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默然)-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家,徐良独揽朝政,若是平常还拿他没办法。如今他丧母,正是天赐良机,此番若官家退步,以后可就没这种机会了。”刘氏撺掇着丈夫。

    赵谨有些听到这话,越发烦恼,不悦道:“他一没贪赃,二没枉法,更不曾有什么过错可供指责,你让朕……朝廷上的事情你不懂。”

    皇后听着口风不对,忙对沈择使眼色,后者会意,放下了帽子,斟了一杯茶双手奉到皇帝跟前,小声道:“官家,徐相纵使没有过错,也无异心,但防备着总是好的。娘娘殚精竭虑,也是为官家考虑。”

    “你们都说防备,防备,可怎么个防备法?难不成朕一道诏书,罢了徐良相位不成?到时候,你去作宰相?”赵谨问道。

    也不知是被问住了还是怎地,沈择一时之间无言以对,道是刘皇后抢道:“莫非舍了他徐良,这大宋天下还没人作得宰相?”

    赵谨不胜其烦,站起身来就想回自己寝宫去。说心里话,他自己并不想借这机会对徐良怎么样。如他从前所说,徐良一来是拥立他登基的大臣,二来又功在社稷,至少他现在没觉着徐良有什么不对劲。只不过老婆一再地劝,而防人之心却确实不可无,因此便拖着不下诏夺情。可现在明显拖不下去了,你能怎么办?

    就在此时,沈择忽然道:“官家,今日朝会上,小人发现有一人未对此事态度暧昧。而他,是绝对不该如此的。”

    没等皇帝过问,刘皇后已经抢道:“是谁?”

    “参知政事,秦桧。”沈择答道。

    赵谨眉头一皱:“秦桧?他后来不是也出来附议么?”

    “回官家,附议是有的,但秦参政并没有本子递上来,这在宰执大臣中,是独一个。”沈择道。

    听他这么说,赵谨倒想起来了,这几日,政枢二府的主要官员都有本子呈上,要求夺情,好像就只秦桧一人没有上书。只是,这又能说明什么?

    刘氏却好似捡到宝贝一眼,两眼放光,脸上也有了笑容,上前搀着皇帝的手,拖他坐了回去,轻声道:“官家,可曾记得当日徐良秦桧来呈送淮南宣抚司奏本时的事情?”

    “皇后是说,当日徐良坚持反对和谈,而秦桧认为可以的事?”赵谨问道。

    “正是此事”刘氏挨着丈夫坐下,语速极快道。“据说,一直以来,秦桧和徐良都是同声共气,但在此事上,却有分歧。”

    赵谨细想一阵,拿不定主意,转向沈择道:“你也这么认为?”

    “回官家,不但有分歧,秦参政此次不上奏,恐怕是有深意在的。”沈择答道。

    刘皇后见皇帝沉默不语,不失时机劝道:“官家何不召秦桧来,问问他对此事的意见?”

    赵谨琢磨片刻,道:“这方才下朝,此时召他来不合适。”

    “无妨,官家,下午他总得到勤政堂,到时官家再问他不迟。”沈择道。此人原本是先帝赵谌的亲信。肃宗赵谌,是个锐意进取,大有抱负的有为之君,他唯一被人诟病的,就是信任宦官,沈择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因此赵谌一驾崩,他就失了势。

    可这厮是个极有心计的人,蛰伏在宫中,伺机再起。他有个同乡,就在新帝赵谨跟前当差,通过这个关系,才有了当日赵谨到勤政堂缅怀先兄时,“正好”撞见沈择。也正因为这一次见面,他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赵谨对沈择十分倚重,而沈择又见皇帝十分宠爱皇后,因此极力讨好巴结刘氏,把刘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这么地,皇帝皇后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到了如今可以讨论军国大事的地步

第七百九十六章 狗改不了吃屎

    五六匹马飞也似的窜进城门…吓得街上的百姓惊叫连连。可能是觉得这样不太合适,那马背上有两人跳了下来,也不管马了,把缰绳扔给后头的人,拔腿就跑。这两个一搭眼便能看出是爷俩。

    个头都不甚高,但奔跑在街市上,就如同两截铁塔倒下来。那老子约莫四到五十左右,估计打北边来,还穿着一领团花拈边的袍子,头上一顶抓角巾,腰里扎着革带,脚上蹬的是皮靴。皮肤如铁一般黑,极是威武,而最吸人注目的,莫过于他颌下的红须。1小子二十多岁模样,比老子个头高一些,面皮黝黑,英气勃勃,满脸的汗水也来不及抹一把。

    这爷俩正是从陕西赶回来奔丧的徐洪徐勇父子。一收到噩耗,徐五马上向堂弟告假,徐九听闻婶母去世,也吃了一惊,让堂兄堂侄火速南下。

    徐五因为征战在外,多年不曾到过杭州,因此并不知道家门朝哪边开。

    还是徐勇一路打听,两父子才找到了徐府。那门子起初还没认出来是府上的大官人,一旦认清以后,慌忙引入家中。

    徐良夫妇迎将出来,两兄弟一照面,都弄了个两眼泛红,鼻子发酸。没有多余的话,徐六先引兄侄到母亲灵位前祭拜,又安排说下午再去坟前。可徐五哪里等得急?坚持之下,只得立即收拾香烛祭品,穿了素服,水也没喝一口,又急匆匆地往城外去。

    老太君坟前,徐五父子俩号啕大哭,为国尽了忠,便没能再为母尽到孝,徐五很是自责。徐绍夫妇育有两子两女,两个儿子里,徐六最像其父,因此一直以来很得父亲喜欢。而徐五就不那么受待见了,但在徐老太君这里,儿女都是心头肉,一般地疼爱,所以也难怪徐五如此悲痛。

    回到家中,徐五给兄长细说了母亲去世前后的大小事宜,虽然在公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在私,他是长兄,你是弟弟,这些事情必须要给兄长报备。

    “我远在陕西,娘的身后事多承你和弟妹操持,辛苦了。”徐洪铁打的汉子,此刻脸上的哀容仍旧十分明显。

    “伯伯说哪里话,自家兄弟何必见外?伯伯和侄儿都没用饭吧?

    我这就去安排。”徐良的夫人说完这句,自起身去了。

    “有鼻弟妹。”

    “多谢六婶。”

    浑家走后,徐良即问道:“五哥,老九那里如何?”

    “我告假时,老九再三让我转告你,他职责所在,脱不开身,没法回来奔丧。又说原本给娘备了几张好皮子,打算冬天做衣裳,唉……………”徐五低下了头。

    “唉,当年父亲和二伯不睦,可二伯家这两个堂兄弟实在是有心呐。四哥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晚上就连夜赶回来了,在坟前哭得厉害,说这下咱们几兄弟都没娘了”徐六说着说着,也是悲从中来。

    又说了一阵,不外乎都是后事的办理,还有亲朋好友来致哀之类。徐五徐六两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性情却是大不一样,很快就没了话讲。徐洪想起了一桩事,从怀里取出一物,起身递上前去:“这是老九给你的信。”

    徐良接在手里,接着道:“南方热,兄长和徐勇侄儿且去洗漱,一会儿饮食好了,我使人来请。”洪应了一声,徐勇也谢过,便有下人来引爷俩自去。

    徐六捏着堂弟的信离了厅上,到自己书房里掩了门,坐到案桌前,这才拆开来看。婶母去世,徐九当然也是深表哀痛。而且他还不是说几句场面话,在信里,他说自己打小就没见过亲娘,也就是每回拜见三婶时,婶母那一声声的“我的儿”叫人心头暖和,如今再也听不到了。看到这句话,徐六眼泪差点又下来了。

    但以徐六徐九今时今日之地位,信里不可能只谈亲情。信的后半部分,徐九就提到了几件事。第一,就是他很关心婶母去世后,徐六丁忧的问题,专程询问此事:第二件,很重要,当初耶律大石去世,辽国抽调了驻西夏的军队回去,但是前不久,又在西夏增兵两万七千人,又派人来拜会徐卫,这应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第三件,徐卫称,他收到消息,如今金国朝廷里不太平。兀术死后,金帝完颜皇收回了权力,但完颜亮受到重用。只是可惜,完颜皇的皇后裴满氏干预朝政,左右一句话,金国朝政眼下比较混乱,恐怕再难对大宋形成严重威胁了。

    另外,他已经就辽军重返西夏这件事情上奏了朝廷,要求朝廷再派大规模的使团前往西域。因为他探到消息,明年二月,是辽国现在在位执政的萧太后六十岁寿辰。大宋安该借此机会,强化与契丹的联盟。

    看罢堂弟的信,徐良却烦恼了。

    倒不关徐卫的事,只不过他提到这几件事情,更加坚定了徐良除恶务尽的决心。既然契丹人并没有打消东征复国的念头,而女真人现在又不太平,不趁此机会收复河北,直捣燕云更待何时啊?可让他烦恼的是,本来顺理成章的“夺情却因为皇帝迟迟不下诏而变得扑朔迷离。而也只有这件事情能让他十分被动。

    禁中,勤政堂。

    “秦参政择走在前头,躬着腰,满脸堆笑地伸手请秦桧走前头。

    “沈都知客气桧倒很谦逊,不因宰执的身份而托大。

    “参政是国家重臣,1小人不过一介中官,还是你请。”沈择坚持道。对于一个即将要上位的大臣,再怎么谦卑不为过。

    秦桧推托不过,只得走了前头,而沈择就落半个身跟在后面,边走边道:“官家此番召见参政,是有极要紧的事情。所以,参政稍后对答,万万要小心体察上意啊。”

    秦桧将这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大概也猜到几分,遂再三感谢道:“多谢都知提点。”

    进了勤政堂,皇帝还没有出现,沈择便让秦桧等着,又嘱咐了他一次这才去请赵谨。

    秦桧虽然五十好几,但即便如今看,也是仪表堂堂。须发浓黑发亮,看不到银丝,双眼炯炯有神,一点不见老态,往那一站,身形提拔气宇轩昂。再加个这个人确实也有才干,不管是作官,还是治学,都有相当大的成绩。作官就不说了,治学上,秦桧的书法是朝野闻名的,能得秦参政一幅字,那是相当体面的一件事情。

    如今他已经身居参知政事要职,可谓功成名就。但人呐,尤其是有理想的人,追求那是无止境的。

    “圣上到。”沈择一声喊,秦桧马上收起繁杂的思绪俯首迎候。

    只等皇帝往御案后一坐,他就上前施礼道:“臣秦桧”

    “免礼,秦卿坐吧。”赵谨神情很有亲和力。

    沈择搬了椅子秦桧谢过之后方才落坐,随即听皇帝道:“近来没甚要紧的事吧?”

    “回陛下,一切顺遂。”秦桧道。

    “那就好,朕今日召卿家来,是有件事情委实拿不定主意,要听听秦卿的肺腑之言。”他不说我要听听你的意见,而是说要听听你的“肺腑之言”这够挑明了吧?

    “请圣上示下。”秦桧拱手道。

    “今日朝堂上你也看到了,大臣们都希望朕下诏将徐卿夺情。

    可这父母去世,儿女尽孝乃是人伦纲常我朝以仁孝治天下,这夺情,若非必要,还是要慎重,免使人背不孝之名,朕也于心不忍。”赵谨用一段场面话掩饰着他的用意。

    可秦桧还是“敏锐”地察觉了,不过口中还是道:“陛下仁慈,

    相信徐相若得知陛下这番苦心,也当感鸡涕零。”

    赵谨笑了笑,也不好评论什么。

    “不过,臣认为。将徐相夺情,确是有必要的。”秦桧这话一出,沈择先变了脸色。你这不是坑我么?上午是我在官家面前推荐了你,你这会儿却说这话,害我背黑锅呢?

    赵谨也是有此意外,问道:“哦,这却是为何?”

    秦桧没说其他的,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章来,请沈择呈娄皇帝,一边道:“这是武威郡王的上奏。”

    赵谨打开本子一看,一连串的头衔看得人眼晕。武威郡王、上柱国、知枢密院事、11陕宣抚处置使、权河东宣抚使、兼秦凤经略安抚使,臣卫。

    徐郡王的奏本就提了一件事情。契丹人重新增兵西夏,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明年是辽国萧太后六十寿辰,建议朝廷派遣使团前往贺寿,以巩固两国同盟关系。

    赵谨连内政都没弄明白,哪知道外交?粗粗看毕之后,道:“此事若无异议,照此办理即可,又有什么?“陛下,与辽国结盟,在外,是徐郡王一力促成,在内,是徐相一手主持。”秦桧道。他这话只说了半截,可后半截,就算皇帝再不晓事,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将徐卫的本子扔在案上,赵谨久久无言。过了好一阵,他才道:“那朕只能下诏夺情了。”

    “正是如此。”秦桧道。

    赵谨微露不悦之色,被沈择看在眼里,忙对秦桧使眼色。

    “不过,臣有一言,还望陛下采纳。”秦桧忽道。

    “何事?”赵谨问道。

    “丧母之痛,非亲历不能体会。徐相是至孝之人,虽然朝廷征召,不得不从。但也望陛下体谅人子的苦衷,左右,分担一些才好。”秦桧低声道。

    “分担一些?你是指”赵谨语至此处停住,他已经听懂对方的意思。自从赵鼎罢相以后,徐良就是独相,再后来加“平章军国重事”更是独揽朝政。虽然徐良不能不用,但也可以适当地分其权,首相空缺已久,正好借此机会补上。相信,在这个关头,徐良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就去丁忧。

    现在倒的确是一个好时机,而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担任首相的人,并不多。首先要有资历,从地方到中央的履历必须完整三其次,作首相,声望一定要够,所谓德高望重:而且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作宰相的人,务必进士科出身,最好还当过言官。

    这么一筛,满朝文武里,还有几人?

    想到这里,皇帝向秦桧问道:“秦卿,依你之见,这朝中大臣,有谁可替徐卿分担?”

    “这,委实不是臣能够妄言的。”秦桧“谦虚”道。他说这话的同时,心里一个声音不断地在喊,舍我其谁!舍我其谁!

    确实,秦桧的资历不算浅,无论地方官,升朝官,他都作过,在朝野也有一定的声望,而且他是进士出身,还作过御史中丞,这可是台谏的长官。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是参知政事,属于宰执大臣之列,这么一算,他简直是现成的首相人选!

    赵谨显然没有体察到下意,喃喃道:“满朝文武,总归是有合适的。”听了这话,秦桧心里有些着急,但这事着急也没用,还没听说谁毛遂自荐,喊着我能当宰相的。

    接见完秦桧以后,皇帝在勤政堂处理了一阵公事,可心里始终揣着事,也静不下心来。遂离了勤政堂往后宫去,一路琢磨着谁能当这个左相。

    “沈择,朕将朝中大臣想了一圈,怎么也没觉得谁有资格出任左相?”皇帝问道。

    沈择跟在后头,连连点头道:“左相乃百官之首,非德高望重,履历完整之人不能胜任,确实费神。”忽然,他好似被抽了一棍子似的鸡动起来:“官家,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呐!”“嗯?在哪?”赵谨四处张望。

    “就是秦桧!”沈择道。

    “秦桧?他能胜任么?能服众么?”赵谨质疑道。

    “秦参政进士出身,作过御史中丞,朝野享有盛誉,最要紧的是,他还作过台谏长官,最合适不过了。”沈择卯足了劲举荐秦桧。

    赵谨点点头:“听你这么说吧,倒也有理。只是朕始终觉得他有些不合适。

    沈择也不好去问宴帝哪里不合适,只得道:“1小人只是随口一说。

    不一阵,来到中宫,前几日赵谨走到这里就郁闷,因为皇后肯定要絮叨。不过今日他得了秦桧这个主意,xioing胸进去。

    刘皇后正纳凉,见皇帝驾到,迎将出来,与官家携手进去,捧一杯凉茶给天子吃,一边问道:“官家可见了秦桧?”

    “见过了,果然不负所望,秦桧还真出了个主意。”赵谨笑道。

    刘氏坐在皇帝对面,饶有兴致地追问道:“哦,他是否也主张让徐良丁忧?”

    “那倒不是,他也力主要夺情。”赵谨故意卖弃关子。

    刘氏柳眉一竖:“他跟徐良也是一党!”“哈哈,皇后莫急。这秦会虽然也主张夺情,可他出了个主意,找个人替徐良分担。”赵谨这才道出真相。

    刘氏是个聪明人,纸糊的灯笼一点就亮,欣喜道:“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徐良独相,没人能牵制,难免尾大不掉,若有人分他的权,就好办了。”

    “正是,赵鼎去职以后,左相的位置一直空着。正好,现在可以补上了。”赵谨吃着茶笑道。

    “那官家打算任谁人为左相?”皇后似乎从来不知道妇人不得干政的道理。

    赵谨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这却是一桩为难的事情。左相为百官之首,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方才朕与沈择还在讨论此事,想过秦桧。”“秦桧?他不合适么?、,刘氏道。

    “按说秦桧的履历声望都还行,可朕始终觉得他少些什么一般。”赵谨疑惑道。语至此处,他转向沈择问道“秦桧的履历,你清楚么?”“回官家,秦桧是政和年间登第,作过太学学正,后来入京作过言官,再后来就担任御史中丞。太上皇和先帝之间的事,他也参与其中。故清河郡王徐绍为首时,他就是参知政事,颇有贤名。后来因故被贬,以西京留守判河南府,督修皇陵。好像是徐良拜相后,又将他调回中枢。小人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沈择对秦桧的履历,如数家珍。

    赵谨听罢,如梦方醒:“是了,朕说怎么老觉得他少些什么。看看,他两度位列宰执,都是因为徐径徐良父子的提携。现在如果将他晋升为左桠,恐怕他也牵制不了徐良。,…

    “可官家还有其他人选么?如果不用秦桧,其他如朱倬,李若朴,只怕更不成了。”刘皇后提醒道。

    赵谨叹了一声:“说得也是,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若实在没有其他人选,也只能让秦桧出任左相了。,…

    刘皇后看来是真对徐良恨得不轻,趁火打劫道:“官家,有这个机会,非但要任命一名左相,更要迫使徐良答应议和。”原来,刘凤娘还想着他爹的郡王爵位。虽说徐良已经松口,只等她生下皇子,便可封刘光国为郡王。但问题是万一生的是公主呢?!。

第七百九十七章 意料之外

    因为有所顾忌,皇帝不敢真让徐良去丁忧三年。但也在皇后等人的怂恿下,决定限制徐良的权力,不使其独揽朝政。办法,就是任命已经空置许久的左相,也是首相。但首相的人选一时没有确定下来,数来数去,似乎也只有秦桧合适一些。

    只不过考虑到秦桧两次出山执政,都是因为徐家的关系,怕他根本无法掣肘徐良,因此暂时定不下来。而沈择却已经提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秦会之,后者暗暗心喜,只等诏命一下,便升任左相,现徐良平起平坐。'。bxwx。org'

    这天,秦桧正在中书处理事务,沈择忽然来了,传下官家口谕,召他勤政堂面圣。从沈择的挤眉弄眼中,秦会之明白,皇帝此番见召,恐怕就是要宣布任命了。因此不敢丝毫拖延,立即离了办公堂,就要跟随沈择往勤政堂去。

    “怎么?圣上召见?”朱倬拿着一道公文出来,好像正是来找秦桧的。

    秦桧笑了笑,朗声道:“沈都知来传圣上口谕。”

    朱倬看了一眼沈择,后者俯首,算是行了礼了。秦桧此时道:“无事,那我先去了。”

    “参政,这里是江西宣抚司上的本子,麟王还是提那件事情,既然你去勤政堂,索xing一并带去请示吧。”朱倬道。

    秦桧也没太当回事,接了本子,和沈择径直去了。出了三省都堂,沈择迫不及待地给秦桧道贺:“恭喜参政,贺喜参政,方才小人听官家口气,似乎已经确定了!”

    “哦,果真如此?”秦桧也是喜上眉梢。

    “官家方才遣我来时,说的是‘罢,你去召秦桧来’,你听听这话,还能有假?”沈择笑道。

    秦桧细细一想,没错,从这句话来看,圣上是已经下定决心了!我秦桧正经进士出身,履历完整,作过台谏长官,两度位列宰执,轮也应该轮到我了!这十几二十年来,隐忍不发,韬光养晦,等的就是这一天呐!

    “这其中,定少不了都知在圣上面前周全,我心里有数。”秦桧挑明了对沈择道。

    “哈哈,周全谈不上,正是尽我之力,替相公你进言罢了。其实,陛下能下定决心,皇后可出力不少,相公可不能忘了。”沈择及时提醒道。

    “哈哈,自然,自然。”秦桧这时就有些含糊了。因为他到底是正经的科班出身,文人胚子,对后宫干政不太感冒。不过,如今天子极为宠信皇后,人所共知。自己一旦作了首相,可能就少不得要跟刘家搞好关系了。

    不一阵,到勤政堂前,秦桧特意整理衣冠,由沈择入内通报之后,方才踏进门槛。推金山,倒玉柱,十分郑重地行了大礼。

    “赐座。”赵谨吩咐道。

    等对方坐下以后,赵官家的开场白就说得很有意思:“秦卿,日前朕跟沈择闲聊之时,谈起你的履历。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