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娇陈侧着身子,移了移脑袋,让自己枕的更舒服一些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觉得吧,幽姑娘外柔内刚,是那种越受质疑,越懂得坚强的姑娘。反倒是曦姑娘,外表强硬,心底却有些多愁善感,受不得委屈。幽姑娘若非自愿,没有人能够让她改变主意。”
  裴旻古怪的看着娇陈。
  娇陈揣测道:“兴许幽姑娘是给未来,留了一条路。”
  裴旻不免陷入了沉思。
  在府中休息一夜,第二日裴旻召袁履谦来见。
  裴旻现在最关心的就算凉州军的情况。
  作为节度使支使,袁履谦是负责这一块的。
  得知袁履谦在瓜州,要明日才能回凉州。
  裴旻又让王维将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王之涣、牛仙客、高适请来,询问他们境内的政治情况。
  张九龄是裴旻麾下的第一文臣,率先道:“公子东去这段时日,我们与之前拟定的方略一般,以推广文治为主。这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是少伯,等会由他向公子禀报。”
  裴旻看了王昌龄一眼,点了点头。
  张九龄续道:“除了推广文治,就是疏勒河的引导。趁着冬季农慌,在下召集了瓜州、肃州百姓,分别开了一条溪流,引水入瓜州、肃州,以补给两地的用水之需。因时间紧迫,在下申请调用玉门军协助,正好赶上今年的桑麻种植。”
  “还有凉州各地道路的修葺,这方面凉州一地的豪绅出力颇多。他们各自出资,招募民工修路,将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五州之地都修平加宽。还一并上表,要协助修一条通往伊州、西州的官道,希望得到国公的支持。钱财方面,豪绅已经筹措的差不多了。我计算了一下,以豪绅他们募集的钱财,我们无需向朝廷申报,凭借自己的府库加上那些募集的银钱足以。”
  裴旻笑道:“这么好?我记得当初向他们要钱,可跟要命一样。”
  张九龄道:“全赖国公的威名所致,各方豪绅不是没有钱,而是舍不得。历任官员莫不是开口募捐,然后拿着钱,不干事。国公不一样,直接解决了河西境内的所有匪患。这马匪横行之地,变得几乎无马贼立足余地。偶尔少数贼寇入侵,也未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三位将军歼灭。豪绅们对国公现在是信心十足,相信国公能够护住他们安全。这修路,既得名望,又能方便他们做生意,提高效率,还能讨好公子这样的大人物,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他们哪有不乐意的。”
  裴旻笑道:“此事子寿你自己看着办,注意了,修路可以,不能劳民。通往伊州、西州,沿途有不少的荒漠,想要修葺一条路,绝非易事,要慢慢来。另外,你抽个空,将这些豪绅聚起来,我跟他们见一面,以表感谢。他们出了钱,我们也不能不做作表示。具体时间,你跟摩诘商议。”
  “是!”张九龄一口应诺。
  “对了!”裴旻想到了自己的知己好友颜杲卿,问道:“蒲昌县现在的情况如何?那些高昌遗民可否有所改变?”
  裴旻问及此事,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牛仙客、高适几人个个眉飞色舞,一起表示裴旻眼光毒辣,将好刀用在了刃上。
  最了解情况的高适说道:“年前属下去了一趟西州,路经蒲昌,得知了一些情况。颜县令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将蒲昌县衙所有囚犯的卷宗过目一遍,除了真有大恶之人,所有可以饶恕的,一并宽恕。同时大改前任遗留下来的弊政,选择了以宽来治理这些遗民。宽民力、不妄杀、贴近民众,通过这三步,颜县令获得了县中百姓的认可。”
  “同时颜县令还不住结交高昌遗民,只要对方得人心,不论僧、道还是巫医都在他结交范围之内。一边友善对待高昌遗民籍官员,一边提携有思想有抱负的高昌遗民。以高昌遗民来治高昌遗民,自己暂时居于幕后,不过短短小半年,以初步获得成效。”
  张九龄赞许道:“颜县令步步为营,相信要不了一年,潜移默化之下,这些高昌遗民将会真正的成为我大唐子民,接受我们的统制。”
  裴旻闻言,也笑得合不拢嘴,由衷为自己这兄弟感到高兴。
  征服一地容易,但要使一地归心,真正成为大唐的固有领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让颜杲卿在这些高昌遗民身上吸取一点经验,等到日后他攻打下拜占庭国都君士坦丁堡或者阿拉伯帝国的大马士革之后,可以任命他为地方长官,让他收西方人的心。
  张九龄继续说了一些事情。
  作为拥有宰相才的他,张九龄将河西一地的民政要事,处理的是井然有序。
  王昌龄、王之涣也在裴旻不在的这小半年里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令得河西掀起了一阵文士之风。
  王昌龄道:“文教的推广,一切都在进行之中。华夏国会图书馆也建造的差不多了,馆主的人选不知公子可有人选?甘旭不止一次暗示,他愿意当此重任。并且愿意将家传的所有书籍都捐赠给图书馆,其中包括全本的《吕氏春秋》……”
  裴旻听了眼睛一亮,《吕氏春秋》是一本集合了儒、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与大成的著作,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
  司马迁将《吕氏春秋》视为可以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的奇书。
  只是经过王莽之乱,董卓移都,惠怀之乱,侯景之乱,隋末唐初的大动乱这一连串的混乱,诸多古籍散佚。
  《吕氏春秋》亦是如此。
  但作为秦朝甘罗的后人,甘家存有《吕氏春秋》全本这样的好东西,亦不为怪。
  裴旻毫不迟疑道:“可以给他一个副馆长,馆长之位,我早已有人选了,正在来凉州的途中。少伯回去告诉甘老,若是愿意,自然欢迎,不愿也没办法。”
  王昌龄点头应诺,问了一句道:“却不知是何人?据属下了解,有不少人盯着馆长之位,寻常人怕是无法服众。”
  裴旻毫不介意的道:“我的老哥哥张旭,能服众否?”
  他这话音一落,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一并欢呼起来了。
  同为士林人,四人如何不知天下第一书法大家的威名?
  在张旭面前,四人就跟小粉丝一样,激动雀跃。
  “能,当然能!”王昌龄说的毫不迟疑。
  要知道张旭在士林里的地位,比裴旻还要高上一些。
  就连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这些人在凉州士林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何况是张旭?
  接下来李林甫、牛仙客也分别向裴旻汇报了工作。
  裴旻一一了解。
  河西的政务一切都井然有序的向前发展,向着好的方向进步。
  裴旻褒奖了所有人,让他们退下,但将高适留了下来。
  高适的任务有些特别,他不是负责河西的事情,而是负责西域与河西的往来。
  未来的主战场必定是西域无疑,而高适身怀军事谋略,作为裴旻为数不多的军事幕僚,对于西域必需了解。
  当然裴旻并没有越权,大胆的将手伸向西域,而是加深与西域的接触,促进河西与西域的政务联系,顺便了解一些西域的情况。
  这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凉州能够成为大唐第三经济中心,靠的就是位于西域与长安、洛阳的中间,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地。
  “现在西域的都护叫杜暹还兼任碛西节度使,此人历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开元四年,杜暹改任监察御史,并到碛西审核屯田事务。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镇守使刘遐庆等人不和,相互攻讦,陛下便命杜暹调查。杜暹秉公处理,深得民心。蕃人为感谢杜暹,赠以重金,杜暹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又担心辜负蕃人的情意,将黄金收下却埋在幕帐之下。离开蕃境后,传书告知蕃人,蕃人知道后追赶了千余里方才放弃。”
  裴旻放心了,说道:“如此说来,杜暹是个人物,能够镇住西域?”
  高适顿了顿道:“确实如此,杜都督清廉节俭秉公执法,又得西域蕃人支持,可保太平,只是书生气息过重了些。”
  裴旻不以为然的道:“文人嘛,有点书生气息正常,你自己何尝没有?连我自己,有些事情也会生出一些书生意气。只要杜暹在西域稳个两三年,待凉州军成了气候。西域纵有动荡,又有何可惧?”
  陇右兵,裴旻是一点也不担心,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强兵悍将,凉州兵改制不过一年。
  就算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在怎么有本事,也需要时间,让他们训练培养。
  一年时间训练的兵士,并非上不得战场,但真正的虎狼之师,没有两三年却打造不出来。


第四章 龙讯,血书
  袁履谦是裴旻最早结识的知己,他的待遇自然是与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他们不同的。
  裴旻直接在府中后院接待了他。
  还备上了美酒佳肴,一边吃一边说。
  袁履谦将河西的情况细说,“从一开始,静远兄就走对了路子。治兵先治将,将勇兵才强。比之以往,河西军的风貌,可算是日新月异。”
  裴旻对此不予否认。
  对于河西军的调度,裴旻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赤水军、大斗军、宁寇军这三军军使不变。
  大斗军军使折虎臣,宁寇军军使岑云,赤水军军使赵颐贞。
  这三个军使是凉州兵的核心力量,薛讷最为器重的臂膀。
  他们各有所长,折虎臣骁勇无匹,岑云沉稳如山,赵颐贞用兵灵动,擅投机取巧,三人的本事在之前的突厥入侵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三人,也是裴旻唯一没有动的军使。
  至于其他的建康军、玉门军、豆卢军、新泉军、子亭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都给裴旻换了人。
  建康军的军使是夏珊,裴旻为了袁履谦,将她从陇右军调了过来。
  沙州都督封常清负责玉门军、豆卢军,伊州都督张孝嵩负责伊吾军,西州都督崔希逸负责新泉军。
  白亭守捉是哥舒翰,子亭守捉是王忠嗣,交城守捉是安忠敬。
  这阵容是何等的豪华?
  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这三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好人物,折虎臣、岑云、赵颐贞也不用说,各有所长的将才……
  至于王忠嗣、哥舒翰,他们资历尚浅,地位掌控的兵士远不及夏珊、折虎臣、岑云、赵颐贞四将,更别说是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这三位都督。
  但也只有裴旻知道,王忠嗣、哥舒翰的潜力是何等的巨大。
  两人都是惊才绝艳的好人物,尤其是王忠嗣更是可以比肩蒙恬、卫青的存在。
  由如此豪华阵容组成的河西军,与陇右军的差距只是时间而已。
  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裴旻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河西军会成为不逊于陇右军的存在。
  若说凉州诸将,唯一让裴旻不放心的只有安忠敬了。
  此人裴旻并不熟悉,也未谋面,是夏珊特别举荐的。
  夏珊在迎击沙陀突厥劫掠的时候,遇到了一对父子。
  起初夏珊只是注意到了安忠敬父子一行人马壮,觉得有些可疑。细查之下才知道安忠敬是安息王的后代,他的父亲曾经是唐朝的右武侯大将军安兴贵,将门之后。
  而安家继承了安息国驯养战马的本事,经过他们驯养出来的马匹,皆是出色的战马。
  夏珊将此事告之了崔希逸。
  崔希逸亲自登门拜访,经过一番拉拢。
  安忠敬决定接受征召。
  正好交城守捉有空缺,裴旻便将安忠敬提拔了上去。
  因故问道:“安忠敬此人如何?”
  袁履谦道:“干略不俗,安忠敬身为安息王室之后,又是地方豪强。交城守捉里的兵士很敬服他,都愿意听他调配。他自身也懂些军略,操练起来也有模有样。”
  “不过我觉得他的儿子安重璋比他父亲要强许多。安忠敬豪迈大气,大大咧咧的,更像是地方豪强。反倒是安重璋精于骑射,熟识军事,一直帮着他父亲制定军规,训练兵士。”
  “这交城守捉一职,看似安忠敬担任,大部分事情却是经过安重璋之手。我很看好这个少年……”
  裴旻也来了兴趣笑道:“能得履谦兄如此评价,有机会我倒要好好会一会他。”
  一切如他估算的方向发展,裴旻也略感宽心。
  公事以了,裴旻也热心的问起了私事:“履谦兄跟夏军使可有什么进展?”
  袁履谦略感不好意思,顿了顿又道:“已经决定娶她了。”
  经过裴旻、颜杲卿的劝说,袁履谦也找个一个机会,认真的跟夏珊谈了一谈,说了很现实的情况。
  他们彼此皆没有父母再世,两人又都身负重任,有着自己的事业。
  一旦成亲,未来的孩子如何?
  由谁照顾?
  这是很现实的事情,生儿育女,并不是生了就了事了。
  身为父母,必需要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义务。
  夏珊也跟抚养她长大的叔伯郭知运一家说了这事。
  郭知运直接拍板,将家从瓜州迁途到了凉州,表示夏珊是他们一起带大的就是他们的女儿,真有了孩子,他们可以抚养。
  此事一解决,袁履谦、夏珊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裴旻一拍大腿,笑道:“太好了!什么时候成亲,别跟我凑在一起,免得彼此尴尬!”
  袁履谦亦道:“这是自然。”
  两人又说了各自遇到的一些事情。
  裴旻说了封禅的情况,袁履谦听得是一脸向往。
  袁履谦也跟裴旻说了一则趣事。
  黑河藏龙!
  沙州境内有一黑河,深达数丈,河中有一条巨龙横行,以致河水经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田野。
  直接导致沙州黑河附近,田地荒废,不能耕种。
  当地的居民也远走他乡,以逃避被淹的祸患。
  每每上任的官员都要准备供品,到河边祭祀祷告,然后才能审理政事。
  不然就会淫雨连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
  “真的假的?”裴旻是一脸的不信,说道:“这世间真的有龙?”
  袁履谦笑道:“这谁知道,反正我是没见过。不过当地确实经常丢羊少鸡失马,颇为怪异。”
  裴旻说道:“是不是贼人所为?”
  袁履谦道:“沙州刺史调查过了,觉得人为的可能性不大。我跟常清也说过此事,常清也说他也知道此事。在当任沙州都督不久,就有沙州的豪绅求见,让他去依照传统去黑水祭祀祷告,免得激怒了巨龙。”
  裴旻奇道:“那常清去祭祀了嘛?”
  “去了!”袁履谦笑道:“不只是人去,兵也带去了。常清说要是真有恶龙,直接就射杀了。结果自然是他做了祭祀,鬼影都不见一个。”
  裴旻笑道:“这才是常清的风范。”
  他说着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
  子亭守捉。
  守捉是唐朝的边军制度的驻军机构,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
  也就是边防军,只是规模小了一些,用不了军这个称呼,因故叫为守捉。
  守捉也是唐朝独有的,其他朝代并无此机构。
  守捉驻兵一般在三百至七千多人不等。
  子亭守捉位于沙州以南,当金山口的以北,正是大唐与吐蕃在河西的交界之处。
  当金山口以西是阿尔金山,以东是祁连山,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
  当金山口就成了连接大唐、吐蕃河西的必经要道。
  裴旻将子亭守捉交给了王忠嗣,足以体现他对于自己这个弟弟的器重与信赖。
  王忠嗣的表现也丝毫没有辜负裴旻的器重。
  守捉的兵士,不同于军,只有部分是正规军,还有一部分是内地犯人,流配后被分编在各地区的屯垦部队以及当地各族参与基层军垦之徒。
  西北边塞,人丁缺乏,特别是烽隧的烽子难以依制配定,士官不愿意后辈冒险,因此就出现了一种雇人代替烽子上番的情况。
  王忠嗣管辖的不只是正规军,还有一些犯人以及类似于雇佣兵一样的兵士。
  这也无形中给王忠嗣的指挥增添了不少的难度。
  但是王忠嗣恩威并施,凭借个人超凡的武艺,外加出类拔萃的治军统军之能,任是将犯人、雇佣兵整治的服服帖帖,唯命是从。
  西北天冷,虽是春季,依旧为冰雪覆盖。
  尤其是附近的祁连山春不象春,夏不象夏,即便是六月天都有下雪的可能。
  这天一大早,王忠嗣一如既往的领着一队骑兵出了守捉,巡视各地的烽隧。
  这烽隧就是烽火台,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故而得烽隧之名。
  而负责守护烽燧,勘察敌情的叫做烽子。
  烽隧是这个时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算现在大唐、吐蕃缔结盟约,少年老成的王忠嗣却没有半点的掉以轻心。
  除了训练守捉里用来抵御来敌的兵士,就是勘察烽隧的情况,确保烽隧能够及时的传递讯息。
  来到最靠近当金山口的烽隧。
  在烽燧顶上早已发现他们踪迹的兵士,将王忠嗣引进了烽隧内部。
  “昌宇、邬瑞、华冬,辛苦了,没有什么异样吧!”
  王忠嗣轻易的就叫出了在烽隧里烤火休息的三个兵士的名字。
  对于王忠嗣这位年青的上司,一开始昌宇、邬瑞、华冬三人是有些抵触的。
  相比上任守拙的宽松,王忠嗣就如恶鬼一样。
  时不时就来查岗,还将他们编入训练小组,接受严苛的训练。
  但随着时间的累积,三人也为王忠嗣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对之敬重有佳。
  昌宇是这个烽燧的烽头,回禀道:“倒有些情况。”
  王忠嗣神色微凝道:“快快说来!”
  昌宇道:“就在昨日夜里,这附近多了许多火把。他们并没有越过我们的疆界,我壮着胆子去问了问。他们一个个都持拿着弓箭,说是来狩猎的,无意冒犯。领头的那个人我认识,就是对面吐蕃烽燧的烽头,我们隔着疆界有时会漫天瞎聊。他们只有五人,也没有越界。只是这大晚上的,要打猎,不去山上打,跑到边境打什么?我们兄弟正琢磨呢,要不要告诉王守捉。”
  王忠嗣想了一想道:“不要小题大做,也不能不在意。他们要猎的可能不是野兽而是人。不管怎么样,只要对方进了我们的疆界,不惜一切手段将他保护起来。必要的时候,允许你放烟火示警,不过能不起冲突就不起冲突。”
  王忠嗣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些怀念他在莫离驿的日子。
  在莫离驿的时候,他领着巡逻的部队,时不时的越境去青海湖抢些牛羊,然后大义凛然的表示,这些牛羊是自己过境的,归属于大唐。
  不服就干!
  莫离驿只有大唐军队,而青海湖是吐蕃的经济命脉,诸多百姓皆在境内生活。
  吐蕃忌惮非常,不敢过火。
  现在却大有反过来的感觉,当金山口地势险要,只有吐蕃兵驻扎。
  而王忠嗣的背后却是瓜州,瓜州固然比不上青海湖那般富庶,却也住着大唐百姓。
  如无必要,王忠嗣不想一个百姓,因为他而受到威胁。
  不过现在是唐朝强势,即便易地而处,吐蕃也不敢如当初的王忠嗣一样,过境挑事。
  双方都很好的克制着自己。
  王忠嗣留意着烽燧的情况。
  当天夜里,昌宇快马来到了子亭守捉。
  “王守捉,果如你所料。吐蕃是在猎人。邬瑞夜间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人越过了边境线。邬瑞将他拿住,他说他是吐谷浑人,要求要见守捉。”
  王忠嗣闻言,心底一动,毫不迟疑的道:“现在他在哪?”
  昌宇道:“在三号烽隧,对方受了箭伤,无法赶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他护送到了三号烽隧,由那边的弟兄照顾。”
  王忠嗣道:“走,随我去看看!”
  王忠嗣行事风格深受裴旻影响,皆是雷厉风行,直接领着护卫赶到了三号烽隧。
  自称吐谷浑的汉子四十许岁,右肩为利箭射穿,现在已经做了简单的包扎,但还是因失血过多而面无人色,嘴唇发紫。
  “我就是子亭守捉王忠嗣,你有什么话跟我说的?”
  王忠嗣开门见山的说着,神情充满了大气老道,一点儿也不像是一个未满二十的少年。
  受伤汉子左右看了一眼。
  王忠嗣直接道:“有话大可直说,这里没有外人,都是自己人。”
  周边烽子听了这话,腰杆都不由自主的直了一些。
  受伤汉子有气无力的道:“我想见裴国公,有要事相商。我……咳咳,我鞋子里有我家主人的密信,还望……”他话还未说完,人已经昏过去了。
  昌宇将受伤汉子的靴子脱下,从里面找出了一封红色的血书。
  王忠嗣接过血书一看,眼中闪过一阵狂喜,将血书卷好,道:“好生照料,明日将他送往守捉,让大夫医治。”
  留下了这句话,王忠嗣直接离开了烽燧,将血书传给凉州的裴旻。


第五章 吐谷浑欲归
  裴旻现在很庆幸自己有一群得利的助手,因为他们的存在,自己离开了数月。
  诸事的节奏却没有缓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