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懒散初唐-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李休这时也没有太过解释,而是长叹一声说道。
  “不过驸马你这次还真是大手笔啊,仅仅因为灵感寺的僧人招惹了你儿子,你就要把整个佛门给灭了,现在这件事已经传出去了,恐怕日后再也无人敢来招惹你们家的人了!”裴寂这时忽然再次开口道。
  “我可不是要灭了佛门,只不过是要限制他们的势力发展罢了,而且不光是佛门,道教也是一样,另外还有波斯的拜火教等等宗教,日后全都得归于朝廷的管辖之下,这件事已经交由魏征来做,他可是谁的情面都不讲,日后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清楚。”李休这时淡然的道。
  这几天朝堂上一共只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眼前武士彟的去世,第二件事就是僧道录司的设立,魏征已经得到李世民的圣旨,然后抽调了一批官吏组成了僧道录司,开始清查天下僧道的数量,以及寺庙道观土地的数量,然后将这些全都登记造册,等到完成这些前期的统计后,就会开始对佛门与道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到时在朝廷的监管之下,佛门与道教的势力肯定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不过想到上面这些时,李休忽然想到了当初自己亲自送对方出长安的玄奘,玄奘一心的想要消除佛门之间的异见,统一佛门的力量,以便更好的教化百姓。可是等他回来时,却看到佛门的力量凋零,而且还是毁于自己的好友之手,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第834章 封堵寺门
  也许是想到武士彟当初跟随李渊打江山不易,也许是想到武士彟在外任职兢兢业业,造福一方百姓,所以在武士彟去世后,李世民亲自下旨,武士彟的丧葬费用都从国库里出,而且还遵从武士彟的遗嘱,安排人手将他的棺椁送到并州老家安葬。
  武士彟的棺椁要送到并州,武明空母女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事实上在并州也同样要办一场葬礼,所以在走的那天,李休也前去相送,并且叮嘱武明空在安葬过父亲后,一定要再回长安。
  其实根本不用李休叮嘱,杨氏肯定会在安葬过丈夫后带着武明空回长安,因为在武士彟去世后,她就知道武氏兄弟肯定容不下她们母女,而唯一可以为她们母女做主的,也只有武明空的先生李休了,而且武士彟在长安也留下一些产业,只要能保住这些产业,她们母女日后的生活就有保证了。
  送走了武士彟的棺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书房里,为了组建银行的事撰写一份计划,毕竟这件事可能关系到大唐日后的兴盛,因此也不能着急,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才行,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没有催他。
  相比之下,魏征主持僧道录司却已经开始正常的运转,一条条限制宗教发展的法令也开始下达到各个州府,对于各地僧道数量与寺院土地的统计也正在进行之中,而最快统计完成的长安与洛阳,已经开始度牒的发放。
  不过度牒可不是什么样的和尚或道士都能拿到的,而是必须要经过僧道录司的考核才行,比如和尚就要教佛经,以及对佛法的理解,而道士则考道藏,甚至听说魏征还想对道士考核炼丹,不过因为炼丹没有统一的标准,最后才只能做罢。
  从度牒开始发放时起,长安和洛阳的各个寺院道观就接到了消息,必须在三个月内到长安或洛阳的僧道录司进行考核,三个月后拿不到度牒的僧人一率还俗,道士日后则不准再以道士自居,只有拿到度牒的僧人和道士,才拥有传教的权利。
  面对朝廷这种明面上的打压,无论是佛门还是道教,自然都不甘心束手待毙,本来他们两教彼此间也是争斗不休,但这次却罕见的联合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动用以前积累下的人脉,鼓动朝堂上的大臣向朝廷施压,希望可以让朝廷收回僧道录司之前发布的法令。
  不过这次打击僧道势力的事却是李世民亲自点头的,而且主持这件事的还是一向不讲任何情面的魏征,所以谁出面都没用。
  看到走上层路线没用,长安与洛阳的这帮子僧人与道士也终于急了,首先坐不住的就是佛门,因为道教主要是走上层路线,而且道士大都是兼职的,比如像孙思邈,他的主职是个大夫,道士只是兼职,当时他平时喜欢做道士打扮,僧道录司对道教虽然也有很大的影响,但相比佛门却要小多了。
  在大唐这个时期,佛门可谓十分的兴盛,光是僧人就有十数万之众,而且僧人可不像道士平时为民,出家为道,所有僧人只要剃度过后就是正式的出家人,可若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去考核拿度牒,最后能拿到度牒的僧人数量恐怕只有天知道,毕竟朝廷本来就是要减少僧人的数量,只要在考核时动点手脚,就可以控制通过的人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长安与洛阳的几个大寺庙竟然暗中通了一下消息,然后准备一同到皇城门前静坐,如果朝廷一天不收回限制佛门的法令,那他们就一天不回去,而且静坐时也会禁绝饮食,其实和后世的绝食抗议如出一辙。
  不过还没等这些寺庙的僧人联合起来,飞奴司却已经提前打探到这个消息,紧接着长安与洛阳的驻军四出,每座寺庙周围都有军队把守,美其名曰在考核之前,朝廷要保护所有僧人能够有安静的环境学习佛法,所以在这段时间,严禁任何人进出寺庙。
  朝廷在寺庙周围驻军的事虽然在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但是现在大唐国家稳定,百姓也十分的富足,别的不说,光是红薯这些商道作物的推广,就基本上解决了饥饿的问题,所以民间虽然有怨言,但也绝不会因为这点事就和朝廷闹。
  更何况隋末的战乱依然有许多人记得,而且大唐的军队也绝不是吃素的,君不见草原上的突厥人被唐军杀的人头滚滚,现在程咬金等人也在党项大开杀戒,所以就算有人想闹事,也得估计一下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比军队的钢刀硬?
  其实像派军队封堵寺庙大门这种事,也只有李世民这种开疆拓土的一代雄主敢这么干,虽然他不是大唐的开国之君,但整个大唐的国土有大半都是他亲手打下来的,而且又外灭强敌,百姓也十分富足,在民间的威望自然无人可及,甚至现在李世民在民间已经有神化的趋势,相比寺庙里的那些泥胎,自然是李世民这个活着的真龙天子更加厉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下去,寺庙虽然暂时不能进,但对一般人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宗教这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烧香拜佛也只是求个心安,而且朝廷也不会永远封禁,等到三个月自然也就放开了。
  半个月后,李休也终于将筹建银行的计划整理出来,然后亲自进宫将这份计划呈交给李世民,对此李世民也十分重视,立刻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召到两仪殿,然后共同商讨李休的这份计划。
  李休对于银行之事还是十分慎重的,在他的这份计划中,暂时也只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开设银行作为试点,当然现在也用不着分什么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银行开办之后,会开设存款、汇兑、贷款等业务,和后世的商业银行差不多,当然这些业务想要开办起来,肯定不像后世那么容易,别的不说,光是信息的传递就是个大问题。
  另外这个银行还有一个商业银行没有的功能,那就是发行货币,对于这件事李休也更加的谨慎,因为货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更何况李休还想对大唐现在的货币进行改革。
  为了保持平稳,李休并不想对大唐现有的铜钱进行改变,事实上大唐建立后,已经对铜钱做了一次改革,那就是将流通数百年的五铢钱改为开元通宝,这主要是隋末战乱,铜钱的发行也十分混乱,导致隋末的五铢钱十分轻薄,而且样式也不规则,于是在武德四年时,李渊下令开铸“开元通宝”,并且规定每十文重为一两,每一文的重量为一钱。
  初唐时期国力强盛,开元通宝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形状也十分的精美厚重,哪怕是在后世时,初唐时的开元通宝也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喜爱,相比之下,中唐之后的通宝钱就又变得轻薄粗糙起来。
  现在大唐的开元通宝已经取代了原来的五铢钱,成为大唐国内的流通货币,百姓们也都已经认可这种铜钱,所以李休也觉得没有改变的必要,甚至日后铸造银币时,也只是改变材质,而形状也依然使用开元通宝,这样才能更容易得到百姓们的认可。
  在李休的计划中,对于银行的运营以及新币的发行都有详细的规划,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看过之后,大体上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对一些细节做了补充和修改,随后这份奏折也得到李世民的批准,而银行的筹建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第835章 铸钱局
  “驸马您小心些,这里是工匠干活的地方,所以显得十分脏乱,本来由属下来看就行了,您实在不必亲自前来!”许敬宗一边走一边向李休谄笑道,他可以算是李休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曾经两度在李休手下做事,却没想到现在竟然又第三次成为李休的直属下属。
  “铸币之事关系重大,我也必须亲眼看一看铜钱是怎么铸造出来的,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李休却对脚下脏乱的地面丝毫不在意的道。
  这里是长安城的铸钱局,也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铸钱局,毕竟长安人口众多,而且商业也十分的繁荣,使得大量的铜钱从这里流向全国,所以为了保证铜钱的供应量,这里的铸钱局的规模也是极大,李休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几天前李休筹备银行的计划已经得到李世民的认可,随后三省讨论过后,筹建银行的事也终于正式开启,李世民也正式下旨,单独设立一个名叫理财监的机构,独立于六部之外,与将作监、军器监平级,而在理财监的下属则设立大唐皇家银行,负责货币的发行、汇兑、放贷等业务,而李休则是第一任理财监,同时也兼任着皇家银行的行长。
  不过李世民的任命下来了,李休却要将理财监的架子搭起来,而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部下许敬宗,虽然许敬宗的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却极有才干,特别是在灭突厥时,他在调度上的才能也让李休十分的欣赏,若是有这样的助手,李休也能省不少的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休向李世民要人时,许敬宗就排在第一个,而许敬宗之前虽然升了官,但是在官场上混的并不如意,现在听说李休要用自己,当即也是立刻的跑了过来,而且还帮着李休拟定了理财监的官员名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户部的人,毕竟户部本来就管财政,让他们改行做银行也比较顺手。
  不过官员的调集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种事情十分琐碎,所以李休就交给许敬宗去负责,而今天他则亲自跑来视察一下铸钱局,现在铸钱局与银行一样,都属于理财监的下属机构,而且以后理财监的职权可能还会扩大。
  铸钱局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铸造作坊,各地的铜料被运送到这里,然后再与一定比例的锡混合在一起,融化后倒入钱模之中,变成一枚枚的铜钱,不过这时的铜钱还不能用,因为铜钱的边缘会有毛刺,于是这时就需要工匠用锉子修边,甚至还要把铜钱与锯末一起倒进一个圆桶里,旁边有把手可以转动圆桶,使得铜钱在里面被打磨的更加明亮。
  看着这些几乎是用手工一枚枚制作出来的铜钱,李休也不由得有些皱眉,因为这样的效率实在太低下了,一个工匠一天也制不了多少铜钱,难怪铸钱局要雇佣这么多的工匠,毕竟这纯粹就是个手工活。
  “后世的硬币是怎么制造的?”李休这时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他记得后世的硬币好像是冲压而成的,而且后世的硬币还是用坚硬的钢制成的,相比之下,质地较软的铜、银也更容易冲压,只可惜大唐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冲压机。
  “冲压机的原理好像并不复杂,不过动力和材料却是个大问题,蒸汽机倒是可以提供动力,但也得先把蒸汽机给搞出来啊!”李休这时继续自语道,不过说到最后时,他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沮丧的表情,大唐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实在太落后了,哪怕他有再多的想法,但无法实现也没有办法。
  蒸汽机暂时是造不出来,不过李休又退一步想到了水力,也许水力可以充当冲压机的动力,不过这只是李休的一个想法,也不知道是否可行,以后有空了倒是可以试验一下。
  不过提高铸钱局的生产效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李休就发现铸钱局的管理就太过松散,制造流程也不是很严谨,别的不说,光是各种材料乱摆乱放就是个大问题,导致李休现在连个下脚的地方都不好找,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可以提升铸钱局的效率。
  陪同李休的除了许敬宗外,还有主持铸钱局的官员,他们已经知道铸钱局划归理财监管理,所以对于李休这位新上官,自然也十分的殷勤,这时也跑前跑后的招呼,同时给李休介绍着铸钱局的情况。
  铸钱局内部的管理虽然有问题,但是分工却十分精细,铜料、木炭、冶炼等等都有专门的部门管理,而且内部还有一个监管部门,专门对出产的铜钱进行检查,不合格的铜钱只要回炉重铸,根本无法流出这里。
  不过通过铸钱局的介绍,李休又发现一些问题,那就是铸钱局里的工匠都是世代相传,和明朝的匠户差不多,可以说他们的儿子从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在这里干上一辈子,而且工匠们如果做得不好,肯定会受到责罚,但如果做得好了,却没有相应的奖励,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打击工匠们的积极性,而且工匠们也只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这种消极的态度下,也难怪刚才李休觉得他们的效率低下。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是暗自的摇了摇头,铸钱局虽然是朝廷的,但是在管理上却连自己家的茶叶作坊都不如,他敢打赌,只要把自己茶叶作坊的管事调过来,三个月内,就能让铸钱局的效率提升一大截,内部的管理也会焕然一新。
  当然上面这些李休也只能在心中想想,哪怕铸钱局现在归他管,他也不可能真的让自家的管事来接管铸钱局,哪怕真的有效果,也只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背后造谣,现在他身在官场,有时也不得不提防。
  几天之后,理财监的官员也基本上到位了,这些事情一直是许敬宗在负责,不过李休也觉得是时候见一见自己的这帮新下属,然后开始布置银行的事宜了。


第836章 筹建银行
  大唐的中央机构除了三省六部外,还有九寺五监,以及御史台等,其中三省六部是决策机构,而九寺五监这些则是具体的事务机构,比如大理寺主断案,少府监掌百工技巧等等,而现在为了开设银行,在五监之外又增加了一个理财监,变成了九寺六监。
  理财监的办公地点也在皇城之中,位于将作监与尚书省之间的一片区域,别看理财监新建,但却十分受李世民的重视,而且又是李休这样的重臣亲自主持,所以消息传出去后,很多人挤破头的都想进到理财监中任职,李休在许敬宗的帮助下,也很快拟定好了抽调官员名单,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这些官员也都陆续来到理财监任职。
  今天一大早,李休就赶到理财监中,不过监中的官员却比他来的更早,毕竟李休住的比较远,而且身为下属,总不能比上司来的更晚,再加上他们又是刚来理财监,所以一个个也都急于表现自己,提前上班只是最基础的。
  “启禀驸马,理财监少监两人、丞四人、主薄六人,共十二位主官,实到十一人,只缺一名少监未到!”许敬宗现在是理财少监,现在还兼管着点卯,平时他也是第一个来到理财监的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监虽然才刚刚建立,但官员的数量可不仅仅只有十二个,事实上这十二个官员都是主管一方事务的官员,他们手下还有一些其它的低级官员,另外还有更多的小吏,只不过这些人就没必要向李休汇报了。
  “不错,另一位少监已经在赶回长安的路上了,估计再过两三天就会到任。”李休这时笑着开口道,随后也打量着自己手下这帮班底,他和许敬宗挑选的这帮官员都十分年轻,甚至连一个超过四十岁的都没有,毕竟银行是个新生事物,年轻人思维活跃,也更容易接受。
  当下李休将这些人召集到自己办公的房间之中,先是让这些人介绍了一自己,虽然李休都认得这些人,但这些彼此间还不是很熟悉,等到介绍完后,李休又亲自给他们开了个小会,无非就是介绍一下银行的重要意义,随后又简单的分派了一下每个人现在需要负责的东西,不过因为理财监新立,也并没有太多的事情。
  现在理财监一共有两个方面的事要做,一个是在长安与洛阳两地建立银行,并且让银行正常的运转起来,另外一个就是整合大唐的铸钱局,加强对钱币铸造的控制,为日后铸造新币做准备。
  银行的事自然由李休亲自来主持,另外许敬宗与大部分人也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银行上,至于铸钱局的事,李休准备交给那个还未上任的理财少监来做,他的性格方正,而且为官清廉,最适合来管铸钱的事。
  等到分配完事情后,李休就让手下的这些官员各自去忙碌了,毕竟他们也需要给手下分配任务,不过许敬宗这时却留了下来,然后鬼鬼祟祟的向李休问道:“驸马,咱们那位还没来的少监到底是什么人,怎么现在还没到职?”
  “这个少监也算是我的一个故人,当初我也曾经向朝廷推荐过他,之前一直在外地任职,这次理财监新立,我才想到了他,于是亲自向陛下要人,这才将他从地调来,不过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才暂时没能赶到。”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道。
  本来对于理财监少监的位置,除了许敬宗外,李休最希望由当初与许敬宗一起协助他的岑文本担任,不过自从灭掉突厥之后,岑文本却是官运亨通,现在已经被封为中书侍郎一职,再进一步就要为相了,以他现在的职位,自然不可能再回过头来在理财监担任一个小小的少监,所以李休也只能做罢。
  相比之下,许敬宗当初同样是李休的助手,可是在官场上却混得很不如意,本来当初他在灭突厥时立下功勋,是有可能升迁的,但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朝中的权贵,结果这几年兜兜转转,却还呆在中书舍人的位置上,而岑文本刚好是他的顶头上司。
  看到以前同级的岑文本却成为自己的上官,估计许敬宗的心中肯定不好受,特别是他还是个名利心很重的人,所以这次李休主持理财监,许敬宗立刻交接过中书省那边的事,然后第一个跑到理财监任职,其实他倒不是看出银行的重要性,而是单纯的觉得只要跟着李休,以后肯定少不了升官的机会。
  “原来是驸马曾经推荐的人,那肯定错不了,以后等他来了,我亲自做东宴请他,日后也好与他一起协助驸马办事!”许敬宗也听出李休对那位与自己平级的少监十分重视,当下也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而是一心的想和对方打好关系。
  “呵呵,这位少监姓刘,性子嘛?却是比较古板,估计和魏征差不多,对官场上吃喝请客的作风一向看不惯,所以延族你就不要费心思了,日后有什么事情公事公办就行了!”李休听到许敬宗的话却禁不住笑道,大唐的官场风气还是相当不错的,像许敬宗这种善于钻营之人反而不为人喜,也就只有自己才会不在乎他的人品数次提拔。
  “驸马教训的是,是下官太过糊涂了,日后定会公事公办,绝对不会做那些结党营私之事!”许敬宗却是误会了李休的意思,以为他是不想让手下的两个少监走的太近,所以才会如此警告他。
  李休听到许敬宗的话先是一愣,随后才明白了他的想法,不过他对此也是笑了笑并没有解释,许敬宗此人能力一流,但人品却是末流,平时就喜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次他明显是误会了自己,不过这样也好,像他这样奸滑的人,也许只有这样明着警告才会让他知道分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每天与理财监的官员一起,为银行的筹备事宜做准备,其实他们做的事其实就是开设一家和后世差不多的钱庄,这有点像是商人做生意,只不过这家钱庄的背后是朝廷,主持银行的也都是朝廷的官员。
  想要开设银行,自然需要对银行进行选址,另外因为银行没有先例,哪怕李休也是半懂不懂,所以需要理财监的官员来探索总结,而这其中以李休的经验最为重要,毕竟他虽然没有开过银行,但却没少去银行办理业务,对于银行的了解远非大唐这个时代的人可比。
  本来李休想在长安和洛阳同时开设银行,这样也能尽快的开始汇兑业务,可是后来他发现不行,因为他只有一个人,总不能把他分成两半用吧?于是最后决定还是在长安先开一座银行,等到银行运营起来并且总结了经验后,他再亲自带人去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