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他们人多势众,一般的部落根本不敢打他们的主意。
一直到他们横渡叶尼塞河,抵达了瓦剌部落西部的外刺拉部落。
外刺拉部落居住在后世的德勒格尔河至叶尼塞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住地为八河流域。
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辅以渔牧的生活,为“林木中百姓”一部分。人数众多,有“秃绵(万)斡亦剌”之称。
在被大明驱逐出蒙古高原之后,他们不敢再东进,南下,只能躲在北地的森林中艰难度日。
对他们这些部落来说,不管是布料,还是食盐,都是他们急需之物。
如今大明对待归附的部落,愿意提供各种精美的布料与盐巴,包括香料。但是这些交易都被大明严格控制住了数量,他们自己吃够,想要再转卖就不够了。
外刺拉部落野性未训,不肯臣服大明,那么他们自然也就没有盐巴可买,在他们部落之中,不少人都已经患上了无力症。
现实迫使他们只能向西南的白帐部落进行交易或者干脆劫掠,那些哈萨克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部落势力,而突厥人更是抵挡不住他们凶猛的袭击。
但是,他们只能欺负一些小部落,因为实力的缘故,他们并没有直接进攻中亚盐池的能力。
唐赛儿他们携带的物资,充满了巨大的诱惑。
唐赛儿他们在一个多月的行军途中,一直在进行各种战术的演练。
大明自从有了可靠的火枪之后,各种阵势的演练就变成以优势火力消灭敌人为主,这些阵势是不适合只有五十支火枪的唐赛儿她们。
但是唐赛儿她们并不需要研究野外的对战,因为她们前往极西,建立唐林城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征战。
所以这一路上,他们更多地演练的是各种防御战。
林三虽然是这支队伍名义上的首领,但是他能控制的人还不足千人,五千人分成了七个小团体,各有各的利益诉求。
谢正和与刘高早就得到了授意,一直在暗中挑拨各家之间的关系,不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团体。
他们本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现在需要朝廷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即便是他们以后在唐林城站稳了脚跟,但是依旧需要跟大明的贸易,才能维持基地的生存。
在面对异族的时候能够通力合作是必须的,但是如果面对大明他们也一块铁板,就不利于朝廷对他们的约束。
所以在这个团体里面,林三虽然是最强势首领之一,但是像高羊儿他们,对林三绝对不是言听计从。
相反,因为唐赛儿的女人身份,她反倒在各大团体之间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润滑油,她的话在许多时候,比林三的话更管用。
度过叶尼塞河,唐赛儿他们途径的地点是后世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里也是后世俄罗斯最著名的矿业城市。
在这里,她们直接进入了对方的包围圈。
战斗发生在一片森林之外的平原地带,外刺拉部落想要利用平坦的地形来增强灵活性和战斗力。
但是唐赛儿他们早有准备,一千两百辆装满物资的板车迅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方阵,几百女人和数千马匹被围在中间。
他们虽然都有马匹,但是大明提供给他们的马匹大多是驽马,而他们的骑术当然也比不上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外刺拉人。
所以,他们不会以己之短,去迎敌之长。
这个巨大的方阵因为连绵数里,自然不可能没有漏洞。但是别忘了,他们有五十支火枪,而且他们手里的弓箭也远远胜过了外刺拉人手里的短弓。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外刺拉人围歼了三天,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只能怏怏退兵。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预备到,高羊儿他们都是土匪,本就不是好人,怎肯白白吃了这个亏。
有谢正和他们帮忙探寻外刺拉人的老巢,他们很快就掌握到了外刺拉人的底细。
五月初三的晚上,他们两千人离开了大部,用一夜的时间赶到了外刺拉人部落之外。
第二天的天色渐亮之时,他们先点火,释放牲畜,然后发动了总攻。
虽然他们只有两千人,但是以有心算无心,外刺拉人还没有清醒过来,就遭受了灭顶之灾。
这一战从凌晨一直到中午,他们杀死了超过三千壮年男人,抓获了足足五千老幼妇孺。
老人和孩子全部被高羊儿他们直接杀死,只留下了女人和女孩,依旧超过了两千人。
这个近万人的部落,只逃走了不到两千人。
而高羊儿他们的损失却不大,只死了不到三百人,另有上千人重伤,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一战,他们打出了名气。
朱瞻基看到这些战报,内心还是非常愉快的。
中华民族因为是农耕社会,所以一直缺乏对外的征略之心和野性。
高羊儿他们在大明境内称得上是暴民,乱民,但是现在他们到了边疆,却能替大明肃清边境的安宁。
虽然他们人还没有到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那里,但是朱瞻基已经看到了将他们打发到那里去的好处。
只希望,他们能再给力一些,在那边安稳地站住脚跟,有他们开路,只要几年的时间,大明就能形成对当地的物资充足供应和治政管理。
没有了乌拉山以东地区,俄罗斯人只有欧洲区域,那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强盛帝国。
将目光在地图上南移,朱瞻基看向了波斯湾,不知道朱棣现在是否已经抵达那里……
第八十三章 交易
印度半岛。柯枝国。
自永乐五年,郑和奉命在柯枝兴建大明别宫,这座宫殿在永乐十三年耗费十万民壮建成,永乐十五年,朱瞻基也曾下榻此地。
但是直到今日,这里才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
朱棣的到来比朱瞻基当初要轰动的多,在他抵达之前,就派人通告了整个印度半岛区域所有的国家,要他们前往柯枝见驾。
包括德里苏丹国在内,他们都接到了大明使者的通知。
德里苏丹国知道朱棣来此,帖木儿国当然也就知道了。而实际上,大明西征的消息,从几年前就已经传了过来。
当初朱瞻基在忽鲁谟斯,直接将当地的帖木儿国部落驱逐出了几百里。
帖木儿国就派出了使者前往大明,想要兴师问罪。但是当他们到了大明,才发现,原来大明早就将他们当做了征略的目标。
随后,大明开始在西北集结粮草,西北各部也都知道了大明将要对帖木儿国动武。
在帖木儿国与大明之间,还有东察哈台汗国分裂出来的奕力把里等国作为缓冲。
忽鲁谟斯战役,让帖木儿国知道了大明的火力威猛,不能力敌。
原本从西北进攻帖木儿国山高路远,中间还有大片的荒漠无人区,帖木儿国不认为大明有能力进攻他们。
但是朱瞻基在忽鲁谟斯的开战,让他们知道了大明有能力从海上过来,发动一场大型战役。
帖木儿国的继承者沙哈鲁知道事态严重,一边向大明派出新的使者,并且带来了大批的礼物,另一边,又忙着紧急迁移首都。
帖木儿在世的时候,他作为四子,封地在赫拉特。他跟朱棣一样,抢夺了侄儿哈里的王位。随后他将自己的儿子兀鲁伯封到了帖木儿国的原本首都撒马尔罕,自己将赫拉特作为新的首都。
赫拉特位于后世的阿富汗境内与伊朗交界处,这里相比撒马尔罕当然远远不如,但是撒马尔罕那里民族混杂,鞑靼人,哈萨克人,突厥人,白帐人龙蛇混杂。
而赫拉特这里的人口民族都相对单纯的多,几乎全部都是突厥人。
从这一方面来说,沙哈鲁与朱棣两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中,做的事情几乎一模一样。
他们都是第四个儿子,都是抢夺了侄儿的王位,也都因为统治问题进行迁都。
但是这一世,朱棣比沙哈鲁幸运。因为他的孙子朱瞻基能干,如今大明的国力,比游牧民族的松散帖木儿国要强大的多。
大明如果从海上过来,距离海岸线不到两千里的赫拉特就会成为主要目标。
所以,沙哈鲁被逼无奈,准备将首都再迁回撒马尔罕。
朱棣抵达印度半岛,帖木儿国就得到了消息,他们将南部的大部分部落全部北迁,不想给大明留下任何一点补给,拉长大明的补给线。
伊朗高原山高路长,只要大明不能从当地获得补给,就很难穿过整个高原,进攻到撒马尔罕去。
但是帖木儿国不是大明,他们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而是一个个松散的部落组成的联盟。
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恐惧大明,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部落的据点,进行迁徙。
如果没有稳定的粮食和水源,再强大的部落都会在这种迁徙中衰落下去。
所以当朱棣抵达印度的时候,这里已经内战了起来。
沙哈鲁是绝对不肯留下一个个部落,然后变成大明的补给点。对不愿意迁徙的部落,施行了高压政策,一时之间,整个伊朗高原战火四起。
抵达柯枝的朱棣住进了豪华的别宫,得到这个消息更是开心无比。
他在别宫会见各国君主和王子,并且进行了大肆封赏,活像一个败家子。
跟他相比,黄渊就要苦逼的多了。大军抵达了柯枝,也就意味着他的悠闲日子到头了,为了出兵,他这个后勤总管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了。
“福安子,火油的来历已经找到了,在波斯湾的沿海地带,在黑羊王朝,包括波斯各地,都有大量的火油。现在的问题是,火油的运输是个难题。”
火油是帖木儿国最具威力的武器,他们的弓箭,他们的铁器,在面对大明的火枪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但是火油点燃了之后水不能灭,特别是大规模使用的时候,能给大明士兵造成巨大的威胁。
想要对付帖木儿国的骑兵容易,但是想要占领帖木儿国的城池,就不能不考虑火油的威力。
既然帖木儿国有火油进行阵地战和大规模会战,那么大明就不能没有。
他们能利用火油进行防御,大明也能利用火油进行进攻。
“傅学士,安排一下时间,我想见见黑羊王朝的伊斯坎达尔国王。”
傅安点了点头笑道:“这是小事一桩,只是不知道福安子想要跟他谈些什么,老朽也好做些准备。”
面对傅安这个老臣,黄渊一直表现的很为敬重,他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波斯能跟帖木儿国分庭抗拒的就只有黑羊王朝,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获得稳定的火油来源。”
洪武二十八年傅安携带朱元璋的亲笔信出使帖木儿国,但是当时野心勃勃的帖木儿已经准备出兵东征,就把傅安扣押了起来。
这一扣押,就是十三年,一直到永乐五年,帖木儿死后,他的孙子哈里才释放了傅安一行。
在西域十三年,傅安能说一口流利的波斯话,并且对中亚地区的各国情况都非常了解。
这一次,朱棣西征,他作为随军参谋一直侍奉朱棣左右,并且对大明的行军作战,给出了许多有用的意见。
比如说,就是他提议大明南路军队应该兵分两路,一路从印度出兵,在印度沿途可以获得大量的补给,然后通过印度次大陆唯一的通道开伯尔山口,进入中亚。
这一路虽然道路漫长,光是在印度境内就要行军两千里,但是从这里出兵,对大明却有着积极的好处。
从印度各国出兵,能够将沿途的部落全部拉进大明的阵营。同时,能够帮助那些小国将德里苏丹国的势力打压下去。
如今的印度除了德里苏丹国,就没有一个大型势力,以后便于大明管理。
而且从印度出兵,道路平整,哪怕路途远一点,也要比从伊朗高原的山地行军要快的多。
当然,伊朗高原也不能放弃,因为那里才是帖木儿国的根据地,不进入伊朗高原,如何能打击帖木儿国的势力?
时间进入五月,南亚大陆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个时候行军打仗,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季节。
如今的大明士兵大部分在柯枝休整,而另一部分,已经抵达了忽鲁谟斯,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城堡,作为大明大军的大本营。
不过这些由前军总兵官隆平侯张信负责,不用黄渊来操心。
伊斯坎达尔在四月底就乘坐大明舰队派来的舰船,带着礼物从巴格达来到了柯枝。
三年前的一场海上大战,大明舰队全灭了帖木儿国的海上势力,并且将南部的军队驱逐到几百里之外。
这直接让帖木儿国在南部沿海的势力大损,忽鲁谟斯国也在这种局势下,彻底地投靠了大明,从帖木儿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
黑羊王朝也为之恐惧不已,他们在跟帖木儿国的对立中,就一直处于下风。连帖木儿国都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们又怎么敢跟大明作对。
特别是今年年初,黑羊王朝的创立者优素福去世,伊斯坎达尔继位。他可没有其父亲的英明伟略,更没有继续跟帖木儿国作对的勇气,但是,他更不敢跟大明作对。
跟在内侍的身后,他又一次走进了这座巍峨的皇宫,这个皇宫比他的皇宫还要恢弘,但是仅仅只是大明皇帝的暂时落脚地。
据说大明皇帝的皇宫,那才是真正的宏大,一个人住了一座城市。
他也很想有机会能跟大明的舰队一起前往东方,去见识一下那座皇宫。
作为行军总管,黄渊在皇宫的前院东侧拥有一座小院,在这里办公,发号施令。
伊斯坎达尔身为一个国王,哪怕是一个小国的国王,黄渊也不能在礼节上失礼,亲自在小院门口迎接了伊斯坎达尔一行。
通过傅安这个精通波斯话的翻译,他们一番寒暄,进入了黄渊的会客厅。
伊斯坎达尔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张大型的地形图,这是一张南亚的大型地图,远比伊斯坎达尔见过任何地图都要精准。
光是这一张地图,都能让伊斯坎达尔感受到大明的人才济济。
他只遇到自己的地盘被涂成了绿色,而帖木儿国的地盘被涂成了黄色。
他忍不住在地图前面看了半晌,才说道:“鄙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准的地图,不仅每一条河流,就连那些山峰,都被标注了出来。不知能否送我一张这样的地图?”
黄渊笑着说道:“一张地图看似简单,却需要无数人员进行测量,王上想要获得这样的地图,也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
伊斯坎达尔本来没有这样的奢望,在任何时代,一张精准的地图,完全可以算是国之重器。
黑羊王朝哪怕倾尽全国之力,也不可能绘制出这样一副地图。
听到黄渊这样说,他立即精神大振,问道:“什么代价?”
黄渊在波斯湾北角那里,用铅笔画了一个圆圈说道:“在底格里斯河出海口的南部,有一块荒漠地带,据闻那里盛产火油。如今我大明即将于帖木儿国开战,需要大量的火油,所以想问王上要了这块土地,让我大明也能有一处稳定的火油供应点。”
只是这个条件,伊斯坎达尔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丞相,对方轻轻点了点头,但是用食指在中指上面扒拉了一下。
按照他们来的时候的约定,伊斯坎达尔明白,丞相这是同意了这个条件,但是需要加码。
底格里斯河在出海口那里形成了一处三角洲,在三角洲的南部荒漠里,沙漠下面,到处都是火油的喷口。
火油除了燃烧,没有任何作用,并且因为有火油,那里的土地根本不能种植,也没有人居住。
但是那里的面积可不小,如果就用一张地图换给大明,似乎有些亏了。
伊斯坎达尔考虑了一下说道:“用一张地图就换去大片的国土,这很难让部落的长老们满意。大明如果想要那里的土地,应该拿出更多的筹码。”
黄渊点了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我们一直对大明的火枪……”
这个时候,傅安还没有翻译,黄渊还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傅安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王上,我们大明的火枪是不会给任何人的。”
黄渊问了傅安,知道了对方的意思,笑着说道:“火枪是不能交易的,但是我大明这次携带的有五百把弯刀,可以作为交换。”
弯刀是马上民族的主要武器,黑羊王朝的骑兵,主要武器就是弯刀。
整个南亚地区,以大马士革的弯刀最为出名,但是大马士革在马穆鲁克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在大马士革的北方,还有跟黑羊王朝敌对的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与马穆鲁克王朝一样,都是逊尼派,而黑羊王朝却是什叶派。他们两派之间的矛盾,比那些异教徒还要大。
西部是异端,东部是敌人,所以黑羊王朝的武器,只能从印度购买。
五百把弯刀,对于黑羊王朝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些弯刀是日本是对大明出口物资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收入,他们接到了大明的订单,然后用造日本刀的技术,造出了数千把阿拉伯弯刀。
大明现在除了一些勋贵喜欢买了日本刀买了当装饰品,这些武器基本上都已经被淘汰。
这些弯刀是大明委托日本生产的,他们的日本刀锋利异常,但是不耐砍。用同样技术造出来的弯刀并不比一般的大马士革弯刀差,运到西洋来,就能卖一个好价钱。
五百把弯刀,对大明来说不算什么,能够换来后世的科威特,可以说是非常划算。
但是在石油还没有被利用上的今天,这些石油跟废物差不多。
所以在伊斯坎达尔看来,他们能用一块不毛之地换取这么多武器,心满意足了。
第八十四章 火车
一场战争,特别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可从来都不是提刀就上。
那样的话,也就不叫战争,而叫战斗了。
朱棣虽然在印度当败家子,充当冤大头,其实大明并不是没有收获,甚至可以说是得大于失。
他在印度的动作,让这片土地上的几百个小国家一个个都臣服在大明的面前,这些国家虽然实力很弱,但是人口却不少。
在政治上稳定了这些国家,这片土地也就变成了大明的倾销地。
这里的王公贵族众多,他们除了迷恋黄金,更迷恋从大明传来的精美瓷器,柔软的丝绸,还有那能够“包治百病”的茶叶。
印度人对茶叶的迷恋,甚至要超过那些真正能治病的中药。他们认为茶叶不仅能疏通肠道,更能够净化心灵。
在原本的历史中,英国人占领了印度,一直到清朝末期,才开始在印度东部的山区成功移植茶叶,让印度变成了一个茶叶大国。
但是现在还是明初,整个印度大陆除了野生的苦茶,根本没有茶叶,大明的茶叶也就成了最畅销的商品。
朱棣在印度的停留,也并不是没有意义,因为他主要还要配合北路军的出征。
北路军的出征被安排在了明年过年之后,南路军的进攻虽然会提前一些,但是也不适宜超过半年。
何况,南路军还要等羽林卫学毕业的新兵,在中亚区域建立完善的情报系统。
只有南路军和北路军建立起来了联系,那个时候双方才能配合起来。
所以,今年的南路军,虽然抵达了印度。但是除了会建立前沿阵地,准备粮草,军马,打通印度进入中亚的通道,暂时不会对帖木儿国进行攻击。
这种大规模的战争,拼的永远不是士气,不是阴谋,而是整体国力的竞争。
何况,现在的大明还有武器上的绝对领先优势。
所以,如今的黄渊是最忙的一个,除了他以外,大部分将领操心的是如何能找来更多的女人,安抚好自己的属下。
大明当然有营妓,但是这次远征,需要出海坐船,那些营妓都没有带上。
从南洋开始,许多人口贩子跟前几年朱瞻基抵达的时候一样,把鸡寨安排在大明的军营旁边。
但是这次的大军数量太多,那些几女根本不能满足大军的需要。
一直到了印度,这种不满才缓和了一些,因为印度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女人。
黄渊要忙着调配军粮,要忙着筹集火油,并且安排工匠们帮忙制作火油弹。更要到处收购军马,为大军出征做准备,忙的不可开交。
他的能力在这种忙碌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就连朱棣这个皇上,也对黄渊表现出来的能力大加赞赏。
从黄渊身上,就能看出黄福的能力,这个时候的朱棣,忍不住也有些后悔,早些年没有重用黄福了。
而在京城,朱瞻基这个监国太孙,在黄福抵京的第一时间,就接见了这位老臣。
望着坐在上首,端坐如钟,不怒自威的朱瞻基,黄福的心里充满了庆幸。
几年前,因为儿子入了海军,他不得已也投靠了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太孙。
那个时候,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为了家族以后计划。
在他想来,皇上龙体健康,太子年虽不高,最少在十几年内,他们黄家还是要被朝廷中的文臣势力边缘化的。
可是太孙一举拿下日本,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威望,而他投靠了太孙,也很快就被调进京城,并且担任了兵部尚书一职。
但是太孙出海,为了西征,他又被排挤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