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阀(默然)-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谌上前亲手扶起,抚慰道:“你们兄弟都是国家栋梁,理应受到荣宠。”徐良再谢。
“此前朕cào之过急,现在看来,还是你弟在西边踏踏实实,稳稳当当来得有用。朝野都赞誉折彦质‘功盖当代’,朕现在看来,徐卫也不输他。此番他联结到契丹,实为大功一件,朕该怎么酬他?”
第六百七十四章 平夏铁鹞子
第六百七十四章 平夏铁鹞子
徐良想起前些时候他和皇帝的一次谈话,当时,赵谌对北伐失利耿耿于怀,因为朝中一些大臣在折彦质兵败之后,对现行策略产生了质疑。而皇帝又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但是怎么证明?那就是竖一面旗帜。
而这面大旗非徐卫莫属,从他带领乡兵出大名,在相州与金军遭遇第一战开始,紫金虎的战功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了。正因为如此,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就能证明坚持军事斗争的路线是正确的。
只要把这人典型树立起来,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天下人对任用武臣,坚持抗战的质疑。赵谌当时就说,要再次下诏,封徐卫郡王爵。
现在他又问起,徐六遂道:“前些时候官家不是说……”
“嗯?哦,是了,朕当日就已经说过,要册封徐卫为天水郡王。不过,上次封他,他拒绝了,此番要是再不奉诏又该如何?”赵谌问道。
徐六已经写了信给徐九打招呼,正要说不用担心时,心中一动,改口道:“陛下,臣这个堂弟打仗虽然勇猛,但为人处世,尤其是在事君上,十分谨慎。若封他王爵,他一则担心盈满,二则也自认不配,不如赐他一些钱物,拔擢他麾下的战将,如何?”
谁知,赵谌听了这话,反倒坚决了:“不行,有功不赏,如何服众?徐卫的功劳那都是实实在在,用心拼回来的。朕若不予殊赏,岂不寒了忠臣将士们的心?就此决定,册封徐卫天水郡王,不许他再拒绝!朕就是要树一个榜样都人看,让那些聒噪的人闭上嘴!”
徐六一听,俯首道:“一切但凭陛下圣裁。”
建武九年五月,大宋皇帝赵谌在杭州行朝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接见了契丹使者耶律元术。赵官家详细询问了耶律大石远走西域,借力当地契丹部族,接连征服西域多国,重续大辽国柞的经过。在耶律元术从头到尾讲述以后,赵官家神往不已,称赞大石为世之英雄,甚至以汉光武刘秀相比。
当然,仅仅是客套话,还不够。不等辽使开口,赵谌主动提出,当年海上之盟,联金攻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而铸成这个大错的罪魁祸首,jiān侫童贯,已经伏诛。希望宋辽两国,能摒弃前嫌,同心协力,再造家国。待鼎定天下,宋辽将再续兄弟之谊!
皇帝这个表态,算是给当年一桩旧事定了调。辽使虽然心知童贯不过是个背黑锅的,反正人已经死了,死也对证。但大宋方面总算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遂也就顺水推舟,代表皇帝耶律大石宣布,将与宋结盟,共图复兴。
之后,宰执大臣和辽使密集会晤,商讨联合图夏攻金的具体事宜。最后,签定了国书。
在辽使离开杭州时,赵谌赠与颇丰,委托使者给耶律大石带去了珍贵而丰富的礼物,并再三嘱咐耶律元术转告耶律大石,“吾与汝主一家也,自此当以盟好为念,生灵是爱。”
这句话,是当年宋仁宗对偷跑到东京的辽国太子,后来的辽道宗耶律洪基说过的。赵谌用这句话来作临别赠语,可看出其对结盟契丹一事寄予厚望。
耶律元术在杭州受到热情的接待,看到大宋方面如此有诚意,心中也是欢喜,当即表示,必然将南朝君王的意思,转达给天志皇帝。
在辽使前往杭州途中,陕西就已经打起来了。熙河帅姚平仲,在徐卫命令下,率领熙河正军、番兵、弓箭手数万人进攻西凉府。者龙族都巡检使彝生者龙也听徐卫钧旨,出吐蕃兵一万一千人助战。
西凉府,以前称凉州,既后世甘肃武威,历来都是兵强马壮的所在。《三国演义》中,西凉铁骑四出征伐,马超还以之在潼关杀得曹cào割须弃袍。虽非真实,但也看出,世人对西mén这个地方的印象,总和剽悍,善战等字眼相关。
在西夏统治时期,西凉也确实曾经兵强马壮,但多年的征战,对夏军是一个极大的消耗和损失,尤其是近年发生的叛luàn和天灾,使得西夏国势一蹶不振。现在,它的主要军事力量多集中在国都兴庆府附近,一是平叛,二是防备西军大举进攻。至于西凉一府、甘肃瓜沙四州的河西走廊,实在是有心无力。
姚平仲进军西凉府的途中,仅遇到两次阻击,而且只有一次规模稍大,约有数千骑。本来,夏军的铁骑也曾经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劲旅,但在姚平仲强兵硬弩,步骑协同作战下,也只能败退回府。
四月底,熙河军就兵临西凉城下了。在此,夏军拿出了看家的本事,集合西凉守军一万八千马步,又有从各处征召的吐蕃羌兵两万余,接近四万人,与熙河军对阵。姚平仲居然发现了多年不见的“平夏铁鹞子”,它和“横山步跋子”,是夏军常规部队中的两大jīng锐。论起来,nv真人的铁浮屠,只能算是“铁鹞子”的孙辈。
xiǎo太尉知道,只要打赢这一仗,西凉就不难下了。所以,他也拿出最强大的阵容,两万五千熙河正军,扎在中路,番兵和弓箭手在左翼,彝生者龙的部队在右翼。另有一支三千五百骑规模的马军,随时准备突击。
姚平仲是员悍将,他绝不肯让对方抢战先机,本来是打算先动手,哪知党项人比他更急,一照面,铁鹞子就放出来了。熙河军,是大宋昔日开边的主力,什么阵仗没见过?铁鹞子在他们看来并不稀奇。正是因为熟悉,所以他知道铁鹞子的厉害。那是人马被重甲的移动堡垒,如果没有密集的阵形,强大的远程打击,任何人都不可能挡得住重骑兵的冲击。
所幸,这两样东西,熙河军都有。
当铁鹞子挟山崩地裂之势冲撞过来时,熙河军的强弩任意shè杀着目标。但铁鹞子重骑兵人马以铁索相连,骑士虽死不坠,最终还是无可避免地撞了上来。而夏军的步兵就跟随在铁鹞子的后头,企图一举打luàn熙河军的部署。
第六百七十五章 徐郡王
第六百七十五章 徐郡王
这种时候,没有机巧可言,谁胆够大,皮够厚,命够硬,谁就能活下去。那批百战余生的熙河老兵,大部分折了在鄜州,折在了一个叫耶律马五的人手里。现在的熙河军是姚平仲一手招募训练出来的,或者他们的实战经验不如老兵们丰富,可他们的勇气不容置疑。
尽管铁鹞子迎头撞来,可那密如深林的长枪阵还是没有丝毫动摇。雷霆一击的冲撞之后,姚平仲的主阵被撞出一个巨大的缺口,他的严阵没能挡住铁鹞子……
将士们在重骑兵的冲击之下,就如同怒cháo中的一叶扁舟,瞬间就被吞没。而随后,夏军的步兵狂嚎着压了上来。就在此时,左翼的番兵和弓箭手迅速出击,截住夏军步兵厮杀开来。幸运的是,铁鹞子只来了一个回合,就因为兵力过少,损失过大,而没有继续冲击。姚平仲抓住这个机会,指挥部队迅速重组阵形,把住了阵脚。
两军陷入令人发狂的血腥搏杀之中,足足拼了两个时辰,战局仍旧胶着。双方的步军hún杂成一团,入目俱是扬起的战刀,上面带着扎眼的血光!士兵们的嚎叫声,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打到下午,夏军才渐渐不支,xiǎo太尉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三千五百骑马军迅速出击,在广大的战场上来回穿chā,分割敌军!黄昏,夏军抵挡不住,往城内撤退。这场战斗之后,熙河军一清点战果,赫然发现,己方居然阵亡了四千多人!尽管夏军的损失比熙河军多得多,但这还是让xiǎo太尉非常恼火。既然夏军退进了城,他发誓,要用最jīng良的器械,砸开这座坚城!
而退入城中的夏军也为熙河军优势的兵力,强悍的战力而感到恐惧。他们也清楚,几乎不可能得到大规模的增援,要保住西凉府,只能靠他们自己。西凉府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要冲之地,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所,高大坚固的城池,那是多少代人心血的结晶。
夏军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守住这座要塞。可姚平仲更有自信,他能砸开这块硬骨头,吸干里面的骨髓。因为他此次出征,不仅有威远砲的技术支持,更有都作院发来的大量新式火器。
奔雷箭,本来是一种非常便捷,火力凶猛的武器。可因为装备熙河军不久,士卒没有cào练娴熟,甚至因为发生过一次训练意外,使得士卒们抗拒这种新装备。所以,它在两军对阵中,没能派上用场。
但姚平仲手里还有震天雷,这种火器是最简单不过的,士卒们从前都使用,只是震天雷威力更大而已。
在准备攻城之前,熙河军一夜之间起威远巨砲上百座,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士卒们将方圆十数里内的石块搜刮一空,全部送到阵前。
西军在准备,夏军也没有闲着。他们从历次对宋战争中,学会了对方一些先进的技术。他们已经能造出在shè程的强弩,将它布置在敌台马面上,又将尽可能多的弓手部署到城头,每一处城mén都留下预备部队,以防不测。
四月末,熙河军正式开始攻城。在近前进攻之前,数百座威远砲连续不断地轰击着城池。这种不靠人力牵扯的新式器械,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而且,因为它是通过“配重”的方式来抛shè石弹,所以极为节省兵力。从前一座数百人才能cào作的巨砲,现在十几个士卒就能轻松摆平。非但如此,它发shè的频率更快,几百座砲车分批抛shè,足以保持连续不断。
这种新式砲车给夏军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恐慌,整整一天的轰击中,西凉城上的敌楼全部被击毁,城上的多次nv墙被打缺,尽管士卒伤亡不大,但恐惧在军中蔓延。
而最让他们震惊的是第二天的上午。熙河军不再用石弹,改换以“震天雷”!震天雷,是徐卫的虎儿军使用量最大的火器,它以铁壳盛yào十余斤,砲起火发,其声如雷,百里之外亦可闻,由此得名。
夏军跟宋军打了几十年的仗,对于火器,他们不陌生。但那时期的火器,不外乎就是声音大一点,浓烟多一点,震慑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但现在却不同,当第一颗“震天雷”在凉州城里爆炸时,夏军就知道祸事来了!这种火器,非但声响巨大,威力也无与伦比!若落在身旁,整个人都会被炸起来,断无活命之理!就算落在附近,那火器爆炸时,震烂的铁壳碎片呼啸而来,打在身上,连铠甲都能击穿!
震惊的夏军将士渐渐感觉到了绝望。日前野战,尚能跟西军拼个势均力敌,现在如今坐守坚城,反倒受制,如何是好?尽管军心动摇,但姚平仲随后发起的近前攻城作业,还是受到了夏军顽强的阻击。
打了两天,士卒伤亡数千人,部将有些气馁。劝姚平仲说,我们兵力占优势,而西凉兵也不可能得到增援,不如围着它,待其疲敝,再一举而破之。
姚平仲大怒!当即拔刀相向,骂道:“徐枢密遣我取西凉,所图者,不为契丹所轻!今契丹人已取沙、瓜、肃三州,甘州城破,只在旦夕!待彼来,见我未破西凉,定生轻视之意!如何联手?汝进此言,当死!”说罢,就要杀这部将。
一众将佐纷纷相劝,才留下那部将xìng命,xiǎo太尉严厉告诫诸将,我军有优势兵力,有jīng良器械,再许三日,若不破城,都受军法!这么一整,上下震惊,没人再敢心生倦怠。从次日起,猛力攻城!
三日期限未到,城中吐蕃兵反水,打开城mén迎西军进入。党项军除战死以后,全部投降!xiǎo太尉大喜,志得气满地向徐卫报告称,卑职率熙河jīng锐,已轻取西凉,请枢密相公派人检阅!
五月中旬,兴元府,川陕宣抚处置司。
徐卫在办公堂里,正审阅今年四川从诸夷手中买马的报告。四千多匹可供军用的良马,看得让人眼谗,但没办法,这批马仍旧是发往荆湖的。
“报,枢密相公,天使已到八里坡!”一名佐官在堂外报告道。
“知道了。”徐卫头也没抬。他早在徐六的信里,就晓得皇帝近期会派内shì来宣诏,具体是什么不知道,但能猜测一二。前些日子,成都知府曾经上报,说内shì已经到了成都。今天一早,又得知其进入兴元府地界,就这么地,从上午到现在,已经收到以了好几次报告。只等内shì进城,他便要召集宣抚处置司大xiǎo官员接诏。
抬起笔,在公文上批复半署名之后,他对外唤道:“来,这个马上发下去,让他尽快把马送往荆湖。”
哎,荆湖宣抚使的位置,自从何灌致仕以后就一直空着,何蓟也倒了血霉,朝廷怎么还没派人接任?
过一阵,又有人来报,说内shì进城了。徐卫一听,放下手里的事,吩咐佐官道:“召集本司官员,正堂候诏。”
不久,川陕宣抚处置司,从徐卫以下,所有官员只要没出差的,全部到齐,济济一堂。众人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明白,徐枢密这回联结契丹,立了大功,天子派内shì不惜跋山涉水而来,肯定是为了嘉奖枢密相公的殊勋。
上一回,官家就要册封枢密相公为郡王,但相公“高风亮节”,拒绝接受。这一次……
那堂里,除徐卫以外,沿有宣抚判官万俟卨,参议军事张浚,参谋军事马扩,主管机宜张庆等高级幕僚,以及一批干办公事,准备差使,准备差遣等官员。很容易就从这些人的表情看出他们的心境。
比如马扩张庆两个,面上都颇有得sè。他们是徐卫的老兄弟,老班底,徐卫得到嘉奖,他们也与有荣焉,所以得意。又比如张浚,双手jiāo手腹前,神情淡定,这表明他对徐卫荣升,是乐见其成。
但万俟卨却不同,你很难从他那张老脸上看出什么来。只微微低着头,眼睛看着地上,双手背在后头,与马扩张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至于其他官员,都神情如常,来就来吧,升就升吧,反正徐枢密功劳摆在那里,应该的。
片刻之后,几名内shì风尘仆仆地踏入了宣抚处置司的正堂。徐卫作为主官,上前执礼道:“天使一路辛苦。”
“呵呵,徐枢密客气。”那为首的内shì最多也只有二十多岁,面皮白净,姿容秀美,说话笑眯眯的,似乎很好相处。“既然众位都在,那咱们闲话少说吧?”
徐卫点点头。
那内shì遂从同伴身上取了匣子,当着众官的面开封,拿出天子亲笔御诏,尖声道:“天子诏下,徐卫听旨!”
徐卫一甩袍摆,跪将下去,后头十数名官员也都跟着跪拜。只听内shì大声宣读道:“制曰,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徐卫。材气不群,忠勇自奋,扬威诸夷之内,腾声关陇之间。所谓世之虎臣,非卿而谁?今促成联契丹,图金夏,功不可没。前者,朕降明诏,册封王爵,卫谦逊不受。然朕尝思,无由抚慰忠臣之心,再三不安。今遣天使,持诏册封徐卫为天水郡王,望卿积伫爪牙之利,一总西师之雄,以助中兴大业,莫负朕望!钦此!建武九年。”
内shì读罢,徐卫朗声道:“臣徐卫,接诏!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内shì将诏书收起,双手递到他面前,笑眯眯道:“徐郡王,接诏吧。”
徐卫双手接过,这才率一众官员起身,内shì此时道:“xiǎo人来时,官家再三jiāo待说,知道徐卫谨慎,若他再不奉诏,你可传朕口谕,郡王显爵,虽是荣耀,更是鞭策。朕封徐卫郡王,是要再观后效。”
“臣鞠躬尽瘁,九死不悔。”徐卫一本正经道。
“除册封之外,官家御赐钱十万贯,yù如意一对,金带一条,御用戎服器械一套,以及官家御笔亲书字帖一本,请大王点收。”内shì道。
徐卫听到前头什么金带戎服这些,本不为奇,但居然还有一本字帖,就让他有些汗颜了。皇帝这是提醒他,练练字吧,你那笔东西实在没脸见人。
当场点验完毕之后,内shì道:“呵呵,好了,使命已经达成,xiǎo人等就……”那内shì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徐卫多懂事的人?立马接口道:“请诸位馆驿歇息。”
“好,那就贺一声郡王,暂时告退了。”内shì仍旧一脸笑意。徐卫亲自送出mén槛,待其走后,看着手里的诏书,脸上并不见欣喜yù狂的模样。
他淡定,但他手下的官员们却不这样。马扩和张庆两个先过来,都执礼称贺。张浚也面带微笑,上前道:“恭贺大王得此殊荣。”
这三个一挑头,剩下的官员都七嘴八舌道喜,整个堂上欢声笑语不断。万俟卨见状,也移了几步,那一双手就抬到肚脐眼上,不冷不热道:“恭喜徐郡王,实至名归。”
“哪里,卫得此殊荣,实赖众同僚之力。”徐卫笑道。
当时在那堂上欢笑一阵,众人都拱着徐卫要设席相庆。然而,平素里十分大方的徐九,却笑着糊nòng过去。众官欢闹一场,也就各回各位了。
徐卫捧着天子诏命到办公堂里,展开又看一遍,嘴里啧啧连声。老实说,名这个东西,他看得淡,他更注重“利”。但没奈何,皇帝执意要封郡王,而且六哥又打了招呼,说封你郡王不是仅仅对你的荣宠,更是顾全朝廷颜面的举措。
也说是说,皇帝要通过你,让天下了看,他的策略是对的。你们都指责这里战败那里战败,但看看徐卫吧,他那儿不断报捷呢。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郡王爵位,说得好听点,就是顾全朝廷颜sè,说得难听点,就是块遮羞布,没啥了不起。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道诏命一下,徐卫就成了在职的,唯一的郡王。折彦质的郡王给撸了,何灌虽然也是王爵,但他致仕了。
“徐郡王,徐郡王,啧……”徐卫轻笑一声,将诏命放在桌上,又拿起公文看了起来。
没看两句,张庆的身影就出现在堂外,轻轻扣了扣mén,笑道:“大王刚刚喜获殊荣,怎不把天子诏多看两眼?”
“少扯。”徐卫随口道。
张庆入得内来,笑道:“这封王,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怎地到了徐郡王这里,倒成累赘?”
徐卫抬起头看他一眼,张庆摆手道:“罢了,卑职知道大王心意。”
“郡王什么的,但不甚打紧,我现在关心的是姚平仲打得怎么样。千万别有个什么闪失,到时候让契丹人笑话。”徐卫道。
“应该没有问题,之前我军已经控制了仁多泉城和济桑城,只剩下西凉孤城一座。而此番姚希晏又拥重兵,携利器,哪有不胜之理?”张庆宽慰道。
“嗯,姚平仲这个人呐,如今也到知天命的年纪了,但脾气还是那样。我担心他急于求成,所以……”徐卫刚说到这儿,就听到外头传来一声“捷报”。
刚开始,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还问张庆:“外头说什么?”
张庆不及回答,外头“捷报”声已经响成一片。眨眼之间,一官步入堂内,喜气洋洋道:“枢密,大王,熙河帅司报捷!”
“哦?人在哪?”徐卫喜出望外。
那官员朝外头喊了一声,不一阵,只见一人如一阵风般刮进来,三十左右,一看他就知道是谁的种,因为长得跟他爹一样,又粗又壮,那方面大脸也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看到他,徐卫就想起当年在紫金山浮桥,第一次见到姚平仲讨人厌的模样。
这厮正是姚平仲的儿子,姚炍。这家伙只见过徐卫一面,还是徐卫视察熙河路的时候,这回来兴元府大城市,又见的是川陕最高长官,所以可能有些jī动。步子走得快,也收不住缰,竟一直冲到徐卫跟前,若不是徐卫退一步,他几乎要撞个满怀!
张庆在旁边看得乐了,笑道:“你这是撞大运来了?”
姚炍更紧张了,赶紧后退一步,抱拳行礼道:“卑,卑,卑……”
他一连三个卑,好似口吃一般,连徐卫都有些忍俊不禁:“你是来报捷的,怎开口就悲悲悲?”
姚炍吞一口唾沫,疾声道:“卑职奉父帅之命,特来向枢密相公报捷!我军已于不久之前,攻克西凉城,俘虏党项吐蕃诸军众多!”
徐卫大喜,连声问道:“哦?事情经过是怎样,你详细给我说说!”
“是!父帅出兵以后,又得彝生者龙出吐蕃兵相助,直扑西凉。途中仅遇两次阻击,皆一鼓而破,直bī西凉城下!守军出城列阵接战,我军与之血战半日,方才杀退。围城之后,借威远砲之利,火器之威,只六天,攻破城池!其间,城中吐蕃兵心知无望,所以反水开城,遂平定西凉!”
第六百七十六章 辽军东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