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匈奴皇帝-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疗瘢却诺钅诘慕峁
“朕,欲从尔等兄弟四人间,择其一立为太子!”看了兄弟四人许久,刘渊开口了,说了句道明目的废话。
若没有刘渊之前的安排,闻此言,刘珩三人或有期待,但此刻,除了刘瑞尽力地表现着自己的淡定,其他三人,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刘珩表情淡漠,只是袖袍之下,双拳握得很紧。刘珝埋着头,身体紧绷不欲刘渊察觉到自己穷目的愤懑与不甘。刘琤倒是平静地目视前方,眼神之间没什么色彩,面上难掩苦涩。至于刘瑞,目光炯炯,清晰地感受着扑通扑通,加速的心跳。
将几个儿子的反应尽收眼底,刘渊心中并无多少波澜,看向刘珩,淡淡问道:“元横,你是长子,你觉得你们兄弟,何人有德居东宫,承继大夏社稷!”
迎着刘渊的眼神,刘珩张了张嘴,哑然无声。刘渊就一直盯着他,几个呼吸的功夫过后,刘珩一拱手:“父皇属意何人,儿臣都拥护之!”
没有管刘珩言不由衷的话,刘渊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望向刘珝。
“郑王弟,忠正果毅,勤于王事,任劳任怨,可以为嗣。”察觉到刘渊目光,刘珝抬首高声到。引得殿中几人侧目,刘琤都颇为讶异地瞥了刘珝一眼。
刘渊闻之,表情捉摸不定,好生地审视了会儿刘珝,刘珝这下很是大方地与刘渊对视,不曾躲闪。
“元珏举荐你,你个人觉得呢?”良久,刘渊转头问刘琤。
刘琤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有些艰难地应道:“儿臣才疏学浅,不敢有所奢望。储君之事,请父皇自夺!”
殿中又静了片刻,刘渊也不问刘瑞了,窸窸窣窣的,刘渊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递给王柔:“烦劳叔优,拿出去宣读!”
见着刘渊的动作,刘珩三人,都不由面露颓然。这诏书都拟好了,又何必再“假惺惺”地来询问他们?
“诺!”王柔恭敬屈身,双手从刘渊手中接过。殿门大开,十分谨慎地捧着诏书走出去。
“你们也都出去吧!”见还站在殿中的四王,刘渊摆了摆手。
殿外的诸臣,除了少数人,大部分也都是望眼欲穿。
“文和,这东宫之位总算要落定了!”李儒在贾诩耳边低语:“立晋王,这朝野上下人心也就定了,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贾诩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配合着点了两下头,至于其心中到底作何感想,丝毫不露痕迹。
殿门大开的动静,立即吸引了朝臣们的注意力,不论胡汉,俱严肃地望着手捧诏书跨出殿门的王柔。其后,刘珩四王,神色各异地缓步走出。
“陛下有旨!”王柔扫了诸臣一眼,沉声道。
戏肉来了,这样的情景,众臣跪倒,都竖起耳朵认真听着。
“皇五子晋王瑞。。。。。。”开头几字,便将此诏的面纱彻底揭开。
接下了王柔念了什么,刘珝并没有仔细听,他有些恍惚,一段没营养的褒美之辞后,确立了刘瑞的太子之位。待刘珝回过神来,场面静得出其,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前方,激动而紧张的少年身上。
“臣王柔,拜见太子殿下!”王柔一脸严肃扶起刘瑞,将之领到最前方,俯身拜道。
在其后,陆陆续续地,包括王泽、李儒、贾诩在内的汉臣向刘瑞行礼。望着以王柔为首的一干朝臣,刘瑞心中“惊喜”难以言表,眼神发亮,几乎溢出泪花。
须卜赤弇等胡臣暂时没有动,静静地打量着刘瑞,直到被王柔出声提醒,方才下腰。刘仇眼神有些冷,先瞥了眼刘珩,再盯着刘瑞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这下,便只剩下陈、周、郑三王了。集中在三王身上的目光,多含有惋惜。三人没有动静,场面一时有些尴尬,刘瑞面上的喜色淡去不少,望着三位王兄,这一次他的腰直了很多。
“臣刘琤,拜见太子殿下!”还是刘琤先“屈服”。
“拜见太子殿下!”刘珩淡漠一礼。
等到刘珝,他只是随意地一拱手,宣泄着他的不服气。
当所有人都拜倒的时候,刘瑞只觉得整个天地都随着他身份的变化换了颜色。伸出手,刘瑞的声音压制不住颤抖:“诸卿免礼!”
“谢太子殿下!”
“臣腿疾犯了,这便告辞了!”在刘瑞脸上蹦不住笑意时,刘珩给他的心情蒙上一层阴影。
刘珝则话也不讲,转身便离去。
刘琤,留了下来。
在殿中,刘渊斜靠于大案,眼神深邃。刘瑞受礼的情景,他依稀可见,沉着脸低念道:“太子位置是给你了,能不能坐稳,就看你自己的了!”
晋王刘瑞被立为太子的消息,很快传遍的宫内外,纵使近月以来,其呼声极高,但真到刘渊下诏落实下来,还是惊掉了一地眼球。
消息传到晋王府,阖府上下,一片欢腾。似种邵,与王府僚属弹冠相庆,激动不已。
在这喜立东宫的欢欣气氛下,支持刘瑞的一干臣子,只有少数真正为刘瑞考虑的人,头脑依旧清醒着。太子刘瑞,他的根基依旧浅薄,甚至相比于三个兄长,没有什么根基势力。
刘瑞,从及冠封王,入职中枢,到监国,再到入住东宫,不过半年的时间,这一路走得太顺了。对于一个十六年来说,想要在如潮的荣耀中,不迷失,是否太难了。
同时,还有人反思。
立了太子,这朝局真得就能稳了?人心真的就定了?莫说那几个从小争到大的权王,他们能甘心?有的人,就是太乐观了。还有人,似种邵这样的,正在兴头上,何曾会顾及那诸多。
在他们看来,这名分既定,大局便已定。刘瑞入主东宫,是他们这干汉臣的胜利!
乾德六年秋,在正式的册封典礼后,晋王刘瑞,正式入住东宫。
………………………………
第415章 建宁九年
建宁九年(202年)春,魏国梁郡,睢都,魏王曹操王驾自南缓缓回城。当年,挡不住百官与治下子民的“如潮热情”,曹操终究还是称王了,在天下诸国非帝即王的局面下,他仅为魏公,太没牌面了。哪怕称王,为怀念那基本已经逝去的大汉,曹操依旧以建宁纪年。
在王驾之上,曹操接受这睢都百姓的热烈欢迎。曹操,在魏国,深得民心。此次,他方于南郊睢水之畔,带头开启了今岁魏国的第一耕。
魏王宫,是在当初的霸府基础上扩充的,完全不能以宏伟壮丽来形容,与长安、邺都相比,太过简陋。哪怕比起蜀汉的成都、楚汉的襄阳,都有所不如。不过也正因如此,曹操以其躬俭省约,深受魏国上下称道。
“将世子、尚书令与诸侍中与孤唤来!”一回宫,曹操便对左右吩咐道。
“青州情况如何了?”待曹昂与荀彧、程昱、刘晔等臣坐定,曹操直接问道。
这几年来,天下总体上是比较平静的,北方三国都在舔舐着伤口,恢复着势力,相互之间防御大于进攻,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但是夏、赵、魏三方之间,摩擦却是从未少过。从两河之地,到太行一线,再到幽州,几乎沿着当年北方大战交锋处焦灼着。唯一的区别,大概要属赵魏之间也开始起冲突了。
曹操这边,依旧奉前汉,这对代汉的袁赵来讲,是啪啪啪地打脸。虽然暗地里合作抗夏是共识,但关系确难像当初那般“亲密”了。
在去岁秋末,青徐那边,起了冲突。先是边境巡卫斗了起来,然后牵扯到边军,斗着斗着,就掀起了一场局部战役。赵国的安东将军郭援,自临淄领军南下,攻魏泰山,未果,折兵千余。
冬至罢兵,今岁初,再次动兵。镇守琅琊多年的魏威虏将军臧霸统军北上,配合泰山太守臧洪,力拒之。
“回王上,臧府君与臧将军上报,赵军已然退去!”程昱禀道:“有二臧在东,王上可宽心!”
“子源与宣高之能,孤自是信任的!”曹操抚着稠密的胡须,轻笑道。
臧洪,算是一代豪杰了,早年几番奔走,在袁绍的麾下待了几年,助其稳定青州。只不过其心不袁,后受袁绍猜忌,在赵魏不睦之后,经曹操派张超施以离间之计,无奈叛赵归魏。
甫一入魏,便受曹操重视,付之以巨大的信任,将重郡泰山交与他。
小眼睛一眯,曹操带着点嘲讽:“袁本初,当上皇帝之后,倒是贪慕虚荣了许多!与其在青州与孤纠缠,为何不想法应对刘夏的侵袭?”
“袁绍篡汉,王上尊汉,若不是胡夏在西、北威胁,只怕袁赵已与我大战不休了!”底下一个看起来十分神气的文士,淡淡道。
郭奉孝!
曹操看了郭嘉一眼,这个替代故去的戏志才,足以共谋天下的鬼才。
面上挂着笑容。若说曹操全心全意地尊汉,那倒不见得,否则,他大可扶一汉室宗亲为帝。而如今的魏国的情况却是,原本的汉室封国,已然尽数化为魏治郡县,那些郡国,一一被除名。
“邺城,如今是什么情况?”曹操看着程昱。
“热闹!”程昱有些幸灾乐祸,乐呵答道:“袁绍年迈,身体有恙。其下诸子夺储,河北、中原世家相互攻讦,争斗不休。如今的赵国,虽然依旧强大,却已失去了当年的进取心。”
“袁绍确是老了,强敌环伺而放任诸子内斗不止。在嗣君的事情上,袁绍若处理不好,他的赵国,休想长久!”
“王上此言甚是!袁绍称帝之后,赵国便再无当年之齐心,再加袁绍老而昏聩。内耗,是袁赵最大的弱点!”荀彧满脸的肯定。
“胡夏呢?”曹操眼中的笑意一敛,凝声问道。
经过这几年的修整,胡夏依旧是诸夏第一强国,时时威胁着诸国的脖颈,哪怕其不发声,也令诸国严密防范,不敢松懈。
“胡夏的储位之争,倒不如袁赵那般激烈,但以臣看来,不过是刘渊压制的结果。其虽立富昌公主刘芷之子为太子,妄图笼络汉臣人心,但其余诸子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如今的胡夏,胡汉矛盾,诸王矛盾,都是后患,如今刘渊尚且能压制住,但日后可就说不准了!”荀彧眼神明亮,向着曹操:“胡夏,早晚必有大乱!”
闻荀彧之言,曹操有些恍惚。同样的话,三年多前,在雒阳,病故之前,戏志才也这般对他讲过。
“刘渊倒是生了一些好儿子!”过了一会儿,曹操感叹道:“仅那刘珩,子脩印象不浅吧!”
闻曹操问,曹昂亦回忆起当年在曹魏多方良臣勇将精兵围剿下,刘珩率残兵,依旧转战千里,南去荆州之故事。
“英勇果敢,不畏生死,却是人杰!”曹昂给出他的评价。
“刘渊将其四子放在幽北,听闻其也是个人物,这些年,给袁绍带来了不少麻烦啊!”曹操感叹:“孤之子,恐怕只有曹彰能与之相比!”
“刘渊诸子,都是人杰,可其心不齐,终有萧墙之祸!”曹操淡淡一笑:“孤之诸子,绝不若于彼,然孤之众子,兄友弟恭,齐心为国。就此点,刘渊不如孤!”
如今魏国,曹昂世子之位早定,只要曹昂无过,地位几乎没有动摇的可能性。且其人品才能,都得到上下认可,在宫中,亦受诸弟敬重。
当今天下,若论国家安定,魏国当属第一。其余诸国,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
“今日孤召诸位,是为一件大事!”曹操食指轻抬:“袁赵欺人太甚,屡屡侵我大河郡县。孤欲整军,出兵北伐!”
此言一落,诸臣大惊。
“王上不可啊!”程昱当即劝道。
。。。。。。
散议,曹操出兵伐赵的事情定下,诸臣苦谏,不可动摇其心。
“奉孝!奉孝且住!”程昱唤住郭嘉,喘着气:“伐赵,绝不可取。西有胡夏虎伺在侧,南有楚、吴,贸然与进攻强赵,必给他国以可乘之机。吾不信尔等看不出来,文若不劝,奉孝你为何也不劝!”
“夏侯将军等人已然去调动兵马,各曹也都在准备军械粮草,刻不容缓,你我寻文若,再全劝王上!”
“仲德莫急!”郭嘉嘴角挂着笑意,待程昱情绪稍稍平缓下来,方出言:“你我都看得出来,此时大举伐赵,不足取,以王上之深谋,会看不出来?”
“奉孝的意思是?”程昱神色缓了下来。
“方才所议,王上着重问询西、北面事,对南面楚、吴却只字不提。”郭嘉若有所指。
“此次倒是吾太过心切了!”都是聪明人,程昱很快意识到了什么,对郭嘉一礼,眼神瞟向南方。
魏王伐赵,其意在南不在北!
这两年,南方反倒不怎么安宁。
偏居益州的蜀汉,若自刘焉时代算起,亦有十多年了。刘焉,给如今的蜀汉皇帝刘范,是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的,只是从刘范登基后的这六七年间,益州就难能太平。
刘范本身不过中人之资,相比于其父之老辣,他的能力手腕差距不是一点点。想要如刘焉那般压服益州世家,打击豪强,南拒蛮夷,北制张鲁,他还不行。其时,继位不过数月,便生动乱。
先是权臣赵韪的叛乱,波及数郡,持续了近半岁的时间。好在刘范将刘焉的临终告诫都听进去了,重用吴懿、庞羲、张任、甘宁等人,在诸臣辅助下,将之扑平。而经此乱,使刘范声望大跌。
其后,赵韪叛乱的风波过去不过两年,益州百姓方从前次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刘范的皇弟武阳王刘诞又叛了。这一次,刘诞实则只是台面上的人物,真正与刘范扳手腕的是一帮益州本土世家。
在刘焉时代,益州世家是被一直刘焉压制着的,及刘范继位,延续着刘焉的政策,对不法世家豪强进行打压。但在局势的把握与各方势力的平衡上,刘范远不如其父那般老到。
益州的世家们慑于刘焉,但对刘范,可不会怕,再勾连上对帝位有野心的刘诞,一场遍全国的叛乱再起。这一次,有益州本土世家的支持,叛军后劲十足,刘范难以短时间平定。
所幸蜀汉不是全国皆叛,除了中立势力之外,还是有不少益州世族坚定站在刘范这边。大义在手,人心思定,再加东州集团牢牢地守卫刘范,最终的胜利者还是刘范。
刘诞之乱,前后耗时近两年,蜀汉在此次内乱中的损失远甚于赵韪之乱。益州南部几郡离心,南蛮入侵,北边的张鲁亦不敢寂寞,侵占了益州不少地盘。这也是当年,北方大战之时,刘渊能放心东顾全力对付赵、魏、楚的原因。
对整个益州来说,两次大乱,伤了筋骨。但对刘范而言,他的帝位确是完全坐稳了,有点破后而立的意思。乱世出英雄,从大乱之中,涌现出了不少人才。似张任、甘宁,是完全崛起于益州军中,与大将军吴懿分管兵权。其他如张松、秦宓等人,俱出仕于成都。又有黄权、李严等臣受召,为刘范重用。
在北方三国休战的这几年,刘范腾出手来,整军向南,收复益南诸郡,消除割据不臣。其后以张任为主将,历时一岁多,击退南蛮,掠得南蛮人口过万,使南部暂宁。
休整一岁,再图北进,命甘宁领军出梓潼,一战而袭得葭萌关,斩首两千余,杀张鲁爱将杨昂。尔后甘宁统益州将兵,顺势北出,将张鲁的势力完全赶回汉中,蜀汉内外之祸乱,方得暂消。不过连年累月的征战之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蜀中,如今的益州,士民疲惫,亟待休养恢复。
而在南方,真正的主角,还得属楚、吴两方,刘、孙各自据有长江中、下游,从孙坚时代起,便相爱相杀。
孙坚、孙策父子之统御江东,进攻性十足,然过刚易折,这是通理,两父子颇不得江东世族之心,哪怕孙策也开始施以怀柔政策,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妥协。
孙氏父子似乎都逃不脱宿命,在去岁夏,吴王孙策外出狩猎,摆脱侍卫,亲射熊,遇刺而亡。
孙策一死,吴国国势再挫,动荡不已。这一次,孙策还没有来得及定下继承人,便故去。嗣君问题,令吴国朝堂风起云涌。
一干世家臣子,极力地拥护孙策之子孙绍继位,聪明人都看得出这干世家打的什么算盘,幼主继位,方便于他们掌控吴国。而在孙氏内部,也分为几派,有持立孙绍者,有议立孙权者,还有人提议由孙策之叔昭义将军孙静继位。
在军队中,亦不统一,孙策之亡令吴国乱象横生。这一世,没有随孙策草创江东的功勋,周瑜在军队中的威望远远不足。
但最终,还是周瑜牵头韩当、黄盖等孙氏老臣,并江表虎将,全力支持孙权,再由王太后吴氏拍板,张昭、桓阶等良臣鼎立支持,确立孙权。吴国嗣君之争,告一段落。
孙权初继位,朝局不稳,人心不定。不过孙仲谋何人,哪怕年方二十,却有雄主之资,极有气度。知晓自己继位,上下多有不服者。政事上,尽付大权于张昭、桓阶,军队中则以周瑜为大都督,统率吴国全军。自己则深居王府,读书习武,韬光养晦。短时间内,吴国安宁。
而在吴国深陷继位之争时,上游的楚国按捺不住了,在蔡瑁等人的怂恿下,发水陆大军五万,顺流东进,进攻吴国,兵临柴桑。彼时,新主未立,吴军军心不定,柴桑以西之吴土,尽数沦陷。
也就在柴桑守将周泰、董袭、蒋钦等人,率吴国水陆军士,拼死力战下,方抵挡住蔡瑁所率楚军精锐。蔡瑁非庸才,统军能力比起江夏的黄祖高了何止一筹,再加吴军本处劣势,柴桑激战,吴军保住了城寨,军士却死伤惨重,直接战殁者,便有三千多人。
建康事定后,周瑜受孙权王令,率援军西归,接管柴桑大军。新主既定,统帅又至,吴国军士便有了主心骨。面对人多势众的楚军,周瑜爆发了,亲率吴国水师,逆流而击楚军水军。
论统率,论智谋,蔡瑁哪儿是周瑜的对手。在临阵指挥,抓战机方面,周瑜更是甩了蔡瑁几条街。吴国柴桑水师,是周瑜调教多年的,几能如臂驱使,激起士卒战心,血战三场,蔡瑁不敌败走,周瑜趁势发起反攻。
长江一线的战争,主角是水师,楚军水师既败,陆上也动摇了,仓皇而退。周泰、董袭、陈武,率军穷追猛赶,杀戮甚多。
柴桑一战,吴军以少胜多,声势大胜,消息传回,顿时给吴国上下注射了一剂强心剂,渐安。
其后周瑜顺势西进,发起反攻,意欲再夺江夏。楚军这边,在后边的追逐战中损兵折将,士卒阵亡、受俘、失踪逾一万。消息传至襄阳,皇帝刘表龙颜大怒,不由分说,诏令一下,将蔡瑁调回。
然面对吴军侵攻,派何人统军应对,成为了当时摆在刘表面前的问题。他有意用刘备,招致蔡蒯等世家一致反对,无奈而用张允。结果注定了的,楚军再败,鄂县、邾县失守。
这个时候,楚汉朝廷大惊,若让周瑜继续西进,入得江汉腹地,威胁就太大了。顾不得其他了,果断委任刘备为征东将军,东去统军,抵御周瑜。
刘备南入荆州十年,至此,军权在握。
刘备屯军于夏水入江处,先筑一寨,而后立城,取名夏口,北靠安陆,南依沙羡,据此以敌周瑜。在徐庶的辅佐下,对吴军进行严防死守,周瑜力战不下,退兵。
其后,周瑜屯兵于鄂县,一直到今岁,在江夏一线,楚吴双方,集重兵,相持不下。当然,周瑜攻,刘备守的态势没改变。蔡瑁、张允两败,实在是大伤楚军元气,欲求反击而无力。
而曹操,在这个时候,将他的目光南移了。
如今,夏、赵不可骤图,唯一南向有动兵的机会。楚吴两虎相争,吴国新主继位,楚国刘表昏聩,储位不定,都是可图的对象。
相比于吴,曹操更钟意于楚,先取楚之南阳!
………………………………
第416章 三年期满
刘夏这边,已然迈入刘渊的乾德八年。
关中,郑县,在渭水之阴的这大片膏腴沃土上,开春以来,臣服于刘夏王朝的顺民们便极为兴奋,他们将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到今岁,三年约期已满,夏国的屯田改制,终于要落实到最后一步了。去岁末,朝廷便下了诏书,民部亦向各地发放公文。责成各地官府,将符合要求的屯田,正式落户于屯民。
刘渊与中枢对此事是极为看中,这关乎着夏国上百万屯民的稳定,关乎大夏朝廷的公信力,不容有差错。民部并御史台,都派出专员,下各郡县,对此事进行监督执行。
郑县作为渭南大县,县内屯民一向不少,以当年兵灾之故,全县除了少部分的自耕民田与军功田外,剩余超过六成都是屯田屯民。到今岁,符合三年之期的屯民足有七千余户。
响应朝廷的政令,从初春冰雪消融后,县里所有官吏都被动员起来了,分派下乡,一亭一里地分派土地。在这三年间,全县所有的土地、屯民,都已被统计完毕,官府档库都有备案。似郑县这般准备充分县邑,此次执行起朝廷政令,倒是简单,只需按着在册的田亩、户民记录,落实下去就行了。
不过饶是如此,七千余户分田到户,再加一些官属耕具的置换,郑县上下官吏也是忙到焦头烂额。县令一身作则,亲自带人,走遍全县,几乎走断了腿。
小竹乡,是如今郑县的第一大乡,乡里人口足有七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