天资不俗给破格收入的学生。书院分共分外中内三院,外院是学堂,中院是先生休息的房间以及珍藏着大量书籍的藏书室,后院是厨房以及学生卧室。
  裴旻轻手轻脚的前往后院,将带来的衣物书籍都放置好,打算去中院请示一下院长,便去赴薛都督之约。
  裴旻来到书院院长室外,轻轻轻的扣了扣房门,道:“院长,学生回来了!”
  屋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进来吧!”三个字声若洪钟!
  裴旻推门而入,入眼便见一个年逾七十须发皆白的老者在伏案疾书,对他的到来视若无睹。
  老者姓裴名行本是武则天时期的人物,与任知古、狄仁杰同一时期给任命为宰相,后来他们三人同时给酷吏来俊臣弹劾谋反。在狄仁杰的设计下,三人洗脱了罪名,但武则天手段是何等野蛮,就算是洗脱了罪名,依旧将狄仁杰贬为县令。裴行本更惨,因为世族中人直接流放岭南。一般而言,流放岭南,不死也残。裴行本却顽强的活了下来,直至武则天下台得到了特赦得以安享晚年。
  裴行本自己闲不住,在族中讨要了一个院长的位子,教育裴家的下一代。
  裴旻的成绩在燕云书院名列前茅,但凡老师就没有不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裴旻也因此很得裴行本看中,两人同住学院,师生情义极深。
  裴旻轻轻的掩上门,轻步走到近处,裴行本龙飞舞凤的写着荀子《劝学》里的摘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裴行本一气呵成,在书帖末端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留下一小语:学无止境赠裴旻。
  “如何?”裴行本将笔轻放笔架,笑盈盈的看着裴旻。
  裴旻赞道:“院长笔法古拙劲正,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将北书刚强之气,体现的淋漓尽致,好字。只是学生有些受之有愧……”
  裴行本写的是楷书,楷书分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裴行本是北人,北派楷书真谛,以得各中三味。或许比不上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这样名动天下的书法大家,却也差之不多,是极为难得的上品。
  裴行本对自己这幅字帖也极为满意,颔首道:“可知这话含义?”
  裴旻不做任何犹豫的道:“不登上高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学问的博大。说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活在世上要去多去接触新的东西,学习新的东西,以充实自己,也就是学无止境。”
  裴行本颔首道:“不错,这几日不见,你对古义的了解更深一步,令我刮目相看。这天下之大,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万不可困居一处。是可以偷懒不学,可不学就意味着输给去学的人。我这燕云书院已经教不了你多少东西,是你离开的时候了……”他饱含深意的说着,过了会儿才道:“裴家幽州的管事裴昱有意举荐你去河东就学。河东,是我们裴家的发源地,稷山书塾是天下最好的学院之一。我裴家近年来的宰相包括老夫皆出于此,在那里就学,能够让你受用无穷。”
  裴旻正愁不知用什么法子完成裴母的心愿,想不到裴家直接送上来了捷径,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来,也感慨这世族大家确实不一样。一旦有出色的人才冒尖,立刻给予最优秀的师资条件培养,难怪能够兴盛千年,长久不衰。
  “不过……”裴行本说到这里,突然有些难以启齿了起来,支支吾吾的,一点也不像他的风格。
  裴旻莫名其妙的看着裴行本。
  裴行本似乎犹豫挣扎了许久,方才道:“族长对于东眷裴道子一脉能出你这样的俊杰万分高兴,希望你能抽空回河东老家祭祖。特别强调,只你一人。”
  裴旻脸色瞬间变了,回忆起了脑海中的不堪记忆,双拳紧握,咯咯作响,若非面前是他敬重的院长,他早忍受不住。便是如此,也难耐心中怒火,片刻都待不下去,对着裴行本深深一拜道:“学生感激这些年院长的栽培,裴旻日后必将报答。至于这样的裴家,不要也罢!”
  他转身欲走,裴行本却叫住了他道:“你不认裴家,难道还不认我这院长?这幅字,你不要了?”
  裴旻转过身子,双手接过字帖,深深的吸了口气,作揖道:“长者赐,不敢辞。”
  看着裴旻远去的背影,裴行本摇头长叹:“为了面子,放弃如此俊杰,族长……您会后悔的,真的会后悔的……”


第八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之所以裴家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是因为裴母原先是裴府的一个歌姬,户籍属于贱籍。特别强调只裴旻一人祭祖,显然是嫌弃裴母的身份,事隔多年,依旧不承认裴家有这么一个媳妇。
  裴静远继承了裴旻的记忆也继承了他的感情,已将裴母视为自己的母亲。
  母亲受辱,他如何忍受的住,怒气冲冲的走出院长室,毅然决定断绝与裴家的往来。
  回到后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