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旻听了,笑了笑,道:“在我老家有一位古大侠,他说过一句话‘江湖上三种人惹不起:老人、女人、孩子’,我加一句,宁愿全部惹了,也别去招惹太监。高内侍不是大度,他跟我一样。不,比我还要狠。我只是想将王毛仲拉下马,而他……是要王毛仲死!”
  裴旻跟高力士有过多次交集,深知高力士此人可交,是一个人物。
  谦逊豁达,低调知足,并不像后世电影电视里的那些反派太监,那么恶心。
  但是真要以为他友善可欺,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个让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人倾力巴结,争先依附的人,岂是易于之辈?
  高力士却可大闹一场,以他现在的权势,可以让王毛仲很难受很难受。
  但是他们闹得再厉害,也就是两条狗在撕咬。
  充其量是高力士这头藏獒,战斗力强悍一些。
  结果皆是由李隆基来调停。
  李隆基这一旦插手调停,高力士又能如何?
  但是高力士今日受尽委屈,受尽羞辱,一言不发,一语不说。
  李隆基岂会坐视自己最宠信的人,受这种屈辱?
  李隆基亲自为高力士雪耻,跟高力士自己闹个天翻地覆,到底谁更可怕,不言而喻。
  有高力士在,王毛仲十有八九凉透了。
  皇宫!
  高力士回到了皇宫。
  李隆基见高力士回来,大笑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就没有坐下讨杯水酒喝?”
  高力士灿灿笑道:“王国公有些不高兴,没有留臣。”
  李隆基惊疑问道:“怎么了?朕特地下旨给他庆贺,他还不高兴?”
  高力士欲言又止,随即才道:“王国公是嫌弃陛下给的官小了,他说他的儿子怎么样也得是三品官……”
  李隆基瞬间震怒。
  唐朝的官职有根据他们的衣着来分析,有四个分水岭。
  一品到从三品,叫上三品,官服的颜色是紫色;正四品上到从五品下,官服是红袍;正六品上到从七品下,是绿袍;正八品到从九品下,穿青袍。
  这四个分水岭也象征着,晋升的难度。
  尤其是上三品,即便是宰相,也不过是三品而已。
  王毛仲开口就要三品官,这已经不是持宠而娇了,是猖狂……
  狂的没谱,狂的没边。
  已经隐隐的超出了李隆基的忍耐限度。
  “辛苦了!你先退下吧!”
  李隆基让高力士下去休息,独自一人在殿中想着一切。
  王毛仲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也是他的玩伴家奴。
  武则天下台之后,李隆基获得了自由,依照临淄王的排场,朝廷给他调拨了罪奴当佣人。
  王毛仲就是那时候跟李隆基的,是最早跟随李隆基的第一批人,即便是高力士都没有王毛仲早。
  那个时候,李隆基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大唐太子,成为一国之君,整天就带着王毛仲遛狗弄鹰,胡作非为。
  王毛仲也专门为李隆基负责马驼鹰狗,是他最贴心的玩伴。
  回到长安,李隆基有心干一番大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毛仲,将他安排到万骑,拉拢人心。
  这一路走来,王毛仲固然有坑他之处,但是作为一个弄臣,还是很合格的。
  李隆基想着王毛仲一路陪着自己,真要动手的时候,心底实在不忍,“来人!”
  他叫来了黎敬仁,让他去王毛仲的府邸,暗地里将一位参加宴会的大臣请来。
  在皇宫里,连高力士、杨思勖这两位地位最高、最得宠的太监,都免不了受王毛仲的羞辱,何况是黎敬仁。
  黎敬仁没有叫军方的人,而是一个文臣,还是吏部的文臣。
  吏部与王毛仲无仇,但是之前吏部第二把手却是因为直谏弹劾王毛仲而给贬罚出京的。
  不论是黎敬仁,与这位吏部的官员,他们对王毛仲都没有半分的好感。
  听到他们的报告,李隆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在第一时间,李隆基就将高力士叫了回来,道:“高将军,你在王府受到这般屈辱,为何不跟朕直言?”
  高力士笑道:“老奴不愿让陛下为难,陛下重情重义,王国公是跟随陛下最早的人,不过就是说两句而已,老奴并不介意。”
  “你啊!”李隆基指着高力士道:“最大的毛病就是太会为朕着想……昔年诛韦氏,此贼首鼠两端,险些害朕功亏一篑,命悬一线。朕不欲言之。静远告他败坏军中风气,朕也饶恕了他。之前为所欲为,大闹京兆府刑部,还甩朕脸色。朕,还不予计较。今日为他祝贺,却以一赤子怨朕,还如此折辱朕的使者,孰不可忍。”
  “不可!”高力士面色大变,上前拜服进言道:“北衙禁军皆在王国公的掌控之下,南衙禁军,诸多将校也与他来往密切,东宫护卫也在他的控制之下,一旦有变,将会大乱。”
  这一番话,直搓李隆基的心房。
  直让李隆基吓的冷汗直流。
  之前李隆基对于王毛仲百分百的信任,根本不会怀疑他的忠心,所以不在乎王毛仲有多少权力。
  而今李隆基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到了这忍无可忍的时候,想到王毛仲手握的权力,突然惊觉过来。
  王毛仲如此嚣张,并非没有底气。
  皇城护卫由北衙禁军、南衙禁军全权负责。
  北衙禁军是左右羽林军、左右万骑。
  王毛仲控制着左右羽林军,而他的亲家葛福顺控制着万骑,北衙禁军都在王毛仲的掌控之下……
  左监门将军卢龙子、右监门将军唐地文,右武卫将军成纪侯,右威卫将军王景耀这些都是王毛仲的人,南衙禁军也有部分为王毛仲所控制。
  还有王毛仲的长子太子仆王守贞,二子太子家令王守廉,三子太子率更令王守庆,他们也控制着东宫的兵权……
  一旦王毛仲振臂一呼,皇城大部分兵马都会动起来。
  越是这样,李隆基更加容忍不得王毛仲的嚣张,高声道:“立刻传裴国公入宫!”紧接着,他一口气连续拟好了二十余封任命。
  “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兼殿中监、霍国公、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持宠骄横,胡作非为,朕恕其愚昧,从轻处理。于瀼州别驾员外长任,差官兵驰驿护送至任,即日动身……”
  “左领军大将军耿国公葛福顺,贬壁州员外别驾……”
  “左监门将军卢龙子,贬振州员外别驾……”
  “右监门将军唐地文,贬严州员外别驾……”
  ……
  一口气二十余诏书,将王毛仲手上握有兵权的官吏一并贬罚出京,并且勒令他们立刻动身。
  只有这在关键时候,李隆基才会展现他雷厉风行的一面,手段尤为刚烈。
  裴旻来到了皇宫,见到了李隆基。
  身旁有了裴旻,李隆基瞬间底气足了,将二十余诏书一并发放下去。
  王毛仲还沉浸在喜悦之中,蓦然得到如此噩耗,整个人怒发如狂,叫囔着要见李隆基。
  但是李隆基重情亦无情。
  一旦他拿定了主意对王毛仲下手,不管之前如何宠信,也不留半点的余地。
  王毛仲既没有申诉的机会,也没有准备的可能。
  忠于李隆基的护卫兵已经将王毛仲控制了起来,不给他与心腹密谋的机会,直接护卫至瀼州上任。
  王毛仲的亲家葛福顺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给兵卒护送上任。
  余下的将校有喘息之机,但他们群龙无首,李隆基也不给他们进宫接触兵卒的机会,直接利用王毛仲的宴会,将王毛仲的一党中握有兵权的,一网打尽。
  同时封锁宫中消息,安排得力可信之人,接管空置出来的北衙、南衙禁军。
  让裴旻进宫,也是为保万一,免得个别死忠王毛仲、葛福顺的人,威胁自身。
  一连串的行动,不留一点缝隙,将权谋手段运用到了极致,让裴旻也忍不住佩服。
  看着李隆基认真的清洗禁军蛀虫,裴旻心中念道:“希望新提拔上来的这些人都是有用的干吏,能够治治军中的风气,免得真的出现外强内弱的局面。”
  其实裴旻知道外强内弱的局面已经出现了,就现在的中央禁军,一旦上了战场,不说不堪一击,却也没有什么大用。
  “静远!”李隆基看着裴旻。
  “臣在!”裴旻回过神来,上前作揖。
  李隆基道:“看你挺悠闲的,给你个任务,此次封禅,一路行程安全,由你负责!”


第九十九章 悔之晚矣
  裴旻见李隆基在这个时候,让他接手封禅的行程安排,也明白了圣心圣意。
  王毛仲与他的余党给一网打尽,但是他在军方掌大权六年,根深蒂固,受他提拔的中小级别将校,数不胜数。
  李隆基能取其头目,却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真要真将王毛仲的余党全部除去,将会空出太多太多的职位空缺。
  这些兵卒一旦失去管制,将会人心惶惶。
  长安是大唐的中心,皇城是李唐皇室的象征,四方皆可乱,唯独皇城不能乱。
  法不责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隆基接下来的行动不是对那些隶属王毛仲的中小级别将校,斩尽杀绝。
  相反的要安抚他们躁动不安的心,维持南衙禁军、北衙禁军的基本运转。
  待新任的将官掌握局势之后,再一个个的秋后算账,将不合格怀有二心的中小级别将校剔除出去。
  这需要一个颇为漫长的时间。
  封禅在即,李隆基显然等不到那个时候,他也不相信王毛仲遗留下来的虾兵蟹将能够完成封禅护卫重任。
  在这关键的时候,裴旻毫不犹豫接下了重担,应声道:“臣遵旨,保证竭尽全力护卫陛下安危。”
  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封禅护卫任务,并且圆满完成的人,在此刻李隆基的心里,裴旻是唯一的人选。
  李隆基欣慰的看着裴旻,这关键时候,还是裴旻靠谱,直言道:“需要从陇右调多少兵卒?朕此次的亲卫兵,以陇右军为主,杨思勖麾下的兵士为辅。”
  裴旻想也不想的回答道:“三百足矣。”
  “三百?会不会太少了?”李隆基带着几分惊疑的看着裴旻。
  裴旻自信笑道:“不少,足够!”
  李隆基心中还有些忌惮,却也不想在裴旻这臣子面前弱了气势,最多让杨思勖多带些兵马便是,坦然说道:“那朕的安危性命,就交给静远了!”
  时间紧迫,裴旻也不耽搁,开始接手王毛仲的工作。
  看着王毛仲的封禅安排,裴旻一口老血险些吐出来。
  王毛仲对于李隆基的封禅安排与他这个人一样,简单粗暴。
  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坚壁清野”,李隆基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不允许百姓出现。
  禁军将道路封锁,百姓强行驱散,形成无人空间以确保李隆基的安全。
  这从长安到泰山,近乎一千多里官道,沿途要经过函谷关、洛阳、虎牢关、汴州、曹州、兖州横跨了中原大地。
  真要依照王毛仲的计划来,这一路上天晓得会给多少百姓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这简直是怎么扰民,怎么来。
  完全不顾忌民生。
  原本对于王毛仲的那一点点的同情,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他已经得到了内部消息,王毛仲终究难逃一死。
  这位昔日在长安横行霸道的霍国公已经没有了嚣张之态,一脸衰败。
  王毛仲从一品大员,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霍国公,突然变成了瀼州别驾从事史,跌落到了五品官,跟他襁褓中的儿子一个级别,心中悲愤,可想而知。
  即便到了现在,王毛仲都不相信自己会落到这个地步。
  他想方设法求见李隆基向他解释,自己根本不是抱怨官小,而是单纯的嫉妒高力士得宠。
  但是他一切能够联系李隆基的道路,都给堵死了。
  王毛仲得罪了太多的人。
  人倒众人推。
  文臣将王毛仲视为佞臣,武将不愿意王毛仲回来夺取他们的权力,至于太监,那更是一个个的恨不得吃王毛仲的肉,啃他的骨头。
  所以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乃至太监都不愿意见到王毛仲东山再起。
  王毛仲的忏悔以另外一种形式传到李隆基的耳中。
  众口一致的表明,王毛仲在押解途中,非但没有半点悔改之意,反而骂骂咧咧,数落李隆基的不是。
  说李隆基忘恩负义,没有他王毛仲,李隆基根本没有资格当上大唐太子,也没有资格坐稳皇位。
  王毛仲“此话”一点不假。
  唐隆政变,王毛仲拉拢的万骑是李隆基的胜负手。
  尽管王毛仲在政变时,心生胆怯,临阵脱逃,弃李隆基安危于不顾。
  但李隆基确实是凭借王毛仲拉拢的万骑除去了韦后、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与上官婉儿。
  至于先天政变,王毛仲麾下的三百兵士,也是逼降羽林军的关键。
  但就因为这是事实,李隆基才更加容忍不得王毛仲。
  恃功自傲,比恃宠而骄,更不为君王所容忍。
  李隆基对王毛仲本就动了杀意,在众人的鼓动下更是坚定了杀王毛仲之心,直接追加了一道旨意,“王毛仲不知悔改,赐死。”
  王毛仲一路给押解到了永州。
  远远听得“圣旨到”这几个子,王毛仲兴奋的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惊呼道:“看见没,看见没,我就知道陛下不会如此对我,一定是陛下后悔了。陛下,陛下,罪臣知错了……”
  他连滚带爬的匍匐在传旨内侍的身前,他从来没有这么虔诚过。
  只有失去过,才懂得珍惜。
  这话一点也不假!
  只可惜一切为时晚矣。
  明明是一手得天独厚的好牌,却让他打得稀烂!
  当白绫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王毛仲终于有了一种叫做“后悔”的感觉。
  只是悔之晚矣。
  听到王毛仲给途中缢死,裴旻也只能长叹一句,“自作自受”。随即重新投入封禅的护卫安排中去。
  长达一千多里官道,想要不扰民的全部走完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才能最大化的不扰民,还要保证李隆基的安全,即是裴旻当前头疼的问题。
  为此裴旻特地找上了宋璟、张说一并商议此事,借助他们的智慧。
  这皇帝出行,通常护卫的官员都是以皇帝的安危为上。
  只要皇帝安全,他们就有功无过。
  至于扰不扰民,这根本就不是护卫的职责。
  护卫也无需顾忌这些,但是裴旻将百姓考虑在其中。
  宋璟、张说皆大为感动。
  原本他们还觉得裴旻一个外臣,又度插手朝中之事,有些不妥。
  但见裴旻如此认真的为百姓耗费心思,担起了不属于他的担当,先后叹服,皆以“裴公”相称,认真的与之探讨起来。


第一百章 诸葛亮与曹操
  中书省!
  作为大唐的行政中心,中书省拥有的权势可谓仅次于皇帝。
  大唐行政制度是由中书省决策,再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也是大唐王朝最负盛名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的长官目前还是宋璟,这位可比魏征的名相,正兢兢业业的站着最后一班岗。
  裴旻与宋璟、张说关于封禅行程的探讨,也到了最后关头。
  这天裴旻直接在中书省的政事堂进餐,享受一下宰相的伙食待遇。
  一并共进午餐的除了宋璟、张说,还有苏颋、张嘉贞。
  这几日,裴旻天天来政事堂唠叨,诸多宰相都跟他混熟了。
  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国家大事,在唐朝算是优良的风气。
  这刚吃了两口,宋璟习惯性的就说了起来:“陛下移驾东都之议,是裴公于陛下说,还是我等于朝会上建议?”
  裴旻咽下了口中的食物,说道:“就由宋公说吧,这移驾东都是国事,与我本职无关。由宋公来说,最是合适。”
  这封禅的行程,裴旻自己经手的时候,做了详细的分析规划。
  大唐官道驿站纵横交错,他采用了规避繁华时段,修改路线等等手段,将扰民的程度降至最小。
  但长安到洛阳这一线,困扰裴旻许久。
  作为大唐王朝的西京与东都,这每日来往长安、洛阳的学者、商贩、旅人、百姓等络绎不绝。
  长安、洛阳的经济民生,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彼此东西映衬,相互依存。
  而且仅有函谷关这一条道路可行。
  其余地方,裴旻可以选择让百姓稍微绕些远路,或者采用人流控制的方法,短时间内封锁官道,来避免问题发生。
  可长安、洛阳一线,却无法使用这招。
  一旦唯一的官道受堵或是封锁,将会给两地百姓造成极大的不便以及没必要的损失。
  但是长安、洛阳人流极大,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又不能不防。
  李隆基是天下之君,出个意外,任谁也担当不起。
  也是因为这方面的麻烦解决不了,裴旻才找上了宋璟、张说。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何况宋璟、张说皆是当世少有的俊杰。
  经过几日商议,他们三人拟定了好几种方法,以减少对百姓造成的麻烦危害。
  最终因裴旻的一句无心的话,给了张说灵感。他说:“要是能走水路就好了,从长安渭水,直接顺流而下,沿着黄河直抵泰山山脚,即快又方便安全,还不扰民。”
  封禅要显示其诚,必需要走陆路。
  张说对此却受到了启发,大喜道:“我们可以将起点安排于洛阳,避开最困难的一段,直接依照裴公接下来的计划便可。”
  宋璟也明白了张说话中之意,洛阳是东都也是当年武则天的神都。
  在洛阳城里,依旧有着皇帝居所,宰相百官办公之处。
  为了体现洛阳的重要,李唐历代皇帝每隔几年都会在洛阳住上一段时间。
  先劝说李隆基从水路移驾洛阳,再由洛阳前往泰山,能够完美的避开长安、洛阳这一段繁华地带。
  正是万全选择。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宋璟他也明白了裴旻是真心为地方百姓考虑,不在乎这点功绩,也不跟裴旻客气,一口答应下来。
  “陛下赏,黄耆羊肉!”
  “陛下赏,鹅鸭炙!”
  “陛下赏,鱼鲙!”
  “陛下赏,醋芹!”
  ……
  正在裴旻、宋璟一众人兴致勃勃开吃的时候,负责御膳的内侍太监章灵命人送上了好几份的美食。
  “谢陛下赏赐!”在政事堂进餐的裴旻与宋璟、张说一众宰相赶忙拜谢。
  吃着李隆基赏赐的醋芹,宋璟居然忍不住感慨一叹道:“今日是托裴公的福,才能又得陛下赏赐菜肴。”
  这国之宰相地位崇高,是当朝皇帝的臂膀,手中权势仅逊色帝王。尤其是首相更是有权利驳回圣旨。
  因故历朝皇帝莫不对诸宰相常示恩宠。
  宰相每日不是在廊下就餐就是在政事堂吃饭,而皇帝每有美食或者不想吃的食物,皆会让人赏赐给不远处办公的宰相,以表君臣和谐。
  这赏赐膳食也是日常恩宠,几乎是历代帝王,天天必做之事。
  即便君臣有矛盾,依旧会做做样子。
  但李隆基就不!
  作为李家皇室诸多奇葩之一,李隆基很忠于自己的感觉。
  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绝不做作。
  他喜欢武婕妤,所以武婕妤错的也是对的,他讨厌宋璟,即便宋璟是对的,也是错的。
  自从宋璟当先以百官逼迫武婕妤进冷宫之后,李隆基就没有赏赐宰相半点膳食,不闻不问。
  到了今时今日,也没人看好宋璟这位首相的前途,他的下场比弄一言堂的姚崇更加凄惨。
  不过宋璟就是宋璟,即便知道了自己的未来,依旧兢兢业业的在位上干好每一件份内之事。
  只要他还是一天的宰相,就没有一个大臣敢有懈怠之心。
  “宋公,过奖了,你担得起这奖赏!”
  裴旻也只能如此安慰一句,若是李隆基问他宰相这方面的事情,他定会给宋璟说好话。
  如宋璟这样的直臣实在难得,只是李隆基根本不会开这个口,而他也不可能直接在此事上给李隆基提建议。
  任命首相之选,是皇帝一人的权力。
  除了乱臣贼子,没人能够干涉。
  宋璟、张说送裴旻离开中书省,宋璟叹道:“此次封禅归来,大唐就交给道济了。”
  张说也不知如何开口,只是叫了一声:“宋公!”
  张说是难得的文武全才,迄今为止,已经两次拜相。
  在多相制的唐朝,宰相与首相是有极大差距的。
  已经多次升任宰相的张说,早将首相视为心愿,但是宋璟的人品道德就如昔年魏征、马周一般令人敬佩。
  张说从他手中得到首相之位,让他心底很是矛盾。
  “无妨!”宋璟心中固有遗憾,但走到了今日,却也看的很开,笑道:“能够辅助明君,一展所学至今,早已不负此身。道济,你才略更胜于我,未来由你辅助陛下,在下非常安心。只是你脾气有些暴躁,对于属下过于苛刻,希望你能好好改过。此外,对于裴公此人不要以常理度之。如此人物,依我看来不是诸葛亮,就是曹操,甚至更过。好好用之,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