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是办公时间,郭元振也不与裴旻细谈,让裴旻去跟其他几位兵部大佬打招呼,并叮嘱他好好干。裴旻自是应诺。即便是来镀金的,也要镀上一层铂金而不是黄铜。
  于是裴旻分别拜会了侍郎、员外郎等上司。
  值得一说的是兵部员外郎窦辰,郭元振以治军的手段管理兵部,最不容忍窦辰这样吃里扒外的人物。今日一早了解了情况,直接让窦辰回家去了。一刻钟不到,弹劾窦辰的奏章已经送达尚书省,经由李隆基批阅,正式革除了窦辰的职位。
  裴旻逐一见过兵部同僚,也不急着回去,而是在司库司看着老人们是如何处理事情,怎么工作的,事先了解流程,为明天打个基础。
  郭元振处理完兵部的军务,前往武德殿拜见李隆基。
  武德殿位于太极宫右侧,与东宫相邻。
  李隆基已经继任为帝,本因执掌太极宫,但是李旦并不放权,太极宫的主人一直都是李旦,李隆基只能在武德殿听政。
  郭元振抵达武德殿的时候,李隆基正与崔日用商讨兵变细节,郭元振之谋,孤注一掷,可谓险中求胜。若非李隆基魄力十足,常人哪敢采纳如此计策。听得郭元振求见,李隆基毫不犹豫的将他请进了大殿。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郭元振欣喜若狂的参拜,将裴旻以同意入他阵营的事情告诉了李隆基。
  李隆基并未如意料般高兴,而是古怪的看了崔日用一眼。
  崔日用大急地问道:“郭尚书没有将我们之谋说给裴旻知晓吧?”
  郭元振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又哪里做得了主,一切自听陛下安排。”
  “那就好,那就好!”崔日用松了口气,抹去额角冒出的细汗道:“尚书有所不知,今日我亲眼见裴旻上了太平公主的銮驾,他们的关系定非一般。应当另选其人,用裴旻风险太大,靠不住。”
  郭元振沉声道:“陛下,此事老臣早已知晓,心中本也有疙瘩。可今日与他攀谈,发现裴旻此人才思敏捷,志向远大,甚有主见。他对我大唐的局面了如指掌,让老臣都有些望其项背。他与我直言太平公主心胸狭小,不堪大任。反观殿下英武果敢有明君之气。老臣相信,裴旻是真心愿意助陛下成就大事。”
  李隆基看着崔日用、郭元振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判断。现在太平公主越逼越紧,一念生,一念死,即便他行事果敢,以拿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此刻也有些犹豫不决,顿了顿,问道:“薛公是怎么说的?”
  郭元振道:“薛公对裴旻的能力评价甚高,至于他的人品只用了‘大好男儿’四字形容。陛下,用裴旻确有风险,但换个人就没有风险了?太平公主对江湖的渗透远胜你我,谁能确定寻来的好手,跟陛下一心?不会是太平公主特地安排进来的细作?左右皆有风险,臣以为用裴旻,风险反而小些。只因裴旻有大志,只要陛下许以从龙之功,他哪敢不为陛下效命。”
  李隆基此次兵变,本就是给太平公主逼到了极处豁出去的孤注一掷,听郭元振这话,犹疑的目光转为坚定道:“裴旻愿为朕效力,朕不疑他忠心。便依郭公所谋,以裴旻为杀招,定北军,稳朝纲!”
  便在李隆基下定决心的时候,太平公主府邸,针对李隆基频频的异动,也展开了谋划。


第十一章 始料不及
  太平公主的手段远比李隆基有效直接,她的耳目眼线几乎遍布整个朝廷,即便是李隆基所掌控的东宫、武德殿都有她的人。她甚至能够详细到李隆基什么时候吃,吃过什么,一清二楚。
  李隆基最近不断的召见心腹入武德殿商议,太平公主哪能不知晓。只是李隆基谨慎小心,商议事务的时候都让高力士在门口把守,任何人都不得靠近大殿五丈之内。是以到底商议什么,太平公主终究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太平公主有种不祥的预感,为此特地将心腹召集起来,一同合计合计,顺便拟定一下未来的走向。
  她的一声令下!
  宰相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尚书右丞卢藏用、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晙和胡僧慧范等人,以各种瞒天过海的手段齐聚太平公主的府邸。
  太平公主高坐案几,俯视着堂下一众宰相王侯大将军,一个个近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俯首于面前,心中涌现难以言喻的快感。权力的欲望,无穷无尽,自从第一次尝过那种滋味后,她就爱上了这种感觉,沉迷其中,一步步的往上爬,直至今日。在她面前的这一众文武几乎掌握了庙堂三分之二的话语权,只要她一声令下,大唐王朝的政治机构都将停止运转。任何人,哪怕是太上皇李旦,他的政令都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更别说是次之一等的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依旧不满足,那剩下的三分之一,她也要弄到手中,成为如她母亲一样伟大的女皇……
  “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太平公主的声音很柔很悦耳,没有没有半点的威严厉色,但堂下的所有人都认真的听着,不敢有多余的动作。他们都知道太平公主最擅长的是云淡风轻的定人生死,她的城府之深,早已看不出喜怒。不要胡乱揣测太平公主的心思,这是他们圈内人所共知的事情:“皇兄已经决定与中旬大朝会时宣布执行巡行边疆的圣谕,要不了多久,李隆基将离开长安。”
  巡行边疆!
  这四个字说的好听,但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废帝的前兆,一个始终没能掌握实权的皇帝,一旦离开了国都,等待他的是什么,显而易见。
  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几位宰相相视苦笑。一般而言,作为最重要的谋臣,他们应该属于左膀右臂,不可或缺,但是太平公主却将事情都做了,还做的无可挑剔。他们存在的意义价值除了稳定朝局,似乎没有多余的功劳。
  卢藏用最擅投机,立刻道:“恭喜长公主,贺喜长公主,太上皇一旦废帝,朝政必将大乱,新帝无回天之力,只有长公主有定鼎之能,届时如天后事故,大事可期矣。”
  众人都暗骂卢藏用狡猾,这等大事也敢说出来。
  天后事故?
  天后是谁?武则天,武则天的事故,岂不是在教唆太平摄政,为称帝做准备?
  太平公主并未应话,但所有人都清楚,太平公主心动了。
  许久,众人方听太平公主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本宫了解我那侄儿,作为我李家这一代最出色的男儿,他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最近他频频与郭元振、魏知古、崔日用等人相会,一定有什么举动。还有短短的十余日,本宫不想出现任何意外。”
  萧至忠道:“回长公主,陛下的举动,臣也一直关注。只是他们往来的都是无实权的大臣,实找不出有什么值得警惕的。”
  窦怀贞也道:“羽林军有常、李两位将军掌控,定无大碍。南衙禁军在老臣手中,没有老臣的签令,任何人调不动一兵一卒。就算郭元振在如何了得,他手中无兵,又有何用?唯一不在我等控制内的只有万骑军,可万骑军忠于太上皇,陛下没有本事调用的动。何况我们在万骑中安插了许多眼线耳目,万骑一有异动,必将会为我等知晓。现在没有半点消息传来,可见他们所谋不在万骑。陛下动作频频,然而却没有任何异动,有点诡异。臣想不通透……”
  众人大多无言,低头苦思。
  太平公主也轻皱起了眉头,她也想不明白,她觉得李隆基必有后手,但是她的权势遍布南衙北衙,实在想不出哪里可以让李隆基翻盘。
  就算她在如何权谋盖世也料想不到李隆基的后手只有三百人外加一个裴旻。
  商议不出个所以然来,岑羲突然提了一个假设道:“会不会陛下觉得长安事不可为,意图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另立朝廷?”昔年李世民、李建成的太子之争,李世民早早的给自己留了后手,一旦夺权失败,立刻前往洛阳,另立朝廷。
  太平公主也记起自己得到的情报中却有一条郭元振与薛讷彻夜长谈,薛讷作为昔日的镇边大帅,在边疆还是很有威信的:不无这个可能……
  岑羲的提议,得到了诸多人的认可。瞬间众人的思路都想歪了……
  你一言,我一言的,在商讨着李隆基另立朝廷应该如何应对。
  唯有太平公主由不放心,道:“我记得魏知古跟崔日用都在寻找武艺高强的江湖好手,不知用意何在。惠范,你找机灵的好手去应募,我倒要看看他们藏着是什么心思。总之最后十余日,成败就此一举,诸位不可大意。尤其是萧相、窦相还有常、李两位将军,你们分别掌控者南衙禁军、羽林军,更不容有半点差错。本宫多给你们安排一个江湖护卫,护你们周全。”
  就在李隆基、太平公主彼此双方相互算计博弈的时候,即将陷入暗涌最中间的裴旻却毫不知情,他回到府邸,将领取来的官服穿在了身上,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在一身庄重官服的衬托下,原本英俊潇洒的气质平添了一股成熟稳重的气味,更加的有魅力了。
  还没等他摆显足够,却得到了郭元振登门求见的消息。


第十二章 需要一把剑
  郭元振的求见,在裴旻意料之中,对方的到来证明了他的自觉没错。
  郭元振今日特地找他谈话,他便觉得郭元振很有问题,有事托付,只是一直没说,就算是最后也是敷衍了事,一笔带过。
  能让郭元振这样的人物如此谨慎,不难想象定是罕见的大事。裴旻当时也不急着追问,若郭元振甚至是后面的李隆基信他,他自有力出力,若是不信,也没多少所谓。朝堂局势如此混乱,这神仙打架,跟他这个绿豆大的八品官没多少联系。
  却不想这才隔了不过几个时辰,郭元振就上门拜见了。
  裴旻接见郭元振的地方正是上次宴请贺知章、张旭的二月轩,不过他们不在屋子里,而是在杏花树下。那里视野开阔,周边环境,一眼可见。尽管如今的他并不足以令人重视,不会有人处心积虑的在他身旁安插眼线,可防范于未然终是好事。
  郭元振对于裴旻这番安排也极是赞许,今日他所身负的重任于他而言是关乎天下兴亡的大事,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环节出差错,半点意外都不允许有。
  “这里四周无人,郭公与我的对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这些杏树知,绝不会入第三人耳,大可放心。”裴旻一脸肃然,以他现在于武道上的直觉,在这阔地上即便宗师级别的隐匿好手也无法靠近他十丈之内不给发现。
  郭元振将李隆基谋划之事告诉了裴旻。
  裴旻纵然知道郭元振此来必有要事,却也想不到竟是兵变。这世上大名鼎鼎的先天政变,裴旻当然不可能不记得。只是在他的记忆里先天政变是发生于先天二年七八月份的事情,现在不过是四月初。没有将两者混想到一块去。如今听郭元振说出来,方才知道李隆基竟然提前了三个月发动政变!
  蝴蝶效应!
  除了蝴蝶效应,裴旻找不到任何理由解释。
  事实正是如此:因为裴旻的出现,导致了东北的局面一片大好,历史上薛讷出兵征伐奚族契丹:因为崔宣道、李思敬相互争功,不听主帅调遣再度吃了败战。此役由李隆基决策,伤了他身为皇帝的威严:李旦、太平公主乐得见到如此,也没有深究。可现今薛讷因得过裴旻的提醒,崔宣道、李思敬直接让他给砍了,没有掀起风浪,致使战胜了奚族契丹,收复了辽东辽西。如此一来,李隆基即位第一次对外征战,取得了奇效,收复了失地,臣民称道,令他的地位巩固了不少。如此胜果,反而不是李旦、太平公主愿意见到的,因故加紧了对于李隆基的逼迫,而李隆基也不得不提前做出应对。
  对于裴旻的震撼,郭元振并不觉得意外,兵变意味着流血屠杀,意味着朝野震动,赢了固然是皆大欢喜,可输了却是要付出灭门诛族的代价:“以你的才智应该可以看出来,此计算得上是孤注一掷,险中求胜。至关重要的便是第一步,不斩杀常元楷、李慈就不可能震服羽林军,不取得羽林军的归顺,也无法带动万骑的加入。只有羽林军、万骑这北衙禁军一并归附,我们才能与手握南衙禁军的太平公主一战。能够担任这第一杀之人,必需要拥有出神入化的武艺跟超凡的胆略,不只是杀,还要震慑不服者!老夫见过你的剑术,你在武举上前后与人大战十场,无一人从你手上走过五招。老夫也是军旅出身,看出了你还未使用全力。昨夜我又与薛老哥聊过此事,更一步的了解你的剑术。如此重担,非你不可。”
  裴旻摸了摸鼻子道:“郭公太抬举晚辈了。”
  郭元振笑道:“不是抬举,是事实。常元楷、李慈身旁都有高手护卫,非常人可为之。如何……裴旻,你可愿意肩负如此重担?陛下亲口许诺,只要事成,从龙之功,有你重重一笔。另外常元楷与你有隙,你也说过。对于常元楷这样的人物,要不就不动手,要动就让他翻不了身。现由你亲手执行,岂不快哉,一举数得。”
  富贵险中求,裴旻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陛下信任于我,敢将此重担托付。旻必不负厚望,尽力为之。”
  “太好了!”郭元振激动的拉着裴旻,全盘计划他反复揣摩许久,最为关键的正是裴旻执行的这一环节。其他环节有个错漏,都有应对的办法弥补。唯独第一步,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他信自己的眼光,也信薛讷的眼光,裴旻绝对是执行这第一步的最佳选择。
  裴旻慎重道:“要想做到万无一失,我有一个条件,需要你们满足!”
  “你说!”郭元振毫不犹豫的应诺。
  “我需要一把剑,一把宝剑!”裴旻现在用的是李五义送给他的秋水剑,秋水剑是新罗匠师用长白山里的冰川寒铁精心打造,外观确实优美,但华而不实,只能算是一把好剑,离宝剑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仗剑对敌,向来都是依仗出神入化的剑术,对于剑并没有多少硬性要求。对他而言不论是秋水剑,还是最早从店铺里十个通宝买的铁剑,除了长相美观外有着差异外,别的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剑,在裴旻这位未来的剑圣手中就能发挥威力……
  但是裴旻不否认,一柄趁手好剑,对于一位剑客的加成是无比巨大的。
  裴旻不怀疑自己的剑术,但想要尽可能的将事情做到万全,一把趁手的宝剑必不可少。
  郭元振答应的毫不犹豫,“我府中并无宝剑,不过陛下那里一定有你趁手的利器。有你为他抵定大势,我相信陛下不会在乎一把宝剑的。”
  裴旻沉声道:“那什么时候动手!”
  “明日!”郭元振没有任何迟疑的说了两个字,顿了顿道:“明日一早,你去兵部,我带你入内城觐见陛下。”
  裴旻想不到事情如此的急快,一点准备也没有。不过正是这种迅雷不及掩耳,才能让太平公主这样的人物,措手不及。
  “行!”裴旻给出了答案!


第十三章 打虎亲兄弟
  当夜裴旻想着明日之事,无心睡眠。
  他来到唐朝已有一年余,干了不少的事情,但真正影响天下大局的唯有辽东、辽西的收复,为此他还激动了好一阵子。如今想来却不值一晒,明日他不再是影响,而是创造。亲自参与先天政变,开创一个新的局面,那种感觉自是不一样。
  虽说政变意味着血腥,但是比起现在这般政局混乱,早一日稳定,从而安心的发展军事政治才是国家崛起的真正大道。不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势在必行的。
  至于太平公主,裴旻心中有些小小的遗憾:凭良心说太平公主对他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彼此道路不同。太平公主重视内部的权谋争斗,而裴旻却不甚喜欢这种尔虞我诈,他觉得有那精力不如对付吐蕃,对付突厥,找更远的大食国一教高下,这才是利国利民且长远的计划。
  太平公主的权谋手段确实出类拔萃,但她的目光终究仅限于此,相比之下李隆基就要比太平公主好上许多,尤其是开元年间他励精图治,不断的以王忠嗣、高仙芝等人开疆拓土,令大唐威震四夷。若不是晚年昏庸,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将大唐推向深渊,李隆基的名字不说能跟李世民相提并论,却也不会逊色多少。
  裴旻也无心去想二三十年后的事情,目前的唐朝正面临着成魔成佛的困境,需要的是李隆基这样目光长远的英主而不是专于权谋内斗的太平公主。
  脑中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已然睡去:朦朦胧胧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仗剑三尺,一步步的发展崛起,成为了天下扬名的边帅剑圣,威震四夷,让大唐再现繁华之世……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裴旻醒来看着窗外昏昏沉沉的天气,似乎老天爷也知道今日事不寻常,给整片天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透着苍茫的气息。
  来到膳堂,裴旻发现薛讷已经在堂中就坐,笑道:“太公不多睡会儿?”薛讷尽管身强体健,终究上了年纪,较为嗜睡,往常这个时候,他都在梦乡中。
  薛讷笑道:“醒得早,懒得睡了。吃得已经准备好,今天第一次出勤点卯,可别误了时辰。”
  裴旻应了一声,不慌不忙的吃了早餐。期间薛讷并没有说任何的话,只是在裴旻吃饱以后,说道:“孝,顺于道,顺天之经;循于伦,循地之义。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一个孝。你以在长安闯出一片事业,是时候将你母亲接来,以尽孝道。我等会亲自派人去怀柔县接你母亲,一切放心。”
  裴旻感激的看了薛讷一眼:今日之事,若一切顺利,确实可行。但天下之事,哪有事事顺心如意的?李隆基的先天政变本就是给逼到了极处,险中求胜,冒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干的事情。一旦功亏一篑,死的不仅是自己,还会牵累家人。
  裴旻在这个时代无牵无挂,唯一有的只是家中母亲。薛讷话中涵义已经明了,若是事成,朝局稳定,裴母可来长安一享清福。若是失败,则裴母在他手中,他会另行安顿,不会让她收到牵累。
  这唯一的后顾之忧消除,裴旻更是精神百倍,骑着小栗毛赶往皇城。
  皇城分为内城与外城,外城是三省六部制的官署聚集之地,内城则是皇帝皇后一家人安居之所。
  有了身份令牌,裴旻这一次轻易的进了外城,抵达了兵部。
  兵部郭元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就等裴旻的到来。
  “朝会已经结束,你随我去武德殿去跟陛下汇合!”
  先天二年,四月三日,不论政变的成与败,注定这一日是载入史策的一天。
  李旦身为太上皇,他每隔五日会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满朝的宰相多是太平公主的人,所有要事他们都会等着李旦临朝的时候跟李旦商讨。至于李隆基,他的朝会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一说,很快朝臣自行散去。
  原本李隆基对此很是恼火,今日却异常利索,毫不留念的退了朝。
  回到了武德殿,当先迎上来的正是他的几位兄长:大哥李成器、二哥李成义、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
  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这话在皇家原本是一句屁话,历朝历代为了皇权,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即便是唐朝最出色的帝王李世民,依旧背负着弑兄杀弟囚父的人生污点为后人诟病。
  李隆基这五兄弟却不一样,武则天掌权时期,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大肆的清洗李家皇族,只要阻挡在她面前的不管是亲儿子还是亲孙子都逃不过残害。那时李旦为傀儡太子,自身难保。而李隆基与他几位兄弟也给幽禁于东宫,朝不知夕死,兄弟之间相互激励,挣扎着活了下来。将近十年的时间,兄弟五人朝夕相伴、一同嬉戏玩耍、一同识字读书;炎炎夏日,相互挥扇;寒冬季节,一起相拥取暖。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意是经过时间磨练起来的,兄友弟恭,相互亲如一体。
  也是因为如此,唐隆政变之后,李旦意欲立老大李成器为太子,李成器将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感念兄弟情义,特地命人制作了一张超大的可容纳五人的床被,供给兄弟一起安睡。
  太平公主一直位于上风,却处于被动的原因,也在这里。
  太平公主的实力完全可以扶持一个皇子来压李隆基,而且能将李隆基压的透不过气来。但是李旦就生了六个儿子,最小的一个还死了。其他四人跟李隆基铁板一块,完全不理会太平公主的示好拉拢。这也是太平公主最尴尬的地方:得不到皇子的支持,她想立一个傀儡都没有的选择。
  兵变如此大事,李隆基最先知会的便是他几个兄弟,最先响应的也是他的这几个兄弟。
  “大哥、二哥……四弟、五弟!”李隆基看着骨肉兄弟,眼眶都红了。
  “三郎!”老大李成器最是持重,道:“我们兄弟上下一心,同进同退,今日便助你稳固朝纲。”


第十四章 四路齐出
  看着坚定不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