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固然阿拉伯兵士受到信仰的洗脑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可恐惧是人的天性。
他们本能的避开肯德里克向左右杀去。
如此给了肯德里克撕裂敌阵的机会。
肯德里克虚心接受了华夏的军事培训,懂得把握战机,毫不犹豫的展开了强攻。
两千神策军的兵士在长达两丈的木桥上,将五千阿拉伯的抢滩登陆兵士打懵了,力压着打的他们节节后退。
指挥阿拉伯进攻的将领正是阿布·穆斯里姆,这位阿拉伯名将也一脸的懵逼。
经过长达一年的对决,阿布·穆斯里姆潜意识的以为这又是一次激烈的登陆战。
他们阿拉伯的勇士凭借悍不畏死的战斗力将战线推向喀布尔河东岸。
然后双方展开寸土寸地的争锋。
他们阿拉伯勇士的鲜血几乎都要将喀布尔河东岸的河滩染红了,尽管他们凭借人数战斗力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每每到关键时候就差那一口气攻打不下来。
今日的唐军却意外的展开了反冲锋,而且凭借不过两千兵士,居然打的他五千前头部队寸步难行,以至于步步后撤。
阿布·穆斯里姆铁青着脸,此时此刻他如何看不出来面前的这支唐军与之前遇上的判若两途。
之前的唐军除了河西、陇右军其余的战斗力皆要逊色他们一筹,尤其是西域诸国的兵士,战斗力更是可笑。
若非有着防守优势,他们阿拉伯的战士,砍杀他们就跟砍瓜切菜一样容易。
可如今他面前的这支军队,居然比他麾下的强卒更要强。
“也许唯有狮王的狮军才能与之对抗?”
看着唐军今日展现出的可怕战斗力,阿布·穆斯里姆有些心悸。
同时阿布·穆斯里姆口中苦涩,知道自己是轻敌了。
原本他们就算不敌,也不至于如此不堪。
实在是因为连续一年压着唐军打,心底对于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起了轻视的念头。
尤其是随着裴旻麾下不多的河西、陇右军在救火中疲累损耗。即便是不输于阿拉伯军的强兵精锐,也因为各种原因呈现不足的势头。
直接导致了自己习惯性的强攻,打算在河对岸与唐军一决高下,却不想唐军直接抢攻,令之措手不及。
这白刃近战的功夫,阿拉伯的兵士无论是从铠甲还是武器,较之神策军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作为唐王朝的亲儿子,神策军的军备是跟天子禁军看齐的。
至于武艺和阵势就更别提了,此时神策军五六成群,或以盾守,或以刀砍,就像割草一般将已经显露败绩的阿拉伯兵不断从喀布尔河上砍翻下水,鲜血大片大片地染红了河面。
原本就失了先手的阿拉伯,在神策军强悍的实力下,不过短短的小半时辰,已经呈现了溃败之势。
两千神策军直接将阿拉伯的五千兵马硬生生的打回了喀布尔河西岸。
裴旻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强卒大显神威,心底终于舒坦了,大泄心头这些日子的憋屈。
见肯德里克有抢滩登陆的意思,裴旻赶忙鸣金收兵。
他可没有攻过去的意思。
肯德里克一边拆着木桥,一边从容撤退。
……
阿布·穆斯里姆向莫斯雷马萨请罪。
“狮王,属下无能,又中了裴旻的算计!”
莫斯雷马萨并没有怪罪之意,又岂止是面前的爱将,连他自己都多次失策,常胜的头衔都送了出去,哪有颜面多加怪罪,而是大皱眉头说道:“这么说来,唐军援兵到了?比我们想象中快的多,该死的吐蕃,无能透顶。”
此时此刻他们自然知道青海湖的战局以唐军全胜而告终。
对于裴旻向青海湖调兵,这一点早已在莫斯雷马萨的预料之中。
只是他们根据双方的实力讯息,判断出唐军至少要半个月才能抵达喀布尔河。
却不想援兵提前了半个月。
“应该没有,只是到了一小部分!”
阿布·穆斯里姆苦涩的分析着:“青海湖是有通往西域的路,只是那路非常险峻,上岭下山,难以行走,也只有轻步卒能够与短期内翻越。听说裴旻麾下的神策军勇锐无匹,不过短短数千人却能覆三军之众,斩万人之将,今日这一仗,十有八九就是神策军……”
莫斯雷马萨肃然道:“与我狮军如何?”
阿布·穆斯里姆犹豫了会儿,说道:“不相上下。”
莫斯雷马萨良久不言。
两人缄默许久。
阿布·穆斯里姆好半晌才道:“吐蕃以败,我军只怕难以夺取西域了。”
莫斯雷马萨一言不发。
阿布·穆斯里姆战战兢兢的续道:“天竺腹地颇有怨言,他们得了唐军的游说,在后方闹腾。拜占庭也有些蠢蠢欲动,法兰克好像已经出兵收复失地了……”
“卑鄙!”
莫斯雷马萨半晌嘴里蹦出了这两个字,用屁股想都能想到这是裴旻的诡计。
从一开始,这个自己视为对手的家伙就没有正大光明的跟自己打的意思,而是不断的耍着防不胜防的小手段,给他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也许是到撤退的时候了!
嘴上不说,莫斯雷马萨心底却如明镜一样,这一仗自己是输了,从一开始在布局上自己就输了。
便在这时,莫斯雷马萨突然得到吐蕃使者求见的消息。
莫斯雷马萨心底一阵烦躁,要不是吐蕃无能,败的这般彻底,让裴旻得到了有效的支援。
他有绝对的信心在下一个冬季来临的时候,取得最终的胜利。
“不见!”
莫斯雷马萨一口回绝,当即就给了脸色。
阿布·穆斯里姆也知自己的上司在气头上,不敢说什么。
然后就在传令兵士将情况传达下去的时候,听到了吐蕃使者的呼喊声:“狮王,我有破唐之策。”
第七十五章 青海道,求助
“打得漂亮,没丢我镇边第一军的威名!”
裴旻舒缓了心中的憋闷,对于大放异彩的肯德里克,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言。
肯德里克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华夏语了,除了腔调有点怪异,与人交流没有任何障碍,面对嘉奖,笑着咧着嘴道:“阿拉伯的这些家伙也就在西方逞逞威风,遇上河陇精兵,遇上神策军,根本不是对手。这还是属下远道而来,体力略有不支。让属下休息几天,保管让对方寸步难进。”
对于自己麾下的兵士,肯德里克有绝对的信心。
裴旻笑着拍肩鼓励:“这点我信,不过应该没有这个机会了。”
他说着望向了喀布尔河对岸的阿拉伯军营一眼,到了这个地步阿拉伯也应该退兵了。
就算那头狮子心有不甘,也无济于事。
从一开始,阿拉伯就没做好打这一仗的准备,他们之前的准备都是在迷惑拜占庭,真正的目的还是想攻占君士坦丁堡。
是因为吐蕃的缘故,才强行出动。
现在吐蕃青海湖以失,达扎路恭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高原上的稳定,暂时护住了青藏高原的一亩三分之地。
失去了经济的命脉,又逢大败,未来一段时间,吐蕃只能苟延残喘,无法给他任何帮助了。
阿拉伯也没有在自己手上占得便宜,现在攻取青海湖的河陇精兵正在向西域开进,继续盲目打下去,那是自取灭亡。
莫斯雷马萨固然蛮横,却也不是无谋之辈,知进晓退这基本的道理还是懂得。
不过裴旻也不敢大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即便对自己的判断如何的自信,裴旻也未有松懈,依旧安排严密的防守。
不过大局还是根据他所预料的走势动的,自上一次攻坚失利之后,阿拉伯破天荒的没有进攻,而是休整,按兵不动。
就在裴旻算阿拉伯何时退兵的时候,阿拉伯依旧是按兵不动。
青海湖!
张九龄走在古青海道上,看着一路上保经风霜的历史遗迹,心中有着无尽激荡,心中有着一个渴望,此处就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地方。
想着裴旻信中的话,张九龄热血上涌,心底久久不能平静。
“子寿,青海湖即日起,既为我朝疆域,此湖实是上天恩赐的瑰宝。可畜牧可农耕,渔猎资源丰富,还有用之不尽的食盐,矿产资源也尤为丰富,铜、锡、铁矿,多如牛毛,发展起来,比之江淮一地,唯有过之而无不及。奈何青海湖较为偏远,往来交通不便,人口不足,令得这上天恩赐的福地,无法发挥万一。”
“我欲为我朝开辟青海湖……想要发挥青海湖财富,必开青海道,九龄此去青海,可实地考察,看看是否可行。”
裴旻信中说的青海道,张九龄是知道的。
东西方的交流,在先秦时代已经初现了,但真正形成的时间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拉开了历史性的一幕。从此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络绎不绝,西域商路也成了触及刺激东西方经济的关键。
为了维护西域商路,华夏各国不惜劳师动众,多次万里远征,足见西域商路给华夏带来的暴利。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政权割据,中亚、西亚与中原之间便捷的朝贡贸易通道因此堵塞。
面对这种情况,华夏商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线,避开纷争的河西走廊,以羌中道为基础干线,连通河湟道、西蜀道、吐蕃道、雪山道等路线,令得青海湖一地,成为连接东西的商贸走廊,前后历经近五百年,青海道的存在取代了河西走廊。
直到唐朝,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稳定西疆再起河西走廊,青海道方才没落。
并非青海道比不上河西走廊,而是河西走廊是唐王朝的固有疆域,自然以发展河西走廊为上。
这也是唐王朝控制不住青海湖的原因之一。
不够重视。
裴旻就是要打破这个局面,让青海湖这宝地成为唐王朝的固有疆域,让华夏人一说起青海湖就如自家的江南一样,是华夏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是裴旻有些担心,真要重开青海道,会不会影响河西走廊。
这点很是关键,河西走廊才是西域商路的核心,喧宾夺主会造成极大的问题。
张九龄一到青海湖,立刻动身实地考察青海湖的价值,是不是如裴旻说的那样值得发展。
这一考察下来,让这位历史上的名相震撼难言。
青海湖的价值财富实在太惊人了。
相比富饶给开发的华夏诸地,这青海湖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要雕砌的好,绝不亚于江淮、江南半分。
紧接着张九龄又追忆青海道的遗迹,发现裴旻的顾虑是多余的。
青海道不会喧宾夺主,反而能够成为河西走廊的辅道,辅助河西走廊的繁华。
不只是如此,张九龄还发现一点,青海道除了连接河湟道,还有一条西蜀道可以连接西蜀。
现今大唐论及经济中心,长安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次之是洛阳,其三是凉州姑臧。
所谓的扬一益二是因为安史之乱以后,北人南迁,刺激了扬州、益州的发展,才有扬一益二一说。
但无可否认的是扬州、益州现在发展的也极为迅速,固然比不上长安、洛阳、姑臧这三地,却也大有超越河东太原、河北安阳的势头。
只要接通西蜀道,青海湖与蜀中将会共同获利。
发现这点,张九龄心中实在高兴,心底下了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彻底的将青海湖开发起来。
也只有开发了青海湖,才能令得青海湖有价值意义,朝廷才会重视,将之视为不可或缺的领土。
青海湖不论经济价值还是战略价值都超乎了现在人的想象。
张九龄心底对于裴旻这个上司再一次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这种大局上,张九龄甚至觉得裴旻的理念常识,超他百年有余。
他却不知这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真实的情况,又岂止百年?
“张先生,喝水!”
王难得恭恭敬敬的将水递给了张九龄。
青海湖新定,藏有诸多暗涌,为了安全起见,王忠嗣特地让自己的心腹大将领兵护着张九龄四处巡察。
王难得是个粗人,故而对于张九龄这样的知识分子很是敬重,一路来照顾的极为到位。
张九龄也没有那些迂腐文人的臭脾气,客气的说了一声:“谢谢。”
一文一武相处的还不错。
“这些日子辛苦将军了,再陪我走一段,就能回去了!”张九龄喝着水,摸着额上的汗珠。
现在正值夏季,青海道有一段是沙漠,他们正处在沙漠边缘,特别的闷热。
正休息间,两个兵卒押着两人走了过来。
张九龄、王难得听到动静,好奇的看过去。
对方已经先一步大叫起来:“子寿贤弟,子寿贤弟,救命啊!”
张九龄见来人一脸风尘,脸上身上皆是脏兮兮的,与路边乞丐相差无几,一时间都认不出来了。
身旁一人,他倒是认得,是他的亲信下人,跟他一起来青海湖的,负责家中的事物。
来人自报姓名道:“子寿贤弟,是我,是张光。”
“张兄?”
张九龄惊疑了一声,也认出了来人。
张九龄与张光其实并不熟,相互间不过是点头之交。
张九龄在河西凉州多年,长安诸多面孔都不记得了,何况是这幅模样,自然认不出来。
张九龄相熟的是张光的弟弟中书令张说。
张九龄与张说相交莫逆。
历史上张说入拜宰相,对张九龄早寄以厚望,与他论谱叙辈,一路提拔。即便在病入膏肓之时,依旧像李隆基举荐张九龄。
张九龄也得以出人头地,成为李隆基开元盛世最后的一位名相。
现今历史以改,裴旻将张九龄收为己用。
即便如此,张说也时常修书给张九龄,想要挖裴旻墙角,让张九龄入朝助他。
只是张九龄并未答应,但两人的关系却亲如一家。
在张九龄的记忆里,张光因张说的缘故官居左庶子,不是什么雄职却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职位,怎么这幅德行?
王难得见来人是张九龄认识的,挥手让兵士将两人放开。
张光抢步来到近处,道:“说弟遭人构陷,现以给陛下去相,囚禁于御史台,而今半数朝臣都落井下石。为兄实在想不到有何人能够救说弟,思前想后也只有子寿贤弟或有这个能力了。”
张九龄脸色骤变,肃穆道:“怎会如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说好歹也是朝中首相,而且有功于朝廷,还是士林文宗,即便有什么意外,也不至于给关进御史台。
张光怒气冲冲的道:“全是宇文融跟王鉷那个小人作怪。”
张九龄怔了怔,也不好说什么。
此事他倒是有所耳闻,宇文融并不算是奸佞,反而是一个能臣干吏。
农民流亡问题,在开元十年是一大问题所在,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
宇文融为李隆基献计检括逃户,增加租赋收入,重新制定检括之法。
宇文融也被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一系列的改革,不但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还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
只是宇文融重治,觉得家国发展只要百姓富裕,民心安定即可,开疆扩土完全没有必要,那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只要维护自己的疆域不失足以……
他的理念与次相李元纮相似。
而张说是那种重视军事发展的宰相,故而看宇文融很不顺眼,恶他为人,恐其权重,成为李元纮的助臂,有意压抑他。
故而宇文融对张说是恨之入骨。
这种理念的不同,并不能单纯的以对错来说,张九龄心如明镜,自不好多言。
不过王鉷此人,却不在张九龄的印象中。
张九龄问道:“王鉷是何人?最近弟忙于西方事物,对于京畿情况,不甚了解。”
张光长叹道:“要只是宇文融还好,他翻不起大浪。真正要命的恰恰是这个王鉷,子寿贤弟是不了解,此人是一个溜须拍马的奸佞小人,但深得陛下器重。现今庙堂上高内侍第一,第二就属王鉷。他现在主要负责太府寺的职位,但同时身兼户口色役使、京畿采访使、知总监、栽接使等八个重要职位,在长安现在是炙手可热,即便是诸宰相,见到他也要礼让三分。”
“说弟就是性情耿直,反对王鉷接管太府寺受到了嫉恨,从而联系宇文融以及御史大夫崔隐甫、刑部尚书韦抗一并对付说弟。子寿贤弟也知道说弟的脾气,他性子暴躁,遇事往往对事不对人,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为人处世确实有诸多不对,这一受难,算得上是墙倒众人推。”
“而今御史台主要由宇文融负责,说弟落在他手上,凶多吉少……还请子寿贤弟出手相助。”
说着张光对着张九龄深深一拜。
张九龄忙将张光扶起,沉吟了片刻,说道:“张兄太高看愚弟了,就愚弟的这点人脉,能够说动长安的谁?这样吧,我修书给裴帅,将此事细说。我人微言轻,不足以成事,但裴帅却是国之重臣,擎天之柱,他要是愿意出手相助,相信即便宇文融在如何怨恨张兄,也不敢乱来。”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此事我自当细说,裴帅愿不愿意出手相助,这个某不敢确定,只能勉力而为。”
张光大喜过望,他此来也不是真将希望都寄托在张九龄身上。此次千里来寻,主要求的还是张九龄背后的裴旻。
张九龄自也明白这点,愿意修书也不是单纯的看在与张说的关系上,而是从大局考虑。
王鉷的为人真实情况,张九龄不好细说,毕竟是片面之词。
但张说是士林文宗,对于李唐忠心耿耿。
当初武则天时期,就敢与张宗昌、张易之对抗,唐睿宗时期,敢于太平争锋,更是李隆基的谋主。
张说若因这点事情受到迫害,对于朝廷,对于李隆基的影响太大太大。
第七十六章 跟庙堂脱节了
喀布尔河,唐军军营。
裴旻与麾下文武谋臣开了一个小型会议。
主要目的就是商量当前古怪的局面。
正如裴旻之前分析的,裴旻设身处地的站在阿拉伯方面考虑。
此刻退兵,才是明智的决定。
此战细说起来,阿拉伯并不算败。
当然这也看对胜败的定义是什么,如唐朝对于胜败的定义就很严苛。
出兵征伐,没有将对方灭了就是失败。
但个别对于胜败就定义的很简单,敌人大举入侵,劫掠一通,地方守将先龟缩一阵,待敌人吃饱喝足,锐气消散的时候,将之击退,就是大胜。
但一般而言,面对敌人占据地利的防守,攻打不下来这是正常的事情,不能单纯的以胜败而论的。
阿拉伯此次北伐,固然损兵折将比唐朝更胜,但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底气犹在。
这个时候退是最佳时机。
而且裴旻也不会乘胜追击。
不是担心失败,而是能胜亦不胜。
要是真跟阿拉伯拼个你死我活,即便唐军胜了,依照目前的情况,也是一个惨胜。
除了得到名,什么也得不到。
惨胜后的唐军是无力攻占阿拉伯的领地的。
反而会便宜了拜占庭、法兰克、波斯人,他们可能趁着阿拉伯大败,落井下石,扩张自己的势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蠢事,裴旻不会去干。
只有在能够向西扩张的时候,裴旻才会主动的招惹阿拉伯。
这个时候,裴旻觉得他跟那头狮子应该是万事心照,彼此各自退兵,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裴旻也能回去看一看他那还未见面的孩子。
结果事情的发展似乎出乎裴旻的预料。
阿拉伯进来的表现有些反常,他们确实不再进攻了。但是也没有退兵,而是在喀布尔河对岸与唐军深情的互望。
裴旻想试一试阿拉伯的反应,派人疏通河道,将堆积在河中的碎石尸体清理掉。
阿拉伯立刻做出了应对,直接派出了他们的弓弩手,阻止唐军的行动,一副北上之心不死的架势。
这情况让裴旻觉得很是奇怪,不知阿拉伯到底在想什么?
耗?
现在唐军可一点也不怕消耗。
在过两个月,即到秋收时节。
裴旻之前军屯,在西域开了千顷良田,这些粮食完全缓解了大军的后勤压力。而且青海湖达扎路恭也送了他们一份大礼,即便再耗一两年也消耗的下去。
这个消息阿拉伯的情报系统不可能不知道。
反之因为自己炸毁了阿拉伯的主要桥梁,即便阿拉伯的后勤运输环境要好唐军许多,但十万大军的后勤终究是天文数字。
阿拉伯的经济与唐王朝相比要差上一个等级,一两年倒是支持的住,时间一长,也是巨大的负担。
这种情况,阿拉伯坚持下去,有何意义?
裴旻想不明白,将麾下文武召集起来商议也是在商讨这个问题。
商议的结果并不乐观,封常清、许远、高适等人一时半刻都有不知阿拉伯反常举动的用意。
“不会是因为顾念面子吧!”
许远提出了一个不是很靠谱的假象。
裴旻笑道:“不是没有那个可能,便如当年的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固然远比不上官渡、赤壁之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