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阀(默然)-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卫和张庆两个游走全场,监督着征兵事务。见脸上带着勾的人鱼贯而来,个个身强体壮,不禁喜上眉梢。有了兵,有了饷,何太尉还承诺了装备,虽然半年时间稍显紧迫,但凡事就怕认真,有了如此充足的条件。不信练不出一支强军!算算时间,金军若在**月之间再度发动攻势,那么何太尉设定的半年限期用意就很明显了。一支部队能不能用,只有拉上战场才知道。想明白了这一点,徐卫不敢大意。
走到杨彦那里,只见他正带着本部十余名士卒考察应征者臂力。方法很简单,那地上两个各五十斤的石锁,能提得起来,你就算过关。徐卫上一世虽然没当过兵,但多少也知道部队征兵,体测政审必不可少,且项目极多。如今来到近千年之前,条件有限,就凑合吧。除此之外,还有一项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测试项目。徐卫让军中文吏在一块块刨平的木板上用笔墨点了大小不一的圆点。或三五个,或七八个,排列在一起。凡能通过前面几项测试的人,便站在五步之外,看这些木牌,有人专门指引,让应试者答出所指的那团有多少个圆点。
“招兵而已,身家清白,体格健壮就成,你查人眼力作甚?”张庆苦笑道。
徐卫笑而不答,朝廷官军招兵,向来首推臂力,也就是看你能拉开多少石弓。只因大宋军队以步兵为主,在对抗北方铁骑的战斗中,主要依靠弓弩等远程兵器。这规矩定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那以后,禁军越发重视士卒力量,以致军中攀比臂力成风,比如岳武穆,就以能开三百石硬弓而名扬军中。只是你力气再大,哪怕能将箭射出一千步远,没准头能起什么作用?而准头靠什么,就靠眼睛!有了鹰一般的眼力,才能做一名百步穿杨的神箭手!
无论党项、契丹、女真,都占了产马之地,以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要克制骑兵,最好的办法还是骑兵。可自己创立靖绥营就想过,以大宋目前的条件,想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那是痴心妄想。那么退而求其次,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也未必就不是草原铁骑的对手。而一支精锐的步兵,少不了相当比例的弓弩部队。当初和金军野战时,弓箭对骑兵造成的杀伤力让自己记忆犹新。
正满心欢喜时,都头李贯疾驰而来,马还未停他就已经身轻如燕的飘下地来。这厮刚加入靖绥营时,张庆等人不有意见,说李贯形容猥琐。身材矮小,招来作甚?可这其貌不扬的家伙,却身怀绝技。走飞檐那假的,可翻墙越壁如履平地却不夸张,为人也机灵,徐卫本打算重用此人,只是眼下还不到时候。李贯奔到他面前,满面忧色道:“指挥使,那头官军也扯开摊子招募新兵。还大肆攻击我靖绥营,说咱们待遇差,装备差。是不入流的杂牌,投入靖绥营没有前途。还说当兵就要当禁军,那是天子近卫,虎狼之师。”
“去他娘的!什么虎狼之师?望见女真人旗号就撒丫子逃跑,有这模样的精锐?”杨彦突然窜出来破口骂道。
“我说你属狗的?耳朵这么尖?该干啥干啥去!”徐卫挥手喝道。
张庆看了他一眼,沉声道:“禁军虽然蔑视我们,但说的也不是全然无理。咱们的待遇的确比不了正规官军。他们横插一杠,对靖绥营的征兵恐怕会有影响。”
杨彦又探头探脑的摸过来,小声道:“要不要过去看看?”
“你是想去搅局吧,还以为在夏津呢?看看你身上穿的官袍,你现在不是泼皮无赖破落户了。”张庆笑骂道。
徐卫想了想,摇头道:“不必,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召他的,我征我的,人家正巴不得我们去找麻烦,想把这事给搅黄了。”姚平仲睚眦必报,上回告自己的刁状没成功,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现在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扩充实力上,可没闲工夫跟他去斗。
第一天下来,靖绥营招到的合格新兵不到三千人。而据禁军放话说,他们已经招了七八千。义军这块馍就那么大,几口咬下去可没剩多少了。杨彦等人有些着急,建议徐卫放宽标准,先把人抢到手在说。到时候不合格的,想办法踢出去就是了。可徐卫坚决不同意,一来他坚持走精兵路线,二来靖绥营刚刚扩编,不能干失信的事。张洪程方两位都头也表示反对。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征兵不比**,一贯钱是个洞,十贯钱也是个洞。一个好兵放在烂部队里不起作用,可要是一支好部队混进一个烂兵,那就是颗耗子屎,能搅臭一锅汤。
第二天,靖绥营招募地明显比头一天冷清些。军官们起初还以为是咱们征兵严格的消息传开了,打击了应征者的积极性。可据李贯探听的消息说。禁军忒不是东西,居然使了下三烂的招数。一面疯狂攻击靖绥营,一面放话,禁军限期招募,过时不候。那义军中虽然不缺忠义为国之人,但更多的,只是食不果腹的普通百姓。你让他爱国也成,可先得让他填饱肚子。禁军那边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不像靖绥营这处那么多条条框框。于是那些观望的人蜂拥投向禁军。
杨彦等人把姚平仲的祖宗八辈都骂了一个遍,可这也无济于事。面对**裸的诱惑,换成是你,只怕也会和那些义军一样选择。眼看着靖绥营的招募席前越来越冷清,军官们干着急没办法,这才四月不到,就有人开始上火了。
正当一众军官束手无策时,徐卫拉了包括自己亲兵在内的一千部队开到招兵现场。什么也不干,就列成方阵。众人不明就里,也不敢去问徐卫。心说指挥使办事,总有他的理由。第一天没有什么效果,可从这一千部队开到现场的第二天起,前来应征靖绥营的人明显又多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行伍世家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军队的高下。不是仅仅由军饷多少来划分的。眼下女真人对南边虎视眈眈,当兵打仗想是逃不掉。诚然,每月拿着丰厚的钱粮是好,可就怕你有命拿,没命花。徐官人手下这千把士卒也忒怪,啥也不干,木头桩子似的杵在那儿,纹丝不动。一盏茶或是一顿饭的功夫,没谁觉得奇怪,可一两个时辰过去,这些人还不动,甚至连眼睛都不斜一下。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支部队纪律严明!
姚平仲那头见徐卫这边有起色,想方设法来破坏。可徐卫身为两河义军巡检使,除他之外,谁也没有节制义军之权。所以,任凭对方如何搅局,他只死死控制住义军首领。那诸路义军中,以没角牛杨进所部人数最多。那杨进当年在夏津和徐卫有仇,但此次进京,徐卫不计前嫌,着实让他另眼相看。有心投挑报李,遂严令所部,只投靖绥营,不进官家军。
至三月底四月初,征兵一事基本完成。靖绥营共募得勇壮之士两万出头。剩下的大多加入了禁军。姚平仲沾沾自喜,以为搅了徐卫的好事。甚至还邀请主管军务的枢密院和三衙长官前去检阅新军。其他人或许是外行,不懂装懂,但何灌是什么来头?从士兵干到步帅的主儿,看完了姚平仲的新兵,再到牟驼冈一瞧,就放下心来。这事交给徐卫,算是找对人了。
他是个信义之人,答应了徐卫的事一定办到。募兵刚刚结束,装备就送到了牟驼冈。让徐卫惊喜的是,送来的不仅有京师都作院所造的坚韧甲胄,长枪重刀,还有他想了很久的强弓硬弩,各式战车。朝廷不是快揭不开锅了么?怎么如此大方?这倒是有原因的,大宋朝廷现在最缺的是钱,可装备倒是充足。历史上,金军攻破东京城,不但抢到了大批金银财物,还得到足够装备十万人以上的器械。就在靖绥营现在的驻地牟驼冈,女真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宋军骑兵的家底抢光,战马三万余匹!
徐卫没急着发装备,而是重新整编部队。因为朝廷给他的番号一直没变过。目前仍是“大名府路安抚使司靖绥乡勇营”,一营也就是一指挥。按宋军军制,凡十人为什,五什为队,百人为都,五都为营。若按这个规定,靖绥营只该有五百兵力。可徐卫这一扩编,将近两万多人马,朝廷又没给新番号,所以仍旧按原来编制。将全营划分为七都,每都三千余人,各置都头副都头一员。剩下最剽悍强壮的士卒以及数百骑兵,都纳入亲兵之列,也编为一都,任马泰为都头,杜飞虎为副都头,由徐卫亲掌。全营共计八都兵力,两万六千余人。因靖绥营短期之内没有作战任务,是以徐卫将原来三千人马打散混编。一来加强部队控制,二来希望老兵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以期让新兵尽快适应。
四月初六。新编靖绥营的训练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起来。那牟陀冈附近,除天驷监守备部队外,只驻有徐卫一军。附近百姓起初听闻有军队驻扎,纷纷叫苦,以为是祸害来了。可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们发现,这部军队极为自律,从不骚扰百姓。原来,徐卫虽然没有命令士卒搞什么军民鱼水情,帮老婆婆挑水,替老爷爷砍柴之类,但却严格约束部下,凡祸害百姓,抢夺财物,辱人妻女者,一律处死。甚至还规定,士卒犯法,长官连坐!于是全营上下,人人绷紧了皮,不敢以身试法。
穿着一件短衣,手里提把陌刀,徐卫站在那新近搭成的校阅台上环视全场,督促士卒训练。新进入伍的士卒,原来虽大多都是吃过苦头之人,可靖绥营不要命的训练还是让他们脱了层皮。这才刚开始几天,就如此难熬,以后还得了?没奈何,为了一口饱饭,几贯军饷。刀山火海也得上啊。
一彪人马远远奔来,行至靖绥营营区被岗哨拦住。这些人都披甲戴盔,看样子似乎是禁军?被阻住去路后,一将喊道:“此乃泾原经略副使,速速让开!”经略相公那是多大的官职,可营门口哨兵听了跟聋子似的,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
那营内一人奔来,在马前抱拳道:“营区重地,闲人莫入,敢问诸位……”
“嘿,老四,咱家老九可算是出息了?”一人闻声笑道,约五十左右,两道浓眉直入鬓中,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颊一道疤痕,颌下一把短须,端得是威武不凡。正是徐家老大,徐原。
与他并肩而骑的那人,三十上下,浓眉高鼻,目若朗星,只是脸上血气稍嫌不足。不是徐胜是谁?听徐原这么一说,他笑道:“跟大哥比还差得远呢。”
徐原哈哈大笑,随即对那人说道:“你进去通报一声,就说徐原徐胜到了。”
那人本是负责今日岗哨的队将,听他两位言谈已知和指挥使关系非同寻常。后来又听到两人都姓徐,怕是指挥使亲戚,也不放行,请他们一行人稍等之后,飞奔入营去。不多时,只见徐卫大步而来!徐原徐胜两个,看到自家最小的弟弟昂首阔步。气宇轩昂,身为兄长,实感欣慰。下了战马,正当亲近一番。不料徐卫行至面前,抱拳行礼:“卑职徐卫,见过诸位大人。”
徐原一愣,随即仰天大笑,声如洪钟:“哈哈,好!先公后私!”
徐胜仔细打量着弟弟,一时百感交集。当日他随何灌长子何蓟出征,遭遇女真主力后,部队被打垮,他率本部士卒浴血奋战。无奈寡不敌众,自己又身受创伤,部下护着自己逃亡。后来才知道,弟弟的部队从夏津出征,正好赶到,挡住了金军追兵,救了自己一命。就在一年前,徐家这个小二愣子还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终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可现在,自己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人真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寒暄一阵,徐原徐胜这次来并非为了公务,是以徐卫并没有请他们进入中军帐。而是带到自己所住营帐中。两个作哥哥的进去一看,只见徐卫那帐中,仅一桌数凳,一张板床而已,床上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居然连个近侍亲兵也没有。徐胜心想,要是自己浑家看到这般情景,只怕又要忍不住掉泪。肯定还会说,我家小叔何曾吃过这等苦?
一踏入帐中,徐卫就问道:“四哥,你的伤没事了吧?”从得知徐胜受伤时开始,他就一直记挂着这事,可无从打听。
“挨了几刀。但都是皮外伤。只有一枪捅在左肋,一箭射在右胛,有些麻烦。不过好在经过医治,已无大碍。”徐胜笑道。徐原是个爽利的人,立即向徐卫告知,那何蓟虽然兵败,然徐胜所部死战有功,已升右武大夫,沧州观察使。
徐卫一听,也替兄长高兴。观察使是武臣准备升迁之前的寄禄官,姚平仲就是先授观察使,后升都虞侯。看来用不了多久,四哥就会荣升了。
“恭喜四哥,等高升之日,少不得要摆酒一桌。”徐卫打趣道。
徐胜闻言笑道:“可不敢跟你比,带御器械,啧啧,这可是武臣难得之殊荣。”
“那是,便是二叔当年调入东京,升任步军司都虞侯也没你这般风光。老九啊,咱们徐家可就指着你光宗耀祖了,哈哈!”徐原看来心情不错,一路笑声不断。
徐胜听他提起老父,突然说道:“对了,九弟,爹已经到了京城。刚一到,何步帅就上门相见,呼父亲为前辈,十分客气。还透露,官家准备此次征召老臣重新起用,原则上官复本职,但因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出缺,所以爹极有可能担任此职。”他的心情看来也不差,难怪,父子三人都受升赏,岂不是天大的喜事?
徐卫听罢,心头不禁疑惑。怎么又是何灌?从进东京开始,凡是跟自己有关的事,几乎都少不了这何太尉。我家老爷子刚一进京,他就亲自登门拜访,也忒看得起我们家了吧?就算礼贤下士,也不至于做到这种程度。一时想不通,问道:“四哥,你是大名府路的军官,不是应该回本军么?怎么到东京来?”
“哦,我伤稍稍好些,便赶回大名报到。可没多久,步军司就来了调令,升了我的官阶,调入东京听用。”徐胜回答道。
还是何灌?徐卫满腹疑云,又冲徐原问道:“大哥,你镇守黄河南岸的滑州,怎么也到东京?”
徐原听他这么一问,似乎也察觉事情有些蹊跷,思索一阵,缓声答道:“日前接到命令,让我将防务交割于副手,速速进京,也没说原因。”
这就怪了,徐家两代人,现在几乎都在东京,不会是巧合吧?
“哦,还有一事。方才我们出城的时候,看到熙河兵也赶到了。”正当徐卫陷入沉思之际,徐原这句话突然给了他一个思路。
“熙河兵?可是姚古部队?”他立即追问道。
“不错,姚古为熙河路经略使,如今带着子弟进京勤王来了。对了,他侄子姚平仲你知道吧?”徐原问道。
徐卫似乎失了神,没有回答。姚家,种家,折家,西军代表基本齐活了,这简直是行伍世家大展示,朝廷想作甚?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攀亲
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何灌官邸
数月以来。这何府上下都是喜气洋洋。新帝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幸运的是,咱们太尉站对了位置,拥立新君有功,接连受到升赏,被官家重用。身跨两大要害衙门,全面主持朝廷军务。可今天,全府上下一片忙碌,据说太尉要宴请重要的客人。一大早,仆人们就跑到市集排队抢购新鲜菜蔬。看这阵仗,莫非是朝廷哪位红人?李纲?吴敏?
没到正午,客人已经到了府上。何府仆人们赫然发现,怎地那小徐官人也在?除他之外,还有一名年近六旬的长者,一三十出头的军官。何府家仆久在京城,各衙各部的上官大多认识,可这两位却眼生得紧,不知是哪路神仙?
花厅上,徐彰三父子正襟危坐。那送茶水的丫头们看到这场景,连大气也不敢喘。心说不得了,这三位一看便知军人出身。一丝不苟,站如松,坐如钟,完全不似那班文臣。不多时,一身便装,活像位居家员外的何灌从里间转出,远远便高声笑道:“哈哈,天甫兄,稀客稀客。”
徐家父子三个同时起身,徐彰抱拳笑道:“叨扰太尉了。”
何灌快步上前,执住他双手,佯装生气道:“哎,这么说就见外了。如今你任步军司副都指挥使,我二人一殿为臣,又同衙共事,岂不是缘分?况且,本官早闻天甫兄之名,只是不得相见,如今共主步军司,足慰平生。”
徐彰听他如此抬举,谦逊几句。何灌又瞧向徐胜,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天甫兄长子吧?”
徐胜行了一礼,口称见过太尉,何灌频频点头,称赞道:“好,将门虎子果是不凡!我听犬子何蓟提起。当**部浴血奋战,不愧为忠直之士。兄长虎父无犬子,令人羡慕啊。”
徐胜称谢,何灌这才瞧向徐卫,略一点头,含笑示意。席面已经备妥,宾主都入饭厅,何灌之子何蓟因公务在身,不在家中。席间,何太尉殷勤劝酒,十分客气。倒让徐彰徐胜两父子不大自在,好在徐卫与何灌已经熟悉,才不免尴尬。
酒过数巡,徐胜见父亲迟迟没有敬太尉一杯的意思,便自己斟满杯中酒,起身敬道:“听我家九弟讲,这一路来,太尉诸多照顾,替他周全。家父身体抱恙,不能饮酒,这一杯卑职便替父亲敬太尉。”
何灌看了徐彰一眼。举杯道:“徐九这后生,我看到着实喜欢。不是何某说场面话,军中年轻一辈,我最看好他!”
徐卫听到这里,也起身举杯:“太尉谬赞了,这一杯,我兄弟二人同敬。”
何灌十分受用,给足了两位晚辈面子,起身单手执杯与他们对碰,一饮而尽。又喝一阵,说些闲话,都不提及公事。徐卫暗思,靖绥营扩编虽然完成,但军官奇缺,又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统兵官。何太尉当初答应帮忙,自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问问。
刚想到这里,便听何灌替父亲倒酒时说道:“条件有限,怠慢了。来来来,今天咱们只叙私谊,不谈公事,一醉方休!”
人家都这么说了,徐卫自然不好去多嘴。酒席吃完,何灌又请奉茶,用些瓜果。仍旧不谈公事。徐卫正盘算时,忽见那何书莹贴身丫头沐屏送水果进来。见了徐卫,嘴角抿笑,深深看了一眼,才转身离去。见到她,徐卫突然想起张九月来。上一次来何府时,曾听何书莹说已经替九月找好了婆家,准备出嫁。若真是如此,那苦命的丫头也总算有了个归宿。倒不知哪家少年有这般福气,娶到如此善良的姑娘?
正胡思乱想时,又听何灌向父亲问道:“天甫兄,徐卫该到弱冠之年了吧?”
徐彰点点头,答道:“下月便年满二十。”他这人虽然作了几十年的军官,但至今不习惯官场上这套往来逢迎之道,人家问什么他答什么,绝不会多一句话。好在何灌也是军人出身,并不介意。
“哦……”何灌听罢,含笑长长的哦了一声。听得徐卫心头一跳,这一声哦,可有些暧昧啊。再看太尉,把玩着茶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厅内一时寂静,气氛便有些尴尬了。一阵之后,何灌将茶杯放回桌上,正准备开口。徐彰却站了起来,拱手道:“今日叨扰府上,多谢太尉盛情款待,待安顿下来。改日也请太尉赏光。”
何灌话已到嘴边,但人家已经起身告辞,他也不好强留。心想,以后一衙共事,有的是机会说话,也不急于这一时。反正徐卫至少半年之内都在牟陀冈练兵不是?遂起身相送,一直送至府门外,方才停步。出了何府,徐卫便要回牟陀冈驻地,父子三人分别不表。
再说何灌送走了徐家父子后,因为多喝了几杯。颇有些醉意。便到书房歇息片刻,今日一聚,看得出来徐彰是个固执古板之人,徐胜倒是机灵些,可这父子两人却与徐卫完全不同。徐家日后,必在徐九身上光大。
脚步声响起,他睁眼一看,只见夫人端着一钵东西进来,放在案头说道:“官人,做了些醒酒之物,趁热喝了吧。”
何灌赶紧坐直身子,取过之后笑道:“有劳夫人了,夫人请坐。”
何夫人拖过一张椅子,与丈夫面对面坐下。待他喝完了醒酒汤,这才问道:“我方才在后面听你问起徐卫年纪,若不是那徐彰突然告辞,官人还想说什么?”
老婆在后面监视偷听,何灌却丝毫不觉意外,笑了笑,放下碗:“什么都瞒不过夫人。”
“哼,几十年夫妻,你想什么我还不知道?”何夫人白了丈夫一眼。
何灌一听,又靠在椅背上,望着房顶说道:“既然如此,那夫人猜猜看,我想说什么?”
“我且问你,你是不是看上徐卫那厮了?”一阵之后,何夫人探出身去,小声问道。
何灌拍打着椅子扶手,舒了口气,答道:“不错,这后生确实不错,我看着很是喜欢。长得仪表堂堂不说,还颇有才干,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啊。”
何夫人闻言撇了撇嘴,嗤笑道:“真不知道你哪只眼睛看到他前途无量了?一个七品武职,连个正经禁军军官都没混上。我看那厮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何灌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夫人呐,你才二十岁,你也不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