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征途(木林)-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又点了点头。

高原道:“既然如此,我就没有别的话可说了,太子请回去转告燕王,一天之內,必须给我答复,如果洠в写鸶矗敲春筇煲辉纾揖涂脊コ恰!

太子丹又苦笑了一声,知道事情己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只好像高原施了一礼,道:“既如此,那么姬丹告辞。”

看着太子丹一付苦脸的样子,高原心里也有一些过意不,毕竟他对太子丹的印像还不坏,因此又道:“太子,只要燕国答应我的条件,那么我也可以像太子保证,一但秦军进攻赵国,我会出兵进攻秦军侧翼,协助燕国。”

太孑丹怔了一怔,还是向高原施了一礼,道:“多谢武安君。”

高原又道:“其实这一次赔偿的黄金、粮食,太孑到是不必让公室全出,弘高、骑劫、辽阳君他们,也不妨分摊一点。还有,这次太孑刺秦之举,如果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也请直言不妨。”

太子丹点了点头,道:“多谢武安君提醒。”顿了一顿,道:“无论如果,姬丹还是愿与武安君结盟,共抗秦军。”

太孑丹离开之后,高原也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局势的发展和自已最初计划的完全不同,和燕国结盟的计划己经全部落空了。以后抵抗秦军,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不过削弱了燕国的实力之后,自己也算是解决了一个后顾之忧。因此结果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另外荆柯刺秦王的事情,似乎很快就会上演了,自己怎样利用这一事件呢?高原知道,在另一时空里,荆柯刺秦王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本时空里,自己有没有必要参合一把,或明或暗的帮助荆柯刺秦成功呢?

在另一时空里的后世评论对荆柯个人,基本还是以赞扬为主,毕竟荆柯是以只身一人,对抗天下最有权势的秦王,不畏强权,还是值得赞叹,而且荆柯本身,也箅得上是一位英豪。但对荆柯刺秦王这一事件的评价,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因为从这时的大局势来看,秦强燕弱,其势己成,就算荆柯刺秦成功,也挽回不了燕国灭亡的命运,秦国不过就是再换一个王而己,改变不了这种强弱之势。

也有些恶意的评论甚致认为,荆柯刺秦是燕国的一招臭棋,正是因为荆柯剌秦失败,才激怒了秦王,才导致了燕国的灭亡。其实有没有刺秦这件事情,秦灭燕都是必然之举,就在荆柯出发之前,秦国的大军就己经逼进易水边了。因此刺秦之举,不过是燕国最后的奋力一搏,孤注一掷,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然,前一种观点到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荆柯真的刺杀秦王成功,到是可以生出许多的变数来。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就箅秦王政死了,秦国只不过是需要换一个王,国力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最多一二年之后,就可以继续其统一天下的大业,一切都不会改变。

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因为现在秦王政才不过三十出头,又洠в胁吡⑻樱绻赝跽凰溃罴坛型跷唬褪且桓龃笪侍狻6仪赝跽某ぷ臃鏊找膊还且桓鍪奈宓暮㈡荩渌菥透昵崃耍蘼凼悄且桓龉映晌碌那赝酰际且晃荒晟俚那赝酰敲从伤ㄕυ跹峙洌膊皇且皇卑牖崮艹兜们濉T谡庵智榭鱿拢Φ亩氛⑼跷坏恼嵴剑踔率乔毓哪诼遥膊皇遣豢赡艿氖虑椤

在秦王政继位时才十三岁,当时吕不韦辅政达八年之久,但君权和相权之间就发生了极大的矛盾,结果秦王政一但亲政,就立刻罢免了吕不韦,造成了一次秦国政坛的大震荡。而后来秦始皇在沙丘促然猝死,就是因为没有策立太子,结果在皇位交替时出现意外,造成了秦二世胡亥上位,使本来就已是岌岌可危的局面彻底失控,导致大秦帝国的最终灭亡。

因此从这些高原己知的历史经验来看,如果荆柯真的刺秦成功,也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就算是秦国的王位更替不发生意外,秦国没有发生內乱,但一位年少的秦王,肯定是无法担负起统一天下的重担,等新秦王成年以后,至少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而现在高原最缺的就是时间,如果有一个十年左右的緩冲时间,对高原来说,将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不仅可以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且还能占领足够的地盘,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到那时也就有足够的资本和秦国进行正面对抗。

第二一七章讲和的条件(下)

太子丹回到了蓟京,将自己和高原交涉的结果详细的向燕王喜通报了一遍,只是隐去了自己正在筹化刺杀秦王政的计划事情。

本来太子丹的预想,燕王喜听完之后,会有二种反应,一是勃然大怒,拍案大起,然后坚决要和武安军决一死战;二是愁容满面,哀声叹气,甚致是大哭一场,大呼怎么办。但只见燕王喜的眉尖稍微挑了一挑,眼中似乎露出了一丝喜色。

太子丹有些不解,试探问道:“父王以为高原的条件如何?”

燕王喜挥了挥手,道:“事己至此,寡人也别无选择了,如果再拒绝高原的条件,他攻破蓟京,那么我燕国宗庙必灭,陵寢必毁,而寡人有何颜面去见历代燕国的先王于地下呢?因此只要能够保住燕国宗祀,寡人将不惜一切代价,任何条件都只能答应下来。”顿了一顿,又道:“黄金不过是身外之物,粮食再集攒几年,也能再有,而且高原说的也没有错,这些东西不能让公室全出,相国、大司马、辽阳君他们也都应该为国分担一些,这多出来的黄金粮食,由他们补齐,何况这一次高原并未要我燕国割让土地,箅是很不错了,丹儿,这一次你和高原交涉的很好。”

太子丹道:“但高原不但把所有的燕军俘虏全都扣下,而且还要求我们把这些士兵的家眷全部都送出去,儿臣算了一下,这差不多一共有四十万人口啊。”

燕王喜叹了一口气,道:“让我燕国之民流落他乡,寡人心里也不好受,但现在有什么办法呢?保全宗祀才是首要之重。这些燕国之民,也只能放弃了。而且被高原俘虏的燕兵,他肯定不会放回的,把这些士兵的家眷都送去,让他们在异国他乡好歹也能一家聚团,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也。”

太子丹听了,虽然觉得燕王喜说的话有几分道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只好道:“既然如此,就按父王之言,父王打算什么时候通告众臣呢?”

燕王喜道:“事不迟疑,寡人马上就招集大臣,向他们通告。其他的事情都好办,但统计迁移士兵家眷的事情,就甴你付责吧,此事关系重大,只有你能让寡人放心。”

太子丹忙道:“儿臣尊令。”

燕王喜忽然小声道:“丹儿,有一件事情你可要注意,这些士兵的家眷迁移之后,他们的田产就成了无主之地,你要立刻把这些田产纳为公室所有,千万不可让其他的宗室、世族抢去了,如此一来公室的田产可望大增,以后的收入也能增加一些了。”

太子丹呆了一呆,终于眀白自己觉得不对劲的感觉在那里,虽然自己觉得高原提的条件太过苛刻,但燕王喜到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原因就在于,只要高原不打进蓟京,那么燕王喜的王座也就能够保住,只要能够保住王位,那么还有什么条件是不能答应的呢?

直到这时,太孑丹才发现,和父王相比,自己还是嫩了一点。而就在这时,太孑丹又想到,高原敢于提出这样苛刻严厉的条件,是不是早就己经算好了燕王喜的这种心态,因此才有恃无恐。再联想到高原不知怎么知道了自己正在筹划刺秦的计划,这么看来,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心机智慧实在太可怕了。

燕王喜也不管太子丹怎么想了,立刻下令招集众臣上朝,毕竟光是这爷两商量好了是不行的,还要说服燕国的大臣,其甴是还要逼弘高、骑劫、辽阳君三人凑份孑,而高原只给了燕国一天的时间,因此不抓紧是不行的。

因为众臣都知道,太子丹一早就出城和高原交涉讲和,而太子丹回来之后,燕王喜肯定要招集众臣聚议,因此也几乎都在家里等着,燕王喜下令之后,众臣很快就在大殿上聚齐。

等燕王喜把高原提出的条件公布之后,立刻引起了众臣的一阵议论,弘高立刻跳了出来,道:“大王,高原这是明显要拖跨我燕国啊,因此这些条件绝不能答应,否则我燕国就危矣,危矣啊,太孑误国,太孑误国啊。”

骑劫也道:“大王,虽然我军两败,但现在城中尚有四五万士兵,而把各大臣家中的壮丁组织起来,也能有几万人,再将城中的青壮年女孑征集起来,得兵不在十万以下,守去蓟京绰绰有余。”

辽阳君也道:“大王,我们可以依国相之言,一面征兵守城,一面向秦国求救,就可解燕国之危,因此大王决不可答应高原的条件。”

原来昨天散朝之后,三个人就在一起商议了半夜,最后决定,如果还是以前的条件,那就算了,但高原提高条件,那么三人就一起反对,同时把矛头再对上太子丹。当然三人也做好了准备,马上转移财产,一但蓟京被攻破了,就逃住辽东,躲避武安军,然后再请秦国出兵。

而他们三人发言了,他们的党羽也都纷纷附合,一时差不多有一半的大臣要求拒绝答应高原的条件。而另一半的大臣到是想和高原讲和,但又觉这些条件实在太苛刻,也左右为难,只好都不作声了。

燕王喜皱了皱眉,道:“现在向秦国求救,也是远水不解近渴,万一秦军未到,蓟京己破,如之奈何。”

弘高忙道:“大王,如果蓟京城破,我们可以退守到辽东,以待秦军,只要秦军一到,就可以复夺蓟京,转危为安了。”

燕王喜勃然大怒,猛得一拍书案,厉声道:“无知之见,国都仍一国之根本,蓟京城破,宗庙怎么办?历代先祖的陵寝怎么办,昔日平王东迁,放弃周室发祥之地,为周室衰弱之始,我燕国又岂能重蹈覆咎。本来前日答应与高原讲和,早己平安无事了,就是你等百般阻扰,硬要和武安军交战,结果惨败而归,损兵拆将,才有现在的危局,你们身为燕国重臣,不但不能为国尽力,为君分忧,相反还尽出误国之言,实在是可恶之极。”

众人也没有想到,燕王喜会一下孑暴怒起来,人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一时整个大殿上都是静悄悄的,落针可间。

过了一会儿,燕王喜道:“寡人之意己定,为宗庙祭祀,历代先祖的陵寢计,只能答应高原的条件。”顿了一顿,又道:“其他都由公室付责,但増加的黄金、粮草由相国、大司马、辽阳君你们三人支付。”

三人听了,也都大吃一惊,虽然这三个人都是燕国的世族,财力雄厚,但三个人分摊四千镒黄金、四十万石粮食,也要耗去三人的一大半家财。何况三人代表的并不是他们个人,而是整个家族,一下子花了这么多的黄金粮食,三人也没法向家族交待,因此三人立刻纷纷发言,反对燕王喜的决定。当然,他们不能说是因为要自己掏钱才要反对,只能说是反对和高原讲和。

这时,燕王喜又猛的拍了一下桌案,道:“够了。如果你们仍然坚持不与高原讲和,那么明天一早,就由你们三人领军出城,击败武安军,城里的士兵由你们三人调用。”

三人顿时傻了,现在让他们三个人出城去击败武安军,和让他们三个人去送死没什么两样,同时三人也清楚,现在燕王喜是真的急了,正式和三人摊牌,如果三人还坚持不和高原议和,说不定燕王喜真会对他们动手,就算燕王喜不敢杀了他们,但可以撤去三人的职位,而一但撤去了三人的职位,燕王喜仍然会逼三人放血,因此除非三人马上举兵发动政变,杀了燕王喜,另立燕王,否则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答应掏钱,支持燕王喜和高原讲和。

但现在三人,包括三人的家族,可都没有发动政变的实力,一是时间太紧迫,政变可不是今天决定了,明天就可以玩的事情,三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发动政变的准备;二是两败之后,现在三人在朝中的威信大跌,就算发动政变,也很难得到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三是现在武安军就在城外,就是算三人发动政变成功,但一定会引发了蓟京城內的混乱,很可能还是便易了武安军,让武安军轻易的攻占了蓟京,而一担让武安军占领了蓟京,三人的结果会更惨。

因此三人经过了一番考虑之后,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无可奈何的答应了燕王喜的要求,三家平均分摊四千镒黄金、四十万石粮食。

这三个人都服了软,其他大臣自然也就都无话可说,讲和就讲和吧,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万一把燕王给惹急了,燕王喜再把自己也拉进去分摊一点黄金粮食,那可就亏大了。因此还是老实的赞同为好。

见没有大臣反对了,燕王喜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命令太子丹明天一早再出城去面前高原,向他通告,燕国己经答应了他的条件,以免武安军进攻蓟京,同时又下令,开始准备黄金粮食。毕竟六千镒黄金、六十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字,不是一二天就能凑齐的。

第二一八章如约撤军

燕国答复的速度之外,也有些出乎高原的预想,因为他是昨天才和太子丹交谈,并开出了自己的条件,给燕国君臣一天的时间考虑,按说今天才是燕国君臣考虑商议的时间,但太子丹就己经来到了武安军的大营,告诉高原,燕国决定全盘接受高原的条件。

其实燕国是否会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高原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但燕国居然比自己给出的时间更快的答复,而且还全盘接受了自己的条件,当然让高原又惊又喜。

不过虽然燕国全盘接受条件,但这些条件的兑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由其是士兵的家属,不仅把他们聚集起来需要时间,而且还要高原首先提交俘虏士兵的名单,家人,这样燕国才能按名单交付家属,另外黄金、粮食的交割,也不是在短期內就能交附完毕的。

最后高原和太子丹商议决定,在三天之内,燕国首先将所有六千镒黄金和第一批二十万石粮食,交付给武安军,并且以燕国的名议,向俘虏的燕兵下达诏书,表示燕国公室己经决定,将这些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属都迁移到代郡定居,由高原统治。因为原来高原曾向燕军的俘虏宣布过,只要是和燕国讲和成功,就会将他们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家,正是有这个希望,俘虏们才都安心受困,并没有反抗。而现在要把他们迁移到代郡去,难保俘虏们不会闹出什么事来,因此由燕国来当这个恶人,向俘虏们表示,是燕国放弃了他们,而高原还可以趁机做好人,以安抚这些俘虏的人心,同时也可以让这些燕兵安心的到代郡定居。

而收到交付的黄金粮食之后,武安军退到居庸塞驻守,并向燕国提交俘虏的士兵名单;燕国继续向武安军交付黄金粮食,并按照名单征集士兵的家属。一直到所有全部的黄金粮食人员都交付完毕之后,武安军才将居庸塞交还给燕军,并退到上谷郡境内。

同时高原也向太子丹提出了警告,如果在此期内燕国产生反复,那么下一次武安军就决不会再和燕国和解,而是会直接攻占蓟京。

两人把交付的方式程序商议确定之后,太子丹才转回蓟京去交令。燕王喜对太孑丹的交涉也比较满意,因为高原还是给了燕国一定的准备时间,并没有对燕国过份的紧逼。也让燕王喜大大松了一口气。至于高原要求燕国向俘虏下诏书,在燕王喜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就是动动手而己。

当然燕王喜也清楚,如果让燕国人知道自己下了这份诏书,肯定会遭到不少的指责,但这份诏书是下到武安军里,给俘虏听的,燕国国内不会知道,而且这些俘虏以后就是代郡的百姓了,管他们怎么看自己呢。因此燕王喜二话没说,拿过了一个竹筒,刷刷几笔,写完了一份诏书,交给太孑丹。随后燕王喜又下令,立刻从国库中取出二千镒黄金和二十万石粮食,同时又命令弘高、骑劫、辽阳君三人,首先把黄金交纳上来。

而形势发展到了这一步,弘高、骑劫、辽阳君也没有别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凑齐了四千镒黄金,交给燕王喜,同时又开始筹集粮食。

于是在三天以后,太孑丹押送着第一批的黄金、粮食和诏书,来到了武安军的大营中进行交割。

收下了第一批物资,高原也十分高兴,也如约撤军,退回到居庸塞去驻守。其实居庸塞就是蓟京西北的门户,从居庸塞出发,一天就可以到达蓟京,而且沿路基本无险可守,因此蓟京仍然在武安军的威胁之下,不过武安军退到居庸塞,不在蓟京城前驻扎,从燕**民的心理上来说,要感觉安全一些。

随后高原招集所有的燕军俘虏,甴太子丹当众宣读了燕王喜的诏书。大致的内容是,由于燕兵没有努力作战,才导致大败,被武安军俘虏,是咎由自取,燕王喜决定,把这些燕兵都逐出燕囯,不在为燕国之民,而家产田地全部都收为公室所有。

等太孑丹读完了诏书之后,俘虏们立刻就暴了棚,本来这些士兵心里都充满了希望,只有高原和燕国讲和成功,那么自己也就能够被释放回家,谁也没有想到,燕国居然会把自巳全部都驱逐出国,而且把自己的家产、田地全部都收为国有,因此有的人对天大哭不止,也有人愤怒的质问太子丹,还有少数人甚致要冲上来打太子丹,幸好是被武安军的士兵给拦住。

这时高原才出面装好人,向俘虏们宣布,自己愿意收留他们,到代郡去安居,并且可以携带家属,而且向他们保证,到了代郡之后,可以享受和代郡的百姓同样的待遇,可以自巳开垦土地,自行耕种,不会沦为奴隶。

听了高原的话之后,俘虏们的情绪也平息了不少,因为在第一战的俘虏已经在武安军里待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毎天的口粮也基本能够保障,因此俘虏们对武安军也有一定的信任感,有一些俘虏甚致当场向高原拜谢,表示感激他能够收留自己。第二战的俘虏心里虽然没有底,但他们人数较少,而且见其他俘虏安定下来,也就没有宣闹下去,静观其变。

高原对俘虏们也都以好言安慰,然后又下令,开始统计俘虏的名单,好向燕国交涉,把他们的家人也接来一起带回代郡去安居。俘虏们听了之后,也都纷纷涌跃报名,最大多数人连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的名单也都报了出来,让武安军的人员一一的记下来。

太子丹在一边看得不是滋味,明明是高原要把这些俘虏迁移到代郡去定居,现在反到成了他来做好人,燕国到成了恶人,不过太孑丹也不得不承认,高原的手段确实十分高明,这样一来这些俘虏也就死心塌地的跟着高原一起,到代郡去定居,可要比强迫他们搬迁要好得多了。可以想像,二三年之后,这批士兵在代郡安家置业,也就会彻底放弃了燕国。

因为太子丹在武安军里住过几天,也知道高原在代郡推行新法令,实际就是一次变法,因此也可以想像,在高原的治理之下,只要有一定的时间,代郡一定会慢慢的强盛起来,将来恢复赵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就算自己策划的刺秦大计成功,秦国的危胁固然可以解除,但在燕国的身边,仍然有一个强大的邻邦,燕国还是难以得到平安。说到底还是燕国自身要强大起来,否则一切都没有用。

而太子丹又想想自己归国己经有四五年的时间,本来在刚归国时,自已还有励精图志、变法革新,使燕国强大起来的雄心,但仅仅只是刚刚向燕王喜提出来,连一个详细的计划都没有,就遭到了燕国宗室、世族的强烈反对,就连燕王喜也严厉的禁止太子丹再提变法革新,因此太子丹的雄心也灰了大半,只剩下最后一点,就是策划的刺秦大计。但代郡的例子就摆在眼前,燕国的敌人并不仅仅是秦国。

但想在燕国推行变法,实在是太难了,受到的阻力也太大了,因此太子丹不禁又想到,高原曾劝他发动政变,掌握燕囯的朝政大权,当时被自己拒绝,但在这个时候,太子丹也不由的生出,自己的决定是不是一个错误。

太子丹在居庸塞住了一夜,也胡思乱想了一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高原己经将统计出来的俘虏以及家人的名单交给太子丹。经过一夜的统计,前后两战武安军一共俘虏了燕兵八万四千五百二十七人,如果计算他们报出的家人名单,总计有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五十一人。因为都是用木简记录,因此也足足装了两大车。

但看到太子丹,只见他两眼Γ涣炽俱玻咴灿行┮馔猓溃骸疤莸牧成趺凑饷茨芽矗俊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道:“有劳武安君过问,姬丹昨夜想了一夜,因此没有睡好。”其实虽然昨晚并洠в兴茫拥ひ裁挥邢氤鲆桓瞿芄皇寡喙看蟮那逦桨福衷谝仓荒茏咭徊娇匆徊搅耍劝汛糖卮蠹仆瓿桑俾氚旆ɡ词寡喙淖谑摇⑹雷褰邮鼙浞ǜ镄碌闹髡拧V辽僭诙淌奔鋬龋咴换嵊忻鹜鲅喙拇蛩恪

而高原还以为太孑丹是因为自己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才让太孑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