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懒散初唐-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启禀父皇,这里是宾阳洞,分为南、中、北三个洞窟,本来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魏文帝做功德而建,只不过后来北魏宫廷发生变故,再加上主持这里建造的官员病逝,所以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另外两个洞窟都没能完工,咱们所在的这个正是宾阳北洞。”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只见李泰就立刻站出来回答道。
李泰曾经主持完成了《括地志》,对于天下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也是再熟悉不过,而且他也时常来洛阳这里游玩,甚至在洛阳还有专门的府邸,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他对龙门石窟这里的情况也是如数家珍,甚至从来到这里开始,他也有意将李世民带到这里,为的就是要给父亲一个“惊喜”。
第1240章 龙门石窟的风波(中)
宾阳北洞内,李世民打量着眼前这个规模宏大,但却仅仅只完成一个大概的石窟,眼中也露出几分可惜的神色,不过这时只见李泰却是再次开口道:“父皇,北洞虽然没有完工,但是中洞那边的风景还不错,而且南洞那边也有几座不错的雕刻,咱们不如去看看如何?”
李世民这时的兴致颇高,听到儿子的建议也立刻点了点头,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也没有说什么,其实李休曾经来过龙门石窟,这个宾阳洞他也亲自参观过,所以对这里也十分熟悉,不过李泰愿意充当导游,他也懒得开口。
当下一行人先去了宾阳中洞,只见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所有雕像都是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展现出北魏时精湛的雕像艺术。
除了主雕像外,中洞两侧还有四层精美的浮雕,每层浮雕都有各自的故事,李泰这时也真的充当起导游,手指浮雕给李世民讲解这些浮雕背后的故事,虽然很多故事都出自佛经,李世民也并不陌生,但可能是出自儿子的讲解,使得他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很快宾阳中洞游览完了,李泰又引领着李世民走向旁边的南洞,不过李休这时却有些奇怪,因为据他所知,南洞这边的雕刻并没有完成,甚至比北洞还要不如,根本没什么可看的,不过看现在李泰的样子,似乎很想让李世民去南洞?
不但是李休感到奇怪,大臣中有不少来过这里的人也感觉有些奇怪,不过看到李世民兴致这么高,他们也没敢说什么,长孙无忌也摸不清李泰在打什么主意,于是也跟在李世民的身后没有出声,只是眉头却轻轻的皱了起来。
出了宾阳中洞转了个弯,旁边就是宾阳南洞,但是当李休他们来到这个洞窟时,却全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只见这个本来没有完工的洞窟竟然已经完工了,主佛阿弥陀佛面部丰润,唇厚,衣纹自然,周围还有其它的立佛相陪,看起来并不比中洞差多少。
“咦,这个南洞不是没有完工吗?”李世民看着眼前精美的南洞雕刻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有些不对,当下也轻咦一声又道,“不对,这些雕刻很新,应该是刚刚完工没多久,而且雕刻虽然有北魏之风,但其中也有一些现在的风格。”
不光是李世民发现了这些雕刻的问题,李休等人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北魏的雕刻风格独特,特别是人物像突出“秀骨轻像”,雕刻工艺刚健雄伟,但是大唐这个时代的雕刻风格却以圆润为主,人物形象十分的丰满、活泼,这两种风格可能用文字描述很难表达,但是只要亲眼看到,就能很容易分辨出两者间的差异。
看到李世民等人惊讶的模样,引领着众人进来的李泰却是得意的一笑,只见他这时弯下圆滚滚的身材向李世民郑重的行了一礼,然后这才开口道:“父皇有所不知,其实这个南洞是儿臣下令续凿而成,目的只是为了给母亲积累功德!”
李泰的话一出口,李休和长孙无忌就不由得对视一眼,随后两人的眉头也立刻皱了起来,不光是他们,更有不少大臣也一个个面色大变,看向李泰的目光也十分的复杂。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极深,特别是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他的性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听到儿子为了给妻子积累功德而重修了宾阳南洞,这让他大为欣慰的道:“青雀你果然是个孝子,若是你母亲在天有灵的话,知道你为她做的这些肯定也会感到高兴的!”
听到李世民这些蕴含感情的话,李休这时却是面带苦笑,长孙皇后在天之灵会不会感到高兴他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李泰重修这座石窟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母亲那么单纯!
事实上就在听到李泰的话那一瞬间,李休脑子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李泰要借着这件事争宠,估计这也是长孙无忌等人的第一反应,毕竟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老狐狸,李泰的那点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住这些人的法眼?
这次李世民封禅泰山,虽然留下了李承乾坐镇长安,但却带上了李泰去泰山,这本身就已经有些不正常了,毕竟封禅这么重要的事,他要带也只能带太子前去,可惜李世民却想要一碗水端平,结果李泰跟随李世民上了泰山封禅,这种做法除了加深李承乾对李泰的不满甚至是愤恨外,另外也只能让李泰更加误以为自己有机会登临太子之位。
其实早在去泰山的路上,李休就猜测在封禅之后,李泰恐怕会变得更加不老实,甚至会将与李承乾的争宠放在明面上,只不过却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而且看这石窟样子,恐怕李泰早就悄悄的在准备这件事了。
当然李泰和李承乾争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这次李泰的做法却实在有些过分了,毕竟身为人子,竟然利用自己的母亲来获得父亲的好感,当然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准确,李泰对长孙皇后应该也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他现在做这件事,肯定也有争宠的心思,毕竟让李世民知道他这个儿子对亡母这么思念,只会让李世民对他更加的疼爱。
李泰听到父亲的夸奖,当下也不由得喜形于色,不过这时却又故意做出悲痛的神色道:“自从母后去世,儿臣也时常想念母后,每当午夜梦回之时,更是泪湿枕襟,所以儿臣才让命人重新开凿了这座石窟,以此来为母后积累功德,希望母后的在天之灵能够感受到儿臣的一片孝心!”
李泰的演技真的不怎么样,至少李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看出了他脸上的那种窃喜之意,这也更加坐实了他开凿这个南洞的动机不纯,但是李世民却偏偏被父子亲情蒙蔽了双眼,非但没有看出儿子的真实用意,反而还感动的热泪盈眶,估计也是想到亡妻使得他情绪激动,从而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
“朱雀你一片拳拳之心,你母亲肯定能感受到的,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此孝举,也值得朝廷大力表彰!”李世民这时再次感动的道,说到这里时,只见他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当下向身边的起居郎吩咐道,“传朕旨意,将魏王的孝举诏告天下,以为天下为子女者做出表率!”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李休和长孙无忌等人更是脸色大变,因为若是真的将李泰的“孝举”诏告天下的话,只会让李泰更加的自大,甚至会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拉下李承乾就能夺得太子之位,最终只能走上一条不归路。
“陛下不可!”正在这时,只见长孙无忌终于忍不住站出来阻止道,虽然他同样不喜欢李承乾,但是他也不希望现在就让李泰和李承乾斗个你死我活,因为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所以对李世民这种做法自然要阻止。
“嗯?为何不可?”李世民这时也是一愣,随后眉头微皱的反问道,他现在只顾着父子亲情,脑子里也在思念着亡妻,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儿子摆了一道。
“这个……”面对李世民的质问,长孙无忌却一下子语塞了,因为他急着阻止这件事,却连个合理的理由都没有考虑好,毕竟他总不能直接指责李泰动机不纯吧,这种话心里明白就行,若是当面讲出来,恐怕李世民也根本无法接触,甚至会怀疑他离间他们父子的关系,这种罪名就算是长孙无忌也承担不起。
看到长孙无忌涨的脸色通红,支支吾吾的说出一个理由来,李休也不由得暗叹一声,随后站出来替长孙无忌解围道:“启禀陛下,当初佛道两教掌控大量的土地、财富,已经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后来还是设立了僧道录司限制两教的发展,这才消除了这个隐患,可现在魏王为皇后开凿石窟,固然是孝心可嘉,但魏王毕竟是皇子,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佛教,传出去只会让人以为朝廷放松了对佛教的管制,到时连僧道录司对两教的管理都会变得困难!”
“驸马所言极是,臣就是这么想的,为了天下的稳定,还望陛下三思!”长孙无忌看到李休为自己解围,当下也是长出了口气,随后就开口附和道。
“臣也以为陛下宣扬魏王此举十分不妥,僧道录司的职务好不容易才走上正轨,若是陛下如此公然宣扬佛法,臣等日后还如何管理僧道两教?”魏征这时也终于站出来反对道。
僧道录司本来就是由魏征主管着,而且他也看出了李泰的真实用意,不过他只是脾气倔强,脑子可没问题,这时也不敢直接指出李泰动机不纯,本来他还有些着急该用什么理由反对,却没想到李休已经替他们想好理由了。
第1241章 龙门石窟的风波(下)
李世民爱子心切,想要将李泰为长孙皇后修建石窟积累功德的事诏告天下,却遭到了李休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魏征更是言辞激烈,毕竟这些人都看出来了,李泰做这种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与李承乾争宠,若是李世民真的诏告天下,只会让李泰更加得意,日后做事也会更加的肆无忌惮。
“僧道录司只是限制佛道两教,并不是禁止这两教传教,而且青雀做这些事只是为了给皇后祈福,用什么手段并不重要,有你们说的那么严重吗?”面对李休等人的反对,李世民却有些不悦的道,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是自己的家事,而且儿子也是一片孝心,特别是这件事又关系到他最怀念的亡妻,因此他也不希望让别人插手。
“皇家乃是天下人的表率,若是陛下连自己都做不到,何以要求天下人?”魏征这时也毫不留情的反驳道,只要是有正当的理由,他可不会有丝毫的退缩,哪怕惹怒李世民也再所不惜。
有魏征带头,其它的大臣这时也都是再次表态反对,毕竟李泰做的这件事实在太过分了,而且身为大臣,他们也不希望朝堂因为皇子争位而变得动荡不安,这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更何况还有不少人本来就支持李承乾,因此反对之声十分的激烈。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虽然恼火,但也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无奈的收回了诏令,而这时旁边的李泰也是气的脸色铁青,看向魏征等人的目光中也满是怒火,特别是李休和长孙无忌这两人,更是受到他的特别关注,因为正是他们两个带头站出来反对,才让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只不过李休和长孙无忌却对李泰的愤怒毫不在意,甚至都没有多看他一眼。
发生了这么扫兴的事,李世民自然也没兴致再游览龙门石窟,当下也下令回洛阳,李休等人自然也没兴趣再呆下去,于是就和李世民一同返回了洛阳,不过李世民对这件事还是不死心,在返回洛阳后,竟然又下了道旨意,那就是将尚善、旌善两坊合并起来赏赐给李泰做府邸之用。
尚善、旌善这两坊与洛水监挨着,其中有一片将近三百亩的泥塘,在原来的历史上,李泰得到这两坊之地后,将那片烂泥塘挖成了一个水池,并且在水池与洛水之间修建了一道河堤,这也就是后世有名的魏王池和魏王堤。
父亲给儿子准备宅子,对于中原人家来说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李世民身为皇帝,也经常给儿子们赏赐府邸,只不过这次赏赐的府邸有点大而已,哪怕魏征等人知道李世民赏赐李泰府邸的目的,但也没办法明着反对。
李泰得了父亲的赏赐,虽然有些遗憾没能将自己的孝行诏告天下,但有了这样的赏赐,同样也可以让人四处宣扬,从而赚取自己最需要的名声,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件事他也得到李世民更多的宠爱。
比如李世民可能是和魏征这些人故意过不去似的,在赏赐了李泰的府邸之后,又多次赏赐给李泰大量的财物,规格之高甚至已经超过了太子,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魏征也是再次当面直谏、拒理力争,非要李世民收回那些超出规格的财物,结果最后李世民宁可取消太子的开支限制,也没有放弃对李泰的赏赐,甚至日后对李泰的赏赐也变得更加没有节制起来。
“驸马,陛下他……他……叹~”洛阳城中李休的住处,长孙无忌找到李休喝着闷酒,提到李世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终于还是化为一声长叹。
李休不喝酒,不过他也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情不好,于是就不断的给对方倒酒,自己则品着茶道:“陛下现在的心思很难琢磨,不过我觉得他对魏王的宠爱已经有些偏执了,魏征那些人越是反对,陛下反而对魏王越是宠爱,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真的要出大事情了!”
“唉,魏王身上的问题咱们都看出来了,可是陛下为什么就看不出来呢,他现在对李泰的宠爱非但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是在害他,而李泰这小子也没有什么自知之明,只以为自己受到的宠爱越多,就越有希望将他大哥拉下太子之位,然后太子之位就非他莫属了,可是他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他真的是那块料吗?”长孙无忌这时也已经有了几分醉意,话语中也少了许多的顾忌,对于李泰更是直呼其名,甚至语气对李世民也带上几分抱怨之意。
长孙无忌的酒量其实很好,只不过今天他的心情不好,一直喝着闷酒自然容易醉倒,再加上在几个皇子这件事上,他和李世民的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分歧,这还是他们两人相识以来的第一次,更加重了他心中的郁闷,所以今天才跑来和李休诉苦。
“感情这东西最容易遮挡住人的眼睛,哪怕再英明神武的人,在感情上也会有弱点,陛下也同样如此,而魏王就是他在感情上的弱点,当然这也不奇怪,毕竟身为人父,在儿女们的事上难免会有些感情用事。”李休这时也是叹了口气道,虽然李泰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料,甚至李世民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但就怕他到时感情用事,万一冲动之下真的立李泰为太子,那日后的乱子可就大了。
“我现在真是羡慕你,早知道如此的话,我还不如像你一样早点辞官,这样也不必像现在这样陷在这个是非窝里!”长孙无忌这时再次给自己灌了杯酒道,当然他这时说的都是醉话,等到他清醒后,若是真让他辞官的话,恐怕他死也不会答应,毕竟他可不是那么容易就会放弃手中权力的人。
长孙无忌越喝越醉,李休也知道对方难得放纵的醉一场,所以也没有劝他,不过他这时除了考虑在李泰的事外,脑子里也在考虑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长安坐镇的李承乾若是知道洛阳这边发生的事,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第1242章 奴婢称心
长安城太极宫,东宫的大殿之中,一队美艳的胡女正在跳着胡旋舞,乐师也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娇美的宫女端着各色菜肴川流不息,宫殿两侧也坐着几个前来参加酒宴的东宫属臣,但是整个大殿的气氛却一点也不轻松。
只见李承乾坐在正中的主位上,双手抱着一个酒坛,清澈的酒水如同瀑布般不停的往嘴里倒,身上的衣服也全都被酒水打湿了。看到李承乾如此不要命的喝着酒,下面赵节等人却也丝毫不敢相劝,一个个也只能暗自摇头叹息。
“赵节你们为何不喝,如此欢快的舞乐,若是无酒岂不是太过败兴,快来陪本太子喝酒!”李承乾一口气喝了大半坛美酒,这时忽然停下来,扭头冲着台下的赵节等人高声叫道。
看到李承乾让他们喝酒,赵节等人也一个个面面相觑,若是平时的酒宴上,他们陪着李承乾喝酒倒也没什么,可是今天的情况特殊,而且他们也都知道李承乾现在心中难受,别看酒宴这么欢快,但他其实只是想借酒消愁罢了,另外他们心中现在也同样不好受,哪里还有饮酒的心思?
“殿下不要再喝了,魏王虽然借着为皇后祈福之名占了点便宜,但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对于太子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而且越是在这种时候,您也越要沉得住气!”正在这时,忽然只见坐在赵节旁边的一个年轻人霍然起身,大步上前向李承乾劝说道。
看到这个年轻人出头,后面的赵节等人也都是松了口气,说起来今天在大殿里的这些人都是李承乾的心腹,但是就算是心腹也分远近的,赵节是李承乾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而且还是他的表兄,所以自然是李承乾心腹中的心腹,但是除了赵节外,还有一人更受李承乾的信任,那就是眼前这个站出来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名叫杜荷,正是杜如晦的次子,他和赵节一样,也是从小就与李承乾一起长大,两人的感情颇为深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杜荷与李承乾的妹妹城阳公主也已经订婚,也就是说,他是李承乾的妹夫,有了这层关系,自然也更受李承乾的信任。
城阳公主也是长孙皇后之女,比丽质小两岁,但比李治大,不过相比丽质和兕子,城阳公主因为排在中间,而且性格也十分的安静,所以在公主中并不怎么显眼,甚至有时李世民都忽略了自己这个女儿,不过就算城阳公主再怎么不受重视,但也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所以李世民才将她嫁到杜荷,只不过两人只是订婚,毕竟城阳公主的年纪还小,而且她姐姐丽质也没有出嫁,估计想要完婚还得再等几年。
“杜荷你不必劝我,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可是你看看现在这情势,我除了喝酒之外,还能做什么?”李承乾这时却是抱着酒坛半醉半醒的道,说话的语气中也满是埋怨之意,至于埋怨谁那就不用说了。
李承乾虽然有了五六分醉意,但他脑子中的确十分的清醒,只是他现在却十分痛恨这种清醒,所以才急着把自己灌醉,这样他才能感觉好受一些,因为今天从洛阳那边传来的消息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之前李世民去泰山封禅,将李承乾留在长安镇守,刚开始李承乾还是十分高兴的,毕竟皇帝出行,自己这个太子监国,这也说明父亲对自己的信任并没有减少。
可是让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竟然带了自己的弟弟李泰一起去泰山,并且还刻意减小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这让李承乾也是心生不满,毕竟封禅这么重要的事情,身为皇帝要么一个儿子也不带,要带也应该带自己前去,可是带李泰去是什么意思?
更让李承乾没想到的是,自己那位好弟弟竟然还准备了一个大招,在洛阳的龙门那里为他们去世的母亲开凿了一个石窟,虽然李承乾也很想念母亲,但他几乎可以肯定,李泰这种做法根本不是出于对母亲的思念,而是借此来争得父亲的好感,从而增加他在争位一事的声望。
李泰的做法虽然让李承乾恼火,但还不至于让他受到这么大的打击,毕竟他对自己这位弟弟简直太了解了,可是真正让他伤心的却是自己父亲的做法,他非但没有看出李泰的真正目的,反而还因为这件事而赏赐李泰,要将他的“孝举”诏告天下,哪怕是被魏征等人劝阻后,依然还是将洛阳两坊之地赏赐给李泰做府邸,如此一来,在所有皇子之中恐怕除了自己的东宫外,就要数李泰的魏王府占地最大了。
一想到上面这些,李承乾就感觉无比的委屈,他八岁时就被立为太子,现在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太子,而且这些年他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也是时时刻刻的告诫自己要努力,至少不能让其它的兄弟比下去,事实上他也做到了,当初朝中文武百官几乎都对他十分的满意。
可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承乾忽然发现父亲对弟弟李泰越来越宠爱,甚至这种宠爱已经超过了自己,这让李承乾即愤怒又无奈,更让他伤心的是,在他的脚残疾后,父亲竟然想要让李泰入住武德殿,当时的李承乾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甚至十几年来的坚持也变得有些可笑。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开始变得有些自暴自弃,只是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做的那些出格的举动,其实也正是想要吸引父亲的注意力,就像一个孩子故意哭闹,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一样。
但是让李承乾感到绝望的是,无论他做什么,父亲对弟弟的宠爱也不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洛阳那边发生的事传过来时,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下子让李承乾这些年的委屈全都爆发出来,所以才借酒消愁,恐怕只有在喝酒之后,才能让他短暂的忘掉父亲偏心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也正是抱着上面的心思,所以李承乾对于杜荷的劝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