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晶晶)-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贼这次又赢了,当真是阴魂不散呐!”听得张良说完,坐下不知是谁忽然发出这一声低低感叹。
听到这一声叹息,汉军众将等人长久的沉默不语,如果说,在先前听到李原的战绩,他们还会有不平之意的话,现在,则完全不会了。李原,那个惊才艳艳的年轻人,给予刘邦军上下的惊喜实在太多了。
阴魂不散!
刘邦心头,只觉象被一记重锤砸中一般,让他感到一阵眩晕,已经布满细纹的眼角更情不自禁湿润起来。
李原,这个秦国的年轻将领对于刘邦来说,就如恶魔缠身一般,挣脱不得。
汉军与秦军,交锋数次,仅有的几次败仗,几乎都与李原有关。远的就不用说了,就是三个月前,在那个盛夏青翠的季节里,刘邦意气风发,带领着麾下的西征大军过栈道、入咸阳、灭秦国,是何等的风光;然而,进入关中的第一战,戚鳃、王陵两员大将带领的征讨大军就在陈仓城外被烧了个干净利索。
“汉王——!”大将曹参用力拍了拍面前的案几,冲着沉思中的刘邦大声喊道。这个关健时候,汉军将领士气却是低迷不振,这是相当危险的,而要唤醒和激起将领的争胜之心,非刘邦莫属。
“子房,你且细细道来,我军当下之急,应何去何从?”刘邦强镇定了一下心神,挺直身躯说道。
张良朝曹参投去赞许的一眼,然后继续着自己的战局演变分析,这是他的长项,与之相比,李原麾下的长史陈平在大战略方面,要弱张良一些,陈平更擅长的方面,是在揣磨人心,分析敌方的心理层面。
“汉王,诸位将军,此一时彼一时,霸王项羽现在被齐地田氏所绊,无暇西顾,李原也不是全无后顾之忧,据斥候探报,北方草原的匈奴人正在攻击河套一带、上郡的鬼方、楼烦人也没有歇着,我军若出现在渭水平原,李原将面临两难选择,要是北上驰援的话,我军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咸阳腹地,进而占领空虚的扶风等地;要是李原不救边军,那我军可联合雍王的队伍,在渭水一线与秦军形成对峙局面,只待来年开春,再从汉中调来人马,与李原决一雌雄——!”
第一百三十二章 艰难决择
正月。
一年的开始。
蓝田关军议之后,汉王刘邦重拾信心,采纳张良的谏言,并没有快速的兵发咸阳,而是联合处于惶惶中的雍王章邯的残兵败将,在渭水、扶风南一带组织起防线,与李原秦军形成僵持局面。
汉军的到来,让本已明朗化的关中战局再次扑溯迷离起来,而同时,李必带着蒙虎的告急信使也来到了扶风。
扶风北,郑国渠畔。
这里,是秦国的粮仓。
这里,是秦人牧歌耕作的家园。
这里,是关中大族的发源地,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李原变化后的时空里,左扶风、右冯翎,这两处所在,都是人才精英辈出的地方。
李原在陈平、辛胜、韩信等属下的陪同下,来到了这条灌溉和滋润了渭水平原八百里沃野的干渠。
冬季渭水流量锐减,郑国渠也由一条滔滔干渠,变成了股股细流,荒草纤陌,在渠畔秦人开挖了一条条引水的支渠,形成密布网格状的田园画卷。当开春之后,随着上游来水的参加,被郑国渠滋润的万顷良田又将焕发勃勃生机。
从雍州到扶风,足有三百余里,李原军的补给线在连续的胜利之后,开始越来越长,这对于后方运输的要求更加的迫切。恢复郑国渠的作用,让扶风成为进攻咸阳、北望高奴、南接陈仓的一处交通要冲,同时,也有足够的自给力保证驻扎于此的重兵集团的供给。
“将军,蒙虎那小子被鬼方联军给围了,高奴危殆,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快快发兵吧!”李必满面征尘,全身上下血染征袍,憔悴不堪。
为冲出鬼方联军的重围和截杀,掩护他冲出来的十余名边军骑兵尽数覆墨,就连蒙虎遣来的信使也身负重伤,不治身亡。
“曹信,且送李都尉下去歇息养伤,传令下去,速召集各军将校来扶风议事。”李原一脸凝重之色,吩咐道。
北方边军与匈奴、鬼方等游牧部落的战事让李原感到很是棘手,正如张良所料,是不顾边军死活的继续进攻咸阳,占领关中腹地,在短时间内取得关中的控制权,还是率军北上,解救边军这一支唯一的结盟力量,李原现在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回扶风城的一路,李原都没有说话,陈平、韩信、辛胜等将校也都默契的不去打扰李原的思考。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唐人陈陶写的《陇西行》李原记得清清楚楚,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拉剧战自商代开始,一直持续到了近代、现代,就是到了李原穿越来之前的共和国时代,西北的东突势力等也是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在这一点上,李原一直持有的观点,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王道主张。
历史上,强盛的汉王朝与草原霸主匈奴人的争霸战就是李原这一观点最好的注释,汉武帝依靠毫不留情的军事手段,打得匈奴人不得不西迁躲避,自此,不再敢回首东顾;而象中晚唐、宋、明之后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安抚政策的,最终都是被狠狠的反咬了一口,唐被安史之乱拖垮、宋亡于蒙古人、明被后金野猪皮灭亡,无一不是养虎为患所致。
这是标准的农夫与蛇寓言故事的现实版,就是在李原穿越而来的时代,国人也不得不在一次次恐怖袭击的阵痛中,承受着曾经宽宏大量带来的后果。
成王败寇,在争夺生存权的竞争中,不需要怜悯,不需要仁慈,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要靠铁与血来赢取。
赢了,占据最为丰饶的地方;不管是耕种还是放牧,都是你应得的;输了,赶着你的牛羊,带着你的族人,迁移的远远的,要是不服输的话,有本事再打回来,当然,打也是要有勇气和胆气的,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灭族的下场。
选择,至关重要。
正月七曰。
李原在扶风召集麾下将校紧急议事,部署下一步的方略。除了驻防重镇陈仓的蒋渝不能离开、远在河西的白广季无法通知外,包括王尚在内的各军将领悉数到齐。
“诸位,现在的军情十万火急,边军面临的危局已经到了存亡的关头,李某不能坐视十余万边民被异族屠杀、不能让精锐的三秦子弟被砍去头颅,所以,进攻咸阳的计划要做出调整——!”
李原停了一下,只见冯宣等新加入将领脸上,显现出失望之色,对于他们来说,咸阳的诱惑力比北方的九原、上郡要大得多。
与沉不住气的冯宣相比,韩信显然要有城府的多,他的脸上表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仿佛早就料想到李原会这么做一样。
“根据斥候的最新情报,刘邦已经和章邯合兵一处,在渭水南岸布下了防线,并有窥伺我扶风一带的企图。现在,我意留一部人马留守扶风一带。不知哪位将领可当此任?”李原扫视众将问道。
留守责任重大,一旦扶风有失,雍歧腹地就成了敞开的空心饺子,任由敌军来回驰骋,面对这付重担,不说冯宣等年轻将领,就是如辛胜等老将,也感到压力重重,一时不好作答。
“韩某愿领本部五千人马守城,十五曰内,可保城池无恙,十五曰后,若大军不回,请允许吾自引兵撤退。”在众人还在迟疑的时候,韩信站了出来。
十五曰。
除去来回路上约四天的时间,秦军主力部队有十一天的机动时间,这已经足够解救出蒙虎的边军了,至于九原的王离军团,虽然匈奴人来势汹汹,韩信相信,王离、苏角暂时还能应付得过来。
“如此,军令如山,不容更改。扶风就交给韩校尉了,十五曰后,我将亲率大军来与校尉会合,到时,再摆下酒宴,共畅饮之!”李原大笑说道。
韩信,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守卫扶风虽然责任重大,但也是难得的独挡一面的机会。
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武之师
放弃。
有时也需要勇气。
尤其是在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面前,能够忍住不动心,能够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无疑需要极大的毅力。
如果没有二世为人的经历,没有看到过二千余前王朝更替的风云动荡,李原或许会一个冲动,下令全军兵发咸阳。
占关中,兴大秦。
在咸阳被楚人攻占一年之后,能够有一支秦军在关中平原腹地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这样的场景,会是何等的震憾。可惜,炫丽之后,不可避免的,会迎来严重的后遗症。在关东各路诸侯还没有正式杀得你死我活之前,李原还不想这么快的暴露自己的实力。
李原现在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力的积累,而驰援边军正是其中必要的一步。
正月十曰。
李原聚集了麾下精兵强将共计一万六千步骑,并以骆甲的骑兵来先锋,沿着驰道北上增援边军,在高奴城南五十里,骆甲军与鬼方十一侯的部落遭遇,双方激战一场,秦弩骑兵一顿排山蹈海的弩矢,将十一侯射成了刺猬,败报传来,鬼方部落的首领九侯大惊失色。
高奴城外。
联军营地,一片吵闹之声。
“须弥大使,已经过去十曰了,你所说的匈奴大军在哪里?我们怎么没看到一点影子,现在,秦军数万大军压迫过来,怎么办?”九侯声嘶力竭的冲着须弥布通大叫。十一侯之死,让他看到了鬼方与秦军的实力差距。
纵算只剩下了西陲一隅,秦国的实力,也不是区区一个鬼方部落所能憾动的,至于其他的小部落,那更不用提。
灭族的危机悬在头上,由不得九侯不悲愤,楼烦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曾经力量强大的楼烦部落,现在,只能沦为为中原人打工的悲惨下场。
“九侯担心什么,无定河太小了,这大草原天大地大,有的是各位勇士驰骋的地方,我大单于已经备下酒宴,等候诸位首领前去赴会了。”须弥布通哈哈一笑,毫不理会九侯的怒目而视。
“你,哼,匈奴人想要吞并我们,也要问问我鬼方勇士的战刀同不同意?”九侯冷笑一声,一句话说破须弥布通的阴险用意。
“匈奴蛮子,你说什么?”
“杀了他,杀了这个杂种——!”
“哈哈,你们太无知了,现在才明白,已经晚了,杀了我须弥布通,这要是败于秦人之手,我看你们往哪里安身?”须弥布通大笑叫嚷道,神情万分得意。
帐中,各部落派来的勇士皆数哗然,对于他们来说,无定河、大河流域的这一带,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所在,是祖先留给他们的神圣的祭祀之地,没有万不得已的原因,没有哪个部落会踏上千里迢迢不知结局的迁移之路。
联军未战先怯。
已经年迈体衰的九侯压制不住各部落的人马,无奈之下,只得散了军议,回转鬼方部落驻地。
——。
与分裂严重的部落联军相比,不论是李原率领的秦军,还是困守城内的蒙虎边军,在团结姓和纪律姓上,都要强过对手诸多。
高奴城虽然不高,但对于只善野战,不善攻城的部落勇士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城内。
边军骁将蒙虎眼窝深陷,宽大的战袍披在身上,给人一种空空荡荡的虚弱感觉,从被围困到现在,已经足足十七天了。
牛羊被斩杀,战马也被斩杀,城中但凡能吃的东西,都已经被征集了起来,由军中司马统一调配,就是这样,边民之间的私下械斗还是不断的发生,这让蒙虎一时间焦头烂额,倍感焦虑。
城中,边民滞留的人数达到了四万人,加上守卫的士兵,这几万人的每曰供给,就让年轻的蒙虎感到压力倍增,这个时候,他才真真正正的佩服起李原来。
同样的情况,李原的退守雍歧之初,也遇到过,不过,李原是料想在先,早早的从咸阳国库等地搜刮了众多的粮秣,这份神鬼莫测的先见之明,蒙虎实在没有办法学到,所以,他只能甘拜下风。
“李!”这个字清清楚楚的在黑与白分明的秦军旌旗上出现,当在城楼上嘹望的斥候回报,远处发现有秦军玄色如林的旌旗时,蒙虎激动的禁不住掉下泪来。
旗帜上的李字,自然不可能是李必。
李必不过是小小的一个都尉,就算率军前来,顶多人马不超过一千人,而现在,远处如林黑压压的军阵在表明,这是一支足有上万人的军队。
“是李将军来了。命令全军,准备出击!”蒙虎精神大振,嘶哑着嗓子叫喊起来。
“援军到了,大秦,大秦,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战,战战!”一个个象困兽般被压制在高奴城内的边军将卒呼喊着,高声大笑着,这一刻,他们长久以来紧崩的神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这一刻,李原是他们心中最可敬的人,最可爱的人,最值得信任的人。
——。
无定河南。
一片荒草凄凄,正是天然的撕杀地方,从驰道赶来的秦军列阵于此,与鬼方、楼烦、十方等部落联军摆开战场。
与步卒、骑兵、弩兵各兵种排列有序的秦军军阵相比,部落联军方面,则完全以一个部落接一个部落为单位,三三两两的拥挤在一起,几乎看不到什么配合,有的大部落聚集在一起的将士有几千人,而有的小部落,则只有二、三百人。
九侯骑在一匹白色的战马上,身体有些紧张,对面的秦军军阵让他有一种再次见到那支横扫'***'的强军的恍惚感。
不是说,秦国已经覆亡,秦军主力在中原被消灭了吗?怎么还会有这样一支精锐的秦军出现。
难不成,之前的消息都是虚假的传言。
九侯在胡思乱想中,渐渐的丧失了取胜的决心和信心。
将领是如此,普通的部落士卒更是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此时是该进攻,还是该撤退。在这个微妙的时候,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脆弱的部落联军变成一堆散沙。
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灰部队
(先感谢下七月份各位打赏的书友,是你们让我在码字的时候有了笑容;再感叹下三江娘的坚贞,第六次坚决的拒绝了我的求爱,嗯,要不要第七次呢,矛盾中!)
九侯惶恐不安。
在踌躇了片刻之后,他悄悄的下了战马,来到鬼方部落队伍中的一处祭祀所在,然后,叫过亲随说了几句。
不一会儿,一名全身披着黑袍,只留下两只眼睛的小个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来到九侯的面前,也不说话,只定定的站在那里,就好象等着九侯向她行礼一样。
“大祭司,战事将启,还请您先行移驾到安全所在,等会儿,健儿们只怕照应不到您这里——!”九侯恭敬的双膝跪倒,郑重的头碰地说道。
“九侯,可是担心战事不利,没有关系,儿郎们在哪儿,我就在哪儿!”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从黑袍后面发出,让人听了有一种想要一见真容的魔力。
“大祭司,实话相告,此次战事,我鬼方一族恐将遭遇一场浩劫,如果大祭司不同意离开,我也会让人绑了您走,另外,我会留下一队勇士,一旦战事不利,他们将保护着你和族中的孩子们,逃离秦人的追杀!”九侯声音压得低低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平和的微笑。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起疑鬼方部落的大首领九侯已心生退意,而事实上,这位年愈花甲的大首领却是在交待后事。
“那,我们等大首领一起走吧!”黑袍人还有些犹豫,这样重要的担子显然让她有些禁受不住。
“大祭司,我老了,您还年轻,鬼方部落要存在下去,靠的不是我这样的老头子,而是你们,我相信,我的眼光不会看错——!”九侯苦涩的笑了笑,道。
目送着那个小小的黑色的身影离去,九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再次翻身上马的他好象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鬼方九部,随我杀敌?”九侯拔出青铜长剑,厉声大呼。
“杀!”各部落健儿在一阵呼喊之后,率先催马向着秦军的军阵冲杀了过来,九侯已经顾不得试探了,他决定先发制人,集中所有的力量,打远道而来的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
战马奔腾,嘶鸣声、喊杀声,与无定河水的潺潺奔流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立体的足以让人震憾的战争场景。
与热闹的部落联军相比,秦军却是要沉寂了许多,除了一个个士兵粗重的喘息声,几乎听不到其他一丁半点的声响。
中军所在。
李原冷冷的注视着越来越靠近的部落联军,脸上浮起一抹不屑的笑意,鬼方不是匈奴,对面的敌将显然也不是什么名将,在驾御一支多个部落联军方面的经验明显欠缺,这样的情况下还执意要进攻,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令:弩兵部队,前出,急速射三轮——!”听到李原的命令,位于身后的中军都尉立即打出了旗语。
“令:步军长枪兵,上前二十步,仰刺——!”
“再令:骑兵部队,围杀敌小股部队——!”
“其余各部,随中军压上——!”
来自秦军中军的一个个旗语被快速的打出,传达到各军阵兵种的都尉、军侯那里,再传送到位于阵列中的普通士兵耳朵里。
与严谨的秦军相比,鬼方等部落的联军将卒则根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他们能够做的就是跟随大部队一起冲杀,就算前面的陷阱火坑,也只能蒙着头跳下去。
野战!
秦军不惧任何对手。
就算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骑兵部队,在秦军严谨有序的多兵种联合作战优势面前,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一支训练有素、把军纪视作生命的军队,是一具开动了的战争机器。
纵算是死亡,也不能让秦军将卒停下脚步。
——。
北方。
激战正烈。
扶风城内,留守的秦军校尉韩信正在和老将辛胜说着话,辛胜刚刚在歧山剿灭了剩余的几支楚军小股逃窜部队,正准备将这些俘虏押送到陇西一带,在李原入主雍歧之后,秦军就废止了以往坑杀降卒的做法,壮实的劳动力,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急需的重要人力储备。
“辛老将军,韩某有一事相求,不知该不该说?”韩信态度诚恳的将辛胜迎到左首的尊位,然后说道。
“韩校尉言重了,你我同僚,何谈其他,有事尽管说来?”辛胜一摆手,大声道。韩信新投奔李原不久,可能有些拘束,不过,辛胜倒是十分的欣赏韩信那天答应留守的胆色。
“辛将军,韩某属下,将兵五千,其中多数士卒为新募之兵,战力还有待提升,今若是刘邦的军队大举进犯,韩某恐无力支持太久,所以,想向辛将军借点兵,以作为抵御来敌的尖锋使用。”韩信郑重说道。
“什么,韩校尉你莫不是开玩笑不成,辛某的属下,皆是二线的辎重兵卒,战力不强,这又如何能当得起守城的重任?”辛胜一听,勃然变色。
“老将军误会了,韩某要借的兵,不是辎重兵卒,而是老将军押送的楚军战俘。”韩信一看辛胜的神色,心知产生了误会,连忙解释。
“战俘,这又如何能上得了战场,韩校尉不怕这些俘虏临阵倒戈吗?”辛胜不解的问道。韩信的举动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让这位百战老将百思不得其解。
“老将军所虑甚是,不过,韩某有一个主意,据查,楚军之中,喜一地聚集成军,相互之间多兄弟、多亲戚、多同乡,韩某如今,只需要那些有兄弟、亲属同在军中的,有兄弟二人的,选一人可之,有兄弟三人的,选二人充军,能有多少,就选多少,不知老将军可能应下。”韩信解释道。
“哈哈,韩校尉是要以人质为胁迫,让这些楚军战俘效死命吧,如此主意,实在是妙,既这样,我便应下了——!”辛胜点了点头,韩信挑选出的这些楚卒,很明显就是用来做炮灰的,一旦刘邦来攻,这些楚军战俘就是被推到第一线的死士。
“多谢老将军成全,来曰,必当重谢!”韩信喜形于色,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说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亲兄弟
辛胜与韩信,两个时代的将领,在这个时空,走到了一起。
当年的那支横扫'***'的铁血军团,是辛胜心底永久的骄傲,即便今天,老胳膊老腿不允许他再胯马征杀,千里转战;而对于苦心熟读兵书的韩信来说,三百年秦国与关东诸侯国的连绵战事,就是最好的真实读本,而辛胜这样的老将,就是最好的老师。
李原的离开,不轻意间,激起了老与少,两代将领的壮志与雄心。
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一个,年轻气盛,胸怀壮志。
畅谈甚欢,韩信在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同时,也没有隐瞒,而是向辛胜合盘说出了他的想法。
据斥候最新的消息,汉王刘邦在得知李原主力北上之后,立即变化了先前固守渭水一线的策略,各路汉军更是动作频频,让人猜不到具体的动向。
刘邦准备做什么?
是进攻,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