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匈奴皇帝-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受命!”贺兰当阜没有什么废话,当即应诺,不过稍显犹疑:“漠东都督为万俟槿,如今漠东有变,以臣统军,是否有失妥当!”
  “漠东防御如此松懈,兴和城这般轻易就让敌人袭取了,他万俟槿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刘渊冷哼一声:“朕以你为都督,让他副之,他岂敢有怨言乎?”
  想了想,刘渊命人将自己的配剑递给贺兰当阜:“你持天子剑北去,但有不服从者,自万俟槿以下,皆可便宜行事!”
  这,是刘渊头一次对臣子授以如此重权。
  “谢陛下!”贺兰当阜直接拜倒,极其郑重。
  ………………………………


第373章 刘渊被“绿张济”
  “德祖,你这通事舍人,做了多久了?”喝口温酒,暖一暖稍凉的心胸,刘渊问杨修道。
  也许是“杨修之死”这则典故太过深入刘渊之心的缘故,对杨修,刘渊一直表现出不同于其他世家子弟的态度。就如与其同时召为尚书郎的伏德,早外放州郡,也就杨修,常伴君侧已有数年。
  杨修不知刘渊何意,自己在中书省干了多久,刘渊会不知道?稍显疑惑悄悄地看了刘渊一眼,恭谨答道:“回陛下,有三年多了!”
  “以你杨德祖之才情,行通事,是否觉得委屈了?”刘渊笑盈盈地看着杨修。
  杨修自然是觉得“怀才不遇”了,朝见引纳、殿廷通奏,寻一黄门便可。他堂堂杨氏嫡子,还得与一干“庸才”竞食。不过面上却不敢表示出什么,被刘渊亲自调教了这么些年,虽然偶尔锋芒毕露,但书生意气是收敛了不少。
  “臣岂敢?”杨修朝后退一步,弯腰道。
  “左右你近来尽舍人之责,日后你升为中书舍人,押兵部事!”刘渊给了杨修一惊喜。
  “臣谢恩!”杨修眼中有着抑制不住的喜色。
  如今夏国中枢,对刘渊牵头搞出来的三省六部也都慢慢熟悉了。杨修深在其中,自然明白中书舍人的地位。掌朝廷机务要政,晋位此职,意味着他杨修向着中书省的决策层迈进了一大步。以他的年纪,在当今的大夏,也是难得。
  “传朕诏令,明日朕起驾回长安!”刘渊淡淡命令道。
  “诺!”
  以乌樾为统帅,留守函谷,刘渊自领大军西归。给乌樾留了一万人,镇守函谷一线,已经足表重视。刘渊丝毫不虞此时的魏军会不会搞事情,自己撤了,松了气的反而是曹操。
  西归之前,见了见司马防。也是突然来的闲情逸致,初问其降否,不降,刘渊没多大耐心,斩之。随之的影响,便是“司马八达”,只剩下“四达”。逃奔赵魏的司马氏族人,闻此讯,更是大恨胡夏刘渊。但刘渊又亲会在意,哪怕他是司马懿。
  。。。。。。
  相比与幽、并、司、漠南战事的激烈,在武关战线上,一直倒比较平静。楚军方面,张允为都督,总领大军。刘表将荆、湘最精锐的一部分兵马都北调了,张允是蔡瑁为首的一批世家推举出的,为了掌控这部分兵权。
  三万多楚军精锐,分为两拨,战事发生之后,张允一直待在宛城,“总摄”大军。反倒是后至的刘备,径直统军前往武关,与文聘合军,以副都督之职接过大军指挥。
  武关这一线,实则是刘备与张绣之间的较量,而张允则遥在宛城,叫好助威。
  刘备之攻武关,初时做一尝试,统精兵五千,百里北驰,突击关城。但张绣准备充足,克城不下。其后便是跟随时间线前进的对峙,武关守备的完善令其无处下嘴,也就在后方催逼过急时,动一动,派出个数千兵马,冲冲城,权当练兵。
  受阻于武关城下,刘备一直很淡定,他北上统军,对攻破武关,长驱直入关中并未抱有太大的期望。在荆南各驻军,他刘备的影响已经够大了,他此来,更多的目的,是在荆北楚军中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刘表给了他这个机会,他自然要把握住。
  更令其惊喜的,就在武关城下,有一个名叫徐庶的年轻人毛遂自荐,投奔于刘备。一向求才若渴的刘备并不以其年纪而轻视之,亲自接见。
  一番交谈之后,惊喜异常,只觉得自己捡了个宝,当即拍板委以参军之职,以为心腹幕僚,常与之同榻而卧。
  寒风来袭,武关城外的楚军大营中,不少士卒都瑟缩在冰冷之中。刘备亲自巡视于各营,抚慰将士。
  “入冬了!”刘备长叹一声,四周的空气似乎都被冻得有些沉重了:“那张允短我军中辎重补给,端是可恶,这还有不少将士穿着轻衣!”
  “元直,天气渐寒,北方战事仍未分出个胜负。将士厌战思归,我们是否该撤军了!”刘渊看了这些日子与他形影不离的青年。
  徐庶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面色沉稳,眼神明亮,气度令人心折。天色渐暗,武关周边涌起了大片的浓雾,望了望西面笼罩在寒雾下的城关,徐庶轻声道:“主公,还是等等城中的反应吧!”
  徐庶初来,就给刘备献了条损计。也不知他从哪儿听说的邹氏的事情,派人至城关之下,用最粗陋的语言大肆宣号。意思只有一个:张绣,你叔父张济被绿了,邹氏在长安,早被刘渊玩了。
  这很明显的挑拨离间之言,初时,张绣自然是不信的。但三人成虎,时间一久,慢慢地武关上的士兵们,看向张绣的眼神有了细微的变化。倒不是嘲讽、哂笑什么的,反而是羡慕,若邹氏真成了陛下的嫔妃,那张绣就是陛下子侄了,前途无量!
  敏感的张绣自然察觉到了这些,纵使再不信,但在楚卒那没完没了的念叨下,张绣也慢慢动摇了。脑中时而浮现起当初刘渊见到邹氏的反应,又想起刘渊主动让自己将邹氏送回长安,越想越不对,越想越觉得邹氏当真被刘渊收为禁脔。
  心里坚定了这点,张绣爆发了。对张绣来说,刘渊“此举”是对他与故去的叔父张济羞辱太甚。还在函谷的刘渊浑然不知,在武关这边,他已经被“上邹氏”了。
  怒意一生,尤其是自诩多年尽忠尽职守备城池的张绣心中有滔天之恨,反叛之心顿起,“忠汉逆夏”的大义在胸中燃起。献关,放楚军!
  因武关城中夏军死忠军士甚多,对武关的守备,刘渊可是极其重视,各种安排也算到位,有不少胡族士兵。
  张绣因与亲信胡车儿相议,一面派人联络刘备,一面欲聚亲军夺关献城。可这一世的胡车儿,虽然敬佩张绣,但其想要背叛大夏,背叛胡人信仰的大帝刘渊,这是胡车儿也不能容忍的。
  转手就卖了张绣,杀了张绣欲派出城联络的信使,快速报与李乐。
  ………………………………


第374章 刘备剿刘珩
  李乐闻此自是大惊,他唯一的长处就是听话,忠心执行刘渊的命令。这数月以来,看张绣卖力地守备城池,他也尽心辅助。
  对楚军散播的留言,他自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张绣也未表现出什么异常,这说叛就要叛了,很是突然。
  也顾不得纠张绣之想法了,恭敬地取出刘渊赐予他的令箭,调军兵,在胡车儿的配合下,一举拿下张绣。以张绣在武关威望故,李乐暂时不敢杀他,囚禁之,以刘渊令箭压诸校。
  张绣经营武关多年,怎么都有一些亲信部曲,对这些人,李乐想要替换,却也怕动作太大,激起兵变,处理得战战兢兢。上层有变,武关的夏军士卒们,自然有所察觉,军心有所动摇。接过城防,李乐是有自知之明的,知晓自己的才能只怕不足以守卫住这要隘。赶紧派人上报刘渊武关的状况,请他另派人来武关主持。
  徐庶在楚营,期待的也就是城中的张绣的反应。只是过了这么久,依旧未有什么太大的动静,他对张绣的判断出现偏差了?
  当然,李乐禁张绣时,城上总是露出了一些破绽。不过徐庶犹豫了,并未贸然建议刘备进攻。到此时,徐庶心里也清楚,他期待的“武关之变”怕是难以成行了。北方战事将弭,刘备也该撤了。
  “主公,张允来了!”一名面相冷峻的青年将领凑上来,压着嗓子禀道,对张允没有一点尊敬之态。此人正是魏延。
  凭刘备的手段器量,魏延、黄忠这二人,自然很快令其心悦臣服。
  从刘表手里挖来了魏延,刘备以其勇略,对之是十分器重,直接提拔其为麾下偏将,在刘备麾下,虽至寒冬,魏延也觉自己的春天已经到了。
  “这张允在宛城逍遥了这么久,怎么突至军前?”刘备表情一沉,瞥向徐庶。
  徐庶面露思索之情,摇摇头,对刘备道:“主公,还是先见一见我们这个张都督吧!”
  “就听元直的!”刘渊一收袖,表情平淡:“走,我们去见见都督!”
  原本是想到营前亲自相迎,结果未行半,便得知张允已入中军大帐。
  折返而去帐,营中张允带来的三千士兵已然趾高气昂地入驻,属于刘备的帅帐外,侍立者数十张允亲兵侍卫。
  “主公恕罪,张允硬闯帅帐,末将不好拦他!”陈到脸色有些难堪地上前向刘渊禀道,看起来,好似遭受到了张允的羞辱。
  “他毕竟是都督!”刘备眼神平静,看着陈到:“叔至,你做得对!”
  入得大帐,便见张允一身华丽甲胄,正端坐在自己的帅案上,翻阅着军情。文聘则侧坐一案,似乎在闭目养神。
  “都督亲至,备未及亲迎,还望都督恕罪!”刘渊脸上洋溢着笑容,对张允道。
  见刘备入帐,张允抬眼看了刘备一眼,并不接话,只是将审视的目光放在他身上。
  “拜见都督!”见张允这表现,刘备明白他的意思,拱手拜道。其后诸将,不管所思所想,也俱压抑着情绪对张允行礼。
  得意一笑,张允略带轻蔑地看了刘备一眼:“玄德公,率我荆襄一万五千多精锐士卒,不攻关,不克城,反而屯兵关下,尽做收买人心之举,是何居心啊!”
  面对张允的阴阳怪气,刘备眼中闪过一道冷意,不过很快收敛起来,颇为恭谨:“都督怕是误会了,武关城池坚固,守卒精锐。我军兵力虽然倍之,却不好白白耗费士卒性命做城战。”
  “再加军资不足,备实在有心无力啊!”刘备玩味地望着张允。
  闻言,张允冷哼一声,他明白刘备在暗示他克减军需、扯他后腿之事。
  “不知都督此来何事?”刘备淡淡然地看着张允。
  “你在武关裹足这么久,徒耗国力军需,而无寸功。襄阳那边,诸公坐不住了,楚王王命,令本都亲自接手大军!玄德公,没有意见吧?”张允仔细打量着刘备表情的变化。
  但刘备何许人也,岂是张允能够看出其想法的。
  按住身后闻言面带愠怒的魏延,刘备平静应道:“都督本是北方众军的统帅,备岂敢有异议。”
  “玄德公,不愧为楚王忠臣,大汉忠良!”见刘备“俯首帖耳”,张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那窜入荆州的胡夏贼子刘珩,袭我乡邑,四处烧杀,已然闹大了。地方剿之不利,楚王大怒,命玄德公领军围剿之!”张允以又淡淡道。
  眼中闪过讶异之色,刘备沉吟一会儿问道:“刘珩轻骑扰楚之事,备亦有闻之,只是不知此时是什么情况?”
  “其已活动至湖阳境内,南下便看侵掠襄阳,若惊扰了楚王,罪过大焉。玄德公,得抓紧时间啊!”张允嘿嘿一笑。
  。。。。。。
  “不到两千夏骑,疥癣之疾罢了,让主公统军去剿灭那支夏军,必是蔡瑁等人之策。敌为轻骑,行动如风,荆州地势平坦,再加这支夏骑的表现来看,没那么容易对付。若主公剿灭不利,就将授人以柄,给蔡瑁等人炮制的机会了!”领军东行路上,徐庶悠悠然对刘备道。
  “吾知晓!”刘备脸上看不出喜怒:“不过荆襄水脉纵横,加之寒冬,都是夏骑纵横的阻碍。元直,当为吾谋划那刘珩小儿啊!”
  刘备这是对徐庶抱以极大的信心了。
  “夏军骑下,可都是好马,若能攻灭之,夺取些马匹,主公也可组建自己的骑军了!”听着刘备与叙述的对话,魏延兴致勃勃道。
  刘备呵呵轻笑一声。
  “武关那边,张允掌军,不知要死伤多少荆襄儿郎了!”徐庶突然叹道。
  “如此局势,不待撤,难道张允还欲进攻吗?”刘备会意,沉声道。
  徐庶默然。
  。。。。。。
  刘表称王后,对荆州之郡县进行规整,除了荆南分出了湘州郡县外,对荆北郡县亦有废置整顿。原南阳郡,以育阳为界,其北为仍为南阳郡,其南则为新野郡。
  湖阳,便是新野郡下县邑。刘珩此时正率残骑于此境活动,在荆州可比中原豫州滋润地多,荆襄既富庶,防御又那么稀疏,真是快宝地。
  刘珩军的快活,自然建立在荆州士民的痛苦上,但这些刘珩可不会管。他此时正在犹豫下一步动向,刘瑰怕是兴奋过头了,想南下去寇襄阳。
  刘珩则心怀犹豫,那毕竟是楚王都。荆楚将士虽然比起曹魏好对付些,但也不可轻视,毕竟在他国领地。且麾下多北方人士,到这更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了,不少将士都已有反应。
  “向北,将士们也想家了,该撤了!”刘珩做下决定。
  ………………………………


第375章 孙策袭柴桑
  在江南,虽有寒风起,却还未冷入骨髓。吴国之彭泽县,自柴桑为黄祖攻陷后,就成为吴国面对长江上游楚军势力的最前线。
  彭蠡湖的吴军水师大寨,过去两年常驻兵力五千,如今已悄然集中起了两万的水陆精锐。以如今的孙吴国力,除了都城建邺驻军,与镇守不怎么安稳的国内之军兵外,也就能调动这样规模的一支军队用于对外作战了。
  水寨之上,凭栏西眺,感受着呼啸的西风,泽水涌动,波纹阵阵。孙策满脸冷峻,英俊的面庞上,神态之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眼神深邃地望着烟波笼罩之处,在彭蠡大泽对面,是他这些年夙兴夜寐,想要夺回的柴桑重镇。
  “吴公!”看孙策心事重重地站了许久了,上前轻唤一声。
  “公谨,你我兄弟,不必拘此繁礼。”孙策脸色松缓了些,面上带着些许“不愉”,偏头看着周瑜。
  “伯符!”周瑜见孙策表情认真,换了个称呼。
  孙策这才露出了笑容。如今的孙策,江东之主,一国诸侯,旁人皆尊崇地唤之为吴公,但周瑜,他还是希望以往如兄弟般那样互唤表字。
  “坐!”也不嫌木板上脏乱,二人直接席地而坐。
  “伯符还在想攻取柴桑吧!”周瑜丰神俊朗,嘴角噙着笑意。
  “先父在世之时,纵横天下,睥睨南北,何等英雄,奈何竟亡于黄祖这等鸱张之辈手里。自先父之亡故,扬州失之半壁,我承江东基业,拥数郡之地,这些年竟沦为坐守之徒。外不能开疆拓土,为父复仇;内南安定黎庶,受制于那些世家豪族,恨我无能啊!”孙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甘。
  看孙策情绪又上来了,周瑜不禁劝道:“伯符,吴国的统治离不开江东诸族的支持,对士族,当刚柔并济,不可一味用强啊!”
  “当年若不是那帮人在后扯先父后退,我继位又敢聚而作乱,江东怎会沦落到如此境地!”周瑜劝了孙策不止一次,但孙策对士族的态度仍就未有改变:“此言公瑾就不要再说了。”
  周瑜苦笑,孙坚孙策父子,对江东世家的态度,简直一脉相承,都过于强硬,各项动作侵害其利益,也难免彼辈对其多加排斥。孙策即位,江东大乱,以武力定江山,没有孙坚的威望,只得以铁血树立他孙策的威严。
  对士族的打击与压迫,孙策必起孙坚还要强硬,手段更狠,但也造成吴国上下离心的境况,孙策打击士族豪强,惠了百姓,却彻恶了江东望族。如今江东诸族,在孙策强压之下,虽然“老实”,但对孙策统治的抵触,是更大了。
  “好了,时机差不多了,我亲至,就是要夺回柴桑。”孙策转过话题。
  “北方大战应该打不出个结果了,胡夏能挡住袁、曹、刘三方进攻,虽出乎大部分人意料,却也成事实。三路伐夏,终究各怀鬼胎,只怕也将告消弭了。”
  孙策两眼微眯,还是少年之时,他可随孙坚与夏军交过手,确实不是好对付的。轻摇两下头,表情严肃对周瑜道:“北方的大战离我们太远,仍他搏命厮杀,我只管荆扬!”
  “柴桑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吗?”
  提起这,周瑜满脸的自信:“为了伐夏之役,刘表动员了大量荆州精锐。此时黄祖仅以江夏之力,控庐江,驻柴桑。之前胡夏大皇子从豫州掠楚,闹得很大,半月之前,黄祖亲自回西陵,现在是其自黄射在守御柴桑!”
  说到这儿,周瑜轻蔑地望了眼西面。
  “那夏骑反倒帮了我们的忙了?”孙策亦做差不多的表情,哂笑一声:“黄祖本无甚才智,而况黄射乎?”
  “黄射,竖子匹夫罢了。其在柴桑,颇不得军心,黄祖以其镇守柴桑重地,此天与我军收服失地的机会!”周瑜一脸轻松道。
  “公瑾,我欲亲自统军袭柴桑!”孙策严肃道。
  “你为江东之主,千金之重,还是我统军去吧!”
  “水陆两路进击,论水战统率调度,我不如你,你率水师正面击敌。这走陆地,绕后突袭,还是我来!”孙策很是果决道。
  周瑜还待谏言,但见孙策那坚定的表情,话到喉头,咽了下去。孙策作风勇悍刚毅,从不惜亲身犯险,与孙坚极类,这也父子二人皆得军心的原因之一。
  隔日周瑜便吴国水师出彭泽,声势浩大,直入长江口,压向柴桑楚军。自认不凡的黄射,不顾刘表部将苏飞的劝告,自领水军出寨与战。
  从正午鏖战至日落,楚军兵少,但据上游顺流而下,又有风向之利,与周瑜打得“难解难分”,不落下风,最终逼退吴军,周瑜无功而返。
  翌日,周瑜整军再战,黄射浑然不惧。于江口激烈对战,其以寡敌众,再退周瑜,追击一场,吴军伤亡近千。
  一直到第四日,周瑜次出兵,还未至柴桑口,黄射这边已然领军率先发起进攻。
  一样的套路,激战,吴军撤退,楚军扬帆顺流而追,只是此次,黄射中伏了,水师大败。很简单、很明显的诈败诱敌之计,真当身面其局,一般人还真就看不出来。
  黄射属于一般人,所以他败了。其后周瑜全力西进,猛攻柴桑楚军水寨,以水师大败故,苏飞不得不调动陆营入寨坚守。
  在周瑜这边大动作不断,吸引柴桑楚军注意力时,孙策亲率五千精锐,绕彭蠡南下,先行夺历陵。黄祖父子,夺取豫州半郡之地,但对内治理上却是十分不得人心。
  在历陵是留军驻守防御的,但孙策之袭,一战而下,士民欢迎。其后火速北上柴桑,不过七八十里的距离,朝发夕至,猛然攻击,面东防御的楚军不察南面之敌,被孙策一举袭得城池。
  柴桑既下,还在水寨苦御周瑜大军的黄射与苏飞彻底慌了,面对吴军两面夹击,崩溃。黄射临阵欲逃,被周泰追击生擒。反倒是苏飞,有才能,聚拢军兵,且战且走,最终逃脱。
  ………………………………


第376章 寡人之疾,不若偷
  在柴桑,黄祖是留了重兵的,水陆大军足有一万,可惜累于黄射之手,除了跟随苏飞北逃之数百人,余者全军覆没。
  在柴桑口,楚军的营寨已然被吴军所占据,各营将士收押着俘虏,打扫着战场,随军主簿清点着战果。上下将士,一片欢腾之象,毕竟打了打胜仗,吴国将士有好几年没有尝到如此酣畅之胜利果实了。当然,孙策当年平江东士族叛乱,不算。
  “吴公!”正与周瑜对话,只见周泰带着几名士卒压着一青年楚将,兴冲冲过来,高声唤道。
  “这是那黄祖之子黄射,欲逃,末将生擒之献与吴公!”周泰指着黄射对孙策道。
  闻言,孙策脸色冷了下来,低头打量着还在挣扎的黄射。一声亮甲,头盔不知丢哪儿去了,身形狼狈。黄射,长相普通,气质普通,看起来却是傲气十足,败军之将,昂着头直视孙策。
  “孙策小儿,。。。。。。”正欲开口大骂,便被周泰一脚猛力踹崩了牙,口吐鲜血,地上撒了点血肉沫。好似咬到舌头了,张着嘴巴,疼得两眼挤出泪。
  “幼平,这可不是待客之道,黄少将军,将柴桑重地还给我们了,得好生款待之!”孙策止住还欲动手的周泰。
  周泰一愣,这可是吴公的仇寇啊,不过随即咧嘴一笑,听吴公的便是。
  孙策蹲下,冷眼盯着黄射,扫了其一圈,拍了拍他的甲胄:“如此铠甲,却配庸才,委屈宝甲了!”
  被孙策这么淡淡蔑视刺痛了心理,黄射奋力挣扎几下,恶狠狠地看着孙策:“杀了我吧,我父会替我报仇的。你孙策,定会和你父一样,亡于我父手下!”
  黄射虽然才能不著,但也不傻,以孙策对他父子之恨,既落入孙策之手,定然活不了命。紧张地,把能发泄出来的都发泄出来。
  听其提到先父孙坚,孙策目光变得冷酷起来,右手轻抬,旁边亲兵递上长刀。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地抹过黄射的脖子,孙策不犹豫,在生命的最后一刹那,黄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