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旻悄悄地说:“老哥放心,好酒藏着呢!”
张旭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苏晋,这位是焦遂,都是饮中豪杰。”
苏晋、焦遂先后举杯道贺。
苏晋一脸消瘦,面色带着几分营养不良的黄色,焦遂则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说话都有点不利索。
裴旻自知他们身份,饮中八仙其二:苏晋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长期斋戒,不吃肉食,但酷爱饮酒,一边坐禅一边豪饮,豪气干云!至于焦遂,也是一个了得人物,他是一介平民,说话都不利索,不敢大声,但是五斗酒下肚之后,焦遂就会如文曲星下凡一样,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没几人说得过他。
“老哥的酒友,就是我裴旻的酒友!今日是旻喜庆之日,不能陪二位畅饮。后日我请两位酒兄,喝个痛快!”
裴旻从头到尾,百余宾客都敬了个遍。
凭着贺知章、张旭练出来的酒量,百杯酒下肚,裴旻除了憋得慌,没有别的异样,依旧健步如飞,游走各处。
前来参加宴会的宾客都忍不住咋舌。
这灌新郎本是喜宴的一大特色,但是裴旻如此豪饮,反而让宾客望之生畏了:没将新郎灌倒,自己搭了进去,可是不美。
也因如此,裴旻从容的撤出了主战场,走向了后院。
婚礼,最开始是叫昏礼!
黄昏之礼,不论娶妻还是纳妾,都是在傍晚举行的。这陪完宾客,已经是星火点点的晚间了。
踏着轻快的步伐,裴旻推开了房门。
坐在床间的娇陈带着几分娇羞的迎了上来,从桌上端起一碗醒酒汤道:“酒喝多了伤身,裴郎先喝了这碗汤暖暖肝胃。”
裴旻端过醒酒汤,缓缓喝着。
娇陈绕至裴旻身后,轻巧的将他外衣除去,这十月天的夜里算不上闷热,甚至有些凉爽。但裴旻喝了许多的酒,酒意上涌,难免燥热,内裳都湿了。心细的娇陈已经发现了这点,将他笨重的礼服逐一卸下,让他舒适一些。
“我去打盆水来!”娇陈还没等裴旻应话,已经出门去了。
回来的时候,她端着一盆凉水,盆里还有一块布巾。
裴旻正好喝完醒酒汤,见娇陈意图脱去他最后的内裳,有些不好意思,打算自己来。
却不及娇陈手快,先一步替他开打了纽结。
看着裴旻一身结识的肌肉,娇陈原本就红润的肌肤泛起了点点羞红,这也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与男子有着肌肤之亲……
见佳人如此,裴旻心底也有小小的得意,穿越来时的他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帅则帅矣,但身躯有些细瘦,偏带一些娘气。如今他以是朝中重臣,吃穿不愁,又不挑食,荤素皆吃,加上持之以恒的练武,宽肩细腰,全身肌肉浑圆匀称,恰到好处,对女子有着不小的杀伤力。
娇陈一点一点的为他擦拭身上的汗迹,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后来想着这是自己的丈夫,一辈子能够依靠之人,脸上的羞意渐渐淡去,反而带着几分甜美的笑容,细心认真。
体贴的娇陈让裴旻大为感动,也许在这个时代的女人多是附庸,但是家中有娇陈这样的女人。家中的一切,包括他的母亲以及未来的孩子,都不用操心。
何为幸福?
简简单单的开心,就是幸福!
裴旻转过身子,一把将娇陈搂在了怀中,轻轻托起下颚,凝视了那精细的面庞,情到深处,低头亲吻了下去。
好半晌两人方才分开,额头却对着额头,没有分离,裴旻突然低低笑着。
娇陈看出了那笑容的不怀好意,轻轻的道:“我先去了衣裳。”
裴旻却抓住了她的手道:“刚刚夫人伺候了为夫,现在轮到为夫伺候夫人了!”
说着不理会娇陈,将她剥的白白净净,一起倒向了床榻……
随着娇陈带着疼楚的闷哼,完成了少女到少妇的进化!
裴旻不忍娇陈第一次多受征伐,并没有无度求取,抱着她说了半夜的情话,相拥而眠。
一大早,裴旻带着娇陈跟裴母请安。
裴母拉着娇陈说话,直接将裴旻丢在了一边。
裴旻见他们婆媳关系融洽,也没有在一旁干扰,去演武场晨练去了。
王忠嗣骑着小马在校场商奔驰着,手中的方天画戟虎虎生威的左突右冲。不过短短的大半月,这小家伙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御骑之法,天赋强悍的惊人,已经小小的展露史上那位手握三十万大军,配四镇帅印,坐镇大唐万里疆域的第一名将风采。
见到裴旻,御骑来到近处,下马拜道:“旻哥!”
“乖!”裴旻点了点头道:“别一味的注重武艺骑术,兵法韬略也很重要。战阵交锋,武勇确实占据极重比例,但决定胜负的关键,往往还得依仗谋略。尤其是现在,我们的敌人也领悟了兵法,想要战胜他们,在兵法谋略上必需要比他们领悟的更加透彻才行。”
“明白!”王忠嗣认真的点头,记在心底。
练了一早上的剑,裴旻洗去身上汗迹,走向裴母的住处。
婆媳两人还在闲聊,见裴旻到来,裴母笑道:“好了,娘放人了……免得旻儿嫌我啰嗦。”
裴旻忙道:“孩儿岂敢,只是担心娘亲饿着,叫娘用膳来着。”
三人吃了早餐,裴旻与娇陈拜离裴母。
裴旻拉着娇陈的手道:“可以安心了?”
娇陈不住点头:“婆婆慈祥,也很有本事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妾身都说不过她。”
裴旻笑道:“那是当然,要没有点本事,我爹怎会为了娘亲跟裴家闹翻?”
娇陈道:“婆婆说到这事的时候,有些遗憾,她还是想回裴家的。”
裴旻颔首道:“这个我知道,夫人放心,娘这个愿望为夫会帮他实现的,只是现在不是时候。现在的裴家,未必好过,我的位子越高,主家就越难熬!要不了几年,裴家必有异动。”
娇陈见裴旻以有了主意,也不细问。
忽然,她想到一事,道:“裴郎,你让一些人去我府上,将妾身藏在地窖里的钱财运来吧。那边没人,别让人盗了去。”
裴旻怔了怔,很敏感的察觉了娇陈用了一个运字,好奇的问了一句,“有多少?”
娇陈道:“不多,也就九箱,大多都是不值钱的通宝,珍宝首饰也就一小箱!”
裴旻有些傻眼了,问道:“那一箱有多大?”
娇陈双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大圆道:“也就这么大!”
裴旻惭愧了:他凉国公、御史中丞兼任忠武将军三个官衔皆有俸禄:食实封、月俸、力课、亲事帐内课等加起来,年薪两万石米左右,折合后世人民币来说三百万上下……貌似比不上娇陈的一个通宝箱!
娇陈竟是传说中的白富美!难怪能给自己赎身!
第四十七章 裴姚斗法,三郎调解
将娇陈的九箱嫁妆运至,看着一箱箱的钱物,裴旻偷偷问了娇陈的出场费!
娇陈最初不知出场费是什么,经过裴旻一解释。
娇陈很不好意思的说了一个数。
裴旻听得呆了半晌,也不得不感慨,自己一个月的薪俸,竟然比不上娇陈的出场费:这古代的顶级明星,赚的一点可不比后世的大明星少。
念及娇陈那堪称天下无双的琴艺,裴旻又觉得理所当然。
依照约定,裴旻在于娇陈成亲后的第二天,再度请了贺知章、张旭、苏晋、焦遂四大酒鬼饮酒。
裴旻也再一次见识到了贺知章的旷达纵逸,张旭的狂放不羁,也见到了苏晋的放纵无忌,焦遂的醉意高谈。
四大酒鬼,各有千秋,秉性不一,但因酒而结缘,把酒高谈,尽显自我风采。
裴旻也为他们风采感染,与他们一起,成为了第五个酒鬼。
与四人不同,裴旻倜傥洒脱,即便醉意上头,依旧维持自我本心,又是一种味道。
张旭与裴旻关系最为亲近,也最是豪情奔放,直接住在裴旻家中,将裴旻特别为他准备的贡酒喝尽,方才留下一堆墨宝告辞离去,继续游历大好山河,以华夏的山河壮丽来淬炼他的书法。对于张旭这样纯粹的艺术家,裴旻除了羡慕,再无其他,心底明白,正因为这样纯粹,张旭才会成为草圣,中国五千年里草书最出众的存在。
这日朝会!
裴旻给李隆基点名,嘉奖功绩,增添了一百食邑。
原来今年河南一代,十数万倾良田,大获丰收,所收得粮食是较往年多了一倍有余。
黄河孕育了中国的千年文化,黄河两岸的田地论及肥沃并不亚于江南。只是因为黄河泛滥严重,使得两岸的收成大大消减,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今年多雨,黄河水位汹涌澎湃。依照往年,遇上这样的多雨季节,中下游必定泛滥。可今年黄河并未如意料中的那般肆虐两岸。反而因为雨水充足之故,使得中下游收成倍长。
追其缘由有很多因素,但最令人信服的,莫过于裴旻在考科举时,提出的束水冲沙法。
因得水利专家工部侍郎陶彦的认可,束水冲沙法很快得到了实行。早在李旦朝时,朝廷已经调拨劳役动工了。
治水如治火,二十万劳役在河南荥泽、原武、中牟等县,竖起了冲沙堤坝。
陶彦更日夜监察,黄河淤泥情况,直至夏末秋初,上表了一封奏章,以表裴旻功绩说“束水归槽,河身渐深,水不盈坝,堤不被冲。束水冲沙,此正河道之利矣。”
只是当时裴旻新立破吐蕃大功,李隆基便将奏章押了下来。
直到秋收结束,黄河两岸收成倍增,这才确定了裴旻的功绩。
群臣看着裴旻又立新功,不免欣羡。
姚崇看着裴旻却大感头疼,在他的政治集团内,容不得裴旻这样超然的存在。但是自己一时半刻却又奈何不得他:想着裴旻将柳范赶出长安的事情,心底忍不住暗暗心悸。
柳范是他的心腹之一,却轻易的让裴旻赶出了京城。
有人觉得裴旻依仗皇帝宠信,将小事化大,他却是知道裴旻这是在敲山震虎。
依照当初的约定,裴旻应该自请出朝,外防戍边。但后来却给他传了个消息,说李隆基不舍得放手。
姚崇才不管这话是真是假,既然裴旻不守承诺,继从龙之臣张说、魏知古、刘幽求、钟绍京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裴旻。
他安排中书舍人赵诲背地里弹劾裴旻与江湖人交往过密。
但是他想不到李隆基不但没有听信赵诲之言,反而将赵诲贬为中书省主书。更让他想不到的事,他的右臂柳范竟然直接在其后给裴旻弄出了京城,任官外地。
这一前一后,不过月余。
姚崇才不信这是巧合,想必是自己的动作让裴旻知道,从而展开了还击。
他只是试探一击,看看深浅,却遭受断臂之伤。
姚崇忌惮裴旻手中的御史台,更为裴旻针锋相对的手段头疼,当然最让他心悸的还是李隆基。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不像张说、魏知古、刘幽求、钟绍京那样,站在他这边,而是更支持裴旻。
御史台有办法压制,裴旻也可以对付,但是李隆基怎么处理?
姚崇想不到自己大起大落的从政四十年,竟然对不了一个少年。
仅是想想,姚崇心底便是郁闷。
李隆基宣布下朝,百官依次而退,裴旻正打算出宫吃午饭,让高力士叫了住。
“裴中丞,陛下请您一同用膳!”
裴旻还没走到高力士身旁,高力士又叫了姚崇。
裴旻、姚崇互望了一眼,一并跟在了高力士的身后。
两人一路无话,气氛尴尬。
一直来到武德殿,李隆基已经换了一身宽松的龙袍在殿内等候了。
“两位爱卿请坐!”李隆基早已备上了两桌的酒食。
“谢陛下!”裴旻、姚崇齐声应道。
一左一右,相对而立。
古代遵循左尊右卑,姚崇是宰相自然位于左席,裴旻则在右席坐下。
“裴卿!”李隆基没有叫裴旻的字,而是以称谓呼之:“此次你能立得此番功劳,姚相从中可出了不少力。若非他全力支持,调派劳役,特命地方官员配合,冲沙堤坝一时半刻休想立的起来。应当敬他一杯……”
裴旻笑着举杯道:“谢姚相相助!”
姚崇举杯回礼。
李隆基接着道:“姚相也应该敬裴卿才是,束水冲沙法有效的清理地段泥沙,免去我黄河水患,致使黄河中下游收成倍增,足以供应关中所需。免去了从江南水运粮食于关中的巨额耗费,给你的工作省下了不少的便利。”
裴旻、姚崇听到这里,哪里不知李隆基此次邀请他们用膳的真正用意:他不愿在看到他们两个的争斗,既当和事佬,也是告诫他们,适可而止。
姚崇举杯道:“裴中丞年少英杰,束水冲沙,妙不可言。老夫敬中丞……”
裴旻业跟着举杯回礼。
李隆基道:“两位爱卿都是朕的左右臂膀,缺一不可。当同心协力为朕分忧,今日召见你们前来,也是有要事与你们商议。对于兵制改革,你们有什么看法?好好考虑,不及这一时,边吃边谈!”说着,他当先就餐吃了起来。今日朝会时间长,以过了午饭时间,李家三郎早饿的前胸贴着后背。
食不言,寝不言。并非字面上吃饭时不能说话,是指嘴里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说话,是不礼貌的坏习惯。
在唐朝这吃饭议事,是一种风气。尤其是宰相圈里,吃饭的时候嘴里必需要说国家大事,不然就会给人笑话。卢怀慎就是因为下朝的时候,群相聚在一起用餐,众人边吃边议政事。而他闷头吃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得到了一个伴食宰相的“雅号”,笑话他身为宰相,却只知道吃。
姚崇显然已经习惯肚子里有食,吃吃喝喝解决问题。边吃边想,半天才道:“今年我大唐各路冲折府,皆有兵源不足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无法凑足兵马番上,情况愈发严重。必需下定决心,严治土地兼并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令百姓愿意成为府兵,重现府兵雄风。”
番上是唐朝的一种轮换制度,指的是府兵守卫在京师、各州的轮番执勤任务。在府兵制度下,折冲府的府兵主要任务是宿卫与征行。但是府兵制的败坏,百姓不愿意参加府兵去折冲府报道,府兵偷跑又极为严重,导致需要调动兵马时,无兵可调,需要兵卒承担卫戍工作时,也无兵可用。
唐朝战斗力低下的缘故,皆在于此!
裴旻道:“姚相之言,老成谋国。土地兼并严重,是历朝历代的弊政之一,必需从重应对。但是想要借此解决府兵战斗力低下,百姓对府兵重拾信心,臣却不太看好此举。诚然,府兵制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只要革除土地兼并,却可恢复府兵制。但土地兼并的革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三年五年,都未必能够根除。我们可以等,吐蕃、突厥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想要短时间内提升我大唐的军事战斗力,募兵制是唯一之法。唯有将兵卒正规化,才能短时间内提升战斗力。不求开疆扩土,至少不会出现此先之事。”
先前吐蕃入侵,虽然大唐取得最终的胜利,打出了唐朝的威风。但是边军的无力,让吐蕃长驱直入,如无人之境。这般耻辱,明着不说,大伙心底都知道。
听到裴旻这般一说,姚崇心底一沉:他不是不知募兵制的妙处,但是他一直压着募兵制,不让募兵制实行,是因为担心张说。
张说是他的死对头,也是募兵制的主要推行者。
一旦实行募兵制,张说很有可能得到特赦,招回长安,东山再起,那局面不是他所想看到的。
李隆基对姚崇道:“由姚相负责土地兼并一事,再由郭相负责募兵制一事,姚相觉得可好?”
姚崇一听,不是张说,心底大安,颔首道:“臣无异议!”
李隆基也瞧了裴旻一眼,道:“募兵制是静远你提出来的,朕命你兼任兵部主事,协助郭相负责此事!”
第四十八章 募兵制实施,开元新气象
对于李隆基的任命,裴旻这里自然一口应下。
募兵制是他提出来的,他想要置身事外不大可能。
而且经过金城一役,裴旻越发的意识到强兵的作用,府兵制现今严重弊端越发明显,募兵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在他的记忆里,募兵制是被迫引发的产物。
面对府兵制的崩坏,李隆基、姚崇在历史上并没有想出募兵制这解决方法,而是依照姚崇的办法行事,针对土地兼并的弊政,对症下药,意图药到病除,重新推行府兵制。但事实证明,对症下药,未必就能药到病除。
李隆基、姚崇固然厉害,然而土地兼并牵连太广。手握土地的都是大地主、大官僚、大门阀。数千年来,土地兼并都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历朝历代都是一样。想要短时间内根治,简直是痴人说梦。
上面政策凌厉,耐不住下面阳奉阴违,阻碍重重,没有五六年的努力看不出成效。
同时府兵制的弊端,越来越严重,现在只是兵源不足,过个三四年就是无兵可用。
与其等到火烧眉头,再来考虑办法,直接将募兵制推上行程,才于国大利。
相较土地兼并,李隆基更加在意募兵制,一直与裴旻谈着募兵制的关键。
裴旻在这方面有过深入研究,一一应对,说道:“募兵是为国家募强兵,以护国开疆。最大忌讳是胡乱招募,需要设立严苛的招募制度,只有达到条件之人,才有资格成为军人。享受衣食供给,免征赋役等福利。这点关系我大唐兵卒之风气战力,必需严苛把关,不容半点疏忽。”
一个制度的诞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用,经过时间的考验填补不足,才能真正于国有利。就如科举,科举制度源于隋朝,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一摊烂泥,没有多少效果,只是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开端。唐朝将这个想法加以改善,加以完备,通过百年的时间改良,渐渐成为华夏历史必不可缺的一大优良制度。所以才有科举始于隋而盛于唐一说。
募兵制也是一样,张说当初提出募兵制度的时候,只是一个想法,有很多缺陷。在施行的时候,一点一点的体现出来。其中就包括募兵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一大弊端,历史上募兵制刚刚出来的时候,负责镇守京师的彍骑军招募的多是市井无赖,导致军中腐败丛生,战斗力低下。地方团结兵缺少财政支持,装备差,数量少。同时边镇军力又异常强大,导致外粗内细的局面。
还有宋朝教训,宋朝官吏在招兵时,地方官员常以老弱病患者滥充强壮者,军官经常欺压和奴役军士,克扣薪饷,使很多军士生计艰窘,不得不兼营他业,严重影响宋军的战斗力,军士逃亡和反抗事件也层出不穷。因招刺太滥,拣选不实,训练颇差,巨额的军费开支,常占据宋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七八,却极难打造出钢铁之师。
这一些募兵制的弊政,是需要时间考验才会显现出来的,可裴旻却因为是穿越者,知道这些弊政。在言论募兵制的时候,会强调这些弊端,注意事项。能够改良的加以改良,无法避免的,再三叮嘱,着重注意。
李隆基、姚崇看着滔滔不绝的裴旻,脸上皆露出了震撼之色。
裴旻归纳的“募兵制”不是尝试,而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制度。
李隆基早知裴旻对募兵制有着独特的看法,却想不到竟然如此深入,再次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
姚崇亦是一脸震撼,裴旻的能耐在整个朝廷人所共知,如他这般年纪轻轻入朝不满两年,却屡立大功的人物,放眼整个大唐都找不出几人来。
就算知道裴旻少年英才,姚崇也想不到他厉害至此,“难怪陛下对他如此器重信任”,一时间也后悔起来,不应该贸然对他动手。
午餐他们吃了足足一个时辰,期间大多是裴旻针对募兵制的独角戏。
姚崇、裴旻在高力士的带领下,一并出了皇宫。
姚崇道:“裴中丞好手段!”
裴旻笑道:“彼此彼此!”
姚崇道:“陛下说的在理,我们同殿为臣,理当为陛下效命才是。”
裴旻颔首道:“正是如此!”
他们相互说着违心的话,告辞分开了。
姚崇有他的政治想法,不可能因为裴旻而改变。裴旻也没有抱姚崇大腿的念头,他知道姚崇的大腿并不粗。
只是李隆基出面,两人不可能不卖这大唐皇帝的面子,彼此不再敌对敌视而已。
两人短暂的较量,裴旻是完全没有什么损失,姚崇却断了一臂,以结果论,裴旻还是小赚一笔。
其实裴旻最先打算对付的是中书舍人赵诲,但是柳齐物跳了出来,索性就玩大发一点,直接将柳范拉下马。
……
武德殿!
“如何?”李隆基看着走进殿内的高力士。
高力士回应道:“一切如陛下预料,姚相与中丞虽未和好,却接纳了陛下的好意。”
“如此就好!”李隆基点了点头,现在大唐百废待兴,姚崇、裴旻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们两人一旦你死我活的争斗起来,对于大唐的发展,会照成极大的危害。
这才充当了一次和事佬。
沉吟了一会儿,李隆基对高力士道:“传我的旨意,召楚州刺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