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一名)-第6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兴华笑着点了点头。
说完了张义,王金娜又不由得说到了这个公有化的运动,她对这场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运动,还是带有一定的看法,并是讽刺并是玩笑地对着刘兴华道:“老刘呀,我真得不明白你们的党中央想要做什么?我这个党外人士,真得有些看不懂了!”
刘兴华抬起头来,望着她问道:“你看不懂什么?”
王金娜道:“当初你们为了笼络民心,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把土地都分给了农民,所以大家才这么拥护你们,帮助你们一起赶走了蒋介石;呵呵,这才几年呀?又要大家把土地交回来,呵呵,翻云覆雨,这不分明是……”她说到这里的时候,迟疑了一下,也许觉得自己后面要说出来的那个词不太合适,有攻击政府的嫌疑,当下改口地道:“这不分明是在拿老百姓开玩笑吗?”
刘兴华怔了怔,面色也有些尴尬,他笑着摇了摇头,对着王金娜道:“土地公有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备条件,苏联有现成的经验摆在那里,我们为什么不学呢?”
王金娜还是摇着头,道:“苏联的东西不一定就适合在我们中国实现!”
刘兴华还是笑着,他可以理解王金娜对苏联的反感,毕竟她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而且受到了西方式民主思想的熏陶,而苏联的模式正是西方国家所痛恨的。他不想再和王金娜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对着她道:“金娜同志,如果说到医学方面,你是专家,我们谁也不如你!呵呵,但是,如果是谈到政策和政治上来,你还是不要多问的好!”
王金娜怔了一下,蓦然间明白了他的话意,的确如同刘兴华所说的这样,她这个专家只适合搞搞技术,别人并不喜欢要她来谈政论政。但是,面对着刘兴华的好言相劝,她又觉得有些接受不了,十分不快地道:“老刘呀,你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就连毛主席也在中央政治局的大会上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纸和广播里也整天提着双百方针,我随便提一点意见,看把你就急成了这个样子!”
听到王金娜提到了双百方针,刘兴华的面色严肃了起来,一本正经地对着她道:“金娜,我真得是为了你好!祸从口出,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处事教训!就算是中央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这么讲,但是在政治和对中央路线政策上,就算是你有意见,也千万不要随便乱说!”
王金娜愣愣地望着刘兴化,分明可以感觉得到他对自己信口开合的担忧,想一想刘兴华也算是共产党内的老党员了,是从红军时期走过来的人,不知道曾经历过多少次的党内和党外的斗争,政治敏感度远远比一般人要高了许多,他既然如此得来告诫自己,定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作为老朋友的刘兴华定然是不会害她的,她也没有理由不听刘兴华的劝告。
※※※
虽然答应了王金娜的请求,刘兴华想要去东荆县看一看张义,但是,忙碌的工作却容不得他有片刻的分身。实际上,从刘兴华内心里头来讲,他也希望去看望一下自己最得意的手下张义,看一看这一年以来他到底在东荆县做了些什么。
春天很快过去了,六月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来到武汉视察工作,又着实令刘兴华和湖北省委、武汉军区的干部们忙碌了好一阵子,刘兴华别说想要离开武汉,便是回到自己家的时候都不多。好不容易毛泽东主席离开了武汉,刘兴华准备往荆州地区转一圈,这个时候又赶上了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雨接连不断地下了下来,十几天里都难得见到太阳,有的时候一天里就要下两三场雨,虽然小雨较多,但是大雨、暴雨还是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伴随着江汉平原上的道路也泥泞不堪,许多河流涨满了水,各处的水流汇入长江,形成一次次的洪峰,便给长江的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荆州地区地处长江刚刚从三峡奔腾而出的平原地带,桀骜不驯的江水一下子失去了高山峡谷的束缚,便在平原地带肆意狂泄着,在平坦宽阔的江汉平原上形成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这一河段长有四百多公里,南面是洞庭湖,北面是由古代时的云梦大泽围垦而出的富饶平原,正因为长江带来的肥沃土壤,从古到今,江汉平原就是全国的粮仓,早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谚。但是,这种富饶却是险恶地建立在一条大堤之下的。荆江的地势南高北低,南面的洞庭湖又接纳湖南的几条大河,起到了对长江来水的吞吐与调结作用,但是北面只能靠着一条绵延数百里的大堤维系着江汉平原的安全。这条大堤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建筑,由于河床被泥沙不断地淤高,大堤也跟着不断地增高加固,久而久之,这一河段的江面已然比平地高出了十数米,所在船在屋顶游,人在水中走在这个地方也就并不显得怪异了。很难想象,一旦这个大堤溃决,将会有多少的百姓被洪水卷走,将会有多少的土地被洪水淹没。历史上,荆江大堤就曾许多次地溃决过,平均每隔十五年就会决堤一次,造成的灾害用三年的时间都无法平复,所以在荆州地区也就有了“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的民谣。在解放之后,政府于一九五二年在荆江地区兴建分洪区,并在五四年大洪水的时候进行了分洪,所以在那一年长江的大洪水里,荆江大堤并没有垮塌。
汛期迅速地来临,刘兴华的目光不得不投向了荆州地区,他知道再过半个多月那边的早稻就要成熟了,如何能够作好抗讯保丰收的工作,已然成了他必须要现实面对的难题,在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将手里所有的工作都放到一边,必须要往荆州去看一看。既然要去荆州,那么到东荆县看一看张义,也就成了顺道的事。
第四七章 洪涛(二)
天就好象是被谁捅破了一样,连续着阴云密布,一连几天都见不到太阳的踪迹,倒是这雨一直没完没了,一会儿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转眼间又变成了瓢泼之状,到傍晚的时候稍稍停息了片刻,天一黑,便又开始下了起来。
刘兴华虽然是坐着吉普车,但是此时的这个速度也并不比坐船快上多少,一路之上道路难行,许多地方都是水洼和泥泞,司机就是想要开快点也开不起来,又怕熄火,只能使劲儿地轰着油门。他们早上很早就从武汉出来了,出来的时候天还没有下雨,但是才走出了汉阳地界,雨就下了起来,越近中午的时候下得便越大,雨水连成了一片,就好象是从天而降的瀑布。吉普车的行驶很慢,就仿佛是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在广袤的原野上飘摇着,雨大的时段,雨雾甚至挡住了司机的视线,令人看不到前面的路。
“刘省长,我们还是先找个地方避避雨再走吧?”司机老杨向刘兴华建议着,虽然他开了二十年的车,还是担心会出安全事故。
“前面是什么地方?”刘兴华问道。
“东荆县!”老杨答着。
刘兴华愣了一下,马上点着头,道:“那今天我们就先到东荆县吧!”
司机老杨如得到了赦令一样,连忙点着头,再一次加大了油门。
快到县城的时候,雨便小了许多,刚刚过了一个小村庄,眼见着就要赶到县城了,刘兴华却发现公路上忽然就多出了许多的人影,老杨不得不放慢了车速。透过车窗,刘兴华看到一群穿着军用雨衣的士兵,正沿着公路向左面高处的河堤上去了,跟着这些士兵的左右前后,还有许多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百姓,拿着铁锹、篮筐等工具混杂其中,也是一样地向跑向河堤。刘兴华马上感觉到了形势地异常,连忙让老杨停下车来,他也顾不得外面的雨还未停,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车门,跳下车去。
“伞!省长,给你伞!”司令连忙取过座位旁边的一把黑伞递过来,但是刘兴华却浑然不觉,已然冲进了雨雾里。
“老乡,你们这是做什么呀?”刘兴华拦住了一个赶路过来的人,大声在问着他。
这个老乡看了他一眼,也许觉得能够坐车来的人一定是当官的,所以说话还比较客气,他告诉着刘兴华道:“东荆河被江水倒灌了,大水漫堤了,我们是来护堤的!”
刘兴华一怔,马上意识到了这里形势的严峻性。东荆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穿贯东荆县全县的母亲河,全县几乎所有的灌溉和饮用的水源都靠着这条河。如今长江的水位过高,东荆河的河水无法顺利进入长江,反而令江水洄流,沿着东荆河的河道反向流进东荆县,此时只是河水漫堤,如果一旦这道河堤破裂,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个老乡没有再多跟刘兴华说些什么,急忙忙地随着人群奔向河堤。刘兴华愣了愣,又看到身边一个战士跑过来,忙拉着他问道:“小同志,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这名战士看了他一眼,脚步却没有停,随口应着:“七十二军二一五师的!”
听到这个番号的时候,刘兴华不由得一阵惊喜,他已经有很久没有听到七十二军的消息了,谁知道却能够在这里遇上自己的老部队。
“省长,你看,你都湿透了!”司机老杨打着伞来到了刘兴华的身边,关心地说道。
刘兴华却不以为意,马上回身上车,对着他道:“老杨,快点,我们先去县委!”
“是!”司机老杨应着,也赶忙回到了车里,再一次小心翼翼地沿着满是水洼的公路向县城赶去。
也就是二十多分钟,刘兴华便来到了东荆县的县委大院门口,当听说来的是副省长的时候,看门的这一位警卫简直不敢相信,在他看来,省级领导到来,自然应该是前呼后拥的,哪里象刘兴华这样寒酸的只是开着一辆吉普车,带着一个司机。
看到这个警卫不相信的样子,司机老杨又气又恨,只得如实地告诉着他:“这真得是省里的刘副省长,我们本来是要去荆州专署视察工作的,路过你们东荆县,刘副省长要到你们这里来看看,不信你可以叫你们县委书记出来!”
这相警卫愣了愣,却是告诉着他们:“李书记不在县委,他去东荆河大堤了!”
“那你们县长呢?”
“张县长也不在,他也去东荆河大堤了!”
“那么现在你们这里谁负责?”
这个警卫愣愣地看了他们半晌,还是屈服了,最终叫过来了一个主任。这位姓赵的主任第一眼就认出了刘兴华来,马上热情地迎了上去,直将这名警卫惊地一句话都不敢说了。
刘兴华记得上一次到东荆县来的时候,便是这位主任专门负责的接待自己,此时他也没有心情来跟这位办公室主任叙旧,当即让他带着自己去东荆河的河堤。路上,他向这位主任询问着此时东荆河的汛情,这位主任倒也没有隐瞒,如实地进行着汇报。
“东荆河大堤已经有半个多月就这么泡在洪水里了,这水一直就没有退,大堤多处出现了管涌,要不是发现及时,只怕早就溃堤了!”赵主任告诉着刘兴华。
“为什么不分洪?”刘兴华问道。
赵主任答着:“县里也讨论过,大家都觉得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分洪,把洪水放进北垸里去,那里地势洼,可以有效地降低东荆河的水位,确保东荆河大堤的安全。”
“既然有这个方案,为什么没有实施?”刘兴华又问道。
“是因为张县长的反对!”
“张义?”刘兴华愣了一下,马上又问道:“他为什么反对?”
赵主任答着:“如果分洪,那么北垸那边十万多亩的早稻就会全部绝收,那里是我们东荆县的粮仓!”
刘兴华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问道:“如果东荆河大堤决堤呢?”
赵主任看了他一眼,答着:“如果东荆河决堤,那么我们整个县都会泡在洪水里,而且跟我们比邻的三个县也会被殃及。”
刘兴华皱起了眉头来,悠悠地道:“十万亩稻米,和四个县的生灵,敦轻敦重,这还分不出来吗?”
赵主任愣了愣,又道:“根据上面的水文报告,今天夜里长江的第五次洪峰会通过我们东荆县,江水一定会倒灌更多,所以李书记认为,为了保证安全,今天晚上之前必须要分洪,为此,他已经让各级干部组织疏散了北垸地区的老百姓,而且他的这个提案也获得了专署和省防总的支持,但是张县长却还是认为没有到必须分洪的时机,所以他们两个人为此争论也很久,如今都跑到大堤上去实地察看水情了!”
听完了赵主任的情况介绍,刘兴华越发得觉得张义的确是有问题了,在这种不必要冒险的情况之下,他如此得执著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
走上东荆河的大堤,如今这里已然成了一个人声鼎沸的工地,此时的雨已经在渐渐的停下来,但是人们的热情却是异样得高涨着,这里面有解放军战士,有周围的乡民百姓,有县城里的店员工人,还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你我,分工有序地扛着沙袋、挑着土方、搬着石头运上河堤,每个人干得都十分热火朝天。
但是,面对着此种的场景,刘兴华却有些担心,他已然注意到了大堤之内的河面,果然就像是赵主任所说的那样,河水几乎是与大堤的高度持平了,这条原本并不起眼有东荆河,如今却也是浩浩荡荡,水面宽阔得堪比长江了。河的南面地势稍高,但是也可以透过八百多米的宽度对岸,看到那个河堤上许多人忙碌的身影,只不过,河的那面是另一个县了。
“这是两道堤,里面那道堤已经被水漫过了,我们如今站的这道堤是外堤!”赵主任告诉着刘兴华。
刘兴华怔了一下,他依稀记得当初第一次到东荆县的时候,这里只有一道堤的,于是问道:“怎么多出了一道堤?”
赵主任笑了笑,告诉着他:“东荆河的河堤是去年重修的,由张县长亲自主抓,本来是一道堤的,但是他坚持修成了两道堤,一内一外,内低外高。而且为了讨要资金,他跑上跑下,没少求人,最后还是让他修成了!”
刘兴华忽然就明白了张义为什么如此有信心的原因。
正走之时,蓦地便有个人影从旁边蹿了出来,在刘兴华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这个人已然来到了刘兴华的面前,马上立正起来,对着他敬了一个礼。
刘兴华怔了一下,这个人穿着雨衣,披着雨衣的帽子,遮住了他的整张脸,令他看不到这个人的面孔。他正迟疑之间,却见到这个人缓缓地拉下了自己的帽子,刘兴华不由得惊地睁大了眼睛,忍不住地叫道:“咦?王大虎,怎么是你呀?”
王大虎笑着点了点头,对着刘兴华道:“老军长,您都来了,我能不来吗?”
刘兴华还是有些不解,随即问道:“我是来视察工作的,大虎,你呢?”
王大虎笑道:“我们七十二军是被军区派到荆州来抗洪的,二一五师就负责东荆县。”
“我听说你已经荣任七十二军军长了,怎么还冒着雨亲自跑了来呢?”刘兴华问道。
王大虎道:“坐在办公室里那能叫抗洪吗?呵呵,老军长,你不是也跑来了吗?”
刘兴华愣了愣,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了,老军长,你见到张义了吗?”王大虎问着他。
刘兴华摇着头,答着:“我也是刚刚过来,正要去找他。”他说着,又看了看王大虎,问道:“大虎,张义原来可是你手下的团长,你见到他了吗?”
王大虎点了点头,笑道:“我一到这里,就见到他了,呵呵,要不是这该死的洪水,他怎么也应该请我喝酒了,虽然这两天我们两个天天见面,但是他却连一口水都没有请我喝过,老军长,一会儿你见到他,一定要好好的骂骂他才是!”
“要骂,你自己去骂好了!你也曾是他的领导,不是吗?”刘兴华答着。
王大虎听着,也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越过王大虎魁梧的身体,刘兴华的目光却盯在了他身边带着的那个警卫员的身上,这个警卫员已经把雨衣脱了下来拿在手上,他的身上却是全副武装着,扎着武装带,还跨着个手枪盒,黑色的枪柄露在外面,十分显眼。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对着王大虎道:“大虎,你这个军长跑过来是当监工呀?还是来察看情况的?”
被刘兴华这么一问,令王大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了,十分诧异地道:“当然是来察看情况的!”
“既然你是来察看情况的,为什么还要带着警卫,带着枪呢?”
王大虎怔了怔,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回答了,从他当师长的时候开始,他的警卫就一直是这样全副武装地不离他的身后,他从来也没有觉出过有什么不妥。
看到王大虎尴尬地样子,刘兴华语重心长地道:“大虎,如今不是战争年月了,是和平建设时期,如果你想要更接近群众,那么,就把你的官架子甩掉,别让人一看就对你敬畏三尺!”
听到刘兴华如此一说,王大虎的脸马上红了起来。
第四七章 洪涛(三)
在王大虎和赵主任的带领之下,刘兴华终于找到了东荆县的县委李书记和县长张义,此时,这两个人正陪着专区里主抓防汛的姚副专员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派过来的秦副部长,在东荆河大堤靠近北垸分洪区的地段处正讨论着什么,边上还有几名随从人员跟着,其中有两个人展开着一张图纸,因为刚刚下过雨,地面上都是泥泞,所以就那么拿着图站着。大家见到刘兴华和王大虎到来,都不约而同丢下了手中的活计,连忙迎了上去。
看到刘兴华的时候,张义便有些激动了起来,连忙走上前去,就好象是当年当兵的时候一样,马上立正敬了一个礼。旁边的王大虎却笑着对张义道:“看看你,张义,你都复员这么久了,还是忘不了军队里的那一套!”
张义却仿佛没有听到,依然举着自己的手臂,一本正经地行着军礼。
刘兴华也有些感慨起来,伸手下了张义的胳膊,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呵呵,这么久了,张义呀,你还是有着军人的作风哟!”
“可不是吗!”边上的李书记也笑着过来跟刘兴华打着招呼,同时对着他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张县长做什么事就好象是在打仗一样,雷厉风行,一是一,二是二,从来就没有拖沓过。”
刘兴华点了点头,仔细地端详着张义这张原本英俊的脸,但是此刻,这张脸却越发得憔悴瘦弱了,想一想他们两个人也有半年多没有见面了,张义比上一次见到的时候,更加黝黑,也更加邋遢起来,满眼布满了血丝,显然有好几天没有睡过好觉了,他的下巴和唇上的胡子又黑又粗,肯定也有几天没有刮过了,三十多岁的一个人,此时看上去疲惫不堪,就仿佛是五十岁的样子。
刘兴华有些心痛起来,想一想当年他跟着自己打游击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如今却已然可以独当一面了。
“张义,你有几天没有睡觉了?”刘兴华关怀地问着。
张义憨憨地笑了笑,告诉着他:“我也不知道有几天了,呵呵,这些日子就是叫我睡,我也睡不着!”
旁边的赵主任接口道:“这几天张县长和李书记都是天天在河堤上换着班的值守,这上百里的河堤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要派上很多人进行拉网似的排查,生怕有个万一,就是有一点的渗漏都要紧张半天,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当然是睡不好吃不好的!”
刘兴华点着头,又与秦副部长和姚副专员打着招呼,虽然很想与张义单独地相处着聊一聊,但是他也知道此时最重要的还是灾情,于是当先地询问着这里的情况来。
秦副部长是水利方面的专家,他简要地向刘兴华作了汇报,说到最后的时候,他不无担心地告诉着刘兴华:“今天下半夜长江的洪峰一定会过来,这个大堤能不能保得住,我们谁也不好说!”
“是呀!”姚副专员也跟着道:“刘省长,刚才你过来之前,我们正在讨论开闸分洪的事宜。”他说着,用手指了指不远处建在大坝上的泄洪闸,那是一组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坝体,足有一百米长,三十多米宽,河堤到达这里的时候,内外两道堤合成了这一道大坝,在坝体的中间修着五道高大的水闸,如果水闸打开,狂啸的洪水将会从东荆河中奔涌而出,转瞬之间就可以将大坝外侧的良田淹没。
刘兴华把目光从水闸处移开,投向坝体外侧一望无际的田地,此时,这里的稻子已经打穗长谷了,饱满的谷穗将稻子压弯过来,已经有稻子开始转黄了,过不了几天,就可以收割。虽然刚刚下过了雨,但是一眼望去,还是稻浪翻滚,壮观异常。
李书记也走到了刘兴华的面前,如实地向他汇报着:“我们已经把北垸里所有的老百姓、包括牲畜全部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就等着开闸分洪了。今天晚上,如果长江的洪水过来,一定会倒灌东荆河,再不分洪,这条大堤只怕承受不住!”
刘兴华点了点头,又问着他:“既然你们已经有了决定,那刚才,你们还讨论什么?”
张义马上接口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