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懒散初唐-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在泉州港登陆,也一直呆在那里,这次回来运了一些金银之类的,还想买一些船,看样子是主要是为了贸易,毕竟美洲那边人口太少,许多东西不能造,只能从咱们大唐买,不过说来也都怪我爹,当初要不是他把航线教给李承道的话,他们也不会忽然跑回来了。”张十一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懊恼的神色。
上次虬髯客派人回来,结果船队中竟然把李承道的几只船也夹带了过来,这也意味着虬髯客把美洲的航线送给了李承道,所以这次李承道竟然亲自率领着船队来了,这次他们的船队里可没有张家的人,而是完全属于李承道,所以这让张十一也有些怪罪自己那个老爹。
李休听到张十一的话也露出沉思的表情,其实当初他也有些想不通,虬髯客为什么把美洲的航线送给李承道?现在李承道更是自己回来了,这也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条航线,随时都可以往返于大唐与美洲之间,甚至李休怀疑这是不是李承道第一次回来?
“李兄,对此你是怎么想的,你这个学生万里迢迢从美洲回来,你要不要见一见他?不过我觉得你最好还是不要见为好,毕竟万一让人发现的话,恐怕你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张十一这时也满脸无奈的道,张十一这次回来完全把他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他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给不了李休什么好的建议。
“承道他……”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纠结的表情,对于李承道这个学生,他自然十分的想念,所以从感情上来说,他也十分希望见一见对方,可是从理智上来看,他却知道去见李承道十分的不明智,毕竟他现在可不是孤家寡人,背后还有一家人需要照顾,因此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而把自己的家人带入危险的境地之中。
“李兄,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什么一个决定?其实我觉得你还是不见对方为好,反正李承道也不知道你在这里,我已经让人尽快的满足他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尽快的离开大唐,这样对大家都好!”张十一看到李休沉默不语,当下也再次焦急的开口道。
对于张十一的话,李休刚开始也显得有些心动,不过最后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当下脸色坚定的开口道:“不,我要见他一面!”
第723章 海盐见闻
本来出于安全的考虑,李休并不打算见李承道,但是在最后关头却忽然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忽然想到,李承道既然已经掌握了美洲的航线,现在他既然敢来第一次,那么日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而随着李承道来大唐的次数越多,他被李世民发现的风险也就越大,万一哪天他真的被李世民给抓住了,恐怕他的小命就再也保不住了,到时他这个做先生的也是无能为力,甚至还可能受到李承道牵连,毕竟当初他可是向李世民保证过,李承道他们去了美洲后绝对不会再回来。
也正是想到上面这些,李休才决定要见一见李承道,一来要问清楚他来大唐的原因,二来也是要提醒他来大唐的危险,其实李休这时也有些想不通,因为他觉得以李承道的聪明,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其中的危险,但他却偏偏亲自来了,这也让李休更加的想要见到他问个明白。
不过对于去见李承道这件事,李休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连平阳公主都被他瞒着,因为多一个人知道,就要多担一分泄露出去的风险,所以这件事只有他和张十一知道。
本来张十一还想劝李休放弃见李承道的想法,但无奈李休已经做出决定,谁也无法更改,最后他也只好答应安排李休和李承道见面,而且为了防止走露消息,他决定亲自去泉州跑一趟,第二天就动身离开了苏州。
“驸马,我和恨儿今天天也要回海盐了,毕竟县里的事务繁多,渔船的事我也已经和张兄商量好了,等到作坊把渔船送过去,县衙就可以将这些渔船租给渔民出海捕鱼了!”就在张十一刚走,上官仪也带着恨儿前来告辞道。
“也好,海盐那边的确离不开你,也许过几天我也会去海盐转一转,看看你治下的百姓是怎么生活的?”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道。
“好,那我和恨儿就在海盐恭候驸马!”上官仪这时也笑着开口道,海盐县的工商情况虽然暂时还没有什么起色,但是在他的治理下,海盐县的治安却是好多了,另外他还大力的推广红薯这些高产作物,估计今年就能让治下的百姓解决最基础的温饱问题。
当下李休带着家人将上官仪和恨儿送出苏州城,海盐本来就是苏州下属的县,距离并不远,而且又有官道相通,说起来这条官道也是为了当初方便运盐而建,因此十分的宽阔平坦,马车跑起来顶多半天就在到达海盐。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休带着家人继续在苏州游览,顺便将周围各地的美食品尝了一番,虽然张十一不在,但是曲依母女却在,她们在苏州已经住了一段时间了,对周围也十分熟悉,因此也可以充当向导。
不过苏州的景色虽美,但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新鲜了,特别是七娘一心的想着她的造船作坊,对游览景色的兴趣不大,再加上月婵的怀孕的月份越来越大,身子也有些不方便,所以李休这才停止了外出,安心呆在苏州城,其实这样也不错,可以静下心来体会苏州城的生活,相比长安那种忙碌,苏州这边的商业虽然也很兴盛,但生活方面却比长安要悠闲得多,似乎更适合养老,这也让李休更加坚定了日后年纪大了,一定要搬到苏杭这一带来生活。
有时李休闲着无聊,也会跟着七娘去她的造船作坊看一看,遇到一些能够改进的地方,他也会指点一番,不过七娘是他最优秀的学生,已经将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造船方面,比如标准精确的度量衡、流水线式的分工等等,所以李休能够指点的地方也不多,毕竟他对造船方面可没有什么太大的研究。
相比李休,平阳公主她们几个倒是过得每充实,因为在见到曲依之后,她们四个女人刚好凑成一桌麻将,结果李休家里每天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麻将声,连李休都没空理会,同是他也有些后悔,担心月婵这样每天打麻将,会不会把肚子里的孩子给带坏了?
这天李休实在闲着无聊,终于想到了之前要去海盐的事,于是他立刻让人备马,然后带着一队护卫就出了苏州城,等到中午的时候,他们一行人也终于来到了海盐县城。
海盐县以前是个富县,但是经过战乱之后,海盐县城也是几经战火,城墙都被人给拆了,等到大唐建立之后,县中也无钱修理。
所以当李休来到海盐县城时,发现整个县城的城墙也依然十分残破,不过一些破得比较厉害的地方明显已经修补过了,勉强可以将人挡在城外,使得进出县城都要经过城门,而且修补的地方都很新,看样子应该是上官仪上任后让人修了一下,不过大部分城墙依然破的厉害,好像随时都可能倒塌一般。
进到县城之后,街道上的行人倒是不少,但大多都是衣着破旧,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补丁,街道两侧的房屋店铺几乎和外面的城墙一样,要么歪歪扭扭看起来马上就要倒塌,要么就是已经倒塌,又被人在原来地基上建起简陋的房屋,整个县城的主干道一眼望去,全都是这种危房或搭建房,简直比后世的棚户区还差。
不过县城的建筑虽然简陋,百姓的穿着也很破,但街道上还算干净,而且每个街口都能看到衙役巡逻,一旦有什么小偷小摸,这些衙役立刻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去,动辄拳打脚踢,对此周围的百姓非但不阻止,反而有人高声叫好,看样子对衙役还十分的支持。
对于这种情况,李休倒没什么反感,毕竟大唐这个时代可不讲什么人权,而且乱世用重典,像海盐这种又穷又乱的地方,也必须用这种手段才能尽快的恢复治安,而治安则是工商兴盛的基础。
不一会的功夫,李休他就来到海盐县衙,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上官仪不在这里也就罢了,竟然连恨儿也不在县衙之中,等到他问清楚恨儿他们两人的去向时,更加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第724章 螃蟹也会成灾
螃蟹也会泛滥成灾?而且还是海里的螃蟹,虽然后世偶尔听到国外有地方螃蟹泛滥,但那主要是淡水蟹,而且是物种入侵,在当地没有天敌,才导致螃蟹泛滥,但是让李休万万没想到的是,海盐县这边却是海边的螃蟹泛滥,上官仪为了救灾,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回来了,恨儿担心他的身体,因此今天也去了海边,这才让李休扑了个空。
李休来到大唐后,遇到过旱灾和蝗灾,但还真没见过螃蟹成灾的,因此在听说这件事后,立刻调转马头出了县城,之前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出了县城往东走上十几里,就能到达海边,上官仪他们也就在这里救灾。
十几里的距离转眼就到,不过李休他们还没到海边,就已经发现前面黑烟冲天,好像有人在烧火,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奇怪的味道,闻起来像是烤鱼烤焦了,从而散发出的那种刺鼻味道,而且越是靠近海边,这种味道就越浓。
海边可不仅仅只有沙滩,事实上李休他们走的小路两侧,全都是开垦出来的田地,里面种植着绿油油的红薯,海边的田地很多都是盐碱地,一般的作物就算是能活,也没什么产量,不过红薯这东西却不挑地,无论是贫瘠的山地还是盐碱地,一般都能存活,当然产量肯定比不上良田,但总比没有强。
穿过这片绿油油的红薯田,又过了一个高岗之后,眼前立刻出现一片蔚蓝色的大海,远比后世被污染的有些发黑的海水漂亮多了,而在高岗下有一条狭长的海滩,数十堆黑色的火堆正散发着一缕缕的残烟,而在火堆旁不远,竟然还扎着几座帐篷,周围也有不少的人在走动,不过让李休意外的是,并没有看到想像中螃蟹泛滥的景象。
当下李休驱马来到海滩,结果发现海滩上的这些人有官府的衙役,也有一些穿着满是补丁短褂的农夫,估计是附近的村民,不过李休并没有看到上官仪,当下让人上前找了个衙役问了下,这才知道上官仪在其中一座帐篷里休息。
问明了帐篷的位置,李休大步来到帐篷门前,结果一眼就看到几个恨儿的护卫在帐篷门前守着,他们都是当初恨儿出嫁时,马爷从家里的护卫挑出来陪嫁过去的,用他的话说,免得恨儿出嫁后被人欺负。
这几个护卫都认识李休,看到他也急忙行礼,李休也笑着和他们打了个招呼,随后就直接进到帐篷里,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恨儿竟然也在这里,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缝补着一件衣服,而在她背后的床上,上官仪却是鼾声如雷的睡得正香。
恨儿看到李休进来也是一愣,随后脸上就露出惊喜的表情,但紧接着她又向李休示意了一下,似乎是让他不要吵到上官仪,然后这才站起来与李休来到帐篷,这才终于开口道:“先生您怎么来了?”
“我上次不是说过要来海盐看看吗,没想到去了县衙却扑了个空,得知你们在这里后,我也就跑过来了,不过这里不是说螃蟹泛滥成灾吗,怎么我一只也没有见到?”李休这时笑呵呵的问道。
“咯咯~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先生不知道的事情!”让李休没想到是,恨儿听到李休的话却是有些开心地笑道。
“哈哈~这世上的奥秘实在太多了,谁也不可能真的无所不知!”李休听到恨儿的话却是洒脱的一笑道,与其它的唐人相比,他的确显得十分博学,但是放在后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因此他对自己也有自知之明。
“还是先生坦荡,不过我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海边的螃蟹一般都是晚上出来活动,白天就躲在海里休息,昨天夫君指挥着人张网捕捉螃蟹,整整忙了一晚上,之前我来的时候他还没休息,直到几个时辰前才吃了我带的早饭躺下,呼噜声打得山响,看样子真是累坏了!”恨儿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几分心疼的表情。
“原来如此,不过这里的螃蟹真的泛滥成灾吗?”李休听到这里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不太相信的道,毕竟他在后世还真没见过螃蟹泛滥的景象。
“不怪先生不相信,其实我也是今天白天才来,并没有见过螃蟹泛滥的景象,不过我听当地人说,几乎每年的这个时节,海里的螃蟹就会成群结队的爬上岸,想必先生刚才也看到了,海岸边不远就是大片的农田,那是夫君今年刚刚在县里推广种植的红薯,也是全县人的口粮,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这些螃蟹就会把红薯藤给吃掉,就像是蝗虫一般,之前已经有几块靠海的田地遭了殃,所以夫君才组织附近的村民捕捉螃蟹。”恨儿这时轻声解释道。
李休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螃蟹是杂食性动物,海的鱼虾水草都是它们的食物,有时海中的食物不足,它们也会爬上岸觅食,红薯藤本来就可以食用,吸引这些螃蟹也不奇怪,虽然红薯藤可以再生,但却会严重的影响产量,这点在上次的蝗灾中就已经被农部证明了。
当下李休和恨儿又聊了一会,结果帐篷里的上官仪竟然醒了,当他走出帐篷看到李休时,也是十分惊喜的上前行礼,说了几句后,恨儿就让上官仪招待李休,自己则去了帐篷继续缝补衣服。
“对了,你们都是怎么处理那些泛滥的螃蟹的?”李休这时向上官仪开口询问道。
“唉,驸马您跟着来看看就知道了!”上官仪听到李休的话也是叹了口气,随后就带着李休来到附近的一个火堆,说是火堆,其实是在沙滩上挖出一个丈余的大坑,现在坑里只剩下一些余烬,冒出缕缕的黑烟,不过在火堆里的灰烬中还能看到一些螃蟹的残肢,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你们就这么直接把螃蟹给一把烧了?”李休看到这里也不由得暗叫可惜,这也太暴殄天物了,虽然海蟹不如阳澄湖的大闸蟹好吃,但在后世也不便宜,却没想到在大唐这个时代,竟然被当成害虫一把火烧了。
看到李休脸上的表情,上官仪也猜到他在想什么,毕竟上次他们可刚在阳澄湖吃过螃蟹,不过他对此也是苦笑一声道:“驸马您也知道,螃蟹虽然美味,但吃起来太麻烦,而且海里能吃的东西太多,一般也不会有人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吃螃蟹,而且这次的螃蟹实在太多了,杀得都杀不尽,这东西又没办法保存,只能就这么一把火烧了,免得堆在一起产生瘟疫。”
听到上官仪的解释,李休虽然可以理解,但是想到这么多的螃蟹就这么白白的浪费了,心中还是有些可惜,不过就像是上官仪说的,螃蟹这东西的确不好保存,至于做成罐头就别想了,因为光是把螃蟹肉剔出来就是个麻烦事,投入太大的人工根本不合算。
上官仪带着李休在海滩上转了转,结果李休这才发现,这条长达数十里的海滩上,到处都有烧螃蟹的火坑,而且等到天快黑时,海滩周围的村民也都自发来到海滩上集结,看起来足有好几千人,其中不但有男人也有女人,甚至连一些半大的孩子也都来帮忙,另外一处处的篝火也被升了起来,火上架起大锅,锅里的海水也很快煮开了,冒出阵阵的蒸气。
李休从来没见过螃蟹泛滥成灾的景象,因此也决定留下来,只是派了一个护卫回去报信,免得平阳公主她们担心,等到天色完全黑了下来之后,海滩上终于出现了一些变化。
今天的月色不错,再加上火堆的照射,可以让人看得很清楚,只见海水与沙滩交界的地方,忽然出现一条黑线,并且从海水里一直向外延伸,同时发出“沙沙”的声音,等到靠近了才会发现,原来这些黑线竟然是一只一只连成一片的螃蟹,密密麻麻的竟然把整个海滩都给铺满了。
“这……这么多螃蟹?”李休活了两辈子,却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螃蟹,而且个头还都不小,不过想想也对,这个时代的人不喜欢吃螃蟹,顶多一些人吃点淡水蟹,像海里的这些螃蟹根本没有人捕捞,自然长得都不小。
“蟹潮来喽,上网!”随着海滩上一个老者的一声呼喊,早就准备好的村民们也都立刻上前,两人一组撑开一个长方形的大网,排成一条线迎了上去,前面的人网了一网螃蟹后,立刻后撤,后面的人则立刻初上,坚决不能让螃蟹大潮冲破他们的防线,否则后面的庄稼可就遭殃了。
螃蟹入网之后,立刻被扔到后面锅里的热水里所它们烫死,然后有专门的人把这些死螃蟹扔到那些烧螃蟹的坑里,等到天亮之后再一把烧了,免得腐烂后产生细菌引起瘟疫。
李休刚开始还在为扔掉的螃蟹感到可惜,不过当看到大海里涌出来的螃蟹似乎无穷无尽时,心中也不由得有些麻木了,现在大唐的人口还是太少,远没有达到后世那种把泛滥物种吃成濒危物种的气魄。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休一直呆在海盐看着上官仪他们抵御蟹灾,等到这次的蟹灾快要过去时,去了泉州的张十一那边也终于传来了消息。
第725章 联姻
“先生……他还好吗?”微微摇晃的船舱里,李承道沉默良久这才终于开口问道。张十一忽然来到泉州,找到他后立刻就拉着他上了船,无论他怎么问对方也不说,直到刚才船离港之后,张十一才告诉他原因。
“挺好的,这次他还带着全家出来游玩,生活得也十分悠闲……”
“全家?”没等张十一把话说完,李承道就忽然瞪大眼睛激动的道,“七娘……七娘和姑母她们也都一起来了吗?”
“是啊,都来了,不过她们并不知道你回来的消息,毕竟你的身份太过敏感,万一传出去的话,不但你有危险,连李休他们一家都可能受到牵连,所以你回来的消息只有我和他两人知道,本来我是不希望他见你的,免得节外生枝,但他却非要冒着风险见你一面!”张十一这时实话实说道。
听到七娘她们果然都来了,李承道的脸上也是一喜,但随即听到张十一后面的话,他脸上的神色也变得有些黯然,其实他也知道自己不该回来,只不过在美洲呆得时间久了,他对大唐的思念也是与日俱增,所以这次才亲自率领船队回来,本来他只想悄悄的呆上一段时间,然后就随着船队回美洲去,这样也不会有人发现,却没想到竟然遇到了李休一家也来到南方。
“好了,你也不要自责,我已经安排好了,应该不会有人发现你回来的事,这次见过李休之后,你就尽快的回去,千万不要再回来了!”张十一看到李承道的脸色,当下也是叹了口气道,当初李承道一家去美洲时,正是他亲自相送的,而且李承道还是虬髯客的义子,算起来他们也勉强算是兄弟,所以说话时也少了许多的顾忌。
“多谢义兄!”李承道听到这里也不禁站起来向张十一行礼道,自从他父亲李建成死后,除了李休一家对他的帮助最大外,就数虬髯客他们父子对他最为照顾,特别是到了美洲之后,虬髯客虽然和他的叔父李元吉时不时发生冲突,但实际上对他们还是十分照顾的,别的不说,光是这条从大唐到美洲的航线就这么白白的送给他,这让他也十分的感激。
“你也不要和我客气,上次我爹派人回来,也给我带来了他亲笔写的信,信上可是把你好一顿夸,然后又把我和其它的几个兄弟一顿骂,我能感觉得到,他对你这个义子比对我个亲儿子还要看重!”这时张十一再次开口笑道,他并没有嫉妒李承道的意思,只是拿这件事自嘲一下,反正他从小到大都是被虬髯客骂大的,也早就习惯了。
“这个……”李承道听到张十一的话也不由得有些尴尬,其实他在美洲时就已经发现了,张十一的那些兄弟对他都不怎么亲近,不过想想也不奇怪,虬髯客天天拿自己和张十一的那些兄弟比,他们对李承道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幸好李承道会做人,主动与张十一的那些兄弟交往,平时也经常送些礼物,所以倒也能勉强维持关系。
“对了,我听说十七妹和你弟弟订亲了,准备什么时候成亲?”正在这时,张十一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当下再次开口问道。虬髯客儿女众多,甚至连名字都懒得取,比如张十一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在兄弟中排行十一,他下面还有不少的弟弟,而除了儿子,虬髯客还有二十多个女儿,光是从生儿育女方面,虬髯客比李渊都要强。
“是啊,去年冬天订的亲,承德与令妹也算是青梅竹马,从小感情就好,这两年他们也都大了,所以义父就给他们定了亲,准备今年冬天就给他们完婚!”李承道说起弟弟的婚事,当下也十分高兴的道。
李承道兄弟五人,再加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现在年纪也都慢慢的大了,也该考虑婚配的事了,虽然他们现在都落魄了,但毕竟是皇族出身,美洲那边的土人女子顶多只能为妾,不能为妻,甚至连一般的汉人女子他们也看不上,幸好虬髯客的女儿孙女众多,所以他也一直鼓励自己的兄弟多往虬髯客家里走动,现在总算有了成果,另外他也希望可以借助联姻,与张家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盟,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