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默然)-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头,徐处仁与老妻老妾坐于车内,并无言语,闭着眼睛,随着车子起伏而摇摇晃晃,忽地叹了一口气,他老妻见状问道:“官人任内收复失土,大功一件,名垂史册:今日辞官”下属百姓争相送别,夫复何求?怎地还叹气?”

    徐处仁睁开眼睛,又叹道:,“只可惜,没能见上徐卫一面啊

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绝称臣

    却说这头王庶、徐良、张浚三个待徐处仁车座渐渐行远后。心中各有一番滋味,想徐宣抚在道君大观年间就曾经作过永兴知军,可谓始于川陕,如今带着光复全陕的荣耀,止于川陕宣抚处置使,以太傅致仕,也算终于川陕。虽然经历过拜相罢相,但这仕途走得也算光彩。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老家在应天府,如今还在女真人手里,告得老,却还不了乡,不免遗憾。

    嗟叹一阵,三人各自上马准备回城。张浚眼尖,突然看到远处数骑飞驰而来,奔跑甚急,待走得近些,赫然发现来的竟是徐卫!

    徐六吃了一惊:“这厮不在陕西,却来绵州作甚?”

    眨眼之间,徐卫一行已经跑到面前。看得出来,紫金虎是一路马不停蹄赶来的,人马都喘息不止,身名几名随扈,倒不见其他将佐。

    “子昂这是…………”王庶是徐卫的老长官,见他突至,也不免意外。

    徐卫来不及跟三位同僚多说,疾声问道:“徐宣抚何在?”

    张浚反手一指:“方走不远。”

    徐卫一鞭下去,同时喊道:“三位且去,等回来说话。”战马闪电般奔出,没等三人回过神来,他已经跑出老远。

    那一头,徐处仁的两辆马车不急不徐地前行,这位老臣还是忍不住掀起车帘看看这给他带来荣耀和成功的土地,因为以他的年纪,这一去只怕再也看不到川陕大地了。

    “机公,后头有人追来。”仆从向他报告道。

    徐处仁没多想,以为是刚才三个下属可能还有什么要交待或者嘱咐的。不一阵,又听仆从喊道:“是徐宣抚!”

    徐处仁心头一跳,忙道:“停下!停下!”马车未停稳,他就着急着下去“慌得妻妾仆从赶忙接着,生怕他老胳膊老腿有个闪失。下了车,在旁人搀扶下,他极力张开眼睛往后看去,奈何目力不济”只听得蹄声渐近,几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徐卫跳下马,大步前来,两步外抱拳一礼,而后上去一把执住徐处仁的手,急道:“宣抚相公为何如此匆忙?”

    徐处仁听他话中有焦急责怪之意,淡然笑笑,握着他的手道:,“徐宣抚军务缠身”该在陕西才是,如何到了绵州?”

    “卑职本在长安处理善后,听闻宣抚相公告老卸任,立刻启程入川,好在赶上了,否则哪年才得相见?我说相公,为何急着撂这挑子?就算要走,好歹召我来替前辜送行才是啊,你这……”徐卫急道。

    徐处仁心里着实感动,但还是责备道:“徐宣抚素来公私分明,怎能为老夫之故,撇下公务不管?实是不该,实是不该。”

    “陕西事已毕”何用我躬亲?若是不来送相公一程,心里如何安得下?”徐卫恳切道。他这倒不是虚情假意,紫金虎有一点非常走运,那就是他在陕西遇到的三个顶头上司,李纲、徐绍、徐处仁,都与他意见相合,非常支持。他能取得今日的功劳,实在与这三位长官分不开。这当中又尤其是徐处仁,简直到了言听计从,有求必应的地步”合作得非常融洽,几乎没有任何冲突矛盾。

    徐处仁虽然卸了任”但听对方一提,还是关切地询问了部队的损失”粮饷的用度,在得知延安还有战斗时,不禁嘱咐道:“虽说全境大多光复,但延安不下,便不算完整,徐宣抚不可大意。”直到此刻,徐处仁作为一个上级,一个前辈,还是坚持不直呼徐卫名讳,而以职衔尊称,可见他心里之重视。

    徐卫应下,又问道:“相公桑梓在应天,此番却往何处?”

    “官家召我去杭州,大概也是有考虑的吧,估计这残生便在江南渡过了。”徐处仁笑道。

    徐卫长叹一声,请对方移步,避开旁人,诚心诚意地说道:“卑职虽然一直在陕西勾当,但我心里清楚,这些年若非相公鼎力支持,哪有今日?事已至此,相公去意坚决,徐卫也留不住。唯愿相公此后乐得清闲,福寿绵长。相公到江南定下之后,万望来书一封相告,以后若有机会,卑职定当拜望。”

    徐处仁点点头,似乎在考虑着什么事,徐卫见状,主动问道:“相公可是还有什么要嘱咐的?”

    徐处仁一双浑浊的眼睛看着对方,几度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道:“宣抚少师天性过人,忠勇无双,为川陕斯共仰。更兼王庶、徐良、张浚等都有大才,我虽去职,却也放心,只有一桩,不吐不快。”

    徐卫点头道:“相公但说无妨。”

    徐处仁稍稍沉默,叹道:“这几年来,四川百姓为了供养西军,负担沉重。此番为了反攻,老夫预借两年民赋,百姓颇有怨言。至于陕西,受多年战乱分裂之苦,户口锐减,田地荒芜,城郭残破,百姓流离。今大战已毕,正该使百姓休养,恢复耕作行商,短期之内,最好是不要再大举兴兵。”他这么说,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宣抚处置司人就有人议论,说徐卫恐怕有进兵河东的打算。

    这些年来,四川以一隅之地,供养数十万西军,确实也艰难。朝廷只是偶尔赏赐,并无常规的财政支持。至于陕西,最富饶的关中平原连年征战,其他各路又都是些贫瘠山区,无法自给。又特别是这次出征,莫说百姓交纳了多少钱粮,只征发的民夫便有数十万之众,这对百姓的影响是何其大?徐卫这番嘱咐,专说给管军的徐卫听,可见其用心良苦。他是怕徐卫只管军事,不掌民政,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为了追求军功,又马不停蹄地去打河东,造成百姓无法负担之重。

    再加上川陕远离中枢,朝廷的控制相对较弱,自主性很强。而在川陕本土来说,军队集中在陕西,机构又大多在四川徐卫本身又是“宣抚副使”如果他执意要怎么样,谁又能把他拖回来?更何况,自己离任后,从制度上讲他和另一位宣抚副使王庶是平级,同为最高长官,因此难免担心。

    徐卫听后,默然不语。良久,应允道:“相公放心,陕西全境光复后,自当戮力恢复百业,使百姓安定断不会穷兵赎武,自取其祸。”

    听他这么表态,徐处仁很高兴,抚其臂笑道:“有了徐宣抚这句话,老夫走也走得安心了!”

    两人又说一阵,徐处仁道:“罢,你也别送了,老夫以复陕之功退去摊子却留给你们了,保重。”

    徐卫一甩战袍,俯首一礼:“相公珍重。”

    送走了徐处仁之后,徐卫没在绵州多呆,次日便赶回了陕西。虽说徐处仁一走名义上王庶和他便是川陕最高长官,但他的权限朝廷规定得很清楚,“免签书本司公事专一措置缘边战守”也就是说不主持川陕宣抚司日常事务,只负责军事。

    这倒不是杭州的人对他有戒心,或者说是,但也并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针对武臣这个群体。王庶开始主持川陕军政,这人是个忠厚长者对徐处仁的政策仍继续推行,并无半点改变。

    延安仍在作战韩常本想凭城坚守,可西军不来攻就逼得他必须主动出击。金军奋力想挣脱徐卫设下的牢笼,可王禀和徐洪二位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将个延安东城围得铁能一桶,无论韩常如何挣扎也冲不开防线。

    二月,徐处仁抵达杭州行朝,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的礼遇。赵谌亲自在皇宫里设宴,替徐处仁庆功,高度褒奖他经营川陕之功。除了让他以太傅致仕以外,又赐给丰富的财货,因他家乡尚在金人手里,皇帝打算在杭州给他赐宅第田产,以使其安养天年。

    徐处仁确实厚道,并不贪功,他极力向皇帝陈述,经营川陕王庶徐良等人也是功不可没,至于军事上的胜利,则实赖徐卫以及陕西诸帅。皇帝向他介绍了南北议和之事,问他金人虚实,徐处仁据实以告,称金人已不复当年之勇,越往后,双方的力量将逐渐持平。皇帝又问他对议和的态度,这位老臣不知是否不愿意在致仕以后还卷入朝廷内部的争执,声称自己是外臣,不清楚〖中〗央的情况,因此不敢妄语。赵谌也不逼他,好生慰劳之后,听其自便,或留杭州,或往别处。

    徐处仁虽然没有明确反对议和,但他的话给赵谌下决定以启发。这位年轻的皇帝也有几分锐气,经过再三权衡之后,他决定不称臣,仍维持宋金两国之间的“伯侄”关系,以此为前提,接着往下谈。

    这个消息一传出,朝中哗然。徐绍那一伙积极抗战派大臣很受鼓舞,不断上奏皇帝表示坚决拥护。他们普遍认为,就算和谈谈崩也没有关系,近年来金国连败了几阵,不说伤筋动骨,但至少元气有亏,不可能马上发动报复。退一万步说,它真要倾举国之兵,咱们陕西有精锐西军数十万,荆湖江西又有折郡王何太保统率的神武前后军十余万,赵宣抚的神武中军亦有数万之众,怕他作甚?更有个别激进的向皇帝表示,就算金军不打,咱们再憋一段时间,也要自己准备北伐。总而言之一个目的,复旧疆,收失地,雪国耻!

    不在〖中〗央的前宰相李纲赵鼎也上奏,认为赵官家此番表态,必将极大鼓舞全**民士气,中兴之期,不远矣。判河南府的秦桧,更是建议由折彦质、徐卫、何灌三位统帅联合举兵,主动进攻。

    抗战派欢掀鼓舞,力主议和的大臣反弹也十分激烈。他们再三警告皇帝,治国不是儿戏,不能意气用事,拒绝称臣,等于拒绝议和,必然激怒金人,后果不堪设想。其中尤以部分仍对友上皇赵桓有想法的大臣最为愤慨。

    而金使张通古见大宋方面态度渐趋强硬,认为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他于二月启程回国,但临走时他也没有把话说死,只说是回国去请示*帝但这位极度仇视大宋的前辽臣,一回到燕京,就向金帝充颜痛陈江南欺凌金使,嚣张跋扈,建议中止和谈,发兵攻宋。

    在与权臣完颜宗干和完颜宗弼哥俩会面时,他极力陈说不可和谈,更不可归还河南淮西之地,否则后必为患。宗干宗弼哥俩称赞了他,但转过头来”却并没有立即攻击主和的完颜宗磐。因为他俩也清楚,这几年太背时了,攻襄汉受挫不说,如今陕西又大败,如果马上发兵攻宋,实在负担不起。

    而完颜宗磐也整了个骑虎难下,议和是他首倡的,如今谈成这个样子,他也觉得颜面无光。但即便如此,又能怎样?打吗?问题是现在没法打,没错,燕云诸州和女真旧地,还有不少精锐部队,西边防线上也还有防御耶律大石的精兵。但你不可能把这些部队都集结起来,孤注一掷去攻宋。契丹人现在又在作乱,还没有〖镇〗压下去”河东更是一锅沸粥,逼得耶律马五把集结起来部队又分些出去平乱,局势到了这个地步,现在金国该作的是极力稳固统治,推行各项改草”尽快汉化,而不是在战场上争高下,因为现在南方还不具备威胁大金国的实力。

    思前想后”他再次向金帝提出新的方案。不称臣就算了,继续维持“,伯侄”关系,河南不变,把淮西还给赵宋,那地方本来也是金军力量最薄弱之所在。南方仍送岁币,并停止战争。两国休兵罢战,咱们好埋头经营。

    尽管和谈让大金国有些下不来台”可宗磐还是得到了朝中很多契丹汉族大臣和部分女真权贵的支持。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向皇帝完颜皇和宗干宗弼兄弟施加压力。

    完颜皇迟迟未表态”然二月时,耶律马五上报”说黄河对岸的宋军正在蒲津关和风陵渡两处大肆集结舟师,有进入河东的迹象。这消息一传回,金国朝野震惊,因为十余年来,不管宋金之间战局如何变化,河东河北这两河之地,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已经被金人视之为“内地”如果西军攻入河东,那还了得?

    完颜皇也有些慌,忙批准了宗干的建议,不用张通古,另择使者入宋,再继和谈。

    然而此时,赵谌当然不知道他的强硬已经迫使大金国作出让步。他正经受看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朝臣的反弹,太上皇的愤怒,让这位年青的皇帝倍感烦恼,竟病倒在床。朝政大事,俱交首相朱胜非等人主持。

    问题是,朱胜非根本没有徐绍的魄力和手段,他没办法镇住主战派,更没办法弹压主和派的大臣,朝中越闹赵凶,最后发展到对皇帝的批评和攻击。主和派指责赵谌什么?不孝!

    这个大帽子,无论在哪个时代,便是千年以后,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人可以没有本事,没有财富,但不能没有孝心,一旦一个人被认定不孝,将遭受舆论〖道〗德的广泛谴责。

    很不幸,赵谌“不孝”的大帽子给扣实了。因为他确实长期不过宫去探望太上皇赵桓,赵桓是什么人?病人,对病中的父亲不加探望关切,这不是不孝是什么?

    你说太上皇当年在位时对道君还过分一些?对不起,那些大臣们认为,道君当年可是想复辟的!这怎么能一样?

    禁中,徽猷阁。

    这座阁楼最先建于道君赵佶在位的大观年间之东京皇宫,用来收藏哲宗皇帝的遗作。行在设镇江中,仍沿制,再至杭州,阁楼建得少子,但这微猷阁仍然保留。

    阁内只一人,皇帝一人。

    赵谌坐在书架旁的案桌后,他面前的桌上十分凌乱。哲宗皇帝生前所发的诏命,批复的奏章,创作的文集,都摆在案上。

    赵谌坐于御椅,身体往前倾,双手撑着脑袋,眼神呆滞,根本没在阅读。他在这徽猷阁里已经呆了一个多时辰,他实在不想出去面对那些咆哮的大臣,也不想看千篇一律规劝他的奏本。他本想到收藏伯祖遗作地方来,想看看当年这位很有作为的伯祖是怎么应对困难的,可他却没找到〖答〗案。

    直到此刻,他还是坚持认为自己作得没错。襄汉陕西都打胜仗,朕为什么要称臣?朕若走向北一跪,置折彦质徐卫这些军队统帅于何地?置阵亡将士的英灵于何地?置历代先祖的尊严于何地?

    现在已经不是当年老爹被追得到处逃窜的年代了。以汾阳郡王折彦质为代表的武臣们已经能打了,金人不是不可战胜,朕为什么要屈膝下跪?

    几声缓慢的敲门声响起,一个尖细的声音道:“官家,小奴责急事禀报。”

    “何事?”赵谌面无表情地问道。

    门开处,内侍同都知沈择小跑着进来,至皇帝面前一礼,小声道:,“官家,徐太师怕是不行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次议和

    赵谋手一松,显得有些慌,但马上镇定下来。()徐绍生病以后,他专门派了御医长驻其府上诊治,每日都要向皇帝报告病情。在之此前,御医也多次报告说“病危”但最后还是tǐng了过去。因此赵谌听沈择这么一说,便认为可能也会有惊无险,遂向内shì道:“你传朕口谕,让御医务必尽力。

    ”

    沈择是他的亲信之人,与一般内shì不同,上前一步,小声道:“官家,此番是真不妙。”

    “为何?”赵谌问道。

    “昨夜徐太师就昏mí不醒,今早一起来倒有些精神,喝了两小碗稀粥,又让夫人陪着去拜了祖先灵位。上午的时候,召集所有奴仆,都发给钱财遣散。中午也吃了些粥,还晒了一阵太阳,下午的时候就不行了。御医说,早则今日,迟则晚间“…………”沈择小声道。

    直到此时,赵谌才意识到严重,一怔之后,霍然起身往外,沈择小跑着跟在后头。备了一辆车,直投徐府而去。

    徐绍从陕西去职回行朝以后,本在西湖边买了房舍,过着与湖光山sè为伴的清闲生活。发动政变,拥立了新君之后,为了方便他上朝办公,皇帝在城中赐宅,因此熟悉路径。到了徐府,见那府上奴仆都慌慌张张,凄凄惨惨,心知不好,便直往徐绍卧室。

    徐绍的两个儿子都在陕西,两个女儿一个随作官的丈夫在外地,只有排行第八的女儿与女婿在杭州。父亲病重期间,他这小女儿一直在娘家呆着shì奉,女婿和外孙今日也赶来,听闻圣驾至府,和老母都赶来迎接。

    赵谌急看见徐绍,也未与家人多说踏入病房,只见徐绍躺于塌上,受病痛的折磨,这位柱国重臣已经没有了形状,因他是肺上的疾症老远就能听到他风箱一般的喘息声。赵谌心头一紧,快步至塌边,沈择搬把椅子让他坐下。

    徐绍也听得旁边有动静,也知道是天子亲临,勉力睁开一只眼睛,吃力道:“怎敢,劳官家亲临……”

    赵谌看到那张布满沧桑,毫无血sè的脸也不禁心酸,叹道:,“太师乃国之重臣,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徐绍奋力睁大眼睛,见内shì沈择在场,便对皇帝道:“老臣有数语,临死以白陛下,乞退左右。”

    沈择虽是赵谌极为信任之人但辅弼大具临终嘱咐却也非同一般,转过头示意沈择退下。待其走后,赵官家道:,“太师但有所请,朕无不应允。”

    徐绍闭着眼睛,xiōng腔里呼噜噜的声音一直不停痕久,他语气低微地说道:“臣起于行伍之中,受先帝厚恩以换文资。佐四朝君王,不敢言功,乃尽本分而已。今天不假年,命不久矣,所恨者,唯旧疆未复,国耻未雪唯望陛下勿懈勿怠……”话没说完,便是一阵猛烈的咳嗽。

    赵谌知道他的心意安抚道:“太师放心,朕绝不芶安于江南。”

    听到这句话徐绍脸上lù出笑意。当年他和侄子徐卫一同赴行在,两叔侄曾有过一番讨论,徐卫说江南安逸,越往后,这里的人恐怕就越不思进取,只求偏安一隅。多年以来,这一直是徐绍最担心的,如今皇帝如此表态,叫他欣慰。

    赵谌此来,首为探望,其次也是很多事情想问徐绍意见。君臣二人沉默片刻之后,赵谌问道:“太师观满朝大臣,谁人可继次相之位?”

    徐绍喘息道:“朝中无人。”本为以大臣的角度来说,谦虚谨慎才是他应有的作风,但徐绍作事雷眉风行,如今又是弥留之际,也就扒去了一切虚伪,直言相告。

    赵谌听后,略一思索,又问:“秦桧如何?”

    徐绍答道:“非此人不可佐吾皇。”

    赵谌记在心里,又问:“徐绍判河南府,兼修皇陵,一时回不得。朕yù使朱胜非兼两相,总三省,可行么?”

    徐绍好一阵没回答,直到皇帝再次询问,他才道:“朱相迂腐刻板,意志不决,行事疲软,若是平时,可算称职,方今乱世,恐非大破大立之选。”

    赵谌虽然听着,也并没有反驳,但心里并不认同这个说法。

    “官家,和议之事如何?”一阵之后,徐绍主动问道。他这段时间病重,家人并不敢将朝政消息转告,因为他极力反对议和,怕他知道消息动怒伤身。

    赵谌听他提起这事,不禁叹了一声:“朕已下诏,拒绝称臣,仍维持宋金伯侄关系。金使张通古已然归金,朝中……”

    徐绍闻听此言,双目睁开,颇有些jī动道:“吾皇圣明!”

    赵谌苦笑一声,暗思若是朝中都像你这般想,朕也就不用如此烦恼。徐绍不知是不是受了此事刺jī,恢复了些精神,对皇帝说道:“陛下虽登位不久,然有如此魄力,可谓军民之幸!金人起于山林之间,倚其残暴而凌虐四方。然自古以来,取天下易,治天下难。秦王扫**,统八荒,何等壮烈然二世而亡。文帝终四百年之分裂,使天下归一,亦两世而终。金人攻灭契丹,占我半壁,其武功可谓盛极。然此等狄夷禽兽之辈,不过开化之初,方离茹毛饮血,何谈治国?久之必生内乱!而我军民,受十数载战乱分裂之苦,与女真仇深似海,不共戴天!今南方安定,川陕强兵,陛下宜勤修内政,积蓄力量,待时有变,即诏川陕之兵入河东,荆湖江西恢中原,诚若如此大事可定!”

    赵谌听了一席话,也不禁为之振奋,昂然道:“此朕毕生之所求!”

    徐绍情绪过于起伏,咳嗽不止,赵谌急忙抚慰道:“太师不可轻动。”

    “无妨!无妨!”徐绍喘息道。看着面前这位虽嫌单薄,却一脸坚毅的年轻皇帝,回想起当年拥立他登位时的情景,直感不可思议。彼时,官家年少,却不知他xiōng藏大志!如今大宋有恢复之君,亦有恢复之臣”何愁不能北逐女真,恢复故土?

    可很快,徐绍这份乐观就被现实所打破。太上皇虽然禅位于官家,却是被迫无奈,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放弃对朝政的干预”朝中部分大臣也还对他心存妄想。这得怪自己,若是当年清洗耿南仲一党时,下手再狠一些,将这些人统统驱赶出〖中〗央,也不会有今日之事!这两年,因为官家的“反抗”他们父子的关系很紧张,照此发展下去”难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