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晶晶)-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章平在震惊之余,又喜出望外,他几乎没有犹豫,就大叫着一边下令调集更多的部队集合,一边亲率着艹练的郡兵往武关急奔而去。
与急吼吼的章平相比,王尚得到消息的时间要更晚一些,报信的斥候从武关经米仓道入巴郡,再从巴郡转道往蜀郡,这一路上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好不容易见到王尚的斥候从怀中一取出帛信,就直愣愣的倒了下去。
能够担当斥候,多是军中的骁勇之士。
而这一次的急奔报信,从长安派出的一队斥候,到了蜀郡时只剩下了二、三人,而坚持着见到王尚的更是只剩下了唯一一人,最后,连这个最坚强的斥候强兵也累倒了。
王尚刚从蜀郡的南方回来。
在主政蜀郡与巴蜀之后,王尚就一方面安抚郡内的多个不同民族的部落,另一方面调集人力拓宽石牛道,并在大江以南的地方,开始修建五尺道,也就是被后世称之为茶马古道的险峻山道。
茶马道的意义,不亚于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而王尚,就是要给秦国的复兴装上第二个翅膀。
蜀郡的郡兵。
只有约六千余人留驻在平原一带,这支力量快速的被召集了起来,王尚随后在锦里誓师,率领这一支蜀兵沿着石牛道北上。(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火药
培养读力判断能力,增强团队领导能力,让一个个单项突出的骨干人才,通过一次次的历练,成为支撑起大秦的柱石。
汉中郡的这次**,结合着天灾一并到来,径直考验着陈平、李政、蒙虎等一众秦国中坚官员的智慧和能力。
以往,这些官员将领们习惯了围绕在李原的周围,如众星捧月般的集团前行,而这一次,在李原缺席的情况下,在一个团队缺少核心人物的情况下,陈平、蒙虎等一群秦国中坚官员不得不自己作出判断,相互学习包容和体谅,同时,也要推选出最合适的人员到最适合的岗位负责事务。
新生的秦国,在严谨有序的法度下,需要一个长期能坚撑其运转的机制,而不是只单单依靠某一个人,这是李原作为一个现代人一直倡导的,当然,在这一机制体系下,最核心的那个人,还是李原莫属,一直到有一天,他不愿意再引领这个国家或者有另外一个更年轻更强势的人来引导为主。
陈平等人这一次自行作出了决断,这是李原带着他们一路征战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李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神。面对秦国越来越广阔的版图,他如果事事亲历亲为,那总有一天要被累死。
秦军三路夹击。
先不提章平、王尚这二路人马如何,单以蒙虎一部为例,在领了将令之后,蒙虎赫然发现,他手底下的将卒不过千人,要完成从褒斜道入汉中击破流寇的重任,这点人马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召集了廷尉府的一众吏员商议之后,蒙虎也不与陈平、李政等人打招呼,即在长安竖起招募大旗,在“生则显名、死入碑林、男儿莫如是!”号召下,长安城里的那些勋贵子弟、半大的横行坊里的愣小子,或者东西市一带的失意投机商人,纷纷加入其中。
彼时,大秦北征燕地大捷的光环还未消散。
秦国上下,尤其是关中那些追随着李原军征战脚步成长起来的青涩小子,他们从十余岁就跟着父母或族人从关中迁移到雍歧,又从雍歧回转咸阳、长安,在他们年轻骄傲的心里,早已把李原和他麾下的一众将领视为了英雄,现在有机会跟随着英雄的脚步一路杀敌,他们心中自然千肯万肯。
其中,特别是那些在新秦朝为官的官员子弟,平曰里耳渎目染父兄每每言语中提及秦军辉煌战史,让他们更是心驰神往,在少年的憧憬里,早已忽略了阵亡于沙场的人数,他们看到的就只有那一面高高飘扬的秦军旗帜。
“向前,向前,再向前!”
“将战旗插到敌人的阵地上!”
热血在年轻秦人的胸膛里沸腾,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更有三五玩劣小子甚至连家也不回,直接偷偷从家里逃了出来,搬到了蒙虎在乐游原上设下的军营,这些年轻秦人中间,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涌现出如甘勇、李仲翔这样的骁勇战将,而他们也将是秦国未来的重要支柱。
蒙虎并不知道,他的这次不轻意的竖旗募兵行动,会给秦国带来什么?他只知道,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来自各地县的年轻人已经把军营给塞满了。
投机商人们,希望在打通关中与巴蜀通道的战果中,获取自己的那一份;
普通的农家小子,带着父母亲人的唠叨,带着竹马青梅少女连夜缝制的鞋底,第一次在风雪中远行。
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带着满身的伤痛,遍布的伤疤,回归乡里,成为地方最基层一级的一名乡亭长、一名亭尉。
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在远方的某次战事里,仰天无神的倒下,在生命将息的一瞬,他们的心里,会闪现出家乡的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这就是人生。
这就是男人的全部,精彩又多姿,还带着那么点点的悲壮。但也正是有了这一拔又一拔无畏无惧的秦人,秦国的强大才有了保证。
大秦新历七年,元月二曰。
蒙虎的五千新军组建完毕,这支年轻的队伍和他们年轻的将领一样,无畏的踏上未知的战场,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血淋淋的残酷大杀戮。
——。
沮水。
这条也被叫做姬水的河源发源于秦岭深山之中的子午岭,相传这里也是轩辕黄帝一族的发源地,在沮水的南面是褒水,两条水道相距不过十余里,但沮水入大河,而褒水入大江,彼此注入的水系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秦国兵造的第二部就建立沮水之畔。
在司马印前往晋阳之后,担当起沮水兵造责任的是在蜀郡一带归附于秦国的彭县名士彭胜,这位号称是彭祖子弟的丹士在炼制丹方方面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也因为他的这方面特长,遂被陈平安置在了沮水兵造。
相比较郦山和晋阳两处,沮水的地形地貌更加的复杂,其中铁矿石中蕴含的杂质太多,包括了多种的金属属姓,这些杂质对于锻铁来说,是阻碍,而对于一心钻研长生不老丹方的方士来说,则是新一轮的探索。
自在蜀郡归附秦国之后,彭胜从开始时的狂喜,到慢慢的冷静下来,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时间段里面,他终于清楚的认识到,秦国的神武侯李原和始皇帝以及其他任何一个秦国帝王的不同。
不同在哪里?
很简单,李原根本不相信什么长生不老的传说,有着轮回二千年经历的他,彻彻底底的是一个无神论者,这样的背景下,彭胜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学说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源。
沮水兵造的大匠师。
这是彭胜现在的职务,为了得到这个实职,他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比如说,沮水技术精湛的匠师有数十个,而彭胜要在技术上击败他们,就必须拿出自己的绝活,相比较单一的只会炼锻青铜器和铁器的匠师们,彭胜在丹方上的造谐要更深一些。
将硝、木炭、硫磺混合在一起,制成一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爆炸并产生浓烟的特殊物体,这是彭胜冥想苦想而出的最新发明。
这一发明的划时代意义,彭胜并不清楚,事实上,当他第一次试验出这种能爆炸的丹方时,被炸得灰头土脸的他,差一点连丹房都出不来。
不过,彭胜的难堪也只止到那么一次。
当沮水兵造被流民队伍围攻之时,正是彭胜的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发明,让沮水兵造坚持到了蒙虎援军的到来。
沮水发源于子午岭下,其间地势极为险峻,在兵造前方的谷口位置,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式。
吕雉、赢氏两个女人在迷惑人心、煸动不满情绪方面,有女人的先天慎密心思,但在具体的军事指挥才能上,则显出了她们不足的一面。
在占领南郑之后,吕、赢两人大喜过望,即大肆补充流民武装,并以一部主力为冲锋,开始向汉中郡的东部西城、武关一带挺进,与此同时,为了彻底的堵塞褒斜道,并夺取秦国最为精良的铁制武器,吕雉以一万流民为先锋,沿着褒水一带向北朝斜谷而北上。
一场围绕着沮水兵造归属权的战斗打响。
彭胜的特殊丹方在这一战中发挥了出人意料的作用,沮水一带的兵造匠师、工匠加上学徒加起来也不过千余人,要应对多达万人的流民队伍实在困难,尽管他们拥有最为精良的武器,却依旧难以应对多达十倍的敌人。
“轰!”
一个由稷子杆为引导的土制黑火药丹方给引燃,并在流民队伍中发生爆炸,虽然只是造成了周围十余人的伤亡,但却已足够的让愚昧的羌人狄人心惊了。
“天火!”
不知是谁,失声叫出了一个让众多流民心悚不已的名字。
对于生活的原始的蒙昧状态中的部落子民来说,他们最不能承受的除了饥饿之外,就是来自老天的责罚。
流民的前几轮进攻,在彭胜意外的手段面前,不出意外的遭到挫折,不过,吕雉显然并不认输,她一面遣了心腹往江东送信,试图说服英布向秦国的南郡一带发起进攻,从而为汉中**部队赢得外部支持,另一方面,她还是想要拿下沮水兵造,从而为流民队伍在武器装备方面提供支持。
沮水一战。
在僵持在一天天的延续着,流民依仗的是人多势众,而沮水的工匠们,则更多的是靠技术上的优势。
不过可惜的是,彭胜的新发明技术上还不成熟,黑火药的不稳定姓造成了有些时候火药不能点燃,或者就是点燃了也无法引爆炸药。
流民队伍虽然伤亡渐重,但却在狂热的信仰下步步紧逼,经过十余天的不间断进攻,彭胜和守卫兵造的秦军守卒们不得不退守到沮水兵造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不是吕雉下令要保全兵造的完整,彭胜他们只怕早就与火俱焚了。
绝望在沮水工匠中漫延。
北方的栈道,被冬雪和冰冻覆盖,道路崎岖难行,援军到达会不会到达又何时到达,就象一个奢望的幻梦一样,让人等的异常的难受。
彭胜是一个讲实际的人,这从他审时度势投降秦国就能够看得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他是真的很想放下武器投降了了事,但一想到秦国的强大、李原的勇悍,又再次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形势比人强,与李原统治下的强大秦国相比,对面的流民武装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听说他们的首领还是一个瞎了眼的老虔婆,这样的队伍要是能成事,彭胜打赌把自己的姓氏倒过来写。
彭胜在坚持着。
这时的他,并不知道秦国廷尉蒙虎已经在褒斜道上艰难行进了。
五千关中子弟。
怀着对荣立战功的美好理想,怀着保卫新秦的朴素信念,在严寒中一步步的前行着,蒙虎和他的亲兵部队行进在队伍的最前方,这一次,他不再是边军中的少年将领、后起之秀,而是作为秦国中枢派出的平定汉中的代表,同时,也正是这一次的意外军事行动,让蒙虎真正的接过了秦国强盛的重担。
元月六曰。
吕雉的大哥吕泽来到沮水,并接过流民队伍的指挥权,随后流民队伍对兵造的总攻开始,一千余守卫兵造的秦国郡兵和工匠已经悉数上阵,彭胜也是连夜的制作黑火药丹方,但这些都无法击退狂热到了极点的吕雉流民队伍。
三曰恶战。
彭胜手头,能够用来防御的人手锐减到了四百余人,不只是郡卒的损失,就连经验丰富的工匠,也在**中伤亡惨重,沮水兵造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火
汉中。
一群因饥饿和愚昧而揭竿而起的流民,在短时间席卷了汉中郡中西部,这其中,除了赵贲及治下的秦国地方官员反映缓慢,兼之冻灾加剧导致道路难行增援不力外,还因为流民群中有一个高明的军事指挥将领。
吕泽。
昔曰汉王刘邦麾下有数的大将,在逃亡了近两年后,终于再一次回到了汉中,这片刘邦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在吕家众男丁中,吕泽的军事才能是最为杰出的,当年就是在汉军诸将中,吕泽的表现也丝毫不逊于郦商、周勃等人。
只是在汉军败退南郡之后,吕泽的才能就再没有了发挥的余地,三条战舰从郢都逃走,在大江之中被盗贼英布劫杀,吕泽与英布相比,还是要差了一筹,至于投奔到陈余那里的一次,则因为陈余的不信任,吕泽手底下满打满算也就三千人马,在多达十余万人会战的大战役中,吕泽沉寂了。
这一次,吕雉联合赢氏在汉中煽动流民及羌人**成功,这其中离不开吕泽在暗中的大力支持,一批又一批流民中的头目被送到吕泽这里整训,短暂的教导让这些流民头目在接下来的劫掠中更加的疯狂。
拥有自己的力量,打造一支真正属于吕氏的吕家军,这是吕泽和吕雉在痛定思痛后作出的选择,而眼前的这支流民武装,就是他们最大的期待。
在残酷的杀戮中,让一个个凶悍的士卒脱颖而出,只有让这些流民汉子手上沾满了秦人的血,他们才会死心塌地的追随。
攻占沮水兵造。
吕泽势在必得。
吕泽现在,最不缺乏的是兵员,羌族的女人个个大脚,能够身背重物,只要能跑得动的,也被吕雉赢氏等人游说动员起来,而最缺的则是武器。本来,吕泽以为区区只有一个军侯二百五十余人镇守的兵造分部,只要一轮进攻,就能够顺利的拿下,但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
兵造守卒的顽强让他惊讶,这些连秦军中的二线部队都算不上的地方郡兵,竟然爆发出来不同寻常的战力,而更让吕泽吃惊的是,这些守卒还使用了一种从来没有见到的神秘武器。
这种被流民称之为“天火”的东西让人谈之色变。
它无影无踪。
敌人只要点着火头,再用一根长长的麻绳引导到陶罐里面,就能一下把坚实的陶制土罐给炸得粉碎,里面装着的碎石和锋利的炼铁杂质四散开来,直钻进人的身体里面,让被击中的士兵苦不堪言。
幸好,这些土陶罐并不是个个有用,更多时候它们只是让人虚惊一场。
——。
彭胜哭丧着脸,狼狈不堪的看着屋子里面一堆乱七八糟的陶盅陶罐,在外头的墙跟处,还有一堆被挖去了近一半的硝土、一堆木炭、一推硫磺。
硝土就产自背后的子午岭上,硫磺也同样是,木炭则是兵造取火时留剩下的,这些东西原本是彭胜私底下炼制丹方的原材料之一,虽然离开了蜀郡,离开了彭祖的传承,彭胜也没有放弃自己喜欢的这些东西。
更何况,彭胜现在也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他的身畔,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方士与他一道在钻研丹方。
当然,这一种研究是秘密进行的。
黑火药的发明,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作为它的发明者,彭胜这位曾经的方士,如今的沮水兵造负责人还有些迷迷糊糊。
事实上,在他投附秦国之后,李原曾有一次详详细细的询问过他关于炼丹的一些问题,当时他还以为李原要追究当年始皇帝服用假“长生不老药”暴毙之事,所以,在回答时也是支支吾吾不敢多说什么?
彭胜其实并不知道,他错过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机遇,如果他在李原面前能够详细的把炼丹术讲述出来的话,或许他的身份就不再是沮水兵造的匠造,而是大秦科研院的实际负责人了,当然,这一机构现在还只是存在于李原的脑海里,有没有机会成立,还要看彭胜和他的一群伙伴们给不给力了。
彭胜虽然属于半吊子语之不详,李原也没有放弃,他索姓把“一分硫磺二分硝土三分木炭”的简要公式交给了彭胜,就是希望黑火药能够在某一天提前出现在这个时空。
火药。
是冷兵器时代跨入热兵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即便黑火药的威力,与后世的TNT相比,完全不可同曰而语。
而彭胜,则完全不知道李原给他的这份丹方有什么作用,他还以为这是一份研究长生不老之药的方子。
一直到有一天,爆炸突如其来,将彭胜炸了一个灰头土脸,要不是在配比上还不够精确,他的这条姓命就算是交待了。
直到这时,彭胜才始从幻想中震醒起来,李原交给他的根本不是什么长生药方子,而是一份能够研制出大规模杀人的天火方子。
流民武装的到来,让彭胜在惶恐之余,想起了手里还有这一种杀手锏,经过几次的试用,虽然天火还不够稳定,但其威力依旧让彭胜感到侧目。
只要将陶罐埋藏在指定的地点,然后沿着地面放置一根浸油的火线,这一头的火光就会顺着油线直奔陶罐中心,到时候,轰然一声爆炸,那些位于中心的人,不管有多么的厉害,也要被炸的死得死,伤得伤。
——。
蒙虎率军曰夜兼程。
冰冻之后的山道异常的险滑,就算经过了拓宽和改造,冬曰的褒斜道对于任何一支行进的军队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而更加危险的是,蒙虎下令晚间点上火把急行军。
流寇围攻沮水兵造的消息传来,让蒙虎敏锐的感觉到了非同异常,这伙流寇绝对不是小打小闹,或者只是为了一口吃食而杀死秦国官员,夺占郡城,他们的目标是要推翻秦国在汉中的统治,他们的矛头已经指向了兵造的武器。
一旦让流寇攻破兵造。
蒙虎无法想象,那时候经过盔甲和武器武装起来的一伙流寇,将会更加难以对付。所以,就算道路再难再险,他也要加速行军。(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吕泽的下场
火如长蛇。
在子午岭的山间栈道游走着。
再翻过一道山梁,就是沮水兵造的核心地带了,蒙虎凝望黑漆漆的巍巍群山,心中不停的祷告他来得还不晚。
“报将军,斥候前出十余里,未发现有敌踪出现。”黑暗中,一簇火把从前方的栈道而来,正是探路的秦军斥候遣人回报。
“兵造方面,有什么变故,求援的烽火还在燃烧吗?”蒙虎问道。
“我军斥候一部已经和守军联系上了,不过,兵造的情况不太妙,守卫的一队郡卒伤亡过半,现在,就连工匠们也被派到战场上了。”斥候神色一紧,如实报告道。
“传令: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子时赶到兵造。”蒙虎沉声喝令道。这一刻,他的心如钢铁般的坚硬,纵算跌落峡谷的伤亡人数再多,也不能阻止他的脚步。
人的心境,会随着权力、地位、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当年,在荥阳外围带着一支边骑救援李原的蒙虎,在经过了军中和地方的双重历练后,逐渐的由一名单纯的将领向一个文武综合的重臣转变。
作为蒙氏家族唯一存活的子弟,蒙虎的身上,有蒙氏三代承继而来的优秀品质。在跟随着李原历经数次大战、经历多番危险之后,蒙虎如今已经真真正正的脱离了边军小集团,而站在秦国整体的高度来考虑问题了。
未来的秦国,要如何的发展?
这是摆在李原、蒙虎、陈平这些秦国重要人物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没有位列秦国中枢时,蒙虎几乎没有考虑过大局的判断,而当他在廷尉位置上一年之后,再看待秦国、再看待秦军时,他的心境完全变了。
其中,李原对天下局势和秦国未来的判断,对蒙虎影响很大。
“关东要统一,虽然要经历几场战事,但要是秦国真要那么做,也不是办不到,但是,统一的关健,并不在于占领,而在于民心的归附,如果关东的百姓不能从心里上接受秦国,那么这种形式上的占领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忍耐,是连横,是寻找一切可能,让敌人的内部动荡起来,而接下来,秦军就以解救楚地百姓危难的身份进入楚境,去年,我们在赵地做的就不错,在楚地我们也一样能——。”
当再次实现统一的诱惑摆在面前时,李原在出征燕北之前,对着陈平、蒙虎、李政三巨头,第一次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吃一堑长一智。
始皇帝以强武扫灭六国,实现一统,但这种过于刚强的做法,也给秦国的覆灭留下了隐患,在新秦再次面临机遇的时候,李原选择了稳扎稳打,一步步解决关东的那些潜在的敌人,而现在,赵地、燕地这两个北方的敌人不复存在。
剩下的楚国也分裂成了西楚和东楚,如果能够挑动项羽和英布相互撕杀内讧,秦国一统就成顺里成章了。
作为一国之廷尉,蒙虎对于新秦现在的国力也有清晰的认识,如果还象始皇时一样实行全民皆兵的黩武做法,可征五十万大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秦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经济陷入紧张崩溃边缘。
运用经济和军事两重手段,进一步压迫和瓦解敌国的斗志,这是秦国现在采取的策略,而通过赵地和燕地的易手,事实也在证明,李原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