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匈奴皇帝-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乐率千五步卒负责此处布防。
  小城明显是精心打理过的,窄小的街道上很干净,不少盐工家眷被李乐强行驱赶过来,迎接夏王王驾。
  倒未有责怪李乐的扰民之举,刘渊在车驾上朝外打量,老弱居多,一个个面黄肌瘦,瑟缩跪倒在地,带着畏惧,不敢看一眼刘渊车驾。直到王驾车轱辘的声音远去,方敢偷偷抬头,也只能望到在严密护卫下的王驾尾影。
  “河东盐利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这边的汉民怎生如此穷苦?”在刘渊身旁,刘珩带着点疑惑问道。
  听长子发问,刘渊眼神一个闪烁,反问道:“你觉得呢?”
  刘珩沉吟一会儿,带着点不确定答道:“是因为战争影响,收益不佳?”
  刘渊不置可否,转头问另一边的刘珝与刘琤:“你们有何想法?”
  刘琤眼珠一转,先是一亮,随即收敛,瞥了刘珩与刘珝一眼,摸了摸脑袋,脸色有些发红,低头对刘渊道:“儿臣愚钝,似有所得,却是想不出为什么。”
  刘渊眉头轻皱,两眼微眯盯了他一下,还未出言,旁边的刘珝则微微一笑:“儿臣以为,这偌大的盐利都被河东的世家豪族们占去了。他们对这这些盐工,用其劳力,就如草原上的贵族们使用奴隶。奴隶能得一口饱饭已是难得,怎么有能力,有胆量染指老爷们的盘中餐。”
  刘渊闻言,露出了笑容,轻笑道:“珝儿此言不错!”
  得到了刘渊的肯定,刘珝眉开眼笑,瞥了身旁的两兄弟一眼,嘴角微微掠起。刘珩拳头紧握一下,偏过头去。刘琤“恍然大悟”,点了两下头,而后沉默是金。
  在盐监邑待了半个时辰,便在李乐的带领下,往东池盐场而去。他此来,就是要看看这安邑宝地。
  到了地点,刘渊下车,方被那漫无边际的盐湖给震住了。几座盐山之上,白花花一片,颜色不是特别亮眼,还混杂着异物,但也足以让人感叹。沿湖而去,开辟了不少盐场,一块一块的,盐工们正默默进行着制盐工序,旁边是夏军士卒巡逻监察。
  “李乐,你做得不错!”见一切秩序井然,刘渊对李乐道:“盐工们可有反抗?”
  “回大王,我军之来,杀了不少作奸犯科欺压盐民监兵。又分发了不少粮食给他们,他们怎会反抗!”李乐眼中带着喜色对刘渊道。
  刘渊点了点头,命李乐唤过一名盐工上前问话。未及片刻,一名中年的盐民被带至眼前,身形瘦弱,皮肤黝黑,手上看着有一堆老茧。
  “拜见夏王!”老盐工磕头不止,很是惧怕。
  “起身回话!”刘渊语气温和道:“老人家在此做工多久了?”
  “小人家世代为盐民,小人自成年后便一直于此制盐,如今也有几十年了,我的两个儿子也俱为盐工。”
  “如此说来,倒是经验丰富,长于制盐的老盐工,非一般劳力了?”刘渊打量着其淡淡道。
  谈到这,其人眼中露出一丝神采,答道:“其他不说,小人对制盐之道,倒是有些自信!”言罢,见刘渊饶有兴趣地盯着自己,顿时心中一紧,自觉多言,伏地,惴惴不安。
  刘渊则指着老盐工对李乐道:“在盐事一块,像这样的老练盐工,足可倚为臂助!”
  李乐自然明白刘渊的意思,当即道:“臣明白!”刘渊这随口一提,东池盐池便多了一名汉人监事。
  “大王!”这时,李乐趁着刘渊心情不错,禀道:“臣一介武夫,于盐事之道,实在不擅长。在此,也只能做做巡察守卫之事,还请您另则人才负责盐事,让末将回军中吧!”
  刘渊闻言神情稍动,未曾想到这李乐倒有自知之明,摆手道:“孤已遣人命转运使苏双亲自来河东,处理盐事,待其接手后,你就可回军了!”
  李乐自然不知转运使是何官职,亦不知苏双何人,但闻刘渊早有安排,拱手应道:“谢大王!”
  卫觊这个夏王长史此次也伴驾而来,跟随在刘渊身旁,默不作声。
  “真是个好地方啊!”刘渊叹道,突然发问卫觊:“伯觎,此前东池盐利,你卫氏占了几分啊?”
  听刘渊如此问,卫觊心中一紧,迎着刘渊目光,沉声应道:“一成!”
  “当真不少啊!”刘渊笑道:“如此巨大的利益,如今被孤尽收官府,可曾舍得?”
  当然舍不得了,卫氏之中,不少人可是心中滴血。卫觊表情没什么动容,答道:“盐铁之利,事关国计民生,收为国用,理所当然,臣岂有不舍之理!”
  卫觊话说了漂亮,似乎那巨额利益不值一提一般。刘渊闻言,眼含玩味之情,背过身去,嗅着空气之中飘散着的淡淡咸味,不说话了。
  卫觊在后,看着刘渊背影,心中微叹。这夏王,不好应付啊。
  策马沿着东池盐场转了一圈,刘渊便带人回安邑去了。将刘珩三兄弟留了下来,拨给三人各一盐场,上百盐工,三月期限,负责管理制盐事务。
  这,算是对三兄弟的一次小小考核了。三人心中也都明白,拜别刘渊,在东池盐场,他们要待数月了。
  ………………………………


第232章 关中兵祸
  夏军征服河东时,此时的关中正兵连祸结,李、郭等人起军西进,如蝗虫过境,侵掠郡县。兵势之猛,大出长安朝廷的之料,不过两日的时间,西进两百余里,裹挟董军余孽溃兵,兵力翻了一番,有六七万之众。
  噩耗连续传来,叛军进军速度着实迅速,每日飞奔传来前方噩报之斥候,几无断绝。长安诸公亦是一日三惊,原本“稳坐钓鱼台”的王允这时再也坐不住了。
  急令吕布派军征讨,主持长安兵事。此时的长安,算上禁军,兵不过万余,且军心不定。在王允的自负之下,原先稍稍稳定下的军心亦是动摇不断,如今李、郭在外声势造得如此之大,长安驻军心念董卓者,也是蠢蠢欲动。
  吕布以长安兵少,贼势众气盛,建议王允征召兵士,固守长安,消耗其士气,再寻破敌之法。王允不听,言:“都城重地,岂能任由贼众兵临城下,天子威信何在,必须御敌于帝都之外!”
  对王允所思所行,吕布差点当场翻脸,“耐心”地劝解一番,反倒激得王允一意孤行。吕布其人,于他而言,不过一持剑卫士罢了,拜将封侯,好好听他王司徒的调度便是。一莽夫,何来的诸多废话。
  对王允的刚愎自用,吕布带着强烈抵触,但拗他不过。亲自挑选乐三千士卒,都是在他看来的“不稳定份子”,交由李肃,命其带军东进讨伐乱军。
  李肃可不傻,心中知晓手下士兵多有异心,一路东行,就如同坐在火炉之上,昼夜难安。在长安以东的渭南平原上,正遇李、郭数万大军。李肃敢于领军东进,心中自然有应付叛军的方法,未发一箭,未伤一卒,果断投降,欲加入叛军。
  李肃早发现了,杀了董卓,王允掌权,还不如在董卓麾下了,只是如今悔之晚矣。那帮世家大族,何曾瞧得起他这样的寒门匹夫,又是董卓部将,甚受排挤。诛除董逆,他李肃立功也不算小,却未收获多少,那些没怎么出力世家子弟以其身份便可升官、加爵,李肃自是不服气。
  李傕这边果断接受了李肃投降,全并其麾下,那些士卒则如鱼入大海、鸟归山林一般,迅速融入叛军,调转兵锋对准长安。而李肃,有些凄惨,诛杀董卓,他出力甚多,被李傕下令杀死祭旗,看在他主动投降的份上,没让他受太多痛苦。
  对吕布的不配合,王允自是不满,果断亲自接过长安驻军的指挥权。经过董卓之乱,王允早看明白了董卓之强,就在于军队,因此董卓死后,对军队看得极重。
  别看信任吕布,以吕布统率诸军,但一有皇甫嵩牵制,二有士孙瑞掌宫廷禁军,再加上安插了不少世家子弟于军中充任军官。对吕布限制极大,到此时,其能真正掌控的还是那点“并州军”,刚刚扩充不久,不过千余人。
  王允亲自督查军务,一边于长安内外征召青壮充入军中,一面关注乱军行军动向。前番,王允令左冯翊郡守宋翼、右扶风郡守王宏派军兵前往长安支援,二人都是王允同郡亲信,共派出军兵三千终至长安。
  王允随即派回到长安的安北将军徐荣领大军一万出战,蓝田的胡轸受命领军三千归其麾下。对徐荣,王允倒是蛮欣赏的,心知其有统帅之才,也不顾其之前的“附逆”之罪了,大胆地启用,满心期待着徐荣能击退越发逼近长安的乱军,御敌于国门之外。
  徐荣领军,东进不过五十余里,便停了下来。他不用去讨贼了,因为贼众已至。李傕、郭汜、樊稠、李蒙这些大小董军余孽,各自领着麾下席卷而来。
  数万步骑所造成的声势,即使徐荣,心中也涌起一股无力感,就凭他手下这万多“乌合之众”,怎么击退眼前的敌军。他徐荣识时达务,实在不知王允对他哪儿来的这般自信,表情凝重地望着杀气腾腾的叛军。胡轸在侧,目光闪烁,面上没有一丝紧张的痕迹。
  “徐将军,你乃太师座下大将,如今我等举义为太师复仇,你竟要领军拦路,却是为何?末将素来敬重将军,还望将军散去兵马,否则我等数万强军压过,即使以将军之统率无双,也难免亡于阵上!”李傕催马上前,高声道,满是自信。对面可是徐荣,以往只能屈腰拱手行礼,如今竟有机会侃侃而谈,这感觉当真不错。
  “徐将军打算如何应对!”胡轸嘴角抽动一下,在侧低声问道。
  没有看胡轸,徐荣果断下令,语气生硬:“传令,保持阵势撤退,至鸿门立寨防御!”
  徐荣后退,李傕等人趁势缓缓跟进,也不急躁。“文和,我们大可直接攻破徐荣,为何要任其立寨防御,岂不凭添阻碍?”
  贾诩如今乃叛军智囊,闻言淡淡道:“徐荣此人,统率之材。与之硬碰硬,纵使战败其,损我军兵,益处不大。”
  “文和直说吧,我们该怎么做,都听你的!”旁边的郭汜扯着嗓子道。
  “将军可派人联系胡轸,必有所得!”贾诩依旧云淡风轻,望着远处已经立起来的栅栏,轻叹道:“鸿门,当初项羽于此设宴,成就一则典故,流传至今……”
  “哈哈,如今我等沿霸王旧路西进,必可破长安!”李傕颇为张狂叫嚣道。
  当夜,叛军便有人潜入胡轸军中联络,胡轸对长安当然也没什么好感,原先还以其“势盛”,故作投效,如今……几乎没做什么思考,一拍即合。
  胡轸果断起军叛乱,转向攻击徐荣,对胡轸,徐荣可不是一点提防都没有。对其突施袭击,反应很快,迅速调动兵马,意欲剿杀之。但李傕、郭汜可不会给他多少反应的时间,一干军阀一拥而上,纵使徐荣再有能力,面对此种危局,亦不可挽回。
  力战之下,大败,徐荣被生擒。李傕策马,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名将”,很有些骄横:“将军如今为我等阶下之囚,有何感想?”
  徐荣没有说话,抬眼瞥了李傕一眼,并不言语。被徐荣的态度惹怒了,李傕猛地一鞭子挥下,打在徐荣脸上,一条深刻的鞭印子从鼻梁延伸至侧脸,血淋林的,带着青痕,徐荣这是毁容了。
  “哈哈哈!”李傕大笑几声,吩咐将徐荣押下去,望向西边冷声道:“传令,大军向西,兵发长安!”
  鸿门,徐荣一败,李、郭乱军前路再无阻碍,加上吞并降军,至长安时,已有八万余步骑。
  至于王允,面对铺天盖地,压迫而来的叛军,如遭重击,从“美梦”中惊醒,彻底坐蜡了。
  ………………………………


第233章 吕布与李儒
  长安沦陷了,在李、郭大量贼军的攻击下,根本没有多少反抗能力,再加城中兵士反叛,迎叛军入城,几日的功夫,便被破城而入。
  李傕、郭汜,这是何人?如今二人算是名扬天下了。在董卓未死之时,只是牛辅麾下军汉,连个名头都无,如今,却能统大军数万,兵临都城,以刀兵叩城,问罪天子于宫门。大汉天子最后一层遮羞布被撕开,沦落于两个武夫的掌控。
  长安朝廷的公卿大臣,再次遭受大难,李、郭二人比起董卓更加残暴,更加不讲道理,更加肆无忌惮。
  权掌中枢的王司徒,惨淡收场,处死,被李傕曝尸于街市,子嗣尽皆被屠杀,颇为凄凉。前次参与谋害董卓而升官加爵者,下狱死,黄琬、杨瓒一并处死。
  抵抗叛军激烈的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越骑校尉王颀都罪死。那些辱没董卓尸身者,其后也被一个个揪出来,杀。
  长安内外,一时间再次弥漫于血色之中。只有士孙瑞,虽然参与了诛杀董卓,但未受功勋,未加荣禄,也未率军多加抵抗,方得存一命,辞官避于长安城内。
  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李傕受赏赐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各校尉皆委以中郎将,其余大小军官,俱官升一级。缴获掠夺了不少金银财物,俱分赏众军,上下一片欢腾。
  大汉,在李、郭的作乱之下,最后复兴的希望被遏断。
  ……
  蓝田,胡轸原先驻军之处,吕布一行三百余骑正沿着官道向东南方向急行。
  “将军!已经摆脱追军,休整片刻吧!我们受得了,夫人他们可受不了!”张辽策马到吕布身旁,建议道。
  吕布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转头看向身后的马车,妻、妾、女都在其上。似乎能感受到车内人的担忧,吕布大手一挥,吩咐道:“驻马歇息半个时辰,再行赶路。张辽、魏续,你二人分领哨骑,侦察前后。高顺,安排防卫,保护好夫人,魏续、侯成、宋宪、郝萌,安排士卒休息,尽快恢复体力!”
  “诺!”
  几百骑卒都是风尘仆仆,跟随吕布逃亡一路,实在疲惫。受令之下,都下马,拿出干粮和水,狼吞虎咽,补足能量,趁着这得空时间好生休整。
  吕布倚靠着路边的一块山石,闭目养神,嘴唇微动,嘀咕着什么,靠近了会发现,正在谩骂王允匹夫。
  李、郭大军围城,吕布心知凭长安那点兵马根本抵挡不住,本就对王允不满,自然不会想跟着王允去做那螳臂当车之事。
  趁着李傕与郭汜注意力都放在天子身上时,果断集中起来麾下并州军,带领家小突围而出。贼军势大,血战几场,方得出长安境内,即使如此,上千麾下锐士,损失惨重,到此时,也只残余着这三百余忠诚骑士紧跟随着他。
  周围陷入一片寂静之中,只得将士进食饮水动静,与马匹偶尔发出的响鼻声。过了片刻,四周响起了不少士卒的呼噜声,厮杀一路,奔波一夜,却是劳累得很。
  吕布也有些倦意,睁开双眼,抬眼望去,已是晨曦时分,道路通向远处,周边已没有那般昏暗。天地间给人一种清晰透澈的感觉,第一缕阳光已经照射过来。
  自己该何去何从,吕布叹了口气,俊朗的面目上带着些茫然。
  “将军!”一声呼喝打断吕布思绪,是张辽的声音,吕布起身,深吸一口气,挥手止住周边欲动的士卒。
  望向西北方,只见张辽领着十余名骑士缓缓归来,其后带着一队百余人的队伍,看起来都是精壮之士,应当都出身行伍。
  “文远?”吕布带着疑惑看向下马来报的张辽。
  “将军,您看!”张辽对吕布禀道:“属下带人探路,遇到了李儒先生!”
  “李儒?”吕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自董卓伏诛之后,李儒便销声匿迹了,如今竟然在此出现了,如此巧?
  “温侯,别来无恙?”李儒这时候带着十余人缓步上来,对吕布拱手道。
  似闲庭信步,身边跟着一个美貌少女,吕布一眼就认出了,正是董卓孙女董白。旁边还有一个文士,气度不凡,不过似乎被身边的卫士看押着。
  “文优怎会在此?”吕布抱拳问道,与李儒,交情倒还不错。
  “自太师罹难之后,吾惜命,怕不得好死,故率亲兵,遁出长安。隐匿周边,观察局势,李、郭起兵攻破长安,关中离乱,不可久居,温侯遁出,‘正巧遇上’。”李儒淡淡一笑道。
  对李儒的说辞,吕布心中自然是没有抱着全信态度,这可是个老狐狸。看着李儒,吕布问道:“如今李傕与郭汜那干人已经占据了长安,文优为何不投,以君之前受太师……董卓之看重,其必不会慢待!”
  “李、郭等人,匹夫耳。此等人掌控朝廷,必不会长远,太师都难得好下场,何况彼辈。”李儒语气中有些不屑。
  转头问吕布道:“温侯一路东南向,欲往何处?”
  “如今本将就如丧家之犬,需得一落脚之地。本将闻那袁术,虎据豫州、淮南,带甲十万,欲出武关往投之,再做其他打算!”倒也没什么不可说的,吕布直接道明目的。
  “哈哈!”李儒闻言大笑两声:“如此,将军可就错了。想那袁术,四世三公,眼高于顶,将军出身卑微,又前从太师,对世家侵害过甚。就算袁术肯收纳,将军自觉在其麾下有出头之日?这几月来,受王允驱使,这些世家之人对汝之态度,将军可有体会?”
  吕布一皱眉:“那本将去投袁绍?”
  “与袁术又有何异?”
  “文优不必绕圈子了,有话直说吧!”吕布回过味来了。
  “将军何不归故乡?”李儒轻笑道。
  “故乡……胡夏?”
  ……
  被李儒说动了,吕布带着些犹豫,与其转道东北向,沿冢领山脉往河东而去。准备去夏国试试看,至于异族政权什么的,吕布心中倒并未有太多的芥蒂。在这乱世,上下皆争命,哪里顾及这许多。
  “吕布虎将,麾下多骁将,文优劝其投奔胡夏,可是为那夏王寻得一将才啊!”马车之上,那文士冷笑一声,对李儒道。
  “公达所言不差,吾既打算投奔夏王,自然要献上进身之礼。吕布如是,公达亦是!”李儒淡淡应道。
  那文士正是荀攸,前番有谋刺董卓之嫌疑,被下狱。李儒潜逃时,想起了此人,将之从牢狱中调出,羁押在身边。
  “文优觉得吾会投靠匈奴?”
  “不会!但公达之谋才,在下都叹服,至于夏王能否收服公达,则与我无关了!”李儒依旧云淡风轻。
  “董卓自死,关东那么多诸侯,文优为何不投,以文优之才,还怕无栖身之地。反而要费这诸多功夫,投靠胡夏?”荀攸忍不住问道。
  “吾李儒,鸩杀少帝,从贼‘为恶甚多’,名气已经臭了,汉家诸侯,还有我容身之处?能容我者,吾又看不上,倒不如投靠夏王,毕竟当初还有些交情。”李儒呵呵笑道。
  “那可是异族,虎狼之辈,野心滔天,侵我汉家天下!”荀攸语气有些激动。
  “那又如何?”
  ………………………………


第234章 北投
  李儒与吕布这支队伍,潜行于关中,向河东而去。一行数百人,目标也不小,一路谨小慎微,所幸此时的关中局势混乱,上下不宁,没有多少波折,安稳地进入弘农境内。
  至陕县以北的茅津渡口寻船渡河,进入河东境内之后,李儒便发现了,河东,貌似也不安稳。在这大河北岸的区域内,战争破坏的痕迹明显,一路所过,竟遇到不少山贼流寇。击败了好几波不开眼的流寇,李儒暗中思索:这么久了,夏军还未完全掌控河东,安定郡内?
  李儒之前阴潜在长安附近,消息闭塞,自然不清楚河东的局势,不清楚刘渊对河东世家豪强的整治。
  夏军收刀之后,原本河东确实慢慢安定下来,但压迫过甚,暗地里的反抗抵触却是不少。就在前不久,另外的白波余孽,在胡才、韩暹二人的统率下自河内出王屋山脉西进河东,短时间内便席卷河东南部,在沿河一带纵横。
  白波军有如此大声势,轻易地致使南部糜烂,这背后少不了有心份子的支持与推动,对这点,刘渊心知肚明。
  曾命杨奉派人联络过胡才、韩暹二人,劝其来降,可惜此二人断然拒绝。刘渊原先也不以为意,只想着待腾出手再来收拾他们。
  谁料得他们胆子居然够肥,夏军三万大军,屯于河东,竟敢也来捋虎须。自然不会让白波猖狂下去,须卜赤弇亲自领军自安邑南下,消灭胡才、韩暹。
  前番行为过甚,以夏军之众,需要留下大量的军力分守弹压诸县,一县数百,可供须卜赤弇调动的兵马倒不是太多。
  但战争之事,可不是靠人多就行的。胡才、韩暹二人,裹挟了不少百姓,得众五万余。但自须卜赤弇一万步骑南下之后,便再也猖狂不起来了。
  夏军压迫作战,连番交手,二人败得一次比一次惨,没有坚持满半月之数,其势消亡。兵卒溃散,二人想要带着残军逃亡,夏军则分数路紧追不舍,要将之赶尽杀绝。
  东奔西走,总难摆脱夏军铁骑的追击,一直被驱赶到大河北岸的太阳城。这个时候,李乐与韩暹“迷途知返”,派使乞降了。还未等到须卜赤弇回复,白波这边韩暹竟杀了胡才,执其首级入夏营。
  将所有罪责归诸于胡才身上,并指出了不少联络支持他们的河东豪强。这么一来,夏军“师出有名”了,再次祭起杀戮之刃,又有一丛河东豪强,族灭人亡。
  至于韩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