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征途(木林)-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量可望达到五千到六千张之间。纸样高原都看过,质量和当初给自己看得差不多,只是要薄一些,看来工匠们确实是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做了一些攺进。
蔺文清将其中二千张纸一分为二,裁成四千张长方形的纸。形成了大小二种规格的纸。现在使用木筒竹筒宽度一般在一寸左右,约二厘米的规格,而长短不等,从一尺到三尺都有,通常为:写诏书律令的木筒竹筒为三尺长,而抄写经书的木筒竹筒在二尺左右,民间书信则是用一尺左右的木筒竹筒,正好和这二种规格的纸相合。
而且蔺文湥Щ褂谜舛止娓竦闹街懈鞒榱宋灏僬牛弥焐跋咛趸煽颍靡徽胖交校溆嗟亩际强瞻字健U庋鲆彩鞘蕴揭幌拢降啄且恢中问降闹礁寐蛞恍
这时蔺文清正在向高原解释道:“这一次一共是一百名工匠,每名工匠的月酬三百五十钱,共计三万五千钱,另外购买原料,生产器貝等等,大约用去了一万五千钱,共计算成本的五万钱。如果加上前期的费用,不算工匠的奖励,大约是八万三千多钱。”
高原也十分满意,这就是专业人办专业事,各项成本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道:“文清夫人,那么你们打算怎样出售。”
蔺文清道:“这一次所有的纸都在齐国去出售,我们己经商议过了,这一次只带一千张大纸,三千张小纸,其他留作自己用,而价格定为大纸二百四十钱一张,有朱砂线框的纸再加二十钱,小纸一百二十钱一张,有朱砂线框的纸再加十钱,如果全部都买出去的话,一共是六十万零五千钱,主公看如何?”虽然蔺文湥Ь×Φ谋3肿牌骄玻谟锲校故茄谑尾挥眯朔艿那樾鳌
高原听了也实在吓了一大跳,如果按蔺文清的报价,利润将达到十几倍,虽然高原也想到过,卖纸可以赚钱,但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暴利,如果以后的生产效率提高了,那么利润岂不是还要增加吗?自己是不是有点像黑心商人,因此道:“是不是贵了一点,这一张小纸要买一百二十钱,这可是能够买到二石小米了。”
蔺文清摇了摇头,道:“主公,现在一支一尺长的木简竹简的价格是三钱到十钱不等,而按朱砂线框的纸算,一张纸可以抵二十支木简竹简,因此我们定的价格己是取中价格计算了。”顿了一顿,又道:“虽然说压低价格确实好出售,但我们可是在他国做生意,若是将价格定得太低,难免有压价脱销之嫌,会遭到齐国商家的集体低制,因此我才把价格定得不上不下,这样一来,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不过依我来看,就算是我们把价格再提高一倍,也同样卖得出去,只是还要给齐国的商人留下一些提价的余地来。”
高原听了,也点了点头,看来就是在古代,也同样有低价倾销这一说,蔺文湥Ч皇莾刃腥耍虼说溃骸昂冒桑谏萄陨蹋磺芯陀煞蛉司龆ā!逼涫蹈咴男睦锼熘蠢醋约旱背跹≡穹⒄乖熘绞酰皇钦返模馊肥凳且槐就蚶暮寐蚵簟?蠢从Ω美┐笤熘降墓婺2哦裕绻衙扛鲈碌牟刻嵘揭煌蛘胖揭陨希敲唇鼋鲋痪驮熘揭担妥阋灾С牌鸫さ木昧恕
这时蔺文清又道:“主公,这一次把纸运到齐国去出售,只是试探一下,看一看出售的效果,而且我的想法是,在齐国那边找一个有实力的商人合作,以后我们的纸运到齐国之后,以谈定的价格全部都灵给他,然后又他在齐国贩卖,而我们通过他向齐囯购买其他所需的物品,而且我己经有了几个人选,都是齐国的大世族,不知主公认为是否可行。”
高原笑道:“很好啊,在齐囯找一个代理商,这样也可以省去许多的麻烦。”
蔺文清怔了一怔,道:“代理商?主公到是想出了一个新词,不过到也十分贴切,就是在齐囯找代理商。”
高原道:“找代理商的想法很好,但不要只找一个代理商,最好是找二到三个,因为无论是多大的世族,都不能绝对保证长盛不衰,因此多找几个代理商,把风险分散,才对我们有利,如果有人出事了,我们也还有后手。而对齐国人来说,也是利益均分,不致于遭人忌恨。而且只要是我们扩大生产,提高纸的产量,应该是可以给每一个代理商提供足够的货源,就算是分散成几份,还是有足够的赚钱。”
蔺文清听了,也连连点头,道:“还是主公想得周道,扩大生产规模的事情,我也己经在安排了,我打算马上再增加二倍的工匠,争取在六个月內,把每个月的产量提升到一万五千张以上,就算是发展三个代理商,也足够向他们提供足够的货源。”
高原笑道:“扩大生产规模也不用这么急,因为纸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还是循序渐进为我,就算是现在这样的生产规模,我们已经赚得够多了。毕竟我们还有印刷业,那将会是我们另一个赚钱的技术。对了,印刷术的研究进行的怎么样了,我看了几张样品,效果确实不错啊。”
蔺文清道:“现在【孙子兵法】还有后三篇的朩活字洠в锌掏辏兰圃诠嗵斓氖奔洌涂梢匀靠掏辏搅四鞘本涂梢杂〕鲆槐就暾摹舅镒颖ā浚式桓笕斯俊!
高原道:“好吧,商队会在什么时候出发?”
蔺文清道:“就是这一两天吧。”
高原正要说话,这时李瑛鸿和云瑶两人己经连袂走进书房里,李瑛鸿道:“文湥Ы憬悖憷戳恕!
蔺文清也笑道:“你们也来来了。”
高原笑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要发大财了。”说着,把造纸的成本和利润,还有出售的计划向她们两人简单的说了一遍。
李瑛鸿到不关心代理商的事情,但听说成本只有五万钱的纸,居然可以买到六十多万钱的价格,也确实被惊得呆住了,小嘴张得大大的,半天都没有合上。因为这个消息确实是太惊人了。半天之后,李瑛鸿才回神来,欣喜道:“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我们以后可不缺钱用了。”
就在这时,耿忠来到书房的门口,道:“禀告主公,燕国的第二批粮食和十五万人口,己经到达了代郡,还有燕国太孑丹,也随行出使代郡。”
第二二七章初见荆柯
“武安君一向可好。”
“太孑一向可好。”
相隔了大约两个月之后,两人再度相见的时候,也不禁都有一些感慨,因此虽然互相问候,但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上。
其实燕国根本就不想派出使者出访代郡,毕竟燕国被高原打得惨败,拆兵数十万,又赔偿了大量的黄金、粮草、人口,无论是谁也咽不下这一口气,更何况现在高原仅仅只是一个封君,还是自立的,连一个诸候国都算不上,让燕国这种老贵族似的国家怎么能甘心呢?只是燕军实在是打不过武安军,才没有办法,只能忍辱求和,但燕国绝大多数的官员、宗室、世族仍然就看不上高原。
而太子丹对高原的心态更为复杂,尽管太孑丹对高原逼迫燕国赔偿了大量的黄金、粮草、人口,让燕国元气大伤也非常不满意,但太子丹的见识比其他人毕竟是要高明一些,一来虽然有这么多赔偿,其实更多是燕国自找的,二来代郡也是燕国的一个战略屏障,而且高原也算是一个靠得住的盟友。
另外太孑丹对高原的见识、才能也十分佩服,由其是知道高原在代郡推行新法,并且以铁腕手段打压豪强,颇有一些当年商鞅变法的意味,也让太子丹赞服不己,只可惜燕国没有这样一个铁腕人物来主持一次变法革新。
其实在燕国的历史上也有过一次类似于变法革新的励精图治,就是在燕昭王时期,使燕国达到了建国以来最强大的时期,一度曾几乎占领了齐国的全境,令列国震惊,但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是一次真正的变法,而只能算是旧制度的框架以下的整顿吏治、休养生息、训练新军等恢复发展的新政令,而且更多的是靠燕昭王的个人能力在维持着燕国的局势,但并没有真正的改变燕国的旧有制度。因为燕国的守旧势力实在太强大了,而又缺少一个坚决有力的人来支持变法,结果燕昭王一死,一切就都变了,齐国咸鱼翻身,重新复国,而燕国也在昙花一现之后,丈再度衰弱下去。
因此太子丹对代郡也颇有一些好奇,想到代郡来亲眼看一看高原的变法效果,同时也考察一下代郡到底有多少实力,燕国有洠в斜匾痛そ崦恕U谜馐毖喙獬ジさ牡诙蚴甘澈驮际逋虻娜丝诙家丫掌肓耍桓陡俗な卦诰佑谷奈浒簿6拥げ畔蜓嗤跸蔡岢隽饲肭螅氤鍪勾ぁ6艘话苤螅嗤跸惨残睦亮瞬簧伲矝'有拒绝太孑丹的请求。另外太孑丹也确实还有一些事情,想和高原商议。
两人见礼之后,高原也向太孑丹一一引见代郡的官员,等众人相见,寒喧了一番之后,太子丹从自己的从人当中招过一人,向高原郑重介绍道:“武安君,这位先生名荆名柯,仍是卫国公室弟子,是姬丹刚刚访得的一位名士,现在己由姬丹推荐,被拜为我燕国的上卿,是我这次出使的副使。”
其实高原早就注意到这个人,因此他知道太孑丹身边有三位得力门客、夏扶、宋义、秦武阳,这三个人高原都见过,但这次一见太子丹,高原就发现,在太子丹的身侧,是另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人,而位次还有三人之上,于是高原也就猜到了几分。
太子丹这一介绍,高原就知道自已猜得不错,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荆柯。
荆柯向高原深施了一礼,道:“见过武安君。”
高原见荆柯大约三十左右岁龄,长眉入鬓、朗目如星,气度不凡。高原当然知道,太子丹带着荆柯一起出使,一定是另有用意,不过也没有说破,只是向荆柯还了一礼,笑道:“上卿不必多礼。”
然后荆柯又和代郡的众官员相见,其实听了太子丹的介绍之后,代郡的众官员也都十分惊讶,因为上卿是这个时代除了国君之外的最高官爵,虽然说在这个时代,由布衣直接入士的并不箅少,但一般也就是达到大夫一级,最多也就是被拜为下卿,也不是洠в杏刹家轮苯颖话菸锨涞模嵌际翘煜轮拿浚?旅患」芩俏拦墓业茏樱拦衷谠缫阉ト醪豢埃晌汗母接梗鸷乓灿晒艚档搅瞬簦虼宋拦墓业茏樱ザ嘀荒芩闱G柯出身高贵,居然一入仕燕国,就被拜为上卿,这在在列国之间是极为少见的。
不过这必竟是燕国的事情,众官员也都不便说什么,仍然是依照礼节,和荆柯一一见礼,不过荆柯的言语礼节到也十分得体,也确实颇有几分名士的风范。
礼节过后,高原立刻下令,将燕国送来的粮食入库,而百姓也有专人安排,为此高原还特意找了几百名先期迁移到代郡的燕民接待他们,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好让这一批燕民安心。当然高原首先也让这些燕民参见太子丹。
看到了原属于本国的百姓之后了,太子丹的心里又是一阵感慨,因为从这些百姓的脸上,太子丹能够看得出来,他们在代郡生活的还不错。
把事情安排好之后,高原这才请太子丹进城。在路上太子丹也看到在代郡城外正在进行着施工,并听高原价绍代郡城的扩建计划。
边说边走,众人来到城中,高原也在府邸里设下了盛宴,招待太子丹、荆柯一行使者,连李瑛鸿也以高原夫人的身列席作陪,并亲自举爵,为太孑丹和荆柯奉酒,这也是在这个时代接待宾客的最高礼仪。
在宴会席上,荆轲也和这个时代所有谋求立身的名士一样,高谈阔论,与代郡的大臣们侃侃谈论着种种治国之道,评价各国的行政得失,人物风评,对与宴者的种种问询之辞,也都一一答辩,而且言语得体,态度大方自然,来酒必欢,豪放不羁,时而拍案大笑,时而把酒言欢,时而击缶狂歌,反到成为宴会中的主角,抢了不少高原和太孑丹的风头。到也真像是一位名士。而代郡的众官员见了,虽然觉得荆轲有些华而不实,言过其能,但到也不是无能之辈。燕国拜他为上卿,看来也有几分道理。
高原一直在任由荆柯表演,心里多少也明白一点太子丹的用意了,因为将来荆柯要刺杀秦王,就必须以燕国使者的身份出使秦国,但不是阿猫阿狗都担任一国使臣,由其是出使秦国这样的强国,因此在此之前,荆柯就必须要有所表现,证明自己的才能确足以出任一国的使臣。
如果燕国突然启用一介平衣为上卿,又让他担任出使秦国的重任,秦王政不生疑才怪。而这次出使代郡,也就是荆柯的第一次演出,而且效果确实不错,这也证明荆柯确实是担任刺杀秦王重任的最佳人选。刺客其实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活,可不是只凭武艺高强就能胜任的。
这一次宴会一直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才尽欢而散,高原也命人将太孑丹和荆柯安排在馆驿中休息。
回到內室之后,李瑛鸿还笑道:“这个荆柯到真有点意思,整个宴会上燕国使团一方就是他一个人再说话,不知道的人恐怕还会以为他才是正使呢?太子丹那里找的这么一个人来,还拜为上卿的重任。”
高原道:“你到是说说,你对荆柯的印像怎么样。”
李瑛鸿想了一想,才道:“我看他的言词锋利,巧于应对,而且善于应变,但言语之中虚语太多,有些是夸夸其谈,到未必有多少真材实学,最多只是一个出使交际、折冲应酬的人材,出任一个上大夫就绰绰有余了,但当上卿就有些太过了,看来燕国确实是没有什么人材,或者说太孑丹没什么见识,被荆柯的雄辩之材给骗了。”
高原笑了一笑,道:“我到不这么认为。”
李瑛鸿道:“哦!你是怎么看的。”
高原道:“别的方面我说不准,但有一点我可以决定,那就是荆柯绝对是一个剑术高手,虽然我还看不出他的真正实力,但绝不会差到那里去。”
李瑛鸿怔了一怔,道:“剑术高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高原道:“第一是他的眼光,无论喝了多少酒,一直都是聚而不散,而且对细节的观察十分到位,只有长期习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目光;第二是他的手指,十个手指都十分细长,而且结茧得厚,由其是拇指、食指和虎口的地方,手茧更厚,只有长期握剑柄一类的东西,才会有这样的现像,因此我才可以断定,他绝对是一个剑术高手。”
李瑛鸿细仔的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好像也对,不过我到没有注意。但就算荆柯是一个剑术高手,甚致钻研过兵法,但也不能证明他就有能力出任上卿啊,除非他能在战场上有所表现才行。”
高原笑道:“我只是告诉你,不要把荆柯简直看成一个雄辨之材,在他身上还隐藏着不少的秘密,千万别被他的表面情况所骗了。”
第二二八章谋划(上)
第二天,高原才正式在自己的书房里接见了太子丹和荆柯。等三人落座之后,高原也屏退了所有从人,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三人。
高原道:“太子、上卿,现在只有我们三人,有什么话,请但说无访。”
荆柯点了点头,道:“武安君,在下……”
说声未落,突生变故,只见荆柯猛然起身,手腕一翻,露出了一把寒光四射的短剑,直向高原的眉心刺了过来。
高原不躲不闪,双眼紧盯着刺来的短剑,一边的太子丹也吓了一跳,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荆柯手中的短剑已在高原的眉心前不足一寸的距离停住。而这时太子丹才“啊”的叫了一声,道:“荆卿,你这是做什么?”
而高原的嘴角却露出了一些笑意,道:“好剑,这把剑莫非就是当年专储用来刺杀吴王僚的鱼肠剑吗?”
荆柯揺了摇头,道:“非也,这把剑是由徐夫人所铸,太孑以百金购得,刺杀秦王政所用,其利犹在鱼肠剑之上。”徐夫人可不是一个女人,而是姓徐,名夫人,是战国时期的著名铸剑大师,由其擅尺长铸造匕首一类的短剑。
高原笑道:“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如此好剑,刺秦可成。”
荆柯的双眼中射出电芒般的光芒,并紧盯着高原,道:“武安君为什么不躲闪。”
高原道:“因为你这一剑并没有杀气,我知道你不会刺过来的。”
荆柯这才收起了短剑,道:“武安君,得罪了。”
高原笑道:“那里,上卿果然可当刺秦重任。”
太孑丹这才松了一口气,道:“荆卿,你可吓了我一大跳。”又转向高原,道:“武安君,这一次我和荆卿出使代郡,就是希望能和武安君一起商议,如何进行刺秦之计。”
其实高原心里也十分震惊,虽然说荆柯的这一剑的本意并不要刺杀自己,因此并不带有杀气,但以现在高原的境界,感觉己经十分的灵敏,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不可能逃过他的感觉,而荆柯刺来的这一剑在出手之前,高原却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征兆,这说明荆柯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不动声色的出手,确实是刺杀秦王的合适人选。另外也可见荆柯的武功应该不在自己之下。
不过高原的心里又产生了另外的疑惑,因为在另一个时空里,荆柯刺秦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以现在看来,以荆柯的武功来看,如果真的能够让他接近秦王政的话,那么刺杀秦王政的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而一但荆柯刺秦真的能成功的话,至少可以给自己带来十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好处当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这个时候,高原心里也确实产生了帮助荆柯刺秦成功的想法。
高原沉呤了一会儿,才道:“太孑谋划刺秦,恐怕己有不少时日了吧,不知太子心里,有怎样的想法。”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道:“真不相瞒,姬丹筹划刺杀秦王,己有三年的时间,但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刺客,前不久才由我燕国的隐士田光生先推荐了荆卿,现在有武安君认定,荆卿确使足以担此重任。”说着,太子丹的脸上露出了悲痛之色,道:“但我却害死了田光先生。”
高原怔了一怔,道:“这话是怎么说的?”
荆柯在一边道:“太丹曾叮喔田先生,‘你我所言,国之大事,愿先生勿泄也’,因此我答应田先生面见太子并与之为谋之后,田先生言‘士侠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叮嘱我勿泄大事,是太子疑田光也!为行而使人疑之,非士侠也。足下可立即面见太子,言田光已死,以明不言之心也!’说完之后,就拔剑自勿而亡。”
太子丹的眼角流出了两滳泪珠,道:“姬丹所以告诫田先生,实恐秦国间人耳目也!并非要让先生以死明而言心,田光先生之死,实在是姬丹之过也!”
荆柯在一边淡淡道:“侠之所为,重言诺、轻生死,无所欲求,若再被人疑,岂不悲哉,因此田先生以死明志,以报太孑知遇。”
高原听了,也确实有些意外,看来这个时代的名士、侠士确实颇有风骨,因此也点了点头,道:“田光先生的风范,确实令人佩服。”
这时太子丹擦了擦泪水,道:“武安君,你以刺秦之举应当如何进行。”其实这也是太孑丹来找高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本来以田光之材,足以担挡筹划刺秦的计划,但田光的意外死亡,打乱了太孑丹的步聚,而这件事情又没法找其他人商量,因此太子丹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高原的身上。
高原转头看向荆柯,道:“荆卿既然原意担此重任,必有计较,在下愿闻其详。”
三人独处之后,荆柯的神态完全不像是宴会中那种高谈阔论的名士风范,而且锋芒內敛,无喜无怒,无论是面对高原,还是刚才太孑丹悲痛田光之死,荆柯都不动声色,仿佛和自己无关一样。听高原问起,荆柯才道:“以在下之见,想要刺杀秦王政,必须要有三个条件,其一就是要有一件绝世利器,当年专储刺王僚,若无鱼肠剑,也难以成功,不过太子己购得徐夫人短剑,这一条己经达到了。”
高原点了点头,道:“第二条呢?”
荆柯道:“需以重礼打动秦王,只有如此,出使秦国时才能被秦王亲自召见,也才能有刺杀秦王的机会。”
太孑丹道:“姬丹己命人绘制督亢地图,以粗牛皮绘制,贴于三层绢帛之上,两端用铜轴,宽一尺六寸,长三尺六寸,可将匕首卷于图内。而且地图中所有的地名与画法,使用燕国古名,因此不经人解说,无人看得明白。只需宣称将督亢之地献给秦王政,而秦王政得之后,必会请使者上前来解释,荆卿也就有了接近秦王政的机会。”
督亢之地也称为燕南之地,是燕国易水之北、蓟城之南的平原丘陵地带,气候温润多雨,土地肥沃宜耕,是燕国最为丰腴的腹心粮仓之地。燕国能立足战国之世,十有**是燕南之地的功劳。而燕南古名督亢,因此在燕国被称为督亢之地。
高原也点了点头,道:“想得周道。”
荆柯道:“但仅有督亢地图还不足以打动秦王,还需樊于期的人头,只有这二者并用,才能使秦王相信,燕国是真心归服秦国。”
这时太孑丹道:“樊将军仍是末路投我,姬丹安忍以己之用而杀之,此事还当从长计议。”
高原看了太子丹一眼,又转向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