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氏亲自拿了手帕帮他擦嘴笑说:“皇后娘娘一大早就吩咐了,等你吃完,就到坤宁宫去玩。她让人打造了一个木马,你肯定喜欢。”
  “木马有什么好玩的,他可不是原本五岁的朱瞻基了。”虽然肚子里腹诽,不过他也知道,在他这个年龄,也就只能玩玩木马,想骑真马是不可能的。
  在朱瞻基的印象里,他跟他的便宜奶奶相处的还不错。在北平的时候,他大部分时间都被留在皇后身边给她解闷,连他母亲想亲近他都要排队。
  只是来金陵后,处处讲规矩,他才被安置到文华殿这边居住。
  朱瞻基很清楚,想要在皇宫里安稳地生活下去,最需要讨好的是朱棣,其次就是皇后了。
  历史上曾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就没有再立皇后,由此也能知道他这个奶奶的重要性。
  至于他那个胖子老爹,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不用特意巴结。反正朱棣死了不到一年,他也跟着去了,总共才当了十个月的皇帝。
  听到张氏这么说,朱瞻基嗯了一下说道:“孩儿想要一匹真马……”
  “那可不行,即使你皇爷爷想要你成为大将军,也要等你骨头硬了,才能打磨身体。记得别跟皇后娘娘说,她会担心你的。”
  朱瞻基装作闷闷不乐地嗯了一声,张氏也不再管他,吩咐让人摆轿。
  朱元璋登基以后,严格限制了官员乘轿,规定只许妇女和年老有病者乘轿。三品以上文官特许乘坐四人抬的轿子,余皆骑马。
  勋戚和武官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抬轿者,都要接受严厉处罚。
  不过皇宫面积大,从南城墙根的文华殿到最北面的坤宁宫,差不多有一公里,所以少数人还是允许乘轿的。
  从文华殿出来,朱瞻基坐在四个年纪大的宫女抬着的轿子上,看着四周绿树成荫的风景,将这些景色跟自己脑子里面有些模糊的记忆一一对照。
  文华殿出来向北,首先经过的是变成一片花园的春和殿,这里被建文帝一把火烧了,没有重建,又被栽了一片花。
  只是现在还是冬季,显得有些萧瑟。
  左边的奉天大殿也被烧了,目前正在重新修缮,他们一行人为了避开工匠,就从右侧一排错落有致的宫殿边向北走。
  经过永福宫,兴庆宫,到了奉先殿,然后这里就开始属于后宫的范围了。
  向西拐了一段距离,从一个侧门进入乾清宫。这里应该是皇帝睡觉和办公的地方,不过朱瞻基的记忆里,朱棣是在武英殿处理政事,所以这里大部分时间都没人。
  一路上,碰到的宫女,太监都是弯腰低头,以示行礼。根本不是电视上拍的那样,要跪下来磕头。
  而且后宫里面的太监并不多,太监也大都是一些小太监。
  这里大部分都是宫女,太监服侍皇帝,宫女服侍后妃,这好像有一个明确的界线。
  据传这个皇宫是填湖建造的,后来地面塌陷,造成了后院地面积水。
  所以进来之后,朱瞻基也一直在观察,发现传闻不假。有些院落的墙壁,都因为地面塌陷而裂开,有修补的痕迹。
  轿子到了坤宁宫,一个大约三十岁的首领宫女迎了出来,先向张氏行了一个半蹲式的万福礼,才向着朱瞻基伸出了手臂笑道:“世子殿下生辰大喜,奴婢祝你福如东海。”
  朱瞻基还有点奇怪,福如东海不是跟老年人说的吗?
  不过他看张氏也没有表现异样,就知道这个成语可能只是后世又潜移默化了,有了特指的对象。
  面对她身处的手臂,朱瞻基也伸开手臂,让她将自己从凉轿上抱了下来。“江尚宫免礼,我长大了,不用抱了。”
  她笑着把朱瞻基放在了地上。“是,是,世子今天就七岁了呢,一天就长了一岁。”
  周游还是有些不习惯这种虚岁算法,五岁算六岁也就罢了,刚过五周岁生日,就变成七岁了。
  这位江尚宫可以算是宫女之首了,能在三十岁年龄就混成尚宫,不仅需要八面玲珑,更需要有很强的能力。
  所以即使是张氏也不敢忽视了她,一边盯着朱瞻基的身影,一边跟她搭着话。“昨日连江伯夫人来见皇后娘娘,脸色可不大好,是不是来告状的?”
  “王妃睿智,一会儿我在跟你细说……”
  朱瞻基暗地撇了撇嘴,这些女人啊,不管什么时代,都脱离不了八卦的天性。
  迈着小短腿上了青石台阶,那些宫女们显然也都跟他很熟了,有品秩的依次问好,没品秩的,连跟他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主殿九间,进深三间,从外面看,面积大约在七八百平米左右。
  这么大的面积,当然不只是一间卧室,里面被墙壁和装饰隔成了一个个不同的用途。
  进门就是一个大厅,深约十五米,左右都有一个个雕花座椅,座椅中间摆着茶几。
  最里面是一个金黄色装饰的凤座,这里是皇后会见大臣或者贵族夫人的地方。
  七八个小宫女正在擦拭着灰尘,见他从门口望进来,一个个都笑了笑,也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
  江尚宫笑着喊他:“世子殿下不是不喜欢正堂的吗?怎么跑那边去了。快过来,皇后娘娘正盼着你呢!”
  从东侧第二个门进去,这里应该是个小型的会客厅,徐皇后坐在一个像贵妃椅一样的软榻上,面前摆了一些布料和针线,正在挑挑选选。
  看见朱瞻基立即眉开眼笑起来,放下了手中的丝线,向他招手。“基儿快来奶奶这里,今日穿上了衮冕,还真像个小大人了。”
  朱瞻基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来到了她的跟前,在她面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喊道:“长孙燕王世子瞻基,觐见祖母皇后殿下。”
  徐皇后慌的连忙站起身来,将他扶了起来,搂在怀里惊讶问道:“基儿何故行此大礼?”
  朱瞻基虽然有些不习惯被一个中年女人搂住如此亲密,但是也没有反抗,而是装作乖巧地说道:“今日是基儿生辰,没有祖母就没有父王,没有父王就没有我,所以我要心怀感恩。”
  凭周游在前世的霸道与冷酷,他是万万想不出这样的话的。这句话是懂事的中轩有一次在教育调皮的中奥时候说的,让周游记住了。
  徐皇后问道:“这话是谁教你的?”
  “没人教孩儿,孩儿自己想的。”
  徐皇后却是不信,眼睛看向了人群后面的付典衣和薛掌闱。两人吓的立刻上前跪下,却不敢开口喊冤分辨。
  “你们私下没有跟世子嚼三说四吧?”
  “奴婢不敢”两人都连忙应道。
  “那世子如何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些道理还不到他知道的时候!一个六岁的孩子,要是让你们教成阿谀奉承之辈,那是大罪过。”
  这件事想要查清楚并不困难,因为他的身边最少都有四个人照看,相互帮助,也相互监督。所以,分开一问,谁跟朱瞻基说了什么话,都隐瞒不了。
  好一会儿徐皇后才确定了的确没有人教朱瞻基,如果是大人教唆,那就是心怀不轨。但是真的是一个五周岁的孩子就能如此懂事,只会让徐皇后越发喜欢这个聪慧的孙子。
  张氏又把朱瞻基早上跟她说的话跟徐皇后一说,越发惹得徐皇后心喜了,搂着朱瞻基问道:“基儿跟奶奶说说,你怎么就想到了这些?”
  朱瞻基却故意装作不开心地怄气。“祖母都不信基……儿,本来就没有人教……我,都是我自己想的。”
  周游越发觉得朱瞻基这个名字真的是太LOW了,基儿,基儿,谁天天把这东西挂在嘴边啊!


第四章 谁家天下
  明朝的皇宫太监多,宫女多,偏偏皇室人丁少。
  除了朱元璋生了一大堆儿子,接下来的皇帝,孩子多的都很少。
  朱棣娶了一大帮女人,也不过生了四个儿子,五个女儿。
  三个儿子虽然都娶了老婆,现在也只有两个孙子。五个女儿有三个已经出嫁了,剩下的两个都已经被指婚,今年也要出嫁。
  偌大的皇宫里面,数万人伺候的主人只有区区十几个。即使加上那些后妃,皇宫里面的主人也不超过百人。
  朱元璋出身下层,他虽然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但是在管理国家方面,也有着天生的缺陷。
  因为出身低,所以格外讲究排场,搞的皇宫人满为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历史书上,将他描写成一个残暴不忍的皇帝,固然有他狡兔死走狗烹的恶行,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儒教的打压。
  接下来的建文帝被一帮文人忽悠瘸了,又被跟朱元璋相差无几的朱棣夺了江山。
  朱棣对儒教是半利用,半打压。虽然他七征草原,给汉人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但是在历史上的评价仍然一般。
  反倒是后来对儒教亲切的朱高炽,朱瞻基,可以说是没有半点历史贡献。他们只是守成之主,还丢了长城外的据点,丢了东北,却被吹的天花乱坠,号称仁宣之治。
  周游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却也知道,明朝的衰落,就是从朱瞻基这里开始的。
  因为他丢掉了长城外面的据点,耗费全国之力修建长城,放弃东北,造成了草原势力的大增。
  封关锁国,搞海禁,导致了商税收不到。
  然后又遇到一个蠢猪儿子,被王振忽悠瘸了,以优势兵力创造了土木堡大败,连自己都成了俘虏。
  这一场大败,导致了勋贵势力的衰落,军队的完蛋,儒教的整体兴起。
  为了对抗儒教,皇室不得不利用阉党来平衡朝堂,从此的大明朝陷入内斗,就彻底走向了衰落。
  朱瞻基坐在一个可以前后摇晃的木马上面,轻轻地晃悠着,身边还有一群宫女照看。
  更远一点的地方,徐皇后和张氏等一帮女眷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闲聊,看到朱瞻基小大人一样皱着眉头,都觉得有些好笑。
  “基儿,何故愁眉苦脸?”
  朱瞻基一边感叹着大明朝的命运,想到自己还要充当十年的小孩子,就忍不住叹气。
  “祖母,昨夜没有睡好,所以有些精力不济。”
  徐皇后放下了手中的一个红色霞帔,这应该是给某位公主的陪嫁,向他招手:“来祖母这里,好好睡一会儿。等你皇爷爷下朝,晌午给你过生儿。”
  与其在这里装小孩子,还真不如去假寐一会儿。
  从一个纵横四海的枭雄,突然变成一个小孩子,不习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也需要好好地想一想以后的路。
  如果穿越成一个大人,哪怕面对刀山火海,大不了见招拆招,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
  偏偏自己现在是一个孩子!
  来到徐皇后身边的软榻,朱瞻基爬上了软榻,伸出手指逗了逗正在酣睡的朱瞻壑的脸蛋。
  这是朱高煦的长子,还不到一周岁。
  在这个医疗落后的时代,即使是皇家的幼儿,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折损率。所以不到四五岁的孩子,连爱都不敢深爱,生怕夭折了心里受不了。
  朱棣刚刚正式登基,朱高煦和朱高燧现在还没有封王,实际上,朱棣连太子现在都还没有确定好。
  在儿子辈里,他最喜欢朱高煦,但是朱高煦性格跋扈,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有勇无谋,捅的篓子也多。
  他虽然不喜欢朱高炽,但是朱高炽受文人推崇,又占了大义,更生了个好儿子。
  朱棣对朱瞻基这个孙子宠爱无比,他出生当晚,朱棣当时还是燕王,做梦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这在后世还有一个相同的实例,那就是康熙跟乾隆。
  而且,康熙跟朱棣,乾隆跟朱瞻基也几乎一样。乾隆也跟朱瞻基处境一样,被人鼓吹的万分英明,实际上却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朱瞻壑的生母杨氏陪笑说道:“世子喜欢弟弟吗?”
  朱瞻基装作天真地说道:“喜欢,他要是能陪我玩,我就更喜欢了。”
  众人都又笑了起来,徐皇后搂着朱瞻基笑道:“等他长大了,就能陪你玩了。基儿记得以后要照顾好弟弟。”
  朱瞻基嗯了一声,歪在徐皇后的怀里,闭上了眼睛。
  众人说话的声音立即就小了许多,生怕吵了他睡觉。
  朱瞻基原本还想好好计划一番,却没有想到小孩子觉多,不一会儿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啪”地一声巨响,将朱瞻基从睡梦中醒来。
  房间里面多了不少人,他的便宜爷爷,父亲,叔叔此时都在房内,旁边还多了一些太监。
  朱棣坐在榻上,旁边一个茶几上水杯被震倒,茶水沿着光洁的桌面下流,却也没有人敢去擦拭。
  “让你学儒,是让你明辨是非,不是让你被儒家蛊惑。有宋一代,儒家掌管朝廷内外,可是却落了个崖山投海之果,这难道还不是教训吗?蒙人掌鼎中华,那些文人在哪里?现在却一个个跳了出来,说这不符旧例,那里违背先例,真要信了他们之言,这大明还是我们朱家的大明吗!”
  跪在他面前的朱高炽俯首言道:“父皇息怒。正因为蒙人以武治国,国祚不过百年,我大明才应以此为戒。”
  朱棣冷笑说道:“固然要引以为戒,却也不见得要由一帮腐儒治国。我看你的书不是读的多了,而是读的少了。你还不明白儒家只是一家一言,代替不了天下。以一家一言治天下,岂不是与我们朱家争天下!”
  朱瞻基一愣,虽然这话有些糙,但话糙理不糙啊!
  他没有想到,朱棣竟然是这样看待儒家的,虽然角度不一样,但这的确是一个当权者的皇帝的角度啊!
  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当然要按照我的方法管,按照你儒家的方法管,那这天下到底是我的,还是你儒家的啊!
  张氏看到朱瞻基醒来,但是皇帝在训子,她根本不敢说话。还是徐皇后看到了朱瞻基醒来,温言说道:“国家大事我们妇道人家也不懂,只是你声音要小一点,别吓到了我的好孙儿。”
  朱棣一扭头,看到爬起来的朱瞻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不过旋即又扭过头,板起脸来,跟朱高炽说道:“今日基儿生辰,我也给你这当父亲的留一点脸面。你下去好好想想,这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
  朱瞻基站起身来,一副小儿声音娇声说道:“这天下是皇爷爷的天下,儒家为皇爷爷所用,用之,不为所用,诛之。”
  众人纷纷愣住,连趴在那里的朱高炽也忍不住一下子抬起头,惊讶看着朱棣身后的朱瞻基。
  朱棣虎躯一震,扭头看着朱瞻基忍不住哈哈笑道:“真是我的好孙儿,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这样的道理了。来,到皇爷爷这里来……”
  朱瞻基很清楚,自己的荣华富贵就系于面前这个人的喜恶。虽然历史上,朱棣对他的宠爱从来没有变过,但是他若是想要早点拥有自保的能力,还需要好好巴结这个人。
  朱瞻基走到他的背后,搂住了他的脖子,撒娇说道:“皇爷爷息怒,让父王起身吧。”
  在他的印象里,经常会被朱棣搂在怀里用胡子扎他。可是现在他的灵魂变成了周游,要是被这样一个老头子搂在怀里用胡子扎,那还不如去死算了。
  所以,他主动趴在他肩膀上撒娇,以免遭到荼毒。
  朱棣见孙子求情,面色稍霁,摸着朱瞻基的小手回头跟朱高炽说道:“起身吧,痴长一把年纪却还没有基儿看的明白。儒家可以利用,却不能为儒家所用……下去好好想想吧!”
  朱高炽喏喏应声,然后站了起来,坐在了左手边的第一把椅子上。
  史书上记载,他胖的走不动路,但是现在看起来只是稍微有点胖。
  不过他的面色苍白,眼眶发青,皮肤下面青筋明显,这说明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身体很虚。
  朱棣的一大家子目前都在这里,他们也组成了这个国家最核心的凝聚力。
  但是这种家国天下,把天下系于个人一身的做法,实在太危险,并且对皇帝的要求太高了。
  遇到明君,就天下太平,遇到昏君,就生灵涂炭啊!
  不过,朱瞻基当然不会想要改革,因为他现在就是既得利益者。
  哪怕他什么都不做,以后也能当一个皇帝,他怎么可能革自己的命?
  不过,周游既然穿越过来变成了朱瞻基,那他当然也不会继续按照历史上的朱瞻基那样发展下去。
  虽然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做,做什么,但是肯定要有所变化。


第五章 书呆子
  穿越一个月来,朱瞻基彻底熟悉了此时的明皇宫。
  他从一个三十六岁的大汉,伪装成一个五岁的孩子,总体来说是不算成功的。
  不过这种不成功并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反而让他的聪慧大名远扬宫廷内外。
  在皇宫里,可以说他就是一个无人敢惹的小霸王。
  皇帝,皇后对他宠爱有加,予取予求。只要是合理要求,从来没有打过折扣。
  皇宫里面当然皇帝,皇后最大,但是因为他的受宠,他的重要性还要超过皇后。
  因为不管是皇后,还是他的便宜父母,都把他的重要性列在自己之上。
  单以紫禁城而论,金陵皇宫的面积还要大于以后的北平,但是房子却要少了许多。
  皇宫的城墙也不像北平一样被粉刷了一层外墙,而是原始的青砖。
  风和日丽的时候,他就会让人抬着他的凉轿,沿着城墙溜达,用了两天的时间逛完了整个皇宫的范围。
  朱棣闻听此事,向他询问:“基儿为何上城墙?”
  他回答:“孙儿要看看这大明江山。”
  朱棣闻言大喜,吩咐众人:“只要世子不出宫门,可自由出入宫闱。”
  因为年纪还小,皇宫对他来说没有禁地。有了朱棣的金口玉言,他也趁着这个机会把整个明皇宫有目的性地参观了一遍。
  东宫目前来说是朱棣的孩子们住的地方,后宫是他住的地方。
  因为是抢夺侄儿的江山,西宫目前没有太后级别的后妃。中宫大殿被焚烧,他目前办公主要就是在西宫的武英殿。
  朱瞻基现在可不是什么事也不懂的小孩子,敏感区域他从来不乱闯,也让人对他有一种行事有度的评价。
  他到处逛,首先目的是熟悉皇宫,熟悉他生存的环境,其次就是要认识宫中各个方面的人。
  至于宫中那些秘密,他没有任何兴趣知道。
  朝廷是朱瞻基现在接触不到的层次,他的天地就在皇宫之内。
  而这个时代的皇宫里,分为两大系统,太监的系统是内宫十二监,再加上四个司,八个局,组成了内宫二十四衙门。
  这二十四衙门,虽然说起来有二十四个首领太监,不过真正的大权却掌握在七大首领太监的手中。
  这七大首领太监的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自小跟随在朱棣身边,在靖难之役中也都立下大功。
  目前最受宠的就是狗儿王彦,他八岁就进入燕王府当差,深得朱棣信任,并且英勇善战。
  在白沟河战役中,他在北岸拼死护卫,由此抵挡住了南军的进攻。随后跟朱荣一起率精锐骑兵三千夜袭驻扎在滑口的孙霖,大胜南军,让南军首领孙霖仓皇而逃。
  除了王彦之外,王安、孟骥、马和、李谦、云祥、田嘉禾这六大太监也都深得朱棣信赖,他们这些人形成的利益集团也成为了拱卫皇权的最核心阶层。
  这其中,朱瞻基对马和的印象最好,因为这一位,可是前世的周游也非常钦佩的郑和。
  前世周游在东南亚发展,而东南亚的华人,对郑和的尊敬可以说超过了大部分帝王。
  朱瞻基对他的事迹了解最多,此时能够见到真人,内心也油然生起一种见证历史的激昂之情。
  这位也是他在皇宫里面最重视的人,因为以后的许多计划,他都需要郑和来帮他实现。
  朱瞻基到处闲逛,最喜欢的就是听人讲故事。宫中大部分有名有姓的人的经历,都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被他了解。
  马和原本是云南人,民族不可考究,沐英征伐云南之时,十岁的马和被净身送入宫中,后来被派到燕王府。
  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从小跟王彦他们一起被朱棣亲自教育,授予兵法。
  他聪明伶俐,有谋略,英勇善战,跟着朱棣南征北战,也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靖难之役时,屡次荣立大功,从此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太监,掌管神宫监。
  此时的马和还没有改名郑和,朱棣刚刚登基,忙着清理朝廷内外的对手,这些太监们,也都还没有被委以重任。
  才三十二岁的他看起来还是一个年轻人,对朱瞻基这个世子也是尊崇有加。
  朱瞻基并没有贸然跟他拉关系,他今年才六岁,还不到发展自己势力的时候。如果因为自己的举动,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七下西洋,朱瞻基也不会原谅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