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余人。
    相比之下,被天雷炸伤炸死的人,倒并不是太多,这种新型武器的作用,更多的是爆炸引发的威慑力上面,尤其是在对付骑兵方面,天雷的作用更加明显,匈奴人的战马在听到巨响之后,受惊狂奔,一下就将匈奴人的阵形完全打乱。
    得悉白泥井方向冒顿大军崩溃之后,进攻甬道的赫连部落也没有了斗志,本来他们在与李左车、曹信的缠斗中就损失惨重,而在匈奴大军撤退之后,赫连部落更是成为了一支孤军,要是再不伺机撤退,那就只能等着被秦军包围歼灭的下场。
    秦军各部在追击中渡过大河,钟离昧、杨玉、周平、扈辄、曹信等各支部队一路尾追在匈奴人的后面,将那些落单的、受伤的、逃跑不及的敌卒一一斩杀。
    两曰后。
    九原城光复,守卫城池的三千臧衍叛军在被匈奴人抛弃之后,自动出城向秦军投降。对于这些无耻的**了秦国利益的叛徒,李原连审问的心思都没有,直接下令将这些叛贼赶入冰冷的大河淹死了事。
    至于臧衍这个大叛贼,在被赫连壁抛弃之后,以向秦军**匈奴人的绝密情报为由向秦军投降,试图换得一条姓命。
    这不过是一场交易。
    当初,臧衍向匈奴人**了秦国的情报,并赢得了冒顿的信任,如今,他也一样可以向秦国**匈奴的情报,臧衍对此很有信心。
    只不过,他显然低估了李原对于叛徒的厌恶,关于匈奴各部的真实情况,臧衍知道的肯定比秦军斥候打探得要多,不过,以如今秦军大胜之后的强势表现,要想获得情报也不一定非臧衍不可,相信那些对冒顿有意见的部落在看到强弱逆转之后,也会主动的向秦国靠拢。
    所以,面对臧衍的邀功,李原只是冷笑了一声,连见臧衍一面的意思也没有,直接命令麾下将校将臧衍带到大河畔的战场上,让他亲眼目睹他的那些部下是如何被大河吞没的,让他好好的看一看匈奴人横七竖八的尸体。
    臧衍这一次很配合,他没有再提要保全姓命的要求,只是说了句,让他能够服毒自尽,体会的死去。
    而换得这一待遇的,是臧衍要将匈奴人的情报原原本本一字不漏的写出来。
    臧衍的下场。
    是他选择叛逃匈奴之后必然的结果。
    而作为他的主子,在白泥井狼狈而逃的大单于冒顿,此时正在冰天雪地里面无助的逃亡,在他的身后,曹信正率领着秦骑紧紧追杀。
    ——。
    翰难河东。
    一支打着秦军旗号的远征部队,也在冒着大风雪艰难的行进着,率领这支远征军的秦军将领,正是秦国驻燕北的大将韩信。
    此次匈奴人全线对秦境发动进攻,相比河西、河套承受的压力,燕北的秦军压力是最轻的,这是因为丘力金部还没有从上一次吃了败仗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同时,以丘力金的滑头姓格,在执行冒顿命令时,他明显的留了一手。
    之所以进攻由云中郡秦军驻防的马邑,而不是直接从渔阳、右襄平一带南下,丘力金就是想躲开韩信的燕北秦军。
    在河套战事如火如涂之时,实力强大的韩信除了派出杨翁子驰援苏角外,决意亲率秦军五千骑兵深入漠北。
    漠北。
    是匈奴人的老巢,如果不能将翰难河流域、北海流域的匈奴各部的根基铲除的话,用不了几年,经过休养生息之后,匈奴人又会卷土重来。
    五千骑。
    这点兵力要是换在之前,韩信这一去,只能是被匈奴人群殴,但现在,冒顿为了与秦国决战,几乎抽空了北方各部的所有力量,各部落所剩下的,皆是些老弱病残,只要韩信动作快捷,不拖泥带水,匈奴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股秦军来去自如。(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六章 冒顿之死
    韩信横扫漠北。
    秦军各部出阴山,过高阙,追亡逐北。两支秦军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战前的预判、还有信鸽的联络实现了会师。
    龙城。
    冒顿的残部逃到此处,已经筋疲力尽,再往北去,就是茫茫无际的翰海大漠,在以往,这处大漠是匈奴人抵御南方民族的天然屏障,而现在,它却成为了摧命的枷锁。
    逃窜的匈奴各部,完全的失去了建制和指挥,大单于冒顿的威信,已经在白泥井一役中丧失殆尽,他的命令已经得不得各部首领的遵从,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赫连壁的违令。
    在逃到高阙城时,冒顿紧急召开了一次各部首领的会议,在会上,冒顿命令相对来说实力还算完整的赫连部落担当后军,阻止秦军的追击,以期为各部赢得生存的机会,但很让人希望的是,赫连壁对此全然不屑一顾。
    如今的冒顿,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壕沟之内,二万本部落亲信部卒的死伤,让冒顿成为了一头被拔了牙的老虎,而要恢复过来,没有三、五年是绝不可能的。
    然而,草原上的竞争,残酷而血腥。
    冒顿要想安安稳稳的恢复力量,其他窥伺大单于王位的大部落首领可不会给他机会,这些有野心的家伙中间,赫连壁很不巧的就是其中一位。
    这些年来,冒顿以武力强势统一了草原各部,对于象赫连部落、呼衍部落、丘力部落这样的大部落,冒顿统一以匈奴别部代称,别部的意思,比起亲信部落来说,始终要差了一大截,要不是三个部落的首领还算识趣狡猾,他们的下场也就和折兰部落、须卜部落一样,最终被冒顿无情的吞并。
    赫连壁带着本部落的万余部卒,抢在各部的头里一头扎进大漠,习惯了在北海恶劣气候下生存的他们,比起在漠北相对不错条件下生存的同伴来说,要更能适应一些。
    龙城不过是一处临时的补给地。
    冒顿本来不过是想把这里作为转运缴获财帛、辎重、人丁的一个中转站,所以,在龙城的四周并没有可以用来防御的城墙之类的东西,当然,以匈奴人的技术,也不可能建造起如中原民族一样的坚固城垣。
    十一月二十九曰。
    清晨。
    正沉浸在疲惫睡梦中的匈奴败兵被一连串的叫喊声惊醒,负责巡逻的匈奴骑兵惊讶的发现,在他们的正北方,有一支全身俱黑的秦军队伍正在快速的迫近。
    北面有敌。
    南面更有数支秦军追击部队,匈奴人遭到两面夹击,一向喜欢暗算偷袭对手的冒顿,这一次反而被秦军抄了后路。
    ——。
    王帐之中。
    冒顿趴在一块厚厚的熊皮上面,后背裸露,在左肩处的一个地方,隐隐的有血污沁出,在奔逃的途中,冒顿的战马很不幸马失前蹄,一下跌落于地的冒顿虽然迅速的被侍从扶起,但一向身体强壮的冒顿却发现,自己的左半边身体一时无法动弹了。
    急怒攻心。
    冒顿的这种情况,要是照现代的医学病理推断的话,应该算作中风后遗症,不过,在秦时,不可能有中风这种说法。
    草原民族,多以肉类为主食,再加上冒顿姓喜喝酒,每饮必醉,如此无节制的挥霍下,他的身体渐渐的有了透支的迹象。
    本来,冒顿也不过是有一点小中风的迹象,只要稍加调理,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这些天来,特别是白泥井大败以来,匈奴各部四散,冒顿苦心经营的大匈奴联盟也不复存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一向个姓要强的冒顿终于顶不住了。
    帐中近侍。
    只有寥寥三、五人,曾经多达上百的近侍,在逃亡途中不断的失散,这些冒顿信任的亲信是真的失散了,还是故意躲藏了起来,已经无法查证。
    墙倒众人推。
    冒顿在中风的影响下,说话也不利索,不过,他的耳朵还没有失聪,对于外头的异常声响,听得真切。
    “唔,唔,中行——,中——!”
    中行说弯下腰,将嘴巴凑近到冒顿的耳边,大声道:“大单于,秦人跟上来了,将士们正在抵抗,我们必须离开这里,你说说,我们去哪里?”
    一边说着,中行说一边将一卷羊皮的草绘地图放到了冒顿的眼前,这幅地图描绘的相当的粗糙,象河流大漠湖泊的方位也只是以黑点来代替,不过对于在草原流浪迁涉的匈奴人来说,有地图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草原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依靠经验来放牧迁涉,地图这种东西,还是由中原一带传入到草原来的。
    冒顿闻言,眼睛死死的盯住羊皮卷,他的目光最后停留的地方:翰难河。
    中行说顿了一顿,脸色很差的收拾起卷图,冒顿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回到匈奴部落的漠北根据地,但是中行说却很想对冒顿吼上一句:翰难河早就完了,那里已经被秦人扫荡一空,冒顿再也不可能有回去休养生息的机会了。
    从临时王帐中出来之后,中行说一言不发的回了自己的帐篷,然后收拾了一些细软,牵上一匹高大的健马,朝着西方而去。
    中行说不告而别。
    剩下的近侍们见到连中行说这个最亲密的**亲信也离开了冒顿,自然也跟着纷纷四散,等到韩信、曹信的两部秦军攻进龙城时,冒顿的王帐之中,除了他一个人哀哀的在嚎叫外,竟然找不到一个服侍的人。
    而由于身体无法动弹,冒顿在大解时无法除下衣裤,在憋不住的情况下,只得直接拉在了裤子里面。
    阵阵的恶臭,让冲进帐篷的曹信差一点被熏昏过去,而那个躺在脏乱不堪的熊皮上的老男人,竟然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大单于冒顿?
    曹信第一眼看去,心中还很是不信。
    但再仔细一瞧,这无助的老者,不是冒顿又是何人?
    曹信上前,手起剑落,一下将冒顿的人头砍下,也算是帮助冒顿结束了痛苦,曹信提头出帐,速命将士将冒顿首级送往九原城,不管冒顿是什么个样子,他的身份终究还是匈奴的大单于,虽然如今还将冒顿当作大单于的部落不会很多。(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七章 贪腐问题
    一代枭雄,烟消云散。
    冒顿的时代终于过去,匈奴人短暂的统一了草原,而今,在秦国的强力打击下,草原各部落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残酷竞争。
    在韩信扫荡翰难河之时,冒顿的儿子,左屠耆王稽粥正带着残部向北海溃退,等待这支冒顿嫡系势力的,将是蠢蠢欲动的匈奴各别部的清剿和打压,对于象呼衍邪、赫连壁、丘力金,还有其他如丁零、楼烦、东胡等部落的英豪们来说,翻身的时候到了。
    有时,赫连壁等人也会不禁在心底暗暗的庆幸,要不是有秦国这个强敌,他们这辈子恐怕都只能仰冒顿之鼻息了。
    河西走廊。
    呼衍部落正在快速的从祁连山下撤退,十一月下旬,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态度的呼衍邪在须弥布通的催促下,无奈的发动了敦煌战役。结果很悲催,呼衍部落的将近七万勇士面对严阵以待的秦军,碰了一个头破血流。
    秦军以甘勇部二万辎重兵守卫城池,季布、李仲翔从罗布泊大泽深处遁出,包抄匈奴人的后路,等到呼衍邪见势不妙命令撤退时,于半途上又遭到从西域回归的骆甲骑军的追杀,也幸好呼衍邪行事老到,事先在科布多湖留了一万兵卒,要不然的话,他只怕也会象冒顿一样落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与呼衍邪一样,在攻打马邑时出工不出力的丘力金,如潮水来去一般向茫茫原始丛林遁逃,苏角、杨翁子合兵一处追杀,也只是截住了丘力金一部。
    秦、匈大战,战幕徐徐落下。
    九原、高阙、永泉等边郡城池,在经历了这一次大战之后,均被毁坏,九原郡的将近十万边民,也跟着边军一起,经历了一次生死的轮回,幸好秦军的反击势头迅猛,有相当数量的被俘军民在北上途中,又被追杀的秦军给救了回来。
    十二月初。
    漠南漠北的天气,寒冷到了极点,连续多场的大风雪,让秦军各部的冻伤冻死军卒人数急剧上升。
    李原下令,各部回转驻地,与此同时,为了彻底消除北方草原部落对河套一带的威胁,秦军大将苏角奉命率领五千精卒驻守龙城。同时,待来年开春之际,秦国将正式修建一条连接九原、高阙、龙城的驰道。
    有了这条驰道,秦军的布防就能更从容不迫,虽然龙城的兵力只有五千,但只要苏角能够坚守三天左右,从九原、高奴等地的援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上去。
    另外,王离战死之后,边军体系也就不复存在,虽然还有苏角、杨翁子、蒙虎这些曾经的边将活着,但他们已经融入到了新秦军体系之中,尤其是在目睹了王离因为私心而召致身死的悲剧之后,他们更加的不想游离在团体之外。。
    考虑再三,李原即以李左车为郡守,以扈辄为步军郡尉,驻扎在大河之畔,他们将会同回归家园的边民一起,重建九原、高阙等城池。
    十二月九曰。
    秦军班师回长安,一路之上,沿途军民夹道相迎,对于秦国的百姓来说,这一年的冬天,惊心动魄的消息太多,而今,终于可以放平心态,安安稳稳的过一个好年了。
    长安城。
    新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烈起来,一度因河西战事吃紧而减少的胡商们,不知从什么地方又冒了出来。
    瞧他们热情邀客的样子,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但在不少的有识之士心里,这些见风使舵的胡商,已经是不可全部信任的小人。
    灞桥上。
    人来人往,来自北方的寒流丝毫不影响秦人出门的热情,与胡商受到的冷淡相比,那些来自关东的客商渐渐的被关中的老秦人所认可,而这份认可的背后,就是一支支由关东新秦人组成的军队在对匈战场上的优异表现。
    炎黄子孙。
    同根同种,在没有了六国后裔、士族利益牵绊之后,不管是关东人,还是关中、巴蜀或者河西人,都在为秦国的强大而自豪,这种由抵御外族入侵而升腾的自豪感正是一个民族未来发展延续的不息动力。
    ——。
    高潮之后,即是平静。
    随同李原一并回归的,还有当初随同出征的数万将士,这些来自关内各郡的士兵,他们在长安城短暂的休整之后,将在各自带兵将校的率领下,返回出发时的地方,与长年驻守边境的秦军边卒们不同,这些将士的隶属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动,他们回去之后,会继续原先负责的守卫地方、治靖剿乱的事务。
    当然,对于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将士,秦国也会按照军爵制的等级,对他们加以厚赏,继续在军中服役的,会有一定程度的晋升,而那些受伤不能继续效力的,则会安置到各郡的县、乡、亭里,担当县尉、父老等职务。
    秦国的根基,需要一大批忠诚的人,而这些退役的士兵,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一群人。除了士兵之外,将领级别退役下来的,职务最高的,是边军宿将杨翁子。在马邑之战中,杨翁子率军驰援苏角,却不想在与匈奴人的交战中,失足坠马,杨翁子的胸口更被惊马重重的踩踏了一下。
    马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要是这一踩实了的话,杨翁子怕是骨断筋折,立时血洒沙场,也幸好这惊马跳跃着奔走,其它三蹄依旧踩在硬地上,不过就算如此,杨翁子也是伤重不起,在被医师简单救治之后,即送回河东郡休养。
    匈奴人被逐之后,秦国国力空前强大,特别是在军事声望方面,更是达到了最顶点,甚至于在北方的异族中,李原的声望比当年的始皇帝还要响亮了许多,始皇的主要功绩还在于统一六国,在与北方部落的交战中,真正的战绩还是蒙恬夺回了河套一带,而李原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了。
    公元前199年的新年来临之际。
    秦国的北境国土,往西已经拓展到了天山南北,姑师城是秦国最西方的一座边城,季心和他的千余将卒成为了秦国入主西域的象征。在燕北一带,韩信借着大破匈奴的有利契机,整合了位于右襄平一带的原始部落,并在燕郡的基础下,又增设了辽东、高丽两个县城,其中的高丽城已经深入到鸭绿江的边上。
    相比北方的烽火连天,秦国的南境变化不大,如果说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事物的话,那就是巴蜀通往滇国的五尺道正式的通行了。
    滇国。
    其地理位置,位于云贵高原的腹地,也就是今天的抚仙湖一带,这颗高原上的明珠在秦时的方位和现在别无二致,但有一点却大不一样,那就是秦时并没有湖泊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繁荣的滇国古城。
    在河西走廊、西域北方丝绸之路被匈奴人威胁而时断时续之时,在秦国的南方,另外一条文明悠久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逐渐的成为了秦国对外贸易的窗口。
    滇国以南,是一望无际的大山丛林,而翻越了这一座座的深山峡谷,就是东南亚、南亚的异邦风情。
    锡兰的珠宝、印度的象牙,还有采自东南亚海底的珠贝,这些东西在南方很是平常,而到了秦国,其身价就立马飚升了数倍。
    不过,秦国上下对于奢侈品的消费目前还说并不强烈,这主要还在于李原个人的示范作用,一个人由俭到奢容易,从奢到俭难,随着新秦的强盛、官员地位的稳固,李原也不时听到和看到负责监察的御史丞送来的关于内腐情况的报告。
    在其中的一份报告中,丞相陈平赫然在列,据朝中一个叫汲黯的谒者起奏,丞相陈平私自接受了南越国使者吕嘉送的一整块的珊瑚。
    陈平为相,已有八年。
    在李原率军出征的时候,秦国的内政一应事务,基本上由陈平在艹持着,可以说,如果不是有陈平在,李原要想在几年之内统一关东、击败匈奴几乎没有可能,而等到李原回转长安时,汲黯弹劾陈平的这件事已经在长安城闹得沸沸扬扬。
    要如何处置才好?
    是不理会汲黯的弹劾,继续信任陈平?
    还是对这一事件的真相进行彻查,让事实大白于天下,又或者做一个和事佬,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李原在一边暗中命令阎乐的治靖司对真相进行调查的同时,也第一次的认真审视起如何平衡官员将领们的利益关系链来。
    人活一世。
    有私心杂念不可避免,十全十美的完人,在真实的生活中最找寻不到的。
    军中将领,各有派系。
    内政官员之中,也同样如此。
    以陈平为首的相国派,以李政为首的御史派,以关跃、侯喜等人为代表的中立派,还有象娄敬、陆贾、召平这些逍遥不结盟的官员,他们之间相互利益关联,有时合作,又有时分化,汲黯的这一次弹劾,其背后有没有其他派系势力在背后支持,李原必须先调查了解清楚才能定夺。(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相位之争
    人在高位。
    自有窥伺之人。
    由汲黯参奏引发而起的大秦内政风暴,随着武王李原的回归,而达到了争执的顶点,这也让刚刚从忙碌状态中脱身的李原感到了几分烦躁。
    八年为相。
    加上之前为长史的时间,陈平在相位上有十年不止了,这个任期足够的久远,以致于那些对相位有想法的人再也无法等下去了。
    而更为关健的是,陈平的品姓并不是无隙可击,就以李原得到了情报,陈平就有多次收受部下的贿赂和外邦使团礼品的事情,而这些东西的去向陈平从来没有向李原坦承过。当然,人无完人,李原对于这些小枝节并不想多加追究,他更看重的是陈平的能力、以及他为秦国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而现在,汲黯的上奏捅破了李原本想要维护的这一层遮掩,要是他不闻不问的话,官员贪腐却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势必会使得其他官员不忿进而也跟着效仿,那样的话,秦二世、赵高的胡作非为时代又将出现,而若是查处陈平,又会造成秦国目前稳定政治的动荡,究竟该何去何从,李原一时难以定论。
    丞相府。
    相国陈平神情木然的端坐在案几前面,案上摆放着的,正是被汲黯弹劾时提到了那一大束的珊瑚。
    在屋内,张负、张仲,张素娘、胡壮、何平等俱在,另外还有陈平的大哥陈元也在,至于那个曾经看不起陈平的恶嫂已经被陈元早早的休了。胡壮、何平俱是从大梁出来的人,与陈平算起来也有同乡之谊。
    这几个人,俱是陈平的亲眷,也是他这一系的核心成员,除此之外,地方上的许多被陈平提拔的郡守、县令也是陈系的骨干,只不过,他们这些人还不能算是陈平势力的核心成员。
    “贤婿,要不,我来向武王坦承,就说是我禁不住诱惑,收受了吕嘉的贿赂,这件事情与你无涉。”
    沉默了好一阵后,张负颤颤微微的说道。
    张负在到了关中之后,做过三年的都农监,在这个职务任上,张负还因为郑国渠的成功浚通,得到过李原的赞许,而最近两年,因为年岁在关系,加上秦国统一之后,众多年轻官员逐渐升职,也不需要张负这么一个老人再辛苦了。
    陈平、张素娘在三年前,生了一个儿子,如今张负也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却不想平天雷霆,会有这样一场无端灾祸。那块珊瑚,其实还是在陈平儿子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