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懒散初唐-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就是……”王士这时又开始吞吞吐吐的不敢说,不过当看到李世民严厉的眼神时,当即吓的全身一哆嗦,这才继续开口道,“就是太上皇听说陛下要为窦皇后迁陵,同时也要在三原县境内修陵,所以太上皇才发了这么大的脾气。”
听到王士的解释,李世民也一下子沉默下来,他为母亲窦皇后迁陵的事才刚刚确定下来,而且也并没有声张,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实这也是李世民刻意为之,因为他早就知道李渊知道这件事后会生气,只是没想到李渊竟然气的昏了过去。
“陛下,太上皇……太上皇正在气头上,我觉得您最好还是不要在这个时候见他为好!”正在这时,只见王士再次仗着胆子向李世民劝道,他在李渊身边呆了多年,自然明白李渊生气的原因,而且刚才李渊发火时,可没少骂李世民为不肖子,所以他才劝李世民不要见李渊,免得父子二人再发生冲突。
李世民听到王士的话又是沉默良久,不过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父皇误会我的意思了,不过越是这样,我反而越是要见他解释清楚,否则岂不是显得朕心虚了?”
王士只是个宫中的老内侍,看到李世民不听劝,他也不敢再说什么,当下退到一边,而李世民则看向父亲李渊的房间,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只见几个御医擦着汗走出来,看到李世民也急忙上前行礼,而李世民则十分着急地问道:“父皇怎么样?”
“启禀陛下,太上皇只是气急攻心,所以才昏了过去,不过现在已经醒了,臣等已经开了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调养,太上皇的身体就会恢复的!”御医也立即禀报道。
听到李渊的身体无恙,李世民也总算是松了口气,当下迈步就想进去,不过这时为首的御医却一脸为难的拦住他道:“陛下,臣以为您现在最好不要去见太上皇。”
“为何?”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一愣道。
“这个……”御医这时犹豫了一下,刚才为李渊诊治时,他也已经打听清楚了李渊生气的原因,最后终于一咬牙道,“陛下,太上皇虽然清醒了,但是身体还十分的虚弱,绝对不宜再生气,如果您现在进去,恐怕会让太上皇的病情再度恶化!”
李世民听到御医的话,脸色也不由得再次沉了下来,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又有一个宫女一脸紧张的从李渊的房中走出来,看到李世民也立刻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太上皇说现在谁也不想见!”
侍女的话一出口,李世民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凌厉起来,这让周围的人全都吓得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而传信的宫女更是吓的全身发抖,直接一下子跪倒在地,毕竟帝王之威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的。
不过片刻之后,李世民却忽然无奈的一笑,当下又抬头看了李渊的房间一眼,这才缓缓的道:“既然父皇不方便见人,那朕下次再来吧!”
李世民说完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的拖延,这也让周围所有人都是松了口气。病房之中的李渊也很快得到消息,只见他这时虽然满脸的病容,但是在听到李世民已经离开的消息后,却是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
与此同时,李休也已经见到裴寂,只不过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外,却还有另外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人!
第779章 死士
裴寂的南山别院占地面积极大,以前还曾是李渊的行宫,后来才被李渊直接赏赐给裴寂,整个别院几乎占据了一整个山头,方圆数十里也都是属于裴寂的土地,光从这个面积上来看,这里几乎相当于一个小镇了,事实上裴寂的别院范围内还真有不少的村落,全都是他们家的佃户和家里下人的家人等等,估算下来也有好几千人。
更加奢侈的是,裴寂别院后面还有一个专门的猎场,有客人时,裴寂偶尔也会陪客人来猎场打上几只猎物,旁边甚至还有专门的一个院子,可以供客人休息或烧烤猎物。
李休和裴寂今天就来到猎场这里,不过他们可不是来打猎的,虽然之前刚下过雪,正是适合冬猎的时机,但是两人显然都没这样的心情,他们来到这里后,立刻进到猎场旁边那个让客人休息的院子,而这里也早有一个人在等待着他们了。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但李休却依然感觉十分的别扭,只见眼前这个人头发花白、满脸的皱纹,身材消瘦五官端正,除了脸上谦卑的笑容,他的长相竟然与李渊一模一样,当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能还能发现一些和李渊不同的地方,但不是特别熟悉的人根本发现不了。
“你……真的是自愿的?”李休这时再次不确定的问道,上次他见到这个人时,因为太过震惊,几乎是一句话也没说,现在总算可以把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
“启禀贵人,小人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小人的这条命可以换来儿孙们的一生富贵,所以贵人放心,小人是自愿的!”只见这个几乎和李渊一模一样的老者再次开口道,甚至连声音都和李渊很像,唯一不同的就是他脸上那种谦卑的表情,与李渊身上的气度有着巨大的差别。
“呵呵,驸马不必怀疑,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的命早在十多年前就被我们买了下来,只是一直没有用上,现在总算是到了用上他的时候了!”裴寂这时微笑着开口道,脸上的表情也十分平淡,似乎不是在讨论一条人命,而是讨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
“十几年前?”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十几年前岂不是李渊刚起兵时,没想到那时他就已经找好了替身,不过想想也不奇怪,估计当时李渊起兵时,自己也没有成功的把握,所以才事先找好了替身,这样万一兵败,他也可以有条退路。
裴寂这时挥了挥手,眼前这个与李渊酷似的老者也立刻退了下去,这时房间里也只剩下他和李休两人,这时只见裴寂才再次开口道:“这个人的相貌虽然与太上皇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在言行举止上却是相差太大,本来当初留下他只是权宜之计,后来大唐立国,也就用不上他了,所以我也没有再费心调教,否则倒是可以行那李代桃僵之计,可惜现在只能借他的躯壳一用了!”
“裴公,你……你真的有把握?”李休听到这里却是再次苦笑一声追问道,他已经洞悉了裴寂的整个计划,只是心中依然觉得太过冒险。
“如果驸马想听真话的话,那我只能说有五成的把握,不过这件事并不需要驸马你做什么,一个药方,以及日后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了,其它的事,自然由老夫来做!”裴寂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道,他知道李休有很多的顾虑,所以从一开始也没打算让李休陷得太深。
听到裴寂的话,李休也不由得无奈的一笑,他没想到裴寂竟然主动把这件事给担了过去,而他只需要配合就好了,这让李休也没有了拒绝的理由,不这最后他还是问道:“裴公,如果太上皇脱离了皇宫,那日后又有何打算?”
“呵呵,太上皇的年纪都那么大了,他还能有什么打算?而且他的身体情况你也清楚,恐怕也撑不了两年,而太上皇最后的心愿就是再见一见齐王等人,而且他在中原呆的越久,就越危险,所以太上皇早就已经做好打算要去美洲,到时还望驸马你来安排这件事!”裴寂再次笑着解释道,目光也十分的真诚,似乎不像是在撒谎。
裴寂的说法和李休从李渊那里听到的一样,其实在他的感觉中,李渊的确已经老了,数年的囚禁生涯,早就磨光了他最后的一点雄心壮志,现在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所以哪怕他脱离了李世民的掌控,恐怕也不敢闹出什么事,唯一的出路就是跑到美洲去与李元吉他们父子团聚。
说起来李渊还真是够偏心的,哪怕李建成已经去世多年,李元吉也跑到了美洲不在眼前,但李渊的心还是在李元吉和李承道他们身上,至于李世民和其它的儿子,恐怕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无奈的叹了口气,当下从怀中摸出一张药方轻轻的放在桌子上道:“既然如此,那一切都拜托裴公了!”
李休说完,站起来向裴寂行了一礼,然后也没再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了这里,而裴寂则微笑着站起来,然后将药方小心的收好。其实这个药方倒是其次,毕竟让人假死的药物也并非一种,关键的还是李休的态度,以及日后需要他帮忙将李渊送到美洲去,而现在总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离开了裴寂的别院后,李休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骑着马沿着黄渠慢慢的走着,冰冷的北风吹在脸上,让他本来有些混沌的脑子也清醒了一些,想到裴寂的计划,他即有些后怕又有些后悔,因为如果其中出了什么差错的话,恐怕他也要受到牵连。
不过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也容不得李休再后悔,只能在心中暗自祈祷裴寂行事谨慎一些,千万不要出什么岔子,不过李休现在也没空想这件事,因为他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
第780章 太原
几天之后,地面的积雪也融化的差不多了,毕竟是初冬,天气还不是那么寒冷,而李休也做好了准备,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率领着队伍离开了长安,他要赶往太原将窦皇后的墓迁到长安来,李世民也为他准备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除了护陵的卫队,还有礼部的官员,以及一批李氏宗亲,而在这些人中,以河间郡王李孝恭的身份最为尊贵。
“驸马,本王的身体不好,这次前往太原,也要有劳驸马多多操心啊!”李孝恭刚一见到李休,立刻笑呵呵的上前打招呼道。
李孝恭是个四十多岁的清瘦中年人,脸色有些不太好,似乎有点酒色过度的样子,事实上自从李世民登基后,李孝恭也不再领兵,每天也在府中以酒色自娱,而且屡屡传出他身体不好的消息,现在看他的样子,倒也不像是假话。
“郡王客气了,这次为窦皇后迁陵,各种礼仪十分繁琐,我年轻没有经验,所以还需要郡王多多指点啊!”李休这时也十分客气的道。
别看眼前这位河间郡王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但李休却不敢有丝毫的小视,要知道当初李孝恭可是大唐有名的良将,也是他和李靖合作灭掉了南方的萧铣,而且后来李世民立凌烟阁功臣,李孝恭则是名列第二,仅在长孙无忌之下,由此可知此人的能力。
“指点可不敢当,我虽然名为大宗正,但毕竟是个武人,对于礼仪方面可不敢说精通,幸好陛下已经派了不少礼部的官员,等到了太原,咱们就直接听他们的使唤就是了!”李孝恭也同样十分客气的道。
大宗正这个职位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权,但他却可以管理所有皇族成员,换句话说,李休也同样归眼前这位河间郡王管,比如李休犯了法,官府是没有资格审问他的,这时就需要移交给宗正府来审理,而皇族一向都是出了名的不好管,所以能担任大宗正的人向来都是德高望重之辈。
李孝恭说话十分直爽,李休也和马爷这些武将相处惯了,所以两人倒也相谈的十分投机。值得一提的是,李孝恭还是李靖的好友,只不过李孝恭知道李休和李靖这对父子之间的别扭,因此也话里话外也尽量的不提李靖。
不过李孝恭也仅仅在刚见面时也李休谈了一会,之后就躲在马车里不出来,也不再主动与李休说话,对此李休也不奇怪,甚至他也刻意不与李孝恭接触,主要是怕让对方担忧。
说起来李孝恭虽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其实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时,李孝恭其实是更偏向于李建成,因为李孝恭不但是他们的堂兄,更与李建成的年纪相仿,所以两人从小也算是玩伴,以李孝恭在军中的地位,如果李建成得到皇位,他肯定会成为军中的第一人,甚至攻打突厥时李靖可能就得不到主将的位置了。
不过十分可惜的是,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变,李孝恭也一下子失了势,不过李世民倒也不想赶尽杀绝,甚至为了安抚他,还封他为河间郡王,不过想领兵却是不可能了,而李孝恭为了避嫌,也每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同时也尽量的不与朝中的官员接触,免得引来猜疑,可以说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污,以此来自保。
相比之下,同为宗室名将的李道宗和李神通就比李孝恭强多了,他们当初就比较支持李世民,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他们也得到重用,而李孝恭现在只能闭门不出,甚至连李休这样的重臣也不敢太过交往,免得惹祸上身。
想到李孝恭的遭遇,李休也十分的同情,不过他也没办法改变,毕竟成王败寇,李孝恭虽然是员难得的良将,可惜现在大唐最不缺的就是良将,无论是李靖还是侯君集等人,领兵的才能都不比李孝恭差,这也造成了现在李孝恭的悲剧,而且如果李休没记错的话,李孝恭好像在四十多岁就去世了,算起来他好像也没几年好活了。
太原是大唐的陪都之一,所以与长安相通的官道也十分宽阔,李休他们这支庞大的迁陵队伍离开长安后,经过十几天的赶路后,倒也十分顺利的到达了太原,本来在路上用不了这么多时间的,只不过因为冬天太冷,路面也有些结冰,再加上队伍里的人又太多,比如那些皇族宗亲就经常拖后腿,这才耽误了一些时间。
长安当地的官员也早就接到了通知,当李休他们的队伍到达之时,太原刺史名叫李处节,据说也是皇族出身,不过他与李世民这一支的血脉已经很远了,只能算是与皇族沾点亲戚,再加上他的才能不错,所以才能掌管太原这么重要的州府。
李处节早就做好了准备,将李休他们迎进太原城后,也立刻安排所有人住下,而李休在进城时,也一直打量着太原城的城防,他并不是第一次来太原,以前去突厥时,他曾经两次路过太原,只不过当时有军令在身,所以都只是匆匆而过,并没有细看,现在总算是可以仔细欣赏一下太原的风光。
太原是仅次于长安与洛阳的大城,而且又是大唐的龙兴之地,所以在大唐建立后,李渊和李世民都对太原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这也使得太原城的城墙十分的高大雄壮,丝毫不比长安和洛阳差。
而且这里的商业也十分的繁荣,当李休进城时,一眼看去,大街上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草原上的胡人,他们大都是来太原城做生意的,因为太原是大唐与草原最重要的商业与军事重镇,运输到草原上的货物,几乎有一半都需要在这里中转,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的草原商人来做生意,据说城中常住的百姓有十分之一都是胡人。
李休他们被李处节安置在太原城的驿馆休息,并且李处节还为他们设下接风宴款待,不过酒宴刚一开始,李孝恭就打量了一下周围,随后满脸不悦的道:“河东节度使何在?”
第781章 失意的李孝恭
大唐为了防备北方的草原,特意设立了河东节度使一职,统辖天兵军、大同军、忻州等各地,总兵力达到了五万余人,而太原就是河东节度使的治所,换句话说,太原刺史其实并不是太原的最高长官,河东节度使才是。
“这个……前段时间草原上有些不平静,所以周节度使率兵去草原查看情况,并不在太原,还望郡王体谅!”刺史李处节先是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笑着解释道。
“哼,真是好大的架子,早不出去晚不出去,偏偏老夫来这里时离开了太原!”李孝恭听到这里却是冷笑一声道,谁都看得出来,李孝恭这时十分的恼火。
看到李孝恭生气,酒宴上的气氛也变得有些沉闷,幸好这时只见一个与李孝恭年纪相仿的中年人站起来笑道:“堂兄,何必为这些小事生气,来,小弟敬您一杯!”
这个中年人名叫李道彦,他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淮安王李神通,说起李神通这个人,也算是颇为传奇,他是李渊的堂弟,当初李渊起兵,李神通也起兵响应,在大唐建立初期为李渊立下不少的功劳,最后被封为淮安王,后来李世民觉得皇族爵位太过泛滥,于是降低各个宗亲的爵位,连李孝恭和李道宗都受到影响,但唯独不敢动李神通的王位,所以李神通也是除了皇子之外,唯一被封为亲王的人。
如果仅仅只是李神通一人被封王,还显不出他的牛逼,最厉害的是李神通的七个儿子在他死后,也全都被封亲王,刚才站起来的长子李道彦依例被封为胶东王。
这个李道彦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唯独十分的孝顺,当初李渊起兵时,李神通被前隋追捕,于是李道宗护着父亲躲进山中,粮食吃完后,李道彦甚至化为乞儿去乞讨,而且讨来的食物全都让李神通先吃,之前李神通去世,李道彦也是痛哭数日,差点把小命都搭进去,可以说是大唐有名的孝子,本来他的爵位还在李孝恭之上,不过论起影响力,却比李孝恭差太远了。
也不知道李孝恭和那个河东节度使是什么关系,看到对方没来就十分的生气,不过李道彦是他的堂弟,而且两人的关系也不错,所以听到李道彦的劝说后,他也气乎乎的坐下来喝闷酒,结果不一会的功夫,整个人就喝得面红耳赤,周围人也不敢劝,有几个似乎知道内情的人,这时也露出几分同情的神色。
李休就坐在李道彦旁边,从刚才他就感到十分的好奇,这时也终于忍痛不住低声向李道彦问道:“道彦堂兄,不知那个河东节度使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河间郡王看到对方没来,就变成这个样子?”
李道彦明显是属于知情的人,而且他为人随和,又没有李孝恭的那么多顾忌,这一路上倒是与李休相处的不错,这时听到李休的问题,先是抬头看了看旁边的李孝恭一眼,随后这才低声道:“河东节度使名叫周绍范,不知驸马可听说过?”
“周绍范?”李休听到这个名字也感觉有些耳熟,随后就忽然想起来自己见过对方,当下急忙道,“我想起来了,当初我与陛下在渭水与颉利对峙之时,陛下身后带着几员心腹大将,其中有一个中年将领好像就叫周绍范!”
也不怪李休对这个周绍范的印象不深,毕竟他在历史上可不像程咬金和秦琼那么有名,不过这个周绍范也不简单,玄武门之变中,他曾经率军与李建成的亲卫大战一场,逼得薛万彻等人不得不逃到山中,因此后来也被封为谯国公,同时又担任着河东节度使一职,镇守大唐的北方,由此可知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就是这个周绍范,他本是前隋大将周法尚之子,也是我大唐黄州总管周法明的亲侄子,本来他们叔侄都是前隋的大将,后来才投靠我大唐,而当初堂兄平定南方时,曾经对他们叔侄多有照顾,特别是周绍范,可以说是被堂兄一手提拔起来的,后来才被陛下招为心腹,可是现在堂兄来到周绍范的治所,他竟然避而不见,驸马你说堂兄心里会好受吗?”李道彦这时再次低声解释道。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一皱眉,周绍范与自己完全不一样,毕竟自己不便与李孝恭交往,但周绍范却是李孝恭的老部下,而且当初李孝恭又对他有恩,哪怕现在李孝恭失势,他于情于理都得前来拜访一下李孝恭,可是对方竟然选择避而不见,难怪李孝恭会生气。
李孝恭心中不快,一个人在那喝闷酒,很快就醉的一塌糊涂,最后被他的儿子搀扶了下去,看着李孝恭消瘦落魄的背影,李休也不由得暗叹一声,谁能想到当初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现在竟然会落到这种地步?
酒宴过后,李休他们在太原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去了窦皇后的陵墓,李渊登基为帝后,也按照皇后的规模重修了窦皇后的陵墓,因此这座陵园的规模也是极大,而且当初修陵之时,也已经考虑到日后迁陵的事,比如墓门就没有被封死,而且还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让棺椁通过,倒也十分的方便,否则李休他们就得组织人手开挖了。
不过迁陵可不是一件小事,特别是窦皇后身份尊贵,因此一切都得按照朝廷的礼仪,这些李休也不熟悉,幸好有礼部的官员,一切都由他们操持,而且迁陵的日期也要由他们挑选,李休等人也只能等待,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李休带上一同来的儿子李晋,准备在太原城转一转。
平阳公主怀着身孕,实在没办法前来,而且据说怀孕的女子也不方便参与迁陵这种事,所以李休只能把李晋带来,顺便也让他增长一下见闻。
“父亲快看,那个胡人的头发真有趣!”李晋一边走一边兴趣高昂的对街上的胡人指指点点,长安虽然也有很多胡人,但大都是西域来的,草原胡人并不多,因此他对这些发饰各样的胡人也十分感兴趣。
“那个应该是契丹人,据说他们喜欢鬓发,一般只留四周的头发,而头顶的头发会完全剃掉!”李休笑着解释道。
契丹人在后世虽然建立起威名赫赫的大辽,不过现在他们还只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部落,主要以养马为生,实力也不强,李休本来想要灭掉他们,免得日后为中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