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新增的土著,在各家王府和兵士的地位优势下,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大明人的血缘。
  他们的人数,已经占据了三千万土著中的三分之一。
  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再过四十年,带有大明血统的新生儿,能占据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那个时候,朱瞻基的目的才算是真正达到。
  相比中洲,东洲在文化,经济,科技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
  但是在政治层面,东洲与中洲是一致的。而在军事方面,军队的控制力度也更强。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主要就集中在这五大方面。
  所以东洲的发展虽然不均衡,但是有中洲的支撑,依旧具有很强的实力。
  而通过经济的控制,科技的领先,中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也不用担心东洲会成为隐患。
  就在朱见深准备返回中洲之时,朝廷派往东洲的技术团队来到了唐州城,他们带来了一千多台无线电台,让东洲各家王府和官府,也都能直接收到中枢的命令。
  无线电报机的出现,能够让朝廷的指令第一时间传达下来,而电台的开通,更是让东洲的军队和百姓能了解中枢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用担心有谁能在中间欺上瞒下,携裹百姓来造反了。
  身为太孙的朱见深,对此是喜闻乐见的。
  他试着与皇宫里面的皇祖父沟通了一番,然后接到了朱瞻基的命令,让他不要从大明洋直接回中洲,而是穿过大西洋,前往西洲,然后从西洲经过南洋返回中洲。
  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让他前往西洲,对晋王府和汉王府施加压力,让他们能按照朝廷的意思,顺利完成迁封。
  朱见深这个时候也才知道,原来他的担心早就在皇祖父的计划之中,为了让他顺利控制全局,皇祖父已经决定对有些尾大甩不掉的汉王府,晋王府动手了。
  与此同时,东洲舰队也接到了朱瞻基的命令,杨道派出了一支十艘战舰的船队,准备护送朱见深前往西洲。
  朱瞻基的舰队本来就有六千人,十四艘船,如今光是兵力就已经超过一万,一级战舰就有二十艘,还有两艘旗舰。
  这支庞大的舰队越过了东洲南大陆的最南角之后,沿着逆时针的南大西洋洋流,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抵达了西洲最南角的晋州城。
  而这个时候,晋王府和汉王府已经在解云的步步紧逼之下,退守失据。
  在西洲,晋王府和汉王府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能单纯看作是一个利益团体。
  实际上,在许多方面,强势的汉王府一直在欺压晋王府。
  以贩卖奴隶为例,在最开始的势力划分的时候,汉王府负责清剿东海岸的昆仑奴,而晋王府则是负责西海岸。
  但是汉王府的势力范围越变越大,占据了中部西洲,势力范围已经衍伸到了西海岸。
  在西海岸的桑海王国(尼日利亚),那里是昆仑奴人口最多的地区,为了抢夺在这个地区的昆仑奴,两家王府之间起了不少矛盾,甚至好几次都将官司打到了朱瞻基这里。
  晋王府相比汉王府,与皇室的血缘更远一些。
  二代晋王朱济熺和三代晋王朱美圭父子被朱济熿曾经关押了好几年,两父子都是胆小怕事之辈。
  他们在西洲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其实主要是靠了曹国公府李家。
  到了第四代晋王朱钟铉,他虽然比父祖要强一些,但是晋王府的虚弱气势也不是他一下子就能改变的。
  面对咄咄逼人的汉王府,他大部分时间还是会选择息事宁人。
  各家王府不同勋贵,勋贵子弟全部要在中洲长大,接受教育,但是藩王却只能待在封地,只有得到圣旨,才能进京。
  朱钟铉自小在西洲长大,总共只进过两次京,见过两次朱瞻基,他对朱瞻基并不熟悉,更不清楚这位伯父的性格。
  藩王府与中枢的疏离是皇室有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不能与官员勾结,成为隐患。
  但是这也让不少藩王因为不能清楚了解皇室的风格,往往变的胆小怕事,朱钟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以前面对汉王府,他选择退让,更多时候推出李家跟汉王府打擂台。
  可是这一次,朝廷似乎要对晋王府和汉王府动手,让他就变的有些惶惶不可终日。
  朱见深的到来,他犹如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紧紧抱住了朱见深的大腿。
  对朱见深来说,他没有想到晋王府是这样一副做派,他来了西洲,不仅被这个皇叔供了起来,对他更是言听计从。
  这个原本在他心里的威胁,似乎根本就无需在意。
  在了解了解云在西洲的所作所为之后,他对西洲的局势又了更清楚的了解,对这个干臣,也更加欣赏起来。
  在晋州府朱见深只待了不到十日,就从陆路启程,出发前往黄金城。
  而在黄金城,已经出门超过一年的解云,也正等着朱见深的到来,然后彻底解决西洲的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他将汉王府与晋王府两家的问题看的很严重,认为解决他们的隐患,可能会耗费许多心思。
  但是等他真的来到了西洲,看到了这里的实际情况,他就已经把晋王府的威胁给去除了,只剩下了汉王府一家。
  别的不说,直说晋王府占据的西洲南角和西南地区,只要黄金城的大军出动,再加上出动海军,晋王府就无处可逃。
  而汉王府则不一样,他们不仅占据了东海岸,还占据了西海岸,他们的地盘有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只靠几万士兵,根本就不能让他们完全屈服。
  所以,如今的汉王府还比较强硬,一直没有向他低头。
  但是汉王府不知道,他们费心思虑地从南洲拉拢来了七家王府,想要用共同开矿的利益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盟友,其实正中解云的下怀。
  解云一直在等一个好的时机,而朱见深的到来,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
  “殿下,西洲的情况目前主要就是这些,如今晋王府一切都好说,他们实际控制的区域也就只有西洲南角,其他大部分地区,晋王府的命令还没有曹国公府管用,更别说朝廷官府了。但是汉王府不同,他们目前的私兵远远超过了朝廷的允许,虽然大部分士兵并没有在籍,但是只要我们来一次户籍大清查,就能大大削弱汉王府的力量。”
  朱见深听解云介绍了所有的情况,向解云抱拳长揖表示感谢后才道:“那么当今汉王拉拢其他王府,应该如何面对?皇祖一世清名,可不能败坏在他们身上。”
  解云笑道:“殿下有所不知,这件事的背后,还有我们的使力,否则,汉王府如何能直接联络上南洲各大王府。对汉王府来说,他们的目的是想用力一拉拢王府来成为他们的助力。可是陛下并不是想要削弱王府的实力,只是想要削弱汉王府的实力。西洲只有两家王府,南洲大陆却有十五家,这差距实在太大了。他们现在拉拢了宁王府等七家王府,以为是臂助,但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刚好将宁王府他们几家迁封到西洲来,跟汉王府打擂台。”
  “皇祖有没有确定好让那几家迁封过来?”
  “以前没有确定,但是现在嘛,既然宁王他们如此喜欢来西洲开矿,就让他们过来,南洲只留八家亲王府,让西洲变成九家。更能平衡各家的势力。”
  朱见深长揖道:“学士既然已经有了全盘计划,孤自然也由学士调派,该做些什么,孤听学士的。”
  解云看了看他身边的次辅彭时,两个人相互看了一眼,都露出了微笑,但是解云的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朱见深当着彭时的面这样说,固然是表现出了对自己的重视,却让他们这两个学士之间有了嫌隙,或者说是有了竞争。
  这可不是解云愿意见到的,毕竟他们解家,从祖辈开始,祖训第一条就是忠心为君,不参与继位之争。
  朱见深以为自己是在帮他,实际上,他只是按照陛下吩咐做事。
  这个时候,他向彭时抱拳说道:“次辅大人可有何妙策?”
  彭时笑道:“老臣以为,殿下好不容易来一趟西洲,对付汉王府的事可以稍微往后拖,但是接见一下有功将士,然后在黄金城的精兵强将面前亮亮相,才是要紧的。”
  解云连忙说道:“正该如此……稍后黄金城总督苏南来拜见殿下,也好听一听他的安排。”
  朱见深道:“这黄金城孤也是闻名已久,难得来一趟,不仅各军将士该见见,这里的矿工们,也该见见。”
  彭时摇头说道:“殿下,别忘记了,这里的矿工可不是东洲,以汉化的土著为主,这里可都是阉人昆仑奴当矿工啊!”
  朱见深脸一红,知道自己想要表现,却有些心急了。本来他也知道这里矿山上大多是昆仑奴,现在却一下子忘记了。
  不过他也很快补救了过来。“孤初来乍到,还是听苏总督与二位学士的安排吧!有需要孤出面的场合,孤当仁不让。”


第四十八章 异心
  正统四十五年的春节,朱见深在黄金城度过了一个炎热的新年。
  这里的时间要比大明晚三个时辰,朱瞻基在大年三十的正午,针对全球大明百姓,发表了新年致辞。
  不论是中洲,东洲,还是西洲,以及大明在海外各个海岛,殖民地,只要是有条件的地方,都在收音机,大喇叭前面第一次听到了朱瞻基演讲。
  在演讲中,朱瞻基强调了大明皇室对于世界各地统治的正统,阐述了皇室为了改善百姓生活水平做出的努力,并且对大明新一年的发展规划做出了明确的计划。
  除此之外,朱瞻基在这次演讲中还宣布,要在明年新年,也就是正统四十六年的新年,举行大明建国一百周年庆典。
  届时,世界各地的大明宗室,勋贵,都将汇聚应天府,为这次百年庆典同贺。
  从朱元璋大明立国,他在位三十一年,朱允炆在位四年,朱棣在位二十年,他在位四十五年,刚好是一百年。
  不过,因为立国之年就算了一年,所以要到四十六年的新年,才是真正的一百周年。
  朱见深是陪着黄金城的将士们,在军营里面收听的朱瞻基的演讲。
  天没亮他们就已经起床,数万人聚集在大广场上面,共同聆听几十个大喇叭里面朱瞻基的演讲。
  朱瞻基的演讲持续了半个时辰,结束的时候,刚好太阳初升。
  数万人齐声欢呼,他们大多数人虽然没有能见过皇上,但是能够在广播里面听到皇帝陛下亲口向他们问好,他们依旧一个个激动不已。
  特别是一开始,朱瞻基像后世的领导人一样,对大明各地的将士致以亲切的问候,中间也提到黄金城的将士们。
  这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虽然身在距离应天府万里之外的西洲,但是他们依旧能感到心在中洲。
  朱见深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内心也是沸腾不已。虽然他这个殿下亲自前来,但是似乎也比不上陛下在广播里面的依据问候,但他没有嫉妒,只有与有荣焉的感觉。
  “彭师,你觉得皇祖为什么能有如此威信?他的威信究竟是靠什么体现出来的呢?”
  彭时沉吟了一下,肯定地说道:“殿下,这是因为体制的作用!”
  朱见深也沉思了起来,半晌抬起头说道:“是的,这是体制的力量!”
  对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维护统治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强大的武力?清明的吏治?还是活跃的经济?先进的科技?
  这四点非常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应该是一套完善的体制,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从上到下人人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知道自己的作用是什么。
  一个皇帝,不论如何雄才伟略,他都是一个人。
  他的命令需要人去执行,他的意志需要人去实现,他的尊严需要有人去维护。
  只有有这样一套完善有效的系统,这个国家的运转才是正常的。
  古代人常说,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其实就是因为古代人往往不知道这套体制的重要性。
  他们只会最简单的管理方式,从上到下的施压,利用武力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这种模式是非常落后的。
  个人在这套体制当中,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能一个英明的国君,就能带着国家腾飞,但是一个昏庸的国君,就能让国家灭亡。
  特别是在大臣层面,一个权臣就有可能欺上瞒下破坏整个体制系统稳定。
  所以,他们才会认为打江山易坐江山难。
  但是,朱瞻基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很清楚体制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要超过武力,吏治,经济,科技。
  一套完善的体制,能够限制每个人的个人作用,又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个人作用。
  让每个人变成体制的一部分,组成个人不能化解的力量,形成势不可挡之势。
  大臣专业化,这是他们的基础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成为官员之后要做什么事。
  而制度完善后,就能自发限制官员的权力,让他们只能在框架范围内发挥作用。
  一个宦官,就能隔绝皇帝的耳目,挟天子而令诸侯。
  一个大臣,就能替代皇帝的作用,一声令下莫敢不从。
  这就是体制的缺陷。
  如今的大明,四权分立,处政权,执法权,立法权,军权各自分开,哪怕在自己的范围内做到顶点,也不能将自己的权力衍伸到范畴之外。
  就像如今的总理大臣,他也只有处政权,根本没有立法的权力,也没有执法的权力,更没有领军的权力。
  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总理大臣,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
  在系统内部,他的权力受到了各部主官的挤压,在外部,受到了议会,受到了秘书处,受到了皇帝的制约。
  他的权力只能体现在民政事务上,其他事务一旦伸手就会被其他人抵制,那么他的权力就只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才能体现出来。
  其他人也是一样。
  就以黄金城的总督苏南来说,他的手下虽然控制着六万精兵,但是他的权力只能在黄金城范围之内才能体现出来。
  身为黄金城的军事总督,他不能插手金矿的生产,也不能插手金矿的运营,如果他伸手,就是触及了不属于同一个系统的地方官府,工部,内务府的权力,就会遭到弹劾。
  而在以往,一个地方总督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什么事都能管,什么事都要管,这就是体制的不完善。
  任何权力都要受到制约,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化,更重要的是,会导致体制的平衡失衡。
  朱瞻基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完善了整个大明的管理体制,这才是他最大的贡献。
  到如今这个时候,唯一还没有受到限制的权力就只剩下了皇权。
  当然,他不会搞什么君主立宪制来限制自己的权力,在如今这个时代,搞什么君主立宪根本不成熟。
  所谓的体制,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
  不同的政体体制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下,贸然改变体制,只会造成社会动荡。
  就好比现在,朱瞻基如果真的限制皇权,那么就缺少一个一锤定音的角色,各个部门为了争夺这个权力,只会斗的不可开交。
  这是好事吗?当然不是!
  不要谈什么民主,平等,那不过是西方社会为了忽悠底层民众而给出的诱饵。
  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未来,真正的平等依旧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且,在许多所谓的独裁国家,人民的生活比“自由,民主”国家好的多。
  在如今这个时代,搞平等只会让自己的国家乱成一团。
  所以,朱瞻基还让三教与真理教一起,搞出了一个阶级论。
  社会必须要有阶级,这样上下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重要的是不能隔断不同阶级之间的通道,要让底层的人看到希望能上来,而无能的上层也能下去。
  以前的朱见深一直被困在局中,他从来没有脱身事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正确认清事实。
  或者说,他从来没有从全局真正感受到这种力量的体现。
  但是,这次远航数万里,在东洲,在西洲看到这些背井离乡数万里的将士,他们虽然已经在数万里之外生根发芽,却依旧尊崇应天府的陛下为尊,这完全体现出了体制的力量。
  当然,朱见深也没有疏忽,在体制之外,还有文化的影响力。
  因为儒家文化的天地君亲师的人伦大义,所有人都在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不容任何人破坏。
  一开始抵达西洲的时候,要直接面对势力迅速扩张的汉王府,他还有些胆怯,但是现在,他一点也不怕了。
  “殿下,陛下的新年致辞中,有几个关键的部分,你需要好好揣摩一下,这些话关系到未来一年的大明变化,你可要做到心中有数。”
  身为江山的继承人,朱见深当然对一些敏感用词并不陌生。许多在普通百姓听来很平常的话语,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复杂的关系和上层人物的决心。
  “这些让文书们先整理出来,我稍后再看。今日除夕,先到各军卫去巡视一番,带上银币,今日去普通军士的家里看看,与民同欢。”
  听到朱见深的话,彭时笑了起来。以前在应天府,太孙还显得不接地气,但是这趟耗时两年的巡阅之旅,让他变得越发成熟了起来。
  而在汉州城,朱见注也在收音机前面听了朱瞻基的演讲,然后陷入在了沉思当中。
  作为有心想跟朝廷扳手腕的王爷,从解云来到西洲,他就感受到了朝廷对汉王府和晋王府的绳索越拉越紧。
  可是他却毫无办法,不管是从大义上,道理上,还是实力上,他都没有还手之力。
  更让他担忧的是,就连他自己的亲卫们,虽然现在给他汉王府卖命还值得信赖,但是若汉王府站在朝廷的对立面的时候,恐怕也不值得信赖了。
  如今广播已经成了西洲普通人最喜欢的节目,在各大城市,卖的最好的商品就是价格昂贵的收音机。
  每天没事的时候,人人都抱一台收音机,听着广播里面宣扬朝廷的政策,听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听着各种戏剧。
  虽然大多数普通人对朝廷的政策并不关注,但是每天不间断的广播,让普通百姓也都能了解到朝廷在各种大事上面的态度。
  这样的时候,他们汉王府要是想要跟朝廷对立,根本得不到普通百姓的支持。
  人人都知道,皇帝陛下是为每个老百姓着想的,为了让大明百姓富裕起来,殚精竭虑。
  就是有一些不公,也都是下面的官员们仗势欺人。
  今日的广播中,陛下金口玉言说了大明境内要降低农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并且允许百姓用银钱换取减免劳役。
  而且,朝廷不允许公摊劳役名额,一经查实,相关的官员罢职降职。
  而一些需要动用劳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都转为了工部工程,由国防部的工程兵负责建设。
  这样一来,汉王府今年想再动用劳役来为汉王府干活,就要花银子了。
  想到这里,他都恨不得直接推倒那些能接收信号的信号塔。
  以前汉王府可以随意将一些活让普通百姓来干,还不用出银子。如今不能随意征发劳役,今后汉王府的支出又要多一大截。
  都是这些广播的错,让老百姓都能直接知道朝廷的政策,以后还怎么蒙蔽他们?
  诸事不顺啊……
  更关键的是,民心根本没有在汉王府这边,他就是把其他几家王府拉拢了过来,但是他们的手里没有兵,又能泛起多大的风浪!
  “韩长史,太孙这几日在黄金城那边,可有什么动作?”
  “王爷,这些消息根本不敢通过电报局发报,只能通过西洲日报上面的消息知道他最近一直在军中……来者不善啊!”
  “我不信我们汉王府并没有对着干,朝廷就真的敢出兵。太孙恐怕也是在给我们施压,等过了十五,他来了汉州城,我倒要好好问问他,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韩琮已经能看出他有些色厉内荏了。
  在内心里叹了口气,韩琮也在考虑以后的前途了。从朝廷的无线电报和广博传到了西洲,原本汉王府还能仗着天高皇帝远,在西洲自成一派。
  可是现在连西洲的百姓都每天能听到中洲那里的消息,朝廷有什么政策,普通百姓跟王府同时能知道,他们还怎么能靠蒙蔽来携裹百姓?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汉王府就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威信。
  如果他们顺应朝廷,还能有一条活路,还想着跟以前一样高高在上,是行不通了。
  韩琮仔细想了想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虽然他曾经给汉王府出了不少计策,但是他自己本身,并没有做过为非作歹之事。
  若王爷还看不清形势,自己也就只能倒戈相向。
  反正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银子,不管是回中洲,还是在南洋买一个大庄园,关起门来过悠闲日子,对他都没有压力。
  想到这里,他的内心忍不住有些激动了起来。


第四十九章 大势
  明朝的官员有府官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