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此战唐军空手而回,吐蕃也将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短期内是不可能再配合阿拉伯帝国进攻唐境的。
  也就是说即便唐军进攻失败,从战略上而言,也是胜利的。
  除非自己能够在这短时间内击溃在青海湖为所欲为的唐军,不然吐蕃的情况都会让唐军逼得不能自理。
  越是想明白这点,达扎路恭却越是佩服裴旻的战略目光。
  这一仗只要裴旻能够守住阿拉伯的进攻,阿拉伯、吐蕃夹击唐王朝的计划都会告吹。
  摇了摇头,达扎路恭不再去想裴旻了。
  眼下王忠嗣这个由裴旻教出来的怪物,自己都难以对付,哪里有精力去顾忌裴旻的存在?
  裴旻,就让阿拉伯的那头狮子伤脑筋去吧,自己的敌人唯有王忠嗣……


第六十六章 家书,正名
  时间过的很快!
  春去夏又来!
  西域的气候恶劣,春冬严寒,夏秋又格外酷热,细说起来完全没有舒适的时节。
  千百年来,西域皆未出现真正的大国,并非没有原因的。
  这里的气候,确实是一大弊端。
  裴旻带着几分激动的心情在帐内左右走着,一边爱不释手的看着手上从凉州姑臧寄来的家书,表情有些激动。
  家书很厚,并不是一人所写,家中所有人多多少少都写了一些。
  裴母在信中说了一些安慰的话,让裴旻放心家中的一切。她还未老,还是能够掌控的了家中局面的。
  娇陈说了一些家里的琐事。
  小七、小八自然说的是他们的课业以及发生在身旁的一些趣事。
  其中小七叽叽呱呱的写的最多,还在纸张的最后画了一幅画,画得是一个人骑在狮子背上打狮子。
  虽然小孩子家,画的不怎么样,但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
  裴旻平素最疼爱小七,忍不住在信纸上亲了亲。
  至于小八,小八的字大有长进,跟小七的歪歪斜斜不同,工工整整的,看的很是舒服,信中也是让裴旻早些打败阿拉伯的狮子,早些回家。
  得宝贝儿女的鼓励,裴旻是信心十足。
  最后的一部分是公孙幽写的,也写的最多。
  她并不是写自己的事情,而是写他们两人一并孕育的结晶。
  在裴旻离开凉州的三个月后,公孙幽顺利的产下一子。
  相比娇陈有难产的迹象,公孙幽或许是因为练武的缘故,身体素质极佳,很顺利的生下来了,无惊无险特别安逸。
  生下孩子,至今已有半年,公孙幽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
  她完全的接受了自己身为母亲的身份,将自己的一切关怀都给了这个十月怀胎而孕育的小生命。
  看着公孙幽说小家伙的眼睛最像自己,裴旻心底实在恨不得拥有超人或者闪电侠的速度,或者来一个小说里的御剑飞行,去姑臧看一看亲眼见一见。
  一封信,裴旻反反复复的看了五六遍,越看越是高兴,高兴过后心底又有一点点的堵。
  真想回家。
  亲自磨了墨,裴旻沉吟了会儿,开始给自己的家人逐一回信:告诉自己的母亲,让她保重身体,一定不要嫌麻烦,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刘神威传授的养生术,让她不要生病了才去看大夫。每个月都要定时找梨老把把脉,可以检测一些隐藏的病症。
  告诉娇陈,让她不要累着了,自己会心疼的。对于小七、小八不要管的太严,小孩子该玩还是要玩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不学坏,平平安安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接着又跟公孙幽说着儿子的事情,详细的讨论规划着孩子的未来,讨论着孩子的名字。
  不知不觉就写了一大推话,连裴旻都不知道自己竟然啰嗦至此。
  认真的将信一封封的装起来,将信让孙周传了出去。
  此事已经入夜,万籁无声。
  帐篷里有些闷热,许是受到家书的影响,裴旻心情有些不顺,走出了帐篷,踏着夜色呼吸着帐外的空气。
  看着天空繁星点点,不由自主的念叨着自己从裴行俭兵书里学到了阴阳天象之法,推测出了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放晴,心底大安,对于高仙芝信心又足备了一些,同时也联想到了青海湖的局面。
  对于王忠嗣、达扎路恭的争斗,裴旻也只能用一句棋逢对手来形容。
  王忠嗣是何等厉害的人物,盛唐第一名将,一手主导了盛唐的大部分占据,将与唐王朝为敌的所有异族都打服了。
  王忠嗣率领陇右、河西的强军在占据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依旧不能速胜,给达扎路恭死死的咬在伏俟城一线。
  足见达扎路恭的了得。
  这位吐蕃名将,已经明白了失去了主动性的可怕。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一个坚壁清野,将青海湖放空,所以百姓皆退至高原,任由王忠嗣在青海湖境内肆意胡闹,不闻不问。
  反正只要唐军拿不下伏俟城,就不可能深入吐蕃腹地。不然一旦粮道给劫,将胜负易主。
  这种偏激手段,反而维持住了局面的平衡,逼得王忠嗣不得不强攻伏俟城。
  吐蕃有兵八万,与唐军相差不多,即便在单兵素质上唐军略胜一筹。可是吐蕃有城防的便利,加上青海湖特有的高原反应,足以抹平这一切。
  面对伏俟城,王忠嗣一时半刻也攻击不下,维持了一个平手的局面。
  现在两个战场,局势是完全相反。
  裴旻主守,任凭狮王莫斯雷马萨进攻如何强悍,裴旻始终不动如山,便如小说里的《九阳神功》,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任由莫斯雷马萨如何进攻,裴旻就是护着防线不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青海湖也呈现攻守之局,王忠嗣一时半会儿也拿不下伏俟城。
  战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尤其是这种僵持在一起的攻坚战,磨练的不只是战斗力,还有三军的韧性,士气以及国家的财力物力。
  前三者,裴旻不惧。
  战斗力可以用战术地利的优势弥补,何况唐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于阿拉伯。
  韧性、士气是上位者掌控的,这点裴旻有足够的自信掌控的好。
  最后财力物力是裴旻原先最为担忧的,但随着各种布置安排,问题也一个个解决。
  现今的唐军,固然还有后勤危机,却也压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了。
  纵观整个局面,裴旻想到了一句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接下来就看高仙芝了!”
  裴旻低声沉吟着。
  山地之王的称呼是不是浪得虚名,就看这一战了。
  山地之王是历史上吐蕃、大食国对高仙芝的称呼。
  作为西方镇边大帅,高仙芝与历史上一次一次的在山地行军中称雄,纵横西方,以独特的作战风格,化不可能为可能,打的吐蕃、阿拉伯对之无比敬畏。
  若非性格使然,功利心太重,弄得西域天怒人怨,西域诸国上下反叛,历史上面对已经走下坡路的阿拉伯帝国,唐王朝未必会输。
  此次就是他为自己正名的最好机会。


第六十七章 穿沙漠,越山岭
  柴达木盆地沙漠!
  一支军队骑着骆驼,在空气稀薄的沙漠中走着。
  他们一个个用布襟蒙着脸面以避风沙,走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
  “右边有水?”
  人群中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呼,一传十,十传百,瞬间喊声连片。
  在沙漠中行走,即便是三生三大喜也比不上遇到水源更要惊喜。
  兵士呼喊着,却没有动,而是期待的看着自己的统帅。
  统军之人正受到高仙芝,高仙芝并没有回应兵士的期待,而是看向身旁的向导。
  在这个沙漠中,向导的话比老天的旨意更要值得重视。
  向导是一个粗狂豪迈的中年人,他只是瞄了一眼不远处的水源,笑道:“继续直走,那是海市蜃楼,也就是蜃气楼台,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与你们国公有过短暂的交谈,海市蜃楼是他的说法。将军也不必为水源担忧,我答应了国公,将你们带出这片沙漠,一定做得到。大概还有十里,我们就到这里的奇迹之泉,可以好好的休息,补充水源。”
  高仙芝对于山地行军很是在行,但沙漠行军又与山地行军大不一样,能够在这沙漠中行军一月,而做到不足百人减员,这位向导功不可没。
  高仙芝想着这一路的经过,也暗暗佩服自己那位上司交友之广阔,连西域大名鼎鼎的马贼王楼凡都识得,还心甘情愿的充当向导,不免好奇,说道:“不知楼兄是如何认识裴帅的?”
  楼凡想起往事,忍不住摇头苦笑:“某是自不量力,为国公擒获。得他开恩,未加为难,现在为他做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他也不细说详情,当初裴旻义释,助其报仇之恩一直搁在心头,不敢忘却。
  这种大恩,便是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在话下,何况是区区领路。
  又行了十里地,柳暗花明又一景。
  高仙芝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也终于意识到为何楼凡会说奇迹之泉了。
  沙漠中的绿洲本就是一个奇迹,而面前的小绿洲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绿洲不大,不过是百步间距,绿色的植被拥簇着中心的一个喷泉。
  一股高达三尺的喷泉破地而出,水花洒向四周。
  泉水散发着热气,周边充满了水雾,当真是一大奇迹。
  “到了!”楼凡仿佛到了自己家一样,翻身下了骆驼背,说道:“别小看这小小的突泉,不管气候多恶劣,天有多冷,便是滴水成冰,这泉眼依旧热气不断,水流不停。在这干旱的沙漠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都叫它奇迹之泉。”
  高仙芝查探了兵士的状态,心底有了一个底,再度找到了正在痛饮泉水的楼凡,说道:“楼兄,还有几日能出这沙漠。”
  楼凡盘算了一下,说道:“五日可出沙漠,转道南行,过了昆仑山就是黄河的源头星宿海。能不能行,就看将军的了,某也只能帮到这里了。到星宿海的路,可不好走,别看你们华夏的泰山多了得。星宿海所在的地方有三四个泰山那般高……你们想要通过星宿海,穿过昆仑山,简直是异想天开,在我看来,跟找死没有什么区别。”
  高仙芝却不以为意地笑道:“只要出了这该死的沙漠,回到了山地,那就是我高仙芝的天下。这世间之事,只有做不做得到,没有可不可能。”
  他说的自信十足,低吟片刻,下达了一个命令:“在这里休息两日,补充了体能再行出发。”
  看着高仙芝的表情,楼凡实在想不明白,他哪里来的自信。
  在他看来,这穿过塔里木沙漠以及柴达木盆地沙漠两大沙漠已经是一个奇迹,要不是自己在沙漠中生活了二十年,熟知沙漠地形,根本无力领着高仙芝他们横渡两个沙漠。
  更加难以想象,高仙芝不但要穿过两个沙漠,还要越过昆仑山……
  要知道昆仑山可是传说中的神山,万山之祖。
  这简直是找死嘛!
  当然如果他知道高仙芝在历史上两次翻越过亚洲的屋脊,就不会说这话了。
  在楼凡的带领下,高仙芝穿过了柴达木盆地沙漠。
  高仙芝别过楼凡,没有多待,轻车熟路的往星宿海的方向行去了。
  高仙芝的目标是玛多城。
  玛多在藏语里是“黄河源头”的意思,这里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
  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
  现在正是夏季,气候温凉,便于行军。
  身为山地行军的领军人物,高仙芝对于气候特别敏感,故意选择了这个时间,以减少恶劣气候对兵士身体的消耗。
  一路上高仙芝只挑选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或河道行军,情愿多走一些路,也不选择翻山抄近路,将行军的困难降至最低。
  凭借自身对山地行军的研究,高仙芝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穿过了昆仑山,抵达了星宿海。
  高仙芝并没有急着进兵,而是领着兵士在昆仑山脚休息。
  经过长时间的行军,唐军一个个都累得跟死狗一样。
  这种情况的兵卒,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高仙芝也不着急,只是就地休整。
  大约半个时辰,二十余吐蕃装扮的人从远处跑来。
  他们见到高仙芝就拜,跪伏在面前,嘴里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脸上一片恭敬。
  高仙芝大喜过望,笑着对全军说道:“太好了,吐蕃一群鼠辈,知道我们穿过了这高山峻岭,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吓的屁滚尿流,已经有人来投降了。他们答应与我们里应外合,玛多城必然一战而下。”
  兵士大喜过望,士气徒然提升。
  高仙芝的副将喜出望外,忍不住对自己的上司说道:“想不到将军还懂得吐蕃语,说的真好。”
  高仙芝嘴巴一歪,轻声笑道:“我会哪门子的吐蕃语?那二十余吐蕃人都是我安排的,叽里呱啦的是再瞎说,都是瞎编的……你看!”
  他说着对兵士努了努嘴。
  一个个原本疲累的唐军兵士似乎都忘记了疲累,斗志昂扬的备战着。
  此次行军风险极大,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
  得胜后的奖励,裴旻早就许诺,这一听吐蕃给他们吓的屁滚尿流胜利在即,兵士哪里还顾得上一点点的疲累?


第六十八章 迫入绝境
  日头慢慢高升,薄薄的晨雾也都逐渐散了。
  经过近月血战,伏俟城下尸横累累。
  经过这些日子的奋战,达扎路恭不得不承认一点,唐军固然与骑射一道略显逊色游牧民族,但是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却是无任何已知国家可以相比的。
  不论是野战、山地战,还是攻坚战,唐军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高明先进的战术打法。
  那一套先进的战术经过战场的千锤百炼,特别高明,整然有序,极难对付。
  尤其是唐军的大将还是王忠嗣。
  王忠嗣的战术直觉敏锐的有些可怕,只要有一点破绽,一点点的疏忽,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从而趁机扩大战果。
  面对王忠嗣,达扎路恭根本不敢有半点的分心。
  每每临阵指挥,必将全力以赴,唯有攻势稍息的时候,才能够抽出时间来思考退敌之策。
  几乎是日夜无歇,不过短短的半年,年纪轻轻的达扎路恭,两鬓甚至有了一些灰白,足见压力之大。
  不过巨大压力也让达扎路恭的才能得到了磨练。
  与王忠嗣这样的高手对阵切磋,达扎路恭的军事水平直线提升,应对起来越发的老练得当。
  这日达扎路恭站在城头,看着一支军队从唐军军营中驰出,往南方而去,心底登时有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很快!
  达扎路恭的预感变为现实!
  几乎在当日,达扎路恭就得到了高仙芝奇袭玛多城的消息,整个人瞬间如晴天霹雳,呆傻住了。
  玛多城是黄河的头,也是青海湖与高原上的吐蕃连接的要地。
  下高原必经玛多城,上高原也必经玛多城。
  玛多城一丢失,意味着高原上的吐蕃彻底失去了对青海湖的控制。
  高原上的援兵,高原上的物资不可能运送至青海湖,伏俟城也成为了一座孤城,一座完全没有意义的孤城。
  “怎么可能!玛多城怎么丢的,末东则怎么守的城?”
  达扎路恭撕心裂肺的叫吼着。
  玛多城一丢,意味着青海湖脱离了吐蕃的控制,伏俟城中的他,除了坐以待毙,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打探到消息的兵士一脸的灰败,说道:“是高仙芝,他派小股部队袭击了我军的运粮车。末东则元帅见粮车给袭击,率兵救援。结果中了埋伏,为高仙芝杀的大败。唐军趁势杀入城中,夺取了玛多城。”
  达扎路恭傻眼的看着汇报的兵士说道:“高仙芝?他不是跟着裴旻去了西域,怎么会出现在星宿海?还有大军?”
  兵士又如何来的?
  即便是此刻,达扎路恭也想不到高仙芝先过了塔里木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又横跨过了昆仑山抵达星宿海。
  这种操作实在是神乎其神,匪夷所思。
  在达扎路恭的记忆中就没有人做到过。
  “滴答、滴答……”
  不知不觉,一滴滴的泪水从眼眶中落下。
  达扎路恭知道一切都完了。
  他们已经失去了所有机会,青海湖保不住了。
  心力憔悴的感觉涌上心头,一个王忠嗣已经难以对付,何况还有那个远在天边的裴旻?
  再此之前,达扎路恭还是有些庆幸的,庆幸自己对上了王忠嗣而不是裴旻。
  王忠嗣固然不好对付,但他跟经验老到,用兵天马行空环环相扣的裴旻相比,却要显得生嫩一些。
  现在他才明白,自己不但小觑了王忠嗣,更加小觑了裴旻。
  即便裴旻在西域,青海湖的战事,一样兼顾的了。
  尽管达扎路恭想不明白,高仙芝怎么从天而降的,但离不开裴旻的控制无疑……
  什么兵分两路,什么将青海湖的战事完全交给王忠嗣……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唬弄自己的骗局。
  从一开始,裴旻这阴魂不散的家伙就在利用王忠嗣的非凡军略,吸引住了自己的一切注意。
  就在自己为王忠嗣逼迫的心力交瘁的时候,无暇顾念其他的时候,抵定胜负的杀手锏才真正的祭出来。
  很快伏俟城中的将校集聚一堂,他们都知道了玛多城失陷的消息,一个个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达扎路恭用力的拍着自己的脸颊,强打着精神走出了房间。
  大殿中杂乱无章,将士们各自议论,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落。
  你一句,我一句的,声音都不大,但汇聚在一起,便菜市场没有什么两样。
  有此可见,吐蕃诸将此刻的心思完全乱了。
  吐蕃深得唐文化的熏陶,在周边诸国中,普及率最高。
  将官大多懂些军略文墨,都清楚的知道玛多城的落陷意味着什么。
  达扎路恭咳了咳。
  直到听到达扎路恭的提示,诸将才反应过来,一个个的都不再言语,而是焦虑的看着达扎路恭,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好的消息。
  当然,他们失望了。
  达扎路恭没有半点的隐瞒,直接说了当前的恶劣情况,道:“玛多城的重要不言而喻,失去了多玛城,伏俟城完全没有防守的必要。所以我决定立刻放弃伏俟城,全军撤退突围,返回逻些。”
  达扎路恭的话又快又急,让吐蕃的诸将没有一点反应的机会。
  一个个都有些傻眼的看着面前的统帅,有些不知所措。
  达扎路恭高声道:“放弃伏俟城,所有兵士,各带十日粮草,准备好城中的所有战马,今日夜里突围……不要在让我说第三遍。”
  诸将见达扎路恭已经到了盛怒边缘,不敢抗命,一个个带着几分麻木的走了。
  达扎路恭看着诸将的背影,心底却打着黄昏突围的念头。
  作为上位者,达扎路恭看的除了人心,还有人性。
  唐军占领了多玛城,意味着他们这近乎十万兵马成为了困兽的孤军,陷入了死地。
  这陷入死地的孤军,一方面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则是人心浮动,畏惧叛敌。
  达扎路恭相信军中的这些将官绝对不止一个在为自己谋求后路。
  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人之常情。
  这世界有忠肝义胆,无惧生死的英烈,自然也有贪生怕死的小人。
  立即选择弃城而退,就是要在恐惧滋生以前动兵,让兵士让诸将来不及恐惧,为吐蕃保留最后的战斗力。


第六十九章 突围与堵截
  “元帅!”
  吐蕃悍将布阁喜怒气冲冲的来到城守府衙。
  相比诸将对于局面的担忧,布阁喜脑子的回路却要简单的多。
  他只知道达扎路恭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别的想法。
  故而即便得知玛多城落陷,也不闻不问。
  直到听别人传来消息说要放弃伏俟城,布阁喜这才找上门来,一脸的不甘心。
  见面的第一句话,布阁喜就道:“元帅,末将申请留下来。”
  达扎路恭看着一身决死气息的悍将,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跟我一起撤,留下来没有任何的意义。”
  布阁喜切齿道:“就算是死,也不能便宜了唐狗。末将留下来,保证让唐狗一粒米,一块铁都得不到。”
  唐蕃世仇,布阁喜的亲人大多都死于唐人之手,对于唐王朝的恨意那是深入骨髓的。
  达扎路恭也知自己这位属下的心情,说道:“与其留在城中,不如随我出去多杀几个唐狗,就算一死,也是的值得。至于城中物资,你无须担心,我这里自有安排。”
  布阁喜但听如此说来,也粗着嗓子道:“元帅放心,布阁喜一定杀个够本。”
  在黄昏时分达扎路恭下达了弃城突围的命令。
  这命令一下达,吐蕃诸将果然措手不及。
  大部分人固然觉得奇怪,却也没有多余的念想。
  少部分人则惊慌失措。
  叛徒绝不是华夏朝特有的存在,天下诸国皆有这类人物。
  他们的根基在青海湖。
  离开了青海湖,什么也不是。
  为了自己的利益,暗中向唐王朝投诚,说起来不好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