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迦太)-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忠抗金无望,终日借酒消愁,忧愤而死。

而刘光世一生,没有大败,也没有大胜,抗金意志不如岳飞,韩世忠,军事指挥也是三流水准,也没有投靠秦桧,陷害岳飞,遗臭万年。纵观他一生,太平庸了,或者是太中庸了,可正因为太中庸了,反而实现了明泽保身。

“老油条!”最后,赵朴评价道。

Ps:第二更到了,求收藏,求推荐票。过年了,多多睡觉,多多养身体。

第122章惊闻

这一战,胜利了。可在赵朴看来,价值不大,不过是宋人打宋人,没有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锻炼了骑兵,让这个刚刚建军不足三个月的骑兵,参加了这次处女战。战斗之后,骑兵几乎是残废了。

短期之内,无法参战。

不过,赵朴看来一切都值了。经过处女战,骑兵不再是玩具,更不是之前的马军,有了一丝强军的色彩。此刻,八字军的骑兵算是成军了,此刻的八字军骑兵若是与金军骑兵交战,依旧是输的料,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料。

不过即便是全军覆没,也能咬下敌人二两肉。

而战斗之后,很快轮到了总结大会,而此时各个中队,大队,营等各个级别的监军,分别将各部的战功,上交上来。那一部士卒立下大功,那一部胆怯畏惧不前,还有哪一部损失较大,死了的要上报名额,以便之后抚恤;受伤的要及时治疗,从而让士兵恢复战斗力;缴获要上交,要奖赏有功之将。

而最为重要的是战后总结,总结这一战胜利在那里,还有那些不足,如何弥补。

中队长以上,有一半汇聚起来,相互总结。总结很重要,不要打仗白打了,打了最后也不知所以然。

于是,讨论总结开始了。

不过讨论总结,也要遵守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谩骂,发言要举手,一人说完之后,另一人才能说;不得言语侮辱,不得动拳脚;各个监军要记录主要内容;还有各部之间,要交叉讨论;不以言论罪,事后不得报复。

不过即便是如此,讨论还是极度不成功,有些乱糟糟一片。有些低级军官,处于对上级的畏惧,往往是不敢多言;有的高级军官,多是歌功颂德为主,很少提及要害;还有些讨论着,讨论着竟然吵起了架,差些动拳头。

也多亏赵朴在现场,后有四个营的指挥使也在场,才避免了一场拳脚之战。

不管怎么说,第一次总结大会,还是圆满结束了。

总理了一番之后,此次战斗总结写了出来,字数不超过一千字,却涉及到了这次作战的优点,缺点不足,以及日后要加强之处。不求文字华丽,但求文字简单,即便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照样是可以理解。

看完总结之后,赵朴觉得不错,于是印刷成了一千多分,分给全军学习,做到几乎每个小队都有一份,要将内容,讲述给底层士兵,做到深入人心。

打仗,还是要靠底层士兵,只有底层士兵有了觉悟,有了感悟,这次总结才算是成功。

林林总总的事件,很小,很是琐碎,很是麻烦,但是必须处理妥当。处理不好,会留下麻烦。

而这时,一个震慑众生的消息传来,汴梁破城了,烧杀抢掠不断,更是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赵朴顿时呆如木鸡,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历史不会因为他的出现,在大的走势上,发生剧烈变化。

“未来,该怎么办?”

“未来该怎么办?”

这时,赵朴终于体会到,失去组织的感觉。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赵朴有些不知所措。按照故事情节,接着,他应举起抗金的大旗,然后顺应天命,自立为皇帝,然后靠着大宋强大的gDP,组建强军,收复失地,收复汴梁,最后一举打到会宁府,把完颜一族的祖坟刨了,一雪前耻。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谋划。

此刻,宋朝的皇室大多数都被金军擒拿而走。即便是有皇朝宗室存在,多数也是偏支,没有他根正苗红,实际上到了如今,皇位除了他之外,没有人合适。

不久的将来,他就要成为皇帝了。

万万人之上,睡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一切都是男人所梦想的那样。可是到了此刻,赵朴却无一丝的喜悦。

…………

“王爷,你怎么了?”王舞月看着闷闷不乐的赵朴,问道。

此刻汴梁陷落的消息,仅仅是限于少数人,大多数人还不知道。

“这个,给你看!”赵朴面无表情的道。

王舞月接过来信件,看着书信,立时也惊呆了,喃喃道:“怎么可能呢,汴梁就这样破了……”

赵朴心中叹息,这是情理之中,越是太平的地区,越是怕死。太原人能为了大宋,血战到底,拼掉最后一丝血气;可是汴梁人却不能为了尊严,而血战到底。

“不久之前,太原遭受劫难,如今又是汴梁遭受劫难,不知日后又有哪一个城市要遭劫!”赵朴神情有些惨淡,“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说若是言议和,谁就是儿皇帝,谁就是千古第一奸臣。战争不可避免,只是……”

越是了解战争,越是接触军队,越是了解底层百姓,越是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赵朴越是不安,越是忐忑。

理想到现实,总是差距巨大;从构想道实践,往往是繆之千里。

曾经,赵朴想过利用先进的知识,制造出燧发枪,制造出黄色火药,以火器扫灭金军铁骑,可是在现实中却是破灭了。宋朝的武器制造上,质量很差,根本难以制造精密的枪管。此外燧发枪的成本太高了,根本难以大规模生产。无法大规模生产的武器,注定在战场上作用较低。

曾经,赵朴设想过用戚家军,用岳家军,用解放军等思想为根本,缔造一只强军,可是实践中却是艰难的。强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缔造而成,这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消耗大量的时间,一次次血战,强军缔造很难。

曾经,赵朴想要尝试,颁布官绅一体纳粮食,摊丁入亩,减缓土地兼并,可是呆的时间久了才知道,这几乎是站在士大夫的对立面,几乎要面对千夫所指,做好遗臭万年的心理准备,更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曾经,有很多个曾经。

可到了现实中,却很是遥远。

这不仅需要灵活的政治智慧,坚定的意志,大量的人才储备,做好脑袋落地的心理准备。

变法,改革,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变数太大,失败太正常。不要妄想着提出某项改革,天下景从,那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妄想着变法的同时,又不触及某些人的利益,这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妄想敌人好似猪一样的愚蠢,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当了皇帝时,这些问题不需要思考;而当了皇帝之后,这些问题必须思考,必须解决。

做南宋的皇帝,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坐上那个位置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选择题,是战还是和?

若是议和,必定是儿皇帝,必定是遗臭万年;若是战,必然是元嘉草草,仓惶北顾,接着再议和。

而不论是议和,还是抗金,都是失败者。

议和者,是智者,他们看到了宋金之间差距,尤其是看到了宋朝内部各种弊病,土地兼并严重,党派战斗厉害,各部协调不一等等。他们是清醒者,他们是智者,认识到了这些弊病不除掉,北伐可能失败;可他们又是懦夫,没有改变的勇气,没有果决的勇气,守着半壁江山,得过且过。

抗金派,是勇敢者,却短视而盲从。只是看到了北伐带来的红利,却没有看到北宋内部各种弊病。这些弊病不除,北伐必然失败。打铁还需自身硬,地基牢固,楼才能建得高。抗金派,往往是根基不牢,却是妄想着建筑百丈高楼,最后只能是失败。

或者说,二者都是相似的:议和派,打算靠着议和,带来充足时间,压制内部各种弊病;抗金派,打算抗金,北伐,转移矛盾,以北伐的红利,消除各种弊病。

他们走的路不同,可又相似的,无力反抗,或是回避内部各种弊病。

北宋有一个范仲淹,又有一个王安石,试图靠着变法,触及社会各种矛盾,从而变法图强。可是到了南宋,再也无一个变法者,各种弊病越级越深,最后医无可医,治无可治,只能无奈死去。

Ps:第一更到。今天加更。第二更在中午两点左右。

第123章抗金方略

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力量的比拼。

战争,更多是两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碰撞,是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国民意志、军事动员能力、战争储备、军事力量等十几个方面的对拼。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匈奴大战汉朝,突厥大战唐朝,结果匈奴大败,突厥大败,这是因为汉唐农业为主,经济实力,人口数量,远远的辗压着匈奴、突厥。

而到了宋朝经济实力,人口数量,完爆辽国,西夏、金国、蒙古,可是却屡战屡败,这是因为宋朝军事动员能力太差,强大的经济实力,庞大的人口数量,并未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实力。

迦太基是商业国家,罗马是农业国,迦太基与罗马的碰撞中,迦太基失败了,这是因为迦太基的国民意志更为脆弱,战争持久能力更差,当战争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后,将被迫停战,签订屈辱条约,尽管那时罗马损失更多;

因而,提升国民意志很重要,这也是中国历朝历代,北方打南方稀里哗啦,南方玩北伐,屡战屡败的原因。

明朝玩得是火器,火器花样之多,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可是清朝,却是玩着弓箭,水平落后。可是落后的清朝,照样是完爆了玩火枪的明朝。这有说明武器很重要,可是人更为重要。

纵观南宋建立以来,无非是走着两条国策,一会是议和,一会是北伐。在议和与北伐的不同以意见中,南宋苟且偷生着,直到最后死去。

在议和时,往往被骂为丧权辱国;而在北伐失败后,又被骂为军队无能。

其实,不论是议和,还是北伐,南宋一直处在亚健康状况。一个亚健康的国家,注定是无法收复失地,注定是无法作为的。

南宋,看似有着强大的gDP,有着恐怖的整合国力,可惜一切都没有用到刀刃上,恐怖的整合国力,也从没有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实力。

赵朴看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虚无的,他崇尚绝对实力,形成的绝对辗压。

后世的美国佬为何那样牛逼?就是因为美国有着美元,只要一开印钞机,金钱滚滚而来;有着强大的航母编队,谁不服气就灭了谁。一手大棒,一手金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结果是无往而不利。

简单而粗暴,又最为立竿见影。

而宋朝呢?宋朝有着美国的综合国力,军费开支堪比德国法西斯,军队战斗力只是意大利水准,百姓过着阿富汗一般的苦逼生活。

宋朝太有钱了,完爆前面的汉唐,又完爆后面的明清,不论是财政收入,还是经济文化,城市率水平等,都是完爆。与经济实力相对称的是,庞大的军费开支,军费开支占据了国库的七层,即便是后世的德国法西斯,日本法西斯也不过如此。

不过德国、日本是屡战屡胜,胜绩惊人,可是宋朝却是屡战屡败,弱小的军事实力,仿若是意大利军队一般,面条军。

而与宋朝强大经济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百姓如阿富汗一般苦逼的生活。

宋朝的农民起义数次最多,尽管宋朝不是被农民起义推翻;宋朝的苛捐杂税,赋税之重,是历朝历代最重的,中产之家尚且破产;宋朝的腐败最为严重,因为国策是不杀士大夫,也就是不杀贪官,顶多流放海南岛。

南宋百姓反对北伐,因为每次北伐都是大败而归,每次北伐,都是一次严重的刮地皮;

南宋百姓反对北伐,因为北伐很少胜利,北伐之后,往往会大量赔款,花钱买太平;

南宋百姓反对北伐,每次北伐都意味着大败,百姓都要为战败而买单。

总之宋朝的百姓很苦逼,在和平时代,需要为赔款而买单;而在战争时代,又要为战争经费而买单,更是要为战败后割地赔款而买单,从来没有享受过战争的红利。

…………

总之,大宋从建立开始,就有各种的弊病,只是在宋太祖、宋太宗时代,还不太明显;在宋真宗时代开始显露;而到了宋仁宗时代,开始激化,于是便有了庆历新政,试图改变危局,只是失败了;后来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变法,试图挽救危局,可是依旧失败了,代价是各种矛盾激化,弊病加剧。到了宋哲宗,宋徽宗时代,已经是病入膏肓,再无回天之力。

如今更是于女真之手。

未来要想收复失地,必须要有一只强军。而要想收复失地,仅仅是靠着一只强军是不够的,必须是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深层次改革,革除各种弊病,使宋朝这个巨人重现焕发生机,才能有一丝胜利机会。

若是仅仅喊着北伐的口号,仅仅是在军事上有小的改动,注定是无法北伐成功的,抗金必然失败,最后必然是金宋南北对峙。

抗金,不仅仅是需要锻造一支强军,更是要在经济上、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国民意志、军事动员能力、战争储备、军事力量等十几个方面的对拼上,处于上风,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抗金,变法势在必行。

不变法,死路一条;变法,这是找死。

恍然间,赵朴有些理解历代偏安于南方的政权。这些偏安于南方的政权,不仅仅是继承了前朝的弊政,更是缩小了耕地,赋税来源减少,又失去了北方的强兵,再加上南方商品经济发达,这注定了容易安逸。

在南方建立政权,往往是偏安,妄图北伐者,往往是头破血流。

只有一人是例外,那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唯一以南方为根据地,北伐成功。在他之前,北伐从来没有成功;在他之后,北伐也从没成功。他打破了北伐必败的魔咒,他以南方兵,打败了北方兵,做到了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更是让后世无法模仿。

后世对他的评价不好,认为他是暴君,认为他杀功臣武将太多了,更是提出了贪银五十两,剥皮充草。

可是不得不说,这位君王的伟大。

从宋朝开始,到明朝初期,这四百年的时间,中原政权的军事力量急剧下滑,纵然找出千万条辩解的理由,也无法回避积弱的现状,先是不敌契丹,后是败于西夏,更是被女真打出了屎尿,最后被蒙古灭了,汉人成了四等公民。

可是这位皇帝却是一雪前耻,扭住了华夏四百年积弱的现转,军事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回升,有些汉唐时代的风采。

在中国历代皇帝排名中,他至少能排到前十。

“看来的学习一下,朱元璋的厚黑学了!”赵朴有些庆幸。身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不是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也不是知晓先进的科技,更不是可以利用好的诗词糊弄人,而是站得高,望得远。

Ps:第二更到。第三更在晚上10点。

第124章登基九五

一天的休整之后,全军出发,向着百里外的南京行进。

此南京,非是后世的南京。

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先后建置两次,北宋置应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应天府南京位居北宋陪都。

南京应天府,是太祖的发家之地。

到了应天府之后,在一股暗流的涌动之下,劝进的风波开始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谁当皇帝,这并不重要,士大夫也不在乎这些。重要的是,必须有皇帝存在,扛起大宋这面旗帜。

如今汴梁城破了,两位皇帝被掳走了,而张邦昌当了伪朝的皇帝。他这个皇帝,是金人立下的,名不正,言不顺,不仅是朝堂内外的士大夫不服气,百姓不服气,就连是张邦昌自己也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不敢以寡人,朕自称。

这时,大宋立国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了,尽管在对外上软弱无比,可是内政上还是不错的,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士大夫可以自由言论,从底层百姓到上层士大夫,都对赵宋皇室心存感激。

宋朝皇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而此刻,赵朴是最佳的入选。

在大宋,当皇帝贤能,才德很重要,可是根正苗红更为重要。仪王出使金营,临危不惧,给士大夫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后来救援河东,又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再加上皇室嫡系一脉,只留下了他,于是他当皇帝也是必然了。

当然了,不能自立为皇帝。

儒家喜欢矜持,喜欢含蓄,喜欢内敛。

当皇帝,劝进很重要。就好比当年的黄袍加身一样,大将们给赵匡胤披上黄袍,与赵匡胤自己披上黄袍,差距很多,前者是人心所望,后者是乱臣贼子。

最后的答案,已经揭晓了,可过程还是要走的。

首先的应天府府尹、通判等人劝进,不过被赵朴退拒了;后来,又有大量大臣推荐,可是赵朴还是拒绝了。终于,最后李纲、宗泽等大量有名望的文臣出现了,各地的州府知州,谈判,大儒、名流之人,纷纷汇聚在一起,第三次劝进,赵朴这才答应。

三次推让,方显示诚意。

媳妇熬成了婆,终于最后还是披上了龙袍,坐在了那个位置上。赵朴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望着一个个山呼万岁的声音,心中微微激动:这就是当皇帝的感觉吗?万万人之上,一言为天地法,执掌一切的感觉吗!

真小人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

终于当上了皇帝,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没有锦绣河山,没有能臣贤将,有的只是破碎的山河,一个烂摊子,有的只是大宋的正规军全数覆没,只留下流民军;有的还是时时刻刻,虎视眈眈的金军。

当上了皇帝,只是这个皇帝的位置,极端的不牢固,好似坐在火山口一般,随时将会被吞没。

而在场的诸多大臣,他多数都是不认识。即便是一旁的太监介绍着,各个大臣的履历,赵朴还是一片茫然。不过也不是没有用,至少混了一个脸熟,身为皇帝不需要记住每个臣子的外貌,姓名等等,只需要被臣子认识就行了。

而在诸多大臣中,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李纲与宗泽。

在汴梁时,赵朴就认识李纲,只不过那时的李纲意气风发,一副要力挽狂澜,一副救民于水火之中,仿若是圣人转世。远远看着,有种清高,骄傲。而此时,经过一连串的挫折之后,李纲成熟了许多,少去了傲气,少去了清高,多了几分厚重,几分沧桑。

隐约间,此时的李纲头上多了许多白发。

而宗泽则是一个老朽,一副书卷气,看着他,似乎就想到了《斗破》中的药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人是最大的财富,少掉了年轻人的激进浮夸,多了几丝深谋远虑。之前,种师道,是大宋的宝贝;如今宗泽,则是大宋的宝贝。

原来的宋朝朝廷人马,早已尽被金军一锅端了。此时赵朴登基当了皇帝,就开始大封臣子,组建小朝廷,一些冷衙门,自然不需要任命;而一些关键的,要害的部门,则是要任命给各个大臣。毕竟大家伙拥立他为皇帝,就是为了此刻的收获。

只不过,任命官员时,赵朴有些发愁。

宋朝的中枢机构,有些肿庸,机构层叠厉害,例如,兵部之外有枢密院侵夺了兵部的职权,并升为中枢机构;唐朝吏部、兵部分别主管文武官员的铨选,此时另设审官东院管文铨,审官西院管武选;户部尚书、侍郎职权,已由三司使(五代时并户部、盐铁、度支为三司,其长官为三司使)取代,被称为“计相”,其权位仅次于二府,在六部之上;礼部之外有礼仪院;刑部之外有审刑院。

看着一个个官名,赵朴就有些头疼。

所幸的是,留守在南京的太监很是有本事,大概的讲述着各个官职,还有要封赏的对象,这让赵朴大概的心中有些了铺。最后,总算是封赏完毕。诸多的官职,都是给了那些从龙之功的大臣,而李刚、宗泽也是封赏了一番。

封赏的官职太多了,有几十个,赵朴也懒得记忆。

不过,赵朴却是牢牢把握住一点,那就是紧紧抓住军权,尤其是抓住禁卫军的军权,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哪个时代都不变的真理,而紧紧抓紧嫡系的军权更为重要。

八字军此刻也是媳妇熬成了婆,由过去的义军变为了禁卫军,专门保护赵朴安全。

王彦、王大牛、李三河、李泉等人,也是成为了禁卫军首领。

王大牛的名字,太土气了,难以匹配此时的官职,于是赵朴赐名为王守义。于是,世界上再也没有王大牛,只有王守义,为君王效忠,为大宋守义。

李三河名字,也不行,赵朴赐名为李破军,意思是指破军斩将,所向披靡。

第125章帝王之术

三月三,龙抬头。

这正是一个郊游,踏春的好季节。

此时距离赵朴登基已经三天了,在繁忙的典礼之后,赵朴总算是有了闲时间。不过这些闲时间,没有用来临幸美女,也没有用来询问大臣军国大计,而是在看书、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