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见朱瞻基来势不善,一下子愣住了。
  曹英等人这才匆忙向朱瞻基行礼。朱瞻基摆了摆手说道:“曹指挥使奉圣命而来,却被你无端殴打,辱骂,你这是不把皇上也放在眼里了?”
  朱济熿见朱瞻基言辞不善,也冷笑道:“他一无圣旨,二无内侍传口谕,我如何知是真是假?”
  曹英得了两个小太监的传令,知道今日是太孙亲自出面,所以有心表现,不等朱瞻基到来就想先把晋王府给控制住。
  现在听到朱济熿的话,立刻知道今日自己心急了,奉旨包围晋王府,可没有让他们抄没晋王府啊!
  现在只望太孙能帮他转圜一番了。
  朱瞻基冷声说道:“奉皇上口谕,羁押晋王朱济熿至谨身殿问话,除亲眷外,所有人等羁押刑部大牢,等待圣裁!”
  此话一出,朱济熿手中的木棍掉在了地上,大声喝道:“如何至此?”
  朱瞻基懒得理他,只是说道:“耻于与你同为朱氏子孙……拿下!”
  朱济熿抽出了腰间的长剑,大声喝道:“谁敢!瞻……太孙,总要让晋王叔当个明白人啊!”
  黄四维这个时候说道:“晋王殿下,你做了什么事自己心里没数吗?难道要把皇家的脸面都丢尽?锦衣卫刚从太原回来,也救出了被囚禁的原晋王父子……”
  皇家的事情,朱瞻基自己不好意思说出口,其他人自然更不敢说了。
  黄四维话说到这个份上,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想要冲上去砍杀一番,但是看到朱瞻基身后身强力壮的侍卫,终究不敢,丢下了长剑。
  两个内侍上前,将他双手反缚,绑了起来,塞进了他们带来的一个轿子里面。
  晋王就擒,其他人等更是不敢反抗,一个个跪在了地上。
  只有一个面容阴鸷的强壮汉子想要往后院跑,但是没跑几步,就被围墙上的值守人员一箭射了过去,正中他的大腿,让他抱腿惨叫了起来。
  将所有人都抓了起来,朱瞻基留下了一对内监,监管起了晋王府。朱济熿虽然没有带王妃过来,但是也有一些女眷。
  这些女眷不管怎么说也是朱家人的内眷,就是要放出去,也要等几个月后,查明没有身孕才会外放,要是怀了朱家人的后裔,怎么也要给一碗饭吃。
  谨身殿内,空旷的大厅里只有朱棣气势汹汹地坐在那里,王彦虽然在近身伺候,这个时候却也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虽然表面上只有王彦一个人,但是朱瞻基能够听到最少二十人的呼吸声,这都是武艺高强的内监,藏在后殿,包括他现在坐的高台下。
  在偏殿里,朱瞻基也听到了几个人的呼吸声,这应该是锦衣卫的办案人员。
  朱瞻基贴身都有百人的护卫,身为一国之君,朱棣身边的人一点也不比朱瞻基少,哪怕在宫中,时时刻刻也不少于二十人环绕在身边。
  但是朱济熿显然不知道,被押进了大殿,看到这凝重的气氛,他就怂了。
  若是有外人在,朱棣可能还会给他这个宗室几分面子,但是现在没有外人,要打要杀都是朱棣一念之差。
  所以,一被解开绳索,他就跪下嚎啕大哭了起来。“四叔,小侄儿有罪!”
  见到朱济熿是一个如此痞赖之人,朱棣被气的笑了起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向前走了两步,扶着面前的白玉栏杆笑道:“如果你进来不哭不闹,倒是证明你有几分胆气,要是据理力争,我倒也认可你几分。但是你不过色厉内荏,内残外忍,却又胆小如鼠,如此无耻无能,倒是少见。”
  “你叫我四叔!是啊,按照你父亲来说,你是叫我四叔。但是你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认,毒杀自己的母亲,囚禁自己的亲兄弟侄儿。如此无祖无父,无宗无亲之辈,怎么有脸叫我四叔!”
  朱济熿一听,哭声更大了,眼泪鼻涕横流,跪在地上匍匐着向前跪行。“四叔,我知道错了,但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啊。”
  朱棣又是忍不住一笑,对着朱瞻基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的身边来。“为了我,这话倒是新鲜啊……说说看……”
  朱瞻基鄙夷地看了一眼匍匐着跪行的朱济熿,从他的身边走过,直接上了高台的第二层,这里也是朱瞻基跟朱高炽的位置。
  坐在高台的第二层,也正好面对着下面哭的没鼻子没眼的朱济熿。朱瞻基心生厌恶,挪开了目光。
  朱济熿嚎道:“陛下,那朱济熺说你是大逆不道,篡位不正,活该囚禁致死。陛下,我是为你出头的啊……”
  背对着朱棣,朱瞻基看不到他的表情,却能感受到他话里的森冷。“如此攀附,真当我不敢杀你吗?”
  “小王不敢……”
  朱棣轻声问道:“基儿认为该如何处置?”
  朱瞻基想了一下,回身说道:“正好各王府世子,王爷来到京城,孙儿以为该在太庙召开宗族大会,将朱济熿罪证呈于人前,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朱棣有些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说道:“就如你言吧……诏,各王府世子,郡王,申时于太庙召开宗族大会……”
  朱棣的诏令一下,王彦立即安排内监往各王府传旨。
  朱棣有些厌恶地看了朱济熿一眼,着人将他押了下去。
  大殿里明面上只剩下了爷孙二人,朱棣有些疲倦地说道:“这些宗族子弟没有一个省心的,除了这朱济熿,齐王朱榑,肃王朱瑛,辽王朱植,岷王朱楩,谷王朱橞各有不法之事,致民声沸腾。可杀又杀不得……”
  诸王除谋逆,无死罪。也就是说只要不造反,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杀了他们,也不能随便削了王爵。即便是削了王爵,也要他那一支的后代继承王位。
  朱元璋原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亲族之间和睦相处,但是最后却给大明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些王爷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只能当猪养,也就导致了一个个王爷只能生孩子。
  朱瞻基忘记了是哪位王爷,一共生了94名子女,孙子有163人,曾孙辈510人。
  庆王真心记不得这么多子孙,在加上各种妻妾,整个王府的仅正牌主子就有一千多人。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都要有人先让人介绍一遍谁是谁。
  这么多人,如果能对国家有点用也好啊,这些人却成了一个个蛀虫,躺在大明的身上吸血。
  见朱棣心有所感,朱瞻基大着胆子说道:“太祖的有些制度现在看来是不合时宜了,皇祖父应该要改改。”
  朱棣盯着朱瞻基看了一眼问道:“如何改?”
  “逐代递降,除嫡子外,其余子孙再降,允许皇室远房出仕,士农工商,再无限制。”
  朱棣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此乃动摇国本之举,我要再想想。”
  这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构成就是宗族制。宗族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跨越的限制,对自己的宗族开刀,那就是大逆不道。
  但是,如果是借用宗族做出的决定,那就是具有比法律还要有用的制度。
  当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亲王世子,郡王,包括郡王世子,济济一堂,在午门外太庙召开了宗族大会。
  当瘦骨嶙峋的朱济熺和朱美圭父子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犹如两个披着人皮的骷髅一般吓人。
  在他们的陈述下,朱济熿所做的那些残暴不仁的行为,一条条被检举了出来。
  除了人证,还有各种物证,让朱济熿无可抵赖。
  最终,在所有人的支持下,朱济熿被削为平民,囚禁于凤阳高墙。
  凤阳高墙是每一个宗室最惧怕的地方,那里是大明最森严的监狱,大多数进到里面的宗室不是自杀,就是疯了,只有少数人才能忍受下来。
  朱济熿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咎由自取,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有怜悯之心。
  对自己的亲人下手,是百姓都不能忍受的,何况皇室。
  如果没有了限制,谁的力量大,谁就能肆意动手,那么祖宗宗法还有什么用!
  朱瞻基一直冷眼旁观这些宗族的表演,要是有可能,他只想摆脱这些负担。
  但是他如果这样做,整个天下都会反对他。所以,他只能威逼利诱,一点点地将他们给诱惑出去,让他们自力更生。
  这可能是他将来登上皇位后,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曲终人散,嚎哭不已的朱济熿早已被已经听够了他哭声和叫骂的众人堵住了嘴巴。在他被押送到凤阳中都之前,再也不会见到任何一个外人。
  所以,他就是骂破天,也不会有人听见。
  朱瞻基虽然贵为太孙,但是今天只论宗族辈分,所以今天他的排位很低,只差站到门外边了。
  众人簇拥着情绪不算太好的朱棣走了出来,朱棣边走边跟楚王三子朱孟烷说着多年前洞庭湖水战之事。
  在朱氏之中,朱棣并不算孤家寡人,除了周王朱橚,还有楚王朱桢,蜀王朱椿,代王朱桂,宁王朱权都与他关系较好。
  朱孟烷算是朱氏第三代中的佼佼者,能力出众,如今基本已经掌握楚王府大权。
  他本来只是第三子,但是两个哥哥都早逝,所以现在楚王府第三代以他为长,这次也是他代表楚王府跟朱瞻基出海。
  朱棣跟朱桢的关系不错,对这个侄儿也就比较亲近,给了他贴身说话的机会。
  他们出了门,朱瞻基却依旧默立在靠近门口的位置,等待长辈们走完,他们这第四代才能动身。
  这个时候,一个比他矮了一个头的中年站在了他的面前,望着他叹了口气。“瞻基,有炖叔想拜托你一件事,却又难以开口。”
  朱瞻基认出了他是周王世子朱有炖,这父子俩一个研究医学,一个研究戏曲,并且都不是闹着玩,而是真的做出了成就,这是相当了不起了。
  朱有炖如今名满大明暂且不说,光说周王朱橚编撰的《救荒本草》,这可是在中国历史上的救命奇书,也是古代中国印刷量最大的书籍之一。
  《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记载植物四百多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
  自永乐四年此书刊刻于开封以后,迅速成为全国农业普及,种植的宝典。
  周王编撰《救荒本草》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试验,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
  对一些有毒,却又能果腹的植物,他甚至还给出了解毒之法,所有的一切都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人能吃饱肚子。
  因为他们父子的贡献,朱瞻基内心对他们还是比较欣赏的。这个时候听到朱有炖这样说,立即正容回道:“六叔请讲,侄儿责无旁贷。”
  朱有炖在第三代嫡子里面排行第六,只比曾经的建文帝,朱高炽少数几人稍小。但是此人属于那种比较敏感,多愁善感的曹雪芹一样的人,所以在第三代里面并不太受尊重。
  听到朱瞻基称他六叔,朱有炖笑了笑,显得非常欣慰。“祖宗面前提起此事太过轻浮,待你出来我们再谈。”
  这话应该是不好在众人面前说,朱瞻基点了点头。他回了一笑,先出了门。
  等第三代都走出了太庙,朱瞻基这才转身带着第四代出了门。
  朱有炖站在一棵柏树旁边,看到朱瞻基出来,向他点了点头。其他人见他们并不想旁人听到,本来想跟朱瞻基拉拉关系的,这个时候也只能先离开。
  朱瞻基来到了他身边,先作揖说道:“六叔有话请讲,侄儿能做到,定当帮忙。”
  朱有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这才说道:“润香楼有位琴师名曰少红,原是舞阳县令邵疆之女,因父罪入籍,在润香楼当了琴师。这邵疆与我……”
  朱瞻基问道:“六叔可是想为少红脱籍?”
  朱有炖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脱籍一事,我卖出老脸,倒也能在礼部糊弄过去。但是据说锦衣卫指挥佥事杨章德,也看上了此女,你也知道……我……我……”
  朱瞻基皱了一下眉头,说道:“把事情说清楚,那杨章德可有强迫之举?”
  “这倒没有,不过润香楼却是宁愿得罪我这个无权的世子,却也不敢得罪锦衣卫。”
  朱瞻基的眉头舒展了开来,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侄儿承诺了。今日刚好与六叔亲近,倒也有件事想请六叔帮忙。”


第二二八章 舆论宣传
  如果说来到这个时代,有什么事情是朱瞻基无能为力的,其实有许多。
  不管是改变人的思想,还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积累,还是想改变社会风气,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代人能够解决的。
  但是许多事情他都知道该如何着手,慢慢奠定基础。
  但是只有舆论宣传,他安全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从哪里下手。
  后世的宣传部位地位被提到非常高的位置,在这个时代,舆论宣传同样重要。
  不要说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萌芽资产阶级的大明了,就是在三皇五帝时期,舆论宣传同样重要。
  不要说朝廷了,就是反贼们,想要造反,也要喊几个口号,阐述自己的造反理念。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舆论宣传虽然很受重视,但是效果却差的可怜。
  朝廷的统治基本上只能到县一级,再往下面去,就只能依靠乡老和宗族了。
  每一个读书人在这个时代都是这一区域的喉舌,所以,儒家掌握了舆论权。
  当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是儒家,特别是在明初这个时代,乱世刚过,读书人还处理朦胧的理想主义时代。
  如今朝中的大部分文臣,其实都是实用主义者。
  这似乎自相矛盾,却又一点也不矛盾。
  因为理想主义说的是读书人为国为民的情怀是真,实用主义是说读书人不管任何方法,都会不断尝试。
  宋代开始兴起的理学,不谈义理,只谈形式的话,就是将整个社会划分成为了不同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部分各司其职。
  这种划分是非常适合帝王的统治的,所以理学兴起。
  而且,朱元璋的八股文原本是因为元末明初的读书人太少,所以制定了严格的形式主义,其实这也是受到了理学的影响。
  但是他不知道,当整个社会开始用条条框框限制住了以后,就等于开始阉割读书人的思想。
  朱瞻基自己本身不学无术,他对太深奥的道理并不太了解,只是知道一些皮毛。
  但是有历史的经验,他很清楚这种思想的阉割,僵化的社会划分,会逐渐让整个中华民族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比如士农工商兵的划分,导致了人人都想成为士,没人愿意做工,没人愿意种地,没人愿意从商。
  当然,整个社会不会缺少其他阶级,但是这些阶级是在如今就已经划分好的。
  不管是种地的,还是做工的,还是经商的,你不努力变成士,就永远只能被剥削。
  而向上变成士的道路很狭小……
  这就导致了下面的阶级根本无心从事自己的本分工作,也失去了研究的动力。
  整个历史的社会发展一直是呈螺旋状向上发展,但是到了明代以后,直接开始萎缩,到了清代,更是往后倒退。
  而在明代还领先世界的东方古国,就是因为这种萎缩和倒退,最终被后进者超越,一直被打的头破血流,伤痕累累,最终才清醒过来。
  工人无心研究加工工艺,因为研究的成果也会被掠夺,对自己的处境改善根本无用。
  农民无心研究增加粮食产量,因为土地都根本不是自己的。
  至于商人,除了那些士子阶级附带的商业垄断,整个东方哪有只是依靠商业积累发展起来的商业家族?
  朱瞻基想要改变这些,第一步就是要把舆论宣传出来。
  但是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皇帝哪怕就是颁布了一条利国利民的政策,也根本不能让底层的老百姓们知道。
  当社会稳定以后,读书人就开始垄断了上下的联络渠道。接受了阉割教育的这些人们,最终只会变成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只会让有利于自己的政策让人知道。
  最终,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即便是皇权也很难打破。
  朱瞻基庆幸的是如今这个时代,这个利益团体还没有形成。要是等到土木堡之后,皇权都根本没有话语权。
  但是,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在这个时代将舆论宣传铺开。
  这个靠行政命令也最多只能宣传到县一级,至于办报纸,那些基层的老百姓可不识字啊!何况,解释权还是在读书人手里。
  更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他现在能做的。他今天敢这样做,朱棣明天恐怕就要直接剥夺了他太孙的位置,给他一块封地,圈禁在王府里自生自灭。
  朱高炽这个太子当的就窝窝囊囊,敢插手政事就是一巴掌。朱棣再喜欢他这个太孙,也不愿见到自己身强力壮的时候,就跟他抢权。
  当然,也是因为这件事不急,晚几年,早几年改变相差不大,所以朱瞻基等的起。
  相对于这方面的改变,开拓海外疆域,趁着军队没有腐化,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海外,这更重要。
  但是,事情还是要做,准备还是要做。
  他能想到的,就是通过戏剧和戏曲来进行宣传。
  这就像后世的爱国歌曲,或者是电影的文化输出一样,虽然看似不重要,却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所以,他盯上了如今是大明顶级戏剧家的朱有炖。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朱有炖对这位备受宠爱的太孙可谓知之甚多。如今的大明,或许有人对太子还不太在意,却没有人敢疏忽太孙。
  太子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是身体却不好。如今皇上春秋鼎盛,太孙却已长成。
  太子夹在中间,上面压着皇上,尚无实权,下面的太孙却已经超过了他,掌五十万水军大权。
  除此之外,太孙在武将,勋贵之中的声誉,都要超过太子。
  哪怕是对太子期望满满的文臣们,也不敢确保,太子能比皇上活的更久。
  而皇上让太孙掌军权,也是防着这一点。
  上有太祖直接传位建文,恐怕如今又要重蹈覆辙。但是当今皇上高瞻远瞩,所以才一开始就让太孙掌握军权,防止有藩王学他,不让如今太孙走了建文的路。
  这些年皇上打压各地藩王,恐怕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甚至为了太孙,连当初最宠爱的儿子汉王都废了。
  朱有炖虽然远离政治,但是身为一个政治人物,一个王府的继承人,在这方面看的也是比较清楚的。
  太孙有什么嗜好,性格怎样,都早已被他们调查的一清二楚。
  他想不到,什么都不缺的太孙,有什么地方会需要自己帮忙。
  所以他愣了一下才说道:“我能帮你什么?”
  朱瞻基哈哈笑道:“六叔谦虚了,对侄儿来说,六叔一支笔胜过千军万马,侄儿恐怕以后还要麻烦六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走,去我兴庆宫,我那宫里有几个粤菜御厨,手艺相当不错。”
  朱有炖当然愿意跟这位以后的皇上拉近关系,也不客气,笑着说道:“那就叨扰了。”
  皇宫的规矩多,朱瞻基与朱有炖虽然见过几次,但是这还是朱有炖第一次来兴庆宫。
  朱高炽去了北平,张氏几乎就一直待在兴庆宫这边,帮着孙娴管理后宫。
  朱瞻基也将孙娴她们介绍了朱有炖认识,然后就打发了她们下去,只有张氏年岁大了,没有太多避讳,陪着朱有炖契阔了一番。
  饭后的时间,就属于朱瞻基和朱有炖的了。两个人在偏殿的书房里坐下,朱有炖的眼睛就被那个地球仪和占了一面墙的地图给吸引住了。
  “这些地方真的就没有人住?”
  “大部分地区空无一人,有也只是一些小部落,比我们三皇五帝时期还要落后,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
  “如此大好河山啊……”
  朱瞻基指着北美的东部和南美的东部说道:“看这里,数万里的良田和森林,比我大明的面积还要大,却荒芜在那里,如果能将这里开发出来,子子孙孙都将不会饿肚子。”
  他对世界各地都比较好奇,朱瞻基也好生给他讲解了一番,将那些地方描绘的物华天宝。
  等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两个人的话题才回归了正题。
  “我一直在心里想,你到底有什么事是想让我办的?”
  朱瞻基笑道:“其实很简单,我就想六叔能够多写一点弘扬我大明士兵,弘扬我朱明的戏剧。”
  “就这么简单?”他愣了一下,才又反应了过来。“不,不算简单……”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说简单,可以说很简单,如今六叔基本上都是写的《曲江池》、《团圆梦》、《蟠桃会》这样的戏剧,这种无所谓。《黑旋风仗义疏财》这样的戏剧,今后还是不要写的好。”
  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重视意识形态这样的影响,朱有炖有些想不通了。“为什么?”
  《黑旋风仗义疏财》讲述了一个赵都巡催逼李古交纳官粮,并欲强娶其女。李逵、燕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