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纲看着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以一种老练的态度掌控全场氛围,真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佩服。
  在朱棣的身上,他也能感受到这种自信,但是在太子和汉王的身上却感受不到。
  所以,他才毫不犹豫赌上一把。
  当然,这也跟他想要摆脱现在的困局有关。
  汉王那边逼的越来越紧,但是他绝对不想掺和进汉王的阴谋里面,成为他手里对付太子的刀。
  那个时候,朱棣绝对是要第一个对付他。
  以前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但是从朱棣对太孙的维护,他才想要借太孙来破局。
  只是太孙却又逼着他去跟朱棣坦诚,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朱瞻基一起回了皇宫。
  他不知道,朱瞻基这是在用他试探朱棣的底线。
  以前,从来没有接触国政,朱瞻基扮演着一个稍微有点天才的太孙,讨好朱棣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朱瞻基负责对外拓土,那么肯定需要发展自己的势力。
  朱高炽当了十年太子了,仍然只能在朱棣画的小圈子里发展,稍微想要伸出爪牙,就会被剁掉。
  朱瞻基可不想当一个这样被遥控的木偶,他想看看,朱棣到底能给他多大的空间。
  发展对外势力,文官的作用很小,总不能让文官用嘴巴,用文字去教化语言不通的异族。
  最有效的武器,还是大明庞大的军事队伍,然后,利用锦衣卫组织一个信息网。
  朱瞻基不知道纪纲是什么时候被朱棣干掉的,既然这个人才朱棣不想用了,那么朱瞻基当然想要捡起来用。
  但是皇帝的思想从来不能用一般的思维来衡量,哪怕是朱棣觉得食之无味的鸡肋,也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到的。
  在皇权面前,任何感情都要往后排。
  朱瞻基从来没有想过跟朱棣来争权,但是,他也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控制的利益团体,而不是只是当一个傀儡。
  谨身殿大堂里,朱棣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距离他五步之远的台阶下,跪着满头大汗的纪纲。
  已经整整一炷香的时辰了,朱棣都没有发出半点声音。既没有让他起身,也没有让左右将他绑了下狱。
  他不敢抬头,只能等待朱棣的裁决。
  朱棣一直很清楚纪纲是个什么样的人,有野心,善投机,心狠手辣,却又手腕高明。
  建文二年,朱棣率领大军与建文帝五十万大军激战于德州以北。建文帝的护国军战败南逃,燕王攻破德州城。
  五月,朱棣率领二十万铁骑路经临邑,临邑自古有宿安店。朱棣路过此地时,宿安人纪纲与同乡穆肃结伴投军,纪纲冒死扣住他的坐骑,请求自愿跟随燕王效命。
  朱棣试过纪纲胆略过人,弓马娴熟,当即将他收为帐下亲兵。
  从一开始,纪纲就是依靠投机手段入他门下。
  短短十三年的时间,纪纲就用他高明的手腕从一个亲兵到忠义卫千户,一直做到锦衣卫指挥使。
  朱棣自认这个人还是很好用啊,但是必须要有高明的手段才能控制住这个野心家。
  基儿能控制住这个人吗?这把刀会不会反过来伤到他自己?
  但是旋即,朱棣意识到了,自己最担心的竟然不是孙儿朱瞻基要跟他抢权,只是担心他能不能控制纪纲。
  这一瞬间,朱棣就明白了过来,自己的确是老了,到了该好好培养继承人的时候了。
  即使基儿手段略有不足,有自己帮着压阵,这纪纲也翻不了天。
  海外种族繁多,情况复杂,基儿也的确需要一个狠人来帮他清理障碍。


第三十一章 银山
  “纪纲。”
  “臣在。”
  “抬起头来。”
  纪纲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朱棣,又垂下了眼睑。
  朱棣没有直接把他下狱,那就说明,他已经原谅了自己以前做的一些小动作。
  也说明,太孙让他来跟朱棣坦白,虽然是冒险,但是同时已经把他从以前的险境中拯救了出来。
  现在,他不用在担心那帮文臣对他不利。
  现在,他不用再担心汉王逼着帮他做事。
  现在,他也不用再担心朱棣拿他来平息民愤。
  虽然今天的主动坦白的确是冒险,但是这场冒险绝对值得啊!
  纪纲此时的心里满是激动,一步跨过,海阔天空,真是万幸啊!
  但是旋即,他又突然想到,太孙怎么就能确定他没事?
  他是锦衣卫指挥使,现在明确投靠太孙,为什么皇上会放过他?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你游弋两端,更掺和朕的家事,本该是死罪。不过念你过去也算立下些许功劳,为汉王做事也是被迫,情有可原。如今太孙既然愿意保你,我也就暂时记下你这条命。太孙年幼,心高气傲,朕也希望他能多经历一些磨砺,就允你协助太孙筹备外征事宜。”
  “陛下宽宏大量,臣感激不尽,愿以这条狗命为陛下效死,为太孙效死。只是……何为外征?臣愚钝……”
  朱棣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心不在焉,把还没有决定好的事情泄露了出来。
  不过此时除了贴身侍卫和太监,也没有外人在,所以朱棣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此事你问太孙即知,详细方略即使朕也知之甚少,一切交给了太孙。记住,此事暂且不要外泄,否则那些腐儒又会以各种仁义来说三道四。”
  “臣不敢。”
  “起来吧,好歹也是三品大臣,不要动不动就跪……”
  纪纲暗自腹诽:不跪,不跪就要砍头啊!
  “朕也知道你的难处,如今朝堂内外都是你的仇家,稍有不慎就是覆家之祸。不过,只要你好好辅佐太孙,朕保你纪家无事。”
  “为陛下效死乃臣之本分,能得陛下挂碍,臣虽死无悔。”
  “下去吧,去兴庆宫看看太孙有什么事要让你办。”
  兴庆宫内,因为现在地球仪在二楼放着,二楼已经成为了禁区。除了少数几个人,就只有薛尚宫和四个小宫女才能上楼打扫灰尘。
  除了薛尚宫,这四个小宫女也怕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出宫门。
  为了方便,朱瞻基现在也搬到了一楼居住。
  他的卧室在西房,共四间,中堂是会客场所,东侧就变成了办公的地方。
  如今兴庆宫可以说是宫城内保护最严密的地方,最外层是一百二十九名锦衣卫组成的防卫层,他们没有进入兴庆宫的权力,只能在外围保护。
  然后是内侍省外班太监,一共有六十名,负责沟通内外。
  最里面就是直属于兴庆宫的三百多名太监和一百多宫女,他们一般不得授权,连出入兴庆宫的权力都没有。
  宫城由四卫分别把守,而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亲卫,负责看守的是宫城最重要的午门。
  作为锦衣卫的指挥使,纪纲在宫城的前宫还拥有一定的特权,直接被下属带到了兴庆宫。
  皇上让他加强兴庆宫的外围保护,他一开始还只以为是皇上宠爱太孙。
  但是看到如今严密的三层保护,他才意识到,兴庆宫肯定有他不知道的秘密。否则的话,这里的保护不会比谨身殿的保护还要严密,那里可以算是皇帝的御书房啊!
  李亮迎了出来,见到纪纲就打了个千笑道:“指挥使大人,太孙殿下知道你要过来,在书房等你呢,请跟我来。”
  “李总管请……”
  纪纲想着朱瞻基身边的一些重要位置,如今余先去宁波市舶司担任镇守大使,这个李亮眼看就要飞黄腾达。自己想要跟太孙维护好关系,这个李亮以后也需要好好维护关系。
  可惜的是今天一件事连着一件事,没有准备,回头再给这个李亮准备一份重礼。
  跟着李亮进了门,纪纲发现这里的屋内都铺了木地板,除此之外,没有半点装饰。
  太孙不喜奢华,看来是真的。
  绕过了屏风,来到内屋,朱瞻基瘦长的背影就进了纪纲的视线。他站在一张羊皮地图前面,似乎根本没有发觉纪纲已经进屋。
  纪纲不敢再马虎,今天在皇上那里过了这一关,以后他就属于是太孙的人了。
  所以他双膝跪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臣纪纲见过殿下。”
  “免礼。”朱瞻基转身跟纪纲招了招手说道:“今后指挥使大人无需客套,我这个人从来不在乎虚礼。过来看看这张地图。”
  纪纲起身站在了朱瞻基的侧后方,看向了墙上挂着的地图,端详了一阵,他才开口说道:“臣看这似乎是日本地图,却比我大明绘制的地图更精细。”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大人对倭寇一事如何看待?”
  纪纲一时之间不知道朱瞻基的心意,但是刚才听朱棣说了外征,他就猜到了朱瞻基有可能是想对日本用兵。
  只是这件事非同小可,一个不慎重,就会导致轩然大波。
  因为高皇帝朱元璋在位之时,就把日本列为不征之国,现在要是对日本动手,那就是违背了高皇帝的法旨。
  那些腐儒们,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站出来说三道四。
  而且如今的应天府日本人士可不少,国子监就有数百日本学生,京师也有数千日本各势力代表。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民族的学生以及各国代表。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就对日本用兵,只会引起各国的恐惧。
  纪纲仔细考虑了一下才说道:“倭寇乃是皮癣之痒,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大明威名远扬,倭寇近乎绝迹。殿下……臣以为,打击倭寇容易,征略日本艰难。”
  朱瞻基笑了起来,回过头看着纪纲。他虽然只有十六岁,却比纪纲还要高半个头。
  纪纲看着他跟朱棣近乎一样的相貌,就连那满不在乎的眼神,都跟朱棣一个模样。
  “殿下,臣难道说错了?”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谁说孤要征略日本了?日本乃是曾皇祖列入不征之国的地方,孤当然不会远征日本。只是孤在前些时日查阅大明史,曾看到我大明沿海保守倭寇之乱,所以才留意了此事。”
  纪纲有些摸不清朱瞻基的态度,抱拳说道:“臣愚钝,不明殿下之意。”
  朱瞻基让开了半个身位,让纪纲上前了一步,说道:“这份地图,是孤前些时日获得的,大人请看这个位置……”
  纪纲仔细看了看朱瞻基手指的位置,那里被做了一个三角符号,只是不明明白代表什么意思。
  不过朱瞻基主动说了出来:“此处乃出云国,如今是京极家族辖地,此地田仪村,山主人是三岛清右卫门。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这里有一座银山,储量达到一万万两白银以上的银山。”
  “一万万两!”
  纪纲被这个数字吓了一大跳,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整个大明如今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白银啊!
  朱瞻基却很清楚,石见银山从十五世纪末期开始大规模开发,到了十六世纪以后,特别是十七世纪,每年出银四十吨左右。
  这就等于每年出银百万两以上,而这座银山整整开发了四百年,储量无可估量。
  朱瞻基之所以盯上这里,是因为这里是距离大明最近的银山,而且距离海边不到十公里,便于开发和运输。
  大明朝缺少白银,缺少铜,却好金,没有这些资源,物资的交换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收税收的都是实物,发俸禄发的也是实物,光是这一点,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如果有了可以制造货币的资源,那么一切就可以变的简单起来。
  经济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在如今大明朝政治稳定的基础上。想要国家的经济运转变的高效和快速,首先就是建立稳定的货币系统。
  官员领个工资都需要几十个下人赶着大车去拉粮食,去肩扛手拉,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各种用不上的东西。
  这样的经济环境,想要快速发展,只是做梦。
  前世有多家银行的朱瞻基对这一套并不陌生,在这个时代,想要建立货币系统,指望印纸币是不现实的。
  像朱元璋那样搞,只会把经济搞的一团糟。
  有了丰富的货币储备,才能建银行,有了银行,然后才能利用防伪印刷技术,建立汇票制度,然后才能逐渐发展纸质货币。
  在21世纪,银行的建立都还需要一定比例的黄金储备,现在就想脱离这些储备直接搞纸币,那是找死。
  在距离大明这么近的地方,就有这么大一座银山,如果不取,那才傻了呢!
  但是如何取,却是需要策略的。
  朱瞻基并没有想要跟纪纲介绍所有的情况,信息的控制,也是上位者控制下位者的手段。他绝对不会让除了朱棣和朱高炽之外的所有人,知道所有的情况。
  即使是纪纲,也只需要知道他该知道的事情就好了。


第三十二章 锦衣卫的前途
  “纪大人,在你看来,锦衣卫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
  话题突然转到了这里,让纪纲啊了一声,才反应过来。他连忙说道:“对于此事微臣并无考虑,一切遵从皇上的意思。”
  朱瞻基扬了扬手,请纪纲在书房里的椅子上坐下,李亮立即让两个小太监搬了一个炭盆过来,放在了两个人中间。
  朱瞻基坐下之后,伸手在火上面烤了一下有些冰凉的手,才说道:“锦衣卫原本是皇上亲卫,负责看守宫城的午门。从曾皇祖到皇祖父,都利用锦衣卫来干一些不方便交给其他部门来干的事。这就导致了锦衣卫逐渐变成了一个朝堂之外的畸形组织。”
  纪纲询问道:“畸形?殿下的意思是说怪物?”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朝廷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有权力的衍伸,也有权力的制约,这一点你应该明白吧?”
  纪纲想了一下才点头说道:“臣明白。”
  朱瞻基又说:“但是锦衣卫不一样,因为直属皇上,所以锦衣卫不仅对文臣有监察,侦缉的权力,对武将,勋贵同样也有监察和侦缉的权力,后来更是发展到了拥有自己的审查和监狱系统。这就导致了锦衣卫的权力除了皇上,其他人都没有制约的能力,这也是锦衣卫一直备受各界仇恨与指责的地方。”
  纪纲很清楚,太孙的话还比较婉转,现在朝廷内外都恨不得与锦衣卫不共戴天。
  如果没有皇上的支持,他纪纲包括锦衣卫旦夕之间就会被连跟拔起。
  这也正是纪纲最害怕的地方。
  纪纲点了点头说道:“臣也知道这些,但是臣只能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为你们锦衣卫也设想了一条可以长久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自我约束,分离权责。锦衣卫不能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发展到最后,只会让权力失去控制。”
  朱瞻基虽然对历史不算清楚,但是也知道朱棣后来为了约束锦衣卫,又搞出了一个东厂。
  这也导致了宦官干政的发展。
  朱瞻基绝对不希望后面继续走这条老路,宦官还是一直继续为皇家服务,帮内库赚钱就好了,政治,绝对不能让宦官来碰。
  而要制约锦衣卫,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把锦衣卫的审讯机构撤掉,让锦衣卫只拥有监察和侦缉的权力。
  审讯和羁押的权力,应该交回给朝廷的监察院和大理寺,刑部。
  这就等于是皇帝多了一条了解朝廷以外的渠道和控制朝廷的绳索,但是不至于让这个机构失控。
  “北镇抚司以后肯定要撤销,以后的锦衣卫不能再拥有审讯大臣和羁押大臣的权力。”
  “那么殿下如何能保证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人不蝇营狗苟?”
  “锦衣卫不是还拥有监察的权利嘛!”朱瞻基笑了笑说:“知道我为什么突然又提这个话题吗?”
  纪纲是在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的意思,刚才还在谈日本的银山,突然之间又谈到锦衣卫改革,让他有些把握不住朱瞻基的思路。
  朱瞻基笑了笑又说:“锦衣卫需要改革,一些职权需要限制,但是同时,另一部分职权却需要继续扩张。”
  这让纪纲更有些不明白了,在他看来,锦衣卫的权力已经够大了,还继续扩张,大臣们会允许吗?
  “在大明的周边,就有几十个小国家,这些小国家虽然小国寡民,我大明没有占领的意义,但是,大明却不能让这些国家失去控制。所以,以后的锦衣卫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国内大臣的身上,更要把眼界拓宽一点,把大明周边的国家,也要全部监控起来。”
  “这……”纪纲压低了声音问道:“殿下与陛下谈过此事吗?鸿胪寺,通政司也有这样的机构啊,而且,人员外驻,这个耗费就又多了不少。”
  “皇家与国家是一体,却又有区别,不然的话,何至于在都察院之外又设立锦衣卫?在国库之外又设立内库?耗费方面不需要担心,以后我会单独拨款,何况以后北镇抚司撤销,这些官员经过培训,也都可以外派。当然,这个主要还是要靠年轻人,并且以志愿前往为主。锦衣卫以后可以设立一套奖惩机制,志愿去他国履任的年轻人,优先提拔。”
  “臣……”纪纲的脑袋有些混乱,但是还是咬牙说道:“臣下去就开始着手。”
  朱瞻基却又说道:“此事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
  纪纲完全被朱瞻基有些绕晕了,干脆就等朱瞻基直接把话说完。
  “发展国外势力,需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锦衣卫直属隶员,这些人需要经过各种专业培训。第二部分则以发展当地人为主,比如国子监那些仰慕我大明文化的异国学子和他们的随从,他们都是锦衣卫可以发展的对象。另外,就是一些跟着郑和船队与西洋各国进行贸易的商人们,他们也都是锦衣卫可以发展的下线。”
  “下线?”
  “就是不是直属锦衣卫官员,却能通过为锦衣卫服务,获取一些报酬,信息,甚至是便利的普通人。”
  还没有等纪纲把这件事想清楚,朱瞻基却又把话题绕开了。“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就是要锦衣卫放弃一部分权力,然后向外发展。但是这件事你必须暗地里操作,最少在这次北征还朝之前,不宜公开。”
  这一点不难理解,朱棣和朱瞻基这次都要去草原打仗,所以锦衣卫这段时间也不宜做太多动作。
  这是最敏感的时期,皇帝不在京城,稍微做错一点事,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但是,拉拢日本学子,派驻前往日本的隶员,现在就可以进行了。我需要你在两年以内,最少要在日本安插超过二十个人。不管是室町幕府,还是出云国,不管是足利义持,还是后龟山法皇,我都需要最详细的情报。”
  足利义持是室町幕府第四任将军,后龟山法皇是南朝最后一个天皇,朱瞻基这样说,也就是要纪纲派人建立日本的情报网了。
  这个时候,纪纲算是完全明白了过来,太孙绕了这一大圈,就是要告诉纪纲,锦衣卫需要改变,改变则活,不改变则死。
  而且,利用锦衣卫这个机构为两年后获得日本银山开始做准备。不管是挑拨离间,还是收买拉拢,总之锦衣卫要从现在就行动起来。
  做好了这件事,他纪纲以后就安全了,不用再怕文臣要对付他,不用再怕太子对付他,也不用担心汉王再对付他。
  想到了这里,纪纲就有了一股冲天的豪情。
  而他也对今年才十六岁的太孙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惊叹,这才十六岁啊,就这么妖孽,把他这个老江湖都绕的晕头转向。
  而且,太孙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个消息呢?锦衣卫为何毫无察觉?
  不过想到了太孙有一个跟日本交易的船队,心里有些明白了过来。
  加上兴庆宫是年前金阔回来以后才加强封锁的,更容易就把这一切给联系起来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敢再把太孙看作只是一个受朱棣宠爱的孙子了,光凭他今天对付自己这一套,已经让自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不管是组建两级情报网,还是不动声色的布置,都让纪纲感受到了自己的面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而不只是一个孩子。
  汉王虽然平日里扮作豪迈,威武,但是在他看来不过是惺惺作态,毫无压力。跟眼前的太孙比起来,他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他也真正明白了,为何皇上会坚定不移地立朱高炽为太子。光凭太孙这个人,就已经占尽了优势,更别说太子还有文臣的支持。
  这一次,纪纲心悦诚服地说道:“殿下请放心,微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另外还有一件事……我需要锦衣卫帮我把大明境内,所有的大型商业家族的家资和生财渠道都做一番详细的了解。记住,这件事秘密进行!”
  将纪纲送出了兴庆宫,朱瞻基想了想今天跟他的见面过程,觉得自己并没有出什么差错,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他再自满,也不认为一个能青史留恶名的干将一开始就会心悦诚服地臣服于他。
  想要完全收服纪纲,让纪纲实心实意替他卖命,除了利用现在的局势逼迫,更需要从一开始就一步步给他巨大的压力,让他不仅口服,心也要服。
  “殿下,太子妃那里催促了几次,让你早点过去。”
  “现在什么时辰了?”
  “差一刻酉时。”
  也就是快下午五点钟了,不过现在还在新年期间,天黑的早,如今已经快天黑了。
  皇宫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