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阀(默然)-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失,徐卫和部将幕僚研究决定的战略得到不打折扣的执行,没有任何人违背节制,没有任何人拥兵自重,令行禁止,绝不含糊。
“恭喜宣抚相公,复全陕之功,当可彪炳史册!”在百军欢呼声中,吴阶大声向长官道贺。
徐卫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大笑道:“功归将士,西军威武!”
建武五年四月底,徐卫以川陕宣抚处置副使,陕西制置合的身份,命自己的堂兄,两兴安抚司都统制徐洪暂管延安府、绥德军、保安军鹿洲、丹州等地区。同州归划永兴军路经略安抚司。
各路西军开始撤回防区,宣告着收复陕西的军事行动完结。等待着将士们的,是他们应得的荣耀。
五月上旬,王庶以“便宜行事”之权,开始对有功将士进行嘉奖。各帅司除正副帅守以外,赏功罚过皆由宣抚处置司裁夺。同时开始着手安排收复地区行政机构的重建,这意味着需要数以百计的官员赴陕西任职,四川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官员可供任用。
此时,徐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一直在陕西主持,熟悉各地官员的情况。给宣抚处置司提供了许多建议,他推荐的人很多都被委以县一级和州一级的行政官员。
在陕西重建拉开序幕时,江南的议和也进展神速。因为双方的大前提上没有分歧,谈起来相对比较顺利。到五月份,议和基本达成,金国承认大宋对陕西的主权,以淮河为界,归还部分领土,大宋每年送给大金银绢各五十万,从明年春天开始交纳。两国的军队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和挑衅行为。
这次议和,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它是宋金开战十几年来”金国首次作出让步。这主要是靠军事上取得的胜利,逼得大金国不得不妥协。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赵谌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军事斗争上取得的胜利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是他顶住压力,坚决拒绝称臣,能不能谈到这个地步还真得两说。满朝大臣不禁对这位新君刮目相看,认为他具有太上皇当年登基之初的锐气。就连在葛岭清修,不问世事的道君赵佶,也在孙儿来探望时,对其赞誉有加。甚至抚着孙儿的背感叹说,要恢复旧疆,洗雪国耻,看来就得靠你了。
赵谌经此鼓励,信心大增。在议和达成之后,他就召折彦质和何灌等军队统帅入朝觐见”试图清除太上皇对军队的影响。西军元老级别的折可求趁机以老年请求致仕,赵谌礼遇甚隆,令其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退休后仍享受全额傣禄。同时,又将何灌的长子何蓟擢升为节度使,恩宠有加。
当然,他无论如何忽视不了兢兢业业,立下大功的川陕文武官员。在正式的嘉奖出来之前”他亲笔草诏送往四川,毫不吝惜褒奖之辞,扎扎实实地把川陕官员夸奖了一番,称他们是西部长城。
当月,从陕西回来奔丧的川陕宣抚处置判官徐良也受到了赵谌的亲自接见。赵官家先是高度评价了清河郡王徐绍的一生,并又一次让徐良转告家人节哀,再称誉了他在陕西所作的贡献。
当赵谌问起西部情况”徐六对答如流,上到司仪行政”下到赋税钱粮,乃至军旅之事”无所不详,好似把川陕摆在了皇帝面前一般。赵谌大喜,在徐良退下以后,他欣喜地对内shì沈择说,徐常德有其父之风,属于可大用之才!他在地方上历练多年,十分熟悉下面的情况,难能可贵的是,对朝政也有一定见解,这是行朝大臣们所不具备的。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朕的!
沈择见皇帝欢喜,也借机建议说,既然官家这么欣赏他,何不就留在杭州,让他不用回陕西去了。赵谌深以为然,不过徐绍新丧,作为儿子,徐良按制度必须得丁忧守孝。因此也不急于决定。
建武和议的缔结,极大鼓舞大宋军民的士气,全国抗金形势一片大好。赵谌也是雄心勃勃,yù作中兴之君。
他授意宰相朱胜非,让他会同各方拟定详细的计划,为下一步行动提出纲领。
以目前局势看,下一步显然就是收复河南山东等地,将女真人逐出中原,撵过黄河去。但这事说起来容易,作起来却难。金军在中原地区,以东京为前沿基地,拥兵数十万,时刻威胁着襄汉地区。目前正处于相持的状况,如果宋军草率北伐,谁也没有把握取胜。
禁中,垂拱殿。
这是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日常事务的所在。一名个头不高,但很是宽大的大臣正拾阶而上。他看起来年事已高,再加上肥胖的体态,因此走得有些吃力。那宫门外shì奉的内shì一见,便走下阶去搀扶他。
至殿前,那大臣喘了口气,将带有长长帽翅的幞头扣上,抹了一把汗。内shì们发现,对方的紫sè公服背部已经被汗水浸透。很难想像,这人就是威名卓著的荆湖宣抚使,太保何灌。就算是徐卫见到他这位姨丈,恐怕也不太认得出来。
何灌正喘息着,便瞧见一人昂首阔步,走路如风地上了台阶。任谁看到此人,也要赞一声好!他四十多岁的模样,正当壮年,身长七尺有余,tǐng拔雄伟。尽管形容颇具威仪,但此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却并非武臣那股粗犷和剽悍。
他来到殿前,何灌已经拱手施礼道:“折郡王。”
折彦质展颜一笑,英俊的脸庞让人看得舒服,还礼道:“何太保倒比我早到一步。”
何灌频频摆手:“不行了,这许多年没上阵厮杀,长了一身的肥肉,再加上年纪一大,上几步台阶都吃力。哪比得上大王精神?我是该效仿令尊”致仕退休了。”
“太保说哪里话,荆湖重地,怎能离得了你?要想致仕养老,待复了中原,还了故都再说不迟,哈哈。”折彦质笑道。
两位柱国重臣正说着,只见内shì沈择快步出来,一脸春天般温情的笑意,老远就作着揖:“折郡王,何太保,官家宣二位进殿。”
“有劳。”折彦质随口一说,便与何灌同入殿中。
官家赵谌高坐于御椅之上,只是他单薄的身形跟宽大的御座比起来”显得很不协调。这头折何二臣进来,大礼参拜道:“臣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二卿乃国之重臣,平身,赐座。”赵谌满面笑容,跟沈择都不相上下。
二臣坐定之后”赵谌笑道:“两位贤卿在行朝已久,不日就将启程回去。朕借此机会,有些事情想跟两位贤卿商议。也不算商议,就是想听听两位的意见。”
折彦质是文阶,在活着的人当中”除了赵家宗室以外,又只有他一个人称王。因此道:“请官家示下。”
“近几年,我军接连斩获”金师屡战屡败,一扫yīn霾。此番,金人更是罕见退步,还我淮西。朕就在想,这南北的态势是否已经转变?”赵谌问道。
折何二人心中有感意外,眼前这位天子,不过二十出头”但其作风谈吐很是不凡。
折彦质思索片刻,答道:“陛下”如今南北局势,较之从前已经大为改观。金人每次出师”便攻城陷地,突进数百上千里的局势一去不返。此前几次交兵,金军非但没有拿下寸土,反而损兵折将,丢失防区。陕西光复,西京回归,在西部我军已经占据主动,甚至可以说是攻守易位。”
赵谌听得满心欣喜,点头道:“确实如此,西军累年来斩获颇丰,此番光复全陕,朕实感欣慰。”不过,折彦质话锋一转:“但中原地区,因金人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此,局势还没有根本的变化。金军以东京为巢xué,周边集结大军当在十五至二十万左右,始终保持对襄汉地区的高度威胁。而且,金国随时可以从河北迅速调兵南下。反观我方,江西荆湖两司的兵力加起来,只十二三万。防守有余,出击不足。”
赵谌听罢,赞同道:“确实如此,依卿之见,若想大举北伐,收复中原,还得等上些时日?”
何灌一直仔细地听着,此时插话道:“也不尽然。”
“哦,何太保有何高见?”赵谌同道。
“若是大举北伐,力量稍显不足。但若金军主动来攻,打防守反攻,则另当别论。此外,两军交战,制胜的,不光是军力对比,天时、地利、指挥、补给都能影响成败。当然,折郡王的意见也没有错,总的说来,我军在中原地区与金军相比,并不占优势。但如果将西军算上,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何灌到底是沙场上mō爬滚打出来的,见识非常人可比。
赵谌击御案笑道:“不久前,有人也是这般说。”
“敢问陛下,何人?”何灌问道。
“川陕宣抚判官,徐良;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秦桧。这两位卿家都和太保持相同意见。若只依靠荆湖江西两个宣抚司的兵力,要想击败金人,光复中原,确实没有绝对的把握。但徐卫收复了西京,控制了河南府,又驻兵虎牢关,已对中原金军形成直接威胁。如果神武前军,神武后军,再加上西军联手,与金军决战中原,两位贤卿以来,胜算有多大?”赵谌问道。
折彦质神情凝重,他已经听出来,皇帝受阶段xìng胜利的鼓励,信心爆棚。这是在琢磨大举反攻。
天子年轻气盛,锐气十足,可以理解。但如此一来,岂非与太上皇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保守,一个极端冒进,都不可取,都足以招致灾祸。
思之再三,他劝道:“官家,若集荆湖、江西、陕西之兵,决战于中原。胜败且不论,但如果实行,则是倾举国之兵与金军决死。”
赵谌听得心头一震,“举国”两个字惊到了他。没错,现在大宋的武装力量,总的来说,分为两部分,一就是御营司辖下的神武前、中、后军,一就是西军。其中,神武前军由折彦质统率,驻江西;神武后军由何灌节制,驻荆湖;神武中军由赵鼎节制,驻两浙,并且马上就要准备接管淮西。如果集荆湖、江西、陕西之军,确实等于倾举国之力。如果换成金国,举国来攻不算甚,但我方处于守势,防守的一方倾尽全力进起“……
“贤卿一言惊醒,朕险些冒失了。”赵谌叹道。
第五百九十三章徐太尉
第五百九十三章徐太尉
锐意进取的赵谌不得不面对宋金态势还没有完成“攻守易位”的现实。此时,大宋全国总兵力,计有神武前军六万八千余,神武中军四万二千余,神武后军五万,此三军属御营司序列,共十六万步骑。再加上西军诸帅司十九万步骑,全国有正规禁军三十五万左右。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寒碜,因为在行在南迁以前,大宋兵力最多时,达到过一百二十万以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一百二十万这个数字,还包括各地不负责作战的厢军。时至今日,厢军几乎不复存在,三十五万全是作战部队。供养这样一支军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拿西军来说,十九万西军,每月花费银钱一百一十万左右,粮食十五万余石。这就是为什么四川一直在叫苦的原因,盖因四川人民每年交纳的赋税和公粮,大部分都填给了陕西。
不过南方情况不同,御营司三支大军加起来的总兵力都还比西军差一点。而南方向来是钱粮重地,更兼徐绍推行新政以后,财政情况年年好转,杭州行在有足够的力量来供养一支相对庞大的军队。
在听取了相关大臣的意见以后,赵谌采纳了折彦质和何灌的建议,决定练精兵五十万,来承担驱逐北夷,光复河山的重任。西军是完全不需要再增加了,试想,仅陕西一地,便有近二十万精锐部队,干什么不成?
因此,要扩充的便是御营司下面的三支主力。正好,宋金达成建武和议,取得了暂时的和平,这段时间就应该用来埋头发展,又尤其是军力。有了皇帝的首肯,东西二府的长官们很快就拿出了扩军方案。政策主要照顾何灌统率的神武后军和赵鼎统率的神武中军。
神武后军驻防荆湖,防御重点又在襄汉,不能每次都靠江西折家来驰援。朝廷预计,将神武后军扩充到九万人规模,将折家统率的神武前军扩充至十万,赵鼎驻防两渐的神武中军扩充到六万人,另外,还要建立淮西军,也受赵鼎节制。这样,南方的总兵力将维持在三十万左右。足以应付各种局面,再多,朝廷就力有不逮了。
六月,宋金双方开始交割淮南西路,女真人基本信守了和谈时的承诺。不迁移人口,不蓄意破坏,当然,府库钱粮这些东西,人家是要扫荡一空,全数带走的。
六月中旬,受西军领袖徐卫之命,回归大宋的党项勇将李世辅引军来到了南方。枢密使许翰首先接见了他,当得知李氏一门身陷贼营,心系故国,为了回归满门都遭杀害。李世辅更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得以重返西军后,许翰这位忠直老臣深为感动,他向赵官家禀报说,忠义归朝,世辅第一其人骁勇善战,忠贞不渝,当委以重任
赵谌随后亲自接见了李世辅,对他忠义之举大加赞赏,赐爵,赐金,并为其改名“显忠”,以彰显他的壮举。考虑到李家世代为将,熟悉军旅,赵谌准备重用这个人。因为李显忠在西夏已经作到招抚使,夏主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因此要用李显忠,他的级别不能太低,有司商议后,决定让李显忠引部前往淮西,协助枢密副使刘延庆的长子,也就是陕西环庆大帅刘光世的长兄,刘光国,创建淮西军,并委以淮西经略司统制之职。
六月下旬,针对西军收复全陕的嘉奖措施正式出台。朝廷非常大方,一下子给出了五个节度使,包括熙河帅姚平仲、泾原帅王禀、永兴帅杨彦、两兴都统制徐洪,以及陕西制置司参谋军事吴玠,其中,徐洪建节比较特殊,他既不是西军大帅,也不在大司长官之列。
让他建节,一是考虑其军功显赫,二是考虑到他的父亲,清河郡王徐绍的盖世功劳。
环庆帅刘光世,因为一直以来没有拿得出手的军功,此次反攻,也没有负担作战任务,尽管他的老子在朝廷任枢密副使,但离建节还能距离。两兴安抚使王彦,也因为同样的理由,被挡在建节的门外。
而领导西军建立奇功的总帅徐卫,则被晋升为“太尉”,封“郡公”,赐勋号“上柱国”,仍兼任秦凤经略安抚使、陕西制置使、川陕宣抚处置副使。
本来,对于徐卫,西府长官许翰有另一种想法。他认为,陕西已经全境光复,川陕就应该分治,仿何灌赵鼎例,任命徐卫为陕西宣抚使,兼管兵民两政。除了领导西军以外,更要全面负责陕西重建事宜。
这个建议,甚至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朱胜非以为不可。他倒不是对徐卫有什么意见,而是认为陕西刚刚收复,很多地方还要靠四川帮扶,再说川陕分治不利于西部的发展。许翰的建议遂没有通过。
不过,这次对徐卫的晋升,朝廷没有再申明什么“免签书本司公事,专一措置缘边战守”的规定,只是说川陕事务暂由王庶主持。这样一来,作为川陕坐第二把交椅的人物,徐卫就得以参与决策,不再是一个纯军事长官。
对于谁来继任川陕最高长官,朝廷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也不急于此事。反正陕西光复,没有什么紧急要务,现在宣抚处置司的班子,足以应付。
宋建武五年,宋金两国处于军事休战状态,从东到西都没有战事。但上到皇帝赵谌,下到普通士卒都知道,女真人一定会撕毁和约,卷土重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这一年发生了几件事。
第一件,就是金帝完颜亶将一位蒙古合罕,也就是“汗”,名叫俺巴孩的,钉死在了木驴之上,这是金国专门惩治游牧叛人的刑罚。
第二件,就是重建辽国的耶律大石指挥他的大军进入了花剌子模,迫使该国国王称臣,大石的契丹国成为中亚唯一霸主。
第三件,就是夏主李仁孝派出使者南下陕西,跟川陕宣抚处置司商谈扩大边境贸易,同时委婉地提出,关于李世辅,也就是李显忠叛夏投宋一事,你方是不是该给个说法?
徐卫派遣杰出的外交官马扩再次出使西夏,并给夏王送上了一份尚算丰厚的礼。马子充在夏都受到了党项人的欢迎,他在给李仁孝送上厚礼后,代表川陕宣抚处置司许诺,将在短期之内,于边境扩大贸易规模,并解禁一些违禁品出境。
此前,王枢、移讹、李显忠三人率夏军入延安,本来是为攻金,但实际上,又什么都没作。这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谁都不得罪,但在韩常将此事上报金廷之后,还是引起了女真权贵们的不满。
夏国,乃是大金国的臣属,尽管一直以来,都很少参与宋金之间的战事。但此次大军南下延安,称得上是忠心耿耿。可怎么一箭不发,一刀未砍,又原封不动地撤回去?这是个什么意思?面对金国帝使的责问,李仁孝给出的解释是,西军实力强大,当时已经围困了延安,夏军也是无力回天,所以撤回。
对于这种辩解,金国很不以为然,金帝降下诏书,严厉斥责了党项人。这使得李仁孝大为不满,派王枢等领军入延安时,他就等于下决心要和女真人撕破脸皮,现在被金帝一骂,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借马扩来使之际,他隐晦地问道:你们川陕宣抚处置司还设在四川?马扩何等人,立即心领神会,回到秦州以后就将此事如实上报徐卫,言党项人有背金之意。
八月十五,秦州,陕西制置司。
吴玠经过徐卫的办公堂时,探过头看了一眼,敲门道:“太尉,今时不比往日,公务明日再处理不迟。”
徐卫抬头笑道:“行了,你先回吧,我一会就走。”
吴玠应了一声,正当离开时,又听徐卫唤道:“回来,过几天你怎么安排的?”
吴晋卿一笑:“若是从前也就罢了,肯定一切从简。今次大军复了全陕,军中同袍兴致很高,早几个月就在闹腾,说是非要好生相庆一番。我想了想,办吧,反正热闹不是。太尉还请赏光才是。”
“说些废话你为子娶妇,这是咱们秦凤军的大喜事,这杯喜酒我能不来抢着喝么?行了,你去忙吧。”徐卫笑道。过几天,便是吴玠次子吴扶娶妻,吴玠这扒灰老公公成天乐呵呵的,不知道被军中同袍开了多少玩笑。
今日中秋佳节,从午饭后开始,诸司官员都不必值守办公,回家团聚。徐卫已经他的亲兵去街上采买果品圆馍,也准备回家和妻女团聚。趁这空档,他给绵州复篇公文。主要是关于重建鄜延帅司的。
鄜延路,曾经是陕西诸路里的翘楚,不少西军老一辈名将都在鄜延勾当过,包括徐卫的父亲徐彰,那时候张深还是个小军官。谁知这厮开帅守投降之先河,鄜延一度从西军系统中消失。
如今重建,意义重大。绵州方面经过商议挑选,认来原两兴都统制徐洪是鄜延帅最佳人选。此番,他被朝廷授予节度使,成为唯一一个不是大帅,也不是大司长官而建节的人。可见朝廷对他的看重,由他出任鄜延帅再合适不过。
徐卫现在复函,就是表示支持。其实不久前金军撤出陕西以后,他留徐洪暂管鄜延,就已经释出讯息。他并不担心有人议论他任人唯亲,因为徐洪的本事、资历、战功都摆在那里。徐五早在山东带兵时,就已经作过经略使,只不过因为他缺少西军历练,所以时至今日,方才重登帅位。
“太尉,所需果品全数采买,几时回去?”一名亲兵在外间问道。
“快好了,等等。”徐卫说话间,已经落了款,将公文封好,只等明日发往绵州。随后,与亲兵一道,向外走去。今天天气很不错,晚间绝对是满月高挂,与家人后院凉亭里摆下果品茶水,一同赏月,这就叫生活。
出了二堂,正当绕过前堂上街时,背后有人唤道:“太尉留步。”
徐卫回头一看,诧异道:“你怎地还没回?”
“手里有桩急事,脱不得身,要请太尉示下。”来的正是制置司主管机宜张庆。
“多急?”徐卫问道。
“很急。”张庆一丝不苟。
徐卫听了,扭头对士兵道:“东西且送回府去,告诉家里,我迟些回去。”语毕,便和张庆折身返回。
到了办公堂里,徐卫一屁股坐下,揉着太阳穴道:“这坐堂里批公文比打仗还累,半天批下来,头昏脑胀”
张庆却没空闲扯,趋身上前道:“前些日子泾原不是来报,说有西域的商人入陕求见么?”
徐卫睁开眼睛,点头道:“有这事,怎么?”西域商人在他们看来,其实就是契丹使者的别称。因为徐绍还在任时,就有契丹商人在边界上被西军抓捕,后来得知是耶律大石的商队。前一次,对方又来,并且送上了礼物。尽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勉强也算和西域有了联系。
这次又有西域商人来,而且是从泾原下来,就不是不让徐卫仔细琢磨琢磨这是不是跟党项人有什么联系。
“人已经来了,现在就在城里。下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