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铸天朝-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云华郡已经成为师家的大本营,大部分师家门人都迁移至云华郡,成为学堂的教书学生,教出一批批学生。
小学堂、中学堂、云华学府,这便是云华郡的教育体系,未来,这教育体系还会向整个泽州扩张,小学堂和中学堂毕业的部分学生就会成为教书学生,教育出更多的学生。
云华学府位于云华郡城西南角,占地近一百五十亩,先期共设有六个学院,分别是儒学院、墨学院、法学院、兵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这六大学院既是云氏政权的基础,儒家主政,墨家主科学、法家主法律、兵家主军事、医家主治病救人、农家主“食”。
除兵学院外,五大学院的院长和老师都是之前云逸托沈煜从北方百国请来的,不乏大家的身影。
兵学院是云氏的主场,主要是为云家军培养出中层军官,涉及到火器方面的内容,别的兵家门人也无能为力,更何况云氏也属于兵家,云逸更是结合自家储藏的书籍和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编纂出一本《云氏兵法》,这《云氏兵法》是云家军军官将领必读书籍
未来云华学府还有有新的学院添加,云逸很想看到云华学府内百家齐放的场景。
………………………………
第239章 云华学府开学(下)
云华学府占地约一百五十亩,内有建筑物十余栋,包含一栋主楼、六座隶属六大学院的教学楼、一座论辩楼(各个学派辩论的地方)、一座大会堂、一座习武馆(占地面积最大)、一座食堂、两座学生宿舍、一座教师公寓等。
未来云华学府还会继续扩张,那时云华城恐怕也会处于人口爆满的状态,云华城会进行二期扩建,云华城西南区域都会留给云华学府。
云华学府设府主一人,由云逸亲自担任,表示云逸对云华学府的重视,同时明确告诉学生他们效忠的是谁,另设副府主两人,平时云华学府的大小事务都是有副府主处理,两位副府主,一位由云逸的二爷爷云哲瀚担任,另一位则由云华系张氏的前任家主张松担任,二老都是文人,虽然达不到才华横溢的程度,但是也不差,加上二老的年龄和地位,云华学府的其他人也不会不服二老,毕竟二老的身后还有云逸在。
六大学院,每个学院设一院长和两副院长,由该学派声望较高的人担任,在云逸制定的大框架下,各大学院都有一定的自主性,毕竟云华学府主要是为云逸培养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云华学府不对外开放,第一批学生已经选好,生源主要有三处:中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云华系各个家族的年轻族人、云家军。
第一批云华学府的学生最大的生源就是云华郡各座中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中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足有六百二十七人,除去其中一部分年龄较大或者天赋不够的人外,剩下的三百七十八人都成为云华学府的第一批学生,几乎占到第一批学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日后他们都将是云氏政权的中坚力量。
这来自中学堂的三百七十八人将会按照各自的喜好已经天赋分别进入六大学院学习,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进入儒学院、墨学院、法学院这三大学院学习,尤以墨学院为重,剩下三分之一的人进入兵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学习。
云华学府第一批学生以中学堂毕业生为主,其次则是云华系各个家族的年轻族人,总计四十四人,有这些族人多是在十五岁至十七岁之间,知识储备要高于小学堂的毕业生,却低于中学堂的毕业生,他们主要是进入儒学院、兵学院学习,世家子弟多是从文从武,很少会选择其他方面。
除了前两者外,剩下的生源则来自云家军,一共三十九人,这些人年龄相对前两者要大一些,一般在十七岁至二十岁之间,他们基本上都是云家军中的军官,职位最低的也是副屯长,职位最高的已是掌管一镇数百人的镇守。
这些云家军的军官来到云华学府都是进入兵学院进修,进修最短时间为一年,若是有意外情况发生,会提前毕业返回军队,毕业后,这些军官在云家军内会有一定升值。
三大生源,总计四百六十一名学生,这就是云华学府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将进入云华学府的六大学院学习,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云氏还给他们发一定的补贴费,一般是一个月三十银,入学的云家军军官没有这份补贴,他们的军官月俸照旧下发。
云华学府的建设被云华郡城中的人们看在眼中,不少滞留在云华郡城的文人书生都对这个云华学府议论纷纷,从一些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来看,有眼力的人都知道云华学府的重要性,只要给云氏足够的时间,云华学府中就能走出无数人才,为云氏服务,以弥补云氏和其他世家之间的底蕴差距。
甚至有人打听如何进入云华学府就读,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门路,云华学府不接受外人就读,甚至日后会变成只接受中学堂毕业生和云家军的军官入读,今年云华系各个家族适龄的族人也要进入中学堂读书。
云逸现在手中有三块地盘,总体来说,官员还是有较大的缺口,前期只能安排上主要的官员,小吏可以从当地招募,但是其他相对次要的官员就差了许多,即便日后有小学堂、中学堂乃至云华学府的学生弥补,那也需要不少时间。
学堂和学府都不会对外开放,其他人想要投靠云逸,只能托关系让云华系的官员进行举荐,这就比较麻烦了,为此云逸想到一个方法:在云华郡和泽州城分别建立一座招贤馆,为云氏招纳贤良,凡是认为自己有才华的人,都可以进入招贤馆,将自己的长处表现出来,泽州的招贤馆由云元恺把控,云华郡这边由云暮把控,云逸也会不定时过去。
二月初一是云华学府的开学日,不过从一月廿五开始,就有学生带着行礼来到云华学府,云华学府中自有小吏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
云华学府内各处区域,先到的学生无论是否是相同的学院都互相交流起来,从进入云华学府的那一天起,他们的身上就都被打上云氏的烙印,他们就是云氏的人,日后毕业了就是同僚,现在互相交流一下打好关系,说不定日后能互相帮扶一下。
在云华学府内,大家不论出身,都能愉快的交谈上来,这里虽然有农家出身的学生,不过他们的(中学生)学识已经超过许多文人书生,世家子弟都有些不及,凭借着天赋,说不定日后他们的官职还要比这些世家子弟高。
这种学习氛围其实也是因为云逸在云华学府的条例中留下这么一条:在学府内,学生不应以身份地位论高低,而应以学识论高低。
可以说,云华学府的学生们几乎都是云逸的崇拜者,无论泽州之外的人怎么说,在大多数云华郡人眼中,云逸都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是云逸带领云家军打败光明军,最后将泽州纳入掌控中,这种事情在云逸的这些崇拜者眼中简直就是奇迹,而云逸就是创造奇迹的人,云逸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认真研读。
学府的条例没有学生会去违背,反而他们还会对此认真的进行思考,最终使得云华学府内各种背景的学生能够没有任何成见的坐在一起交谈,这也是云逸希望看到的事情,要是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分成两派,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
第240章 抢人口(上)
在茫茫大海上,一支由三艘悬挂着“云”字旗的轮船组成的船队向东而行。
这支船队是云氏船政刚刚组建起来的船队,名为第陆船队,暂时由云永担任船队指挥官。
第陆船队下辖两艘临字级轮船和一艘今年一月刚刚下水的乾字级轮船——乾甲号。
乾字级轮船(暗轮船,动力系统由前两级轮船外部的两个明轮变成隐藏在水下的螺旋桨),长二十二丈、宽三丈半、吃水一丈六尺,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主机,载重约为三千二百料(换算成排水量为1600吨),最大航速约为每时辰九十里,续航能力以每时辰五十里速度可航行七千五百里,煤舱正常载煤2500石(250吨),最大载煤量3000石,乘员一百人。
同样,乾字级轮船也是以木质为主体,部分重要区域镶嵌钢板,不过随着云氏钢铁产量暴增,铁甲船(外层外钢铁,内层依旧是木质)的建造计划也提上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就会开工建造。
三年多时间(确切的说应该是六年多时间,那时云逸就下令造船),从最开始的探字级和临字级两级明轮船,云氏终于建造出更先进的以螺旋桨提供动力的暗轮船。
由云逸提供思路,云氏的造船业发展的格外快速,从明轮船到暗轮船,从一艘到现在的十八艘共三个船队,在望海城和滨海镇的造船厂的船坞中,还有更多的轮船在建造着,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轮船下水。
未来云氏会拥有更多的造船厂,会建造出更多更大的轮船。
从总体来看,云氏的工业发展已经变得畸形,钢铁工业、造船工业、军工业是发展最快速的,铁路工业正在快速追赶中,其他的工业进展稍慢,毕竟面对混乱的大黎帝国,一切都要以战争为主,其他都要靠后站,但是也不能全部放弃,战争总有一天会全部结束,那时的人们应以生活为主。
回到云氏船政的第陆船队身上。
新组建的第陆船队由云氏船政大管事云永亲自指挥,在瀛州坐镇的云元忠也成为第陆船队的一员,第陆船队从望海城码头出发,一直向东航行,不见转向。
一天时间过去了,两天时间过去,直到五天时间过去了,第陆船队依旧在向东航行,难道第陆船队要去大黎帝国东侧的大唐帝国?
不,在向东航行的第六天,第陆船队终于停止向东继续航行,船队转向北方,准备靠岸。
第陆船队靠岸的地方依旧是大黎帝国的国土,不过却是大黎帝国最东南的一个州——衡州。
第陆船队来衡州做什么?要和衡州的商贾进行交易?
交易什么的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衡州可是一片战乱,在年前,衡州的当涂黄氏还能整合衡州的世家和官府力量,与衡州的光明军相对抗,然而年后贺州光明军调集五万大军进入衡州,一下子衡州光明军的力量就压过当涂黄氏的力量,战场上,当涂黄氏的军队不断败退,甚至连衡州城都被黄氏抛弃。
光明军和黄氏一北一南,衡州南部的黄氏防线在光明军的强攻下不断溃退,衡州还在黄氏控制的区域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黄氏已经没有退路,北方和西方都是光明军,南方是大海,东方是将大黎帝国和大唐帝国分隔开的九岭山脉,其内危险无数,瘴气、沼泽、毒虫猛兽,或许先天宗师能够通过九岭山脉进入大唐帝国,先天之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不到最后一步黄氏绝对不会选择进入九岭山脉,现在黄氏只能倾尽全力去抵挡光明军,就算是能守住一地也是好的。
不过战场上黄氏的败局已经被光明教的人传遍黄氏的控制区域,黄氏区域内,人人自危,之前在黄氏的宣传下,光明军就是噬人肉饮人血的妖魔,谁都不想光明军打过来,可是这一切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事情,即便他们想跑,也无路可逃。
这些无路可逃的老百姓就是第陆船队的目标。
战乱年代,所有人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不过当粮食的问题解决后,人口却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口越多,能够招募的士卒就越多,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和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之间有着巨大的实力差距。
云氏下辖三地,云华郡、瀛州、泽州,瀛州的人口最少,仅六万余人,若是云逸需要,可从这六万人中拉出一支万人大军,这些可招募士卒主要来自各个工厂的工人;云华郡人口三十一万余人,可招募一支两万人大军,各个工厂的工人占据主要兵源;
泽州的人口最多,天灾前泽州(算上云华郡)总人口接近二百五十万,等到云氏掌控泽州后,泽州(不算云华郡)总人口只剩下一百五十四万人,因为天灾和战乱,泽州总人口锐减六十万,损失最大的就是青壮劳动力,交战的两大阵营都在招募士卒,青壮劳动力都死在战场上,要不是最后一战云家军俘虏三万光明军,那泽州的青壮劳动力会更少。
青壮劳动力十不存二,也使得云逸放弃扩编云家军,暂时云家军的规模只维持在两个步兵师和一个正在组建的骑兵师。
从光明军手中获取的粮食已经彻底解决泽州的粮食危机,起码一两年内不需要为粮食的问题烦恼,再之后番薯就可以大规模种植,粮食不再是问题,反而人口资源过少已经成了云逸最大的问题,限制着云氏的发展。
为了解决人口资源过少的问题,云逸将光明教起事之前准备用来增加瀛州人口的方法拿出来,便有了第陆船队向东而行前往衡州的事情。
这增加泽州的人口方法实质上就是一个半强制性的人口迁移计划,通过轮船,将其他非云氏管辖的州郡内的老百姓迁移到瀛州,以增加云氏的人口底蕴。
考虑到老百姓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云氏需要手口并用,所以这人口迁移计划是半强制性的。
………………………………
第241章 抢人口(中)
海边某处,两个衣衫褴褛的人站在高处,不停的向海上眺望,其中一个人手中还持有一柄单筒望远镜,显然,这两人是云氏的人,只有云氏才有望远镜这种器具,更确切的说,这两个人是隶属于云逸手中两支情报组织之一寻风的成员。
没多久,在望远镜的视野中,三艘喷吐着黑烟的轮船缓缓驶来。
“来了,来了,船来了。”手持望远镜的人高兴的喊道。
“咱们快去把那两堆柴火点着,给船队指引方向。”另一人却说道。
“嗯。”
随后两人走向一旁,一人拿出一盒火柴,轻轻一划,火焰将柴火堆点燃,稍过一会,两柱泾渭分明的黑烟出现在这天地间。
另一边,乾甲号轮船瞭望台上,一瞭望手看到远处升起的两柱黑烟后迅速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云永。
两道黑烟就是船队和寻风的接触信号,云永得到消息后,迅速命令船队转移行进方向,并减慢行进速度,现在船队距离海岸越来越近,很容易撞到礁石。
时间缓缓流逝,第陆船队距离岸边越来越近,最终在距离海岸十余丈远的地方停下,无法继续前进,再前进轮船很容易搁浅。
船队停下后,云永命人放下一只木船,划到岸上,岸上那两个寻风的成员迅速跑到岸边,在验证暗号后,两个寻风的成员登上木船,最终来到乾甲号轮船上,云永亲自接见这两名寻风的成员。
“大人,还得请您出手,这附近村庄的老百姓虽然害怕光明军,但是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里。”手持望远镜的那人惭愧的向云永说道,原本云逸给寻风和天目的任务是让两个情报组织的成员尽量去劝服那些老百姓去另一个地方,然而两个情报组织的成员深入乡下对老百姓们各种劝说都不见效果,愿意离开家乡的人很少很少,现在只能半强制性将这些人带走了。
云永对两人说道:“既然如此,你二人给我们带路就好。”
“诺,卑职二人听从大人吩咐。”这两个寻风成员齐齐回道。
片刻后,第陆船队三艘轮船上各放下四艘木船,几次来回后,岸上聚集一百余人,有船上的水手,也有随船的护卫队,人人皆配朴刀或长枪,无火器。
这一百余人很快分成两队,那两名寻风成员各自加入一个队伍中,在寻风成员的带领下,两支队伍向着分别向着两个靠近海边的村庄快速走去……
“李大人(屯长),前面的有个村庄,名为徐家庄,只有三十余户人家一百五、六十人,村中过半青壮已经被抓壮丁。”领头的寻风成员对带队的屯长说道。
“了解,二什长,你带着你的什去左侧,三什长,你带着你的什去右侧,四什长,你带着你的什绕到后面,剩下的人跟我从正面走,记住,一定不能放跑一个人,谁也不准动刀动枪,更不能见血,实在无法制。服的人直接打昏了打走。”李屯长召集来所有什长下达指令。
“诺!”
一炷半香时间后,李屯长带着十来个人已经来到徐家庄外,一行人也没有遮遮掩掩,轻易被徐家庄内的人发现,徐家庄的居民以为又是上面来抓壮丁,迅速慌乱起来,还待在村庄中的青壮想方设法准备逃出村庄或者就地躲藏起来,谁也不想被抓壮丁,被抓壮丁就意味着死。
那些要逃出村庄的青壮注定失望,他们刚想从其他方向跑出村庄,就发现对面有“兵爷”,吓得他们赶紧转身进入村庄中,四面都有“兵爷”,他们已经无路可逃,只能想办法在村庄中躲起来。
少顷,徐家庄的老村正带着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慢慢吞吞”走到李屯长面前。
老村正:“老朽拜见大人,敢问大人可是来征丁?”
李屯长:“老人家请起,我等不是来征丁的。”
闻言,老村正和同行的几位老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这里虽然远离前方的战场,但是前方战场的情况被有心人传到这边,他们都知道被抓壮丁上战场能够活下来的几率非常小,他们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孙死在战场上,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屯长:“老人家,可否将村庄内的人都召集起来,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对大家宣布。”
老村正和身边几位老人对视一眼,其中几位老人轻轻点头,老村正才向李屯长回道:“听从大人吩咐,我等这就让村里所有人过来聆听大人教诲。”
一盏茶时间后,徐家庄一百多人包括村庄内那些青壮都来到村头集合,李屯长率领的近五十士卒也在周边列队站好,士卒身上的肃杀之气,让不少人不敢目视,倒是一些小孩子偷偷向那边望去。
“各位乡亲,大家都知道,前方战场上邪。教妖魔大胜,朝廷大军不断败退,再这样下去,要不了两个月,这里也会被邪。教妖魔占据,邪。教妖魔噬人肉饮人血,乡亲们的处境危矣。”魁梧的李屯长竟显示出不错的口才,对着面前的一百多人大声说道。
嘶!
老百姓们虽然已经知道邪。教妖魔噬人肉饮人血,但是再一次听到这位“大人”说起此事,不自觉的倒吸一口凉气,不少人身体瑟瑟发抖,甚至还有人看到自己被吃掉的场面。
李屯长又道:“我家大人不愿意看到乡亲们被邪。教妖魔摧残,特派我等来解救乡亲们,只要乡亲们跟着我们走,我们就会送乡亲去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邪。教妖魔找不到的地方,在那里,乡亲们都能吃饱饭,不会再挨饿,愿意跟我们走的乡亲快回去收拾行礼,不愿意走的乡亲我们也不强求,不过你们也要仔细想想,一旦邪。教妖魔到来,等待你们的只有死亡,你们自己死了不要紧,难道你们要看着自己的妻儿老小被邪。教妖魔吃掉吗?”
李屯长一番话说完后,当即就有好几户人家决定跟着李屯长走。
………………………………
第242章 抢人口(下)
“孩子他爹,咱们走不走?”
“俺不知道……”
对于大多数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他们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恋家,或者说故土难离,他们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就仿佛断了根一般,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影响,他们这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
偏偏外因的影响必须使得他们做出选择,是远离家乡寻找生的希望还是在家乡等待死亡的降临,多数时候人们选择的是生而不是死,活着还能继续传宗接代,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其中天灾和战乱就是影响老百姓选择的两个最大因素。
天灾才过去没多久,想想大旱到来的时候,许多地区粮食减产,少部分严重的地区甚至绝收,没有食物吃的老百姓只能离开家乡,向城池走去,寻找生的希望。
战乱即将影响到这边,对光明教不甚了解的他们在有心人的宣传下以为光明军都是邪。教妖魔,噬人肉饮人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离开就是死,在云氏船政第陆船队的人到来之前,这些距离海边较近的村庄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逃才能躲避战乱,这边可没有什么深山老林能够阻挡光明军。
现在一个生的希望摆在他们面前,一小部分人老百姓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随后又有更多的人做出选择。
“愿意走的乡亲们快回去收拾一下行礼,两盏茶后我们就出发,路比较远,建议乡亲们不要带太多无用的东西,粮食也不要带太多,我们会给乡亲们提供粮食,不会让乡亲们饿到的。”李屯长大声喊道。
闻声,已经下定决心离开的老百姓,纷纷转身回家收拾行装,或许这一行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站在李屯长旁边的蔡天新对面前的景象吃惊不已,他和他的队友曾一起来过这个村庄劝说村民和他们一起离开,好说歹说,也没有任何村民搭理他们,怎么李屯长一来,这些村民就同意走了?
稍微思考几下,身为寻风内部成员的蔡天新便猜到这是怎么回事,主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